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_第1页
浅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_第2页
浅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_第3页
浅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_第4页
浅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PAGE3浅议我国企业海外并购一、近年我国海外并购事件接连出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中国企业面对国际化竞争的压力已主动通过并购壮大自己,近几年更是掀起了高潮。从03年的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到04年联想集团收购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英国MG罗孚公司与上汽集团进行的跨国重组计划;再到05年的海尔竞购美泰克,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南汽收购罗孚汽车,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中海集团竞争购加拿大太平洋航运公司,上述的并购活动使中国企业成为跨国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出现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商业周刊》评价为“中国正在走入并购时代。”二、海外并购动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都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具有海外扩张的欲望和能力,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是必然的选择。一个企业的海外收购经常含着多个动机,有的动机占主导地位,有的居次要地位。(一)、获取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特定的地理位置联系在一起,无论企业的海外并购是满足国内或国外产品的生产需要,这类资源都属于基础性产业。近年,我国进入到了重化工业化时期,资源消耗量迅速加大,推动了国内市场对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需求的高速膨胀。我国资源并不丰富,海外寻油无疑是其中一条重要的路径选择。中海油欲收购优尼科,以及此前收购的印尼油田、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首钢、包钢等在秘鲁、澳大利亚收购铁矿等案例都隐含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渴求。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供给缺口。这些企业如果仅仅在国内进行竞争,将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支撑,更何况外国企业还要冲进来,因此,对资源的渴求驱动着大型国有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猎物。(二)、获取市场、品牌和客户资源国内市场的容量是相对有限的。当它达到一定饱和程度时,向国际市场延伸是经营的一般规律。在中国企业没有很多全球性的品牌的情况下,通过收购一个知名品牌进入欧美市场,对扩大自己的业务规模、增加客户源和提高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及影响力是大有帮助的。我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并购国外业务、打造国际知名品牌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途径。联想并购IBM个人PC业务看中的就是蕴含于IBM品牌后巨大的无形资产、客户资源和市场资源。新的联想集团在五年内有权根据有关协议使用IBM的品牌,并完全获得商标及相关技术,这就使得联想的产品在全球PC市场上具有了最广泛的品牌认知。(三)、获取研发和技术资源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中国正在成为制造大国,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贴着“MadeInChina”标签的商品,中国在低端市场的竞争力无庸置疑。技术一向是中国企业的软肋,落后的研发能力与中国的制造大国的地位很不相称。由于没有拿得出手的技术,很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会无法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于是,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是保持竞争力的唯一途径。企业培养研发能力需要长期的持续的投入,海外并购是在短时期内提升企业研发力量和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把购买来的技术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及巨大市场空间结合起来,从而在国内取得竞争优势并获取抵抗跨国公司的资本。(四)、获取形象资源企业的海外收购动机有时候不完全是为了直接的经济利益,而是为了塑造一个有能力在海外进行扩张的形象,即使不获利,甚至赔上一点也是可以接受的。就像联想完成了IBM的收购案后就成为在全球PC业务中排名第三,也将成为首个进入世界500强的中国民营企业;中海油虽然没有最终收购尤尼科成功,但当初在计划收购时也考虑过如果成功收购的话在全球同类公司排行榜上,中海油的储备规模将从第7位升至第2位,产量规模也将从12位升至第3位,从而迅速成长为领先的中等规模的国际化勘探发展及生产公司。进入世界500强一直是我国企业家脑海中国际化成功的标志。通过“蛇吞象”式迅速做大的快捷方式进行海外并购,也许可以快速地获得企业的形象,但这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方式。由于希望尽快地实现并购,在并购前的评估、考量等工作上有可能会存在疏忽,最终在并购后的整合中会产生财务、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如果没有很好地处理整合过程中的这些风险,则会使企业陷入困境,从而一蹶不振。三、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特点(一)、并购主体多数是我国的龙头企业电子信息行业的海尔、TCL、京东方、联想;汽车行业的上汽;石油行业的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中化集团。这些企业都是我国优势产业的国内名牌企业,它们对国外同行业的企业进行了并购。它们在涉足并购业务前均长期从事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和跨国投资,在资金实力、技术开发、人才储备、跨国管理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积累,在应对跨国投资风险、属地化经营、境外团队整合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经验。(二)、并购对象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前几年,以并购中小企业为主,对象多为当地经营不善、濒临破产的企业,或利润率不理想、所有者准备退出的业务。近年来,一些企业开始尝试规模更大、交易更复杂的大型企业或欧美老牌企业。并购目的地包括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东南亚、非洲、以及东欧独联体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05年以来,海尔集团收购美国第三大家电巨头美泰克、中海油欲收购优尼科等尝试,都显现出并购大型化趋势。(三)、新趋势的出现从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TCL收购汤姆逊及阿尔卡特公司这些最近的并购案例来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中,强强联合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新特点、新趋势。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来竞争压力增大,外商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案明显增加,将迫使我国企业积极寻求新的迅速提升竞争力的发展途径。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将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新的发展趋势。另外‚在未参考文献范如国、《企业并购理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慧聪网、《跨国并购要跨越东西方巨大的文化鸿沟》、/html/001/002/009/102648.htm金建花、《中国企业海外扩张提速》、《会计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应慎防风险》、2005年第4期刘中华、《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及防范》、《财会研究》、2006年第3期MariaTrombly、《China’sventurecapitalmarketspringsup》、《A\PLUS》、2006年第4期秦琰旻、《企业并购的财务效益与财务风险》、《会计师谁是会计政府监管的主体》、2006年第3期RyanSwift、《Tak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