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茶艺基础项目一:了解茶艺及茶文化全套可编辑PPT课件项目一了解茶艺及茶文化项目二掌握茶叶冲泡的基础知识项目三掌握绿茶的冲泡技艺项目四掌握红茶的冲泡技艺项目五掌握黑茶的冲泡技艺项目六掌握青茶的冲泡技艺项目七掌握黄茶、白茶的冲泡技艺项目八了解其他茶艺项目九学习茶艺服务目录contents认识茶艺1了解茶文化2了解饮茶与健康3项目一:了解茶艺及茶文化★掌握茶艺的定义与分类★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播★了解茶艺与茶文化、茶道、茶俗的联系★了解饮茶与健康项目目标
ProjectObjectives项目一:了解茶艺及茶文化01认识茶艺任务一:认识茶艺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掌握茶艺的定义。★了解茶艺的分类。一、茶艺的概念中国人在长达几千年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种茶、制茶、饮茶的经验和方法,还形成了一定的饮茶程式,并历代沿袭,即为茶艺。通俗地讲,茶艺就是泡茶的技艺和品茶的艺术,是人们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在茶艺中,泡茶的技艺是基础,只有泡好茶之后,人们才能开始品茶活动。任务一:认识茶艺二、茶艺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艺(一)以茶事功能来分以茶事功能来分,茶艺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表演型茶艺。生活型茶艺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品茗;二是奉茶待客。经营型茶艺主要是指在茶馆、茶艺馆和茶叶店,以及餐厅、宾馆与其他经营场所为消费者服务的茶艺。表演型茶艺又可分为技艺型茶艺表演(如四川茶馆的掺茶)和艺术型茶艺表演(如各种经过艺术加工的茶艺表演)。掺茶艺术型茶艺表演二、茶艺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艺(二)以茶叶种类来分以茶叶种类来分,茶艺可分为红茶茶艺、绿茶茶艺、乌龙茶茶艺、黑茶茶艺、黄茶茶艺及白茶茶艺等。(三)以饮茶器具来分以饮茶器具来分,茶艺可分为壶泡法、盖碗杯茶艺和玻璃杯茶艺。其中,壶泡法包括紫砂壶小壶冲泡和瓷器大壶冲泡。壶泡法
盖碗杯茶艺二、茶艺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艺(四)以冲泡方式来分(五)以民族来分(六)以地域来分以冲泡方式来分,茶艺可分为烹茶法(包括煮茶法和煎茶法)、点茶法、泡茶法、冷饮法等。以民族来分,茶艺可大致分为汉族茶艺和少数民族茶艺。以地域来分,茶艺可分为北京盖碗茶、西湖龙井茶、婺源文士茶等。02了解茶文化任务二:了解茶文化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掌握茶文化的概念。★了解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播。★了解茶文化与茶艺、茶道、茶俗的关系。一、茶文化的概念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文化是指人类在种茶、制茶及饮茶的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有关茶的历史、著作、传说等,以及人类品茶的技艺,还有茶在人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和意义。茶文化起源于我国。中国数千年古老而悠远的文明发展史为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极为丰厚的底蕴。中国茶文化在漫长的孕育与成长过程中,不断融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并在民族文化巨大而深远的背景下逐步走向成熟。中国茶文化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鲜明的个性风采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一)唐代之前:萌芽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上古时期,神农氏已经发现了茶叶可以解毒。《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里的“荼”是指茶。春秋战国之前,由于食物匮乏,先民们常常嚼茶叶果腹,并根据茶叶的味道将其归于苦菜一类。到了春秋战国之后,人们往往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菜汤。两晋南北朝时期,巴蜀地区已经开始大量种植茶树,饮茶之风慢慢在全国范围内传开。普通百姓以茶待客,文人学士以茶助兴,坐而论道。随后,又衍生出茶与道教养生、茶与祭祀等方面的联系。在这个时期,茶叶不仅从之前的生活必需品转变成了饮品,还进入到文学作品和祭祀中,茶开始作为礼仪交往的载体,进而转变为精神的载体。文人学士以茶助兴,坐而论道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二)唐代:形成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到了唐代,饮茶风气已经传遍全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加入到饮茶者之列。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开始征收茶税。另外,唐朝政府规定每年各地都要选送优质名茶进贡朝廷。贡茶的出现促使各地提高制茶技术,茶叶的加工、贮存和保管技术都上了一个台阶。唐代的茶叶生产以饼茶为主,饮茶方式主要是煎茶法。伴随着饮茶风尚的盛行,出现了很多茶书和与茶相关的文学、绘画作品。其中集茶文化之大成者是陆羽。他编著的《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的标志。《茶经》第一次较全面地总结了唐代以前有关茶叶诸方面的经验,对种茶、采茶、制茶、茶具选择、煮茶火候、用水及如何品饮都有详细的论述,推动了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陆羽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二)唐代:形成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调琴啜茗图》(唐·周昉)除了陆羽之外,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柳宗元、颜真卿等100余名文人写了400多篇涉及茶事的诗歌,正宗的茶诗就有近70首,其中最著名的是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当时还首次出现了描绘饮茶场面的绘画,如周昉的《调琴啜茗图》,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等。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三)宋代:发展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宋代时期,饮茶风尚更为盛行,既形成了豪华极致的宫廷茶文化,又兴起了趣味盎然的市民茶文化,茶馆文化达到兴盛时期,制茶工艺和饮茶方式也有了新的突破。形成于唐代的茶馆,也叫茶楼、茶肆、茶坊等,到了宋代,达到了兴盛期。宋代制茶工艺有了新突破,福建建安北苑出产的龙凤茶名冠天下。这种模压成龙形或凤形的专用贡茶又称龙团凤饼)。这种制茶工艺的出现拓宽了人们对茶的审美范围,即由对色、香、味的品尝,扩展到对形的欣赏,为后代茶叶形制艺术发展奠定了审美基础。宋代的饮茶方式也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更加合乎时代的、高雅的点茶法。龙团凤饼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普及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元代1处于唐宋、明清这两个茶文化发展高峰之间的元朝,在我国饮茶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茶文化方面仍然延续了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创新。元代除了继续饼茶的生产和使用外,散茶也渐渐在茶叶消费中占据一席之地。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民间则以散茶为主。此外,元代的花茶加工工艺已较为成熟,而且品种多样,有茉莉、木犀、素馨等花茶。元代的饮茶方式可以分为清饮和调饮两大类。清饮即饮用不加其他佐料的清茶。调饮即在茶中加入酥油,这种以酥油入茶的饮茶方式,后来流传到汉族和其他民族中,影响了这些民族的饮茶方式。饮茶风尚发展到明代,发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1)废团改散,促进茶及茶文化的发展(2)饮茶方式的变革:穷工极巧的饼茶被散茶所代替,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唐烹宋点也变革成用沸水冲泡的撮泡法,即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法。(3)形成紫砂茶具的发展高峰:紫砂茶具始于宋代,到明代,由于各文化领域潮流的影响、文人的积极参与和倡导、紫砂制造业水平的提高和即时冲泡散茶的流行等,紫砂茶具异军突起,并逐渐走上繁荣之路。(4)茶文化艺术广泛发展:由于饮茶风尚的普及,为茶著书立说在明代达到又一个高峰。此外,明代茶文化在艺术方面的成就也较大,除了茶诗、茶画外,还产生了众多的茶歌、茶戏等。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普及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明代2清代形成更为讲究的饮茶风尚。奶茶是清宫御膳中的主要饮料,皇帝每次用膳完毕,茶房都要适时备供。此外,闽粤地区嗜饮工夫茶者甚众。在清代,形成茶叶外销的高峰。1886年,我国茶叶出口量达13.41万吨。茶叶的输出常伴以茶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这一时期,英国的饮茶风尚逐渐普及,并形成了特有的饮茶风俗、冲泡技艺和礼节,其中有很多中国茶礼的痕迹。在诗文、歌舞、戏曲等文艺形式中,有很多描绘茶的内容。茶开始成为小说描写对象。在众多小说话本中,如《镜花缘》《儒林外史》《红楼梦》等,茶文化的内容都得到了充分展现,成为当时社会生活最为生动、形象的写照。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四)元、明、清:普及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清代3工夫茶二、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五)现当代:弘扬时期任务二:了解茶文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改善,国内的茶文化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这是继唐宋以来茶文化出现的又一个新高潮,被称为“再现辉煌期”。2413茶文化社团应运而生茶文化教研机构相继建立茶文化节和国际茶会不断举办茶文化书刊推陈出新三、茶文化的传播→(一)茶的陆路传播任务二:了解茶文化中国的茶业,最初兴于巴蜀。秦汉时期,茶业重心逐渐由巴蜀传播至我国东部与南部,湖南出现产茶胜地“茶陵”。唐代,茶业重心开始东移,江南成为茶叶产制中心,茶叶的生产非常繁盛。而到了五代及宋代初期,茶业重心南移,福建建安茶被列为贡茶。到了宋代,茶已在我国各个地区传播开来。随着国内饮茶风尚由南向北的普及,中国的茶文化也开始了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的历程。茶是中外贸易中主要物品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物品之一。隋唐时期,茶文化以茶马交易的形式,沿着“丝绸之路”,经回纥及西域各国向西亚和阿拉伯等国家传播,通过陆路向西传到中亚、西亚和东亚等地区。三、茶文化的传播→(二)茶的海路传播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叶通过国家间的交流传播到世界各地。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茶叶传入非洲。1606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一次将中国茶叶运至阿姆斯特丹,茶叶传至意大利、法国、德国和葡萄牙,继而传遍欧洲各国。1784年,美国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港,开始了美国与中国正式的茶叶贸易。1812年,巴西引入中国茶叶。1824年,阿根廷购置中国茶籽回国种植。19世纪初,茶由传教士和商船带到了新西兰等地。茶的海外传播四、茶文化与茶艺、茶道、茶俗→(一)茶道的概念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道属于东方文化,早在我国唐代就有“茶道”这一词语,至今已使用一千多年。2000年出版的《中国茶叶大辞典》对“茶道”的解释为:“茶道是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活动。起自中国,传到海外,并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等……茶道强调环境、气氛和情调,以品茶、置茶、烹茶、点茶为核心,以语言、动作、器具、装饰为体现,以饮茶过程中的思想和精神追求为内涵。”通俗地说,茶道就是人们在品茗过程中所应遵循之道。它是人们在操作茶艺过程中所追求、所体现的精神境界和道德风尚,经常和人生处世哲学结合起来而具有一种教化功能,从而成为茶人们的行为准则。四、茶文化与茶艺、茶道、茶俗→(二)茶俗的概念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俗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以茶为主题,或以茶为媒介的风俗、习惯、礼仪,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下的产物。茶俗名目繁多,从不同角度可划分为不同类别。四、茶文化与茶艺、茶道、茶俗→(三)茶文化和茶艺、茶道、茶俗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艺、茶道、茶俗是茶文化的三个重要方面。其中,茶俗是基础,茶艺指技艺,茶道重精神。三者之间相互独立,但又存在着交叉关系,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道深深根植于茶俗,借用禅宗大师马祖道一的一句话来概述就是“平常心是道”。四、茶文化与茶艺、茶道、茶俗→(三)茶文化和茶艺、茶道、茶俗任务二:了解茶文化茶艺重在茶的品饮艺术,追求品饮情趣。茶俗则侧重喝茶和食茶,目的是解决生理需要、物质需要。有些茶俗经过加工提炼可以为茶艺,但绝大多数的茶俗只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一种,虽然也可以表演,但不能算是茶艺。茶俗,或者说大众的茶事活动,是催生茶艺的土壤,也是培育茶道精神的基础。茶艺来源于茶俗,但并非所有的茶俗都可以上升为茶艺。只有那些经过艺术加工的、富于韵味的茶俗才能畅游于艺术世界。03了解饮茶与健康任务三:了解饮茶与健康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了解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了解饮茶的养生之道。任务三:了解饮茶与健康一、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一)茶叶的营养成分4.氨基酸5.糖类6.茶叶中的色素7.维生素1.茶多酚3.蛋白质2.生物碱任务三:了解饮茶与健康一、茶叶的营养成分及功效→(二)茶叶的功效1234帮助消化提神醒脑降血糖、防治糖尿病防龋齿5延缓衰老任务三:了解饮茶与健康二、饮茶的养生之道→(一)合理选茶1.根据体质选茶从中医的角度来看,人的体质有燥热、虚寒之分,而茶叶的药性也有凉性和温性之分。体质不同的人饮茶也有所不同。2.根据季节选茶一般来说,春季适宜饮花茶,夏季适宜饮绿茶、白茶,秋季适宜饮乌龙茶、黄茶,冬季适宜饮红茶、黑茶等。任务三:了解饮茶与健康二、饮茶的养生之道→(二)饮茶禁忌忌饮太凉或太烫的茶忌饭前饭后大量饮茶忌饮浓茶4忌饮冲泡次数过多、时间过长的茶忌空腹饮茶3215忌茶水服药6感谢聆听批评指导茶艺基础项目二:掌握茶叶冲泡的基础知识目录contents认识茶叶1选择泡茶用水与侯汤2选择茶具3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4项目二:掌握茶叶冲泡的基础知识★了解茶树的种类和生长环境★掌握茶叶的分类,学会鉴赏及保管茶叶★掌握泡茶用水的标准及煮水的要求★掌握茶具的种类,学会配置茶具★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项目目标
ProjectObjectives项目二:掌握茶叶冲泡的基础知识王安石平生爱茶,还精于验水品水。有一年,恰逢苏东坡路经三峡,于是,王安石就拜托老友在瞿塘中峡汲水一瓮。但是,苏东坡直至船行至下游,才想起王安石的汲水之托。然而,三峡水流湍急,无法回溯,便只好在下峡汲水一瓮,给王安石送去。王安石煮茶品味之后,立即指出此水并非取自瞿塘中峡。苏东坡内心震惊,便问王安石:“何以见得?”王安石缓缓道:“瞿塘上峡水流太急,下峡水流太缓,惟有中峡水流缓急相间,以上、中、下三峡之水烹阳羡茶,上峡味浓,下峡味淡,中峡浓淡相宜。”苏东坡闻此言,顿时感觉既惭愧又钦佩不已。在我国的饮茶历史上,茶人们向来重视泡茶用水,自古就有“水为茶之母”一说。你知道什么样的水才适宜泡茶吗?除泡茶用水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茶叶的好坏?01认识茶叶任务一:认识茶叶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了解茶树的种类、生长环境及中国主要茶区。★掌握茶叶的分类、鉴赏及保管。一、茶树
茶树是一种叶子可用来制作茶叶的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的西南地区(主要是云南、贵州及四川),既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利用和栽培茶树的地方,又是世界上现存野生大茶树最多、最集中的地方。任务一:认识茶叶一、茶树→(一)茶树的种类任务一:认识茶叶按树型分1茶树品种按分枝部位不同,可分为乔木、小乔木(也称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见图2-1),其具体特点如表2-1所示。图2-1茶树树型一、茶树→(一)茶树的种类任务一:认识茶叶表2-1茶树类型(按树型分)乔木型小乔木型灌木型进化阶段较原始类茶树进化类茶树进化类茶树树高通常达5米以上,有的野生茶树高达10米以上高度介于乔木型和灌木型之间1.5~3米树体主干明显、粗大,分枝部位高,枝叶稀疏植株基部至中部主干明显,分枝部位偏中高,分枝较稀无明显主干,分枝部位始于根基,分枝密树叶叶呈墨绿色,叶片大,长度范围为10~26厘米,多数品种叶子在14厘米以上叶呈翠绿色,叶片长度多数为10~14厘米叶呈黄绿色,叶片较小,长度范围为2.2~10厘米分布海南、云南等地福建、广西、广东、台湾等地我国长江中下游的产茶区一、茶树→(一)茶树的种类任务一:认识茶叶按叶片大小分2茶树品种按叶片大小可分为特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和小叶类(见表2-2)。特大叶类大叶类中叶类小叶类叶长14厘米以上10~14厘米7~10厘米7厘米以下叶宽5厘米以上4~5厘米3~4厘米3厘米以下表2-2茶树类型(按叶片大小分)一、茶树→(二)茶树的生长环境任务一:认识茶叶2413喜光怕晒喜酸怕碱喜暖怕寒喜湿怕涝一、茶树→(三)中国主要茶区任务一:认识茶叶目前,全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生产茶叶,1986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中国茶树栽培学》中,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茶叶生产特点和发展水平及行政区域等因素,将中国产茶区划分为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见图2-2),各茶区具体特点如表2-3所示。图2-2中国茶区一、茶树→(三)中国主要茶区任务一:认识茶叶项目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地域
范围长江以南、南岭以北的茶树生长区域,包括浙江、湖南、江西三省全境,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北部和安徽、江苏、湖北三省南部等地长江以北的茶树生长区域,包括河南、陕西、甘肃、山东四省南部和安徽、江苏、湖北三省北部中国西南部的茶树生长区域,包括贵州全部,云南、四川两省中北部,重庆中北部及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中国最古老的茶区)中国最南部的茶树生长区域,包括广东中南部、广西南部、云南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地区、海南省(中国最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表2-3中国各茶区特点一、茶树→(三)中国主要茶区任务一:认识茶叶表2-3中国各茶区特点(续)项目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18℃,年降水量1100~1600毫米,春夏两季多雨;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亚热带和暖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16℃,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分布不均,茶树较易受旱;年均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东部和南部可大于75%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降水分布不均;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4℃,茶树生长期长达10个月以上,年降水量为1200~20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大于80%土壤红壤、黄壤、山地灰化土、山地黄棕壤黄棕壤、黄褐土、紫色土黄壤、山地红壤、山地黄棕壤、赤红壤,云南西部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砖红壤、黄壤、红壤、山地灰化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丰富二、茶叶→(一)茶叶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叶1.按采茶季节分(1)春茶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3)秋茶秋茶就是7月下旬以后采制的茶叶。(2)夏茶夏茶是指5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制的茶叶。(4)冬茶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二、茶叶→(一)茶叶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叶2.按发酵程度分发酵是指茶叶进行酶性氧化,形成茶黄素、茶红素等深色物质的过程。发酵茶是指在茶叶制作中有“发酵”这一工序的茶,因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分为轻发酵茶(如白茶、黄茶)、半发酵茶(如青茶)、全发酵茶(如红茶)和后发酵茶(如黑茶)。不发酵茶则指没有经过发酵工序的茶(如绿茶)。二、茶叶→(一)茶叶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叶3.按加工方法分再加工茶是指以六大基本茶类为原料,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进行再加工而成的茶叶,主要包括花茶、紧压茶、萃取茶及药用茶等。花茶又名香片,主要以绿茶、红茶或者乌龙茶作为茶坯,并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制作而成。紧压茶是以基本茶类为原料,经加工、蒸压成型而制成的一种茶。萃取茶是以成品茶或半成品茶为原料,用热水萃取茶叶中的可溶物,过滤弃去茶渣获得茶汁,经过一定的加工,如浓缩、干燥等,制成的固态茶或液态茶。药用茶是在茶叶中添加食物或药物制成的、具有一定疗效的液体饮料。(2)再加工茶类基本茶类是指茶树鲜叶经过初制、精制后,不再进行再加工或深加工的茶类。基本茶类可分为绿茶、黄茶、白茶、青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六大类。(1)基本茶类二、茶叶→(一)茶叶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叶茉莉花茶、茉莉毛峰和茉莉银针二、茶叶→(一)茶叶的分类任务一:认识茶叶黑砖茶饼茶二、茶叶→(二)茶叶品质鉴赏任务一:认识茶叶1.观茶观茶主要就是观赏干茶(加工炒制之后的茶叶)。判断干茶的优劣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即条索、嫩度、色泽、整碎和净度。(1)条索:是茶叶揉成的形态。总的说来,条索紧、身骨重、圆(扁形茶除外)而挺直,说明原料嫩、做工好、品质优;如果外形松、扁(扁形茶除外)、碎,并有烟、焦味,说明原料老、做工差、品质劣。炒青珠茶龙井红碎茶二、茶叶→(二)茶叶品质鉴赏任务一:认识茶叶1.观茶(2)嫩度:是决定品质的基本因素,主要看芽头嫩叶比例,有无锋苗和毫及条索的光糙度等。一般来说,芽头嫩叶比例大,含量多,有峰苗,白毫显露,表示茶叶原料嫩度好、做工好、品质好。此外,嫩叶细胞组织柔软且果胶质多,容易揉成条,条索光滑丰润。老叶质地硬,条索不易揉紧,且表面外形粗糙。(3)色泽:茶叶色泽与原料嫩度、加工技术有密切关系。各种茶均有一定的色泽要求。但无论何种茶类,好茶均要求色泽一致、光泽明亮、油润鲜活。如果色泽不一、深浅不同、暗而无光,则说明原料老嫩不一、做工差、品质劣。此外,茶叶的色泽还和茶树的产地及季节有很大关系(4)整碎:是指茶叶外形的匀整程度,以匀整为好,断碎为次。(5)净度:茶叶的净度主要看茶叶中是否混有茶片、茶梗、茶末、茶籽,以及制作过程中混入的竹屑、木片、石灰、泥沙等夹杂物的多少。净度好的茶,不应含有任何夹杂物。二、茶叶→(二)茶叶品质鉴赏任务一:认识茶叶2.察色(1)汤色:又称水色、汤门或水碗,就是茶叶冲泡后,其内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现的色彩。观察汤色,主要从色度、亮度、清浊度等方面来辨别,一般来说,凡属上乘的茶品,都汤色明亮、有光泽。另外,汤温的下降和茶汤中的茶多酚与空气中氧气的氧化反应,会导致茶汤颜色加深,因而最好在10分钟以内观察汤色。汤色二、茶叶→(二)茶叶品质鉴赏任务一:认识茶叶2.察色(2)底色:就是茶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色泽。除看叶底显现的色彩外,还可观察叶底的老嫩、光糙、匀净程度等。一款茶叶从采摘到加工存储的合理与否,都可以在叶底中观察出来。优质的茶叶,在冲泡后叶子会完全舒展,嫩度、大小、厚薄、整碎比较统一,色泽明亮,闻时始终会有淡淡茶香。优质茶叶的叶底劣质(灼伤)茶叶的叶底二、茶叶→(二)茶叶品质鉴赏任务一:认识茶叶3.赏姿茶叶一经冲泡后,就会因吸水浸润而舒展,几乎会恢复茶叶原来的自然状态。与此同时,茶叶在吸水浸润过程中,还会因重力的作用,产生一种动感。特别是一些名茶,嫩度高,有的芽叶成朵,在茶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有的则是芽头肥壮,芽叶在茶水中上下沉浮,犹如旗枪林立。茶汤此时也会随着茶叶的运动而徐徐展色,逐渐由浅入深,由于茶的种类不同而形成绿色、黄色、红色等色彩,此时此刻,观茶赏形甚为赏心悦目。二、茶叶→(二)茶叶品质鉴赏任务一:认识茶叶4.闻香茶人品茶,重在茶香。茶香就是茶叶本身和冲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它是茶叶品质好坏的重要评定指标之一。闻茶香,首先要闻干茶本身的香气。茶的种类不同,香气也不同。随后,闻茶叶开泡后散发出来的香气。当茶泡好、茶汤倒出后,可以趁热打开壶盖,或端起茶杯闻茶汤的热香,同时判断香气的优劣,以花香、果香、蜜糖香等令人喜爱的香气为佳,而烟、馊、霉等异味为劣。最后,待茶叶凉后,再次进行闻嗅,以辨别香气的持久性。二、茶叶→(二)茶叶品质鉴赏任务一:认识茶叶5.尝味尝味就是品尝茶汤的滋味。好的茶喝起来甘醇浓稠,以微苦中带甘为最佳,喝后喉头甘润,齿间留香,回味无穷。一般来说,绿茶滋味鲜醇爽口,红茶滋味浓厚强烈、鲜爽,青茶滋味醇厚回甘等。尝味时,茶汤温度以40~50℃最为合适,动作自然,速度不宜太快。在尝味前,最好不要吃强烈刺激味觉的食物,以保持味觉与嗅觉的灵敏度。二、茶叶→(三)茶叶的保管任务一:认识茶叶1.引起茶叶变质的环境因素(1)温度:茶叶在温度越高的环境条件下品质变化越快。低温贮藏已成为保持茶叶品质的最有效手段。(2)湿度:储存茶叶一定要保持干燥,可以在茶叶罐中加入干燥剂或是生石灰储存。(3)氧气:生活中常会通过充氮包装或真空包装等方式来改善茶叶的储存条件。(4)光线:茶叶贮藏过程中要避免光线直接照射,茶叶的包装材料要避免使用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
(5)异味:茶叶贮藏过程中要避免与有异味的物质一起存放,以免污染茶叶。二、茶叶→(三)茶叶的保管任务一:认识茶叶2.贮藏茶叶的常用方法贮藏茶叶应根据茶叶的特性,以防止茶叶陈化变质为目的来贮藏。家庭中茶叶的贮藏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冷藏法冷藏法是指将茶叶置于干燥、无异味、能密封的盛器瓶中,放入冰箱的冷藏柜中。冷藏法特别适合贮藏名茶及各种花茶。用冷藏法贮藏茶叶时,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要防止冰箱中其他食品的气味(如鱼腥味)污染茶叶;二是茶叶本身必须是干燥的。为了防止茶叶吸附异味和吸潮变质,其包装的密封性能一定要好。二、茶叶→(三)茶叶的保管任务一:认识茶叶(2)罐藏法罐藏法是将茶叶装入洁净的罐内(一般为铁罐或竹木盒,最好有双层的盖子),最好装满而不留空隙,盖紧盖子并用胶布粘好盖子缝隙,然后把茶罐装入两层尼龙袋内,封好袋口。为了更好地保持罐内干燥,还可以在罐内放入1~2小包硅胶或保鲜剂。罐藏法贮茶方便、随饮随取,是现代家庭中最常用的一种贮放茶叶的方法。用罐藏法贮藏茶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新买来的罐或盒往往有油漆等异味,因此,必须先行处理,消除异味。二是装有茶叶的铁罐或竹木盒应放在阴凉处,避免潮湿和阳光直射。罐藏法二、茶叶→(三)茶叶的保管任务一:认识茶叶(3)袋藏法袋藏法就是用柔软、干净的纸张(不能用已用过的纸,以免茶叶吸附油墨等异味)把茶叶包装好,再装入食品袋(也可以用铝箔袋)内,挤出袋内空气,封好袋口,再套上袋子,扎紧袋口,放在阴凉干燥处。袋藏法一般可贮藏6~12个月,是最简便、最经济的茶叶贮藏方法。袋藏法能否起到有效的保藏作用,关键有两点:一是茶叶本身要干燥,二是要选择密度高、质量好、没有异味和漏洞的食品袋作为包装材料。(4)瓶藏法瓶藏法就是将热水瓶(也可用瓶胆隔层无破损的废弃热水瓶)或玻璃瓶晾干,放入茶叶并装至七八成满,再塞入一团干净无味的纸条团以排出空气,最后塞紧瓶塞,用白蜡或胶布封好,置于阴凉干燥处。02选择泡茶用水与侯汤任务二:选择泡茶用水与侯汤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掌握泡茶用水的标准。★了解泡茶用水的分类。★了解煮水燃料和煮水器的选择。★掌握煮水的程度。一、选择泡茶用水→(一)泡茶用水的标准任务二:选择泡茶用水与侯汤2.水味要甘5.水源要活3.水体要轻4.水温要冽1.水质要清一、选择泡茶用水→(二)泡茶用水的分类任务二:选择泡茶用水与侯汤1.天水类:主要包括雨、雪、霜、露、雹等。天水是由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落而成,水质比较清,含有的杂质也比较少。2.地水类:主要包括泉水、溪水、江水、河水、湖水、池水和井水等。3.再加工水类:是指工业净化处理的饮用水,包括自来水、纯净水(蒸馏水、太空水等的合称)、矿泉水、活性水(含磁化水、矿化水、高氧水、离子水、自然回归水、生态水等)、净化水等五种。二、煮水任务二:选择泡茶用水与侯汤(一)煮水燃料的选择(二)煮水器的选择(三)煮水程度选择煮水燃料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燃烧性能要好,产生热量要大,做到急火快煮;二是燃烧物不能带有异味和冒烟,这样才能不致污染水质。现代符合条件的燃料有煤气、酒精、电等。选择煮水器时要注意选择不会产生过多杂质的容器;注意煮水器的专用,以免沾上其他味道;注意煮水器的大小、器壁厚薄、传热性能等。煮水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急火快煮,不可文火慢烧;二是水不要烧得过老或过嫩。03选择茶具任务三:选择茶具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了解茶具的种类。★掌握茶具的配置。一、茶具的种类→(一)按质地分任务三:选择茶具陶器茶具主要是指明代中期兴起的紫砂茶具,发源于江苏省宜兴县丁蜀镇。当地特产一种澄泥陶土,有紫色、绿色和红色三种颜色,制成的成品称作“紫砂器”,简称紫砂。紫砂器可塑性好,冷热急变性能好,导热性能低,气孔率介于一般的陶器和瓷器之间。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失茶的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1.陶器茶具陶器茶具一、茶具的种类→(一)按质地分任务三:选择茶具(1)青瓷茶具: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出名。(2)白瓷茶具: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和保温性能适中,适合冲泡各类茶叶。白瓷茶具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外壁多绘有山川河流、四季花草、飞禽走兽、人物故事,或者缀以名人书法等,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3)黑瓷茶具:胎质较厚,釉色漆黑,造型古朴,风格独特。黑瓷茶具流行于宋代。在宋代,茶色贵白,所以斗茶的人常用黑瓷茶具作陪衬。2.瓷器茶具青瓷茶具一、茶具的种类→(一)按质地分任务三:选择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一、茶具的种类→(一)按质地分任务三:选择茶具玻璃茶具质地透明、传热迅速、不透气。用它来泡茶,可以看见茶叶在冲泡过程中徐徐舒展的曼妙舞姿及茶汤颜色。但是,玻璃茶具传热较快,容易烫伤手,且易碎。3.玻璃茶具玻璃茶具一、茶具的种类→(一)按质地分任务三:选择茶具竹木茶具具有不导热,且保温、不烫手的优点。并且,竹木制作的茶具,纹理天然,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4.竹木茶具竹木茶具一、茶具的种类→(一)按质地分任务三:选择茶具搪瓷茶具以其坚固耐用、轻便耐腐蚀而深受人们的喜爱。但是,搪瓷茶具具有导热快,易烫伤手、烫坏桌面的缺点。5.搪瓷茶具搪瓷茶具一、茶具的种类→(一)按质地分任务三:选择茶具金属茶具是指由金、银、铜、铁、锡等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茶具。金属器具是我国最古老的日常用具之一。在元代之前,金属茶具使用得比较广泛,但是元代之后,尤其是从明代开始,随着茶类的创新、饮茶方式的改变及陶器茶具的兴起,金属茶具逐渐消失。6.金属茶具金属茶具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1.主茶具茶壶:茶壶是用以泡茶的器具,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气孔、钮座、盖沿等细部;壶身有口、嘴、流、腹、肩、把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将近200种。茶壶结构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1.主茶具壶承:是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多为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主要功能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同时,也可以增加壶的美观度。公道杯:又称茶海,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在我国台湾地区。公道杯的材质不同,形态各异。其主要功能,一是均匀茶汤的浓度,二是将茶汤及时斟于公道杯中,可避免因茶叶久泡而苦涩。有时,茶人还会在公道杯上放置一个滤网,以过滤茶渣、茶末等。壶承公道杯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1.主茶具茶杯:的种类繁多,大小和形态各异。喝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茶杯。闻香杯:用来闻茶汤的香气。为了欣赏茶汤颜色和便于清洗,一般选用内壁是白色或浅色釉的茶杯和闻香杯。。茶杯闻香杯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1.主茶具杯托:是茶杯的垫底器具。盖置:是放置壶盖、杯盖的器物,材质多为紫砂或瓷器。其主要功能是避免茶水沾湿桌面。杯托盖置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1.主茶具盖碗:也称三才杯,杯盖为天,杯身为人,杯托为地。盖碗是我国明清以后最经典的茶具之一。其大小不一,杯身上的图案丰富多彩,材质也各有不同。飘逸杯: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线可以像活塞一样上下提压,泡茶时既可以保证茶汤均匀,又可以隔离茶渣。盖碗飘逸杯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2.辅助用品铺垫:是茶席整体或者局部物体下摆放的各种铺垫物。茶盘:是放置茶具的垫底器具,用以泡茶的底座。常见的茶盘有根雕茶盘、木质茶盘、竹茶盘、石制茶盘、翡翠茶盘、瓷茶盘、紫砂茶盘等。铺垫茶盘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2.辅助用品茶巾:是擦拭茶具的棉织物。每张茶桌通常配备两块茶巾,一块用来清洁茶具,一块用来清洁茶桌。茶巾盘:是放置茶巾的用具。茶巾和茶巾盘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2.辅助用品奉茶盘:是用以放置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盘子,也常用作向客人奉茶和奉食的盘子。常见的材质有竹、木、塑料、金属等。茶荷:主要用来观赏干茶和放置待泡的干茶。奉茶盘茶荷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2.辅助用品茶则:用来从茶叶罐中量取干茶入壶或杯。茶夹:用来夹取闻香杯和品茗杯,或用来将茶渣从茶壶中夹出来。茶则茶夹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2.辅助用品茶针:是用来疏通紫砂壶流口,防止茶叶堵塞茶壶。茶筒:是摆放茶艺用品的容器。茶针茶筒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2.辅助用品茶漏:又称茶斗,常用在紫砂壶口,便于放置茶叶,以防茶叶外漏。茶匙:又称茶导,常与茶荷搭配使用,用来拨取干茶。茶漏茶匙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2.辅助用品滤网:是用来过滤茶汤中的茶渣的。计时器:是用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一般使用能计秒的计时器。茶拂:是用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的用具。茶拂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3.备水器净水器:用来净化水源的,通常安装在取水管口,按照泡茶用水量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净水器。贮水缸:用来贮存水源。用贮水缸贮放泡茶用水,可以起澄清和挥发水中氯气的作用。但是,应注意保持贮水缸的清洁。煮水器:由烧水壶和热源两部分组成,其中热源可以用电炉、酒精炉、炭炉等,目前茶馆常用的热源为电煮水壶。保温瓶:用来贮放热水。水方:用来盛放弃水、茶渣的器皿。煮水器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4.备茶器备茶器主要是指茶叶罐。茶叶罐是存放茶叶的罐子,可以是马口铁、不锈钢、锡合金及陶瓷等材质。另外,茶叶罐必须无异味,能密封且不透光。茶叶罐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5.盛运器提篮:提篮是用来放置泡茶用具及茶叶罐的,可以是竹编、藤编、木制的有盖或无盖提篮。包壶巾:包壶巾是用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巾,通常是由厚而柔软的织物织成,四个角上缝有雌雄搭扣。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6.泡茶席茶车:茶车是可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桌子就变成了柜子,柜子内分小格,放置泡茶器具及用品。茶桌:茶桌是用来泡茶的桌子。茶凳:茶凳是泡茶时坐的凳子,高低与茶车或茶桌相匹配。一、茶具的种类→(二)按功能分任务三:选择茶具7.茶室用品屏风:屏风主要用来遮挡非泡茶区域或者用作装饰物。茶挂:茶挂是指挂在墙上营造饮茶气氛的书画等艺术作品。花器:花器是插花用的瓶、篓、篮、盆等。二、茶具的配置任务三:选择茶具(一)因茶制宜重香气的茶,适宜用硬度大、密度高的瓷壶、玻璃壶等茶具冲泡。重滋味的茶,适宜选用低密度、吸水量大的陶器茶具来冲泡。重形态观赏的茶类,适宜选用透明的玻璃茶具来冲泡。重观色的茶类,适宜选用壶、杯内壁带白釉的茶具或透明的茶具。(二)因人制宜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学历、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爱好。在不影响展示茶的色、香、味、形、美的前提下,茶具的搭配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二、茶具的配置任务三:选择茶具(三)因艺制宜不同茶艺的表现形式,客观上对茶具的组合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宫廷茶艺要求茶具华贵;文士茶艺要求茶具雅致;民俗茶艺要求茶具朴实;宗教茶艺要求茶具端庄;而企业营销性茶艺则要求所使用的茶具便于最直观地介绍所冲泡茶叶的商品特征,等等。总而言之,茶具的搭配组合是为茶艺表演服务的。(四)茶具美学的运用选择茶具时,要注意各件茶具外形、质地、色彩、图案等方面的协调与对比,要注意对称美与不均匀美。在摆台布席时,要注意茶具之间的照应,以及茶具与室内其他物品的协调。三、茶具的摆放任务三:选择茶具茶具摆放总的原则是,符合茶艺师礼仪,方便茶艺师操作,做到协调、美观、大方。具体说来,茶具摆放要注意以下事项。(1)茶具在茶席上的布局要合理、实用、美观,如图2-45所示;(2)摆放茶具时要有次序,左右要平衡,尽量不要有遮挡;(3)在摆放茶壶时,壶嘴不能正对客人;(4)做到干湿分离,避免水渍溅到茶叶上影响茶叶的冲泡;(5)把主茶具,如茶壶、盖碗等放在表演者正前方;(6)滤网和公道杯放在同一侧,方便取用;(7)公道杯和主茶具应呈大约45°,方便倒茶;(8)煮水器应与泡茶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如果用电炉煮水,要用手动挡加水,加水时壶盖不能发出声音。04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一、取用器物手法→(一)捧取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以坐姿为例。将搭于前方桌沿的双手慢慢移至肩宽,双手掌心相对向前合抱欲取的茶具,双手捧住茶具基部,然后移至需要安放的位置,轻放下,随后收回双手。物品复位也是同样的操作。捧取法用于捧取茶叶罐、箸匙筒、花瓶等立式茶具。捧取法一、取用器物手法→(二)端取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双手伸出及收回同捧取法,但是,端物时双手手心向上,掌心下凹作“荷叶”状,平稳移动物品。端取法多用于端取赏茶盘、茶巾盘、扁形茶荷、茶点和茶杯等物品。端取法二、持壶手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双手提壶法(一)双手提壶法:左手握壶把,右手食指、中指按住盖钮或盖,双手同时用力提壶。(二)单手提壶法:右手大拇指、中指捏住壶把,无名指与小拇指并列抵住中指,食指前伸略呈弓形按住盖钮或盖提壶。单手提壶法三、持杯手法→(一)品茗杯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品茗杯常用的持杯手法是三龙护鼎。具体手法为:右手虎口张开,大拇指、食指握杯两侧,中指抵住杯底,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弯曲。品茗杯的持杯手法三、持杯手法→(二)闻香杯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闻香杯常用的持杯法手有三种。手法一:右手虎口张开,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扶住杯身,将杯置于鼻前品闻茗香。手法二:右手虎口张开,手成拳状握杯,将杯置于鼻前品闻茗香。手法三:双手掌心相对虚拢成合十状,除拇指外的四指捧杯,将杯置于鼻前品闻茗香。闻香杯的持杯手法四、握(端)盖碗手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握盖碗的具体手法:右手虎口张开,大拇指与中指扣在杯身中间两侧,食指屈伸按在盖钮下凹处,无名指及小指自然搭扶碗壁。女士需要用双手将盖碗和杯托一起端起。端盖碗手法五、翻杯手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翻杯的具体手法:双手虎口向下,手背相对,用拇指与食指、中指三指捏住茶杯外壁,向内转动手腕成手心向上,轻轻将翻好的茶杯置于茶盘上。如果用双手翻杯时,用右手拇指与食指、中指三指捏住茶杯外壁,左手轻托杯底。翻杯手法六、温壶手法→(一)开盖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开盖手法用右手拇指、食指与中指捏住壶盖的壶钮,揭开壶盖,提腕依半圆形轨迹将其放在茶盘(盖置)上。六、温壶手法→(二)注汤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注汤注汤时,左手提开水壶,按逆时针方向回转手腕一圈低斟,使水流沿圆形的茶壶口冲入。然后提腕令开水壶中的水高冲入茶壶,当注入1/2左右的水时,再次压腕低斟,回转手腕一圈并用力提壶使壶流上翘停止注水。最后将其轻轻放回原处。六、温壶手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三)加盖加盖与开盖顺序相反。加盖后,用热水淋壶。(四)荡壶荡壶时,右手持壶,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手腕,使茶壶茶身与热水充分接触。(五)倒水倒水时,用右手持壶,将水倒入水方中倒水七、温杯手法→(一)温大茶杯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温大茶杯,用左手提开水壶,逆时针转动手腕,让开水沿茶杯内壁冲入,当杯中的水达到总容量的1/3时,左手提腕断水,逐个注水完毕后开水壶复位。然后,用右手握住茶杯基部,左手托杯底,右手手腕逆时针转动,双手协调令茶杯各部分与开水充分接触,涤荡后将开水倒入水方中。
倒水温大茶杯七、温杯手法→(二)温品茗杯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温品茗杯时,需将茶杯相连排成“一”字或圆圈,右手提壶,采用往返斟水或循环斟水的方法向各杯中注入开水至满。壶复位,然后右手拿茶夹,夹取品茗杯,使水在品茗杯中旋转一圈。最后,用茶夹将品茗杯里的水倒掉。
温品茗杯八、温盖碗手法→(一)斟水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提开水壶逆时针向盖碗内注入开水,当注入的开水量达到碗内容量的1/3时,右手提壶断水。最后将茶壶复位。
斟水八、温盖碗手法→(二)烫碗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烫碗时,将双手虎口张开,拇指与其余四指合抱盖碗,并左右轻轻摇动盖碗,让盖碗内各部分充分接触热水,然后将其放回茶盘。
烫碗八、温盖碗手法→(三)倒水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将水倒入水方中。
九、置茶手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
(一)(一)开盖(三)闭盖(二)取茶叶(三)(二)开盖时,双手捧住茶叶罐,然后右手持罐,左手虎口张开,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打开茶叶罐,并将其盖放置在茶席上。。取茶叶时,用左手握住茶叶罐,右手弧形提臂转腕向箸匙筒边,用拇指、食指与中指拿住茶则柄后取出。将茶则伸入茶叶罐中,手腕向内旋转舀取茶叶。左手放下茶叶罐,随后,将右手中的茶则递给左手,右手取茶匙,并用茶匙将茶则中的茶叶拨入茶壶中。最后,将茶则和茶匙放入箸匙筒。取茶完毕后,取盖扣回茶叶罐,用左手食指向下用力压紧盖好。十、茶巾折法任务四:掌握泡茶的基本手法折叠茶巾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茶巾平铺桌面,先将茶巾横折至中心线处,接着将左右两端竖折至中心线处,之后将茶巾横竖对折,将折好的茶巾放在茶盘内,折口向内。二是将茶巾平铺桌面,先将茶巾对折,然后将茶巾右端向左竖折到2/3处,最后对折即可。感谢聆听批评指导茶艺基础项目三:掌握绿茶的冲泡技艺目录contents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1掌握绿茶的冲泡2项目三:掌握绿茶的冲泡技艺★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学会冲泡绿茶项目目标
ProjectObjectives项目三:掌握绿茶的冲泡技艺“茶中之美数龙井”,龙井茶色泽翠绿,形似“碗钉”,香郁味醇。清代茶人陆次之曾赞曰:“龙井茶,真者甘香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无味,饮过之后,觉有一种太和之气,弥沦于齿颊之间,此无味之味,乃至味也。为益于人不浅,故能疗疾,其贵如珍,不可多得。”中国的名优绿茶品种非常之多,龙井能获得如此美誉,它有哪些不同寻常之处呢?01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了解绿茶的特点。★了解绿茶的制作工艺。★掌握绿茶的分类和名品。一、绿茶的特点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绿茶属于不发酵茶,以春茶为贵,且新茶优于陈茶。成品干茶呈现绿色、碧绿色、翠绿色或黄绿色,久置或与空气接触易变色。冲泡后,茶汤呈浅绿或黄绿色,清香怡人,味道鲜淳爽口,回味甘甜。二、绿茶的制作工艺→(一)鲜叶摊放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鲜叶摊放是指茶叶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之后摊平,散发叶内水分的过程。鲜叶采摘后,须在适当的时间内摊放。随着叶内水分的散发,鲜叶内叶绿素发生变化,色泽变深,叶质变软,可塑性增强,便于茶叶造型。鲜叶一定要摊放在通风的地方。一般绿茶的摊放厚度为15~20厘米,约每平方米20千克,时间一般为12小时以内。名优绿茶的摊放厚度为2~3厘米,约每平方米1千克,时间一般为6~8小时。如果摊放较厚,必须使用机器通风。鲜叶摊放二、绿茶的制作工艺→(二)杀青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杀青是采取高温措施破坏茶叶中酶的活性,防止其继续氧化和发酵的一个过程。杀青使茶叶中的叶绿素保存下来,以使成品茶叶色、汤色、叶底均为绿色,形成“清汤绿叶”的品质特点。杀青是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主要有手工杀青和机器杀青两种方式。1.手工杀青:是指将茶叶放在锅内炒至极软,凭借杀青师傅的经验来感受锅温与控制叶温完成杀青的过程。2.机器杀青:是通过机器(通常选用滚筒杀青机)快速将温度提高到一定程度并持续一段时间,破坏酶的作用,完成杀青的过程。手工杀青二、绿茶的制作工艺→(三)揉捻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揉捻是指借用外力作用让茶叶成型的同时,破坏部分茶叶细胞组织的过程。其目的是使茶叶形成一定的形状,同时使芽叶细胞破碎,茶汁溢出附着在已成型的茶叶表面,以增进茶汤滋味。目前,绝大多数的绿茶采用机揉,只有少部分高级名优绿茶采用手揉。机器揉捻手工揉捻二、绿茶的制作工艺→(四)干燥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干燥是指利用高温抑制茶叶中残留酶的活性,使其不再继续发酵的过程。干燥可以固定茶叶品质,改善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使茶汤澄清艳丽。同时,干燥还能减少茶叶的体积和重量,以便于包装、存储和运销。绿茶的干燥方式主要有炒干(用锅高温炒干)、烘干(用烘焙的方式烘干)和晒干(用日光晒干)三种。。三、绿茶的分类→(一)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概述1采用高温锅炒杀青和锅炒干燥的绿茶,称为炒青绿茶。其著名品种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都匀毛尖、竹叶青等。三、绿茶的分类→(一)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西湖龙井(见图3-5),中国十大名茶(见表3-1)之一,产自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的狮峰、龙井、五云山、虎跑一带。历史上曾分为“狮、龙、云、虎、梅”五个品类,其中产于狮峰的品质最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将“狮”“龙”“梅”三个品类统称为“西湖龙井”。(1)西湖龙井图3-5西湖龙井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一)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评选时间及评选机构十大名茶1919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碧螺春、信阳毛尖、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武夷岩茶、祁门红茶、都匀毛尖、铁观音、六安瓜片1959年中国“十大名茶”评比会南京雨花茶、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茶、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1999年《解放日报》江苏碧螺春、西湖龙井、安徽毛峰、六安瓜片、恩施玉露、福建铁观音、福建银针、云南普洱茶、福建云茶、江西云雾茶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2002年《香港文汇报》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安徽毛峰、湖南君山银针、信阳毛尖、安徽祁门红、安徽瓜片、都匀毛尖、武夷岩茶、福建铁观音表3-1我国的十大名茶三、绿茶的分类→(一)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龙井茶是由精细的采制工艺制成的,其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似糙米色。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品饮茶汤,沁人心脾,齿间流芳,回味无穷,素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之称。春茶中的特级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苗峰尖削,芽长于叶,色泽嫩绿,体表无茸毛;冲泡后,汤色嫩绿(黄)明亮,有清香或嫩栗香,部分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夏秋龙井茶,色泽暗绿,茶身较大,体表无茸毛;冲泡后,汤色黄亮,有清香但略显粗糙,滋味浓而涩,叶底黄亮。夏秋龙井茶的品质比同级的春茶差很多。(1)西湖龙井三、绿茶的分类→(一)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碧螺春(见图3-6),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产自江苏省苏州市吴县太湖的洞庭山(今苏州吴中区),所以又名洞庭碧螺春。其成品茶条索紧结、纤细,卷曲呈螺形,毫风毕露,色泽银绿隐翠;茶芽幼嫩、完整,无叶柄,无黄叶老片;冲泡后茶叶在杯子中徐徐舒展,上下翻飞,茶水银澄碧绿,清香袭人,口味凉甜鲜爽。(2)洞庭碧螺春图3-6洞庭碧螺春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一)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都匀毛尖(见图3-7)生长在云雾缭绕的贵州省的大山之中。该茶有“三绿透黄色”的特色,即干茶色泽绿中带黄,汤色绿中透黄,叶底绿中显黄。都匀毛尖成品茶外形匀整,条索卷曲,白毫显露。冲泡后,汤色清澈,滋味鲜浓,回味甘甜。(3)都匀毛尖图3-7都匀毛尖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一)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竹叶青(见图3-8)产自四川峨眉山地区。其成品茶外形扁平挺直,两头尖细,形似竹叶,色泽嫩绿油润;冲泡后,汤色黄绿清亮,滋味清醇爽口,叶底浅绿匀嫩。(4)竹叶青图3-8竹叶青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二)烘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1.概述采用烘焙的方式进行干燥而制成的绿茶称为烘青绿茶。其著名品种有庐山云雾、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等。三、绿茶的分类→(二)烘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2.名品(1)庐山云雾庐山云雾茶(见图3-9)因产自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而得名。受庐山凉爽多雾的气候及日光照射时间短等条件的影响,其成品茶茶芽肥壮,绿润多毫,条索紧凑,茶香鲜爽持久;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厚甘甜,叶底嫩绿均匀。云雾茶风味独特,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美誉。图3-9庐山云雾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二)烘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2.名品(2)黄山毛峰黄山毛峰(见图3-10)产于安徽省黄山高峰,故取名为黄山毛峰。其成品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图3-10黄山毛峰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二)烘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2.名品(3)太平猴魁太平猴魁(见图3-11)产于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原为太平县)一带。其成品茶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冲泡后,茶汤青绿明澈、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图3-11太平猴魁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二)烘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2.名品(4)六安瓜片六安瓜片(见图3-12)产自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唐代称“庐州六安茶”,明代始称“六安瓜片”。在世界上所有的茶叶中,六安瓜片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形,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冲泡后,汤色清澈透亮,滋味清香高爽、鲜醇回甘,叶底绿嫩明亮。图3-12六安瓜片干茶及茶汤三、绿茶的分类→(三)晒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用日光进行干燥而制成的绿茶称为晒青绿茶,是制作紧压茶(砖茶、沱茶等)的原料,以云南大叶种的品质为最好。由于日晒的温度较低,时间较长,晒青绿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制出的茶叶滋味浓重,且带有一股日晒特有的味道,喜欢的茶人称之为“浓浓的太阳味”。三、绿茶的分类→(四)蒸青绿茶任务一:了解绿茶的基础知识1.概述采用蒸汽来杀青的绿茶,称为蒸青绿茶。由于蒸汽杀青温度高、时间短,对叶绿素破坏较少,整个加工过程没有闷压,所以蒸青茶的叶色、汤色、叶底都特别绿。2.名品蒸青绿茶中的名品当属恩施玉露(见图3-13)。恩施玉露产于湖北恩施市南部的芭蕉乡及东郊五峰山,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蒸青绿茶。其成品茶条索紧细,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色泽鲜绿;冲泡后,汤色清澈明亮,香气清鲜,滋味甘醇,叶底色绿如玉。图3-13恩施玉露干茶及茶汤02掌握绿茶的冲泡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掌握绿茶的玻璃杯泡法。★掌握绿茶的盖碗泡法。★掌握绿茶的壶泡法。冲泡绿茶,尤其是名优绿茶,如西湖龙井、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等,宜选用玻璃杯茶具。透过玻璃杯,不仅可以看到茶叶吸收水分后,茶芽慢慢舒展开来的过程,还能欣赏到茶叶在杯中上下翩然起舞的美丽姿态和漂亮的茶叶外形。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一、玻璃杯泡法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一、玻璃杯泡法→(一)冲泡方法下投法是指在冲泡绿茶时,先将茶叶拨入杯中,再注1/3~1/2热水温润干茶,最后将热水注入杯中至七成的方法。3.下投法中投法是指在冲泡绿茶时,先将热水注入杯中至三四成,然后将茶叶拨入杯中,通过轻轻地摇晃杯子以加快茶叶吸收水分的速度,最后将热水注入杯中至七成的冲泡方法。2.中投法上投法是指在冲泡绿茶时,先将热水注入玻璃杯中至七成满,然后再将茶叶拨入杯中的冲泡方法。1.上投法上、中、下投法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一、玻璃杯泡法→(二)冲泡程式(1)备具。准备泡茶用具,包括茶罐、茶盘、玻璃杯(数量根据品茶人数而定)、玻璃杯托、茶荷、茶巾、水方、煮水器或水壶等。(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从茶叶罐中轻轻拨入茶荷,或者轻轻转动茶叶罐倒出茶叶,供品茗的宾客欣赏干茶的茶姿和茶香。(3)温杯。将玻璃杯一字排开或者成“品”字形排开,依次向杯中倒入1/3的热水。然后从左侧杯子开始,右手握住杯身,左手托住杯底,轻轻转动杯子,最后将热水倒入水方中。温杯后,杯子温度升高,有利于茶叶香气的散发和内含物质的浸出。(4)置茶。用茶匙将茶荷中待泡的茶叶拨入茶杯中。茶叶和水的比例为1∶50。(5)温润泡。将水温为80℃~90℃的热水注入杯中,注水量为茶杯容量的1/3左右。注水时,水应打在玻璃杯的内壁上,避免直接浇注到茶叶上,烫坏茶叶。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一、玻璃杯泡法→(二)冲泡程式(6)摇香。将水注入杯中后,可轻轻摇动杯身,使茶叶吸收水分而充分舒展开来,摇香的时间控制在10秒钟左右。(7)冲泡。悬壶高冲,注水至茶杯七分满。(8)奉茶。奉茶时,要面带微笑,用右手轻握杯身,左手托杯底,双手将茶送至宾客面前,放置在宾客拿取方便的位置。放置好茶杯后,伸出右手,做出“请”的姿势,同时可说“请您品茶”。(9)品饮。茶叶冲泡后,可不急于品饮,而先观察茶叶在水中上下飞舞的姿态。接着可以捧杯闻香,观茶汤颜色。最后,品饮茶汤,领略绿茶的独特风味。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二、盖碗泡法绿茶,除了可以使用玻璃杯冲泡外,还可以使用盖碗冲泡。选用盖碗来泡茶,既能保持茶汤的清香,还方便喝茶。因为用盖碗喝茶,饮茶时可以用碗盖拨开浮在茶汤表面的茶叶,方便品饮茶汤。适合用盖碗冲泡的绿茶有黄山毛峰、太平猴魁、洞庭碧螺春等。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二、盖碗泡法绿茶的盖碗泡法程式如下。(1)备具。准备泡茶用具,包括盖碗(数量根据品茗人数而定,可选用220毫升的大盖碗)、茶叶罐、煮水器、茶荷、茶匙、茶巾、水方等。(2)赏茶。取茶叶放入茶荷中,请宾客赏茶。(3)温碗。将热水注入盖碗约1/3容量,然后手持盖碗转动,让盖碗中的热水沿碗口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温热碗杯。最后将水倒入水方中。(4)置茶。将3克左右的茶叶轻轻拨入盖碗中。(5)冲泡。提壶定点高冲,利用热水冲力的作用使茶叶在碗中翻滚,以利于茶叶香气的散发,以及茶叶营养成分的浸出。(6)盖碗。盖上碗盖,碗与盖之间留一条缝隙,防止闷黄茶叶和热气吸住碗盖。(7)奉茶。面带微笑,用双手奉茶,并示意“请用茶”,以示敬意。(8)品饮。开盖欣赏茶叶姿态,然后用碗盖轻轻拨开茶叶,品饮绿茶独特的滋味。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三、壶泡法茶人们常说:“嫩茶杯泡,老茶壶泡。”中、低档绿茶的外形、品质都稍差,如果用玻璃杯或盖碗冲泡,茶的缺点就暴露无遗,所以,一般多使用瓷壶或紫砂壶进行冲泡。任务二:掌握绿茶的冲泡三、壶泡法(1)备具。准备泡茶用具,包括茶壶,茶杯(数量根据品茗人数而定)、茶叶罐、煮水器、茶巾、水方等。(2)温壶。在泡茶之前,先用热水冲入茶壶,轻轻晃动几圈,暖壶醒味。最后将水倒入水方中。(3)置茶。将茶叶罐中的茶轻轻拨入茶壶中,茶叶和水的比例为1∶50。(4)冲泡。用回旋低斟的泡茶手法(以逆时针方向向壶中循环注水,高度略高于壶)将90℃左右的热水冲入茶壶中,待水没过茶叶时,改为高冲法。(5)分茶。茶叶在茶壶中浸泡2分钟左右后,将茶壶中的茶汤斟入茶杯。斟茶时采用循环倾注法,一般以茶汤入杯七成为标准。若将壶中茶汤分为三杯,那么第一杯先注入1/3茶汤,第二杯注入2/3茶汤,第三杯注入七成满茶汤;然后再依第二杯、第一杯的顺序将两杯注入七成满茶汤。(6)奉茶。请客人品茶。感谢聆听批评指导茶艺基础项目四:掌握红茶的冲泡技艺目录contents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1掌握红茶的冲泡2项目四:掌握红茶的冲泡技艺★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掌握红茶的冲泡方法项目目标
ProjectObjectives项目四:掌握红茶的冲泡技艺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把红茶和茶具当作嫁妆带到英国,并在婚后推行以茶代酒的风尚,掀起英国王室贵族品饮中国红茶的风潮。英国人赋予红茶优雅的形象及华美的品饮方式,形成了内涵丰富的红茶文化,更将红茶推广成为国际性的饮品。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著名的红茶品种都有哪些吗?中国的红茶又有哪些品种?它们都有什么特色?01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学习目标
LearningTarget★了解红茶的特点。★了解红茶的制作工艺。★掌握红茶的分类和名品。一、红茶的特点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因汤色、叶底均为红色而得名。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所产红茶最为有名。中国红茶汤色红艳、香气幽雅、口感清雅且涩味较少,是比较适合泡饮原味的红茶。二、红茶的制作工艺→(一)萎凋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萎凋是将茶叶鲜叶摊放在笳笠或萎凋帘上,使其散发水分,由脆硬变为萎蔫、凋谢状态的过程。刚采下的芽叶水分含量较高,在萎凋过程中,芽叶水分会大量散发,使其弹性、硬度、重量和体积都大幅降低,韧性提高。同时,萎凋过程也伴随着发酵的过程,在各种酶的催化作用下,逐渐形成了茶叶特有的香气和滋味。萎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基础工序。二、红茶的制作工艺→(一)萎凋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1.室外日光萎凋2.室内自然萎凋3.机器萎凋室外日光萎凋是指将鲜叶平铺,放在阳光下进行萎凋。采用日光萎凋法对红茶鲜叶进行萎凋时,通常在阳光不太强烈的时候进行。室内自然萎凋是指将鲜叶摊放在笳笠或萎凋帘上,置于萎凋架上,于室内进行萎凋。萎凋过程中要及时观察萎凋的均匀程度。机器萎凋通常是指萎凋槽萎凋。萎凋槽由槽体和通风设备两大部分组成,槽底有匀温坡及加热鼓风设备。萎凋槽萎凋二、红茶的制作工艺→(二)揉捻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红茶的揉捻也分为手工揉捻和机器揉捻两种。其目的也是为了使茶叶成型,茶汁溢出,增加茶汤浓度。但与绿茶不同的是,红茶揉捻程度较重,要尽可能把茶叶细胞破坏,以便充分发酵。二、红茶的制作工艺→(三)发酵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发酵是形成红茶品质的关键步骤。揉捻后的茶叶通过发酵,使茶叶内部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茶多酚减少,茶黄素、茶红素等增多,茶叶叶色由绿变红,从而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二、红茶的制作工艺→(四)干燥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红茶的干燥一般采用机器烘焙法,分毛火和足火(茶叶烘干分两次进行时,第一次烘干称毛火,第二次烘干称足火)两次进行。毛火烘焙温度较高,可使叶温短时间内升高到105℃,迅速破坏酶促氧化作用。烘至茶坯含水量为25%时,下烘摊凉30分钟,然后进行足火烘焙。足火烘焙采用90~95℃的温度慢烘,以促进茶叶香味的充分发展,烘至茶叶含水量5%~6%即可。足火下烘后应立即摊凉,散发热气,待茶叶温度降至略高于室温时装箱储藏。三、红茶的分类→(一)小种红茶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概述1小种红茶是我国福建省的特产,有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之分。因其制作时采用松柴明火加温萎凋和干燥,所以干茶带有浓醇的松烟香。三、红茶的分类→(一)小种红茶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产于福建省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的红茶品质最好,被称为“正山小种”(见图4-2),也称为“桐木关小种”或“星村小种”。正山小种成品茶条索肥实,色泽乌润;冲泡后,茶汤红浓,香气高长,有桂圆的香气,滋味醇厚。(1)正山小种图4-2正山小种干茶及茶汤三、红茶的分类→(一)小种红茶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名品2产于坦洋、北岭、屏南、古田等地的、仿照正山品质的小种红茶,品质稍差,统称“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2)外山小种正山小种和外山小种品质的区别
正山小种具有“桂圆味”,冲泡时可以使用100℃的开水冲泡,而且即使泡上十泡,茶汤滋味依然醇厚。外山小种则多有一股“红薯味”,冲泡时只能用80℃左右的温水,并且泡两三泡就没有味道了。三、红茶的分类→(二)工夫红茶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1.概述工夫红茶因初制工序特别注意条索的紧结完整,精制时颇费工夫而得名。工夫红茶的著名品种有祁红、川红、闽红等。三、红茶的分类→(二)工夫红茶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2.名品(1)祁红工夫茶祁红工夫茶(见图4-3)以安徽省黄山市祁门、黔县,池州市石台、东至及贵池等地所产为最优。精加工的祁红工夫茶,条索紧结,细小如眉,苗秀显毫,色泽乌润;茶叶香气清香持久,似果香又似兰花香;茶汤和叶底颜色红艳明亮,口感鲜爽醇厚。图4-3安徽祁红干茶及茶汤三、红茶的分类→(二)工夫红茶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图4-4川红干茶及茶汤2.名品(2)川红工夫茶川红工夫茶(见图4-4)产自四川宜宾等地。其成品茶条索紧细圆直,毫锋披露,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浓亮,香气清鲜带橘糖香,滋味醇厚鲜爽,叶底厚软红匀。三、红茶的分类→(二)工夫红茶任务一:了解红茶的基础知识2.名品(3)闽红工夫茶闽红工夫茶主要产自福建省政和县、福鼎县和福安县,是政和工夫茶、坦洋工夫茶、白琳工夫茶的统称。政和工夫茶(见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2024年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稳定运营财务成本管理试题及答案
- 专业保洁员职业发展培训计划
- 小学三年级校外教学活动计划
- 城市排水管道成品保护措施
- 童趣动画角色授权衍生品设计、生产及全球分销合同
- 父母子女共同保障的少儿未来教育金保险费分担协议
- 抖音网红IP授权终止及品牌形象维护合同
- 微信视频号电商直播运营合作协议
- 独家代理影视音乐版权授权与市场推广合作协议
-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 贵阳市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收费参考标准
- MOOC 地学景观探秘·审美·文化-重庆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处理制度范本
- (高清版)WST 311-2023 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2024年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通用版)
- 天耀中华合唱简谱大剧院版
- 【《我国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现状与问题探析11000字》(论文)】
- 智慧农业的无人机技术应用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消耗量定额
- 北京市2023年中考备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著阅读题(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