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五年级语文孔子教案五班级语文孔子教案1
教学要求:
1、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见。
2、启发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同学默读课文。
3、援助同学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埋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指导同学默读课文,启发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同学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见以及他在中华文化重要地位。
课前预备:同学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激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贯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沟通一下。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同学自由轻声朗读全文,老师提示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同学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状况,留意正音。
三、沟通预习成果
1、同学沟通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心爱。
隐晦:不明显,不简单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情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同学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解并描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索: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同学一边默读思索,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育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很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育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索:文中讲解并描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尝,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沟通(2-4人左右)
3、集体沟通,老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2)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猎取利益)
引导同学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静。穷困没关系,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立场。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简单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伙伴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3)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尝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约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日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作业:1、推举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爱好,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正所谓教无定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得因材施教才可以。
五班级语文孔子教案2
教学要求:
1、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信和他的一些思想主见。
2、启发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同学默读课文。
3、援助同学认识“仲、儒、蔡、祭祀”;会写“仲、育、儒、仁、核、怨、粮、祭祀;”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埋怨、祭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已及人”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同学默读课文,启发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同学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见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重要地位。
课前预备:同学可从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激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贯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沟通一下。
(同学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同学自由轻声朗读全文,老师提示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同学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状况,留意正音。
三、沟通预习成果
1、同学沟通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心爱。
隐晦:不明显,不简单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情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同学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解并描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索: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同学一边默读思索,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育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很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育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索:文中讲解并描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尝,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沟通(2-4人左右)
3、集体沟通,老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猎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猎取利益)
引导同学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静。穷困没关系,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立场。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简单啊?
[眼见不肯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聪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伙伴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尝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约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日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作业:
1、推举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爱好,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五班级语文孔子教案3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近来央视百家讲坛,于丹教授在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激烈欢迎。
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二千多年来它一贯影着中国人的思想。
你们知道《论语》的是谁吗?(孔子)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请大家初步沟通一下。
(同学可从孔子的生平、著作、言论、小故事等方面去谈)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同学自由轻声朗读全文,老师提示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同学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状况,留意正音。
三、沟通预习成果
1、同学沟通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如仲(zhòng)儒(rú)祀(sì)
笔画:如怨(夕)祭(夕)祀(巳)
2、需了解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学说内容重视伦理道德教育,它的经典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最高教条,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也为后代保存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心爱。
隐晦:不明显,不简单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情愿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同学了解课文的结构)
一、(1、2)孔子的生平。
二(3-8)讲解并描述孔子的几个故事。
2、默读1、2自然段,思索: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指导同学一边默读思索,一边画下关键的词句)
要点:(1)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育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2)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很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举举生活中的实例,想想,孔子是在教育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1、指名读课文,思索:文中讲解并描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
(可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
(1)、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不喝盗泉水
(3)、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4)、晚年读《周易》
二、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1、默读第2-5个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品尝,通过孔子的言行,你悟出了什么?
2、小组间沟通(2-4人左右)
3、集体沟通,老师点拨
第二个故事
1)为什么孔子口渴的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盗,即盗窃,由此可看出孔子对偷盗行为的厌恶,认为“盗”不是君子之举,人要靠自己的劳动去猎取,“盗”是可耻的,因此对“盗泉里的水反感,不喝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1)你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君子由于有修养,“穷那么独善其身,达那么兼济天下”
小人心中无德,穷困时自然不择手段,猎取利益)
引导同学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静。穷困没关系,重要的是有节操,有乐观的生活立场。
2)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实在不简单啊?
[眼见不肯定为实,内心的想法太主观,要从多种角度,不同方面,全面地去了解一个人]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肯于反思,肯于自省,才能不断拥有聪慧]
※引论语: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伙伴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像着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带着理解。
第四个小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成语或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笃信好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活到老,学到老……]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尝感悟二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能否结合你学习生活中,谈几点感受。
总结:简约的真理穿越千古,深入人心,让我们得以秉持民族的根性,也让我们的心灵被唤醒,我们今日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孔子的思想博大深厚,让我们试着沉下来潜心读读关于孔子的书,试着读读《论语》。
四、作业:
1、推举阅读同步阅读中的《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爱好,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读后感。
板书: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
孔子不喝盗泉水安守节操
君子与小人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学而不厌
五班级语文孔子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结合课文和运用字词典等工具书,自学本课“仲”等10个会认或会写字,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埋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人及己、翻来覆去”等词语。
2.引导同学理解课文,结合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见。
3.能给课文中的小故事试着加小标题,收集并了解一些孔子的其它精辟言论。
4.能复述课文其中的一或两个小故事。
二、教学重难点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重点词句的理解。
2.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基本思想主见。
三、教学预备
孔子的一些精辟言论、相关图片与资料。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争论法。
五、教学设计
(一)激疑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并齐读课后“阅读链接”。
2.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学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名人名言,你知道这些言论是出自哪位名人的话吗?
3.不错,这些话就是出自我国古代闻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之口。你了解孔子吗?今日,就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来了解一下他吧。
4.板书课题并齐读:21孔子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同学自由轻声朗读全文,老师提示读准生字音,看清字形划出不懂的字词并结合上下文、工具书来理解;对的确不理解的字词,可与同学小声争论。
2.检查阅读状况。
(1)指名同学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状况,留意正音
(2)你还有哪些字词不理解的?共同解决,老师释疑。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导入:我们扫除了基本的阅读障碍,下面就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春秋时期,看看孔子都有哪些故事吧。
2.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讲了关于孔子的几个小故事。
(四)逐段学习,感悟理解
1.齐读第一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2)汇报、评议。
(3)小结:这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孔子的生平概况及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4)结合课文插图中的孔子像,指导同学用赞扬的语气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导入:作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的孔子,他的“伟大”之处表达在哪些方面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思索题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出示思索题,同学自读,并划出相关语句。
A、孔子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
B、《论语》的重要价值是什么?这部书的核心思想又是什么?
(3)争论以上问题,老师适时点拨、释疑。
(4)小结段意:这自然段主要讲《论语》的由来及其重要价值和核心思想。
(5)谁情愿用合适的语气来朗读这一自然段?
3.继续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入:《论语》既然是记录孔子“平常言行”的著作,那么这部书告知了我们孔子的哪些故事呢?请大家齐读第三自然段。
(2)争论以下问题:
A、孔子提出了什么主见?这个主见可以用哪句话来概括?
B、你是怎么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
C、“推己及人”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过“推己及人”的时候?能说说吗?
(3)共同小结段意。
A、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B、小结段意:写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为人处世主见。
C、能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来概括吗?
(4)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5)小结学法: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小结段意——加小标题——感情朗读
4.按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四至第八自然段。
(1)同学按上述学习课文的方法自学。
(2)解决以下问题并争论汇报:
关于第四自然段:
A、你认为孔子为什么“特别厌恶这个‘盗’字”?说明白孔子的什么品质?
B、你是怎么理解这个“盗”字的,能说说吗?
C、你给这一自然段加的小标题是什么?
关于第五、六、七自然段:
A、你是怎么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这句话的?说说看。
B、孔子为什么会发出“了解一个人实在不简单啊!”这样的感慨?
C、“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肯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肯定正确,但内心不肯定牢靠。”你有过孔子说的这种事例吗?说说看。
D、这个小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给它加个合适的小标题。
关于第八自然段:
A、哪个词最能说明晚年的孔子的读书状况?
B、比对孔子,今日的我们应当有怎样的学习立场?
(五)品读感悟,延伸拓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课文的哪个部分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3.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有趣的故事或孔子说过的给人以启迪的话?
(六)总结全文,加深印象
1.总结全文。
2.作业:将你所知道的关于孔子的故事或格言道理讲给你最好的伙伴听。
五班级语文孔子教案5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他的一些思想主见。
2、启发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同学默读课文。
3、援助同学“仲、儒、祭、祀”;会写“仲、育、儒、核、厉、粮、怨、祭、祀、覆”;理解“教育、儒家、核心、厉害、埋怨、祭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翻来覆去”等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同学默读课文,启发同学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同学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见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这个人你们熟识吗?(板书课题)通过对21课的学习,我们对孔子已经有了肯定的了解。我想请两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请大家边听边回忆,通过对1、2自然段的学习,你都对孔子有了哪些了解?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1、2自然段。
②沟通:通过1、2自然段的学习,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
③出示大屏幕。看看老师屏幕上给大家总结的是不是这些内容呢?
④鼓舞同学说说课外知道的关于孔子的事。
2、看来,大家通过学习,对孔子和《论语》中的故事并不生疏了。今日盼望通过这堂课的学习,通过再次的阅读课文,我们能更进一步地走近孔子。想一想在这些故事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事的道理。
3、同学们回想一下,第一课时,我们提出了好多的疑问。经过我们共同梳理,剩下了几个问题,今日我们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问题:
为什么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可以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孔子为什么由于厌恶“盗”字就不喝盗泉?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简单?
孔子为什么到了晚年还反复读《周易》?
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基站租赁与5G网络升级改造合同
- 二零二五年环保产业股权担保与污染治理协议
- 二零二五年办公耗材电商渠道合作采购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夜间经济带灯箱广告投放协议
- 2025版粮油储备与企业采购对接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教育信息化项目设计与实施合同
- 二零二五年美容行业教育培训机构转售合同书
- 二零二五年度保温材料节能产品认证与销售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煤炭运输合同电子化管理规范
- 四川营山县市级名校2026届中考联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 水温料购销合同
- DZ∕T 0097-2021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50 000)(正式版)
- 中医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 MOOC 金融学-湖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AQ-T 3002-2021阻隔防爆橇装式加油(气)装置技术要求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 寿衣行业前景分析
- 浙江省科学小升初分班考试卷汇总一(含答案)
- 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
- 昌平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 投标报价得分计算表Excele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