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的气候与气象_第1页
认识地球的气候与气象_第2页
认识地球的气候与气象_第3页
认识地球的气候与气象_第4页
认识地球的气候与气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识地球的气候与气象汇报人:XX2024-01-13CONTENTS气候与气象概述大气圈层结构与作用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解析气候变化规律与趋势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评估气象观测技术与方法探讨气候与气象概述01气候定义气候是指一个地区长期(通常为30年)的平均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气候特点气候具有稳定性、长期性和区域性。稳定性指气候特征在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长期性指气候特征需要通过长期观测和统计才能得出;区域性指不同地区的气候存在明显差异。气候定义及特点研究大气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结构,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研究大气的温度、压力、密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大气中的风、气压系统、气旋、反气旋等运动现象及其产生原因。研究各种天气系统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如锋面、台风、暴雨等。大气圈层结构大气物理性质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象学研究内容气候和气象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多种因素影响。纬度决定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地形影响局地气候特征,海陆分布影响降水分布和季风形成,大气环流决定全球气候格局。影响因素根据纬度可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根据降水特点可分为湿润气候、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根据风带和气压带可分为低纬度气候带、中纬度气候带和高纬度气候带等。分类方法影响因素与分类大气圈层结构与作用02对流层厚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赤道附近最厚,可达17-18千米,而在两极地区最薄,仅8-9千米。在对流层内,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5℃。对流层集中了大气中大部分的水汽和固体杂质,是天气现象的主要发生地。厚度不均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地对流层特点与功能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从对流层顶部延伸至50-55千米的高度。该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能见度高。平流层特点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层对人类活动的保护由于平流层气流稳定、能见度高,因此是航空飞行的主要区域。航空飞行的主要区域平流层及对人类活动影响

高层大气结构及作用高层大气结构高层大气位于平流层之上,一直延伸到地球大气层的边界。该层空气稀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迅速增加。电离层的形成及作用高层大气中的部分气体分子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形成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对人类的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宇宙射线的影响高层大气接近地球外空间,受到宇宙射线的影响较大。宇宙射线对地球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天气系统与天气现象解析03冷暖气团相遇的交界面,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根据锋面类型不同,降水可分为连续性降水、阵性降水和间歇性降水。锋面附近,暖气团上升冷却凝结成云致雨;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锋面定义降水类型降水过程锋面系统与降水过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为气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为反气旋。气旋常带来阴雨天气,反气旋则多晴朗天气。气旋中气流呈逆时针辐合上升,反气旋中气流呈顺时针辐散下沉。气旋与反气旋定义天气特征气流运动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积雨云内强烈上升气流使水滴、冰晶摩擦带电,形成雷电现象。强对流天气中,小范围空气强烈旋转形成的漏斗状云柱。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降低的天气现象。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等使空气浑浊,能见度降低。雷暴龙卷风雾霾常见天气现象成因分析气候变化规律与趋势预测04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它通过短波辐射将能量传递给地球。太阳辐射地球辐射辐射平衡地球表面和大气层吸收太阳辐射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能量。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与释放的长波辐射之间的平衡状态,决定了地球的平均温度。030201地球辐射平衡原理大气中能够吸收和发射长波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水蒸气等。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类似于温室的作用。温室效应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进而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影响科学家利用气候模型来模拟和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气候模型指气候系统对外部强迫的响应程度,用于评估未来气候变化的幅度和速度。气候敏感性根据当前的气候变化趋势和气候模型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将继续变暖,并可能引发更多极端天气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未来趋势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测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影响评估05长时间无雨或少雨导致土壤干燥、水源短缺,影响农作物生长和人类生活。热带气旋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破坏。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可能导致城市内涝、农田淹没等。异常高温或低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农业生产和能源需求产生影响。暴雨洪涝干旱台风/飓风极端高温/低温极端天气事件类型举例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水资源短缺社会经济稳定对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影响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等直接经济损失。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水资源短缺,影响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威胁粮食安全。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对交通、能源、通讯等关键基础设施造成影响,进而威胁社会经济稳定。提高极端天气事件的预警能力和监测水平,为应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加强预警和监测系统建设制定应急响应计划提高公众意识和自救能力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针对不同类型的极端天气事件,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调机制。加强公众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极端天气事件的认知和自救能力。加强国际间在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应对策略和措施建议气象观测技术与方法探讨06高空观测利用探空气球、飞机等载体,在不同高度进行大气温度、湿度、风等要素的观测,以了解大气的垂直结构和变化。地面观测通过气象站、观测场等地面设施,对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速等气象要素进行长期连续的观测和记录。海洋观测通过船舶、浮标、潜水器等对海洋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包括海温、海流、海浪、海冰等,以揭示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观测手段回顾雷达遥感利用雷达技术对降水、风场、云雾等进行探测和监测,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信息。无人机遥感运用无人机搭载气象传感器进行低空观测,可灵活获取局地精细气象数据。卫星遥感通过气象卫星对地球大气进行全天候、全球范围的观测,获取大气温度、湿度、云量、辐射等关键信息。现代遥感技术应用03数据挖掘与机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