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地理-八上4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x_第1页
初中八年级地理-八上4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x_第2页
初中八年级地理-八上4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x_第3页
初中八年级地理-八上4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x_第4页
初中八年级地理-八上4聚落的发展与景观变化.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第一页,共二十一页。北京的发展与变化第二页,共二十一页。3000多年前这里就成为已知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邑——蓟城在此建城的条件是:离水源较近、几条大路的交汇处、地形平坦、远离沼泽地。第三页,共二十一页。蓟城复原图第四页,共二十一页。1995年当北京建城3040年之际,在广安门附近建立“蓟城纪念柱”,标明此处为北京肇始之地。第五页,共二十一页。秦统一中国后,蓟城是北方的军事要塞,也是中原边塞的交通枢纽。

第六页,共二十一页。辽南京城复原图南京城共有八门,城内二十六坊,是居民聚居的地方。坊巷布局,井然有序。第七页,共二十一页。金朝统治者既要控制中原,又要便于联系其东北的根据地,将都城迁到此,改名中都。中都城分大城、皇城和宫城三重。大城除北城墙末动外,其余三面城墙比辽南京城有所增广。第八页,共二十一页。金中都城垣遗址第九页,共二十一页。大都略呈长方形,周长约60里。有11座城门,皇城在大城内南部中央地区。城内街道分布的基本形式是棋盘形,南北和东西各有9条大街。在南北向大街的东西两侧,小街和胡同平行排列。北京四合院和胡同的形成是从元大都时代开始的。金中都虽废,但尚有遗存,时称“南城”,成为大都城内人们踏青郊游之地。

元大都城第十页,共二十一页。在元大都与南城之间形成了若干条斜街,如樱桃斜街、铁树(李铁拐、李铁锅)斜街、杨梅竹(杨媒)斜街、棕树(王广福、王寡妇)斜街等。这些斜街是重要的元代遗存,被明代人称为“南城龙脉”。第十一页,共二十一页。北京后英房元代住宅遗址复原图第十二页,共二十一页。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分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宫城又称紫禁城,周长6里。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围18里。内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城周长45里。外城环内城南面,外城长28里。第十三页,共二十一页。清朝基本沿袭了明北京城,直到建国初期,北京城变化不大。第十四页,共二十一页。建国初期北京城区第十五页,共二十一页。2002年北城2005年北城第十六页,共二十一页。北京市区在北京的位置第十七页,共二十一页。北京市区总体规划第十八页,共二十一页。50年代从景山鸟瞰北京今天从景山鸟瞰北京第十九页,共二十一页。50年代长安街今天长安街第二十页,共二十一页。内容总结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学习与探究—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3000多年前这里就成为已知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城邑——蓟城。离水源较近、几条大路的交汇处、地形平坦、远离沼泽地。1995年当北京建城3040年之际,在广安门附近建立“蓟城纪念柱”,标明此处为北京肇始之地。南京城共有八门,城内二十六坊,是居民聚居的地方。金朝统治者既要控制中原,又要便于联系其东北的根据地,将都城迁到此,改名中都。北京四合院和胡同的形成是从元大都时代开始的。金中都虽废,但尚有遗存,时称“南城”,成为大都城内人们踏青郊游之地。明北京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