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婉约词(解析)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春情
李清照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前三句点明了环境和天气。庭院萧条,重门紧闭,兼以细雨斜风,引发了词人心中的惆怅。
B.“征鸿过尽”,使用鸿雁传书的典故,写词人欲向丈夫诉说相思而信使难逢。点出词人愁绪的由来。
C.“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写晨起时庭院中景色。新长的桐叶引发了游人的喜悦,反衬出内心的悲凉。
D.全词从上片的天阴写到下片的天晴,词中感情的起伏和天气的变化相谐而生,全篇融情入景,浑然天成。
2.通过与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比较阅读,请你判断:本词是李清照南渡前还是南渡后的作品?从词的内容、情感等方面谈谈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____________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注,曾为系归舟注。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3.从格律看,这首词的词牌应该是()
A.念奴娇B.雨霖铃C.永遇乐D.江城子
4.下列关于这首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中的“弄”字化静为动,营造出春风微拂、万千柔条款款起舞、婀娜多姿之景。
B.上片通过叙写故地重游,忆昔日“碧野朱桥”同游之乐,反衬今日形单影只的悲伤。
C.下片写词人暮春时登楼远眺,见柳絮飞坠,落花飘零,倍增壮志难酬、人生易葬之感。
D.本词善用比兴,上片主要叙事,却以咏柳起兴,下片主要抒情,文情流畅而意味无穷。
5.自选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
黄庭坚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①。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②。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①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之罪,被贬,此词为词人在戎州贬所与友人史应之的唱和之作。②倒著冠:倒戴着冠帽。恒温与孟嘉共游,风吹嘉帽落地,嘉竟无察觉。后世以此典形容文士风流倜傥。
6.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不仅点明本词的写作时间,还营造了清冷的气氛,又和下阕中的“黄花白发”相照应。
B.“人生”句和《将进酒》中的“将进酒,杯莫停”异曲同工,都是劝别人也劝自己喝酒,借酒浇愁。
C.头戴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流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如此放肆。三、四句,词人典故新用,表现出对风流文士的向往。
D.本词写词人在深秋风雨中与黄菊为伴,横笛斜吹,纵情歌舞,身健加餐。辞藻华丽,意境隽永。
7.词人宴席酬答,表述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①,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①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8.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的前三句连用与送别有关的典故,描绘了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表述了主人公送别时凄苦怅惘的心境。
B.“烟柳暗南浦”一句用“暗”字,既扣合题目“晚春”,点明了暮春时节,又抒发了词人对春光易逝、韶华不再的感叹之情。
C.“片片飞红”预示春将归去,“都无人管”与“更谁劝”,这两句则以递进的形式,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D.结尾借梦呓之语:春天到来,把忧愁送来了,怎么春天离去,却不把忧愁带走呢?表述了盼归之情,细腻而缠绵。
9.请分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主人公离别后复杂的心理活动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卜算子·席间再作
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1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芝”是荷花的别称,它和“一一风荷举”中的“荷花”所触发的情感不同。
B.诗句“叶叶红衣当酒船”,既写出了荷花瓣儿的硕大,又和“展杯觞”相照应。
C.“草草”“细细”等词塑造了荷花的形象,也表现了词人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
D.本首词的上阕主要是写荷花,下阙则把写荷和饮酒赏荷的具体场景结合起来了。
11.这首词篇幅虽小,但写荷花却颇具特色,把荷花的形象写活了。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写梦游江南,“烟水路”三字写出了江南景物的特征,使梦境显得更优美。
B.“江南”一词前后重叠,写出梦境之广;“销魂”一词前后重叠,写出梦境之乐。
C.词中的“沉鱼”写出女子的无奈,与“沉鱼落雁”中的“沉鱼”表意完全不同。
D.词人用“缓弦”“移破秦筝柱”这样的动作描写来表述难写的幽怀,笔力不俗。
13.有人论此词的离情,认为“节节递进,沉挚有力”。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金人捧露盘
曾觌①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曾觌,北宋词人,经历过宋室南迁。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神京”一句点明了感怀对象,对京都作了概括性描述,并表明诗人与京都的密切关系。
B.上片描写了当时京都人士游冶及宴饮等情景,寄寓了诗人对其罔顾家国沉湎享乐的暗讽。
C.“到如今”一句紧承上片,虽是客观的陈述,却饱含词人的万般无奈与悲哀之情。
D.词的下片,词人着眼之处尽是寒烟、飞蓬、寒笳、暮雁等意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
15.这首词在写作上颇具特色,主要通过对比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扬州慢
姜夔
(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16.用典,是古诗词常见的一种修辞格,下面对用典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化用杜郎的诗句,反衬今日扬州破败荒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抚今追昔的感情。
B.“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这句是说扬州在金兵大举南侵之时变得破败,面目全非,就算善于游赏的唐代诗人杜甫来到这里也感到吃惊。
C.“过春风十里”这句是指先前扬州繁华的街道,诗人这里是反衬眼前“尽荠麦青青”的悲凉痛惜之情。
D.“二十四桥犹在”化用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昔日的热闹景象,而今荡然无存,抒发了无限痛惜之情。
17.这首词是如何抒发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齐天乐·秋思
周邦彦
绿芜凋尽台城路,殊乡又逢秋晚。暮雨生寒,鸣蛩劝织,深阁时闻裁剪。云窗静掩。叹重拂罗裀,顿疏花簟。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
荆江留滞最久,故人相望处,离思何限。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凭高眺远。正玉液新篘①,蟹螯初荐。醉倒山翁②,但愁斜照敛。
注:①篘(chōu):滤酒竹器,此为“滤”之意。②醉倒山翁:晋山简每置酒辄醉。此处以山简自比。
1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抒写暮秋时节览景宴饮所长生的身世之感,以赋笔铺陈景物人事,寄寓主观情感。
B.开头二句使人有满目萧然之感,“又”字使词意递进一层,起首造境为全篇定下感情基调。
C.“荆江留滞最久”句想象故人对自己遥遥相望,情致深邃,且与“殊乡”照应,结构工巧。
D.“玉液新篘”句表明已从愁思中走出,一手持螯,一手持杯,尽现旷达之情。
19.本词表述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词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南宋]蒋捷①
梦冷黄金屋②。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
鸳楼碎泻东西玉。问芳踪,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③。空掩袖,倚寒竹。
①蒋捷:南宋词人,南宋覆灭,隐居不仕。②黄金屋: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③开元曲:唐开元盛世的歌曲。
20.按字数划分,这首词属于;主要抒发了(情感)。
21.从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请具体说明其婉曲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淡黄柳·空城晓角①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①根据自序,此词写于客居合肥之时。当时金人南侵,江淮一带已是边区。
22.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一、二句写诗人所闻,荒凉寂静的空城中,“晓角”的声音随风吹入垂杨巷陌,显得悲凉凄清。
B.“马上单衣寒恻恻”一句中的“寒恻恻”,不仅写出单衣不耐寒,更写出晓角吹寒带来的心理感受。
C.上片最后两句中的“看尽”两字最为传神,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看到旧识——杨柳之后的欣慰之情。
D.在此词的上片中,诗人分别从听觉、触觉、视觉三个角度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客居合肥之时的岑寂之感。
23.词的下片是怎样体现诗人的“岑寂”的?请从炼字的角度,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减字木兰花
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①黛蛾:黛画的蛾眉,指美眉。
2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观词上片前两句直抒怨情,后两句借物喻情,篆香形状回环如篆,恰如人的回肠百转。
B.古人鸿雁传书,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字字句句,触目成愁。
C.“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这长敛的黛蛾,却是任凭春风吹拂,也不能使它舒展,足见愁恨的深重。
D.全词出语凝重,显出沉郁顿挫的风格,读来愁肠百结,抑扬分明,有强烈的起伏跌宕之感。
25.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营造的意境。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26.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述的情感。
27.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回答各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①,轻解罗裳,独上兰舟②。云中谁寄锦书来③,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8.结合全词来看,“云中谁寄锦书来”应是谁寄?“锦书”是否寄来,为什么?此句表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29.请从“红藕香残”“花自飘零”这两个意象的分析出发,谈谈这两个意象的“意”是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①。
无那②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注]①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荀粲之妻冬天高烧病重,全身发热难受,荀粲为了给妻子降温,脱光衣服站在大雪中,等身体冰冷时回屋给妻子降温。②无那:无可奈何。
30.从题材看,这首词属于。上阕“昔昔都成玦”句,用“玦”来比喻。
31.这首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述哀念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32.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33.阅读下面这首词,从全词内容的角度,为下面这首词拟题(“无题”除外),并请简述理由。
渔家傲·________
强至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
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成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
阅读下面的作品,回答各题。
破阵子·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
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34.词的题目中应该填入的一个字是(某一季节),晏殊是派的代表词人。
35.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感受,传神地绘景,生动而鲜活,明媚秀润。
B.“三四点”、“一两声”或为写实地,更透出幽静与悠长。
C.词的下片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D.整首词语言通俗,激情昂扬,境界阔远。
36.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60字)
阅读下列诗词,完成各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37.这首属于(风格)派词,周邦彦,字,北宋著名词人。
38.选出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篇两句,“秋阴”二字,点明节令和天气。尽管天气转晴,但暮色迅速袭来。整个庭院,都笼罩在凄冷的感觉之中了。
B.第三句写抒情主人公的活动。“伫”,是长时间的站立。第四句“雁”是秋天标志性的物候,又是古人传书的凭借物。暗示书信全无,思念无着落。
C.过片“更深人去寂静”自然衔接上下片,将词境更推进了一步。下一句“孤灯”既是写灯,又是写人,暗示自己壮志难酬又难觅知己的孤独心情。
D.结句让人自然联想到“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愁苦。用一问句,余韵无穷。
39.联系本学期学过的课文《苏幕遮》,在下表填入合适的词语或短语:
作品节令时间选取意象抒情特点主要情感
《关河令》深秋之夜寒声、大雁、灯③游子的凄凉孤苦
《苏幕遮》①②触景生情思乡而无愁苦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0.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以景入情,点明离别的地点、时序,情绪是凄凄惨惨戚戚。
B.“念去去”是恋人的内心独白,“念”是想,是设想,是从眼前写到远处,从现实想到将来,从写实转入想象,同时也为下文张本。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遥接上片“帐饮无绪”,实景虚写,描绘出喝醉了离别时或许会减少一些痛苦,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败柳疏杨的岸边醒来的情状。
D.柳永充分利用《雨霖铃》这一词调声情哀婉的特点来抒写一对市井小民的离别情怀,显得声情并茂,柔婉凄侧,如泣如诉。
41.全词围绕“伤离别”来写,层次井然,前后呼应,请作分析。
参考解析:
1.C2.通过内容,情感可以判定这是南渡前的作品。
从内容来看,《声声慢》选用凋谢黄花,雨中梧桐等意象,极力营造凄凉哀伤的氛围;而本词中“宠柳娇花”“新桐”都是清丽明快的意象;(回答“重门、垂帘、玉阑干也可以看出较为富裕的生活状态”;“慵倚阑干,被冷香消的描写可看出是年轻女子”等内容也可以给分)
从情感来看,本词与《声声慢》都写了孤独寂寞之情,但《声声慢》在孤独中融入了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而本词还有期盼天晴赏春的喜悦,盼夫君归来的期待,情感上相对明朗。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词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反衬出内心的悲凉”错,这句是说晨起时庭院中景色令人感到盎然生趣,引发了的游春之意,所以才会有下句“更看今日晴未”,并不是反衬,也不是悲凉之情。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通过内容,情感可以判定这是南渡前的作品。
内容上:两首词中都选用了“花”和“梧桐”的意象,但营造的意境和氛围明显不同。《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菊花谢落,满地堆积。“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更加上细雨落在梧桐叶上,到黄昏还点点滴滴不停息。菊花憔悴,雨打梧桐,营造的是凄凉哀伤的氛围。本词中“宠柳娇花寒食近”春天的娇花即将开放,嫩柳也渐渐染绿。“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清晨的新露涓涓,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不知增添了多少游春的意绪。垂柳繁花,犹得天宠,备受人们爱怜;新发出的桐叶一片湛绿,引发了游人的喜悦,营造的是清丽明快的氛围。
情感上:《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再结合写作背景可知,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作于南渡以后,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丈夫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所以《声声慢》在孤独中融入了家国之悲,沦落之苦,情感沉郁忧伤。本词中开头三句写环境气候,景色萧条。柳、花而用“宠”、“娇”修饰,隐有妒春之意。接着写作诗填词醉酒,但闲愁却无法排解,已有万般怨尤。一句“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道出词人闲愁的原因:自己思念远行的丈夫,“万千心事”却无法捎寄。但下片的“清露”两句转写新春的可爱,因之产生游春心思。结尾两句写期盼天晴赏春的喜悦,盼夫君归来的期待,情感上相对明朗。
3.D4.C5.①秦词之长在于比喻出神入化,反用李煜《虞美人》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出新意。
②诗人用夸张之喻意,抒发了其泪之多,其愁之大,近乎难以言传,突出了词人离别之苦。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词牌的能力。
这首词共七十字,上下片各三十五字,都是八句五平韵,结合所学“江城子”词牌的词,可知本词为“江城子”。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倍增壮志难酬”错误。此词写贬谪凄哀之情。绍圣元年春,秦观被贬杭州通判,于是年春离京。词中“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动离忧,泪难收”,皆与其生平事合。上片以忆昔为主,贬谪情怀间或出之。下片集中叙写词人被贬离京的感伤情怀。故可知,词中并无壮志难酬的感情。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句子的能力。
古代诗词中以水喻愁的佳句不少,其中尤以李煜《虞美人》词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最负盛名。秦词之长在于比喻出神入化,在于反用李词,自出新意。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可以用“一江春水”夸张之喻其绵绵不断,喻其无穷无尽,但它如何能“流”得?细品秦词,其化合过程当如下:心中之愁——眼中之泪——江中之水,于是的“愁”就可以尽情地“流淌”了。“满江都是泪”,其泪可谓多矣,其愁可谓大矣。然而,即便如是,浩荡春江日夜东流,也还是“流不尽”词人眼中的泪、心中的愁。则其泪之多,其愁之大,近乎难以言传,唯有神会了,突出了词人离别之苦。
6.D7.①失意苦闷,郁郁不平。词人因不实之罪被贬他乡,心中自然苦闷郁结。看到黄菊盛开,他吟出一个“寒”字,其实,天气未必有多寒冷,寒冷的应是词人此刻的心。
②随性洒脱,狂放不羁。诗人举杯畅饮,横拿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酒醉中放浪形骸,不理会世俗的一切,无拘无束。
③坚守志向,侮慢世俗。以“白发”指自己,与高洁傲霜的菊花携手归去,表述了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要挣脱世俗约束。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辞藻华丽”错误。这首词为宴席间酬唱之作,笔墨简洁清逸,言语浅近旨意深远。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结合解释所给背景理解词中“寒”字体现的情感。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之罪被贬,心中自然苦闷郁结。“寒”字更多的是人的心理感受,写出他的失意苦闷,郁郁不平。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有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有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写出的随性洒脱,狂放不羁。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挽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有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有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8.B9.①直接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离别后的相思苦痛;
②景物烘托,营造凄冷压抑的氛围,表述了女子别离后的伤心、忧郁及孤寂落寞;
③动作描写,“觑”“卜”“簪”“重数”皆表现出女子的痴情;
④运用虚写,以梦境表现主人公梦中还在哽咽怨叹,传递了痴情女子思念的苦痛。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又抒发了词人对春光易逝、韶华不再的感叹之情”错误。“烟柳”句,点明时序的变化。春色已晚,而人尚未归。别离日久,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可见不是抒发词人春光易逝、韶华不再的感叹,而是表述离别的伤感。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刮风下雨,虽能登楼而不能远望,这是使人痛楚的一个原因。一个“怕”字直接写人物心理,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主人公离别后的相思苦痛。
上片“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情人分别后,害怕登楼远眺,勾起离别的相思,更何况是十日有九风雨的风雨晦冥的时节呢?通过景物烘托人物的内心。“十日九风雨”,十天里有九天风号雨骤。“断肠片片飞红”,片片飘飞的花瓣令人断肠,悲愁,通过天气和落花,表现了女子的伤心落寞,悲伤到极点的心情。
动作描写(或者白描手法、描摹神态)。“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精心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把一个闺中少妇,盼望游子归程的复杂心理状态,活灵活现描绘了出来。她把头上的花钿取下来,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细细数过。她相信自己心中的占卜:一个花瓣代表游子归程的一个日程。花瓣有数,相信游子归程也有定准,她心里因此得到了满足。但是,她数过后又戴上,戴上后又不放心,再次取下重数。这种反复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闺中少妇的痴情。
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写她即使昏然入睡之后,还哽咽叨念,传递了痴情女子思念的苦痛。
10.C11.①语言用词:善用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造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
②借笔手法:“蒹葭浦”,写出了荷花甘于微薄、不攀不附的品格,同时也寄托了词人的志趣;“西风”“疏雨”,这两句表面上看似点染秋景,写荷花所处的秀美自然环境,实则通过写与荷有关的事物来达到写荷的目的。
③荷花与饮酒结合在一起抒写:写荷把赏荷与饮宴结合起来了,笔调质朴明快。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草草’‘细细’等词塑造了荷花的形象”错误。“草草展杯觞”,饮酒后随意的放好酒杯;“细细流霞举”,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两词塑造了诗人饮酒的情态。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叠词的运用:“袅袅”“脉脉”“淅淅”“淡淡”“疏疏”“盈盈”,句句有叠字,联绵而下,相互映衬,无不自然妥贴。写荷花形象的有“袅袅”“脉脉”“盈盈”以于“叶叶”(红衣);写自然景象的有“淅淅”(的风)、“淡淡”(的烟)、“疏疏”(的雨);写词人动作情态的,有“草草”“细细”。这些叠字不仅生动传神地塑造了荷花的形象,表现了词人疏神达思、怡然自乐的生活情趣,而且造成了一种轻灵、和谐、安谧而洒落的情调;形成了行云流水般的声韵美。
借笔手法:“脉脉蒹葭浦”,“蒹葭浦”即指一般的、寻常的水滨,写出了荷花甘于微薄、不攀不附的品格,同时也寄托了词人的志趣;“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写风,写烟,写雨,也同样是写荷,且写来不是那么质直,而是飘逸空灵,同样把荷的形象写活了。这两句表面上看似点染秋景,写荷花所处的秀美自然环境,实则通过写与荷有关的事物来达到写荷的目的。
与饮酒结合写荷花:“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饮后随意的放好酒杯,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词的下片则把写荷花与饮酒赏荷结合起来了,笔调也变而为质朴明快。
12.B13.①首先写梦游江南找不到离人,表现离愁重;
②然后写写信寄情却无从寄出,表现思念深;
③最后写弹筝排情却移遍筝柱难抒怨情,表现相思苦。
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销魂’一词前后重叠,写出梦境之乐”错误,根据“觉来惆怅消魂误”分析,“销魂”一词的重叠,写出梦境之悲。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梦中走向了烟水迷蒙的江南路,走遍了江南大地,也未能与离别的心上人相遇,找不到离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表现离愁重。
写完梦中无法找到离人,下片改变念头,想到写信。“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想诉说我的相思提笔给你写信,但是雁去鱼沉,到头来这封信也没寄出,表现思念深。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无可奈何缓缓弹筝抒发离情别绪,移破了筝柱也难把怨情抒,表现相思苦。
这首词写情从做梦到寄信,到弹筝,节节递进,节节顿挫,又显得沉挚有力,更有一股郁积、盘旋的力量。
14.B15.昔日京师的繁华太平与今日的萧条凄凉对比;昔日的沽酒醉弦管与今日的“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两种人生状态的对比;抒发的情感:黍离之悲(对北方家国沦陷的感怀也可)。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B.“寄寓了诗人对其罔顾家国沉湎享乐的暗讽”错误,描绘的是当时国家太平、民康物阜的
景象,并非暗讽沉湎享乐。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上下片的对比,首先理解上下片内容,找到不同的对比点,然后就概括回答上下片对比的内容及对比的作用。
上片回忆故国“繁华地”“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与下片写今日之故国“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形成鲜明的对比,概括回答即:将神京昔日的繁华与现在的荒凉进行对比,突出的是国破家亡之痛;
写景是为了抒情,上片乐景中透出乐情,下片写自己年事已高,空嗟叹,自是伤感,形成对比,突出人生尽暮之悲。
16.B17.(1)对比。全词上下两阕用昔日扬州城的繁荣兴盛景象对比现时扬州城的凋残破败惨状,写出了战争带给了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表现了的感时伤世之情。
(2)典故。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多处化用杜牧的诗词,来表现的无限痛惜之情。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述技巧的能力。
B.“杜甫来到这里”错误。此处的“杜郎”应指杜牧。这两句呼应上阕,赞杜郎的俊赏,旨在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展开想象,设想才华横溢的杜牧故地重游定会惊骇,意在凸显今日名都的残破。词人还有以杜牧自况的意思,杜牧心惊的形象,也是词人“黍离之悲”的形象。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述技巧的能力。
(1)词的上阕,写出了词人亲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写出了扬州城在“胡马窥江去后”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残和败坏景象:野麦萋萋,废池寒水,枯木西风,暗淡斜晖,清角空城。和昔日扬州城的美景形成对比,表现了感时伤世的黍离之悲。
(2)词中多处运用典故。尤其是下片,进一步深化了的情感。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这些都表述了此刻悲怆的心情。
18.D19.“殊乡”“时闻裁剪”表明羁旅他乡的凄凉孤独之情;“重拂罗裀,顿疏花簟”表明时光易逝,人生迟暮的感慨;綀囊露萤照读表明自己坚持修身洁行,志趣高雅(志洁行芳)的信念;“故人相望”表述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1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赏析诗歌内容及表述技巧的能力。
D.“玉液新篘”句的大意是:新酿造的美酒,把蟹端上筵席来下酒。根据对本词词旨的理解,可知此处词人是借酒消愁,并未从愁思中走出,更未尽现旷达之情。
故选D。
1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本词的上片描绘秋景萧条,客子秋心寥落;下片写对故人和往事的追忆。
(1)“殊乡”一句,是说诗人殊乡作客,令人惆怅,更何况又遇上晚秋时节,“时闻裁剪”表明羁旅他乡的凄凉孤独之情,更觉周围寒意更深,深阁妇女已在“寒衣处处催刀尺”,开始缝制寒衣,准备过冬了,极言羁旅他乡的凄凉孤独之情。
(2)“重拂罗裀,顿疏花簟”是说撤去竹席,换上垫褥是必然的,而且年年如此,“叹”,就是词人惊秋心情的流露,感慨时光流驶,节候变迁,所以撤去“花蕈”用“顿疏”,换上“罗裀’用”重拂”,都透露了词人对光阴迅速的敏感,表明时光易逝,自己老大无成的感慨。
(3)”尚有綀囊,露萤清夜照书卷。”虽然时已晚秋,夏天的生活用品用不上了,但綀囊却还留着,露萤照我读书,这里用车胤囊萤典故,说的是他虽有他乡作客、宦海浮沉之叹,但他志在诗书,不汲汲于富贵,不想”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修身洁行,志趣高尚,书生本色,不负初衷。
(4)“故人相望”句则是从对方怀念自己着笔,而推想荆江故旧怀念自己,则自己对荆江故旧的怀念便可不言而喻了。
20.长调亡国之痛/故国之思(意近均可得分)21.①虚实结合,借“梦”的形式描写故宫离黍,显得境界迷离惝恍;②运用比兴,美人有时是自己灵魂的化身,有时是故国的形象;③除“此恨难平君知否”属于直抒胸臆,其他词句抒写情怀皆用曲笔。
20.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把握诗词情感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字数划分的,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字~90字);长调(91字以上)。本词一百四十多个字,属于长调。
第二空:是隐喻象征手法抒情之词。富贵的黄金屋隐喻往日繁华,如今只“冷梦”能到,暗示家国的败亡。“弹棋局”,表面为追忆与佳人弈棋情事,实则追杯南宋灭亡前的国势。伊人用过的诸般物品还在,睹物恋人,实是对故国的悠悠情思。所以可以填: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等。
2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风格的能力。
这是一首抒发亡国之痛的词,词用笔极为婉曲,意境幽深,极尽吞吐之妙。是一首典型的婉约之作。
“梦冷黄金屋”,“黄金屋”用陈阿娇事。汉武帝年少时,长公主想把女儿阿娇许给他,汉武帝说“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在这里借阿娇来写一位美人。词人自己朝思暮想的人不仅是美人,还有故国。起句意谓美人梦魂牵绕的黄金屋已变得凄冷,实际上含有故宫凄凉之意。借“梦”的形式描写故宫离黍,显得境界迷离惝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形式。
运用比兴,词里美人有时是自己灵魂的化身,有时是故国的形象。“消瘦影,嫌明烛”,借写消瘦的形象,表述一种悲凉的心境。借说“瘦影”,从而通过照出的反常心理曲折加以表露。“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怕不是、新来装束。”说自己准备把那容颜描绘在生绡画幅上,想来还是宫人旧时的装束吧。生绡,未经漂煮的丝织品,古人用以作画。眉横云样,指双眉如同纤云横于额前。旧时的装束代指故国的形象。与美人分离,希重会而又渺茫,只好托之丹青。通过这几层描绘,把故国之思写得力透纸背。
除“此恨难平君知否”属于直抒胸臆,其他词句抒写情怀皆用曲笔。如以“恨无人解听开元曲”的词语表述,曲笔抒怀也。开元曲,借唐开元盛世的歌曲,此处指宋朝盛时的音乐。“空掩袖,倚寒竹”,借竹的高风亮节表现自己坚贞不渝的品德等。
总之,这是一首具有典型婉约风格的作品。在“梦冷黄金屋”起笔,以幽独伤情作结。表现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恋和不同凡俗的高尚志节。词中借梦抒怀,使境界迷离。以美人为灵魂化身,写故国之思。词人曲笔道出心中郁积很久的块垒,虽用词较为清丽婉约,但表情却仍显酣畅淋漓。
22.C23.①“强携酒”的“强”表明诗人无心情而勉强邀游,可以预知醉不成欢。②“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中的“怕”表明诗人恐花落去就是秋天,深忧春天不长久。③“唯有池塘自碧”中的“自碧”是说池水无情,自顾自一片碧绿,反衬诗人多情,将诗人的空寂之感表现得入木三分。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C.“看到旧识——杨柳之后的欣慰之情”错误。写“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是从神情上表现游子内心活动,“旧相识”唯杨柳(江南多柳,所以这样说),这是抒写客怀,是伤时感世的愁怀。
故选C。
2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艺术的能力,具体考查炼字的能力。
词的下片以“正岑寂”三字收束上片,包笼下片。当此心情寂寞之际,又逢“寒食”,虽是荒凉的“空城”,没有士女郊游的盛况。说“强携酒,小桥宅”,是本无意绪而勉强邀游,“携酒”上著“强”字,已预知其后醉不成欢惨将别的惨景。
下片以“正岑寂”为基调,“又寒食”的“又”字一转,说按节令自该应景为欢;“强”字又一转,说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而已。再下面“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的“怕”字又一转,说勉强寻春遣怀,仍恐春亦成秋,转添愁绪。一“怕”字,意恐无花即是秋,语更委婉。
以下三句更将花落春尽的意念化作一幅具体图画,以“燕燕归来,问春何在”二句提唱,以“唯有池塘自碧”景语代答,上呼下应,韵味自足。“自碧”,是说池水无情,则反见人之多感。这最后一层将词中空寂之感更写得切入骨髓闻之惨然。
24.B25.①秦观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翻译亦可),借景(物)抒情,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描绘了女子独倚高楼、遥望远方的画面,表述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
24.本题考查对词的鉴赏的能力。
B项,“秦观词下片写独倚高楼的女子读着远人的书信”错误,原词“过尽飞鸿字字愁”意思为“眼看着一队队排成一字形飞过长空的鸿雁,似乎是一个个愁字”,因此“字字”指雁字,而非书信的字句。
故选B。
25.本题考查对词的意境(景物形象)赏析的能力。
注意结合诗中的主要意象描绘画面,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最后概括情感。
本词的译文为“远隔天涯旧恨绵绵,凄凄凉凉孤独度日无人问讯。要想了解我内心的痛苦吗?请看金炉中寸寸断尽的篆香!长眉总是紧锁,任凭春风劲吹也不能使他舒展。困倦地倚靠高楼栏杆,看那高飞的雁行,字字都是愁。”
根据整体词作呈现的内容可以看出,本词的核心为“愁”,秦观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意象,描绘了一副悲凉凄清的独倚高楼的画面,营造了冷落凄清的意境。
首句,彼此分离天各一方,别愁离恨之长。次句,无人对语,独居高楼,感到凄凉。“欲见”两句,写怀情人之切,“回肠”写内心之痛。表述了对远方情人的思念更加迫切,相见的欲望更加强烈。“黛蛾”两句写这位女子从冬到春愁眉难展的情状。由于别恨难消,故存于心头而现于眉梢,以致常是愁眉紧锁,尽管春天来临,“东风”劲吹,具有神奇伟大的东风,吹绿了大地江岸,吹开了百花吐艳。但无论怎样吹拂,也吹不展她的一双愁眉。因此全诗表述出女主人公独处怀人的孤寂苦闷情绪。
26.内涵:表春景逝去,离愁别绪。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27.相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抒发了满腔愁情。
不同点:李词为明喻,秦词为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
26.本题考查学生对意象内涵的理解以及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写到西城的杨柳迎着春日春风摆动,使我想起离别时的忧伤,眼泪很难收回。“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写到“飘飞的柳絮,落花满地的时候我登上楼台”。“柳”与“留”谐音,“飞絮”在暮春出现,又似离人的泪。因而,“杨柳”和“飞絮”都与离别有关,故常用来抒发暮春伤别之感,离别之恨。
27.本题考查鉴赏诗句内容、手法及情感的能力。采用了比较鉴赏的方法。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到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此句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恰似”为比喻词,此句为比喻中的明喻,将满腔愁绪比作“一江春水”,生动形象的绘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愁绪之多。而秦词“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写前文的清泪、流水和离恨融汇成一股情感流,言尽而情不尽,用的也是比喻和夸张,比喻词为“是”,为暗喻,将满腔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写出离别之苦。因此,二者相同点在于手法都是比喻和夸张,情感都是愁情;区别在于一个是明喻一个是暗喻,愁情的原因不同,一个是亡国之痛一个是离别之苦。
28.“锦书”指代妻子给在外丈夫的信,但这首词是写给丈夫赵明诚的,是反用其义,指在外的丈夫寄给妻子的信,由此便知是赵明诚寄信来。“锦书”没有收到,理由有二:一是词人鸿雁飞回之时,只见西楼洒满月光,冷冷清清,词人仿佛有些失落凄情;二是词人在词的下片出现了相思之愁的感叹,愁在两处,愁在眉头,愁在心头,可见鸿雁未带来锦书。此句表述了词人独居生活寂寞,思念丈夫,深切盼望丈夫写信来的心情。29.“红藕香残”“花自飘零”表面上看是写深秋的时期,红色的荷花一片片在寒冷中凋谢,并随水而漂流;而实际上是写词人的美貌青春在光阴中慢慢地逝去,以表述词人青春易逝,光阴难驻,只可独居而相思的愁闷心理。
28.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首词的大意为:红藕香残,鲜艳的荷花凋谢了,从竹席上感到深深的凉意,轻轻提起薄纱罗裙,独自泛一叶兰舟。天空中燕群排成队形飞回来,有没有传回谁的家书?鸿雁飞回的时候,转眼间已是夜晚,如洗的月光倾泻在西楼,我在这盼望着。花,自在地飘零,水,自在地飘流,一种离别的相思,你与我,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由词义可知,这首词是李清照思念丈夫赵明诚而作,而却反弹琵琶,设想丈夫也思念着自己,就说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所以,此处的“锦书”应该指丈夫寄给妻子的信。“锦书”没有收到:第一点:由上片内容“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可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因为没有收到信,只能孤寂的赏月;第二点:由下片内容“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可知,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这种相思之情不能互相倾诉,无法排遣,可见,并未收到来信。
29.本题考查对意象的鉴赏能力。“红藕香残”写荷花凋谢、竹席浸凉的秋天,空灵蕴藉。“红藕”,即粉红荷花。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萧疏秋意的时节,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表面上写出荷花残,这寻常之景,实质上暗含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花自飘零”表面上所展示的花落水流,飘零萧瑟之景,是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一样,意义深刻,暗含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以及“水流无限似侬愁”之恨,因此是自我感慨年华已逝,光阴不在。
30.悼亡词缺月(或夫妻离别)31.①运用反衬(以乐景衬哀情),通过燕子呢喃叙语,不懂忧伤,来反衬词人的孤独和悲伤。(写出“用双栖蝶来反衬自己的孤单以及对妻子的深情和悼念”也可。)
②议论抒情,“无那尘缘容易绝”直接点出了妻子逝世给自己带来的无奈和悲伤。
③用典抒情,借用化蝶的典故,表述了想要与亡妻双宿双栖的愿望,情感近似悲壮。(答“虚实结合”或“想象”也可,通过想象自己与妻子化为双蝶双宿双栖的情景来表述对妻子的深情。)
④直抒胸臆,“唱罢秋坟愁未歇”,直接表述了自己对亡妻的倾诉丝毫不能缓解愁情。
30.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题材的能力。
本题,题干有两问。第一问要求辨析本词的题材,把握诗词的题材,要从诗词的内容以及诗词的写作背景等着手。
词的下片“唱罢秋坟愁未歇”句,意思是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可见这首词是悼亡词。
第二问,上阕中“昔昔都成玦”的“玦”的比喻义。“玦”,读音为jué,通“决”。指环形有缺口的玉器,常用作表示决断、决绝的象征物。词中,本句的意思是月亮一月之中只有一夜是像玉环一样的满月,其它时候都像是不完整的玉玦。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以月的圆缺来象征着人的悲欢离合,在这里说月,实际上是在说人,说的以前自己或是入职宫禁,或者伴驾出巡,与妻子卢氏聚少离多,没有好好陪伴她,说的是卢氏过早的逝去,给自己留下终生的痛苦。故“玦”指的是缺月(或夫妻离别)。
31.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思想感情和表述方式的能力。本题,题干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述哀念的。
“无那尘缘容易绝”意思是:无奈尘世的情缘最易断绝。此句议论抒情,直接点出了妻子逝世给自己带来的无奈和悲伤。
“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意思是:不懂忧愁的燕子依然轻轻地踏在帘钩上,呢喃絮语。此时的纳兰睹物思人,由燕子的呢喃叙语想到自己与妻子昔日那段甜蜜而温馨的快乐时光。燕子呢喃叙语,不懂忧伤,而词人因思念妻子而感到孤独和悲伤,此处以乐景衬哀情。
“春丛认取双栖蝶”意思是:我是多么希望能和你像春天里双飞双宿的蝴蝶那样在草丛里嬉戏啊。此句用典抒情,借用化蝶的典故,表述了想要与亡妻双宿双栖的愿望,情感近似悲壮。
“唱罢秋坟愁未歇”意思是:我在秋日,面对你的坟茔,高歌一曲,然而愁绪丝毫没有削减。此句直抒胸臆,直接表述了自己对亡妻的倾诉丝毫不能缓解愁情。
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类题材往往都表述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述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32.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金陵路,莺吟燕舞”,意思是:金陵路上,黄莺吟唱,燕子飞舞。以秦淮莺燕的乐景反衬离索怀人之悲情。“算潮水,知人最苦”,运用拟人修辞,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诗人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离别之愁苦。通过潮水抒发诗人的离别之愁。“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意思是:诗人眺望江中小洲,只见芳草萋萋,日暮天晚,烟波浩渺,不知归处。诗人愁如萋萋芳草,无边无际。诗人不知移舟漂泊,满心惆怅,又加国破家亡,内心痛处无限,不由发出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
33.拟题:梅影
理由:本词上阕首先交代了雪色与月光相映衬的梅溪路边。下阕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生动描绘出梅树在月下倒影斑驳,枝条横斜情态,并伴随着幽香阵阵、暗香袅袅的轻盈、妩媚的样子。“菱花相对”“小图先画取”暗示了描写的对象是梅影。“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抒发的是词人担心天将亮,梅影随着月色离开的珍惜之情。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拟题的能力。
本词上阕首先交代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即雪色与月光相映衬的梅溪路边。“幽姿背立”“清浅处”描绘了月下梅树映在雪地上深深浅浅的影子。下阕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化用前人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梅树梳妆打扮成林逋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样子。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瘦枝”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香暗度”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富有情趣。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梅树在月下倒影斑驳,枝条横斜情态,并伴随着幽香阵阵、暗香袅袅。“菱花(镜子)相对”“小图先画取”更是暗示了描写的对象是梅影。“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的抒发的也是天将亮,恐怕梅影随月色而去的珍惜之情。综上分析,这首词的题目拟为“梅影”最佳。
34.春婉约派35.D36.描写了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女伴巧笑以及斗草输赢游戏等,勾画出明媚、欢快的景象,表述了轻松愉悦的心情,一改传统诗词中伤春惜时的老套。
3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给词的题目种填入一个字,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一是问的风格流派,这是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然后要浏览词的内容,把握词的特点。
第一个问题,词的标题一般是词内容的浓缩。就本词来说,标题中已经提供了一个字,即“景”,那么考生要思考的是什么景;从词的内容来看,这首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在写景,新社日燕子飞动,清明前梨花飘落,青苔点缀池塘,黄鹂的鸣声从树间传出,飞絮轻舞,春日渐长,写的是春景,下片写事,写少女们采桑斗草的乐事,写的是春日之事。由此可知,诗歌标题是“春景”。
第二个问题是晏殊的风格流派。晏殊以词著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是婉约派词人,他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3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述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D项,“激情昂扬,境界阔远”错误,这首词全篇纯用白描,画面明媚,笔调活泼,风格朴实,清新流畅,形象生动,并没有昂扬的激情,境界也称不上阔远。
故选D。
3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联系作品上、下阕内容,试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性文字”,然后浏览上下阕,圈出所写的景,分析景物特点,再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景和情之间的关系。
词的上片写景,下片写人,上片写到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燕子”、“梨花”,形态一动一静,色彩一黑一白,以之对举开篇,有相映成趣之妙,同时,用“燕子”、“梨花”带出“新社”和“清明”,刻画出一幅秀丽的春景图,又为下片中少女的登台亮相埋下了伏笔;下片写到巧笑的东邻女伴,写到斗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巧笑”二句写女主人公与她的女伴在采摘花草的小路上欣然相逢,逗出下文所描写的斗草游戏。景是春意盎然之景,人是纯洁无瑕天真活泼的少女,景象是明媚欢快的景象,展现出的人的心情也是愉悦欢快的。由此可知,景和情是一致的,这与传统的伤春惜时的诗词截然不同。考生可以围绕这些内容分析作答。
37.婉约美成38.C39.①夏日清晨;②鸟雀、荷叶、荷花;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7.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试题要注意平时对以及其作品的识记。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所撰小令可爱,长调宛转,是婉约派集大成者,负一代词名。
38.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表述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解析。
C项,“暗示自己壮志难酬”错误,“更深人去寂静”,把上下片很自然地衔接起来,“人去”二字突兀而出,正写出身旅途的旅伴聚散无常,也就愈能衬托出远离亲人的凄苦。临时的聚会酒阑人散了,只有一盏孤灯曳的微光把自己的影子投射在粉壁上,旅思乡愁一并袭来,此情此景,难以忍受。重在写旅思乡愁,并非“暗示自己壮志难酬”。
故选C。
39.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一般涉及形式、内容、意象意境以及主题等,解读时应该结合诗人、背景、诗作,抓住关键点进行答题。
“燎沉香,消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广东省汕尾市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劳动教育模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 临床康复工程学复习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贵州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幼儿园校园新年联欢晚会活动策划书范文
- 2025年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2025年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学生专用
-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卧式水泵安装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课件
- 趣味经济学课件
- 实木家具生产标准工艺标准流程
- 小学生读书卡模板
- 小学二年级体育课《团身滚动》教案
- 级本科诊断学绪论+问诊课件
- 热导检测器(TCD)原理与操作注意事项
- 初中足球选拔测试标准
- 法社会学(上课)
- 沉积学与古地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