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海省西宁市名校2024届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2分)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虎是自然界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一旦灭绝,将永远不会再恢复或者创造出来。②因此,对于虎这一物种来说,我们只剩下最后一个机会了。③正如世界著名猫科动物专家杰克逊先生所说的:“到了那个时候,就只剩下纸老虎了。”④特别是作为我国特产的虎亚种,华南虎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⑤如再不及时挽救,华南虎在下一个虎年到来之前,就必然步入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的后尘,从我们面前消失。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⑤③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2.(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B.《桃花源记》《小石潭记》《醉翁亭记》的作者分别是陶渊明、柳宗元、欧阳修,他们都属于“唐宋八大家”。C.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D.《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因为飞岛国国王和岛上的臣民只对数学和音乐感兴趣,而他对于这两门学科的了解比他们差远了,所以受到轻视。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要做谨言慎行、言行相顾的人。B.他精神抖擞,镇定自若地走上讲台,演讲时抑扬顿挫,充满激情,听众掌声不断。C.中韩大战结束后,国足将士们绕场一周向球迷表达感谢之情,而球迷们揭竿而起集体鼓掌。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面对贫困与收入差距现状的问题,探索新的经济体制是解决问题的不二法门。4.(2分)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20岁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称之为“弱冠”。“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B.世界文学名著《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罗曼•罗兰、托尔斯泰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的经历,赞美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C.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被贬到黄州。D.《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潜水艇从太平洋出发,途经澳大利亚珊瑚海,在游历了印度洋、红海(阿拉伯海)、地中海、大西洋等海域后到达南极。5.(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中国人眼里,人生有四件大事——衣、食、住、行。把衣放在首位,为什么?①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②而它的起点“修身”当然不能缺少对身体的包装行为③即必须首先从外表上塑造出具有儒家风范的形象④因为在礼仪之邦,衣是脸面、包装,是身份的体现⑤这是士人儒生的人生信念与行为准则A.①②⑤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③⑤④①② D.④①③②⑤6.(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缄默震憾难以置信兴高采烈B.撺掇亢奋消声匿迹人情世故C.恬静楔形衰草连天阡陌交通D.次第羁拌翩然归来垂珠联珑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0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具答之(_____)(2)日光下澈(_____)(3)中轩敞者为舱(_____)(4)不知其旨也(_____)(5)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_)(6)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8、(3分)品读杜甫的《江汉》①,完成小题江汉杜甫江汉②思归客,乾坤③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④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⑤,不必取长途。(注)①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②江汉:指长江、汉水之间。③乾坤:代指天地。④永夜:长夜。⑤老马:这里是诗人自比。(1)诗中颔联和颈联情景交融,“片云”“月同孤”意境____,流露了诗人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表现了诗人_____。(2)下面对于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_____)A.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B.“思归客”,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C.“落日”“秋风”让人想到晚景暮年,引起诗人沦落之感、衰老之叹。D.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9、(7分)古诗文默写。无意苦争春,________。(陆游《卜算子·咏梅》)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灯景旧情怀琦君故乡的新年,从十二月廿三送灶神开始,一直要热闹到十五,滚过龙灯,吃过汤团,才算落幕。这样长的年景,对我这个顽皮童子来说,实在是太棒太棒了。大年夜的“点喜灯”工作,是我的专利。吃完晚饭以后,阿荣伯就把山薯平均地切成一块块,把香梗也平均地折成一段段,插在上面;再打开一大包细细的红蜡烛,叫我帮忙,一根根套在香梗上,装在大竹篮里,由我拎着。他一手提灯笼,一手牵我到各处点喜灯。前后院的大树下、大门的门神脚旁边、走廓里、谷仓门前、厨房水缸边……统统都点了摆好。全个大宅院都红红亮亮、喜气洋洋起来。可惜蜡烛太小,风又太大,等我们兜一圈儿回来,有的蜡烛点完了。阿荣伯又打开一包来补上。这样补到东边又补到西边,我就说:“好累啊!站起蹲下的,头都晕了。”阿荣伯用红灯笼照照我的脸,摇摇头说:“吃了分岁酒,拿了压岁包儿,才做这么点事就累啦?不行,做什么事都要有头有尾。”我在红红的烛光里,看见阿荣伯的鬓边有好多白发,我捧住他的手膀关心地说:“阿荣伯,你也长大一岁了。”他笑笑说:“我不是长大一岁,我是老了一岁。你才是长大一岁。”我说:“长大有什么好,长大了就会老,老了就会长白头发。”阿荣伯连忙阻止我说:“过年过节的,不要说这种话。等下子在你妈妈面前可不能这样讲。”我做出很懂事的样子说:“我不会讲的。我知道妈妈也老了一岁了。”阿荣伯叹息似地说:“大人总是要老的,只要小的长大,一代一代接下去就好了。”我听得心里酸酸的。回到厨房里,看见母亲正取下头上的银针剔菜油灯,剔得高高亮亮的。阿荣伯说:“太太,再加三根灯芯,五子登科呀。”母亲笑眯眯地说:“两根也一样好。两根是一双嘛。”我知道母亲舍不得菜油,向阿荣伯做个鬼脸,跑过去指着灯花大声地说:“一双就是文武占魁二状元啊。”母亲高兴地问:“你是哪儿学来的?”我得意地说:“阿荣伯教我的,是‘花会传’里的句子呀。”我逗得妈妈高兴,又捧了阿荣伯,不由得又快乐起来,刚才那种愁老的心事早又丢开了。点喜灯的有趣节目以后,五天新年当然是没头没脑的玩乐,然后眼巴巴盼望初七的迎灯。“迎灯”就是“迎佛”,迎着佛相互拜年,也是庆祝丰年、歌舞升平的意思。父亲对于迎灯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大除夕祭拜祖先,是子孙们对先人慎终追远的孝思。典礼要隆重肃穆,祭品要简洁精致,却不是讲究排场。迎灯是一年之首,地方全体百姓,对神衹的佑护表示感谢,典礼不但隆重,还要愈热闹愈有排场愈好。初七一大早,母亲就提高嗓门喊:“阿标叔,晚上的风烛都买好了吗?百子炮(鞭地)都齐全了吗?要越多越好啊!”母亲平时说话低声细气,一到过年,嗓门儿就大了。尤其是那个“好”字,尾音拉得长长的,表示样样都好。阿标叔也提高嗓门回答:“都齐全啰,丰足得很啰!”跟大除夕一样,初七晚上,他老早就把煤气灯点上了。呼呼呼的声音,听起来气派硬是不一样。阿标叔仔细地把好几尺长的风烛,用硬纸在捏手的芦苇柄上包成一个斗形,免得蜡油滴下来烫到手。风烛的队伍是愈长愈好,所以家家都有壮丁参加,背大灯笼,举风烛,提火把,还有沿路的“弹红”(即一堆堆的柴火烧得旺旺的),各家的路祭,几丈长的鞭炮,丝竹悠扬,锣鼓喧天,那热烈的气氛,把新年带上了最高潮。我家前门深藏在一条长长的幽径里,后门临着大路,所以迎灯队是从后门经过的。我连晚饭都没心吃,老早就站在矮墙头上等。远远看见灯笼火把像一条火蛇似的从稻田中游来,我就合掌朝着那方向拜。队伍渐渐近了,高大的开路先锋摇晃着双臂过去后,就是乐队、香案、马盗。菩萨的銮驾在最后,晴天就坐明銮,可让大家一睹风采。马盗是七匹马为一队,村里的青少年画了脸谱,穿了短打武生的装束,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左顾右盼,好不令人羡慕。马盗有时一队,有时两队,愈多表示地方上愈富足。最最盛大的迎灯已经结束,只剩下十五元宵节最后一场热闹场面了。(节选自《灯景旧怀情》,有删改)1.文中重点写了两种民俗活动,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2.选择恰当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1)阿荣伯就把山薯平均地切成一块块,把香梗也平均地折成一段段,插在上面:再打开一大包细细的红蜡烛,叫我帮忙,一根根套在香梗上,装在大竹篮里,由我拎着。(2)远远看见灯笼火把像一条火蛇似的从稻田中游来,我就合掌朝着那方向拜。3.在父亲看来,“大除夕祭拜祖先”和“初七迎灯”意义和仪式分别有什么不同?请概括回答。4.评论家郑明娳曾这样点评琦君的散文:“琦君散文的独特性,无论是写人、写事、写物,都在平常无奇中含蓄至理,在清淡朴素中见出秀美;她的散文,不是浓妆艳抹的豪华贵妇,也不是粗服乱头的村俚美女,而是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请你对本文或琦君散文做简要点评。11、(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蚂蚁搬家陈胜展①记得小时候,爱看蚂蚁搬家,没有理由,只有好奇。②夏天,几个光屁股孩子,从河里洗澡出来,奔向村边的那棵皂角树,追逐嬉戏时,不知谁叫一声:蚂蚁搬家喽!同伴们便会凑在一起,头碰着头看蚂蚁搬家。③一群群蚂蚁从一条大树根的“老窝”中涌出,奔向青石下的“新家”,距离不过几步,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排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顶着东西,往返不停。我们看得手痒,用细小的树枝拨掉它们的东西,看它们急得团团转,我们真开心。这时,又过来几只蚂蚁和它们碰碰头,帮它们把东西托起。看这一招没有难住它们,我的一个同伴在它们“新家”旁刻了一道“小沟”,灌上水,就像古代的护城河。见蚂蚁找不到路着急的样子,我们便欢快地奔向大河,尽情戏水。④孩提时代,蚂蚁搬东西,我们夺东西,我们挖沟,它们填沟,我们和蚂蚁之间不知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们从光屁股到穿上了开裆裤,从穿开裆裤又到换上了学生服。⑤在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就写了篇《蚂蚁搬家》,记得我用现在想起来很幼稚的语言写道:“蚂蚁真勇敢,也是‘大力士’;蚂蚁真勤劳,从早到晚都在做工……它的缺点:不够聪明,每次斗法,它们总失败;明明是直线,可走得弯弯曲曲,不够快捷。”清楚地记得老师的评语是:“生动有趣,要多看它的优点,做一个像蚂蚁一样勤劳朴实的人。”⑥老师的这句话,伴我走出家乡,又返回家乡。不同的是,脱去了学生服的我,由当年的那个光屁股孩子,变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⑦一天下午,天阴阴的,我带着儿子,再次来到家乡的那棵皂角树下。想是不是还能再看到蚂蚁搬家,没有怀古的凝重,更没有那份赋闲之心,只是想满足孩子的好奇。⑧儿子伸手去捉蚂蚁的一刹那,我又重新注意它们:又一次搬家,肯定不是当年的那些蚂蚁,可为什么还是那种队形?还是弯弯曲曲的路线?忽的,我有了新的发现:它们仍然勤劳,而且聪明,它们能交替着把“巨物”搬走;仍然匆忙,却很懂得规则,各行其道,忙而不乱;还是那样坚强,却不失团结意识和友善之情,劳作中也不忘时不时用触角打个招呼。一个“巨物”的搬运,会有上百只蚂蚁参与,不管前后左右,都能往一个方向合力,全然没有阻隔视线的感觉。⑨我在静静地看着、想着,不幸发生了。儿子用小手捏起蚂蚁正在搬的大虫子,几十只蚂蚁紧抱着那只虫子,在空中也不肯撒手,落到地上后,很快又开始了它们艰难的搬运。⑩儿子一直在笑,我却笑不出来,陡生出一种对蚂蚁深深的愧疚。这愧疚,并不仅仅是因为孩子无知对它们的伤害,更有我对它们心存偏见的反思。⑪穿学生服的那段时光,看蚂蚁搬家,觉得蚂蚁笨:目光太短浅、择路多失误、计划太仓促。今天,再看看这些蚂蚁,豁然明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它们来说,搬家是它们和自然抗争的方法,也许就像现代人雨天在屋、晴天晒太阳一样普通而必要。家是它们行路的最终目标,不管多周折,在风雨来临之时,都能胜利走向目标。⑫再看人生,从“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幼稚,到“朝暮烦恼上心头”的成熟,再到“世事沧桑,心如止水”的老成,奋斗历程、心路历程与蚁路行程一样,坎坎坷坷、行行止止。像是穿越在时空的坐标系中,先是找到自己定位的那一点,然后像蚂蚁一样去拼力移动那一点,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些点连成的线就叫人生轨迹,而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如蚁路般弯弯曲曲。可喜的是,蚂蚁行路无论多么曲折,始终能够奔向自己定位的那一点。我们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非至终点,永不停步。⑬路,在脚下;家,在前面……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情节“我”对蚂蚁的认识小时候夏天①______目光短浅,笨拙浮躁刚学写作文的时候“我”写了篇《蚂蚁搬家》的作文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坚韧顽强,睿智执着2.请赏析划线句中加点词的作用我以为它们在做游戏:排着整齐的队伍,全都一个模样,个个顶着东西,往返不停。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看蚂蚁搬家,是小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常做的一件乐事。B.“我”从小到大,甚至做了父亲了,都爱戏弄蚂蚁,以夺蚂蚁东西为乐。C.“我”对蚂蚁的看法是变化的,由最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敬佩。D.人生从少年的幼稚,到长大后的成熟,再到“心如止水”的老成,不是一帆风顺的。E.文章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人生不要走弯路,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最好选捷径。4.请结合文章主题和(连接材料)完成下面题目。(链接材料)因为下雨时,雨水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流向低处,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蚁窝里没有充足的氧气,蚂蚁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才能让蚁后继续繁衍后代。由于蚂蚁洞与外界通风,因此外界空气湿度变化对蚂蚁的活动有影响。(1)蚂蚁为什么搬家?(2)联系实际说说蚂蚁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人生的坎坎坷坷、行行止止?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5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小题。(1)《傅雷家书》是傅雷写给儿子______的,“书”指的是______。(2)下列选项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不符的一项是(______)A.保尔13岁时就开始参加革命活动。B.书中描写了保尔怎样对待战争、工作、爱情、友谊、疾病、挫折等情节。C.保尔是以作者自己为原型塑造出来的带有自传性质的典型形象。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被邮差弄丢过。13、(5分)当下,手机的校园管理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两会代表提议全面禁止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下你的看法。(不少于80字)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书写(3分)15、作文(5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初春,街心公园的树争先恐后地长满了绿芽,有一棵树却迟迟没有动静。一段时间后,别的树的叶子都已张开,这棵树才刚刚冒出嫩芽。一开始就比别人晚了一大步,不免让人担忧。不过这棵树并不着急,还是按着自己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着,不经意间夏天来临,举头望去,这棵树与别的树已无区别,浓浓的绿色在夏日的酷暑里同样可以遮荫纳凉。此时,谁又在意它当初的滞后?人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请根据对上述文字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涉及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1、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本语段讲述的关于老虎的重要性。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B【解题分析】
B.有误。陶渊明是东晋人,不属于“唐宋八大家”。3、C【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成语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C.“揭竿而起”意为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写作中,注意多积累,多思考,正确使用成语,拿不准的,多查字典。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4、B【解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B项有误,《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的经历,作者是罗曼•罗兰。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5、B【解题分析】
读所给句子可知,由人生有四件大事之一的“衣”,引出下文对“衣”的作用的解释,又联系到古人常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如何“修身”。句子排列顺序最佳的是④①⑤②③。B项符合题意,故选B。6、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A震撼。B销声匿迹。D羁绊。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0分)7、(1)详细(2)穿透(3)是(4)味美(5)才能、才干(6)同“值”【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具答之”翻译为“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具”意思是“详细”。“日光下澈”翻译为“日光透射到水底”,“澈”意思是“穿透”。“中轩敞者为舱”翻译为“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为”意思是“是”。“不知其旨也”翻译为“不知道它的味美”,“旨”意思是“味美”。“食之不能尽其材”翻译为“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材”意思是“才能”。“系向牛头充炭直”翻译为“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直”同“值”。8、(1)凄凉冷清、乐观旷达(2)C【解题分析】
(1)一问,考查意境特点。“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两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句中“片云”“月同孤”意境凄凉冷清,流露出作者孤独、苦无知音的烦闷。二问,考查诗人的思想情感。“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我虽已到暮年,行将“日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好像增添了力量,如病将痊愈一样。句中“落日”“秋风”意境雄壮、开阔,又体现了作者“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乐观旷达。根据以上分析提取相关此句填充即可。(2)C项,杜甫的感情并不是往低沉一面发展,而是仍然觉得桑榆未晚,雄心尚存,还想在垂暮之年有所作为。9、一任群芳妒【解题分析】
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此题要注意“芳”“妒”等字的书写。三、现代文阅读(25分)10、1.点喜灯:大年夜,我家前后院的大树下、大门的门神脚旁边、走廊里、谷仓门前、厨房水缸边……统统都点了喜灯并摆好。全个大宅院都红红亮亮、喜气洋洋起来。迎灯:正月初七,风烛队背大灯笼,举风烛,提火把,高大的开路先锋过去,就是乐队、香案、马盗,菩萨的銮驾在最后,还有沿路一堆堆的柴火烧得旺旺的,各家的路祭,几丈长的鞭炮,丝竹悠扬,锣鼓喧天,那热烈的气氛,把新年带上了最高潮。2.(1)示例一:运用“切”“折”“插”“打开”“套”“装”“拎”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阿荣伯点喜灯前的精心准备,也表现了“我”快乐兴奋的心情。示例二:使用了“一块块”“一段段”“一根根”等叠韵词,语言充满了灵动的美感,既描写了阿荣伯的精心细致,也表现了“我”快乐兴奋的心情。(2)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灯笼火把”比作“火蛇”,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迎灯队一路前行的动态美,也烘托出“我”喜悦的心情。示例二:通过“我”“合掌朝着那方向拜”的动作,表现了“我”对迎灯队的虔诚之情和敬畏之心。(能找到恰当角度,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3.意义:大除夕祭拜祖先,是子孙们对先人慎终追远的孝思;迎灯是一年之首,地方全体百姓,对神祇的佑护表示感谢。仪式:大除夕祭拜祖先典礼要隆重肃穆,祭品要简洁精致,不讲究排场;迎灯典礼不但隆重,还要愈热闹愈有排场愈好。4.示例一:《灯景旧怀情》通过少年琦君的视角感受家乡风俗,既充满了瑰丽的民俗文化色彩,也让我们感到一股淡淡的如烟浅愁萦绕在字里行间。示例二:《灯景旧怀情》像一幅淳朴的古画,蕴含着丰富的民俗风情,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家乡风俗图景。示例三:琦君散文那一缕缕的乡愁如烟如梦,朦胧而又清晰,宛在眼前又袅袅飞散,但总有一种情愫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体会到作者那浓浓的白云亲舍,桑梓情怀。示例四:琦君散文如一股温暖的泉流滋润温暖着读者们的心房,读她的散文,犹如和一位老朋友聊家常,让你感到生活的温馨,又如冬日手捧一杯清茶,让你感到岁月的美好。(能找到恰当角度,语言流畅,即可给满分)【解题分析】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解题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线索),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的活动,采用“人+事+结果”的方法加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文章依据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大年夜点喜灯”和“正月初七迎灯”两个习俗。其具体内容可结合文章的第2段和第5段从做法上加以概括即可。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表现的情境等。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1)语句“阿荣伯就把山薯平均地切成一块块,把香梗也平均地折成一段段,插在上面:再打开一大包细细的红蜡烛,叫我帮忙,一根根套在香梗上,装在大竹篮里,由我拎着”可从描写的角度来赏析,如:运用了“切”“折”“插”“打开”“套”“装”“拎”等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阿荣伯在点喜灯前的准备全过程,既表现了阿荣伯做事的认真和精心,同时也表现了“我”快乐的心情。本题还可以从叠词“一块块”“一段段”“一根根”使用的角度进行赏析。(2)语句“远远看见灯笼火把像一条火蛇似的从稻田中游来,我就合掌朝着那方向拜”可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语句把把“灯笼火把”喻为“火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灯队行进时的情形,又用“合掌朝着那方向拜”一句表现了“我”虔诚的心态和的心情。3.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本题可依据“父亲对于迎灯是非常重视的。他认为大除夕祭拜祖先,是子孙们对先人慎终追远的孝思。典礼要隆重肃穆,祭品要简洁精致,却不是讲究排场。迎灯是一年之首,地方全体百姓,对神衹的佑护表示感谢,典礼不但隆重,还要愈热闹愈有排场愈好”这一内容概括作答。4.开放性试题。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从文章叙写的内容、写作手法和语言风格等角度来谈文章的特点并写出自己的感受即可。如:从内容看,文章叙写了大年夜和初七日的两个家乡风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家乡风俗图景,表达了淡淡的乡愁。语言清新质朴,准确传神。答案是多元的,言之有理即可。【题目点拨】筛选信息有三个原则:①带着题目,通读全文,把握大意。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选好答题的角度,组织好答题的语言。③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11、1.①几个光屁股孩子戏弄蚂蚁②勇敢勤劳,不够聪明③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一天下午④带儿子在家乡的皂角树下看蚂蚁搬家2.“排”指蚂蚁排队;“顶”指蚂蚁头顶着食物。两个动词写出了蚂蚁搬家秩序井然、团结、坚韧等特点,为下文体现蚂蚁与自然抗争的睿智与执着做铺垫。3.BE4.(1)因为下雨,雨水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2)示例:蚂蚁搬家是因为他们遇到了困难或叫险情——天要下雨了,但它们积极面对困难——搬家,尽管搬家的道路艰难险阻,但它们一往直前。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学习的艰难、考试的失利、人与人之间的误解、家庭的不幸等等。只要我们不退缩,找到自己的定位,勇敢地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能联系文章、链接材料、实际,符合大意即可。)【解题分析】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时间、情节及认识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的时间、情节和认识。如①空,第2、3段写几个光屁股孩子戏弄蚂蚁;②空,第5段写作文中的蚂蚁勇敢勤劳,不够聪明;③空,第6段写自己成了光屁股孩子的父亲的一天下午;④空,7—10段写带儿子在家乡的皂角树下看蚂蚁搬家。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排”“顶”都属于动作性很强的词语,是动作描写。从内容上看,分别描写蚂蚁排队和蚂蚁头顶着食物的情形。赞美了蚂蚁搬家秩序井然、团结、坚韧的精神。从结构上看,为下文体现蚂蚁与自然抗争的睿智与执着蓄势,为下文的抒情和主题的升华做铺垫。3.B.“戏弄蚂蚁,以夺蚂蚁东西为乐”错,应该是“从小到大,甚至做了父亲了”都爱观察蚂蚁。E.文章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应该是:我们也应该向着自己的目标,非至终点,永不停步。而并不是“人生不要走弯路,要选择正确的道路,最好选捷径”。4.(1)问蚂蚁搬家的原因。可提取材料“因为下雨时,雨水会因为地球的重力流向低处,可能会淹没蚁窝,而且下雨时气压较低,蚁窝里没有充足的氧气,蚂蚁必须找一处地势较高的地方重新安家,才能让蚁后继续繁衍后代”等句分析,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2)写蚂蚁对人的启示。要联系第11、12段的内容分析。暴风骤雨袭来,蚂蚁们赶紧把家搬到它们认为最安全、舒适的新家里去。眼前这一幕,很令我们感叹,蚂蚁们的很多精神令我们难忘:蚂蚁有很多闪光的品质,那就是坚持不懈,互帮互助,富有团队精神。它们不管路途有多遥远,多艰难,都依然坚持不懈,努力地向终点跑;在搬家过程中,它们也相互协作,一起抬比它们身体还重几十倍的东西。最终战胜了困难,生存下来。我们应该学习蚂蚁的这种精神,坚持不懈,互帮互助,只有这样,才能战胜任何困难,才能坚持到胜利,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四、名著阅读与综合性学习(10分)12、(1)傅聪、傅敏信(书信)(2)D【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手稿曾被弄丢过,但是被弄丢的手稿并不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是《暴风雨所诞生的》。故答案为D。13、示例:初中生不能携带手机进校园。因为初中生的自制能力较差,一旦携带智能机手进校园,势必扰乱正常的教学、学习秩序,容易瘾沉迷其中,患上了“手机综合征”,从而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解题分析】
考查对材料的个性化解读。此题的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首先要明确观点:初中生不能携带手机进校园。然后再分析原因:对学生而言,带智能手机进校园有利有弊,智能手机作为通讯工具,可以方便学生随时与家长联系,同样也作为学习工具,帮助学生更快更精准地获得资讯,但弊端更多更严重。所以手机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会影响学生的专注力。有些手机APP可以通过视频拍照,快速搜索出答案,正演化为学生偷懒的“抄作业神器”。有些初中生他到网上下载一个,题目答案就来了,会形成懒惰。中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自制能力相对较弱。一方面需要家校合作,正确引导,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法规,禁止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进校园,但是允许学生携带功能简单的手机便于和家长联系。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禁止中小学生带智能手机进校园。建议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网络的管理,更好地净化我们小朋友成长的环境和空气。五、书写与作文(53分)14、范文:坚持的力量在徘徊的路上,我会思考坚持的力量;在成功的路上,我会留下喜悦的脚印。只有不断的探索与追寻,路才永无止境。不必犹豫顾盼,只需奋力前行。记得当时立冬已过,天气渐渐有了几分寒意,从小就体弱多病的我,只能穿着肥大的夹袄,看着小伙伴们愉快地打雪仗。我只能无声地哭泣着,默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艺美术企业课件模板
- 疫苗宣传课件
- 疫情课件线上
- 工程课程选择指南
- 工程课件下载
- 2025年地铁站点地板砖铺设与翻新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组装代工合同
- 疫情家长心理调适课件
- 工程英语培训课件
- 合作研究与技术交流开发合作协议
- RB/T 303-2016养老服务认证技术导则
- GB/T 32227-2015船用工作救生衣
- GB/T 22258-2008防伪标识通用技术条件
- GB 38454-2019坠落防护水平生命线装置
- FZ/T 01082-2017粘合衬干热尺寸变化试验方法
- 3、《广播电视音像资料编目规范-电视资料部分》标准设计及应用说明【精选文档】
- GB∕T 30074-2013 用电化学技术测量金属中氢渗透(吸收和迁移)的方法
- GB∕T 24635.4-2020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坐标测量机(CMM)确定测量不确定度的技术 第4部分:应用仿真技术评估特定任务的测量不确定度
- Q∕SY 05357-2020 油气管道地面标识设置规范
- 2022年福建省厦门市中考语文质检试卷(5月份)
- [广州]城建项目建设审批流程简介(多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