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高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中册第二至三单元及《古诗词诵读》。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伴随着姓氏起源与发展而积淀下来的中华姓氏文化,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承载着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是全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文化的入口,极大地推动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分析姓氏文化的起源、发展,是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姓氏既是一个家族血缘关系和族群关系的标志,也是维系一个族群、一个姓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在原始社会,姓与氏有所不同,“姓”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母系氏族社会,是以女性为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志,且同姓之间往往拥有共同的祖先。而除母系血缘关系外,以“国”为姓也较为常见,比如春秋时期的齐、鲁、宋、秦等。据《国语·周语》记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即古人常说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因此,古代姓氏既是一个族群血脉延续的标志,同时也承载着各个族群共同的文化记忆和历史情感。“氏”则起源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是从“姓”中衍生出的分支,既是区分不同部落和族群的称号,也是区分身份贵贱的标志。直至秦汉之后,由于秦帝国对贵族的压制,使“氏”的贵族色彩逐渐消失,渐渐与“姓”合二为一。综上所述,从姓氏起源角度出发,其始终带有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烙印,无论是族群之间共有的血缘意识和宗族意识,还是与国相系的姓氏,无不彰显着对祖先和族群的归属和认同。从古至今,中国人常常自称“炎黄子孙”,追根溯源,诸多姓氏都以炎帝和黄帝为共同祖先,既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同一文化渊源的认同意识,也展现出中华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由此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着姓氏文化的演变、延续和传承,而姓氏文化的发展、演变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民族关系的变化,见证着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进程,并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在二者相互促进、交流互动中日益牢固的。从魏晋时期至明清时期,民族迁徙十分频繁。魏晋时期,少数民族大规模进入汉族居住区,汉族统治者则通过赐姓、改姓等方式使得少数民族姓氏逐渐“汉化”,其中部分少数民族在汉文化影响下主动将姓氏改为汉姓,这一举动为后续隋朝统一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充分展现出各族人民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与共存共荣的意识。唐朝时期是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的高峰时期,大量来自西域地区的商人往返于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文化的密切交流,而且在长期经商过程中逐渐改为汉姓。尤其是明清时期,各宗族为维持稳定与延续,在建立自身血脉认同的基础上,形成广泛的文化认同。纵观姓氏文化发展,从因血缘产生的姓氏,到因区分部落形成的家族,再到多元一体格局的民族,皆是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的历史见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现路径。“数典不忘祖,落叶要归根”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姓氏是每个人身份的象征,联结着一个家族,甚至整个民族。中华姓氏文化承载的民族记忆和民族情感,是千千万万炎黄子孙凝聚力量的精神纽带,使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找到民族身份的归属感。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寻根溯源,以姓氏文化为基础,以寻根活动为载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进一步增强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今年,山西洪洞举行大槐树寻根问祖旅游季系列活动,该活动以“走遍天涯,洪洞是家”为主题,组织寻根祭祀大典、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等,吸引大槐树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共同为姓氏寻根、为血脉延续,并邀请文化名人参与寻根活动,以“同宗共祖”的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常盛不衰,是因为各民族具有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各民族之所以能够持续焕发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因为中华各民族休戚与共、生死相依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姓氏文化作为维系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不仅是各民族之间文化认同和民族归属的历史见证,而且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基础。(摘编自王忠田《姓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始社会的姓与氏是完全独立的,“姓”是以女性为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志,而“氏”则起源于原始父系氏族社会。B.“氏”最初是区分身份贵贱的标志,秦帝国时期“氏”所带有的贵族色彩开始慢慢被瓦解,“姓”与“氏”也逐渐合为一体。C.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与姓氏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相互促进、交流互动,这使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牢固。D.少数民族的姓氏在魏晋时期不断“汉化”,甚至有少数民族主动将姓氏改为汉姓,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民族关系的变化。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从姓氏起源的角度来看,姓氏彰显着对祖先和族群的归属和认同,因而其始终带有共同体意识的深刻烙印。B.少数民族姓氏的“汉化”为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群众基础,由此可见姓氏文化的融合对国家统一起决定作用。C.各民族共同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使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常盛不衰,姓氏文化在其间发挥了重要作用。D.文章综合运用举例、对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如举春秋时期齐、鲁、宋、秦等国的例子,说明以“国”为姓也较为常见。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核心观点一项是()A.中国的姓氏文化与《百家姓》的出现紧密相连,这部著作收录了五百多个常见姓氏,对于研究古代社会和人口迁徙具有重要的价值。B.2023年10月20日,海峡两岸共祭松山妈祖行宫千年庆典活动在福建举办,两岸千余名来宾同谒妈祖,彰显两岸一家亲,共祈两岸和平。C.央视推出《钱文忠解读百家姓》节目,以姓氏文化中504个姓氏的先后顺序为线索进行逐一讲解,为各个姓氏追根溯源,找到族群认同感。D.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被誉为“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是目前在黄河流域中华文明形成初期所发现的规格最高、具有都邑性质的中心聚落。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5.如何传承发展中华姓氏文化?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月球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第一个报告【意大利】莫拉维亚这是一个奇怪的国家。这儿居住着两个种族,他们不论在精神方面,或者就某种意义来说,在肉体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一个种族叫富人,另一个种族叫穷人。“富人”和“穷人”这两个字眼的涵义颇为含糊,由于记者不太精通这个国家的语言,因而无法加以考证。我们的情报绝大部分是从富人那里获得的,因为跟穷人比较起来,富人更善于交际,喜欢闲谈,并且以殷勤著称。据富人说,谁也不清楚,穷人这个种族究竟是打什么地方来的,至于他们定居在这里的年代,或许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从此,他们不干别的什么事情,只是一个劲儿地繁衍生殖,而且始终不肯改变他们那种不讨人喜欢的习惯。凡是了解穷人这种习惯的人,或许都会加以责备,并且认为富人是有道理的。首先,穷人不喜欢整洁和美观。他们身穿的衣服总是打满了补丁,龌龊不堪。他们的住房阴暗简陋,家具不但十分破旧,而且式样难看得很。可是,由于一种古怪的毛病作祟,他们似乎都宁愿身穿破烂的衣服,却不肯穿戴时新的服装;宁愿住在破旧的平房里,却不肯搬进别墅和华屋大厦;宁愿使用价格便宜的家具,不肯要富丽堂皇的陈设。事情确实如此。①富人说,事实上,谁敢断言自己曾经见过一个打扮漂亮、身居豪华府邸和过着奢侈生活的穷人呢?事情不止于此。穷人还不喜爱文化。很难看到有什么穷人阅读书籍、参观博物馆或者去音乐厅欣赏音乐。至于说艺术,穷人更是茫然无知,他们可以毫不在意地把石印油画当作艺术大师的作品,把卢卡的半身雕像跟普剌克斯忒利的雕像混为一谈,把庸俗的小调当成巴赫的前奏曲。富人告诉我们,穷人的娱乐是最粗俗低级不过的:酗酒,跳不堪入目的舞蹈,玩木球或者踢足球,拳斗以及其他同样庸俗的消遣。富人异口同声地说,可以肯定,穷人是更喜欢愚昧,而不要文明的。还有,穷人讨厌大自然。每当美好的季节来临的时候,富人总是离开城市,到海边、乡村,或者到山区去度假,在碧蓝的大海里洗海水澡,呼吸新鲜的空气,欣赏阿尔卑斯山幽静的风光,以休养生息。然而,穷人却说什么也舍不得离开他们那个散发着难闻的臭气的住宅区。他们不去享受田野风光,却宁愿去令人生厌的郊区草场;他们甘愿待在自家的阳台上,也不去欣赏山区的美丽景色。富人不禁问道,在我们这个时代,怎么能够不喜爱大自然呢?那么,穷人留在城市里,至少是为了进行社交活动吧。情况完全不是这样。除了那些叫作工厂的地方以外,他们似乎不晓得其他的交际场所。简直难以想象这些工厂的景象是多么令人可悲:在用混凝土和玻璃造成的房子里,阴森森的,到处污秽不堪,烟雾弥漫,机器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冬天,室内冷得滴水成冰,夏天炎热炙人。坦率地说,有些穷人不肯住在城市里,却极愿在荒僻的乡村落户。②他们只热衷于一件事,请相信,这也是他们唯一的嗜好,就是用一把笨重的铁家伙,整天翻弄土地。一年四季,日日夜夜,不管是骄阳似火,还是大雨倾盆,都是如此。富人说,请你们想想看,这个世界上还有多少比这更需要智慧、更富有乐趣的事情要做啊!另外还有一些更为古怪的穷人,他们喜欢深深的黑暗,而不要明媚的阳光,宁愿待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洞穴里,也不喜欢明朗的蓝天。他们蜷曲在深邃、漆黑的地道里,埋头开采一种什么石头,仿佛从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据说,这种地方叫作矿井。不过,从来没有一个富人异想天开,想下矿井去的。穷人用一个很特别的字眼来称呼这一切:劳动。这个字眼的涵义,对于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捉摸和神秘莫测的。穷人极其喜爱他们的这种劳动,由于某些我们无法弄清的原因,当工厂关门、矿井瘫痪的时候,穷人就提出抗议,高声呼喊什么口号,并且以骚乱和暴动相威胁。富人说,他们对此实在感到莫名其妙,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某个舒适的大厅里;或者在某个颇为体面的俱乐部里集会,不是轻松得多,更能赏心悦目些吗?穷人还有一种令人奇怪的表现:他们对健康漠不关心。事实上当人们看到他们对待恶劣气候的那种漫不经心的神情,他们生病时那满不在乎的态度,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他们从来不进药铺买药,不去疗养院休养,甚至在必须卧床休息几天、几周或者几个月的时候,他们也根本不愿意躺在家里。富人解释说,穷人之所以对健康持满不在乎的态度,是这样一种荒唐的癖好在作祟的缘故:他们无论在工厂、矿山或者是田间,都不愿意旷一天工。③这真是难以理解的咄咄怪事,然而事情确实如此,原因就在这里。关于穷人,关于他们留恋那些有害的、粗野的和古怪的癖好的情形,那是永远也讲不完的。不过,探讨这种反常行为的根源,倒是更有趣的事儿。富人告诉我们说,自古以来,人们就对穷人这个种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者们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一派学者认为,穷人的反常行为不妨说是由于性格乖戾造成的,是自觉自愿的,因此可以帮助他们纠正恶习,把他们改造过来。相反,另一派学者却断言,穷人的性格是从娘胎里带来的,所以无可救药。前一种学者主张对穷人采取积极开导和说服教育的办法。后一种学者颇为悲观,认为采取镇压手段是唯一可行的办法。看来,后者是有道理的,因为,迄今为止,一切关于整洁、美观、华贵、娱乐文化修养的教育,都是枉费心机,徒劳无益。此外,尽管富人对穷人关怀备至,穷人却一点儿也不领情,不喜欢富人。但是应当承认的是,对于穷人的生活方式,富人也从来不掩盖自己厌恶的情绪。如同过去的访问一样,我们也想听听另一方面的声音。为此,我们向穷人作了调查。这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穷人除了本国语言之外,对其他语言一概不懂。然而,我们最终得到了异乎寻常的答案。原来,造成穷人和富人之间的鸿沟的唯一根源在于,富人拥有一种称作“金钱”的东西,而穷人恰恰相反,几乎一无所有。我们很想看看,这种能造成如此巨大隔阂的金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我们发现,这不过是一些印花的纸张,或者是金属的圆片而已。由于穷人喜欢掩盖真相的特点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我们怀疑这种所谓的金钱竟是导致如此奇怪现象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再重复一遍:④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国家啊!(吕同六译)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作者假托一位来自月球的特派记者发自地球的报告,将日常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贫穷现象,进行了全新的展示和揭露。B.文中富人眼中的穷人都是不可理喻的、古怪的,穷人都不喜欢整洁,不喜爱文化,甚至讨厌大自然,只喜欢在阴暗的地道中劳动。C.文中穷人的特点大多是在与富人的对比中归纳出来的,如富人懂得欣赏艺术,讲究文明,而穷人对艺术茫然无知,更喜欢愚昧。D.小说语言极具讽刺意味,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感情融汇于故事之中,揭示出生活中贫富差距之大这一现象。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运用反问手法,强化了生活中没有打扮漂亮、住豪宅和生活奢侈的穷人,表明了穷人与富人截然不同。B.句子②中富人把一些穷人的劳动说成是他们“唯一的嗜好”,体现了富人对穷人劳动的不解,表明二者差距之大。C.句子③中特派记者对穷人热衷劳动而不关心自己健康的做法感到十分不解,由此也能看出其对穷人的同情。D.句子④结构上照应了开头,使得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内容上通过月球特派记者的再次感叹,引发人们深思。8.本文的叙述视角独特,请结合文本谈谈其独特之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9.有人评论莫拉维亚的作品中“充满了人类的自省意识,批判了社会冷漠、堕落的习气”,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咸平六年,契丹数万骑南侵,至望都,继忠与大将王超及桑赞等领兵援之。继忠至康村,与契丹战,自日昳至乙夜,敌势小却。迟明复战,继忠阵东偏,为敌所乘,断饷道,超、赞皆畏缩退师,竟不赴援。继忠独与麾下跃马驰赴服饰稍异契丹识之围数十重。士皆重创,殊死战,且战且行,旁西山而北,至白城,遂陷于契丹。(节选自《宋史·王继忠传》,有删改)材料二:咸平末,契丹犯边,戍将王显、王继忠屯兵镇定。虏兵大至,继忠力战,为契丹所获,授以伪官,复使为将,渐见亲信。继忠乘间进说契丹,讲好朝廷,息民为万世利。虏母老,亦厌兵,遂纳其言。因寓书于莫守石普,使达意于朝廷,时亦未之信。明年,虏兵大下,遂至河。车驾亲征,驻跸澶渊,而继忠自虏中具奏戎主请和之意,达于行在。上使曹利用驰遗契丹书,与之讲平。利用至大名,时王冀公守大名,以虏方得志,疑其不情,留利用未遣。会围合不得出,朝廷不知利用所在,又募人继往,得殿前散直张皓,引见行在。皓携九岁子见曰:“臣不得虏情为报,誓死不还,愿陛下录其子。”上赐银三百两遣之。皓出澶州,为徼骑所掠,皓具言进和之意,骑乃引与俱见戎母萧及戎主。萧搴车帏召皓,以木横车轭上,令皓坐,与之酒食,抚劳甚厚。皓既回,闻虏欲袭我北塞,以其谋告守将周文质及李继隆、秦翰、文质等,厚备以待之。黎明,虏兵果至,迎射其大帅挞览,坠马死,虏兵大溃。上复使皓申前约,及言已遣曹利用之意。皓入大名,以告王冀公,与利用俱往,和议遂定。乃改元景德。后皓为利用所轧,终于左侍禁。真宗后知之,录其先留九岁子牧为三班奉职。(节选自《梦溪笔谈·补笔谈》,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继忠独A与麾下B跃马C驰赴D服饰E稍异F契丹G识之H围I数十重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敌势小却”中“却”与《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却”用法不相同。B.“虏母老,亦厌兵”中“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何厌之有”的“厌”意思相同。C.河,文中特指黄河,现在泛指大小河流,词义扩大,与“江”的词义变化相同。D.“闻虏欲袭我北塞”中“闻”与成语“孤陋寡闻”中的“闻”意思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宋将领王继忠率兵与契丹作战,陷入重围时被俘,之后契丹任命其伪官,他乘机向萧太后进言,希望契丹能与北宋讲和以利百姓。B.王继忠写信给北宋莫州守将石普,让他把辽国同意讲和的消息告诉宋真宗,但因为当时的人们不相信,讲和一事也就不了了之。C.王继忠趁契丹南侵北宋之际,把契丹有意讲和的信息上奏给宋廷;宋廷便派曹利用前往契丹议和,但行至大名时被王冀公留住了。D.宋真宗在得知张皓被曹利用倾轧排挤,且仅被授为左侍禁后,便录用了张皓之前出使契丹时留下的九岁的儿子张牧为三班奉职。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士皆重创,殊死战,且战且行,旁西山而北。(2)继忠力战,为契丹所获,授以伪官,复使为将,渐见亲信。14.北宋与契丹能成功议和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嘲儿子阿宁①元好问娇莺娅姹②。解说三生③话。试看青衫骑竹马。若个张萱④许画。西家撞透烟楼。东家谈笑封侯。莫道元郎小小,明年部曲黄牛。【注】①词人四十余岁方得子阿宁,且身处金元易代之际,其时战火仍频,一家人颇受流离迁徙之苦。②娅姹:象声词,拟喻阿宁的咿呀。③三生:祖孙三代。④张萱:唐京兆人,以善画名冠盛唐。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题中的“嘲”既是对儿子阿宁的打趣,也隐含词人的自嘲之情。B.青衫骑竹马,其间有色彩映配,又有形体动作,显得意趣盎然。C.上片皆用正面刻画之法摹其声、绘其形,体现出阿宁的天真烂漫。D.“部曲黄牛”,语言诙谐幽默,但实际上含着词人的一把辛酸泪。16.下片转过笔墨,就他人事从容道来,乍看似乎无关涉,其实颇具深心。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贾谊《过秦论》中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2)《五代史伶官传序》结尾处欧阳修以点睛之笔,阐明写作此篇并不单是针对伶人而言,而是为了警示后世“______,______”。(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期,我国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所上升,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肺部感染性疾病。A,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需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综合判定。多数情况下,患儿感染后以上呼吸道轻症为主,如咳嗽、发热等。轻症多为自限性疾病,一般5到7天即可自愈。B,持续高烧不退,没有任何好转趋势并且咳嗽加重,就要警惕从上呼吸道感染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一定要去医院做检查。据专家分析,儿童感染支原体肺炎人数明显增长,有两个主要原因:①一是恰逢今年是肺炎支原体流行年,②肺炎支原体每4~7年出现一次大流行,2~3年有一次小流行,③2019年是肺炎支原体的流行高峰,④今年再次出现流行高峰符合自然规律;⑤二是由环境因素引起,⑥秋冬时期空气干燥,呼吸道黏膜防御功能下降,⑦容易遭受病毒、细菌等病原体。⑧另外,气温突然骤降时,人容易着凉,⑨这也会使人体免疫力更易感染病毒。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