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910-2023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实施规程_第1页
DB36-T 1910-2023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实施规程_第2页
DB36-T 1910-2023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实施规程_第3页
DB36-T 1910-2023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实施规程_第4页
DB36-T 1910-2023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实施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1.040.03CCS

A

12

36江 西省 地 方 标 准DB36/T

1910—2023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实施规程Regulations

for

work

welfare

发布DB36/T

1910—2023 前 言

..............................................................................

II1

范围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部门设立

............................................................................

15

服务原则

............................................................................

26

服务流程

............................................................................

37

服务内容

............................................................................

58

服务方法

............................................................................

79

督导

................................................................................

710

服务管理

...........................................................................

9附

A (资料性)

儿童入院信息登记表...............................................

10附

B (资料性)

儿童需求评估记录表...............................................

11附

C (资料性)

儿童服务计划表...................................................

12附

D (资料性)

跟进服务记录表...................................................

13附

E (资料性)

结案记录表.......................................................

14附

F (资料性)

个案工作计划书...................................................

15附

G (资料性)

个案工作过程记录表...............................................

16附

H (资料性)

个案工作结案表...................................................

17附

I (资料性)

小组工作计划书...................................................

18附

J (资料性)

小组工作单元(小节)计划书

.......................................

20附

K (资料性)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表...............................................

21附

L (资料性)

小组工作报告.....................................................

23附

M (资料性)

社区工作计划书...................................................

25附

N (资料性)

社区工作报告.....................................................

26附

O (资料性)

督导记录表.......................................................

27附

P (资料性)

社工督导记录表...................................................

28参

..........................................................................

29IDB36/T

1910—2023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江西省民政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赣州市儿童福利院、北京春晖博爱公益基金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丰、罗达、钟晓川、蔡雅娟、张晓、姚娟、肖瑾、胡群华、陈国贤、何绮琪。IIDB36/T

1910—2023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实施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的部门设立、服务原则、服务流程、服务内容、服务方法、督导和服务管理。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民政部门主管的儿童福利机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MZ/T

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MZ/T

社会工作方法

小组工作MZ/T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DB36/T

1667 儿童福利机构类家庭养育服务指南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儿童福利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民发〔2019〕130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社会工作服务

services社会工作者秉持儿童权利理念,针对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的儿童(以下简称“儿童”)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运用儿童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方法技巧,帮助儿童发挥最大潜能、实现最大利益而开展的工作。3.2儿童安置

child

儿童福利机构协调、安排儿童进入在当前阶段最适合儿童的养育/生活环境,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儿童的需求,使其得到健康发展。4 部门设立4.1 岗位设置4.1.1 儿童福利机构应设置社会工作部门,明确其工作职责和权限,推动机构为儿童提供养育、医疗、康复、教育和社会工作一体化服务。1DB36/T

1910—20234.1.2 应设置专职的社会工作岗位,至少有

1

人持有社会工作师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每名社会工作者服务不宜超过

25

名儿童。4.2 人员要求4.2.1 社会工作者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满足以下一项条件即可:——取得社会工作、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并登记注册。4.2.2 聘用社会工作者应遵循未成年人行业从业查询制度:——招聘时应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查询应聘者是否具有性侵害、虐待、拐卖、暴力伤害等违法犯罪记录;发现其具有前述行为记录的,不得录用;——应每年定期对工作人员是否具有上述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通过查询或者其他方式发现其具有上述行为的,应及时解聘。4.2.3 社会工作者应认同社会工作价值伦理,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熟悉儿童福利相关政策法规,了解儿童福利机构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4 儿童福利机构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者参加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包括与社会工作专业和儿童工作相关的学历教育、培训、讲座、研讨会、调研等活动。4.3制度建设4.3.1 儿童福利机构应建立社会工作相关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社会工作部门职责;——社会工作岗位职责;——社会工作服务流程;——社会工作档案管理制度;——社会工作督导制度;——社会工作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等。4.3.2 社会工作部门每月应至少组织

1

次部门联席会议,召集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等各部门专业人员共同商讨、协调和落实儿童服务工作。会议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根据儿童初始需求评估结果达成儿童安置决议;——制定儿童服务计划,明确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会工作等各项服务的目标和步骤;——汇报、讨论儿童服务计划的进度和目标达成情况;——提出并讨论需要调整服务计划或安置方式的儿童个案;——提出并讨论疑难的儿童个案;——讨论确定儿童成年后安置方案;——跨专业合作,实现不同服务间的同步与呼应,以强化服务效果;——优化部门间的工作衔接。5 服务原则5.1 利益最大原则社会工作者应以儿童为中心,从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利益出发提供专业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儿童权益。5.2 伤害最小原则2DB36/T

1910—2023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如果无法避免造成伤害,尽量选择对儿童造成最小伤害的方案,或者是最容易从伤害恢复的方案。5.3 全程服务原则儿童福利机构应确保每名儿童从入院到离院始终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专业服务。5.4 平等参与原则社会工作者应创造公平的环境,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平等的权利与机会;尊重儿童在其权利和能力范围之内的决定和意愿,鼓励和支持儿童主动参与服务活动。6 服务流程图1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贯穿儿童入院至离院的全过程,具体流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图1介入、评估、结案和回访。在服务过程中,通过定期评估及时调整计划和介入服务,满足儿童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流程见图

。图1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流程6.1 接案3DB36/T

1910—20236.1.1 应为每名儿童(包括新接收的儿童)指定

1

名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社会工作服务。6.1.2 社会工作者应通过查阅资料、访谈、观察等方式,从儿童的生活/就学环境、朋辈群体、儿童服务人员等多方面收集信息和意见,了解儿童情况。6.1.3 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健康状况,采用恰当的方式与儿童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关系。6.1.4 对新接收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填写《儿童入院信息登记表》(参见附录

A),协助完成健康检查和隔离观察等入院流程,全程陪伴、及时安抚和疏解儿童的紧张情绪。6.2 预估6.2.1 社会工作部门应组织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社工等专业人员成立评估小组,对每名儿童进行初始需求评估。6.2.2 评估小组成员应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健康状况,选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从各自专业的角度对儿童的需求进行评估。必要时可邀请外部专家参与,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评估。6.2.3 社会工作部门负责召集部门联席会议,共同讨论形成综合评估陈述和儿童安置决议,完成《儿童需求评估记录表》(参见附录

B)。6.2.4 对新接收的儿童,应在确定入院后的

个工作日内决定儿童安置方式。对于无法立即完成安置的,应明确过渡期安置方式。6.3 计划社会工作者通过部门联席会议,协调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等部门相关人员,依据儿童需求评估结果,按照“一人一案”的原则制定个别化服务计划,共同完成《儿童服务计划表》(参见附录C)。6.4 介入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服务计划表》提供介入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安置服务;——环境适应;——心理支持;——成长辅导。6.5 评估6.5.1 社会工作者应每个月对儿童进行实地探访,跟进、了解儿童的状态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跟进服务记录表》(参见附录

D)。6.5.2 社会工作者应每季度收集汇总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等部门的报告和意见,对服务适配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对需要调整服务计划或安置方式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提交至部门联席会议研究讨论,确定解决方案,调整《儿童服务计划表》。6.5.3 社会工作者应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启动对适龄儿童(在

6

读推迟离院、现已不再就读的年满

岁的服务对象)的成年安置评估。——社会工作者应作为评估小组成员参与评估;——成年安置评估应依据相关规定,由儿童福利机构组织专家评估小组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6.6 结案6.6.1 以下情形社会工作者可为儿童办理结案,情形包括:a)

儿童被依法收养,已完成收养登记;4DB36/T

1910—2023b)

儿童回归原生家庭;c)

d)

成年后社会化安置;e)

儿童死亡。6.6.2 对上述

a)至

d)款情形,社会工作者应帮助儿童做好结案准备,包括提前告知儿童结案时间和后续程序、处理离别情绪、提前适应新环境、增强儿童的信心、告知可以求助的途径等。6.6.3 社会工作者应对儿童进行结案评估,综合描述儿童生活的全过程形成结案综述,填写《结案记录表》(参见附录

E),并将儿童所有材料整理归档。6.7 回访6.7.1 对国内收养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在收养完成后

6

个月内提供不少于

3

次回访服务。6.7.2 对回归原生家庭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在前

6

个月内至少进行

1

次回访。6.7.3 对社会化安置的成年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应自服务对象社会化安置之日起

3

年内,每年进行不少于

1

次的回访。6.7.4 社会工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用实地、电话、线上等回访方式;对回访中发现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情况。7 服务内容7.1 安置服务7.1.1 家庭安置7.1.1.1 家庭招募与评估。——社会工作者应面向公众宣传家庭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挖掘和储备收养、寄养和类家庭等各类家庭资源;——收养家庭筛选: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待收养儿童的情况,对提交申请的家庭进行初步筛选,确定可以进入收养评估流程的家庭名单;——寄养家庭筛选和评估:社会工作者应协助人事部门,依照《家庭寄养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54号)的相关规定,对候选的寄养家庭进行筛选和评估;——类家庭筛选和评估:社会工作者应协同人事部门,依照DB36/T

1667

中的相关规定对候选类家庭养父母进行筛选和评估。7.1.1.2 家庭准备。社会工作者应组织开展培训,帮助家庭进一步了解儿童,做好接收和养育准备。对家庭的培训应依照

MZ/T

167

中的相关规定进行。7.1.1.3 儿童准备。对即将进入家庭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介绍家庭情况,解答儿童的疑问,帮助儿童理解家庭关系,疏导儿童的离别情绪,增强其融入家庭的意愿和信心。7.1.1.4 融合准备。在儿童进入家庭生活前,社会工作者应安排儿童与家庭至少进行

1

次会面,会面地点应设置在儿童熟悉的、或者能让儿童感到放松的场所,让双方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然地交流和互动。7.1.1.5 融合跟进。在融合期内,社会工作者应每月至少跟进

1

次,了解儿童生活和适应情况,促进儿童与家长的相互接纳。在融合期满后,社会工作者应参与融合评估,并协助办理登记/签订协议等相关手续。5DB36/T

1910—20237.1.1.6 养育指导。社会工作者应关注家长与儿童的互动方式、家庭照料方法、家庭环境等情况,及时提供养育指导。7.1.2 机构安置7.1.2.1 机构养育准备。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健康等情况,协助相关部门准备好儿童生活区域和个人空间,完成服务对接。7.1.2.2 儿童准备。社会工作者应向儿童介绍机构的居住环境、活动场所、作息安排等,帮助儿童建立归属感。7.1.2.3 融入跟进。社会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儿童的融入情况,包括同伴关系、与照料者的关系、情绪行为表现等,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在儿童入院后的前

2

个月,社会工作者应每月提供不少于

4

次的跟进服务。7.1.2.4 养育指导。社会工作者应关注照料者与儿童的互动情况、照料方法等,及时提供养育指导,促进双向接纳。7.1.2.5 员工学习。社会工作者应根据需要组织培训或链接培训资源,帮助机构内的服务人员学习儿童发展等相关知识,强化儿童权利理念,提高服务的契合度。7.1.2.6 环境优化。社会工作者应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养育部门营造家庭式的生活环境和氛围。7.2 环境适应7.2.1 对于在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等方面的环境或服务安排有较大变化的儿童,社会工作者应为儿童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其了解即将发生的改变,做好必要的准备。7.2.2 社会工作者应主动与机构内、外为儿童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包括照料者、医护人员、康复师、教师等)进行沟通,帮助服务人员了解儿童的情况。7.2.3 社会工作者应协助儿童适应新环境(包括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等新环境),熟悉相关流程和安排,消除儿童对环境和服务的恐惧。7.2.4 社会工作者应引导儿童与服务人员建立相互接纳的关系,鼓励儿童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服务。7.2.5 社会工作者应及时了解儿童对服务和环境的适应情况,关注其情绪行为表现,为适应不良的儿童提供帮助和支持。环境适应期间,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跟进频率。7.3 心理支持7.3.1 心理关爱7.3.1.1 社会工作者应配合专业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普查,为儿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7.3.1.2 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发展阶段及特点,支持儿童应对和处理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重点关注即将面临或正在经历健康、学习、情感等方面出现重大变化的儿童,及时识别存在心理健康风险的儿童并提供支持,必要时进行转介。7.3.1.3 社会工作者应至少每季度开展

1

心理健康知识、性教育、情绪管理等。7.3.1.4 社会工作者应联合学校、照料者和家庭共同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多方面为儿童提供情感支持。7.3.1.5 社会工作者宜开设知心信箱、专线电话等非接触式沟通渠道,方便儿童求助。7.3.2 危机介入6DB36/T

1910—2023当发现儿童权益遭受或疑似遭受侵害时,社会工作者应立即进行危机介入,本着“先安身再安心”原则,协同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处置。——社会工作者应全程陪伴儿童,为儿童提供安全环境与情感支持,并确保工作人员的态度、语言、方法等不会对儿童造成伤害;——对自残、自杀、攻击他人等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行为问题,社会工作者应链接司法、医疗、心理等第三方专业人员介入;——若符合强制报告的情形,社会工作者应依照《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试行)》中的规定进行报告,并跟进后续工作;——危机干预后,社会工作者应链接资源为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和心理辅导等服务。7.4 成长辅导7.4.1社会工作者应整合机构内外部资源,通过主题活动、讲座培训、游戏竞技、个体辅导等多种方式,助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健康与卫生教育,帮助儿童学习健康知识,培养卫生习惯;——开展法治与安全教育,帮助儿童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提供学业辅导,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供同伴关系辅导,帮助儿童建立朋辈支持;——开展兴趣活动,帮助儿童拓展爱好、发展特长等。7.4.2 社会工作者应整合机构内外部资源,为有需要的儿童做好成年安置准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活与劳动技能训练;——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训练。8 服务方法8.1

个案工作。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需要,依照

MZ/T

的规定,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为儿童提供服务,并填写《个案工作计划书》(参见附录

F)、《个案工作过程记录表》(参见附录

《个案工作结案表》(参见附录

H)。8.2

小组工作。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需要,依照

MZ/T

的规定,采用小组工作方法为儿童提供服务,并填写《小组工作计划书》(参见附录

附录

J)、《小组工作过程记录表》(参见附录

K)、《小组工作报告》(参见附录

L)。8.3

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需要,采用社区工作方法为儿童提供服务,并填写《社区工作计划书》(参见附录

M)和《社区工作报告》(参见附录

N)。8.4

个案管理。社会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落实“一人一案”,运用个案管理的方法全程跟进每位儿童,统筹协调服务过程,促进跨专业协作,为儿童提供整合性的服务。8.5

社会资源管理。社会工作者应从满足儿童多样服务的需求出发,通过动员、发掘、管理和维护儿童服务相关各领域资源(包括专业机构、专家、志愿者等)的方法,补充机构的专业服务力量,为儿童提供更全面、优质的服务。8.6

友好环境营造。社会工作者应从儿童健康成长的需求出发,通过宣传儿童权利理念、提高服务人员的儿童权利保护意识、推动儿童参与机构公共生活、协助儿童福利机构优化空间和设施等方法,建设有利于儿童安全、学习、娱乐和生活的良好环境,使儿童获得更好的服务。9 督导7DB36/T

1910—20239.1 督导对象儿童福利机构内的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岗位的实习人员、志愿者。9.2 督导者9.2.1 社会工作督导者应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方法、技巧,根据督导对象的需求和机构工作安排,制定督导计划,监督、指导社会工作者科学地开展工作。9.2.2 社会工作督导者应至少满足以下一项条件:——取得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学历,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

3

年;——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及以上学历,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

2

年;——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

5

年;——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且从事儿童社会工作服务不少于

1

年;——在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或科研院所社会工作类获得中级以上职称,且具有

2

年以上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经验;——获得有关部门授予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或者专家称号。9.3 督导内容9.3.1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行政性督导包括但不限于:——参与儿童福利机构建立或优化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制度;——协助促进社会工作部门与其他部门(养育、医疗、康复、教育等)的沟通合作;——引导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等拟订社会工作计划与分配任务;——评估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表现等。9.3.2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教育性督导包括但不限于:——教授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方法和技巧;——教授儿童评估、家庭评估的方法和技巧;——提供个案咨询与专业实践服务指导;——提供小组活动、社区活动的指导等。9.3.3 儿童福利机构社会工作的支持性督导包括但不限于:——协助社会工作者处理工作中的负面情绪,给予激励和支持;——协助社会工作者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创造专业成长机会;——协助社会工作者发现工作成效和服务空间,激发工作动力,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等。9.4 督导方式9.4.1 督导者与督导对象主要采取个别咨询或者小组督导的方式进行。9.4.2 督导形式可采取会议、工作坊、现场示范、书面指导和远程视频会议等;优先现场督导,远程督导应根据需要进行。9.5 督导记录9.5.1 督导者和督导对象应分别如实记录督导情况,理清需求、分析问题、确定服务策略和方法,以此提升督导对象的工作能力。9.5.2 督导者应按规定填写《督导记录表》(参见附录

O)。8DB36/T

1910—20239.5.3 督导对象应按规定填写《社工督导记录表》(参见附录

10 服务管理10.1 服务质量管理10.1.1 服务质量过程管理。——定期开展服务过程检查,确认社会工作者是否按照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开展服务;——及时、准确、系统地记录社会工作服务情况;——在社会工作督导者的督导下完成社会工作服务。10.1.2 服务质量评估与改进。——定期开展针对社会工作服务成效的监督考核;——收集并分析成效不佳的原因,制定和落实改进措施,持续改进服务质量。10.2 服务档案管理10.2.1 应为所有在院儿童建立社会工作服务档案,一人一档。10.2.2 应对档案进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档案内的信息内容。10.2.3 档案格式、整理归档、档案的保存和利用应参照《儿童福利机构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民发[2019]130

10.2.4 宜进行儿童档案信息化管理。9编号姓名性别□男

□女

□其他(

)年龄身高体重目测身体状况来

况入院方式□公安送入

□其他方式(

)护送入院主要人员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电话单位身份证号码接收记录入院原因□被遗弃

□流浪未找到家庭

□打拐解救

□其他(

)儿童来院前经历简述相关物品清单010502060307送入人员签名日期处置记录儿童安置情况抄送部门□养育

□医疗

□康复

□社工□其他

)社工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附

A(资料性)儿童入院信息登记表表

A.1

10编号儿童姓名养育评估医疗评估康复评估教育评估社工评估综合评估陈述安置决议□国内收养

□涉外收养

□类家庭

□机构养育是否需要过渡安置:

□是

过渡安置方式:抄送部门□养育

□医疗

□康复

□社工

□其他

)部

门姓

名日

期社工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附

B(资料性)儿童需求评估记录表表

B.1

编号儿童姓名服务类型服务计划负责人养育服务目标:步骤;需要的支持:医疗服务目标:步骤;需要的支持:康复服务目标:步骤;需要的支持:教育服务目标:步骤;需要的支持:社工服务目标:步骤;需要的支持:其他DB36/T

1910—2023附

C(资料性)儿童服务计划表表C.1

表C.1

儿童服务计划表编号儿童姓名现状描述问题及服务后续工作安排社工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附

D(资料性)跟进服务记录表表D.1

表D.1

跟进服务记录表编号儿童姓名结案类型□国内收养

□涉外收养

□转入其他福利机构

□成年后社会安置或转介□死亡服务时间从

到结案缘由结案评估过程描述结案综述社工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附

E(资料性)结案记录表表E.1

表E.1

结案记录表服务对象姓名个案编号社会工作者姓名概述问题呈现及原因分析目的(与服务对象商议后制定)服务模式目标、介入策略、工作进度评估方法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附

F(资料性)个案工作计划书表F.1

表F.1

个案工作计划书服务对象姓名社会工作者姓名日期地

点次数第_______次时段服务形式介入目标介入过程(概述)介入小结下次介入计划与建议督导者意见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表G.1

表G.1

个案工作过程记录表16DB36/T

1910—2023附

G(资料性)个案工作过程记录表服务对象姓名个案编码社会工作者姓名接案日期结案日期介入过程及现状总结1.

服务时间跨度、服务次数、服务方式2.

服务对象的情况变化,问题解决程度3.

目前服务对象的意愿、情绪、期望等4.

社会工作者观察、总结目标达成情况结案原因□目标达到□超出服务范围□社会工作者认为不适合继续跟进

说明:□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

说明:□其他情况

说明:服务对象知道个案已结束并知道在有需要时如何得到服务

□是

□否结案后回访跟进计划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服务对象(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附

H(资料性)个案工作结案表表H.1

表H.1

个案工作结案表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

号服务对象服务人数日期/时间地

点小组性质人员安排(分工与职责)单元(节)数共____单元(节)背景1.需求调查2.问题分析3.政策依据4.服务方向

理论依据小组目标表I.1

表I.1

小组工作计划书18DB36/T

1910—2023附

I(资料性)小组工作计划书招募方法各单元小组设计大纲单元(节)次单元(节)名称单元(节)目标主要活动内容时间配置人力123…预计困难与解决方法小组评估(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内容、评估方式等)审批签署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表I.1

表I.1

小组工作计划书(续)19DB36/T

1910—2023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号单元(节)数第单元(节)本单元(节)主题日期/时间地点目标流程时长名称目标内容及具体操作方式所需物资工作人员预计困难与解决办法督导意见签名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附

J(资料性)小组工作单元(小节)计划书表J.1

表J.1

小组工作单元(小节)计划书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

号日期/时间地

点社会工作者姓名协助人员出席人数单元(节)数第____单元(节)小组性质过程记录时间段及环节目的过程分析小组成员反馈(可采用问卷等多种方法)小组分析(包括小组沟通模式、气氛、规范、凝聚力、组员领导模式、决策、冲突等;小组活动内容、方式等;小组组员的参与、投入和其他表现等;工作人员态度、投入和专业性等各种表现等)表K.1

表K.1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表21DB36/T

1910—2023附

K(资料性)小组工作过程记录表目标达成情况工作反思(可从价值观、理论及技巧等方面进行专业反思)下单元跟进(在下一单元(节)中需要发扬或利用哪些优势,注意解决或跟进哪些问题,以及在专业价值观、理论、方督导意见签名社会工作者(签名)日期督导者(签名)日期DB36/T

1910—2023表K.1

表K.1

小组工作过程记录表(续)基本信息小组名称编

号服务对象服务人数聚会地点社会工作者时

间单元(节)数共____单元(节)小组性质出席情况单元数123456789…平均值出席人数出席率目标达成情况参加者满意度分析(请根据小组满意度调查表总结此栏内容,需包含对活动内容/形式、时间、频次、地点、工作员态度/能力、自我参与程度等的满意程度)小组分析(包括小组沟通模式、气氛、规范、凝聚力、组员领导模式、决策、冲突等;小组活动内容、方式等;小组组员的参与、投入和其他表现等;工作人员态度、投入和专业性等各种表现等;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