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小组活动的组建与成果_第1页
QC小组活动的组建与成果_第2页
QC小组活动的组建与成果_第3页
QC小组活动的组建与成果_第4页
QC小组活动的组建与成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C小组培训讲义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一、质量的概念1、质量的重要性科技进步,生产能力提高;数量----质量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质量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一节质量与质量管理2、质量的概念(p1)GB/T19000-2000idt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质量的定义: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

满足要求的程度。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特性:可区分的特征。如:物理特性、行为特性、时间特性。

可分为固有特性赋予特性第一章QC小组概述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明示的要求;规定的要求,如合同

隐含的要求;组织、顾客和其它相关方的惯例或一般做法。或必须履行的。要求---理性、明晰、技术的语言表述(产品标准)---质量特性第一章QC小组概述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满足要求的程度----反映质量的好坏。质量的动态性;(满足是动态的,技术进步、生活水平)质量的相对性。(满足是相对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技术水平、消费水平、风俗习惯等)世界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美国的朱兰博士曾提出:

质量即适用性(不仅符合标准----从顾客出发----满足需要/满足和程度)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一章QC小组概述二、质量管理1、质量管理的定义: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是企业围绕着使产品质量能满足不断更新的质量要求,而开展的策划、组织、计划、实施、检查和监督、审核等所有管理活动的总和。包含: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通过质量策划(QP)、质量控制(QC)、质量保证(QA)和质量改进(QI)实现管理。

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QMS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管理示意图第一章QC小组概述

质量策划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重点是防止差错或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现有的能力

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质量改进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重点是提高质量保证的能力,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质量改进,使产品从设计、制造、服务到最终满足顾客要求,达到一个新水平。没有稳定的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的效果也无法保持。

第一章QC小组概述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质量管理由质量策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构成的一个逻辑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关注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相应手段。质量改进的步骤和内容质量改进是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的。质量改进也是一个过程,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否则就会影响改进的成效,甚至会徒劳无功。好的过程和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量改进的基本过程——PDCA循环1)任何一个质量改进的活动都要遵循PDCA循环的原则:P—策划:制定项目、计划、目标等;D—实施:按计划实施,落实具体对策;C—检查:对策实施后,检查对策的效果;A—处置:总结成功的经验,实施标准化,以后按标准化进行。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轮PDCA循环,为制定下一轮改进计划提供资料。

第一章QC小组概述

2、质量管理的三个阶段:(P2)质量管理的思想与实践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已在我国出现,只不过当时基本上都属于经验式管理。近百年来质量管理逐步形成一门学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检验质量管理泰勒)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过程)控制阶段(统计质量管理休哈特)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朱兰)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

大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1939年,20世纪初

)。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即按事先确定的产品质量标准,通过严格的检验(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来控制和保证出厂或转入下道工序的产品是合格的。是一种“事后把关”型的质量管理,无法防止废品的产生。

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一个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其间,美国出现了以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美国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创始人,被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

)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在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起初,人们非常强调工长在保证质量方面的作用,将质量管理的责任由操作者转移到工长,故被人称为“工长的质量管理”。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过程)控制阶段:

大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上世纪50年代末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争需要大量军需品,检验质量管理的效率低、费用高等弱点突出。以休哈特的质量控制图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中的正态分布“六西格玛”方法来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并科学抽样,提高抽样检验的准确度。

主要特点是:由事后把关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广泛深入地应用了统计的思考方法和统计的检验方法。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二个阶段是统计质量(过程)控制阶段:

美国贝尔电话实验所休哈特--统计质量控制之父闪光智慧:控制图1924年5月16日提出了使用“控制图”的建议。重要的著作是《产品生产的质量经济控制》,1931年出版后被成为公认为质量基本原理的起源,对质量管理做出重大贡献。休哈特宣称“变异”存在于生产过程的每个方面,但是可以通过使用简单的统计工具如抽样和概率分析来了解变异。1939年休哈特完成《质量控制中的统计方法》一书,他关于抽样和控制图的著作吸引了质量问题领域工作人士的兴趣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大约是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今。

五十年代以后,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对质量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特别是:火箭、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大型、精密、复杂的产品出现,对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等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就更为突出。

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仅仅依靠质量检验和运用统计方法已难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促使“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逐步形成。朱兰、费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他们提出,为了生产具有合理成本和较高质量的产品,以适应市场的要求,只注意个别部门的活动是不够的,需要对覆盖所有职能部门的质量活动。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1年朱兰博士出书《质量控制手册》提出一个观点:企业要想取胜,必须要在经营的全过程中进行工作质量管理,来提高产品、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1961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质量经理阿曼德·费根堡姆发表了《全面质量管理》。该书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他提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活动构成为一体的有效体系”。

由此奠定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三个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TQC)”的概念提出后,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其中,日本是最优秀的实践者。改革开放后,我国从日本引入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并且逐步实践。逐渐由TQC(全面质量控制)→TQM(全面质量管理),它已不再局限于质量职能领域,而演变成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的,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第一章QC小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菲根堡姆对TQM的定义:“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顾客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制造和售后服务,把企业内各部门的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为一体的一种有效的体系”。

94版ISO9000标准对TQM的定义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第一章QC小组概述

原理: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对产品形成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是为了能够在最经济的水平上并考虑到充分满足用户要求的条件下进行市场研究、设计、生产和服务,把企业各部门的活动,包括研制质量、维持质量和提高质量的活动构成一个有效的体系来管理。第一章QC小组概述3、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质量管理相比较,有以下特点:(1)以顾客为中心;(2)全员参与;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3)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查研究、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把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做到以预防为主,重在提高。(4)运用多种科学方法;广泛运用多种方法,注意把专业技术、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有机结合起来。(5)强调持续改进;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按PDCA的程序持续进行改进活动,以促进企业素质的提高和更好地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要。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从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开始,世界各国对它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开展质量管理讲座,日本人从中学习到了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并没有像如今一样被完整地提出来,但是它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到1970年,质量管理已经逐步渗透到了全日本企业的基层。第一章QC小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从质量管理中获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日本人开始将质量管理当作一门科学来对待,并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在这一阶段获得了新的发展。第一章QC小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随着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这种管理方法。198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把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标准化,并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这是全面质量管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因此,我们通常所熟悉的ISO9000系列标准实际上是对原来全面质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标准化。第一章QC小组概述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随着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层次发展,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被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界,很多知名学者如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关这个方面的观念和理论,“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一章QC小组概述

三、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的关系1、ISO9000族标准及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核心标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87、94、2000、2008)ISO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第一章QC小组概述

2000版ISO9000族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基础提出来,贯穿于整个标准。其目的为:(1)为组织的质量管理提供指导;(2)指导2000版ISO9000族标准的修订;(3)指导审核人员和咨询人员开展工作。原则一: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期望。应用于ISO9001的条款:5.2/5.3/5.4/7.1/7.2/8.2.1/8.4/8.5.2原则二: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应用于ISO9001标准的条款:

5.1/5.3/5.4.1/5.5.1/6.2原则三:全员参与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应用于ISO9001标准的条款:5.5.1/6.2.2/8.2.3原则四: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方法: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于ISO9001标准的条款:0.2/4.1/8.2.3/7.1原则五: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应用于ISO9001标准的条款4.1/5.5.1/6.1/5.4.1/5.4.2/8.2/8.5原则六: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企业业绩、职工素质应用于ISO9001标准的条款:

4.1/5.3/5.6/8.2.1/8.4/8.5原则七: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应用于ISO9001标准的条款:4.2.4/8.4/8.5.1原则八:与供方互利的关系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应用于ISO9001标准的条款:

7.4.1

八项原则的总结一个焦点,两种人员,三种方法,改进互利。第一章QC小组概述三、全面质量管理与ISO9000族标准的关系1、共同点: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全员、全过程、全要素;持续改进,按PDCA程序进行;2、关系:ISO9000族标准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途径,是实现组织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之一,是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观念和原则在产品(服务)质量形成过程管理要求上的体现。(P4)

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二节QC小组的概念与特点一、QC小组的概念(P4)1997年3月六部委《关于推进企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意见》的通知:质量管理小组(简称QC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四层意思:(1)参加人员;(2)活动范围;(3)活动目的;(4)活动手段。这个概念(定义)说明:

⑴、参加QC小组的人员是企业的全体职工,即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工人都可以组织QC小组;QC小组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中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性质。⑵、QC小组的选题是广泛的,涵盖了企业的各项工作。恰当的选题是QC小组活动取得成效的关键,也是本次QC小组活动的第一步,可以围绕企业的:Ⅰ、经营战略、方针目标、中心工作;Ⅱ、现场存在的问题点和薄弱环节;Ⅲ、用户需求;⑶、QC小组的活动目的是提高职工的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⑷、QC小组的活动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其它一些可应用的科学方法,还强调活动程序的科学化,要遵循PDCA循环的科学程序,加速小组目标的实现,突出QC小组活动的科学性。

QC小组概念的含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刘源张教授将QC小组活动定义为:科学+智慧+劳动第一章QC小组概述二、QC小组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是企业中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职工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经验同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QC小组与行政班组有所不同:组织原则不同;活动目的不同;活动方式不同;QC小组与传统的技术革新小组有所不同:侧重于专业技术攻关;QC小组不仅选题范围广泛;而且强调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第一章QC小组概述2、QC小组的特点:(P5)明显的自主性----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愿参加。广泛的群众性----人人都可以参加高度的民主性----民主的结合、民主的活动小组长自然产生、组内无训政。严密的科学性----QC小组在活动中遵循科学的工作程序(PDCA),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理统计方法逻辑思维模式数据事实说话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三节QC小组活动的宗旨和作用一、QC小组活动的宗旨1、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经济效益。3、建立文明和心情舒畅的生产、服务、和工作现场。第一章QC小组概述二、QC小组活动的作用1、有利于开发智力资源,发掘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2、有利于预防质量问题和改进质量。3、有利于实现全员参加管理。4、有利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人的团结协作精神。5、有利于改善和加强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6、有助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有利于提高顾客的满意程度。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四节有关国家开展QC小组活动的情况一、QC小组的产生与发展

1962年,日本首创了QC小组,并把广泛开展QC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之后在韩国、泰国、中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这一活动。二、QC小组国际会议1976年由日本、韩国、中国台湾联合发起。第三次会议以后逐渐扩大成为国际会议。国际会议的情况(P11)一、中国参加国际QC小组会议情况年月/会号地点与会国家中国参加人数1985/三日本2761986/四韩国10多61987/五泰国20多151988/六???1989/七马来西亚20多51990/八日本278国际会议的情况年月/会号地点与会国家中国参加人数1991/九印度尼西亚2281992/十韩国汉城12?1993/十一泰国曼谷23201994/十二中国香港19361995/十三日本横滨19231996/十四马来西亚吉隆坡2036国际会议的情况年月/会号地点与会国家中国参加人数1997/十五中国北京206451998/十六斯里兰卡科隆坡15251999/十七菲律宾马尼拉23222000/十八中国台北12112001/十九新加坡18302002/二十印度雅戈拉18322003/二十一日本东京2231……2007/二十五中国北京第一章QC小组概述三、国际QC小组活动发展动向

新特点:1、更加注重QC小组活动要以提高职工素质,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目的;2、更加强调QC小组活动的自主性;3、QC小组活动向多行业和全社会发展。第一章QC小组概述第五节中国QC小组活动的概况(P22)我国从1978年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开展QC小组活动。四个发展阶段:1978—1979年的试点阶段;(北内)(1979年8月全国第一次QC小组代表会议)1980—1985年的推广阶段;1986年至1997年的发展阶段。1998年至今的深化阶段。

第一章QC小组概述

1980年到2007年全国累计注册QC小组2659万个,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可计算的达5357亿元。1981年中国香港引入QC小组活动。1967年中国台湾引入QC小组活动。第二章QC小组的组建

第一节组建QC小组的原则1、自愿参加,上下结合自觉参加、自我提高,管理者适时的进行组织、引导和启发。2、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形式多样,自主开展活动。QC小组,遵循“自愿参加、上下结合”和“实事求是、灵活多样”原则,采取自愿结合或行政组织等多种方式,可以在本班组、工段、车间、部门组建,也可以跨班组、工段、车间、部门组建。第二章QC小组的组建

第二节QC小组的成员及对其要求一、组长1、组长职责:抓好QC小组的质量教育;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按计划组织好小组活动;做好QC小组日常管理工作。2、对组长的要求:是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热心人;业务知识丰富;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第二章QC小组的组建二、组员对组员的要求:按计划参加活动,积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特长,充分发挥QC小组的群体作用;按时完成分配的任务;努力成为企业中不断改进的积极分子。第二章QC小组的组建第三节QC小组组建程序与注册登记一、组建程序1、自下而上的组建程序小组由生产现场班组产生,报主管部门审核。特点:小组活动力所能及,成员积极性、主动性高。2、自上而下的组建程序由主管部门提出组长人选,按需确定小组成员。特点:课题难度较大,是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人力、物力、财力易得到保证。3、上下结合的组建程序上级推荐,下级讨论,上下协商组建小组特点:可取前两种类型所长,避其所短,应积极倡导。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课题来源根据工作现场的问题点并验证可行性后确定主管部门提出方案与有关部门协商共同确定上级推荐、上下协商、基层承办组建方法自主成立,选举产生小组长,基层管理人员指导帮助。主管部门与基层领导共同物色小组长并和小组长一起确定小组成员基层领导指定合适的小组长,组长推荐小组成员,组成小组

第二章QC小组的组建二、QC小组的人数

小组人数,根据所选课题涉及的范围、难度等因素确定,一般以3-10人为宜,宜少不宜多,不强求一致。在课题变化或小组成员岗位变动后,成员可作相应调整。第二章QC小组的组建三、QC小组的注册登记为了便于管理,激发责任感、荣誉感,为了得到上级的承认和支持,为了得到上一级发表成果的资格,要求每个小组必须进行注册登记。小组的注册登记:小组填表、领导签字、报主管部门、登记注册注册登记要求:1、小组每年进行一次重新登记。3、每个课题活动之前都要进行一次课题登记。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p76)第一节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一、QC小组活动成果类型有形成果:可以用物质或者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的,通常能够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结果。如: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降低了消耗……无形成果:与有形成果相对而言,通常是难以用物质或者价值形式表现,无法直接计算经济效益的结果。如:提高了小组成员自身素质、改善了现场环境、节能减排方面的社会效益……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第一节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一、QC小组活动成果类型有形成果易引起重视,成为总结和发表的重点;无形成果不能直接计算经济效益,但在开发人员智力、调动积极性、增强集体凝集力,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有更深远、更广泛、更长远的影响。有形成果、无形成果是相伴产生的,如:在取得“不合格品率降低”的有开成果的同时,小组成员的质量意识、质量控制能力也得到增强。都是QC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都应该总结,整理到成果报告中,进行交流。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二、QC小组活动成果报告的整理成果报告是QC小组活动全过程的书面表现形式,是活动过程的真实写照(反映活动过程)。不是无中生有编出来的,是在原始记录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总结出来的。通过编写成果报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今后活动的有效性。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逐步提高(①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成果报告水平)——培养人才,开发人力资源。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1、整理成果报告的一般步骤1)由QC小组组长召集小组全体成员开会,认真回顾本课题活动全过程,总结分析活动的经验教训;(总结每个过程-选题适宜?原因分析透彻?措施针对性强?分工)2)按小组分工,搜集和整理小组活动的原始记录和资料(p89现场评审表)。3)由执笔人按QC小组活动的基本程序整理成果报告;4)全体成员讨论、修改、补充和善,最终形成成果报告。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2、注意的问题成果报告的目的:一是自身提高;(总结管理技术的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发表交流。(互相启发(技术、管理)、共同提高)是两个立足点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2、注意的问题(P78)基于提高、交流两个立足点,应注意:1)严格按活动程序进行总结(一定是过程的反映,每个步骤是否有充分的依据,选题/现状/目标/原因/要因确认…);是否一环扣一环,逻辑是否错乱?2)把在活动中所下的功夫、努力克服困难、进行科学判断的情况总结到成果报告中;(体现亮点、精华之所在)如:如何对现状一层层分析—症结—找证据确认要因,如何确定对策、落实?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2、注意的问题(P78)基于提高、交流两个立足点,应注意:3)成果报告要以图、表、数据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说明来表达,尽量做到标题化、图表化、数据化,以使成果报告清晰、醒目。4)不要用专业性太强的名词术语,不可避免时,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必要的解释;(交流—听懂)5)在成果报告的前面,可以简要介绍QC小组的组成情况、与课题有关的企业情况、生产过程。QC成果报告书的编写用普通及简练的语言,写自己的故事,让别人看得懂。

一般要求:

◆文字精练,越精练越好。

◆条理、程序清楚,逻辑性强。

◆能用图表、形象表达的就不用文字。

◆抓住重点,有文章的亮点(检验规则制订)。◆让外行人看得懂。总结写实----提高升华

感性

理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成果报告的水平,对以后工作起促进作用

QC成果报告书的内容1、小组简介:

人员、受教育情况、登记号、活动次数。

2、选题理由:

指令、指导、自选、为什么选题。

3、现状调查:

目前现场情况的确认,问题的症结。

4、确定目标值:

定量、不超过两个、提供依据。

5、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分析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QC成果报告书的内容6、确定主因并对其论证:

事实和数据表示。

7、制订对策:

要因对应、措施具体。

8、实施:

表达清楚,以实施为主。

9、检查效果:

与目标值比较、证实。

10、巩固措施:

纳入标准的名称及条款,防止再发生。

11、遗留问题及下步打算:

总结、分析,保持活动的连续性。

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第二节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

一、发表的作用1、交流经验,相互启发,共同提高;2、鼓舞士气,满足小组成员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认可、增强荣誉感和自信心);3、现身说法,吸引更多职工参加QC小组活动;4、使评选优秀QC小组和优秀成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公开、透明,杜绝虚假成果);5、提高QC小组成员科学总结成果的能力(实践、再学习、提高)。第四章QC小组活动成果

二、成果发表应注意的问题1、做好发表前的准备。发表形式灵活多样,生动活泼,不拘一格。(一人、多人;实物展示;模拟性的表演);2、制作“道具”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PPT以图、表为主,生动展示)(资料节约)2、发表人应是小组成员(自我介绍);仪态大方自然,吐字清楚。3、发表时间15分钟,提问答辩5—10分钟。答疑时,态度要谦虚,涉及保密问题,婉言谢绝。4、积极启发听众提问。5、评委讲评(有利于改进提高)。

统计方法应用QC小组活动为什么一定要用统计方法①QC小组活动要用数据说话,没有对事实的统计就不能提供活动依据。②没有准确的统计分析,会导致决策错误。③没有数据分析就不能体现科学性。④不用统计方法,QC小组会走弯路,影响小组活动效率。⑤学会使用统计方法将提高QC小组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⑥正确、适宜地使用统计技术也对QC小组的基本要求。(15分) 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第一节统计方法及其用途一、统计方法1、概念:统计—收集、整理、分析、结论统计方法是指有关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统计数据,并对其所反映的问题作出一定结论的方法。2、分类:描述性统计方法

推断性统计方法(P101)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二、统计方法的性质三种性质:描述性

推断性

风险性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三、统计方法的作用

统计描述把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准确地反映统计对象的状态。

统计推断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整理分析,去推断总体的状态;或通过现在的状态去推断未来的趋势。

统计控制通过数据的整理分析,控制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四、统计方法的用途1、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杂乱无章-特征值-规律性);2、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如改进前后);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因果图等);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变量之间关系,如散布图);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抽样方法)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控制图)7、描述质量形成过程。(流程图)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第二节产品质量波动(P105)产品质量具有波动性和规律性。一、正常波动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统计控制状态:仅有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简称为控制状态或稳定状态。生产追求的目标,过程的变异最小、完全的把握、最经济的。二、异常波动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非统计控制状态--(失控状态、不稳定状态)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质量管理—找出产品质量波动规律,消除异常波动,控制正常波动。引起产品质量波动的原因来自6个方面。

5M1E:人机料法环测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第三节统计数据及其分类(P107)计量数据统计数据计件数据计数数据计点数据注意:数据为百分率(1.2%)分子--计量数据/计数数据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第四节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在某一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含量(总体大小):总体中所含的个体数。(N)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产品)。样本容量(样本大小):样本中所含的样品数目。(n)样品:被抽出的样本中的每一个产品。样本是由1个或若干个样品组成。总体、样本和数据的关系(P109)目的总体样本数据对工具进行分析控制有限总体对第一批产品进行判断,确定一否不合格无限总体工序一批半成品样本数据目的总体样本数据对工具进行分析控制有限总体对第一批产品进行判断,确定一否不合格无限总体目的总体样本数据对工序进行分析控制有限总体对一批产品进行判断,确定是否合格无限总体一批产品样本数据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第五节随机抽样方法抽样:是指从总体中随机样品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抽样检验一般用于下述情况:1)破坏性检验,如产品寿命试验等;2)批量很大,全数检验工作量很大,如螺钉、垫圈、电阻,包括我们的卷烟;3)产品是散装或流程性材料;4)其它不适用全数检验或全数检验不经济的场合,如:检验时间长、检验费用高等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第五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样: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组成样本的活动过程。随机抽样有以下四种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法2、系统抽样法3、分层抽样法4、整群抽样法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1)简单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随机抽样法,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为实现抽样的随机化,可以采用抽签、查随机数值表、掷骰子等办法。例如,要从100件产品中随机抽取10件组成样本,可把这100件产品从1开始编号到100号,然后用抽签的办法,任意抽出10个号,把这10个号的产品抽出来就组成了随机抽样样本。一般随机抽样法的优点是抽样误差小,缺点是抽样手续比较繁杂。当然,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要做到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完全一样是不容易的,往往会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2)系统抽样法系统抽样法又叫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例如,要从100件产品中抽取10件组成样本,首先将100件产品从1编号到100,然后用抽签或查随机数表的方法确定1——10号中的哪一件产品入选样本,假定是3号,那么其余依次入选的产品编号是13、23、33、43、53、63、73、83、93号,共10件产品组成了样本。顺序抽样法操作简便,不易出差错,比如我们在流水线上定时去抽样,就可以看作是顺序抽样的一个例子。由于顺序抽样的抽样起点一旦确定下来(如抽到的3号),整个样本就完全被确定下来,因此这种抽样方法容易出现大的偏差,当总体存在周期变化的情况下,如果抽样间隔恰巧同这个周期相吻合时,就会得到一个偏倚得很利害的样本。在总体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场合,不宜使用这种抽样的办法。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3)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机抽取样品的方法。例如,有三个操作工在同一台设备上加工同一种产品,加工完分别堆放在三个地方,如果要抽取15件组成样本,采用分层抽样法,应从堆放产品的三个地方分别随机抽取5个产品,合起来共15个产品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的优点在于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较小,常用于产品质量验收。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4)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又叫集团抽样法,就是在总体中不是抽取个别样品,而是将总体分成许多群,随机抽取几个整群的产品,,由这些群中的所有产品组成样本。如,一个班组或某段时间的产品,凡抽到的群体的产品就全部检测。整群抽样法的优点是抽样方便;缺点是由于样本来自个别的群体,不能均匀地分布于总体中,因而代表性差,抽样误差大。这种方法常用于工序控制中。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四种抽样方法的实例比较:有一批零件20箱,每件50个,共1000条,如果要从中抽取100个零件作为样本进行检验,那么:1)简单随机抽样法:将1000个零件放在一起,混合均匀,并从1—1000编号,然后用抽签的办法从中抽出100个号,由编号对应的100个零件组成样本。2)系统抽样法:将20箱零件倒在一起,混合均匀,并从1—1000编号,然后用抽签的办法抽出起始编号,如16号,入选样本的编号依次为26、36、46、56……906、916、926……996、06,共100个零件组成样本。3)分层抽样法:对20箱零件,每件都随机抽出5个,共100个零件组成样本。4)整群抽样法:先从20箱零件中随机抽出2件,然后对这2箱零件进行全数的检验,即把这2箱零件看成是“整群”,由它们组成样本。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第六节统计特征数统计特征数分类:一类是表示数据集中位置;一类表示数据离散程度。一、样本平均值:

X二、样本中位数:X把收集到的数据X1、X2……Xn从大到小顺序重新排列,排在正中间的那个数。N为偶数时,中位数为正中两个数的算术平均值。一~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三、样本方差S2衡量统计数据分散程度的一种特征数。四、样本标准偏差S样本方差的正平方根。五、样本极差R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是表示数据分散程度中最简单的一种。第六章统计方法基础知识

第七节两类错误风险第Ⅰ类错误:“弃真”错误,不接收质量合格批的风险概率值α第Ⅱ类错误:“取伪”错误,接收质量不合格批的风险概率值β在抽样检验中这两种风险是无法避免的,要采用抽样检验方案,生产方和使用方就必须承担各自的风险。在抽样方案的抽检费用可以承受的情况下,科学的抽样方案应尽可能减小两类风险,常用的统计方法常用的方法与工具(一)

排列图因果图调查表分层法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

关联图系统图(树图)亲和图(KJ法、A型图解)PDPC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矢线图

老七种工具新七种工具常用的方法与工具(二)

饼分图折线图柱状图甘特图雷达图

水平对比法正交实验法抽样检验方差分析假设检验价值工程流程图简易图表

其它方法

QC小组常用的统计方法(1)图示类折线图雷达图柱状图矩阵图饼分图因果图树图流程图亲和图排列图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甘特图箭条图PDPC图二维分析图(2)方法类分层法头脑风暴法优选法方差分析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假设检验法回归分析法过程能力分析法价值工程法抽样检验法水平对比法(3)表格类调查表对策表

老七种工具的运用途径散布图排列图简易图表调查表

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QC七种工具

序号程序方法12345678910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巩固措施遗留问题确定主因分析原因设定目标现状调查选题注:1、特别有效

有效

有时采用

2、简易图表包括:柱形图、饼分图、折线图、雷达图、箭条图新七种工具的运用途径正交实验矩阵图亲合图系统图

矩阵分析PDPC矢线图新QC七种工具

序号程序方法123145678910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检查效果巩固措施遗留问题确定主因分析原因设定目标现状调查选题注:1、特别有效

有效

有时采用

2、简易图表包括:柱形图、饼分图、折线图、雷达图、箭条图关联图统计工具使用的原则:宁可不用,不可错用。

五点注意事项

该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工具

使用工具后就要有所收获

能用简单的不用复杂的

工具要“使用”不要事后编套

先学后用、学以致用

准确

有效

恰当

真实

正确

调查表(一)

调查表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分析的统计图表。原理: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用事实和数据说话的原理。设计、统一方式,用来系统的收集资料、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表(二)

应用步骤:

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

2、确定所需搜集的资料内容

4、设计记录资料调查表的格式

3、确定对所搜集资料的统计方法及负责人

5、对先期收集和记录的资料进行检查,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

6、必要时,对调查表格式进行评审和修改

调查表(三)1、不合格项目调查表插头焊接缺陷调查表N=4870调查者:吴XX日期:年月日地点:X公司插头焊接小组序号

ABCDEFG项目

插头槽径大插头假焊插头焊化插头内有焊锡绝缘不良芯线未露

频数

累计频数

累计%

3367

521

382

201

156

120

4747

4270

3888

3367

4627

4471

69.1479.8287.6991.8295.02

97.48其它

123

4870

100

调查表(四)NO

123456合计项目

服务态度差

商品种类少

商场环境差

价格偏高

服务设施差

其它

频数

累计频数

累计%

8060302046200

170

140

80

194

190

4070859597

100按原因分类的不合格项目的调查表调查者:日期:地点:调查方式:总计

调查表(五)2、缺陷位置调查表

按不合格的部位进行的调查表车型

检查者

检查处

调查目的

工序

调查数

车身

喷漆缺陷

2139辆

图示:

流漆

色花

尘粒

调查表(六)3、质量分布调查表

(P120)按零件实测值分布的调查表

调查人:李x调查日期:

调查数:121调查方式:

频数

136142632231042正

一一一调查表(七)3、矩阵调查表

(P120)是一种多因素调查表,把对应的因素分别排成行和列,将调查到的各种缺陷、问题和数量标在交叉点上。调查表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一、表设计不当,表现:⑴、没有正确的分层,对问题点分类不够,造成数据混杂,整理困难,无法归纳分析;(如p121矩阵调查表,日期/机台,无法细致分析)⑵、需填写的文字过多或需计算的数据过多,造成现场应用困难。二、记录或计算数据有误。分层法(一)分层法,又叫分类法、分组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和一种方法。原则: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而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否则就起不到归类、汇总的作用。分层法(二)分层的目的:把错综复杂和杂乱无章的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按其性质、特征等分成若干组),使之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分层的目的不同,分层的标志也不一样。一般采用以下标志:人员、机器、材料、方法、测量、时间、环境、其它。头脑风暴法(一)头脑风暴法:是采用会议的方式,引导参加会议的每个人围绕着中心议题广开言路,激发灵感,在自己头脑中掀起思想风暴的一种集体创造思维的方法。原理:以会议方式,在和谐的氛围下,每个人都能毫无顾忌、畅所欲言的发表独立见解。利用小组每个成员连续不断地激发思想火花的连锁反应,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作用:用来识别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寻求解决的办法;用来寻找质量改进的机会。头脑风暴法(二)

应用步骤:1)引发和产生创造思维的阶段:明确会议的目的;按规则发言(与会人员平等、每人依次发言、可互相补充、不允许批评、无人发表意见为止)现场记录3)整理阶段:重述所有观点;去掉重复、无关的观点;

对各种意见进行评价、论证;归纳整理。亲和图(一)亲和图是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于某一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和问题,按它们之间相互亲近的程度加以归类、汇总的一种图。常用于头脑风暴法所收集到的各种意见的整理。亲合图(二)亲和图的应用步骤:⑴确定小组的讨论主题;⑵制作语言资料卡片⑶汇总整理卡片;①把卡片集中起来随机地放在一起;②把有关联的卡片归在一组;③找出一张能代表该组内容的主卡片④把主卡片放在最上面。大类下还有小类⑷按类(组)将卡片中的信息加以登记、记录、汇总;⑸画出亲和图;⑹写出书面报告。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帕雷托提出了社会财富颁状况“二八法则”,得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结论。1904年美国经济学家洛伦兹用图表的形式提出了类似的理论。美国的朱兰博士将这一原理运用于质量管理领域,他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多数不合格及其引起的损失是由相对少数的原因引起的。

排列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图表。

排列图的作用:1)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排列图(一)排列图(二)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的折线(帕累托曲线)组成。20018014080400100%50%25%75%●●●●●N=200频数ABCDE其它项目

排列图(三)排列图特点:

a、两个直角坐标

横--项目

左频数

右频率%

b、按高低顺序排列的柱形

宽度一致

依频次高低从左至右排列

“其它”频数较小的次要项目的“总合”排在最后(一般不超过总数的10%)

c、累计百分比折线邻线夹角小于180度(“其它”对应位置除外)

排列图(四)排列图的应用

程序:(P131)

明确分析的题目,选项目

收集数据(尽可能多的)

做统计表进行必要的计算

排列图、完整的标注

分析问题找出关键少数

图名

必要的标注:

总频数:N=

分项频数坐标值、百分比、原点

绘图人

日期及收集数据的条件排列图(五)排列图分析的主要作用:

2、找出关键的少数,次要的多数。

3、给目标值制定提供依据

判断关键的少数看三点:

(1)看图形:关键问题比例高;

(2)看目标值:对目标值的影响大;

(3)看实际能解决的问题(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不可抗拒因素排除)。

1、排列改进的机会排列图(六)

排列图注意事项:(P131)

1、“项目”确定应表明“关键少数”,否则应重新排列。

2、“项目”不易太多5—7项为宜。

3、取样数量不易太少,至少50个数据。

4、关键问题不死扣80%,一般1—2项为宜。

5、“其它”一定要放在最后,一般不大于10%。

6、图形规范,标注齐全。

7、累计百分比是折线,不是直线。8、确定了主要问题,采取措施后,为了检查效果,还应再作排列图,进行比较。

排列图(七)例:排列数据的统计表

序号

123456合计项目

ABCDE其它

频数

累计频数

累计%

80

6030

20

46

200

170

140

80

194

190

4070859597

100200

排列图(八)排列图实例:

某商场服务质量排列图

20018014080400100%50%25%75%●●●●●N=200频数态度差种类少环境差价格高设施差其它项目70%40%97%95%85%例:降低**不合格率现状调查---不合格项目排列图因果图(一)(P133)

因果图是一种用于分析质量特性(结果)与可能影响质量特性的因素(原因)的一种工具。许多可能的原因可归纳成原因类别与子原因,画成形似于鱼刺的图,所以因果图又称为鱼剌图。它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第一次提出的,因此也叫石川图。原因类别

机器(设备、设施、工具)

材料

工艺方法(加工方法、操作方法)

环境(温度、湿度、振动)测量(方法、仪器)

数据信息系统(控制系统)因果图(二)图形:

结果一层原因

二层原因

原因类别

说明:因果图由箭条和短语组成

主箭条右侧短语表示结果

对应主箭条的箭条为“原因类别线”

指向原因类别线的箭条为“第一层原因”

指向第一层原因线的箭条为“第二层原因”以下类推

主要原因在末端因素上选择,有事实和数据说明为什么是要因

因果图(三)应用程序:

1、确定分析的主要问题“单一目的,因素不交叉”

2、确定可能发生的原因类别3、收集资料

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不反驳、不争论

详细记录、对号入座

4、绘制因果草图,并反复修改定图

5、结合现场,确认要因6、使用验证、补充、修正、完善

人设计失误设计与设备不匹配绘制人:车某日期:2005年11月2日配电箱无法与执行器接口

信号回路不正常控制方式不同抽屉为电动门控制,实际为SIPOS执行器可调门继电器电压等级不符要求机出厂设置不合要求电机转速太快,惯性过大因果图因果图(四)使用注意事项:

1、分析要彻底,因素展开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4、“因果关系”不可反向

5、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标的分析,原因不允许交叉6、成功的因果图,要分析到第二、三层原因

7、一个主要质量问题画一张因果图,多个主要质量问题画多张因果图因果图(五)因果图实例:

溜肉片嚼不烂

第一层原因

不认真

因素类别

人机法料技术水平低

未培训

第一次做

第二层原因

炉温低

火力不足

火开的小

肉质不好

肉中有筋

火候不好

油不热

炒时间长

量大

未用淀粉

刀工不好

竖丝切肉树图《系统图》(一)树图:又叫系统图,是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一种树枝状图。可用于将头脑风暴法产生的意见、观点,按其内在的联系整理成树图。

1、自上而下型(宝塔树型图)

经理

三班

二班

一班

财务

后勤

1车间

2车间

人事

生产

二班

一班

树图《系统图》(二)2、自左向右型(侧向展开型)

主题主要类别组成要素子要素试片麻坑

人员

设备

工艺

环境

操作不熟

未执行工

压力不稳

塑炼时间不准

卫生条件

新调人员经验少

压力温度控制不严

混炼时间不统一

塑炼时间不统一

说明:左上方框表示某一主题,用简单明确的语言表示

向右、向下的方框,表示各层次的组成要素

应用:用于表示某一主题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树图《系统图》(三)使用程序:

清楚的、简要的阐明将要研究的主题

确定该主题的主要类别及组成要素

绘制树图主题在左边(上面)框内,主要类别放在右(下)边方框内确定各主要类别及组成要素评审树图,顺序和逻辑上无差错和空档

向右(下)按层展开,用短线连接

树图《系统图》(三)注意事项:

1、一个质量问题用一张树图

2、主要类别一般可以不先从5M1E出发,根据具体的质量问题或逻辑关系选取。

人机料法环经验不足对新机床性能不熟老设备精度差主轴松动新镗床行程不够新镗床正在调试孔找正精度差只有孔未加工装夹困难工件尺寸大等分精度不高孔加工困难侧向型树图场地有限,操作困难人工划线误差大关联图(一)概念:(P138)

用于解决:

图形:

关系复杂、因素之间有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等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

1、中央集中型把分析的问题放在图的中央位置,把同“问题”发生关联的因素逐层排列在其周围。

2、单侧汇集型:把要分析的问题放在右(或左)侧,与其发生关系的因素从右(左)向左(右)逐层排列。

用途:(P139)应用步骤:(P140)问题1问题2因素1291034118147512613中央集中型关联图问题1问题2因素1596101227348131411单侧汇集型关联图三种原因分析方法的区别原因分析常用统计工具:因果图系统图关联图

三种图示方法的运用

方法名称适用场合原因之间的关系展开层次因果图针对单一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一般不超过四层超过用系统图系统图针对单一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关系没有限制关联图针对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之间有交叉关系没有限制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关系水平对比、流程图和简易图表一、水平对比法(标杆管理)1、定义:将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同公认的处于领先地位的竞争者的过程、产品和服务质量进行比较,以寻找自身质量改进的机会。用途: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改进。2、水平对比步骤1)确定对比的目标;2)确定对比的对象;3)收集资料;4)归纳、整理和分析资料;5)进行对比。一流企业本企业差距二、流程图1、定义:用图的形式表示过程的一种方法即:流程图用图的形式将一个过程表示出来。通过对过程实际情况的详细了解来调查改进的机会,达到优化流程和目的。2、流程图的图示标志开始或结束:活动说明:决策:按顺序表示出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流向:三、折线图(波动图)

1、定义:用来表示质量特性数据随时间推移而波动状况。

折线图:(波动图)(变化图)用来表示质量特性数据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波动(变化)的情况10080604020销售额(万元)123456789101112时间(月)

某厂年度销售额折线图

四、柱状图1、定义:是用长方条的高低来表示数据大小,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7次2-1次跳闸次数不合格率(%)现状预期目标23.8%9%目标柱状图柱形图五、饼分图(圆形图)

定义:是把数据的构成按比例用圆的扇形面积来表示的图形。

、4#机调速器在换型后出现采样系统故障的次数进行了统计时间2000.82000.102000.112001.52001.82001.11故障次数111111引起原因机频故障机频故障机频故障网频故障机频故障机频故障采样系统故障饼分图饼分图:(圆形图)饼分图是把数据的构成按比例用圆的扇形面积来表示的图形,各扇形面积表示的百分比和是100%。

某产品质量故障原因构成饼分图

六、雷达图

定义:是模仿电子雷达图象形状的一种图形。它常用来检查(包括自我检查和他人检查)工作成效。(极坐标纸、按项目数从坐标原点引出若干射线、理想水平)序号项目活动前活动后1质量意识851002发现问题60953解决问题70954改进问题60905参与意识40806团队精神50857QC知识6080常用对策表主要有以下几项:序号主要原因对策what目标why措施how负责人WhO地点where完成日期when干什麽分目标怎麽干序号要因对策措施执行人检查人完成时间1配电箱布置不合理根据以往经验和#3机组实测数据以及现场用电大户用电时间情况,对#4机组二级配电盘进行重新布置。段祥岭李锦霖竺诗奎2005.11.82二级配电箱过大过重根据负荷情况对二级配电箱内的开关进行适当的减少,并订购相应规格的二级配电箱。竺诗奎段祥岭赵军2005.10.93未编制动态电源分布图在电脑上绘制全厂临时用电系统动态分布图,每次对现场电源点做出变动,及时在图上做好修改工作。李锦霖孙仁峰竺诗奎2005.6.25避免制定对策表犯以下错误:其它方法简介甘特图、箭条图甘特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在计划中用于进度的管理。也叫线条图。甘特图具有形象、直观、简明、易懂、作图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制订计划、控制进度的方法。过于简单,不适应管理要求。(P208)箭条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