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设计
教育论文
随堂检测
山西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
一、读•书(12分)
1.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考试是一时的事情,学习是一生的事业。请赏读这
幅书法作品,将其内容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学无止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范书写。按课标要求:“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养成良好的写字
习惯,书写要“规范、端正、整洁”。本题要求根据理解,识读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并用楷体
书写。结合题目中的“考试是一时的事情,学习是一生的事业”及“止”“境”二字,可推
断书法作品写的是“学无止境”。书写时要做到:准确,即不要写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
楚;做到楷体的要求,不写繁体字,横平竖直;端庄,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
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注意“境”字的正确书写.
2.徜徉在经典诗文的画廊中,目之所及,美无处不在。读下面语段,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
句书写在横线上。
(1)美源于自然:《诗经》中有“兼葭苍苍,";秋瑾的笔下有“为篱下黄花开遍,
”;张养浩的曲中有“_______,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2)美长驻心间:失意时李白高歌“长风破浪会有时,";战乱中杜甫
“,家书抵万金”:乡野间陆游笑看“箫鼓追随春社近,"。
(3)美跨越时空:《〈论语〉12章》中孔子感叹“,”,对时间流逝
感慨发人深思;《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临危受命的担当令
人感动。
【答案】⑴.(1)白露为霜⑵.秋容如拭(3).峰峦如聚(4).(2)直挂云
帆济沧海⑸.烽火连三月⑹.衣冠简朴古风存⑺.(3)逝者如斯夫,⑻.不
舍昼夜(9).受任于败军之际,(10).奉命于危难之间
【解析】
【详解】特别注意以下字形容易写错:拭、峰峦、济沧海、烽火、简朴、之际等。
二、读•思(38分)
(一)
2020年春季居家学习期间,学校组织了以“时代有我•天下家国”为主题的“云端”语文
系列活动。
【活动一:歌颂悠久历史一一致敬传统文化】
每一段岁月都值得歌唱
岁月如歌,历史无言。历史的记忆穿过岁月幽深的长廊,我们见证了人类文明的璀璨与
绚烂;透过历史深邃的眼眸,我们学住了它博大精深的睿语哲思;站在历史宏厚宽阔的肩膀
上,我们听到了那一段岁月的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狼烟四起是历史,浩浩烟波是历史,兰
亭古墨是历史,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也是历史,传统文化中温润的一点一滴是最真实、最细
致的存在。(甲)人生短暂,历史却是永恒的。悟以往,知来者。(C)每一缕尘烟都渴望被
铭记,每一段岁月都值得去歌唱!
3.小芳同学朗读了短文《每一段岁月都值得歌唱》。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加点的两个词“见证”“读懂”都是动词。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一致。
C.上文甲句中的“却”可以改成“也”,改后句子意思不变。
D.文中乙句朗读时要声音低沉,语气轻柔,语调平缓。
【活动二:分享精彩故事一一致敬红色经典】
故事:
青春胜利了。保尔终于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
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母亲搀着他走到窗口,他
向街上看了很久,雪在融化,外面已经是初次解冻的温暖天气了。
只麻雀神气十足地站在窗外樱桃树的枝丫上,不时用狡猾的小眼睛偷看保尔。
“怎么样,咱们俩终于熬过冬天了吧?”保尔用指头敲着玻璃窗,低声说。
4.心得:我每一次阅读《》这本书,都会被书中感人的情节吸引。从故事中我
懂得了如何熬过生命的冬天:只要有的精神,就能像保尔一样战胜挫折,
迎来春天。
【活动三:赞美逆行英雄一一致敬伟大时代】
答诸公-----位在隔离病区工作的医生的回答
疫情突至,吾等医护虽无弓弩,亦铁血将士也,为保家园,生死相扶。
诸公问日:“疫情汹汹而至,现已兵临城下,如之奈何?”
将士答日:“当此时,吾军上下一心,担家国安康之任,尽医者护佑之责。”
诸公问日:“汝等凡夫俗子,厮杀于前线,何恃?”
将士答日:“吾辈以持,以恒,以坚,以定,以慷慨赴之,无负使命,无负时代。”
5.《答诸公》一文在微信朋友圈里被广泛转载,小智等同学纷纷点赞、评论,表达对逆行
英雄的敬意。你也分享了自己的评论。
小智评论:大疫当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护佑生命,你们是时代的英雄。
我的评论:
【答案】3.A4.(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永不言败(或“乐观”等)
5.我的评论:示例一:临危受命,医者仁心,你们是时代的英雄,向你们学习!
示例二:“担家国安康之任,尽医者护佑之责”,致敬伟大时代,致敬白衣天使。
【解析】
【3题详解】
B.“历史的记忆”“深邃的眼眸”属于偏正短语,“璀璨与绚烂”属于并列短语;
C.“却”表示转折关系,“也”表示并列关系,表达的意思不一样;
D.朗读时声音要高昂,语调升高;
故选Ao
【4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了解。根据“保尔终于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可
知,选文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主要讲述了保尔•柯察金从一个不懂事的少年到
成为一个忠于革命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再到双目失明却坚强不屈创作小说,成为一名钢铁战
士的故事。根据“保尔终于没有死于伤寒。这是他第四次死里逃生。整整躺了一个月之后,
苍白消瘦的保尔已能够勉强站起来,摸着墙壁,在房间里走动了”可以感受到保尔永不言败
(或“乐观”等)的精神品质。
【5题详解】
这道题考查仿写能力。题干给出的材料是简单的文言文,不难理解。写自己的评论,要注意
参照已经给出的评论的答题提示。比如:舍小家,为大家,做时代最美“逆行者”。我为你
们点赞!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鸟儿从不担心脚下的树枝
一个年轻人希望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可是,他总是畏首畏尾,生怕遭受失败,得不偿
失。看着伙伴们取得了成功,他更加着急,于是跑去向苏格拉底请教。
听了年轻人的诉说,苏格拉底微微一笑,说:“我正准备出门,你既然来拜访我,不妨
随我出去散散步吧。”
他们来到一个果园。果园里有许多挂满果实的树,树上有许多正在寻食的小鸟。
苏格拉底指着树上的小鸟对年轻人说:“你看,鸟儿们在高高的枝头上跳跃,有的枝条
很结实,有的却是枯枝。如果枯枝突然断裂,站在上面的鸟儿会不会随枯枝一齐掉下来?”
“当然不会!鸟儿有翅膀,它们会飞走呀。"年轻人不假恩索地说。
苏格拉底赞许地点点头:“你说得对。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担心树枝会断裂,
因为它拥有自己的翅膀,人也应该拥有自己的翅膀。”
年轻人恍然大悟,高兴地说:“谢谢您,我懂了!”
6.文章结尾年轻人说“我懂了”,他究竟懂得了什么道理?请你用自己话简要回答。
7.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我认为要想拥有自己的翅膀,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
小雯说:“我认为尝试很重要,不在天空中飞翔,怎么能拥有自己的翅膀。”
小美说:“善于反思,从每次经历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翅膀。”
请围绕“如何拥有自己的翅膀”这个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看法;②不少于100字。
【答案】6.示例:人应该拥有真才实学,这样就不会担心失败。
7.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主旨概括。苏格拉底教育青年人,鸟儿之所以敢站在高高的枝头上跳跃,
不在于枝条结不结实,而在于鸟儿有一双会飞翔的翅膀。意即人想要有一番成就,就要有一
定的能力,敢于接受挑战。这样,即使面前有暂时的困难,也会凭借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它。
据此作答。
【7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示例:想要拥有飞上蓝天的能力,你就要拥有一对自己的翅膀,想
要拥有自己的翅膀,你就要有一颗坚强而勇敢的心:面对着困难,你不断地勇往直前,因为
你自己知道想要的是什么。“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我敬佩那些经过磨砺还
勇往直前的人,因为他们内心很清楚地知道,只有经过努力,明天才会灿烂辉煌!
(三)
诗文佳作脍炙人口,名楼古亭情韵悠悠。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颖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萎萎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
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
乐亦无穷也。
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云归而岩穴喉()
9.一词多义是汉语中的常见现象。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多之者谁大多鼎鼎
B.若夫日出而林霏才豁然开朗
C.野芳国而幽香整装待农
D.期而往朝思暮想
10.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11.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选文黄鹤楼醉翁亭记(节选)
关键词选取①______乐
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想,抒发
内容概括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了吊古伤今之情,表达了思乡的愁绪。
【答案】8.(1).(1)(qT)(2).(2)(mmg)9.D
10.(1)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
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2)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
11.(1).①愁(2).②示例一: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表达了作
者寄情山水的乐趣。
示例二:叙写了醉翁亭周边环境,得名由来,山间朝暮、四季之美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
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趣。
【解析】
【8题详解】
考查对字音的掌握。字音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
多写,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
注意“暝”字有后鼻音。
【9题详解】
考查一词多义。
A.名叫,命名/名气;
B.分散,散开/开阔;
C.开放/出发;
D.清早,早晨/清早,早晨;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
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1)回,回环;转,转弯;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临,居高面下;……者,•也,判断句式;(2)风霜高洁,即“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霜色洁白;出,裸露;四时,四季;……者,……也,判断句式。
【11题详解】
考查诗人情感理解和内容概括。本题形式上是填空题,要根据已经给出的部分内容判断空缺
处所填内容。由《醉翁亭记》的“乐”可知,本行要填的是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根
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黄鹤楼》诗中抒发感情点明主旨的句子是“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诗意是:暮色潮潮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望着烟雾迷蒙的江面,不由
得使人愁绪顿生。可知本诗情感关键词是“愁”。由已经给出的《黄鹤楼》内容概括(内容
+主题),可对《醉翁亭记》进行概括:描写了醉翁亭周边宜人的环境,优美的景色(内容),
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乐趣(主题)。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
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有一股水流从两
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
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
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
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太守给自己取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
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
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茂盛,形
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
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匡衡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
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目:“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资给以
书,遂成大学久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
久”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
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④而去。衡追之日:“先生留听,更理前论⑤”。邑人日:“穷矣”。
遂去不返。
(选自《西京杂记》。有改编)
[注释]①不逮:指烛光透不过来。②大学:很有学问的人。③解人颐(y。:让人欢笑。④
屐(ji):有齿或无齿的木底鞋。⑤更理前论: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
12.古时没有标点符号,称文辞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
顿处。(标3处)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3.文中两处写到他人佩服匡衡的具体行为:“时人”的行为是“为之语”,“邑人”的行
为是“—,他们的行为侧面衬托了匡衡的—。
【答案】12.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3.(1).挫服倒屐而去(或“曰:‘穷矣"遂去不返”)(2).博学(或“对《诗》
的精通”“有学问”等)。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读。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匡衡勤奋
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
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据此意,断句为: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写法一一侧面描写。文中的“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和“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以及“衡邑人有言《诗》
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屐而去……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都是从侧面表
现“衡能说《诗》”这一特点的。据此作答即可。
【点睛】译文: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
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
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
“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文不识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匡
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
鼎来讲授《诗经》,能让人欢笑。”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到这
首歌谣的人都开颜欢笑。匡衡有个同乡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
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折服于他,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我
们再把前面说的梳理一番。”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离开了,不再返回。
三、读•写(70分)
14.在社区开展的“公勺公筷•有你有爱”活动中,你作为志愿者,承担了张贴宣传海报的
任务。请从以下两张海报中选出你打算张贴的一张,并说明选择它的理由。
[注释]公勺公筷: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病毒传染的几率,吃饭时准备的专门用来夹菜的工具。
写作提示:①说明海报的内容和设计特点;②8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选第①张海报。海报主体以中国象棋棋盘为背景,“楚河汉界”处“公
用”“自用”两词相对,棋盘上方和下方各放一副勺筷;海报下方为宣传语“公勺公筷公私
分开”。整个画面对比鲜明,主题突出,适合张贴。
示例二:我选第②张海报。海报下方“公筷公勺添加亲情”点明宣传主题;中间一筷一勺
组成大“+”,上方小“+”整齐排列,表明人人“加”公筷公勺,少了传染,加了亲情。整
张海报设计巧,主题明,适合张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转换能力。两张海报的内容和设计特点要介绍清楚,条理清晰。
示例一:我选第①张海报。海报采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盛行的中国象棋棋盘作背景,引发广大
公民对海报的兴趣,适合宣传之用。海报内改“楚河汉界”为“公用”“自用”,对比鲜明;
公用自用区各放一副勺筷,黑白分明;有力地彰显了海报宣传主题:“公勺公筷公私分开”。
示例二:我选第②张海报。海报中间一筷一勺组成大“+”,最为突出,强调使用公筷公勺
的意义重大;上方小“+”整齐排列,表明人人“加”公筷公勺,少了传染,加了亲情;下
方“公筷公勺添加亲情”点明宣传主题;整张海报主题明确,意蕴悠长,适合张贴。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小题。
进城
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张牙舞爪洗
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可那天山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
儿个到县城一越。”
在灶台前忙绿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噫道:“麦还没割
完呢。”“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句。“麦都焦了。”山娘还不死
心。庄稼人,土地就是他们的命。“值个啥?!”山伯走得执着。匆忙。山娘又叫道:“你
没进过城,认识路?”“鼻子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望着山伯的身影消失在弯弯的山道上,山娘轻轻叹息一声。昨夜里他就烙饼似的翻来覆
去没睡踏实,有啥关紧事?咋不吱声呢?去城里干啥?城里跟他们唯一有牵连的就是他们的
儿子山子。
两年前,县里建铝厂,在全县范围内物色工人,山子有幸被选中。上班第一天,山子要
赶镇里的班车,天不亮就上路了。山伯提出送他一程,山子说成啥也不让,到最后山伯也没
有送成。
按照惯例,昨天是山子休班回家的日子,结果,山子没有回来,难道是因为这个?听山
子说,铝厂在县城边上的一个乡,他要转好几趟公共汽车才能到单位。农闲时节,老头子曾
想带着她到山子工作的地方看看,一想到复杂的路线,就打了退堂鼓。他今天是咋了?真的
去找山子?他会不会迷路?
后半晌的时候,山子回来了。一个人。山娘诧异地问:“没见到你爹?”0于一愣,不
高兴地说:“他去干啥?我没见。”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哼哼唧唧的,不敢多说。山子说:
“他啥时间去的?”山娘说:“一大早就去了。”山子黑着脸说:“我一大早就从厂里回来
To真是的,不嫌丢人!”山娘想数叨儿子两句,张了张嘴还是把话咽了回去。她明白,老
伴弯腰驼背,走路不利索,形象不雅观,山子是嫌弃山伯到单位给他丢脸了。
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低眉顺眼地说:“我
摸到你们厂,他们说你回家来了”看到山伯蓬头垢面的样子,穿的衣服也分辨不出颜色,山
子的火气一下子上来了,气呼呼地说;“你去干啥?没事就不能在家歇着?”山娘不满地瞅
了山子一眼。山伯嗫嚅着说:“昨个儿我听说公路上发生了车祸,一辆货车撞到了一辆公共
汽车上,死伤了好几个人……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睡。阿弥陀佛,
没事就好。”
山娘这才知道老头子去找山子的真正原委。事后,山伯对她说:“给你说了有啥用?让
你也跟着担心?”
结尾一:多年后,等到山子理解到父母那满满的爱、暖暖的爱时,这时候,别说孝顺他
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因为他们已经藏在了坟里边,似乎依然害怕年少
不懂事的山子。
结尾二:多年后,山伯已经去世,山子将山娘接到城里。山娘总会在夜晚看着山伯的照
片出神,而山子总是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早点接山伯进城,现在连弥补的机会都没有了。每到
此时,山娘都会说同样的一句话:“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
(作者:侯发山;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改编)
学校《文苑》杂志推出了“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本期赏读的是小说《进城》。
15.“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技巧,常见的种类有伏笔照应、首尾照应、文题照应等。这篇小
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尾;通读全文后;你认为N那个结尾更能体理型应这一结构技巧?请谈谈你
的看法和理由。(不少于50字)
16.“文学作品大家赏”栏目邀请你作为特约撰稿人,给这篇小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请完
成这个任务。
写作提示:①首先说明你赏析的文本是由哪个结尾构成的;②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
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③结合文章内容: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15.示例一:我认为结尾一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似乎依然害怕”与前文
多处照应,如山伯面对儿子“低眉顺眼”“嗫嚅”,山娘面对儿子“不敢多说”“把话咽回
去”等,细微处巧妙照应,使结构严谨。
示例二:我认为结尾二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照应了
题目“进城”,同时也照应了开头“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可谓独具
匠心。
16.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照应。照应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的特点是前边提到的景、物、
人、事,言、行、等,为了达到笔者的写作目的,在后边又提及到。常见的种类有伏笔照应、
首尾照应、文题照应等。前后照应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内容完整,结构严谨,搭配衔接,
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加有力,感情
更加强烈。本题可以认为结尾一更能体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似乎依然害怕”与前文多处
照应: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哼哼唧唧的,不敢多说……山娘想数叨儿子两句,张了张嘴
还是把话咽了回去……”"等到了天黑,山伯才一身疲惫地回来。看到山子,他不自然一笑,
低眉顺眼地说……山伯嗫嚅着说……‘我怕你回家搭乘那辆公共汽车……吓得我一夜没
睡’”山伯面对儿子“低眉顺眼”“嗫嚅”,“怕”“吓”等词句,以及山娘面对儿子“不
敢多说”“把话咽回去”等,写出了他们对儿子的怕,与后文“似乎依然害怕”照应,使结
构严谨,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感染力,以更好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也可以认为结尾二更能体
现照应这一结构技巧,“而山子总是埋怨自己当初没有早点接山伯进城,现在连弥补的机会
都没有了”和山娘都会说的一句话:“我进城,就是你爸也进城了”这些话照应了文章标题
“进城”,也照应了文章开头“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使文章浑然一
体,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使感情更加强烈,主题更加突出。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文学作品。赏析的文本可以从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等方面。示例:
我赏析第一个结尾构成的小说。①人物形象:《山伯进城》中山伯这个人物,是个典型的朴
实憨厚、循规蹈矩、勤劳倔强、不善言辞又深沉的爱着儿子和家人的农民形象:一辈子只进
过一回城,而且是因为寻找怕出车祸的儿子。每天鸡叫第四遍起床,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
一边就下地了,都可以看出他是老实本分循规蹈矩的庄稼汉;“丢不了”“值个啥”“鼻子
下边就是路”山伯执着不容置疑的话语,看出他倔强不善言辞,自己心里有数;当山伯听说
公路上发生了车祸时,他焦急、紧张、不安,怕山娘担心隐瞒消息,第二天辞别山娘,匆匆
忙忙地往城里找儿子,可见他对孩子及家人深沉的爱。②主题思想:当山伯听说公路上发生
了车祸时,他焦急、紧张、不安,第二天辞别山娘,匆匆忙忙地往城里找儿子却扑了个空,
当父亲疲惫地回到家时,山子并没有担心父亲的安危,很不开心,怒气冲冲地说“不嫌丢
人”,突出了山子的冷漠和对父爱的不理解。文章通过这个对比,想告诉我们文章结尾一句
话”等到理解到父母那满满的爱、暖暖的爱时,这时候,别说孝顺他们,连对他们说声对不
起的机会都没有了",子欲养亲不待,不要让你的少不更事伤了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的心,
懂得感恩父母要趁早。③语言描写:语言生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比如:山娘诧异地问:“没
见到你爹?"山子一愣,不高兴地说:“他去干啥?我没见。”看到山子的反应,山娘哼哼
唧唧的,不敢多说。山子说:“他啥时间去的?”山娘说:“一大早就去了。”山子黑着脸
说:“我一大早就从厂里回来了。真是的,不嫌丢人!”山子和山娘对话描写,生动传神表
现山子对父母爱的麻木冷漠和嫌弃。文中作者多次利用语言描写设悬念、埋伏笔、交代事件、
塑造人物形象,取得了良好效果。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心理学上的三圈理论
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可分为三个区域:舒适区、学习区和恐慌区。
处在不同区域的人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
舒适区,是让人觉得舒服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会觉得放松,稳定,很有安全
感。
学习区,是最能让人进步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里的人,愿意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
技能,不断尝试新鲜事物,探索未知领域。
恐慌区,是学习潜力最低的区域。处在这个区域的人常常感到忧虑,恐惧,心理压力巨
大,以致于不堪重负。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是摆脱恐慌
的最佳方式。
【材料二】
沉溺于舒适区的危害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对现状感到惬意舒服,觉察不到任何真正的压力,没有危机感。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更不会主动付出太多的努力。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会不思进取,固步自封。
沉溺于舒适区的人,甚至会有自己比他人好的错觉;并因此而自鸣得意。
总之,长久的舒适就像“温水煮青蛙”。青蛙满足于水温的舒适而悠然自得,一旦发现
无法忍受高温时,就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因此,只有突破舒适区,寻求改变,谋求发展,
才能迈向成功。
【材料三】
如何冲出舒适区
格言展台
“最让你不舒服的话,是对你最有帮助的话;最让你不舒服的人,是你最该感谢
的人。”
“学习知识必然是痛苦的,因为你只有在痛苦的实践中才能学到东西。”
第一,克服心理障碍。舒适区外一定是困难重重的,所以必须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
直面困难,接受挑战,用我们的“破冰之履”在舒适区外创造奇迹。
第二,改变固有的习惯。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只要坚持4周就能改掉一个习惯,或者
培养出一个习惯。我们要思考自己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把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按步躲一
步步完成。
第三,找到合适的同伴。改变的路上,既需要确定适合的目标,也需要找到能与自己共
同进步的同伴,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一起冲出舒适区。
第四,坦然接受失败。每次新的尝试必然会有不适应,会有难题解决不了。不必回避它,
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你想要做的事情。坦然接受失败,这样才能长久保持冲出舒适区
的勇气和动力。
班级召开“冲出舒适区,人生更精彩”主题班会,你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17.为使本次班会开得更有效,班级组织了一次“心理状态自我评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
如下图所示。请简要概括你从图中得出的结论。
18.班会上有同学表示,自己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总是处于焦虑状态。请阅读
苗料「给他提一条军膑型懂的建议。
19.班会的讨论环节中,同学们畅所欲言:有的同学满足于待在舒适区,有的同学想要冲出
舒适区,却苦于没有好办法。针对以上两种现象,你准备即席讲话,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写作提示:①从材料中筛选有用信息;②思路清晰;③语言得体;④不少于100字。
【答案】17.示例: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状态处于舒适区。
18.示例: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就可以摆脱恐慌。
19.合乎题意即可。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表解读能力。由图表可以看出学生心理状态自我评价现状:有65%的同学认为自
己是处于舒适区,3%的同学处于恐慌区,32%的在学习区。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的
同学认为自己处于心理舒适区,1/3的同学认为自己处于学习区,极个别同学处于恐慌区。
据此作答。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实际运用能力。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可知,“恐慌区,是学习潜力最低的区域。……
主动进入学习区,不断开拓思维,开阔视野,激发潜力,是摆脱恐慌的最佳方式。”据此作
答。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即席讲话,需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有的同学满足于呆在舒适区,
要让他冲出舒适区;有的同学要冲出舒适区,却苦于没有好办法,要找到冲出舒适区的好办
法。示例:待在舒适区确实很惬意,但你永远都不会成长。“雄鹰展翅冲霄汉,家雀蜷身恋
屋檐。”想冲出舒适区,就不要害怕尝试。改变,其实不难,难的是对自己负责,时刻保持
自律的心!越是自律,就意味着自己的自尊程度越深!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也就不是一件被
动、困难的事了,它反而会让你体会到改变的美妙。其实,当你勇敢地迈出探索的脚步,你
会发现,原来这世界还有这么多美好等待着你。
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
5分)
20.作文
绽放的不止是花儿,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
总会迎来绽放:深藏的往往是珍宝,一个建功立业的宏愿,一份未表达的谢意,一个独属于
你的小秘密……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总是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有些东西,藏着就好;有些东
西,在那一刻绽放。
题目:那一刻的绽放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
洁。
【答案】范文
那一刻的绽放
这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唯独它,没有开放。
去年冬天,它被运来,栽种在水池里,没有声息,像是从未存在过。不知晓它的名字,
当然也从未见过它的花。
现在,春天来了。却仍是不见,它的踪影。也许,只是水草吧。我心中想,果然还是陆
地上这些花儿漂亮。
学校里,我默默地坐着。换了一个新班主任,尖锐的目光在教室里扫来扫去。“谁是班
长?”我站了起来,抬起头,毫不收敛地看着她,她微眯起眼睛,上下打量了我一下,点头
示意我坐下。心里不大舒服,我并不喜欢这个老师。渐渐地,我发现,这个老师并不像我以
前的老师。这个老师有一点势利,喜欢嘴甜的学生,而我这种不会说好话的学生,她自然不
会喜欢。
一个星期后,班干部评选,我成了学习委员,而班长是班里最有钱,最会说话的一个男
生。我走到老师办公室,问:“老师,为什么把我换下来?”老师尖厉的目光刺进我眼里,
轻蔑地说:“你太骄傲了,和同学关系处不好。”我抿抿嘴,退了出来。
傍晚,我来到公园散步,心想,那水下的是不是还没有开呢?还是和我一样,开不起来
了?我坐在公园的长椅上,看着暗自涌动的水池。
路灯啪地打开,那一刻我惊住了。
在水池下涌动着,一片一片妩媚的艳红!那颜色如同彼岸花般娇艳,又如梅花般高傲;
如魔鬼般妖媚,又如天使般纯洁。它在水下蔓延开来,将天地当成一片艳丽的红色。它涌动
着,诉说着,不管有没有听众。它在这儿,独自一人,在黑暗里绽放出它的美丽。它就像一
幅水彩画,细腻的笔触渲染出骄傲与自信,完美的结构展示着美丽与纯洁,沉稳的色彩收敛
着它的独特与不同。美不胜收。
豁然开朗,美丽不一定需要人们的鉴赏,只要自己肯定,美丽不一定要浮出水面,只要
一直蔓延在水中,美丽不一定要大名鼎鼎,只要独自开放。
那一刻,在百花齐放的季节。唯独它,活在我的心中。美丽,便在那一刻绽放。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那一刻”对时间作了限制,表示一个较短的时间。“绽放”
的本来含义是花朵的开放。田野里、山坡上、道路旁、花园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朵朵鲜
艳的花绽放。脚下的土地是否肥沃不重要,有没有人欣赏也不重要,关键是自己的心态。可
以开的热烈也可以开的悄然、低调。人生也一样,这里选取他的比喻义。生命之花也需要绽
放。可以理解为生命之花要想开的鲜艳必须要有哪些优秀的品质,比如奉献、低调、坚韧等。
“绽放”这个动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绽放”的内容,可以是美丽的大自然,愉悦幸福的
心情、亲情、友情、坚忍、拼搏等美好的品质等等。它也许绽放在心里,也许绽放在眼睛里;
它会绽放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会绽放在汶川地震的废墟上,会绽放在微笑里,会绽放在
“人”字的互相支撑中……要善于捕捉“绽放”的过程。
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记叙去叙说那些美丽的故事;可以采用描写去描摹那些美丽的景致;
可以用抒情去感悟那些美丽的瞬间;可以用议论去品味那些美丽的情愫。注意多种表达方式
的综合运用。
就本文的写作内容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笔:
1、可以写大自然的绽放,但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景物的描摹上,应该进行联想升华,深刻
感悟大自然中所蕴含的美丽。如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热情、秋天的包容、冬天的孕育等。
2、可以写人物品质的绽放,如坚强、乐观、宽容、善良、拼搏等。
3、可以写亲情、写友情、写爱情,写人性,表现这些美好情愫的绽放。
4、可以写奥运赛场上的运动健儿,写他们的坚忍、拼搏、执著、顽强精神的绽放。
5、可以写感动中国的那些体现人性光辉的人,用他们的言行与灵魂去诠释绽放。
21.作文
绽放的不止是花儿,一次成功,一缕微笑,一份情谊……生活中每一次蓄势待发的酝酿
总会迎来绽放;深藏的往往是珍宝,一个建功立业的宏愿,一份未表达的谢意,一个独属于
你的小秘密……生命中最珍惜的东西总是藏在心灵的最深处。有些东西,藏着就好;有些东
西,在那一刻绽放。
题目:藏在心底的
写作提示: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书写规范,卷面整
洁;④请务必先补全题目。
【答案】范文:
藏在心底的秘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只属于自己的秘密。我也不例外。那一次我生病的时候发生的
事,成为我藏在心底的秘密。
那次感冒,我病得很重,继而卧床不起。这可急坏了妈妈,她一天到晚嘘寒问暖,唠叨
个不停,手也不停的互相揉搓着,心中的急切可见一斑。妈妈问我:“你感觉怎么样,气色
这么不好。”我微笑着回答说:“感觉还行,就是没什么食欲,不是很想吃东西。”妈妈听
了后,立马急了:“你不吃东西怎么可以?随便怎么样都要吃一点,不能一点都不吃。”
我见她这么着急,我便笑着说:“好了,我其实是想吃你包的饺子!"妈妈顿时微笑起
来,仿佛找到了治病的良方,便说:“好!我这就去包饺子给你吃。"妈妈连忙进了厨房,
剁馅、和面……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妈妈急忙把饺子端进卧室里来,我知道她一定是怕饺子凉了。看
着她端来的饺子,个个饱满鲜香。我把饺子放在床头,说:“妈妈,你帮我倒点水来,我有
点儿渴。”于是,妈妈便去了。等她回来时,盘子里只剩下两三个饺子了,妈妈说:“你真
是着急得很,跟小时候一模一样。”脸上却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我虽然病情没怎么见好转,
但接下来的儿餐,却把妈妈包的饺子“吃”个精光。
其实,每次妈妈包的饺子我都只吃了几个,因为我生病了确实吃不下东西,但是看见妈
妈那着急的样子和日渐惟悴的神色,(虽然我天天都要打点滴,病情却依旧没好转)我都心
痛。于是,每次趁妈妈给我倒水的时候,把饺子藏了起来。
一个星期很快就过去了,我的病情也有所好转了。一天夜里,我把那一袋藏起来的饺子
扔到了垃圾桶里,饺子隐没在黑色的夜幕中。
秘密已经被我藏在了心底,但我知道,那隐在秘密之后的爱意却永远挥之不去。如今,
这秘密从我心扉中打开了,如同一篇上了锁的日记被打开了,所有包含深情的文字全都展现
在你们的眼中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题目分析。半命题作文首先要把题目补充完整,“藏”有“保存”的意思,把某种情感
或人或物“藏”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所填的词语可以是“爱”、“秘密”、“温暖”、"回
忆”“朋友”等,能够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可以说这个题目符合学生的心
路历程,注重情感体验,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更能表现学生成长道路上那些磕磕绊绊的经
历或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个题目适合写记叙文,写作题材非常广泛,让学生们都能有话说、
有内容可写。
二、选材和立意。“藏在心底的”是一道很强的开放性题目,很易写成具有真情实感
的作品。核心点在于“藏在心底”,这一限制性短语的意义就是写人写情感。比如可以写“亲
情”,写至亲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关心与爱护;可以写“师生情”,写熟悉的老师,给予自
己的鼓励与信任;可以联想到''友情",写朝夕相处的同学,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支持。生活
中,有很多人、很多事经常陪伴在我们的周围,给我们带来关心、鼓励、温暖、思考,写作
时,可以抓住一些典型的细节,并借助生动的描写,表达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展示丰盈的内
心情怀。
2020年北京市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草稿纸上准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4分)
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学校组织同学们参与“中
国水周”的宣传,准备举办“京华水韵”展览。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同学们准备从书法作品中搜集单字组成展板标题,对于“水”字的选择产生了争议。请
你依据“字体一致,和谐美观”的原则,选择最恰当的一项。()
A.B.C.D.
2.一位同学负责拟写并讲解前言。请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各题。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十里青山勺画里,双飞白乌似江南。”明代书画
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甲】据考证,古都北京既有海淀、南海子
等众多水珍湿地,也有无数水井和泉池;既有宽阔繁忙的运河水道,也有难以计数的古桥闸
口。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乙】让我们开启一段时光之
旅,寻访京城水脉,感受京华水韵。
(1)这位同学对文段中两个加点字的意思和读音,以及【甲】【乙】两处的标点产生了疑问。
请你帮他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行”在诗中是“流通”的意思,应读xing。B.“泊”在此处是“湖”的意思,
应读b6o
C.【甲】处应填入句号,表示陈述语气D.【乙】处应填入问号,表示疑问语
气。
(2)为了向参观者讲解“泽国”的意思,这位同学查阅字典,找到“国”字的三个解释:
①国家:②国都,京城:③地域。请你帮他解释“泽国”在此处的意思。
3.展览内容分三个单元,同学们为这三个单元分别拟写了标题和引言。阅读文段,完成各
题。
第一单元①,碧水润京城
古永定河的冲积与改道,为北京提供了肥沃的土地,留下了大量湖沼和丰富的地下水。
战国时期,蓟运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京杭大运河成为连接南北经济、保
障京城物资榆送的交通大动脉。今天,潮白河水系承担着为北京输送生产生活用水的重任,
是首都的生命线。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上,这些水系发挥了重要
作用,滋养了古老的幽燕大地。
第二单元②,生态治河湖
北京是一座人口超两千万的特大型城市。为保障城市供水,管理者着力建构多水源保障
体系,并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如今,南水北调工程已使上千万人直接受益,北京也连续十
七年保持“全国节水型城市”称号。要保障水资源,也要改善水环境。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
态问题,让许多河湖告别了“亚健康”,水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明显提高。北京有信心打好
这场碧水保卫战,交出一份出色的答卷。
第三单元人水相亲,古都添画意
①生态补水后的永定河重新焕发青春,绿头鸭、白天鹅逐水而来,给京城增添了勃勃生
机。②经过治理的大运河碧波荡漾,人们可以观赏白鹭在河面翩翩起舞,体会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美好。③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重见天日”,河水清浅,弱柳扶风,像一幅恢宏壮丽的
画卷,让人们感到别样的清新。④曾经被填埋地下近半个世纪的玉河,如今穿街走巷,波光
粼粼,宛如闹市中的一条玉带,成为人们休憩的好去处。
(1)同学们就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标题的拟定展开讨论,你认为下列选填词语最恰当的一
项是()
A.①源远流长②开源节流B.①源源不断②开源节流
C.①源远流长②细水长流D.①源源不断②细水长流
(2)第三单元引言的四个句子都运用了修辞方法,你认为其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句
是()
A.第①句B.第②句C.第③句D.第④句
4.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
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
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
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
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长。
5.通过筹办“京华水韵”展览,同学们对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坚持节水优先,建
设幸福河湖”有了真切的感受。请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你的感受。
【答案】1.B2.(1)C(2)泽国:多水的地域
3.(1)A(2)C
4.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5.示例1:坚持节水优先虽然可能会带来暂时的不便,但是从长远来看,建设幸福河湖更有
利于可持续发展。
示例2:虽然治理水环境仍然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碧水清韵的北京,
一定会重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书法字体。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
书字体五种。书法作品中的“京、华、韵”三个字,横平竖直,规矩整齐,是楷体。这四个
“水”分别是A.蚕头雁尾应为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故本题选B。
【2题详解】
(1)本题考查字词读音、释义,标点符号的用法。
A.“十里青山行画里”意思是在十里青山中,像在画中行走一样,“行”是“行走”的意思,
解释不正确,排除;
B.“水泊湿地”中,“泊”是“湖”的意思,应读p6,读音不正确,排除;
C.“明代书画家文徵明曾在诗中生动地描绘了北京的湖光山色”是陈述句,与前面的描写是
一个完整的句子,此处结束,故【甲】处应填的是句号,正确;
D.“你也许会想北京是否有过这般‘似江南’的水乡泽国之景”,这是一句陈述句,因此句
末【乙】处还是使用句号。选项不正确;
故本题选C。
(2)本题考查字词释义。水乡泽国:这是一个并列式词语,意思是大小湖泊、河川、渠道,
密如蛛网的地域。再根据前文“水井泉池、运河水道、古桥闸口”可以判断,这里的“国”
的含义不在于国家(仅指北京地区),也不在于强调“首都”,而是指“多水的地域”因此,
“国”的义项应为③地域。泽国:多水的地域。
【3题详解】
(1)本题考查标题的拟定。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从第一单元“战国时期,蓟运
河水系就已开通水路运输”“元明清三朝”“在北京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
史上”等句子中,可以看出,水的历史悠久,因此①处选“源远流长”符合内容所写;
开源节流:开发水源,节制水流。比喻增加收入,节省开支。从第二单元“构建多重保障体
系,努力建设节水社会”可以看出,节约用水是这单元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因此②处应填
“开源节流”;故本题选A。
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多用于事物,不用于人。
细水长流:“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断地做某件
事,精细安排,长远打算。在此处只对应材料中“节约”,略微片面。
(2)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③句中描写遁入地下多年的转河,“河水清浅,弱柳扶风”
与后面的比喻“像一幅恢宏壮丽的画卷”不搭,特点不一致。因此本题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上下文的连贯性、一致性衔接。从本题第①句“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可
知,节水应该放在前面,幸福河湖放在后面,所以此句的顺序要调整为:节约用水,助力首
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例句仿写。用“虽然……但是……”的句式,写出感受。
示例:虽然河水、湖水治理已经初见成效,碧水蓝天已经随处可见,但是任重而道远,水的
治理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继续努力。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默写。(共4分)
6.(1)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2),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3)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盆景行业发展趋势规划分析报告
-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城乡规划原理C》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体育学院《有机化学I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交换原理与NGN》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员考试题库附答案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领导科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含遗传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英语高级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世纪西方文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科技学院《土木工程施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Python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微课版) 教案全套 黄恒秋
- 中建1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国内外测井技术现状与展望文档
- 《销售人员的培训》课件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监护人专项培训课件
- 卫生技术人员准入制度
- 自行车被盗案汇报课件
- 律师事务所案件管理手册
- 《节水评价技术导则》
- 简单酒店装修合同书范本(30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