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唯物辩证法(第3课)社会历史观(第5课)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辩证唯物论(第2课)文化(第三单元)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第8课)

——吸收外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面向未来《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认识与实践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自主学习1.认识的含义;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及二者之间的关系;3.实践的含义、形式和特点;

新课导入

2019年12月武汉市发现多起不明原因肺炎,患者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或家族聚集现象,初始症状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可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部分严重病例可以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休克,严重时可导致死亡。2020年1月7日,研究人员在患者标本中检出新型的冠状病毒,同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武汉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思考:人们对于新冠肺炎病毒的了解与认识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知识梳理一、认识:

1.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主体:人(而非动物)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思考:认识与意识有什么区别?

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意识属于唯物论,意识与物质对应;认识属于认识论,认识与实践对应。

知识梳理一、认识:

2.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人传人、传染性很强;会出现发热、咳嗽、嗅觉丧失等症状;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群体危害性更大。

知识梳理一、认识:

2.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在检测镜下看类似于皇冠;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气溶胶传播;75%浓度的酒精可有效杀灭。

知识梳理一、认识:

2.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关系:(1)感性认识是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高级阶段,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发展、深化依赖初级阶段高级阶段

知识梳理二、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面对前所未见、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武汉关闭离汉通道;4万余名医务人员白衣执甲,星夜驰援;数千工人不眠不休建造医院;14亿中国人众志成城,居家隔离……

知识梳理二、实践: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注意:(1)实践的主体是人,这意味着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2)实践是以客观世界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这意味着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3)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中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知识梳理二、实践:2.实践的基本活动形式:(1)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植树造林、农业生产…(2)变革社会的实践:阶级斗争、改革…(3)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知识梳理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

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

新冠疫苗研发活动是实践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其过程和结果有什么特点?(1)客观物质性: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

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

对于像流感这样的大流行疾病,只有疫苗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也因此,国家也下定决心,以人民的健康优先,不计成本都要研发,必须研制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人将实践中形成的认识用于指导实践。①改造自然:(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②改造社会:(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对于像流感这样的大流行疾病,只有疫苗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也因此,国家也下定决心,以人民的健康优先,不计成本都要研发,必须研制出安全有效的新冠疫苗。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

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

为抗击疫情,陈薇院士带领团队研发重组新冠疫苗,在国内和国际率先进入临床试验,验证了疫苗的安全性。思考:研发疫苗是单个人能完成的吗?古代遇到天花等瘟疫时为什么不研发疫苗进行防护呢?这体现了实践的什么特点?(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不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实践活动根本不存在。②历史性:实践活动是历史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各不相同。

知识梳理二、实践:3.实践的特点:(1)客观物质性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过程及结果受规律制约(2)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3)社会历史性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受历史条件的制约为了、计划、战略、布局、蓝图、规则、意志设备、条件、工具、环境当时、时间阶段、配合、团队、历史阶段创造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创造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知识总结4.1.1认识与实践认识与实践一、认识二、实践含义: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3(客主社)+1(直)含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基本形式:生、社、科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自主学习从4个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新课导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敢医敢言勇于担当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后,感染人数不断上升,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院士带领医务人员、科研人员经过临床救治、数据收集、病毒检测和流行性病学的调查,得出新冠病毒存在“人传人”结论。思考1:钟南山院士是如何得出新冠病毒“人传人”的认识的?思考2:我是如何得出新冠病毒“人传人”的认识的?我没有进行实践活动也能获得认识,与上面结论矛盾吗?实践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种:直接经验——通过亲自实践获得间接经验——通过知识的学习或传递获得注: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启示:读书与实践相结合,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来源如:神农尝百草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广泛性、变异性、隐匿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思考:为什么今天仍然要继续加深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实践(1)新问题新要求产生、提出推动新探索研究认识的发展促进人们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病毒不断变异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广泛性、变异性、隐匿性、复杂性等特点,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认识。思考:为什么今天仍然要继续加深对新冠病毒的认识?(2)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人的认识器官延伸实践的发展认识的发展促进实验室、显微镜(3)锻炼人的认识能力提高认识的发展促进实践优化调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更新和完善诊疗方案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如:吃一堑,长一智书到用时方恨少区分:来源与动力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产生认识,强调认识的从无到有的发展。2.实践是认识的动力:通过实践推动认识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强调认识的“由浅入深”的发展。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关于新冠病毒、新冠疫苗的谣言一刻未停,你能分辨这些谣言的真假吗?用盐水、茶、醋漱口可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反应越强,效果越好?新冠疫苗有效期仅有半年?思考:这些说法都是正确的吗?我们应该怎样判断呢?

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研究者对参与疫苗关键临床试验的33名受试者进行血清抗体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接种后的第209天,所有年龄组受试者体内的抗体活性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不能由认识本身回答。(权威的观点、科学的理论、多数人的意见?)(2)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3)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如果认识与实践产生的结果对照相符合,认识就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真金不怕火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白猫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新冠肺炎自爆发以来,病毒溯源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明确病毒到底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经过了一个什么样的传播轨迹。这是全球科技界的责任,也是疫情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病毒溯源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地防控疫情,应对威胁。思考:从哲学上看,加深对新型冠状病毒来源的研究和认识,目的是什么?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

实践认识实践来源指导

知识梳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如:学以致用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知识梳理区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表现侧重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突出认识的终极意义

知识拓展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抗疫奇葩——印度民众迷信恒河沐浴宣传普及防疫知识,科学防疫

知识总结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哲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树立正确的认识,坚持真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知识梳理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针对、立足、基于、按照、根据…(问题、现状、特点、情况、形势、影响等)提出、制定、出台、调整、颁布…(理论、方针、政策、规划、措施、方案等)。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在…(主题、路线、方针、措施、制度、思想、理论等)指导下,…(事业、活动、实践等)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失败…)

知识总结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一、认识二、实践含义:特点:3(客主社)+1(直)含义: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基本形式:生、社、科人的认识从何而来三、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标准、目的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促进;阻碍

习题巩固1.最早爆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断传染源,控制疫情。上述材料主要体现的认识论有()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D

习题巩固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②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真理具有指导作用③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④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C

习题巩固3.为解决北京市人口超负荷带来的交通拥堵、房价高涨、资源超负荷等大城市病,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新区的设立将根据环境承载能力,服从科学合理的京津冀一体化布局构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这一千年大计的提出和实施,表明我国()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之上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③先进的认识工具替代了人的认识器官④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D

习题巩固4.“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一千年前,诗人李白如此表达了不能登月的惆怅。今天,我们通过“嫦娥五号”拍摄的图片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倩影,千年梦想变为现实。这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