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_第1页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_第2页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_第3页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_第4页
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九年级语文模拟考试卷()考前★秘密

九年级语文学科

考生注意:

1.一律用黑色笔或2B铅笔将解析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注意题号。

2.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根据作文的书写质量酌情计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走进江南水乡绍兴,总感觉犹如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处处(yíng)绕着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令人心□神往。这一方人文荟萃之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周恩来、鲁迅、蔡元培、秋瑾……他们在故乡罹难时(kè)守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内心,奋勇拼搏,努力抗争,谱写了一出出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故事!“红动绍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启,正是一种致敬绍兴,缅怀英雄的极好方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yíng)绕(kè)守

3.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3分)

A.驰B.弛

4.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

(3)因思杜陵梦,。(温庭筠《商山早行》)

(4),戴朱缨宝饰之帽。(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寄情山水的情感。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用“,。”两句通过描写戍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科举测试的殿试中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合称三甲鼎。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D.伊索是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以讽刺权贵,其代表作是《伊索寓言》。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儒林外史》向世人展示了众生百态。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阅读下面从不同角度对书中人物的简介,完成小题。

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请结合人物周进或严监生具体分析《儒林外史》是如何体现批判精神的。(2分)

7.有关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自己阅读名著的收获,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在朱赫来的成长过程中,保尔经常帮他排忧解难,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民族志士,他想办法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其行为颇有中国古代的侠士之风。

C.《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题由凡人俗称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名称组成,产生了奇妙幽默的意味,较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现实与浪漫相交织,但就反映真实生活而言,它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二)现代文阅读

格桑花

鸿鸣

①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②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③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④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⑤“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却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⑥“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⑦“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生活适应吗?”

⑧“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⑨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⑩“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我瞒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上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

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

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述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

“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

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

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走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

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

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

司机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

不一会,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

“怎么了?”

“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

“多长时间才能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

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

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

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

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却早已泪流满面。

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

文章以“格桑花”作题目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5分)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嫂看见军车前绑的鲜花,认为司机兵是个热爱生活的小伙子,目的是为下文写过往军车敬军礼作铺垫。

B.在写军嫂向司机兵叙说自己的故事时,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写出了军嫂生活的不易。

C.文章写司机兵的目的,是使情节更加连贯、自然,使军嫂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在叙述中穿插讲述,既讲述了军嫂过去的生活故事,也叙述了现在军嫂看望丈夫的故事,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冬奥闭幕式上的“激光大树”再现中国式浪漫

①“八十名舞者围在场地中央,无数条光束从舞者当中投射穿过,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空,形成一棵由光束组成的大树……这直达天际的光束代表着人类一切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铭记和期待……”

②相信大家对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节目印象颇深:一缕缕柳枝慢慢聚集,最后在舞台中央放射出由激光组成的“参天大树”。这颗承载着中国人民深厚情谊、直达天际的“激光大树”,不仅呈现了中国式的浪漫,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里蕴含着的“诗和远方”,堪称科学与艺术的顶峰会合。

③赞叹之余,你知道这惊艳世界的“激光特效”是怎么实现的吗?

④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该理论指出,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有着相同性质的另一道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还会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激光光子束中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而且由于激光的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

⑤在已知光源中,激光是纯度最高,亮度最强的光源,而且它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非常高。因此,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举个例子,激光射出20公里,光斑直径只有20~30厘米,射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其光斑直径也还不到2公里。

⑥大家在冬奥闭幕式上看到的这颗“激光大树”,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小时超长寿命,发光强度和照射面积大、同时光电转换效率和光利用率很高,避免了用电损失,还更加环保、高效,其光效高于同等功率LED光源的3~5倍,气体光源的10~15倍,穿透力更强、照射距离更远,因此也就能达到咱们看到的“直达天际”的效果了。

⑦此外,冬奥会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全彩色集束激光,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尖端技术,包括激光器、前端光学整形、末端控制、RGB三基色激光等技术,并通过整合“光、机、电”通信控制等多项技术,形成光束形式的出光效果。此次冬奥会采用了三基色大功率激光光源,出光色彩可达到1677万色,无极调色配合机械设计与信号控制,为舞台效果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⑧中科院理化所和孵化企业杭州中科极光共同研发出了超高亮度激光投影显示设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等专项支持下,团队自主突破了高功率大色域RGB激光光源、紧凑空间高效热管理、集束光纤抗损伤、长周期服役等关键技术。此外,还实现了全工况条件下激光工程投影机的自主研发,输出亮度超过9万流明达到国际最高,色域达到150%NTSC的光,工作寿命超过30000小时,全密封设计,完全满足风雨雪雷尘等各种户外环境的使用。要知道,一个普通40瓦的白炽灯泡,其发光效率大约是每瓦10流明,因此可以发出400流明的光。而9万流明便可以照亮一整座山。

⑨在两年的冬奥“备战”周期中,科研团队不断调整和升级产品状态。经过多次方案设计、环境模拟、适用性测验、场地测验、联调彩排等考验,在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节目中,创造出了由一组组激光光束组成的“参天大树”,将超高清、大色域、高观赏舒适度的激光显示技术带进了冬奥盛会,以国产自主创新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的简称,其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B.全彩色集束激光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尖端技术,并通过整合“光、机、电”通信控制等多项技术,形成光束形式的出光效果。

C.超高亮度激光投影显示设备能够发出9万流明的光,照亮一整座山。

D.中国科研团队将超高清、大色域、高观赏舒适度的激光显示技术带进了冬奥盛会,以国产自主创新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13.第⑤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下列画线句子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小时超长寿命

15.简析第①段的作用。(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记超山梅花

夏容伯同声,嗜古士也,隐于栖溪。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约寻梅于超山。

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观宋梅。梅身半枯,侧立水次;古干诘屈,苔蟠其身,齿齿作鳞甲。年久,苔色幻为铜青。旁列十余树,容伯言皆明产也。景物凄黯无可纪,余索然将返。容伯导余过唐玉潜祠下,花乃大盛:纵横交纠,玉雪一色;步武①高下,沿梅得径。远馥林麓,近偃陂陀②;丛芬积缟,弥满山谷。几四里始出梅窝,阴松列队,下闻溪声,余来船已停濑上矣。是晚,仍归栖溪。

迟明,复以小舟绕出山南,花益多于山北。野水古木,渺灏滞翳,小径岐出为八九道,抵梅而尽。至乾元观,容伯饭我观中。余举觞叹息,以生平所见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容伯言:“冬雪霁后,花益奇丽,过于西溪③。”

①步武;指很短的距高、②陂陀(pōtuó):不平坦。③西溪:杭州探梅胜地。

16.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寻梅于超山”与“花益多于山北”中“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B.“容伯饭我观中”的“饭”用作动词,是请客吃饭的意思。

C.过(超过,胜过)于西溪;静坐常思己过(过失),闲谈莫论人非。

D.先写“索然”,后写“叹息”,文章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有丰富的寓意,它是王安石笔下“凌寒独自开”的孤勇者;是王冕笔下“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追光者;是辛弃疾笔下“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的逆行者。

B.夏容伯同声,姓夏,名同声,字容伯。用字称之,以示尊重。

C.“举觞叹息”中的“觞”是酒器。“觥筹交错”中的“觥”也是酒器,“筹”是行酒令的筹码。

D.“祠”是纪念伟人名士的场所,“观”是佛教活动的场所,“庙”为道教的建筑。

18.结尾句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感受。(4分)

初秋行圃①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9.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述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20.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四、综合性学习(共3道小题,15分)

燃情冰雪,心手相牵。为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开展“话冬奥品文化谈感想”活动。

21.右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小明要对会徽进行相关解说,你认为至少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6分)

(1);(2)会徽的主体造型;(3)。

22.开幕式倒计时二十四节气画面,以诗词相配,体现了中国式浪漫。老师要求根据一年中节气变化的先后顺序,对下列诗句进行排序,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②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④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⑤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⑥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②①④⑥⑤C.②③④①⑥⑤D.⑤③②④①⑥

23.和历届奥运会不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没有光芒四射的明星,主角是生活在当下中国大地上的普通“中国人”。他们神情庄重地传递国旗,步伐矫健,充满自信……

假如以下名著中的人物也能收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这段场景,你觉得最为感慨的会是谁?请结合他的相关经历,并以其口吻,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6分)

A唐僧(《西游记》)B祥子(《骆驼祥子》)

C范进(《儒林外史》)D藤野(《朝花夕拾》)

五、作文(60分)

24.同学们,这张试卷是一堂特别的语文课,老师陪伴你开启探寻之旅:探冰雪天地得运动之乐,探舌尖美食悟生活之情……试卷外是更广阔的天地:至爱亲情、生命成长、小家大国、历史文化、未来畅想……目之所及,心之所向,必将探得一片崭新天地。

请以“探得一片新天地”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将题目完整地钞写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

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数600~700字;

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

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九年级语文模拟测试卷考前绝密

九年级语文学科答题卡

班级:姓名:考号:正确填图:错误填图:机读卡号填涂区0

第一卷选择题(满分:27分)

31117

51219

71622

第二卷主观题(满分:123分)

作文:

600

800

9.(3分)

10.(5分)

13.(3分)

14.(4分)

15.(4分)

18.(4分)

20.(4分)

2.(4分)

4.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2)

(3)(4)

(5)

(6)

(7)

21.(6分)(1)(3分)

(3)(3分)

23.(6分)

6.(2分)

8.(3分)考前★秘密

九年级语文学科

考生注意:

1.一律用黑色笔或2B铅笔将解析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内,注意题号。

2.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一、书写水平(5分)

根据作文的书写质量酌情计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文中横线相应的词语和拼音。(4分)

阅读下而关于绍兴红色旅游的部分介绍词,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走进江南水乡绍兴,总感觉犹如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处处(yíng)_____绕着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令人心□神往。这一方人文荟萃之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周恩来、鲁迅、蔡元培、秋瑾……他们在故乡罹难时(kè)_____守自强不息,砥砺前行的内心,奋勇拼搏,努力抗争,谱写了一出出令人难以忘怀的红色故事!“红动绍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的开启,正是一种致敬绍兴,缅怀英雄的极好方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yíng)_____绕(kè)____守

3.给文中□处选择合适的汉字。()(3分)

A.驰B.弛

2.萦恪3.驰

(1)yíng——萦,萦绕:萦回环绕。

kè——恪,恪守:谨慎而恭顺地遵守。

(2)心驰神往: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

4.古诗文默写。(共10分,每空1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3)因思杜陵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庭筠《商山早行》)

(4)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朱缨宝饰之帽。(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表现了寄情山水的情感。

(6)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的角度生动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7)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用“,。”两句通过描写戍边将士饮酒来表现他们因远离家乡和功业未立而生发的惆怅之情。

怀旧空吟闻笛赋也无风雨也无晴凫雁满回塘同舍生皆被绮绣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本题考查名句名篇识记。

注意易错字词“吟、笛赋、晴、凫、被、绮绣、醉翁、霹雳、浊、勒”等的正确书写。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科举测试的殿试中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合称三甲鼎。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C.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D.伊索是古希腊作家,善讲寓言以讽刺权贵,其代表作是《伊索寓言》。

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古代科举测试的殿试中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三者合称三甲鼎。选项中“第二名为探花,第三名为榜眼”有误;

故选A。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儒林外史》向世人展示了众生百态。书中的大多数人物,熙熙而来,攘攘而去。或唯利是图,自甘下流;或貌似君子,内心卑污……阅读下面从不同角度对书中人物的简介,完成小题。

6.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请结合选段中的人物周进或严监生具体分析《儒林外史》是如何体现批判精神的。(2分)

6.示例1: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个童生,受尽嘲弄和冷遇,仍执着科举。通过塑造这个备受压抑,苦苦挣扎的老书生形象,讽刺了一心只追求功名利禄的儒生,批判了科举制度。

示例2:严监生临死前执意要灭掉一根灯心草通过塑造这个吝啬鬼形象,讽刺了严监生吝啬的行为,也讽刺了科举制度下的世态炎凉。

7.有关读书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自己阅读名著的收获,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在朱赫来的成长过程中,保尔经常帮他排忧解难,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B.《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位民族志士,他想办法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其行为颇有中国古代的侠士之风。

C.《朝花夕拾》中的阿长与《山海经》》,文题由凡人俗称与典雅的先秦古籍名称组成,产生了奇妙幽默的意味,较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简·爱》以第一人称叙述,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小说中现实与浪漫相交织,但就反映真实生活而言,它称得上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A

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A.是朱赫来善解人意,对朋友能够雪中送炭,在保尔的成长过程中,朱赫来经常帮他排忧解难,为他指明前进的方向;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格桑花

鸿鸣

①军嫂去唐古拉山兵部站看望当连长的丈夫,从格尔木站一下车,就看见一名20岁出头的小战士向她招手,原来是接她的司机兵。

②军嫂来到军车前,看见车的前面,绑了一束鲜花,有点像江南的扫帚梅,还有点像菊花。她乐了,这个小伙子,还挺热爱生活的。

③军车离开格尔木,奔驰在去唐古拉山的山路上。

④司机兵一边开车,一边和军嫂聊天。

⑤“嫂子,听连长说,你是大学生,还是城市人,却一直生活在山村。”司机兵好奇地问。

⑥“是啊,我和你大哥是大学同学,他毕业参军去了边疆,父母年龄大,就他一个儿子,为让他安心卫国,结婚后我辞去公司会计工作,从苏州到他老家,陕西的一个小山村,现在有10多年了。”军嫂轻描淡写地说。

⑦“嫂子,你是城市人,在山村生活适应吗?”

⑧“开始不适应,现在学会了柴火灶做饭,喂猪砍柴,山地播种,彻底是个农村媳妇了。”军嫂说着笑了起来。

⑨司机兵又问:“嫂子,山村的生活不容易吧?”

⑩“还行,就是有时候有一种无助的感觉,比如上个月,我脸上一个痦子越来越大,还有点疼,医生说是黑色素痣病变,怀疑是恶性肿瘤前兆,必须切除。我瞒家人做了手术,还好,病理检验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我就是那次才哭了。”军嫂好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却让司机兵心里为之一振,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军嫂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接着说,“实际上我最自豪的是我儿子,他7岁了,经常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爸爸:我爸爸是解放军,他在唐古拉山保卫国家……”司机兵听得眼睛有些湿润。

对面不断有军车开过来,军嫂发现,这些军车开过来的时候,都鸣笛三声,车上的人都向他们的军车敬礼,有时候司机兵也举手回礼。

军嫂很奇怪,问:“你们军车在路上相遇,都互相敬礼呀?”

司机兵没有直接回答,却反问军嫂:“嫂子,你认识车前挂着的那束花吗?”

军嫂说:“好像我们那里的扫帚梅花。”

司机兵说:“是的,它和扫帚梅是一个品种,在西藏,叫格桑花。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述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

“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

这时军车正行在盘山路上,一段路很窄,前面一辆军车停在悬崖边,等待他们的车缓缓通过,两车快要相遇时,听见了对面车上的大声口令:“立正!敬礼!”

军嫂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从车窗伸出头,走出很远,还向敬礼的战士们挥手。

军车来到了雪峰山下的补给站,司机兵说:“我们在这里吃午饭,还有半个小时就到达兵部站了。”

军嫂有些着急:“既然还有半个小时,我们先不吃饭,直接上山好吗?”

司机兵乐了,说:“理解嫂子心情,我去办理上山手续。”

不一会,司机兵垂头丧气地走了回来:“嫂子,我们上不了山了。”

“怎么了?”

“昨天夜里发生了雪崩,上山的路全被堵住,现在正清理积雪,车根本上不去。”

“多长时间才能上山?”军嫂也有点急了,没想到,近在咫尺,却发生雪崩,成了远在天涯。

司机兵说:“听补给站同志说,最快也要半个月。”

想到有三年没见到丈夫了,现在已经到了雪峰山下,军嫂计算了一下时间,一咬牙:“我在这里等半个月。”

半个月后,上山的路还没通,军嫂想到年迈的公公和婆婆,还有儿子马上要上学,不能再等了,只好遗憾地决定回去。

临走前,在补给站领导安排下,军嫂和丈夫各拿着望远镜,在山下和山上互相观望。军嫂发现,望远镜里的爱人,站在国旗下,手不断地擦着眼睛,而自己,却早已泪流满面。

这时,军嫂突然发现,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

8.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军嫂笑着说:“这有什么啊,你大哥为国家,我为他呀。”

9.文章以“格桑花”作题目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5分)

1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嫂看见军车前绑的鲜花,认为司机兵是个热爱生活的小伙子,目的是为下文写过往军车敬军礼作铺垫。

B.在写军嫂向司机兵叙说自己的故事时,使用“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写出了军嫂生活的不易。

C.文章写司机兵的目的,是使情节更加连贯、自然,使军嫂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在叙述中穿插讲述,既讲述了军嫂过去的生活故事,也叙述了现在军嫂看望丈夫的故事,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8.军嫂的这句话不假思索随口说出,朴实自然,用“你大哥”指代自己的丈夫,非常亲切。可以看出她在提到丈夫时的喜悦与自豪。表现了她淳朴、善良的美好品质。9.这篇文章主要是赞美军嫂善良、美好、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而“格桑花”是女强人的代名词,象征着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用“格桑花”为题目既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又蕴含着美好的情感。10.与文章前面交代的“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相照应,表述了部队官兵对军人家属的重视,对军人家属奉献牺牲精神的崇敬。11.B

8.考查语句赏析。

这句话是对她的语言描写。联系前段中的“他由衷地说:‘嫂子,你真了不起!’”可知,面对着司机兵的赞美,她没有丝毫犹豫就说出了这句话。“你大哥”指自己的丈夫,口语化的语言亲切自然。从“你大哥为国家”可以看出,她因为自己的丈夫保家卫国而自豪。“我为他呀”表现了她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她淳朴善良,无私奉献的品质。

9.本题考查文题的选择。

明确观点:选择“桑格花”作为小说的题目。本文军嫂是城里人,是大学生,为了丈夫能安心为国,结婚后辞去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生活军嫂去看望丈夫,在距部队驻地不远的地方遇到雪崩,道路被阻塞。经过半个月的等待,为了照顾老人孩子,军嫂只好决定回家。临走前,军嫂和丈夫用望远镜互相观望的故事;写军嫂守护在军人丈夫的背后,照顾家庭,赞美军嫂善良、美好、坚强、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联系第段“人们经常借着格桑花表述和抒发美好的情感,把它当作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它美丽而不娇艳,又是形容女强人的代名词,还是西藏首府拉萨市的市花”可知,“桑格花”是女强人的象征,是追求幸福吉祥和美好情感的象征;以“桑格花”为题目既生动形象地点明了小说的主要人物(军嫂),又蕴含着美好的情感(对军嫂的赞美)。

10.考查语句赏析。

联系第段中的“凡是有军车接送探亲的军嫂,车前必须绑一束格桑花。来往的军车遇见后,都要避让,同时车上的军人,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可知,末段中写“在丈夫身边,齐刷刷地站着一排军人,他们一起举起右手,向山下敬礼”与文章前面交代的“我们部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是谁,都要向军嫂敬礼”相照应。向人敬礼表示尊敬与重视。军人们向军嫂敬礼,表现了部队官兵对军人家属的重视,对她们的无私奉献与对部队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与崇敬。

11.考查内容理解。

B.“轻描淡写地说”“说着笑了起来”等语句,说明军嫂不以生活艰苦为意,表现了她的无私奉献精神,并非选项所说“写出了军嫂生活的不易”。

故选B。

冬奥闭幕式上的“激光大树”再现中国式浪漫

①“八十名舞者围在场地中央,无数条光束从舞者当中投射穿过,穿过雪花火炬台直达天空,形成一棵由光束组成的大树……这直达天际的光束代表着人类一切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送别、怀念、铭记和期待……”

②相信大家对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的《折柳寄情》节目印象颇深:一缕缕柳枝慢慢聚集,最后在舞台中央放射出由激光组成的“参天大树”。这颗承载着中国人民深厚情谊、直达天际的“激光大树”,不仅呈现了中国式的浪漫,也让我们看到了科技里蕴含着的“诗和远方”,堪称科学与艺术的顶峰会合。

③赞叹之余,你知道这惊艳世界的“激光特效”是怎么实现的吗?

④1917年,爱因斯坦提出“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该理论指出,在组成物质的原子中,有不同数量的粒子分布在不同的能级上,高能级上的粒子受到某种光子的激发,会从高能级跳到低能级上,这时将会辐射出与激发它的光有着相同性质的另一道光,而且在某种状态下,还会出现一个弱光激发出一个强光的现象。这就叫做“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简称激光。激光光子束中的光子光学特性高度一致,而且由于激光的发射能力强且能量高度集中,所以亮度很高,它比普通光源高亿万倍,比太阳表面的亮度高几百亿倍。

⑤在已知光源中,激光是纯度最高,亮度最强的光源,而且它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非常高。因此,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举个例子,激光射出20公里,光斑直径只有20~30厘米,射到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上,其光斑直径也还不到2公里。

⑥大家在冬奥闭幕式上看到的这颗“激光大树”,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小时超长寿命,发光强度和照射面积大、同时光电转换效率和光利用率很高,避免了用电损失,还更加环保、高效,其光效高于同等功率LED光源的3~5倍,气体光源的10~15倍,穿透力更强、照射距离更远,因此也就能达到咱们看到的“直达天际”的效果了。

⑦此外,冬奥会采用的是全彩色集束激光产品矩阵。全彩色集束激光,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尖端技术,包括激光器、前端光学整形、末端控制、RGB三基色激光等技术,并通过整合“光、机、电”通信控制等多项技术,形成光束形式的出光效果。此次冬奥会采用了三基色大功率激光光源,出光色彩可达到1677万色,无极调色配合机械设计与信号控制,为舞台效果的呈现提供了更多可能。

⑧中科院理化所和孵化企业杭州中科极光共同研发出了超高亮度激光投影显示设备。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等专项支持下,团队自主突破了高功率大色域RGB激光光源、紧凑空间高效热管理、集束光纤抗损伤、长周期服役等关键技术。此外,还实现了全工况条件下激光工程投影机的自主研发,输出亮度超过9万流明达到国际最高,色域达到150%NTSC的光,工作寿命超过30000小时,全密封设计,完全满足风雨雪雷尘等各种户外环境的使用。要知道,一个普通40瓦的白炽灯泡,其发光效率大约是每瓦10流明,因此可以发出400流明的光。而9万流明便可以照亮一整座山。

⑨在两年的冬奥“备战”周期中,科研团队不断调整和升级产品状态。经过多次方案设计、环境模拟、适用性测验、场地测验、联调彩排等考验,在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节目中,创造出了由一组组激光光束组成的“参天大树”,将超高清、大色域、高观赏舒适度的激光显示技术带进了冬奥盛会,以国产自主创新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上海科普网,有删改)

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的简称,其理论基础起源于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B.全彩色集束激光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尖端技术,并通过整合“光、机、电”通信控制等多项技术,形成光束形式的出光效果。

C.超高亮度激光投影显示设备能够发出9万流明的光,照亮一整座山。

D.中国科研团队将超高清、大色域、高观赏舒适度的激光显示技术带进了冬奥盛会,以国产自主创新技术为北京冬奥会喝彩。

13.第⑤段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4.下列画线句子中的加点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小时超长寿命

15.简析第①段的作用。(4分)

12.C13.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激光比作“最快的刀”“最准的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激光在已知光源中是传输速度最快、纯度最高、亮度最强、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的光源,使说明更生动,更有说服力。14.不能。“近”是接近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激光光源拥有接近30000小时的超长寿命,但是不一定能达到或超过30000小时,如果删去,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15.①引用北京冬奥会闭幕式节目解说词,联系时事热点,唤起人们的关注,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②引出说明对象——激光技术(或全彩色集束激光)。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C.第⑧段中原文为“超高亮度激光投影显示设备……输出亮度超过9万流明达到国际最高”,因此本项中“能够发出9万流明的光”说法错误;

故选C。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

第⑤段画线句子中,“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把激光比作“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在已知光源中,激光是纯度最高,亮度最强的光源,而且它的指向性能强,准直性极好,不会向周围发散,光学传输和整形变换的效率非常高”的特点。这个句子中的打比方,生动形象,能让读者根据“最快的刀”“最准的尺”的特点通过联想更准确具体地理解激光的特点。

14.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

“采用的激光光源拥有近30000小时超长寿命”,句中的“近”是“接近、将近”的意思,说明冬奥会上采有物激光光源的超长寿命接近30000小时,但不一定能达到或超过30000小时。如果去掉“近”字,则成了“恰好”达到30000小时,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此“近”字起到了程度上的限制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密性,因此不能去掉。

15.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

第①段不是的文字,而是全部引用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解说词。这一解说词与题目“冬奥闭幕式上的‘激光大树’再现中国式浪漫”密切相关,由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开篇入题,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并且由“这直达天际的光束”——全彩色集束激光,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激光技术”,很自然贴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记超山梅花

林纾

夏容伯同声,嗜古士也,隐于栖溪。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约寻梅于超山。

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观宋梅。梅身半枯,侧立水次;古干诘屈,苔蟠其身,齿齿作鳞甲。年久,苔色幻为铜青。旁列十余树,容伯言皆明产也。景物凄黯无可纪,余索然将返。容伯导余过唐玉潜祠下,花乃大盛:纵横交纠,玉雪一色;步武①高下,沿梅得径。远馥林麓,近偃陂陀②;丛芬积缟,弥满山谷。几四里始出梅窝,阴松列队,下闻溪声,余来船已停濑上矣。是晚,仍归栖溪。

迟明,复以小舟绕出山南,花益多于山北。野水古木,渺灏滞翳,小径岐出为八九道,抵梅而尽。至乾元观,容伯饭我观中。余举觞叹息,以生平所见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容伯言:“冬雪霁后,花益奇丽,过于西溪③。”

(有删改)

①步武;指很短的距高、②陂陀(pōtuó):不平坦。③西溪:杭州探梅胜地。

16.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约寻梅于超山”与“花益多于山北”中“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

B.“容伯饭我观中”的“饭”用作动词,是请客吃饭的意思。

C.过(超过,胜过)于西溪;静坐常思己过(过失),闲谈莫论人非。

D.先写“索然”,后写“叹息”,文章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有丰富的寓意,它是王安石笔下“凌寒独自开”的孤勇者;是王冕笔下“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的追光者;是辛弃疾笔下“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的逆行者。

B.夏容伯同声,姓夏,名同声,字容伯。用字称之,以示尊重。

C.“举觞叹息”中的“觞”是酒器。“觥筹交错”中的“觥”也是酒器,“筹”是行酒令的筹码。

D.“祠”是纪念伟人名士的场所,“观”是佛教活动的场所,“庙”为道教的建筑。

18.结尾句含蓄隽永,令人回味无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感受。(4分)

16.A17.D18.这句话让人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勾起大家对雪霁之梅的向往和期待,也表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和盛情邀约。

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A.“‘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有误,“约寻梅于超山”意思是相约一起去超山探梅观花。于:介词,在;“花益多于山北”意思是这里的梅花更多于山北。中“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于:介词,比;

故选A。

17.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辨析。

D.“‘观’是佛教活动的场所,‘庙’为道教的建筑”有误,“观”是道教活动的场所,“庙”原是古代帝王供祀自己祖先的地方,有很明确的等级制度,汉代以后就把神也混在了一起,后来还加入了追谥文人,如孔子庙,也追谥武士,如关帝庙,也指“寺庙”;

故选D。

1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述能力。

“冬雪霁后,花益奇丽,过于西溪”,意思是若待冬雪过后,此间的梅花越发奇丽清绝,远较观梅胜地西溪为盛。联系文中“余举觞叹息,以生平所见梅花,咸不如此之多且盛也”的内容可知,这是感叹平生所见过的梅花,没有这里茂密繁盛之后容伯的回答。引发了游人和读者的好奇和想象,更让人向往和期待雪霁之梅的美景,也表现出容伯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诚挚邀约。

参考译文:

夏容伯,是个酷爱古代文物的人,隐居于栖溪。我和陈吉士、高啸桐雇船拜访了他,相约一起去超山探梅观花。

我们在小溪上换乘小船,顺着浅浅的由沙石上流淌的溪水驶至超山北面,沿岸已能见到梅花。再过约一里地光景,沿着溪边小路行至香海楼,观赏了著名的宋梅。梅树已经半枯,斜立于水边。苍老古拙的枝干曲折多姿,树身密布青苔,排列齐整得有如鱼鳞一样。因为年代久远,青苔全变成了青铜色。宋梅旁边还有十几棵梅树,容伯告诉说都是明代之物。我见四周景物阴冷而无甚光彩,不由兴味索然而准备回返。容伯却领着我向前走过唐玉潜祠,方见梅花竞放之盛况。梅树纵横交错,一片雪白;高低山坡,遍植密布。大家漫步于梅林雪海。梅花香气馥郁,弥漫山林,犹如重重叠叠的素绢,堆积山谷。大约走了近四里地才出了梅窝,但见郁郁苍苍的松树排列成行,山下可闻小溪的水流声,原来我们乘坐的小舢板已经停在水面上了。我们在岸上走,船工泛舟水上,大家分别沿着小溪行走,待小路走到头正好相逢。当天晚上我们仍然返回栖溪。

第二天拂晓,我们仍旧乘小舢板绕到超山南面,这里的梅花更多于山北。溪水辽阔微远,古树枝叶浓密,岸边的小路叉开为八九道,延伸至梅树林边。到了乾元观,容伯在乾元观请我吃午饭,我不由举杯赞叹不已,因为我平生所见过的梅花,却没有这里的茂密繁盛。但容伯却对我说:“若待冬雪过后,此间的梅花越发奇丽清绝,远较观梅胜地西溪为盛。”

初秋行圃①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19.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

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

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述了诗人的感受。

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

20.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4分)

19.C20.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意思对即可)

19.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C.根据文题“初秋行圃”,诗文首句“落日无情最有情”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初秋时节傍晚的情致,而非“夜晚”;

故选C。

20.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理解。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

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

“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

“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

四、综合性学习(共3道小题,15分)

燃情冰雪,心手相牵。为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开展“话冬奥品文化谈感想”活动。

21.右图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小明要对会徽进行相关解说,你认为至少应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6分)

(1)_____________;(2)会徽的主体造型;(3)______________。

22.开幕式倒计时二十四节气画面,以诗词相配,体现了中国式浪漫。老师要求根据一年中节气变化的先后顺序,对下列诗句进行排序,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②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

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④桂轮开子夜,萤火照空时

⑤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⑥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A.②③①④⑤⑥B.③②①④⑥⑤C.②③④①⑥⑤D.⑤③②④①⑥

23.和历届奥运会不同,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没有光芒四射的明星,主角是生活在当下中国大地上的普通“中国人”。他们神情庄重地传递国旗,步伐矫健,充满自信……

假如以下名著中的人物也能收看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这段场景,你觉得最为感慨的会是谁?请结合他的相关经历,并以其口吻,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内心独白。(6分)

A唐僧(《西游记》)B祥子(《骆驼祥子》)

C范进(《儒林外史》)D藤野(《朝花夕拾》)

21.会徽的构图要素(会徽的组成部分)会徽的寓意22.B23.示例1:我是祥子,一个生活在北平的人力车夫,曾想自食其力,拥有一辆自己的车。哪知世道艰难,我三次买车三次失车,于是彻底颓废。若是在今天,我也能像他们一样成为新中国的主人,就不会吃那么多苦了!哎!这万恶的旧社会啊!

示例2:我是范进,曾是个出身卑微的书生,为了出人头地,将所有的青春耗在科举上,不愿通过劳动养家糊口。可几十年屡试不第,直到54岁才中举。在这之前,我和家人饱尝饥寒,受尽凌辱。如今中国富强,人民幸福,我若生活在当下,就不会吃那么多苦了!

示例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