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版)(1- 3单元)_第1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版)(1- 3单元)_第2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版)(1- 3单元)_第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版)(1- 3单元)_第4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期中考试卷(人教版)(1- 3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卷(人教版)(1—3单元)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49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有关北京的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划时代的历史时刻”指的是()A.三大战役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1959年开始,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这里的“它”指的是()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青海3.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其含义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 B.土地归农民所有C.土地归集体所有 D.土地归乡镇所有4.“自1953年7月27日22时起,即停战协定签字后的12小时起,双方停止一切军事敌对行为。”与这一协定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C.鸦片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5.1953年4月,毛泽东在中南海专门接见了一位来自四川农村的老母亲邓芳芝。这位老母亲,她的儿子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英勇牺牲在了朝鲜。她的儿子是()A.黄继光 B.邱少云 C.彭德怀 D.杨根思6.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段话的意思的是()A.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B.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C.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人民生活亟待改善7.1956年,我国绝大部分手工业者个体经济和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与公私合营企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苏州雷允上诵芬堂药铺是著名的中药名牌老店,至今已两百多年。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雷允上诵芬堂顺应历史潮流,实行()A.公私合营 B.中外合资 C.承包经营 D.国企改革9.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生产“以钢为纲”的口号,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A.三大改造的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人民公社运动的进行10.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什么方针()A.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调整、改革、发展11.1971年4月通过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不但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前17年我国教育工作的巨大成就,而且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一大批年轻知识分子置于受歧视、受压制、被改造的地位。这表明“文化大革命”()A.践踏了民主与法制 B.摧残了文化事业C.阻碍了经济发展 D.破坏了社会秩序12.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刊登了下图这篇文章,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其最为深远的意义是()《光明日报》上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C.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13.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从今以后……(全党)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这个中心工作是()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对内改革 D.民族复兴14.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我国粮食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20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的4.9%,究其原因是()A.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B.“文化大革命”的促进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5.1984年3月23日,福建省55位国营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里的“松绑”就是迫切要求()A.扩大企业自主权 B.设立经济特区C.突破“左”的束缚,拨乱反正 D.优先发展重工业16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个格局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C.内地—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17.中国的发展需要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下图史实发生于()中国代表签署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书A.2000年 B.2001年 C.2010年 D.2018年18.1992年陪同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人员这样比喻:……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到这艘大船摇摆不定、有颠覆的危险时,不顾年高体弱、挺身而出再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这条航船的方向摆正。“方向摆正”的含义是()A.在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 B.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C.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D.在广东和福建设立首批经济特区19李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C.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下面是一本中国现代史书籍的目录,这本书的主题应该是()A.伟大的历史转折 B.中国梦的宏伟蓝图C.“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新发展理念第一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基本框架第二章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第三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四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9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图1、图2所代表的文件分别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通过的?(2分)材料二从1954年9月到1957年上半年的三年,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活跃的三年,也可以说是建国以来人大工作最好的历史时期之一。这三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80多个法律、法令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审查批准了“一五”计划和年度经济计划、预算,决定了综合治理黄河的方案等。——《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4分)材料三2014年10月,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__①__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根据材料三,填写①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治建设对实现中国梦的作用。(3分)22.(17分)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兴。深化农村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关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1年、1952年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统计表农产品年份增长率粮食棉花油料1951年8.7%48.8%22.4%1952年14.1%26.5%12.5%——整理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二到1956年底,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社员总户数已达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其中初级社户数占8.5%,高级社户数占87.8%。……我国农业的发展,逐步进行大规模的水利灌溉、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逐步推广机械耕作、施肥、杀虫等农业科学技术,从而使我国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观。——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材料三(1979年)7月中旬,邓小平又亲自到安徽视察……用行动表明了自己对于“包产到户”的态度。在邓小平等人的推动下,特别是小岗生产队包产到户,农业丰收的现实,证明了包产到户对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促进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包产到户的做法在安徽逐渐推广开来。——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探索创新及启示》(1)根据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响。(5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对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作出的贡献。这一贡献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乡村振兴的认识。(4分)23.(14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经济建设几经曲折、艰难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惨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1957年间,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在__①__生产出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__②__建成。(1)请按要求完成材料一的填空。(2分)①__________________(填工厂名);②__________________(填桥的名称)。(2)以上建设成就是在哪一历史时期取得的?(1分)材料二1960年底全国生猪的存栏数8227万头,比1957年(14590万头)减少43.6%。轻工业方面,1960年八种主要产品均未完成计划,其中棉纱、棉布均比上年减少28%,食糖竟减少60%。同1957年相比,196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原粮由203公斤降为163.5公斤,下降19.4%;植物油由2.4公斤降为1.85公斤,下降23%;猪肉由5.1公斤降为1.55公斤,下降70%。——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材料三邓小平曾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