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家国情怀中的“家国”有两种用法:一是家和国,一是家国一体。后一种用法突出的是国,以国为家,凸显的是一种对国的情怀,爱国如爱家。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国以家为本,民以国为本。国以家为本。中国儒家经典《尚书》的主题就是国以及国的代表——君如何看待民,如何对待民,也就是如何看待家。《尚书》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是国家之本,只有得民心了,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善待人民,行善政,实质是看重国家政权,同时也是尊奉天命。善政主要体现为养民。《尚书》载:“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养民”作为国之责任,本质上与家之功能是一致的。在中国文化中,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君就是家长。家长的根本职责是养家,将养家扩大并提升,就是国君的核心职责——养民。国诚然要治民,而治民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养民,“养民”之“养”,包括物质之养和精神之养。物质之养为富民;精神之养为德民。《尚书》将两者统一起来,表述为“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侧重于德民;“利用”“厚生”侧重于富民;“和”既指善政与养民中诸多措施协调妥当后的最佳关系,也指善政和养民所要达到的百姓生活的最高质量。《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先”不能只理解为时间之先,而应理解成理论之本。也就是说,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家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因此《大学》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民以国为本。人类由史前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社会组织的最大变化就是国的出现。中国国家形态出现于何时,尚在研究之中,现在公认的为夏朝。家及族的组合以伦理关系为基础,国的组合以政治关系为基础,两者本来是不相干的。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它将政治关系伦理化,本来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被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于是,国就成了家,国君成了家长。家庭的利益主要有两种:一是家庭中个人的利益,二是家庭整体的利益。既然国被理解为最大的家,那么,一方面,国作为诸多家的整体,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家的利益,以家为本;但另一方面,作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家,要充分考虑并尊重最高且最大的家——国的利益,以国为本。在文明社会,人们为生存、发展而发生的争战更为激烈、残酷。家、族均无力真正保卫个人的利益,也无法保卫家庭的利益。唯有国才具有这种资格与能力。国家的强大,不仅是个人和家财富增长、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条件,而且是个人和家安全、尊严的保障。因此,人民对国具有最大的依赖感。无数的事实证明,国富则民强,国强则民尊,爱国当如爱家。(摘编自陈望衡《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家国”有两种用法。B.“养民”是“养家”的扩大与提升,是国君的核心职责,既要做到富民,又要做到德民。C.在中国,人们常常把政治关系的国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这使得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D.在为生存、发展而残酷争战的文明社会,只有国才有能力真正保卫个人和家庭的利益。解析:C“人们常常把政治关系的国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这使得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因果倒置。由第4段中的“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它将政治关系伦理化,本来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被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可知,“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为因,“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被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为果。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这一理念,提出了家与国具有互本性的论点。B.文章既将家国看作一个整体,又从家国的相互联系中展开分析,具有辩证意味。C.文章援引《尚书》《大学》,旨在证明养民之“养”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涵。D.文章既论述了家与国在利益上的相似性,又分析了形成这种相似性的具体原因。解析:C“旨在证明养民之‘养’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涵”错误。由第3段中的“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家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可知,引用《大学》是为了说明“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家国一体”相比,“家和国”的用法强调家与国具有互本性,更具有现实意义。B.“先天下之忧而忧”与文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家国关系。C.依据本文对《尚书》的评价及相关引文,可见中国很早就对家国关系有深入的理解。D.维护并且尊重祖国,既是保障个体利益的功利需求,也是维持社会关系的伦理要求。解析:A“更具有现实意义”于文无据。由第1段中“一是家和国,一是家国一体。……即国以家为本,民以国为本”可知,文章只是说明“家国一体”凸显对国的情怀,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并没有进行“现实意义”的比较,无法推断出“更具有现实意义”。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①当下,红色题材创作正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涌现出不少优秀的红色文艺作品,但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之作还是非常匮乏。从表面上看,主题老、题材老、角度老、人物老、手法老,难以吸引今天的受众,更不用说引发心灵共鸣了。从深层次看,乃是因为作家、艺术家的思想力弱化、审美力迟钝、想象力贫乏,更重要的还是创作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和锐意创新的精神。②近些年,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出现了两种值得反思的倾向,一种是刻意迎合消费主义,还有一种是片面追求艺术的超越性价值。前者受消费市场主导,以娱乐化方式处理历史,于是出现了各种与现实抗战不符的荒唐闹剧,把残酷革命斗争改装为具有网游特征的冒险游戏,严重违背了历史真实,遭到人们诟病。后者则醉心于对历史进行“另类”想象和阐释,像这样的“当代化”,自然会引发人们对历史真实性的质疑,难以产生思想认同与情感共鸣。③在处理革命历史素材时,首先,要有历史感,也就是说在对时代本质和历史发展趋势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努力还原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其次,立足今天的时代价值需求进行“当代化”,在回归常识、常情、常理中融入人文情怀,保有对理想和信仰的执着追求,发掘最能触动当代读者情愫、最能震撼当代读者心灵的亮点,实现叙事的深度意义。另外,革命历史题材是存在超越性书写可能的,因为生、死、爱等母题都关联着人类生活中悬而未决的哲学命题。譬如我们熟悉的红色经典《白毛女》,既是阶级叙事,其实也是关于女性解放、人的解放的叙事,因此它才会穿越时空,引发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强烈共鸣。④为实现对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的揭示,红色题材往往采用宏大叙事。其特点是对生活进行正面强攻,注重对英雄的塑造,时空跨度较大,试图对社会历史进行某种总体性概括,弘扬时代主流价值。像《东方》《金谷银山》等,都具有史诗气质。当然,通过巧妙的日常叙事同样可以穿透琐碎表象,实现对生活的整体性把握和对时代本质的穿透。像文学经典《百合花》,采用侧面切入的方式,以小见大,讲述“我”借、还一床缀满百合花的被子的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深情,讴歌了残酷战争环境下人性的美好。这部作品表现的是宏大命题——人民解放战争,但是作家没有正面书写战争图景,而是通过发掘日常生活、普通人心灵中的“奇崛”风景,折射了时代的波澜和风云,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些“小叙事”实现了对时代的宏大书写。⑤进入和平年代之后,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这就给红色题材创作带来了新挑战。以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生活,可能未必完全有效,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审美范式和叙事方式。总而言之,宏大叙事之大并不在于作品体量的大,也不在于描绘生活图景的大,其根本在于价值内核——通过典型化的事件和人物来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因此,前述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积累的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对于如何处理当下日常“小生活”、呈现大时代精神具有启发意义。(摘编自蔡家园《当代意识、日常叙事与英雄塑造》)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下红色题材创作的形势大好,优秀作品也不少,但是思想、艺术、制作等各方面都很好的经典之作仍然十分匮乏。B.刻意迎合消费主义和片面追求艺术的超越性价值虽然产生的原因不同,但都是革命历史题材创作中出现的不良现象。C.当今和平年代红色题材的创作需建立新的审美范式和叙事方式,所以不能简单沿用过去的美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生活。D.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在创作时既可采取宏大的叙事方式,也可采用日常生活的叙事方式,它们均可反映时代风云。解析:C“……,所以不能……”错误。由第⑤段“以过去红色经典所建立的美学经验来处理当下生活,可能未必完全有效,因此必须建立新的审美范式和叙事方式”可知,选项因果倒置。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①段先指出红色题材创作现状,再从表面和深层两个层次分析当下红色题材创作缺少经典之作的主要原因。B.文章在分析革命历史素材的处理时,主要从要有历史感、立足时代价值需求的“当代化”及超越性书写等方面来进行。C.文中所举《东方》《金谷银山》作品之例,意在论证红色题材的创作往往采用宏大叙事来揭示出历史本质和时代精神。D.文章最后一段将红色题材宏大叙事的“大”与日常小生活的“小”对比,论证由日常叙事抵达宏大历史的经验的作用。解析:D“将红色题材宏大叙事的‘大’与日常小生活的‘小’对比”错误。第⑤段末只是指出宏大叙事不在于“大”,而是在于“价值内核”的体现,因此不存在对比。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红色题材作品出现荒唐闹剧和“另类”想象等情形,虽创作动机不尽相同,但均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影响作品的接受度。B.当下,红色题材创作存在主题老、角度老、人物老、手法老等问题,原因是和平年代的大历史往往以琐碎、平淡的方式呈现。C.在进行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时,要想作品具有历史感,除了需要还原特定历史境遇中的人物和事件,还需要作品的超越性书写。D.文学经典《百合花》通过典型化的事件诠释时代主流精神和揭示历史发展趋势,从而将日常叙事转化为红色题材的宏大叙事。解析:AB项,“原因是和平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食餐饮外卖服务合同
- 2024年外架工程信息咨询劳务承包合同
- 2024年DAF贸易术语销售合同
- 企业级数据分析技术合作协议
- 2024年基站设施租赁与维护合同
- 2024年城乡个人建房标准合同
- 2024年工业水电安装合作协议
- 2024年加油站合作:经营权租赁协议书
- 2024年个人股权出售与购买协议
- 加盟商责任合同
- 2024年山东省淄博市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真题
- GB/T 44723-2024氢燃料内燃机通用技术条件
- 2022年11月软考(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上午真题
- 2024年中远海运物流限公司直属单位招聘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第1课 课题二《中外节日·中秋节和感恩节的比较》(教案)-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浙教版
- 2024年共青团团课考试测试题库及答案
- 能源岗位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2024年
- 团队协作课件教学课件
- 相对湿度计算公式
- 7.1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 2024-2025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一单元第1课《身边的数据》教学设计浙教版202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