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现代科学传播体系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概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模式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内容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受众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效果评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现代科学传播体系构建案例01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概述媒体融合是指不同类型媒体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在科学传播领域中表现为,传统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与新兴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的融合。科学传播是指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传播与普及。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媒体融合与科学传播的关系多渠道、全方位的传播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单一渠道,而是通过多种类型的媒体进行传播,如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社交媒体等。这些媒体通过不同的形式和平台,全方位地传递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互动性增强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不再是单向的传递过程,而是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受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平台对科学问题进行评论、讨论、提问,从而更好地参与到科学传播过程中。个性化需求满足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需求。不同的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体和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的特点挑战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信息过载、虚假信息的传播、受众信息素养参差不齐等问题。同时,不同类型媒体的融合也需要科学传播者具备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技能和能力。机遇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通过利用新兴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科学传播可以实现更快速、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效果。同时,新兴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也使得科学传播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互动性更强,受众参与度更高。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的挑战与机遇02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模式以图文、音频、视频等形式传播科学知识、科技动态等信息。传播内容传播特点适用范围传播内容较为严谨、权威,但传播速度较慢,缺乏互动性。适用于重要科技事件、科技政策的发布,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等。030201传统媒体传播模式以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新媒体平台进行科学传播,包括社交媒体、网络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等。传播内容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具有互动性,但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传播特点适用于科学新闻的快速传播、科学知识的普及推广,以及与公众的互动交流等。适用范围新媒体传播模式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科学传播,实现内容的多样化、全面化、个性化。传播内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形成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提高科学传播的效果和影响力。传播特点适用于各类科学传播活动,包括科技展览、科普讲座、科学竞赛等。适用范围媒体融合传播模式策略一策略二策略三策略四现代科学传播模式构建策略01020304建立科学传播数据库,整合各类科学资源,提高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加强媒体间的融合与合作,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培养专业的科学传播团队,提高科学传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加强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了解公众需求和反馈,提高科学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03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内容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内容主要包括科普文章、科普节目、科学新闻、科学博客、科学播客、科学应用等。类型这些内容通常具有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等特点,旨在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特点科学传播内容的类型与特点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内容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公众的需求和变化的市场环境。例如,可以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使科学传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有趣。创新优化科学传播内容,可以提高公众的接受度和理解度。例如,可以通过可视化技术、图表等方式,将复杂的知识简单明了地呈现给公众。优化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内容的创新与优化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内容的审核变得更加重要。审核可以保证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权威性,避免误导公众。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内容的把关也变得更为重要。把关可以保证内容的质量和品位,避免低俗化、商业化等不良倾向。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内容的审核与把关把关审核04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受众类型专业科研人员、学生、教师、企业家、公众等。特点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兴趣和需求;同时具有社交媒体使用习惯,更易于接受新型科学传播方式。科学传播受众的类型与特点对科学知识的渴求,对科研成果的关注,对科技发展的期待等。需求使用社交媒体获取科学信息;关注科技新闻、科技博客等;参与线上线下科普活动等。行为变化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受众的需求与行为变化VS通过社交媒体平台推广科学传播内容;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吸引更多人参与;与其他机构合作,扩大科学传播受众群体。维护提供定制化的科学传播内容,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通过互动方式,增强与受众的黏性;提供反馈机制,收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拓展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受众的拓展与维护05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效果评估评估科学传播在公众中的影响深度,包括公众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记忆程度及运用能力等。传播深度评估科学传播的覆盖范围,包括接触到科学信息的公众数量、接触频率等。传播广度评估科学信息在公众中的传播速度,即新科学信息为公众所接受的时间长度。传播速度科学传播效果评估的指标与方法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效果评估具有多维性,既关注传播的深度、广度,也关注传播的速度;同时,这一环境下的效果评估既涉及不同类型媒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的传播效果评估,又涉及不同受众群体(如青少年、中老年人等)的传播效果评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效果评估面临诸多挑战,如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不同媒体之间的效果比较、受众群体的细分化等。特点挑战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效果评估的特点与挑战改进建立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将不同维度的指标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面客观的效果评估;加强不同媒体之间传播效果的比较研究,探索建立统一的效果评估标准;针对不同受众群体进行细分化评估,提高评估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创新引入新的评估方法和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媒体融合创新发展,拓展科学传播的新渠道和新模式;加强与国际先进机构的交流合作,引进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媒体融合环境下科学传播效果评估的改进与创新06媒体融合环境下的现代科学传播体系构建案例传播模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以图文、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发布科普内容,与用户进行互动,开展线上线下活动。要点一要点二效果分析科普内容覆盖面广,阅读量、点赞量、转发量较高,用户参与度活跃,在科学传播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案例一创新之处采用高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将科技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观众;邀请知名科学家、科技企业家等嘉宾,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影响节目播出后受到广泛关注,收视率较高,对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起到了积极作用。案例二以科技新闻报道为主,注重深度分析、趋势预测和人物专访;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如科技沙龙、专家论坛等。内容生产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全媒体传播,包括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加强与用户的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农村建房承包工不包料合同
- 《REL微机保护》课件
- 2024互联网网站制作合同书
- 妇产科一般分娩护理查房
- 《急性阑尾炎实训》课件
- 2024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合同范本试行
- 2024代理记账合同样本
- 2024某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2024电设备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范本
- 2024赠与合同样书
- 中外政治思想史-形成性测试四-国开(HB)-参考资料
- 沟通技巧与商务礼仪
- 18 奇妙的建筑 (教案)岭南版美术三年级上册
- 小学三通两平台汇报
- 防火巡查记录表防火检查记录表
- “校园周边环境安全隐患”自检自查(排查)记录表
- 高二上学期日语阅读四篇自测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成长赛道 (第二稿)
- JB T 6464-2006额定电压1kV(Um=1.2kV)到35kV行业标准
- 呼吸科健康宣教
- 人体身体成分健康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