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练习_第1页
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练习_第2页
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练习_第3页
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练习_第4页
部编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课后练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练习选择题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是唐——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2.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双方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榷场”,官府和商人在此用各种商品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这说明()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辽国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提高 D.南方安定的社会为发展提供条件3.书籍《契丹的兴起》、《辽、西夏、宋的战与和》可以纳入的主题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 B.国家的统一 C.民族政权的繁荣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4.“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运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渊之盟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金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5.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前期和辽、北宋,后期与金朝并立。在11世纪前期,首领元昊称皇帝,定都兴庆,史称()A.西夏 B.后唐 C.前秦 D.北汉6.历史概括能力是历史科学习要求必需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A.战争频繁 B.双方和平共处 C.时战时和 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7.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两国的文字都是汉族人创制的 B.两国在创制文字过程中吸收了汉字的某些特点C.少数民族文化已经超越了汉族文化 D.两国的文字与汉字没有任何关系8.望京位于东直门外15华里,其名称自于辽代。澶渊之盟后,辽在幽州(今北京)东北设望京馆,作为南北往来的使臣宿息饯饮之所。关于澶州之战的叙述,下列表述有误的是()A.澶州之战发生在宋真宗时期 B.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C.以宋军大败而告终 D.议和后宋给辽岁币9.以下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阿保机建立契丹国②契丹得到幽云十六州③契丹人有了农耕生活④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10.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中的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以你的判断该电视剧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史背景的()A.辽、北宋、西夏 B.辽、南宋、西夏 C.金、北宋、西夏 D.金、南宋、西夏11.比较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下列关于历史人物阿保机,元昊和阿骨打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创制文字②建立政权③发展生产④与汉族政权友好往来⑤少数民族杰出首领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⑤12.“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A.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B.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C.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D.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13.大宋通过“澶渊之盟”向大辽购买了和平,相当于帝国对外以财政手段解决军事问题。为此,宋辽两国交好百余年未曾发生战争。据材料可知,“澶渊之盟”后()A.辽国无力进犯北宋 B.宋辽之间进行互市C.北宋向辽屈膝称臣 D.宋辽维持相对和平14.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归纳比较宋辽、宋夏之间的议和,其共同点是()①宋给少数民族政权岁币②辽、西夏都与大宋约为兄弟之国③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④宋割地给少数民族政权A.②③④ B.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15.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和认识,正确的是()①它是北宋与辽关系上由“战”到“和”的转折②它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③它客观上维持了宋辽100多年的和平④它是宋、辽实力均衡的产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6.文物是解读历史的密码,观察下列图片中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宋朝推行重文轻武政策 B.北宋的手工业技术稳定发展C.北宋从事海外贸易 D.各个民族政权之间交流互鉴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赵匡胤当皇帝后,担心宋朝会成为继五代后的又一个短命王朝,为此而彻夜难眠。一天,他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哪些解决的办法?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为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材料二中的“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一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它的都城建在何处?材料二中对峙局面是议和的结果,对于这次议和,历来有两种评价:第一种主要是否定,认为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屈辱的盟约。第二种主要是肯定,认为签订这个盟约是件好事。你怎样看待这两种评论?请谈谈你的看法。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唐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及赵普专相,劝上革去其弊。材料二: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文献通考》材料三:(宋太宗)“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急。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甚可惧也。”——《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录》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北宋初期统治者主要想解决前朝遗留下来的什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宋初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依据材料三,指出宋太宗对待“外忧与内患”的态度怎样?其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结合材料四,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弊端。参考答案:1-5:DAADA6-10:CBCCA11-16:DCDBDD17.(1)根本原因:藩镇的节度使兵权太重、君弱臣强。解决办法:“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权”指削实权;“钱”指制钱谷;“兵”指收精兵。削实权:在地方派文臣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知州。制钱谷: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收精兵: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3)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4)宋真宗契丹上京临潢府(5)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是看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对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合约,岁币成为了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对北宋的老百姓是不利的。但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积极的一面,和议签订后,宋辽之间保持了长久的和平稳定,对两方的长远发展是有好处的。辽统治区经济文化得到较大的发展,缩小了和中原地区的差距,为这些地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从长远看,澶渊之盟的订立对整个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