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及讲稿专题一马克思主义_第1页
课件及讲稿专题一马克思主义_第2页
课件及讲稿专题一马克思主义_第3页
课件及讲稿专题一马克思主义_第4页
课件及讲稿专题一马克思主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从总体上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时代条件和马克思、恩格斯个人的主观条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发展;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本质特征和理论精髓;弄清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明确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趋势,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生价值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背景)3、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

当人类即将迈入21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马克思名列榜首。在有人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的今天,这个评选结果的确发人深思。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在人类思想史上树起了前无古人的不朽丰碑。

马克思(1818—1883)出生在当时德国经济和政治最发达的省份莱茵省的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中产阶级)家庭。他后来上大学的波恩和柏林也是当时普鲁士专制政府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1841年大学毕业后,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发表多篇论文,就积极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的贫苦群众的利益进行辩护;而当他实现了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就自觉地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就对“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了棚舍”的不公平现状作了有力的鞭挞,对“把我们文明社会的这些‘野蛮人’变成人类解放的实践因素”充满了信心。

特利尔是德国莱茵河畔一座著名的大学城,其环境十分优雅静谧。马克思出生的故居至今保存非常完好,作为马克思故居博物馆开放给公众参观。有意思的是,故居博物馆的墙上用德中两种文字标示,每年到德国小城特利尔参观马克思故居的中国人超过10万。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马克思1835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老照片——看图说历史马克思的童年马克思与燕妮伦敦北部著名的海格特山海格特公墓:长方形的墓碑上是青铜雕塑的马克思的巨大头像,由英国著名雕刻家劳伦·布雷德精心制作,他那深邃、坚定的目光直视前方,碑的中央是卡尔·马克思的名字以及介绍和马克思同葬于此的人(夫人燕妮、外孙哈里·隆盖以及女佣人海伦娜)

上方书写着:“Workersofalllandsunite”——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下方书写着:“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但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莱茵省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他17岁时,由于父亲的坚持而辍学习商,这使恩格斯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穷苦的工人群众。1842年他写作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群众的残酷剥削。1845年,在英国曼彻斯特时,他更是深情地告诉工人们:“我愿意在你们的住宅中看到你们,观察你们的日常生活,同你们谈谈你们的状况和你们的疾苦,亲眼看看你们为反抗你们的压迫者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统治而进行的斗争。”晚年的恩格斯恩格斯与马克思在一起老照片——看图说历史伟大的友谊马克思逝世恩格斯给俄国朋友拉甫罗夫的信中说:“人们在上星期五纷纷向我表示的那些尊敬,大部分都不属于我,这一点谁也没有我知道得清楚。因此,请允许把您对我的热情赞扬大部分用来悼念马克思吧,这些赞扬我只能作为马克思事业的继承者加以接受。”“我希望将我的遗体火化,而我的骨灰,一有可能就把它沉入海中。”1895年8月5日,恩格斯与世长辞不同的作家、从不同的角度,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曾作出不同的回答。不同角度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认识成果从其阶级属性角度从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从狭义上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恩格斯说:“我不能否认,我和马克思共同工作40年,在这以前和这个期间,我在一定程度上独立地参加了这一理论的创立,特别是对这一理论的阐发。但是,绝大部分基本指导思想(特别是在经济和历史领域内),尤其是对这些指导思想的最后的明确的表述,都是属于马克思的。我所提供的,马克思没有我也能够做到,至多有几个专门的领域除外。至于马克思所做到的,我却做不到。马克思比我们大家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2页。)德国柏林的马克思―恩格斯广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早在马克思在世的时候就已经使用。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科隆法庭上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的代表从广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本书指的是广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即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留给我们的大量文献典籍,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不仅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是博大精深。

上海复兴公园的马克思恩格斯雕像于1985年5月5日落成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1、社会历史背景: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18C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其固有的内在矛盾进一步深化,以生产相对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加剧了工人阶级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和斗争。一种以探寻社会发展规律为内容的理论呼之即出。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增大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廉价雇佣女工和童工,拼命压榨工人血汗。工人: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罢工↓自发、零散↓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更加突出,逐渐上升为首要的社会矛盾。19世纪30至40年代,法、英、德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一、1831年在法国里昂工人举行了第一次起义;1834年举行第二次起义

二、1838年在英国爆发了延续长达十余年的、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

三、1844年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举行起义

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特别是还没有形成科学地反映其历史地位和社会使命的革命理论。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对现存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系统理论,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革命实践活动

马、恩积极参加和指导世界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先驱人物。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这种基础无疑是极其重要的,没有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就不可能产生马克思主义。但是,只有这些客观条件还不够,还只能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可能性,这些可能性只有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才变成了现实。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阶级斗争,投入到创立无产阶级政党、组织无产阶级队伍的活动中,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不懈的斗争。他们毕生的使命都和发展、壮大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密切地联系在一起。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

19世纪60年代中期创立和领导第一国际;

19世纪90年代前半期恩格斯晚年创立和领导第二国际的活动,关注欧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和政党的发展。恩格斯在这半个世纪的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处在开创和推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斗争的前沿,积极参与并领导了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3、自然科学前提: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科学学说的创立和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十九世纪人类思想三大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黑格尔哲学的巨大功绩,就是在人类认识史上,在唯心主义形式中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并企图揭示这一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唯心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作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费尔巴哈通过对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批判,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他坚持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坚持唯心史观。费尔巴哈在倒洗澡水的时候,连孩子也一起倒掉了。(列宁)

主要观点及代表作:1807年《精神现象学》、1812、1813、1816年《逻辑学》、1817、1827、1830年《哲学全书》、《法哲学原理》、《美学讲演录》等;发展与内在联系的思想;对立统一的思想;主观能动性的思想;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思想。《黑格尔哲学批判》、1841年《基督教的本质》、1845年《宗教的本质》等。第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

斯密虽然不是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但却是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的主要创立人。其《国富论》标志自由资本主义的到来,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驳斥了旧的重商主义学说;否定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社会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其中心思想是揭示自由市场是个自行调整的机制,无形的手可以调整社会生产、货品种类及数量。为了发挥无形手的积极作用,坚决反对高关税,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干涉,痛斥垄断,支持自由贸易,这个思想在19C对整个政府决策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短线交易高手:

价值理论:“价值悖论”

比较优势理论(比较成本学说):主要代表作:《论低价谷物对资本利润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詹姆斯.穆勒

主要观点: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威廉.配第对剩余价值的性质和起源进行了猜想: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进行了经济分析: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1723—1790)和大卫•李嘉图(1772—1823)。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一方面,他们把资本看作是一种永恒的自然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掩饰工业革命过程中就已初露端倪的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尖锐冲突,断然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他们在历史和时代发展问题上所持的资产阶级的立场、所运用的非社会的和反历史的方法,得出的也只能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相悖的理论观点。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就是法国的昂利•圣西门(1760—1825)、沙尔•傅立叶(1772—1837)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1771—1858)。(区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在资产阶级哲学家、经济学家面对历史和时代发展的难题一筹莫展、困惑不解时,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和谐”社会作了许许多多天才的构想。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傅立叶1803年,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

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地安纳州的共产主义试验,以“新和谐”命名。这三位伟大的思想家具有同资本主义旧制度决裂的理论勇气,具有为新世界的到来而努力奋斗的善良愿望。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深刻的批判,阐述了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必然性问题,表达了对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热切愿望,并对这种社会的具体细节作了富有天才性的构思。但是,他们在对世界历史发展动力和资本主义社会前途等重大问题的理解上,仍然裹足不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大英博物馆中央圆形的大英图书馆是当年马克思写共产党宣言的地方。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成熟。

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和18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形成。。

19世纪40-6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原则。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它必然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命运。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揭示了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并最终由理论变成了现实。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科学技术取得重要成果(电力的发明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和资本日益集中↓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社会主义革命可能胜利(历史条件)

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曾得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结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统治的俄国成为东西方矛盾的焦点和帝国主义统治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1917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开始变为现实,从而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相继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理论)。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科学的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指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四、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最鲜明的无产阶级政治立场

体现在其政党的性质上:即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其次,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最后,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三)马克思主义以与时俱进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认识、把握、遵循、运用规律最后,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四)马克思主义以实现实现共产主义为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