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评-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评-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评-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评-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评-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累与运用专项测评-2024届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与运用。(28分)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鲜腴(yú)俯瞰(kàn)枯燥(cào)重峦叠嶂(luán)B.迂腐(yǖ)琐屑(xuè)倔强(jue)瞠目结舌(chēng)C.遏制(è)丘壑(hè)拙劣(zhuō)接踵而至(zhŏng)D.蹒跚(shān)溺水(nì)黏土(nián)恹恹欲睡(yàn)2.(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感觉,都在我们不经意之间戛然而止。朋友,千万别让这美妙的感觉如细细的流沙从你的指尖溜走,请学会珍惜它吧!B.这幅画原已破损,经过郑师傅修补,简直是天衣无缝,一点痕迹都看不出来。C.五一期间,来万州大瀑布观光的游客川流不息,只为一睹这亚洲第一瀑的秀丽神奇。D.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光明正大,即使他生活在黑暗的屋子里,心头也有青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3.(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国家。B.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这个特别的日子,于2018年4月初在全校开展了“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C.我们正在走进五彩缤纷、朝气蓬勃的青春花季。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各个教育的阶段,应融入教学体系中。4.(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晚舞台上一个个故事勾勒出幸福中国的美好画面。B.四十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精神从未褪色。C.春节联欢晚会上一个个杂技节目让我们眼花缭乱,一个个演员让我们叹为观止。D.《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以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通捧。5.(2分)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正义》,《礼记》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是儒家经典之一。B.《蒹葭》《关雎》均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C.“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都是为了表现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如《马说》,以议论为主,跟现在的杂文相似。D.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绘了潺潺的流水、青翠的藤蔓、悠闲的游鱼、清幽的竹林。全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6.(2分)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傅雷家书》中对任何教育孩子,傅雷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B.《给青年的十二份信》是朱光潜先生20世纪20年代留学英国期间,以书信的形式,专门写给中学生的。C.《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和田晓霞之间近乎柏拉图式的爱情,纯真甜美,带着理想主义的浪漫色彩,让人心醉。D.《名人传》中的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就在于他们即使面对各种困苦,心中始终坚守着理想。就像米开朗琪罗“以痛苦讴歌欢乐”那样,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抗争。7.(2分)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lí)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líng)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B.我们拾(shè)级而上,威严的穹顶也随之愈升愈高,耸入蓝天,最后仿佛独踞苍穹。C.证据如此确凿,还能容他强(qiáng)词夺理,混淆黑白吗?D.春雨姑娘悄悄来到田圃,看到麦苗还躺在大地的襁褓(qiángbǎo)中熟睡,她温声细语地轻轻呼唤,终于唤醒了麦苗,唤醒了大地。8.(2分)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A.《呐喊》 B.《朝花夕拾》 C.《彷徨》 D.《故事新编》9、(4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甲)九曲风涛的黄河,由内蒙草原掉头向南,辟开黄土高原,直泻华夏腹地,浩浩荡荡的大河将这胜地分为河西与河东,成为秦地与晋域的天然分界。(乙)黄河以她金色的乳、旋转的浆,溉泽着永济这片丰土吉壤。位于河东的永济,南傍中条山。名山藏古寺,胜地多道观。中条山中那星罗棋布的名庵古刹分明在告诉我,中条山和山中那造物主的杰作五老峰,是多么的(①雄奇秀丽②栩栩如生)。(丙)晋代郦道元《水经注》中对五老峰褒扬有加:“奇峰霞举,孤标秀出,罩络群峰之表。”中条山中多清泉流溪,那清粼粼碧玉般的泉水,是大山梳(zhuāng)的明镜;那条条流溪里柔美舒展的涟漪叮咚作响,是奇峰怀抱里拨动的琴弦。驻足其间,大自然的景色不禁令人(①叹为观止②流连忘返)。永济城西,有蒲津渡遗址。就在这遗址旁,还深埋过连当今六岁稚童也知晓的名楼——鹳雀楼。(丁)一代诗翁王之涣登临鹳雀楼,即兴吟诵的那首妇孺皆知的五言绝句,仍令今人怀着“欲穷千里目”的憧憬,去进行心灵的登高。(取材于李存葆《飘逝的绝唱》)(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汉字笔顺的判断,下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古刹(shà)琴弦(xuán)梳装“仍”字的第3画是“丿”B.古刹(chà)琴弦(xián)梳妆“仍”字的第3画是“ㄋ”C.古刹(chà)琴弦(xuán)梳妆“登”字的第5画是“乀”D.古刹(shà)琴弦(xián)梳装“登”字的第5画是“丿”(2)根据语境,文中两处括号内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B.①①C.②①D.②②(3)下列对文中画线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句运用“辟开”“直泻”等词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黄河一泻千里的气势。B.(乙)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颜色、形态等角度来描写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C.(丙)句引用《水经注》中的语句,赞美了五老峰的秀美绝伦,增添了文化底蕴。D.(丁)句中“进行心灵的登高”是指王之涣的诗句启迪胸怀高远的人们不断奋进。(4)根据文意,将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五峰列嶂,①,想它鹳雀栖身,定是沉迷此景;三省闻鸡,四围眺胜,问尔黄河②,莫非留恋③?A.①名庵古刹②转首③中条B.①九曲抱关②驻留③中条C.①九曲抱关②转首③斯楼D.①名庵古刹②驻留③斯楼(5)同鹳雀楼一样,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也是我国有名的楼阁,许多文人都为其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佳作。下列诗文原句与楼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C.岳阳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鹳雀楼——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0、填空。(8分)古诗文名句填空(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浮云游子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5)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虽有嘉肴》)(6)芳草鲜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二、阅读理解。(42分)11、(10分)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摇晃的世界(有删改)赵霞(1)我和三岁的儿子一起走在田间。这天的太阳光,照在哪里都有些毛茸茸的。(2)这是什么?他问。南瓜。我答。“哈哈,”他笑起来,“南瓜,它是很难的瓜。”这是什么?芥菜。“芥菜,哈哈,”他又笑,“借来的菜。”回到家里,桌子上放了一筐猕猴桃,他指着里头的毛果子:“猕猴桃,这是迷路的猴子的桃。”(3)我看他又笑又跳地,把南瓜、芥菜和猕猴桃的这个世界摇来晃去,几乎颠翻,一时也huǎnghū了。在那么一阵,这个世界的坚固和稳当从我的感官里逐渐退去,取而代之的是那么一点混沌和迷濛,似曾相识地。我好像也微微地摇晃起来。(4)那还是在什么时候哪,铁锅子里的汤咕嘟响着。妈妈抓一把粉丝,丢进汤里。粉丝汤端出来了,外祖父一边夹起粉丝,一边说道:“瞧,这粉丝有‘鼻头’。”在我听来,这是多么难解的一个世界。我忍不住问,粉丝的鼻头在哪儿?外祖父用筷子挑起一根透明的粉丝,指着上面凸起的一小团白色,这不是它的鼻头么!这普通的食物在我眼里立时变得特殊起来。它的鼻头,是不是闻得见汤里的气味?既然有了鼻头,它就不再是一根普通的粉丝了,它会介意被我们一口一口吞下肚去吗?吃粉丝的时候,我会小心地避开它的“鼻头”,好像那样至少表达了一点儿抱歉的意思。直到有一天,没有人告诉我,我却猛地醒悟了,外祖父所说的“鼻头”,其实是“别头”,是越方言中对于一切纠结成团之物的指称,与我想象中的鼻头,实在相去甚远。一霎时,我从微微的迷醉中苏醒过来。摇晃的世界立定了。(5)现在,我跟着儿子,学习重新观看这个世界的各种姿势。歪着头看,侧着身看,倒过来看,从手指头缝里往外看。我们经过一棵大树,他指着自己的脚、身体、头发,说:“这是我的根、茎、叶。”我们去湖边看小鱼,鱼少得很。他点着头,说:“今天一定是少鱼日。”我们一起念儿歌:“谁会飞?/鸟会飞。”他说:“不。毛巾会飞。猫会飞。狗会飞。人会飞。我会飞。”我们谈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6)哈,他是怎么想的。一个梦,打开来空空的,比起什么梦也没有做,的确要有意思得多。(7)有一天,朋友带给他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盒子里卧着一个漂亮的杯子。(8)我把杯子擎起来:“看,好漂亮的杯子!”他却兴奋地探手到盒子里,捧出那里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看,好漂亮的稻子!”他把“稻子”扬起来,看着它们落到地板上,再捡,再扬,高兴得咯咯笑:“我喜欢这个礼物。”我扬一扬手里的杯子,试图让他至少把“礼物”看完整些,不,他只忙着扬他的“稻子”,在客厅里跃跳、欢笑。我握着杯子,有些落寞地站在边上。(9)真的,是从什么时候起,我们把一个杯子的价值看得比一团碎纸更重要了呢?(10)大约就是从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开始吧?1.看拼音写汉字huǎnghū(______)2.文中多次写到“我”和儿子面对同一事、物时的不同表现,请梳理并填写表格。同一事、物“我”的表现儿子的表现几种蔬果①______重新定义了它们的名字做梦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⑥______3.请分析第(4)段画线句的作用。4.以下对第(9)(10)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呼应标题“摇晃的世界”B.引发读者的进一步思考C.“大约”说明作者对这个回答是不确定的D.从“我”到“我们”的变化显示了主题的深化12、(16分)非文学类作品阅读地球“流浪”靠谱吗今年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流浪地球》以“硬科幻”的特点收获大量好评。那么,这部电影中哪些说法具有较强的科学基础,哪些说法现在还只是幻想?流浪,并非说走就走的旅行《流浪地球》中最惊天地泣鬼神的想象是,利用成千上万个行星发动机,帮助地球离开太阳系。这就得说说让地球离开太阳系需要多少能量了。“地球绕太阳运行,离开太阳系,要能够摆脱太阳的引力势能束缚,所需能量可以计算得到,大概是2.65×1033焦耳。”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周礼勇分析。而当前人类生产的能源,可以拿全球发电量来估计。据统计,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大概是25571TWh,大约合9.21×1019焦耳。“也就是说,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周礼勇说。总之,带着地球去流浪,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如果行星发动机要承担这一任务,那得无比厉害才行。重核聚变,目前只是科幻在《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实现上述任务,靠的是重核聚变技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核聚变是指两个轻核素反应,聚合成一个质量素更重的核素。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比如,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从现代核物理知识来看,90号以上的元素有裂变趋势,10号以下的元素有聚变趋势。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蒙大桥说。看来,这样的行星发动机,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流浪地球》的结尾十分惊险刺激:眼看地球离木星越来越近,情况万分危急,航天员刘培强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了木星上的氢气漩涡。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张双南支招说,他有更好的点燃木星的办法:例如,可以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毕竟核聚变反应需要使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火。“理论上可以,但需要功率足够强大才行。”蒙大桥分析说,按照这一思路,点燃木星的速度确实更快,但惊险程度就会少了几分。太阳什么时候会灭亡电影里,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太阳急速老化,不断膨胀,导致地球不适合人类生存,因此要去寻找新的家园。但是现实中太阳也会如此吗?从恒星的演化规律上来讲,太阳是会有熄灭的一天,不过是在遥远的50亿年之后。简单来讲,当太阳核心中的氢燃烧殆尽,生成氦元素在引力的作用下坍缩,释放的能量进一步升高温度,点燃核心周围的氢壳层,然后太阳迅速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有理论认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凌晨(科幻作家):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可以确定的是,国产科幻电影引起这么热闹的讨论,还是第一次。包括科学家在内的很多观众对其中的科学情节“揪”着不放。探讨过程中,一些干巴巴的科学问题也变得有趣起来。尽管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但它所引发的公众对科学的关注,已足以令人欣慰。1.作者认为带着地球去流浪并不现实,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理由。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A.2017年全球总发电量约9.21×1019焦耳,人类要用近29万亿年的发电量,才能推动地球离开太阳。B.用高功率激光器点燃木星比驾驶载着燃料的空间站点燃木星方法更好,但在感官上不够刺激,因此电影《流浪地球》选用了后者。C.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蒙大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重核聚变没有理论基础,因此不可能实现。D.科幻作家凌晨认为科幻作品中的科普功能,是为了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的,因此更注重科学思维和方法,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3.大志和小志就本文的说明方法展开热烈讨论,请根据语境补全他们的对话。大志:这篇文章的理论看似深奥,但我们能读得懂,因为他运用很多说明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科学知识,我很喜欢。例如文中“铀-235裂变后会成质量为95—105的元素。”就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重核的铀裂变成两个95-105的元素,具体形象地说明了重核只能分裂生成两个轻于母核的核素,通俗易懂。小志:是的,文章中还有别的说明方法,例如这句“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4.这篇文章准备刊登在《中学生天地》杂志上,你认为下列哪一个选项最适合做这篇文章的标题?请说明理由。A.地球“流浪”靠谱吗B.地球脱离太阳系需要的条件13、(12分)阅读《雨中听花语》,完成下面小题。雨中听花语①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②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③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④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⑤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的晃动着。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⑥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⑦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⑧雨停了,花儿们慢慢的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⑨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⑩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⑪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的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⑫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大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⑬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⑭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⑮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⑯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1.文中第3节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2.第⑧自然中加线句子极富表现力,请加以赏析。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竞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3.题目“雨中听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文中第10节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的启迪。三、写作。(50分)14、根据要求完成作文。“晒”本义是指晾晒,在阳光下放置;现在成了网络流行语,泛指将自己的收获、心爱之物、所有生活中“零件”或特殊技能等展示给别人看,与人分享。走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你有什么值得“晒”的呢?请以“晒晒我的____________”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收获”“梦想”“家风”“朋友圈”等,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500字;③自选文体;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8分)1、C【解题分析】

A.枯燥(zào);B.迂腐(yū),琐屑(xiè),倔强(jué);D.恹恹欲睡(yān);故选C。2、A【解题分析】

“戛然而止”的意思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与语境不符。故选A。3、C【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修改病句要尽量不改变原意,在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改动的字数要尽量少。A项“中华民族”与“国家”搭配不当,应将“国家”改为“民族”;B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在“于2018年4月初在全校”前边加上“我们”;D项语序不当,“各个教育的阶段”应改为“教育的各个阶段”。C项正确。4、C【解题分析】

C.有误。“叹为观止”指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语境不符。5、D【解题分析】

D.有误。“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愉悦心情”是错误的,应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6、D【解题分析】

“以痛苦讴歌欢乐”“扼住命运的咽喉,勇敢地抗争”的是贝多芬,不是“米开朗琪罗”。故选D。7、B【解题分析】

A.棱角(líng)-(lénɡ);C.强(qiáng)词夺理-(qiǎnɡ);D.襁褓(qiángbǎo)-(qiǎnɡbǎo)故选B。8、A【解题分析】

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呐喊》。《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故选A。9、(1)B(2)A(3)B(4)C(5)D【解题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拼读和正确书写字词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查字典。“古刹”的“刹”应读作“chà”,“琴弦”的“弦”应读作“xián”,“仍”的第3画是“ㄋ”,“登”的第5画是“乀”。据此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应选B。(2)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择合适词语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区分近义词的不同意思。“雄奇秀丽”形容风景雄伟壮观异常美丽;“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根据句意可知应用“雄奇秀丽”形容“五老峰”。“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流连忘返”的意思说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根据句意可知选择“流连忘返”。据此可知应选A。(3)此题考查对语句和词语的赏析,结合句子的内容来分析。乙句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故B项说法有误。(4)此题考查补写对联。对联有以下几种要求: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根据“三省闻鸡,四围眺胜”的形式,可知①处应填写名词+动宾短语的形式来仿写。“名庵古刹”是并列短语,不符合,应排除A、D两项。上联中的“此景”应与“斯楼”相对,故排除B项。故应选C。(5)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识记。结合诗歌的意思来思考。D项“鹳雀楼”的古诗应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故选D。【题目点拨】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10、在河之洲海内存知已气蒸云梦泽落日故人情学然后知不足落英缤纷【解题分析】

“洲”“已”“蒸”“缤”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二、阅读理解。(42分)11、1.恍惚2.①只会说它们本来的名字②说自己没有做梦③说自己做的梦是空的④拆礼物盒⑤只看到漂亮的杯子/举起漂亮的杯子⑥把垫衬的碎纸条当作喜欢的礼物/兴奋地将垫衬的碎纸条当作稻子抛扬。3.画线句运用心理描写表现儿时的“我”对于粉丝的鼻头和内心感受的想象/体现了“我”将粉丝看作是一个生命时所带来的奇妙体验,反映出孩子往往从不同角度去看待世界4.C【解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恍惚”形容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作答时注意“恍”“惚”的偏旁不要写错。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及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统观全文,注意提示性语言,把握中心句。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从“南瓜”“芥菜”“猕猴桃”等词语可知,我只是知道蔬果的名字;对于“做梦”,“我说,昨天晚上我没有做梦。他说:‘昨天我做了一个梦,是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当“我们一起拆开漂亮的包装盒”的时候,“我”只看到了杯子,儿子却喜欢“用来垫衬杯体的一大团揉得皱皱的细碎纸条”。3.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赏析能力。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我”对粉丝鼻头的好奇,也说明换个角度看问题,世界是很有趣味的。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4.此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作用的分析。A.正确,“我们的世界停止那种令人神迷的摇晃感”与标题“摇晃的世界”相呼应;B.正确,这两段运用两个疑问句启发读者思考;C.不正确,“大约”说明这只是作者本人的观点;D.正确,从“我”到“我们”,由个体到一般,深化了主题。故选C。12、1.以现有的发电量,即使连续工作,直到整个宇宙寿终,都达不到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的电量;重核聚变技术支撑的发动机,目前没有理论和实现条件,只在幻想中;太阳变成红巨星时,地球将不复存在。2.B3.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列出如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说明流浪地球的不靠谱。(或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与宇宙年限比较,说明流浪地球不靠谱。)4.示例一:我选A。这个标题清晰地告知了全文的内容,;用简洁的问句表达,一下子吸引了中学生的眼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这个标题适合《中学生天地》这样的刊物。示例二:我选B。这个标题平实,比较全面地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科技文的特征,刊登在《中学生天地》上,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通读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文章从三个方面就《流浪地球》是否具有科学性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以现有的发电量,即使连续工作,直到整个宇宙寿终,都达不到推动地球脱离太阳系的电量;第二部分用举例子的书名方法指出“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目前只能出现在科幻中了”说明了重核聚变技术支撑的发动机,目前没有理论和实现条件,只在幻想中;第三部分指出“太阳演化生成的红巨星非常巨大,最远能够膨胀到地球轨道。这样,水星、金星和地球都会逐渐坠入太阳而毁灭。其实,早在太阳吞噬掉地球之前,地球上的海洋早已被膨胀的红巨星烤干,不复存在”说明太阳毁灭时,地球已经不复存在了。据此分析作答即可。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文中指出“如果把现阶段全球所有的发电量都用来推动地球离开太阳,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所以题干跟文中的意思不相符;B.正确;C.文中指出“若要重核发生聚变,目前没理论和实现条件”说的时“目前”没有理论基础,所以题干与原文不符;D.根据文章内容“科幻作品中的科学,更多指的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而不是现有的科学理论。科幻作品的科普功能,更多是激发公众对科学产生兴趣,而不是对现有科学技术进行讲解说明。”并不是说现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技术不重要,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3.考查文中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从题干中小志指出的句子“需要连续工作2.88×1013年,即近29万亿年。而宇宙年龄大概是130亿年”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的说明了如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以此来说明流浪地球是不靠谱的。同时,作者将以现有发电量来推动地球需要的年数与宇宙年限作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流浪地球是不靠谱的。据此分析作答即可。4.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确定。解答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选择的时哪一个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分析说明。文章从三个方面就《流浪地球》是否具有科学性进行了分析,选择A,用疑问句作为标题,清楚的告诉了读者文章要说明的问题时什么,刊登在《中学生天地》上,能够吸引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选择B,这个标题比较直接的介绍了文章要说明的内容,体现了科技文的特征,刊登在《中学生天地》上,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据此分析作答即可。13、1.写自己因读了舒婷的诗句,所以认定凌霄花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表达了自己对凌霄花的厌恶之情;与下文写凌霄花的外表普通而纤弱形成鲜明的反差,先抑后扬突出了它的坚强、仗义的品性,表达了作者对花的赞美和敬意。2.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凌霄花以人的情感,写花“坚强地站立”,突出花虽然外表细弱其实却很坚定,绝不屈服,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3.表层含义:在风雨中我看到凌霄花历经磨难却依然傲立枝头的生命历程过程。深层含义:感悟到生命的坚强和不断超越自我。4.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弱小的生命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仍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柔弱的生命也可以书写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磨难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练,让自己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引用诗句的作用。第(3)段引用舒婷的诗句,写出了自己以前对凌霄花的误解。结合下文内容来理解,这句诗与下文写纤弱凌霄花在雨中的坚强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抑后扬,更突出了花的坚强,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花的赞美和敬意。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赏析能力。赏析句子要依据句子本身的特点去分析,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分析。首先要看句子是否使用修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手法就要依据各个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二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方法,就要看看是否使用了特殊的表现手法,比如对比,象征等,有就依据各个表现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第三如果都没有,我们就要从句子里面有特色的词语去分析,比如一系列动词的使用,一系列四字短语的使用等方面去分析,这三点是最常见的,要能够掌握住。“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凌霄花看似柔弱的外表下潜藏着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突出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点睛:鉴赏文章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一般遵循“方法+效果+情感”这六个字的原则,但是,无论运用什么写作方法,在分析效果时,都必须与人物的形象与情感联系起来,同时还要有全局意识,即联系全文来鉴赏要分析的句子。3.本题考查学生对题目含义的理解。解答时,结合全文内容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再联系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题目的深层含义。本文记叙了“我”在雨中看到凌霄花顽强的抵抗风雨,尽管风吹雨打仍然坚持挺立而感悟到生命的顽强与不屈。作为生活在世界上的生命,我们应该有自己的追求,不在意他人对自己看法,执着地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因此“雨中的花语”表面上是凌霄花在风雨中坚持挺立的景象,深刻的含义是在面对磨难时能够坚强面对超越自我。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本文关于凌霄花的议论抒情语句主要在文章后半部分,这些语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性语句。第(10)段写凌霄花在人们的误解中坚定自己的信念、拼命攀援,表达了无论他人对你有什么评论,我们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往无前,同时还表达了每一个生命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因此我们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第(11)段写凌霄花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点着另一个粗糙的生命,即使背负着骂名,也与它为同生共死,表现了一种柔弱的坚强,一种仗义的品格;第(12)(13)段写凌霄花经历风雨后反而绽放得更为娇艳,说明磨难是一种生命的历练,让自己超越自己原有的高度。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