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走向_第1页
高考历史走向_第2页
高考历史走向_第3页
高考历史走向_第4页
高考历史走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析揭秘预测对策——高考(课标)历史命题规律探秘与复习策略陈庆军

2011.9.

导言●近年高考命题加大了改革力度●高考命题存在着规律性●高中教学严重滞后于高考命题改革●高考复习沉湎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备考复习必须转向科学轨道上来1.解读高考〔课标〕历史考试大纲2.近年高考历史试卷综合分析3.2012年历史高考命题方向预测4.历史教学改革与复习对策5.高考命题规律研究课题和初步成果

一解读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课标版〕〔一〕历史学科命题的指导思想1.考试依据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根底上,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解读:文化素质,指考生在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根本品质,包括文化知识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能力、情感和个性特点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气质或整体素质。初中历史课程,这是为弥补新课标在学科体系上的缺乏而提出来的,意味着高考命题不受新课标甚至考试大纲知识范围的制约,当然更不会受新教材版本的约束。2.考查宗旨考查对根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科学历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读: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该学科根底知识、技能、品质和经验的综合。历史素养就是历史学科根本知识、技能、方法和学习经验的积累,也包含文史常识、史学思想和史学方法等;学习潜力,是指学习高校历史课程应具有的学习能力,即独立学习的能力、搜集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出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等;科学历史观,那么是指唯物史观和当前史学界普遍推崇的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等;学科思维和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史学特别是“新史学”认识和阐释历史的方法体系,如问题史学、概念化史学、计量史学、结构史学、心态史学,等等。3.命题原那么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穿,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开展的根本脉络。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远离教材,且越来越远。解读:不拘泥于教科书,就是不受制于教科书;试卷大量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就是突出历史学科特征,遵循“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那么。把握历史开展的根本脉络,那么强调了历史的整体性和学科体系,表达了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新史学的一些根本理念。“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是高考命题改革所坚持的根本方向。近年高考命题所进行的所有改革和创新,几乎都是为了这一目的,即改变长期以来“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有效考查考生依靠已有知识和素养独立地认识、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因此,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大局部都不是中学课本上的。高考命题呈现出远离教材的趋势,而且越来越远。〔二〕能力考查目标要求的表述2007年,以新课标的高考命题为契机,在制定新的考试大纲时,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作出了全新表述和阐释,由关注考生的知识积累转向关注考生的学习能力。这是考试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考试大纲将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表述为4项12条。其中新高考与老高考的表述又略有不同。

目标要求IIIIII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三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表1历史(课标版)高考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表2历史(大纲版)高考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IIIIII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组织和应用相关学科的信息,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二调动和运用知识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三描述和阐释事物正确表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辩证地、历史地考察事物,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意义完整。四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密。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性思维。解读: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能力考核目标和要求,与前相比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些目标要求更多是从高校学习潜力的角度来表述的,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理论性、理想化的要求,命题实践还没有充分表达出来。事实上,它所包含的主要信息包括:●淡化了知识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能力;●突出了材料解读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强调了历史事物和概念的深层理解能力;●强调了对历史问题独立思考能力;●明确了历史学科的文字表达能力;

从历史教学的角度来理解,包含了:●历史阅读能力即正确理解题意并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即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说明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即正确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和观点的能力;●历史思辨能力即运用史学思想和方法思考、辨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

二近5年高考历史试卷(课标)综合分析〔一〕新课标高考命题的主要变化高中新课改实行一纲多本,为高考命题改革翻开了方便之门;考试大纲事实上成为高考命题的唯一依据。在以能力考查为主导的思想支配下,高考命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表现在题型、能力考查力度、试题难度等多个方面。

1.试题形式大幅度调整且趋于稳定①材料选择题猛增,稳定在90%以上;②选择题中串题、排列组合题、反项选择题等形式被迅速淘汰;③图表材料在试卷中每年都有出现;④主观题中一道开放性试题已成定格;⑤试卷长度即阅读量呈逐渐增加趋势〔3000字→3600字〕,其学科特征充分显现。2.考查内容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突出学科知识的主干,强调对重要事物和概念的准确理解,表达知识的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史: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包括选官制度的演变;古代农业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开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制度、政策变化;儒家思想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世界古代史:古希腊民主政治及主要思想家;罗马法的主要特点。世界近代史:欧美主要国家,尤其是美英法德等国民主制度确实立、开展及其特点;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起因,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开展进程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的源流、特点及其影响。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化过程及其作用和影响;中国近代前期各阶段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抗日战争全视角的认识。中国现代史:

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成就;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成就;当代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成就等。世界现代史现代资本主义的开展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主要表现;苏联〔俄〕政治经济特点;现代艺术。需要注意的是,对社会生活史的考查愈益受到命题的关注。例12010年海南卷第12题:1909年出版的《一个女工的青春》记录了当时一位女工的陈述:“当我星期天去教堂时,我不愿人们看出我是女工,因为我为自己的地位感到羞耻。我还当学徒时,就总听说女工们轻浮、堕落。人们总是以蔑视的口吻谈论她们。我暂时不再贫穷了。我们星期天的美餐仿佛是皇家的宴会……当我涨了工资以后,每顿饭我还喝上一小杯甜葡萄酒。”这段材料说明A.妇女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0.05B.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0.36C.陈述者积极改变自身社会形象0.14D.陈述者仍未摆脱社会偏见束缚0.450.25同时,试卷直接引入对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考试大纲以外文史知识的考查每年一题已成定例;“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文明史观”和“现代化史观”以及“比较史学”“新史学”的一些理念和方法,不仅有机地融入到试题中,而且每年都有一题直接考查史学思想或方法。通常这些题目的难度不是太大,却凸显出注重学科素养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

3.能力考查力度到位

试卷涵盖了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4项能力考查的目标要求;试题设计力求创新,突出学科特征,刻意反映史学研究新动态和新成果。

一是材料解读铺满整张试卷;二是对灵活调动和运用知识与信息的考查贯穿始终;三是对知识记忆的考查大大淡化,直接考查知识为主的试题分值下降到20%以下;四是综合题更加强调独立分析、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其开放性日益突出。“以能力考查为主导”和“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命题原那么逐步确立。4.试卷结构分析——题型结构趋于稳定题量:12道选择题2道主观题N选1简答题形式:所有题目根本上都以材料为背景特点:综合性一道主观题为大跨度综合开放性一道主观题为开放性题目,无参考答案,有评分标准,远离教材选做题按选修模块命题,但试题极少直接涉及选修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分析与比较全国文综卷的统计数据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为58:42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比例为31:39:30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为35:42:23全国文综卷和海南卷综合统计数据中国史与世界史的比例为59:41古代、近代、现代史的比例为30:40:30政治、经济、文化史的比例为38:38:245.试题难度逐年调整2007年宁夏卷的难度为0.42,其中选择题0.49,综合题0.37;海南卷的难度那么为0.44(只公布标准分)。2008年宁夏卷难度为0.51,其中选择题0.62,综合题0.41;海南卷难度为0.42,其中选择题为0.52,综合题为0.32。2009年文综历史卷〔宁夏辽宁〕的难度为0.60,其中选择题0.55,综合题0.65,综合题如此小的难度是历史上仅有的。通过对宁夏和辽宁两省考生答卷抽样统计分析的数据比照,可以看出难度与命题和阅卷两个因素均有关系。海南历史卷的难度为0.41,其中选择题为0.46,综合题为0.35。2010年全国文综历史〔课标〕卷〔辽吉黑宁陕湘6省〕的难度为0.44,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选择题为0.52,综合题为0.37。海南历史卷的难度那么略有降低,为0.44,其中选择题为0.51,综合题为0.37。2011年试题分析的数据尚未披露,根据试题内容估计,其难度应为0.48上下。其中选择题约为0.52,综合题约为0.44。项目类别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5年总计分值难度分值难度分值难度分值难度分值难度分值难度古代320.50230.65280.57350.463530.60.53近代520.37240.51190.55530.4547390.44现代160.48530.45530.64120.441830.40.53政治540.45240.55240.58300.404034.40.48经济270.40530.45570.66420.393242.20.50文化190.40230.64190.44280.612823.40.54中国570.45470.60680.63480.516857.60.55世界430.40530.44320.54520.403242.40.44Ⅰ卷480.49480.62480.55480.5248480.55Ⅱ卷520.37520.41520.65520.3752520.45合计0.420.510.600.440.50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课标〕卷分析统计表高考历史〔课标〕卷〔全国+海南〕分析统计表项目类别200720082009201020115年总计平均分值难度平均分值难度平均分值难度平均分值难度平均分值难度平均分值难度古代32+30=310.5023+28=25.50.5528+30=290.4835+33=340.4335+31=3330.6+30.4=30.50.49近代52+32=420.3724+44=340.4619+42=30.50.4453+37=450.4847+49=4839+40.8=39.90.44现代16+38=270.4853+28=40.50.4253+28=40.50.5812+30=210.4018+20=1930.4+28.8=29.60.48政治54+48=510.4524+42=330.4424+46=350.4430+32=310.4540+43=41.534.4+42.2=38.30.45经济27+32=29.50.4053+30=41.50.4257+26=41.50.5742+37=39.50.3832+37=34.542.2+32.4=37.30.45文化19+20=19.50.4023+28=25.50.6019+28=23.50.4728+31=29.50.5328+20=2423.4+25.4=24.40.51中国57+58=57.50.4547+54=50.50.5068+60=640.5348+64=560.4668+64=6657.6+60=58.80.49世界43+42=42.50.4053+46=49.50.4432+40=360.4652+36=440.4232+36=3442.4+40=41.20.42合计0.420.470.500.450.46知识体系与考点数考点覆盖率%分值比重%平均难度能力考查比重%解读ⅠⅡⅢ运用阐释探讨政治史21131.836.10.4647.413.917.715.833.56.612.5经济史15331.433.60.4451.813.417.321.127.76.514.0文化史13629.419.60.5049.514.320.914.331.14.115.3选修史11318.610.70.4151.46.523.421.524.34.719.6古代史16139.132.20.4754.019.917.416.831.17.17.8近代史22028.636.70.4550.411.421.817.228.64.916.1现代史23222.431.10.4744.47.716.719.930.95.818.9合计61329%0.4649.713.018.817.930.15.914.3高考历史〔课标〕试卷考查结果分析表〔2007—2011〕〔二〕考生典型失误分析1.阅读能力欠佳考生的阅读能力,即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缺乏,在综合题和选择题中都比较突出,是近年高考失分的首要原因,约占失分总量的50%。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引起高中教学的足够重视,因而至今也没有采取有效对策,并得到有效的解决。

①与试题材料的阅读难度有关。主要是文言文和世界史文献材料的译文。②与试题远离教材的程度有关。考生对陌生的历史事物和历史表达,往往是不知所云,无从下手,这在世界史局部较为突出。③与考生的知识面狭窄有关。考生无法将已有知识和试题内容建立有效联系。④与考生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缺乏有关。长期以来教学缺乏对阅读技能的训练。★高考试卷审题、答卷时间分析中文正常阅读速度为500字符/分钟,审题时间那么按正常阅读时间的3倍来计算。那么,文综试卷完成试题审读只需50分钟左右。其中试卷中的图片按每图100个字符计算。中文正常书写速度为50字/分钟,答卷书写时间可按正常所需时间的2倍计算。那么,文综试卷完成答案的书写约需60-70分钟。这样,总共需要两个小时就能答完试卷。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考生常常是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也完不成答卷呢?审题答卷时间分析·新高考文综卷项目20072008200920102010平均试卷字符数7,4398,1778,4279,1249,3658,506答案字符数1,4921,7521,6131,8171,8391,702考试时间150′150′150′150′150′150′每分钟试卷阅读量505556616257答卷书写量9.9511.6810.7512.1112.2611.13审题所需时间45′49′51′55′56′51′答卷所需时间60′70′65′73′74′68′可能剩余时间45′31′34′22′20′31′例22008年宁夏卷第25题:《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0.30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士族0.17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0.05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0.47此题考生答错率达70%,其区分度仅为0.05。例32010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25题: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表达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0.11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0.48C.制度法令统一0.28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0.13此题考生失分率达87%,区分度为0.13。例42010年海南卷第5题:辛弃疾说:“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这种现象说明当时A.北方农业比南方兴旺0.20B.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0.36C.南方商业比北方兴旺0.18D.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0.26此题考生失分率达82%,区分度为0.25。例52009老高考甲卷第23题: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0.13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0.77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开展水平差距缩小0.06D.各国经济开展速度加快0.04此题考生失分率高达87%,区分度仅为0.03。例6

2010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27题: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0.41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0.09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0.15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0.34此题考生答错率59%,区分度0.40。例72010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29题:图4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0.05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0.15C.英国成认美国独立0.42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0.37此题考生失分率为63%,其区分度为0.13。

2.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

对一些重要历史事物和事实认识不清晰、不全面,对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是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根据对5年试卷的抽样分析统计,可占失分总量的15%上下,这在选择题中的表现尤为突出。例92010年海南卷第3题: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由于A.小农经济的开展0.36B.租佃关系盛行0.24C.土地的高度集中0.27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0.13此题考生失分率是73%,区分度为0.08。例102008年海南卷第22题:以下各项中,对苏俄时期苏维埃性质的准确表述是A.相当于议会的立法机构0.32B.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0.39C.工人士兵等阶层的协商机构0.05D.立法与行政合一的机构0.24此题考生失分率达76%,区分度为0.15。例112011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25题: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0.36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开展速度最快0.26

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开展0.07

D.长江流域经济开展相对稳定0.31图4例122011年老高考文综卷第12题: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局部类著录图书的原那么,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A.经部B.史部 C.子部 D.集部此题难度为0.51,考生失分率近50%。例132010年甲卷第20题: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0.38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0.42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0.14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0.06此题考生答错率58%,区分度0.30。3.历史思维能力欠缺判断、归纳、比较、概括等历史思维和论证能力缺乏,仍然是近年考生失分的重要原因,这在前些年曾是考生失分的最主要原因。占失分总量的15%左右。这在综合题里表现尤为突出,综合题里有1/3的失分是这个原因造成的。有的选择题这方面的失分有时也比较严重。例142009年甲卷第20题:在20世纪,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大英帝国、大日本帝国等帝国渐次消失。这反映出A.资本主义扩张的方式发生变化0.34B.第三世界兴起0.17C.经济实力的提高受到普遍重视0.07D.民主政体在世界范围内确立0.42此题考生答错率66%,区分度0.27。例152009年海南卷第10题:英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说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0.31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0.33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0.29D.君主制度的衰亡0.07此题考生失分率达71%,区分度为0.20。例162010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33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0.09B.平型关战役0.27C.百团大战0.59D.武汉战役0.05此题考生失分率是41%,区分度为0.29。例172010年海南卷第20题:各种区域性国际组织的主要职能虽有差异,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美洲国家组织、欧洲经济共同体和上海合作组织职能的共同之处是A.促进社会与文化交流0.30B.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0.66C.对抗特定的国家集团0.02D.加强成员国军事合作0.02此题考生失分率达70%,区分度为0.04。例182011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异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根底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C.群众传媒开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此题难度0.50,考生失分率50%。例192010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40题:材料二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开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根底上开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开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开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第〔2〕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开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参考答案: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开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雇佣资产阶级和雇佣无产阶级两大阶级。该问16分,难度为0.27,区分度为0.29。4.知识迁移能力不够将已有知识与试题内容建立联系,或运用已有知识独立分析、判断、说明问题的能力即知识迁移的能力存在差距,也是一个不容无视的失分原因。目前与此有关的失分不少于12%,而且随着高考命题远离教材的程度越来越大,其失分比重将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例202009年海南卷第1题: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天行有常0.29B.人性本恶0.21C.礼法并重0.38D.民水君舟0.12此题考生失分率到达79%,区分度0.05。例212009年老高考乙卷第20题:法国人达尔让松在18世纪中期写道:“委托给大臣们的事务漫无边际。没有他们,什么事也办不了,只有通过他们,事情才能办成;如果他们的知识与他们庞大的权力有距离,他们便被迫将一切交给办事员办理。”上述材料说明,当时的法国A.专制王权强化0.14B.办事人员权力上升0.15C.国王权力旁落0.38D.社会等级壁垒森严0.33此题考生失分率高达86%,区分度为0.08。例222010年乙卷第17题:1960年起,《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等对欧洲共同体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多,这说明中国开始调整对西欧的外交政策,其主要背景是A.“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0.24B.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0.37C.美苏两国间的关系变化0.20D.资本主义国家间关系的变化0.19此题考生答错率63%,区分度0.32。例232011全国〔课标〕文综卷第32题:图5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单一商品出口国在经济全球化中陷入困B.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产生了决定性影响C.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开展中国家的贫困化D.资本流动在经济全球化中具有重要作用0.365.教材体系和内容的缺陷对历史整体及开展过程认识和把握的程度,是关系考生答题得失分的一个不可无视的因素。必做题涉及选修教材甚至初中教材的内容,已经不是个别和偶然现象。远离教材,是现今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趋势,拘泥于教材必将在高考面前更加被动。近年有不少试题,直观上看只是考查某个考点,其实那么考查了历史整体和过程,考生如果对历史过程和整体不能全盘把握,就无法对试题作出正确判断和解答。例242009年海南卷第9题:《独立宣言》曾被马克思称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与法国《人权宣言》不同,《独立宣言》还提出了A.生命权0.08B.自由权0.16C.财产权0.31D.对抗压迫权0.45此题考生失分率高达92%,区分度为-0.06。例252007年宁夏卷第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0.26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0.16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议0.33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部门0.25此题考生失分率是84%,区分度为0.03。例262010年高考〔课标〕全国文综卷第30题: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0.18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0.05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0.62D.日本人先于中国接触西学0.15此题考生失分率是38%,区分度为0.33。例272010年高考(课标〕文综卷34题: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0.24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0.06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0.13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0.57此题考生答错率43%,区分度0.31。例282011全国〔课标〕文综卷第29题: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那么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缺乏以支撑其政权0.38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抗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例292011年全国〔课标〕文综卷第47题:【20世纪战争与和平】

图12〔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2〕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东、西部边界线确实定。〔8分〕答案:〔1〕界线①:德国准备发动侵略战争;苏联自保;苏德签订秘密协定,分割波兰;界线②:苏德分别侵入波兰,波兰亡国;苏德分占波兰。〔7分〕〔2〕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德国战败;战胜国大国决定欧洲边界变更;使波兰边界得以稳定;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8分〕

6.学科素养贫乏文史知识和史学素养贫乏导致失分,是近年出现的一个新情况。自2007年以来,旨在考查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选择题,每年在试卷中至少各有一题成为定例,并且还向其他题目渗透,其失分情况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例302009年宁夏辽宁卷第24题: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局部组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A.人寿年丰0.12B.祈盼丰收0.33C.庄稼收获0.44D.祭祀谷神0.11此题考生失分率是56%,区分度为0.23。例312009年宁夏辽宁卷第35题: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表达。”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料都带有主观因素0.32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0.42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0.11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0.14此题考生失分率是68%,区分度为0.21。例322010年海南卷第1题:“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假设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A.儒家0.21B.法家0.23C.墨家0.45D.道家0.11此题考生答错率55%,区分度0.41。例332010年海南卷第24题: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0.04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0.51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0.38D.注重实用比较的方法0.07此题考生失分率为49%,区分度为0.42。7.答题方法和技巧有待总结提高在试题形式和评卷规那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答题技巧和机智水平直接影响到得失分。如选择题在考生完全不会的情况下,仍有25%猜对答案的几率,而如何猜对答案,就有一个方法和技巧问题;主观题是由人工评阅的,考生落实到卷面上的答案与评卷规那么和阅卷思路、习惯越吻合,得分的时机就越大,反之亦然。〔三〕对教学的反思1.观念落后,目标偏离根据历史考纲和教材,可归入高考范围的知识点有600之多。国家考试中心的高考命题大力淡化知识考查,5年命制的10套试卷所涉及的考点缺乏30%,且重复考查的比率越来越高。近两年文综卷试题重复涉及以往考点的比率都超过1/3,同时有70%以上试卷分值的题目及评分标准都未直接涉及教材知识。然而我们的教学却总是摆脱不了教材的束缚,这与高考目标相距甚远。

①高考命题注重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高中教学却关注知识掌握和“学习成绩”;②高考命题强调主干知识和独立思考,高中教学却固守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③高考命题突出材料意识和论从史出,高中教学却坚持“以本为本”和现成结论;④高考命题刻意创新、重点突出,高中教学却因循守旧、面面俱到。2、内容僵化,知识陈旧①以本为本,拘泥于教材的体系、结构、篇幅和详略,受制于必须与选修、正文与注释、大字与小字。教科书的缺陷〔模块分割、时空错位、线索杂乱、顾此失彼、支离破碎〕自然就决定了教学的缺乏。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宁可多补充内容,也不敢删减、压缩内容,一味追求多多益善,这种教学上的“多”其实那么变成了“少”。

②观点陈旧,知识老化,新鲜材料贫乏。教学对更新史学观念和历史知识重视不够,很少涉猎和参考最新的权威著作和高校教材,反倒十分关注各种复习资料和模拟试卷。其实已经泛滥成灾的复习资料同样与目前高考的要求相距甚远,甚至完全背离。

3、方法保守,效率低下高中教学习惯于传统的讲讲练练,沉湎于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教学内容多,有用知识少;训练考试多,分析反思少;时间投入多,学习效率低。高考复习不自觉地陷入歧途且不能自拔,高考复习的低效甚至无效劳动大量存在。启示:高考命题的改革,在客观上顺应了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要求,必然对高考复习乃至高中教学改革起到强有力的反拨作用。必将迫使广阔教师对现行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并寻找新的出路和对策,必将引领教学跳出题海并逐渐走上一条科学的应考复习之路,甚至引发一场真正的教学的革命。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育,应在于学校知识全都忘光后仍能留下的那局部东西。”科学大师的话,无论对高考命题改革还是高中教学改革都具有不可无视的启发意义。三2012年历史高考命题方向估测

〔一〕背景:2012年高考改革形势1.《教育规划纲要》的实施①高考制度改革——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②考试内容改革——考教相对别离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③考试形式改革——分类入学考试本科全国统一考试④录取方法改革——考招相对别离2.几种命题类型①全国课标卷(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文综:宁夏辽宁吉林黑龙江湖南陕西山西河南江西新疆河北湖北甘肃内蒙云南15省单科:海南②全国大纲卷(国家考试中心命题)桂贵青藏4省区③省市自主命题〔7+4〕④高校自主命题〔二〕对高考命题规律的初步认识1.高考究竟考什么——过程、解释、方法①主干知识及其结构中国古代各阶段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时代特征及其相互联系;中国近现代各时期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和影响,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近代前期主流思想的开展演变;世界历史主要国家民主制度确立和开展的背景及各自特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世界影响,现代世界政治、经济开展的多样化表现及特征;中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比较。突出历史过程。②能力考查的切入与链接突出“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原那么,蕴含重要信息的历史材料或文字表达构成试卷的主体。对能力考查的表达主要从阅读试题材料切入,以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整理和运用为根底,向其他各种能力考查延伸和升级。注重历史解释。③与大学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一是大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和学术热点问题以及科研前沿的成果〔且是在政治上不太敏感的问题〕,近年日益重视经济和社会史的考查正是其突出表达;二是中学教材中阐释片面、观点陈旧的内容,高考命题也会有意去颠覆;三是古今中外贯穿,在学科体系和主干知识方面不同版本教材可以互补的内容。考纲将是高中课标与高校课程的衔接,而不是翻版。趋势是远离教材,越来越远。④历史学科素养对文史常识和史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每年各有一题已成定例,这表达了高考命题对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视。文史常识方面,主要涉及中国古代礼制、习俗、哲学、宗教、政治、历史以及典章制度等;史学思想和方法方面,主要包括:全球史观或整体史观或“世界体系论”、文明史观及现代化史观,比较史学以及“新史学”的各种流派和方法,如“问题史学”“计量史学”“概念史学”“心态史学”“结构史学”等等。强调史学方法。2.高考怎样考——命题思路探析①着眼于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坚决不移地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根本信念,在操作层面上也到达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历史在文综三科中一直走在政治和地理的前面,并对它们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因而历史试题也是三科中难度较大的。比方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已经有机地渗透在许多试题之中。②求异思维与创新意识。目前,高考历史命题组是一个知识和年龄结构都比较合理,命题经验日益成熟的班子,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充分的活力,求异思维比较活泼,创新意识强烈,因而每年的试题都将出现新思维,并有新突破。③反猜题与出其不意。反猜题可以说是所有考试命题工作的一种心理常态。目前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在以材料为主体的试卷结构下,反猜题已是轻而易举的事,出其不意也成为命题工作的一种根本追求。所以企图以猜题押题去提高考分的想法已显得十分幼稚。④由远及近,反复锤炼。

从当前高考命题指导思想和试题特点来分析,许多高考试题的产生都是经历了一个由远及近,反复推敲、打磨、锤炼和深思熟虑的过程,有的试题甚至经过多年磨砺后才最后定型、拍板的。3.影响和制约高考命题的因素①知识结构。命题组的专业构成对高考命题的指向会有直接影响。②命题经验。命题经验和试题质量有着直接关系。从近年试题质量评价来看,历史命题组的经验和水平已走向成熟。③试题分析。每年的高考试题的质量分析,对改进和调整第二年的命题思路、方法,都具有直接影响。④时间因素。高考命题的时间非常紧张,命题工作的强度很大,每年试卷中出现个别不尽人意之处,也是难免的。主要是个别试题偏深过难,试题的区分度太低。⑤必然性与随机性。命题组的潜意识里有一个命题周期。由此假设对3—5年的高考题进行系统化的分析和研究,必能得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将会大大增强指导复习的针对性,大幅度提高应考复习的效率。同时,高考命题也存在着相当的随机性。〔三〕考查目标分析1.知识考查的根本范围和重点目标新高考〔包含海南卷〕5年试题所涉及考查范围内的考点有178个,累计高考命题覆盖率为29%;老高考5年共涉及到144个考点,累计高考覆盖率为28%。近两年试题对考点的高重复率说明,高考命题的实际范围具有一定限度,远低于考纲划定的范围。同时,考点分布的不平衡性使高考命题的重点凸显出来。高考历史试卷分项统计分析表项目模块考点覆盖率分值比重平均难度能力考查比重解读运用阐释探讨政治32%36%0.4647%34%7%12%经济31%34%0.4452%28%6%14%文化29%20%0.5050%31%4%15%选修20%10%0.4151%24%5%20%古代39%32%0.4754%31%7%8%近代29%37%0.4550%29%5%16%现代22%31%0.4744%31%6%19%合计29%0.4650%30%6%14%

①古代史古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约占1/5,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却超过30%。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和选官制度及重要改革事件;经济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及其时代特征;古代政治中心、经济重心变迁的背景和影响;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演变和影响;主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文学与科技成就因学科考查范围交叉等原因而淡化。古希腊罗马雅典民主制度及特点,古希腊主要思想家及其主张;罗马法的形成及主要原那么。5年高考试卷古代史分项统计分析表项目单元考点考点覆盖率分值比重平均难度能力考查比重解读运用阐释探讨中国古代政治3540%8.5%0.4840%35%15%10%中国古代经济3253%9.2%0.3965%21%10%4%中国传统思想1567%3.7%0.5451%35%014%古代科技文艺1527%1.6%0.4838%62%00文史常识1040%2.2%0.5459%41%00古代希腊罗马1362%4.1%0.5656%37%07%古代选修4115%2.9%0.3966%14%3%17%合计16139%32%0.4754%31%7%8%②近代史在高中教材中的分量约占37%,在高考试卷中的分量也占37%。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分量大体相当。中国近代史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的内外背景及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的变化;近代化过程:从洋务运动到资本主义产生和开展;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主流思潮演变,涉及洋务思想、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近代错综复杂的对外关系,抗日战争全视角;国内战争尤其是国共战争和对抗那么有意回避和淡化。世界近代史主要国家英、法、美、德四国政治制度的开展演变及其特点,重要历史文献主要内容及影响;工业革命的背景和起因,对世界经济开展及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以及同期东西方世界的比较;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及其传播和影响;重要艺术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因学科考查范围交叉,有些内容如文学、科学、政党政治等那么根本不涉及;某些意识形态问题如国际共运史那么根本回避。5年高考试卷近代史分项统计分析表项目单元考点考点覆盖率分值比重平均难度能力考查比重解读运用阐释探讨人文精神的发展1346%4.3%0.4553%26%9%12%大航海与殖民扩张147%0.2%0.3950%50%00欧美代议制的确立2540%6.1%0.4646%38%3%13%工业革命1724%3.3%0.4361%30%3%6%国际工人运动813%0.8%0.3675%25%00近代科学技术714%0.4%0.4350%50%00中国旧民主革命3435%7.9%0.4545%32%6%16%中国新民主革命3523%3.1%0.4752%26%022%资本主义曲折发展1040%2.1%0.5652%43%5%0近代思想解放潮流1540%3.8%0.4250%21%7%21%近代选修4224%3.9%0.4346%23%3%28%合计22029%37%0.4550%29%5%16%从《共产党宣言》起到《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一直主张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1883年去世后,恩格斯于1886年写下了一段令其追随者们十分震惊的话:

“共产主义不是一种单纯的工人阶级的党派性学说,而是一种目的在于把连同资本家阶级在内的整个社会从现存关系的狭小范围中解放出来的理论。这在抽象的意义上是正确的,然而在实践中却是绝对无益的,有时还要更坏。”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美国版附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第297页。

恩格斯1890年8月27日致拉法格的信中说:“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是十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曾经说:‘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6页。

恩格斯还曾说过:历史说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我们当时所持的观点只是一个梦想。历史做的还要更多:它不仅消除了我们当时的迷误,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一点是值得在这里较仔细地加以研究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95页。③现代史在教材中的分量占42%,在高考试卷中仅占33%。世界史占17%,中国史占14%。世界史局部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开展的特点;当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及主要表现;战后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演变;苏联政治经济特点;对两次世界大战的重新评价。中国史局部:新中国初期经济的恢复和50年代经济建设成就;新时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现代中国外交政策和成就略有涉及;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偶有涉及;现代中国科技文教成就略有涉及。历次政治运动和左倾错误根本回避;现代重大思想成果完全回避;政治上比较敏感的问题刻意回避。5年高考试卷现代史分项统计分析表项目单元考点覆盖率分值比重平均难度能力考查比重解读运用阐释探讨社会主义苏联简史2236%2%0.4055%25%5%15%现代资本主义经济3119%7.1%0.3938%28%10%24%战后世界政治格局2429%2.8%0.4050%36%014%现代科技文学艺术2512%0.8%0.7725%25%13%37%现代中国政治1613%1.3%0.2746%15%31%8%现代中国经济建设1644%8.2%0.5746%28%3%23%现代中国对外关系1217%0.8%0.3750%50%00近现代社会生活2020%1.4%0.5736%64%00现代重大理论成果110000000现代中国科技文教1513%0.4%0.6425%50%025%史学思想方法1040%2.4%0.5450%25%025%现代选修3023%3.9%0.4246%33%8%13%合计23222%31%0.4744%31%6%19%④中外历史联系和比较高考涉及这方面内容的试题分值约占25%,几乎在所有大综合题中都有表达。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形成和开展的比照;中西方近代化的背景、起因、进程、内容和结果的比较;中外文化科技名人的成果、作品、思想的比较;中国近代主流思想演变与古代传统文化和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联系。

⑤重要历史概念近年高考对历史概念的考查,主要是教材未作阐释、学生读不出来的一些概念。谥号、儒学、经学、佛学、理学、国学、阴阳、五行、楚歌、进士科、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市坊、草市、湘军、清末新军、民教冲突、平均地权、民族主义、国民革命军、驼峰航线、三个世界、民主主义、平等主义、共和主义、自由主义、联邦制、邦联制、自由贸易、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等等。2.能力考查目标及比重①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约占50%。其在三大块中的具体比例有所不同:在古代史中约占54%,在近代史中约占50%,在现代史中约占44%。其在三大专题中的比例也不相同:在政治史中约占47%,在经济史中约占52%,在文化史中那么达51%以上。②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约占33%。其在三大块中的具体比例有所差异:在古代史中约占31%,在近代史中约占29%,在现代史中约占31%。其在三大专题中的比例也不相同:在政治史中约占33%,在经济史中约占27%,在文化史中约占30%。③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约占6%。其在三大块中的具体比例略有差异:在古代史中,约占7%;在近代史中,约占5%;在现代史中,约占6%。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中的比例,分别是6%、6.5%、4.5%.。

④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约占14%,其在三大块中的具体比例为:古代史中约占8%;近代史中约占16%;现代史约占19%。其在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中的比例,分别是14%、14%、15%。近几年由省市自主命题的试卷,在能力考查方面与全国命题的试卷相差甚远。如北京市2007—2011年5年的试题分析说明,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的试题分值仅占23%,不到全国卷的一半;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试题分值那么达66%,而其中绝大局部内容只是教材搬家,试题答案都是教材上现成的东西。

〔四〕试卷结构1.知识结构①纵向结构。古代史约占32%,近代史约占37%,现代史约占31%。中国史和世界史的比例大约为58:42。由于受题型和题量的制约,各局部的比重有一定波动也属正常。②横向结构。政治史约占35%,经济社会史约占42%,文化史约占23%。其中由于题型和题量的因素,各局部的比重也会上下波动。目标要求IIIIII合计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信息和考试要求13%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有效获取信息19%对有效信息进行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18%

50%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17%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11%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2%

30%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0%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3%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解释3%

6%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1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1%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1%

14%累计42%34%24%100%

2.能力结构3.题型结构①题量:共18道试题,包括12道选择题、2道综合题和4道选做题。②选择题:有材料背景的题目保持在10道以上,没有排列组合题和反项选择题,更不可能有串题。③综合题:必做题1道以古今中外大跨度综合为主,或者纵向联系,或者横向比较;另1道为开放题。选做题通常不直接考查课本知识,而是提供新材料新背景设计问题。4.难度结构①选择题:主要是较易题、中难度题和较难题3个层次,数量分布大致为2、8、2,偶尔可能出现高难度题;平均难度在0.50上下。②综合题:包括选做题,难度在0.45上下。③知识领域:古代史0.49上下,近代史0.47上下,现代史0.48上下;中国史0.52上下,世界史0.45上下;政治稍难,经济、文化稍易些。④总难度:比上年根本持平,在0.48上下。高考〔课标〕试卷难度统计表科目考试时间试卷分值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5年平均设计难度测试难度设计难度测试难度设计难度测试难度设计难度测试难度语文1501500.600.460.55-0.600.620.55-0.600.580.55-0.600.650.58数学(理)1201500.600.400.50-0.550.430.50-0.550.400.50-0.550.440.42数学(文)1201500.500.500.40-0.450.380.40-0.450.340.40-0.450.390.40英语1201500.500.520.50-0.550.470.50-0.550.460.50-0.550.530.50理综1503000.550.510.50-0.550.460.50-0.550.450.50-0.550.500.48物理1100.450.350.340.390.36化学1000.390.420.530.45生物900.670.610.610.63文综1503000.550.530.50-0.550.510.50-0.550.600.50-0.550.440.52政治1000.500.610.470.53历史1000.510.600.450.52地理1000.530.580.420.51四、教学改革与复习对策

〔一〕解放思想,加大教改力度1.反思教学改革什么是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教学改革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实现改革目的的根本途径又是什么?以往我们太多地关注了教学方法改革,太多地对教学环节和流程进行精雕细琢,太多地去追求一堂课的完美无缺,而忽略了学科总的教学目标和教育意义。所谓教学改革,就是在先进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育目标要求,对教学系统的各个环节及要素实行改进、优化和整合,以求收到最好的教学效益。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方法问题。它是教学系统的整体改革,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评价3个根本环节和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等多种要素。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关键是教学目标确实定;核心是教学内容的优化,杠杆是教学评价的导向。教学内容不等于教学目标,也不等同于中学教材,它是实现教学目标根底与核心条件,是教材内容的活化,是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