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山水田园类 专题练习合集(解析)_第1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山水田园类 专题练习合集(解析)_第2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山水田园类 专题练习合集(解析)_第3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山水田园类 专题练习合集(解析)_第4页
2024高考语文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山水田园类 专题练习合集(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编辑1/12024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山水田园类专题练习合集(解析)2024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

山水田园类专题练习合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1.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诗歌的前八句写诗人因本性不合于仕途而选择归隐田园。其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两句,通过借代手法,用自然意象写出了自己的思归之情。

B.“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四句,以动写静,视听结合,描绘了一幅淳朴宁静又充满情趣的村居图,寄寓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情景交融。

C.“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应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最后两句和开头两句呼应,揭示出诗歌的主旨。

D.本诗语言朴素自然,如“方宅”“草屋”“狗吠”“鸡鸣”等,这些词语入诗,呈现出天然的田园风光;同时本诗层次清晰,次第分明。

2.下列对归园田居(其五)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归园田居(其五)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①。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②。

漉③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④。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①榛曲:草木丛生的偏僻之处。②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化用《孟子·离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灌我足”句意。③漉:过滤。④近局:近邻。

A.“崎岖历榛曲”渲染出当时社会动荡下世途之艰辛与生活之艰难,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

B.“可以濯吾足”化用典故,既道出了内心的坚持,也流露出“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寂感。

C.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中可以看出诗人与近邻相处友好、往来密切的景况。

D.“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感慨“夕”时短暂,兴致难尽。

3.《归园田居(其一)》与归园田居(其五)都再现出了陶渊明辞官归隐初期的生活情景及其心路历程,请从意象特点及情感角度加以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最高歌兼喜春水(节选)

张养浩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①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对一缕绿杨烟②,看一弯梨花月③,卧一枕海棠风④。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注:①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②绿杨烟:宋代宋祁《玉楼春·春景》诗有“绿杨烟外晓寒轻”句。③梨花月:宋代晏殊《寓意》诗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④海棠风:元代元好问《雪岸鸣鹌》诗有“秋千红索海棠风”句。

4.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最高歌兼喜春水”为曲牌名,它规定了曲词的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有时还和情感有一定关联。

B.起首两句运用对比。用醉心于诗的“剔透玲珑”和沉醉于酒“痴呆懵懂”形成对照,表述了的态度取舍。

C.五、六句铺叙了抒情主人公美酒当前、美人在侧的生活,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饱满酣畅,用语考究华美。

D.七、八、九句连用三个“一”字组句,有一种整饬之美,既增加了文字的音乐性,又有助于呈现风物的美好。

5.“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此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中①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持斧伐远扬②,荷锄觇③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临觞忽不御④,惆怅远行客。

①春中(zhòng):即仲春,农历二月。②远扬:又长义高的桑枝。③觇(chān);探测、察看。④御;进用,饮、喝的意思。

6.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斑鸠在屋上不时鸣叫,杏花在村边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B.第三、四句,诗人由春天景物写到农事。农民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开启了农事的序幕。

C.诗的前六句,写诗人所看到的充满生气的春天景象。表现了对大自然敏锐的感受以及对园生活的热爱。全诗清新醇朴。

D.结尾两句,写诗人的感情活动。面对美好的田园春光,想到作客在外的人,他们无缘享受这一切,不由得为之哀伤。暗蕴劝归之意。

7.赏析该诗首联的手法与效果。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各题。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

9.陶渊明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堪称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是诗人用田园风光和怀古遐想所编织成的一幅图画。请分析本首诗所蕴含的的思想旨趣。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0.这首诗表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1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和劳作的成果。

B.第三四句暗示耕作的艰辛和心里的快乐。

C.第五六句进一步写田园荒芜,归耕艰辛。

D.最后两句表述诗人希望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愿望。

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句中“盛”与“稀”成对比,突出南山下土地的荒芜,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

B.三四句写一早去除草,到黄昏月出才荷锄回家。截取两个片段,归纳一天劳动的辛苦。

C.五六句承上,描绘了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露沾衣的画面,写出诗人垦荒劳动的艰辛。

D.最后两句卒章显志,抒发感慨,表述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①将:岂。②纪:经营。

13.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以“春秋”二字发端,概括全篇,说明诗中所叙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

B.三四句写邻近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

C.中间四句写忙时归去,闲时相思,相思则聚,与过门相呼意义重复,并没有其它深意。

D.此诗以乐发端,以勤收尾,中间又穿插以农务,虽是以写乐为主,而最终以勤为根本。

14.前人评陶,认为陶渊明诗作的可贵处在于能于真率旷达的情意中化入渊深朴茂的哲理。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樵者

崔涂

行山行采薇①,闲翦蕙②为衣。

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

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采樵作

孟浩然

采樵入深山,山深树重叠。

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

日落伴将稀,山风拂薜衣③。

长歌负轻策,平野望烟归。

①采薇:指首阳采薇,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②蕙:屈原《九歌》有“荷衣兮蕙带,倏而来兮忽而逝”句,“荷衣蕙带”,飘然出世,脱离凡尘。③薜衣:《九歌》有“被薜荔兮带女萝”句,后以薜萝指隐者之服。薜,香草名。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诗前两句用典,写樵者向伯夷、叔齐看齐,继承屈原洁身自好的品格,强调了他与权贵、俗世的对立。

B.崔诗中“嫌山浅”“说姓稀”“独醉”“莫看”等词,可表现出樵者对世俗的逃离和不得真正归隐的苦闷。

C.孟诗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深山采樵图,既表现了樵者劳动的艰辛,也从侧面体现了隐居的幽趣。

D.孟诗尾联写樵者拄着轻便手杖长歌返归,抒发了轻松愉悦之情,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16.这两首诗在刻画“樵者”形象时运用的主要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首句就透出山村风味,选取典型意象“鸡鸣”“一两家”。“鸡鸣”和人家是村居特征之一.

B.王诗写诗人雨天经过山村,只见村民们都在忙农活,诗人闲得无聊,只好欣赏庭院中的栀子花。

C.翁诗中“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一“绿”一“白”,色彩明丽,都是静景描写。

D.翁诗末句中“蚕桑”“插田”分别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白满川”。“了”和“又”极富表现力。

18.有人说,这两首田园诗将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和谐地统一在画面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芣苢

《诗经·周南》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9.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诗均描写了“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

B.《芣苢》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初夏风光。

D.“才了蚕桑又插田”,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

20.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22.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塞山泊渔家

皮日休

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美尽依依。

皮日休,字袭美,号逸少,晚唐诗人、文学家。

2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塞山下,渔人依枫树而坐,任凭江风吹动丝丝白发,安静地在石滩上孤独垂钓,尽显沧桑之感。

B.颔联写妇女采桑叶回,小孩逛集市、买蓑衣归,客观地描绘了渔民真实而忙碌的场景,鲜活细腻。

C.颈联运用互文手法,描绘春雨后的莼菜和鲈鱼,不仅体现自然品类丰富,也点明人们的生活乐趣。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写自己终日漂泊,只能隔江羡慕那自得其乐的渔家生活,暗含羁旅惆怅之情。

24.这首诗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

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②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③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②鸂鶒(xīchì):一种像鸳鸯的水鸟。③柘(zhè):一种树。树皮有长刺,皮可以染黄色,叶卵形,可以喂蚕,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

2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池塘里森森蒲草,传来阵阵清香,水鸟悠闲嬉戏,如家禽一样,一点儿也不怕人,为“东邻西舍无相侵”作了铺垫与烘托。

B.颔联写村庄前后到处是蓬勃生长的翠色葱茏的桑树和柘树,显示物产的富足,村民生活的安宁和睦,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理想。

C.颈联描写了蚕娘在渌溪边漂洗蚕茧、牧童吹笛和衣而浴的场景,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蚕娘丰收的喜悦,又表现出牧童性格的顽皮。

D.这首诗的后四句描写了四个不同的人物,这在同类唐诗中是不多见的,诗人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对比手法来勾勒人物形象。

26.概括尾联中“山翁”的形象特点并分析尾联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许浑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家家扣铜鼓,欲赛鲁将军①。

①鲁将军,指三国名臣鲁本。当地百姓有在社日祭祀鲁肃的习俗。

2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行藏自由,路过石屏村时,已是傍晚,干脆就在村里人家借宿一夜。

B.颔联用工笔细致描写漫步乡村所见所闻,这里视野开阔,身影清晰可见。

C.尾联描写了锣鼓喧天、祭祀鲁肃的画面,表述老百姓对鲁肃的崇敬之情。

D.诗人游山访寺,诗歌却主要刻画村民生活,体现诗人对底层百姓的关注。

28.元代杨载在《诗法家数》中说:“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请结合该说法,谈谈你对本诗颈联“相应相避”的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陶归园田居(其一)

苏轼

环州多白水,际海皆苍山。以彼无尽景,寓我有限年。

东家著孔丘,西家著颜渊。市为不二价,农为不争田。

周公与管蔡,恨不茅三间。我饱一饭足,薇蕨补食前。

门生馈薪米,救我厨无烟。斗酒与只鸡,酣歌饯华颠。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

解释:此诗作于苏轼被贬惠州时。一日苏轼游白水山佛迹岩,夜闻其子苏过诵陶渊明《归园田居》,于是作此诗。周公与管蔡:西周初,管叔、蔡叔叛,周公率兵平叛。华颠:头发花白。

2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家著孔丘”四句,写出了当地人的道德淳厚、民风纯朴。

B.“周公与管蔡”二句,设想彼此对立的人也会向往安居于此。

C.“我饱一饭足”二句,写生活虽穷困,但诗人仍能感到满足。

D.效仿陶渊明,在抒写田园生活时,表述了对劳作的热爱。

30.宋诗以理见长,苏轼这首诗也有此特点,请分析诗歌最后四句说出了怎样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①(其一)

范成大②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夏日田园杂兴(其九)

范成大

黄尘行客汗如浆,少住侬家漱井香;

借与门前磐石坐,柳阴亭午正风凉。

①《四时田园杂兴》是范成大写的组诗,有六十首组成,其中属于“夏日”部分有十二首,现选出其中的两首。②范成大,字至能、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南宋名臣。谥号“文穆”,世称“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以农村生活的诗歌成就最高。其诗继承新乐府现实主义,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有“家剑南而户石湖”之说。有《石湖集》等著作传世。

3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前两句摹写江南农村风物:菜花稀,杏正肥,麦花雪白而梅子金黄,景色优美。

B.“日长篱落无人过”写夏日白天冷清寂静,了无人影,凸显农村零落凋敝,民生维艰之像。

C.“其九”写一位“汗如浆”“黄尘行客”,而以“少住侬家”摹写农家好客、仁厚、善良。

D.两首田园诗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农家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风貌,读来亲切可感。

32.阅读诗歌,分别赏析“惟有蜻蜓蛱蝶飞”和“柳阴亭午正风凉”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庄酒后

王绩

郊扉乘晓辟,山酝及年开。

柏叶投新酿,松花泼旧醅。

野妻临瓮倚,村竖捧瓶来。

竹瘤还作杓,树瘿即成杯。

北潭因醉往,南亩带星回。

田家多酒伴,谁怪玉山颓?

3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两句写天刚亮诗人就打开院门,拿出自酿美酒;“山酝”二字点题,引出下文。

B.五、六两句中,“野妻临瓮”“村竖捧瓶”具有画面感,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生活场景。

C.九、十两句中,“因醉往”“带星回”写出了诗人酒后畅游的快乐和勤于农事的辛劳

D.在诗中描写了村居时的生活情景,语言朴实生动,情感率真,诗风远追陶渊明。

34.本诗与杜甫的《客至》都写到了饮酒,但表现的情致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过郑七山斋

(唐)杜审言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注]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谷口:汉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故以谷口指代隐士。

35.下列对两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首联交代了诗人与山斋主人郑七的志趣相投,故前去寻访。

B.杜诗尾联写诗人该返回,却迟迟没启程,抒发诗人的留恋之情。

C.孟诗的第三句“散发”二字,表述了诗人深受束缚的苦闷之情。

D.孟诗尾句写出诗人怀念友人,却不能与其分享感怀的惆怅之情。

36.下列对两诗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颔联中“入”“开”二字,写出狭窄到开阔的空间变化。

B.杜诗颈联中“日”“晚”二字,写出诗人在山斋逗留时间之长。

C.孟诗首联中“忽”“渐”二字,写出日夜交替,生动且传神。

D.孟诗五六句以虚写实,借荷花和竹子意象表述诗人高尚情操。

37.两诗都描绘了夏日之景,五六句中的动词历来都为人称道。请从“含”“送”“滴”三字中任选两字,结合诗歌内容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日上方即事

王维

好读高僧传,时看辟谷方。

鸠形将刻仗,龟壳用支床。

柳色青山映,梨花夕鸟藏。

北窗桃李下,闲坐但焚香。

3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好读《高僧传》,故后世称其为“诗佛”。辟谷,屏除谷食。本诗语言空灵悠然、沉郁淡远。

B.《后汉书》“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尺,端以鸠鸟为饰”,故“鸠形将刻仗”指寺僧已甚老。

C.“北窗桃李下”与“桃李罗堂前”利用“桃李”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写出了“桃李”具体的位置。

D.“闲坐但焚香”与“坐看云起时”共同表现了诗人的闲适之情,诗中透露的雅趣与禅意是相通的。

39.本诗颈联“梨花夕鸟藏”一句,如果写成“梨花藏夕鸟”好不好?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①应教

王维

杨子②谈经所,淮王③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④。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注]①别业:别墅。②杨子:西汉扬雄,哲学家、文学家。③淮王:汉淮南王刘安。④珂:马笼头上的饰物。

4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出题意,以扬雄指杨氏,以淮南王指岐王,“载酒”暗示这是欢宴游乐的聚会。

B.颈联描写岐王带领诗人来到杨氏别业的场景,走过曲径,穿过树林,眼前豁然开朗。

C.诗歌以笙歌声作结,余音袅袅,言已尽而意未穷,可以感受到岐王一行的赏玩兴致。

D.随岐王纵情赏玩,以时间为序移步换景,描绘了杨氏别业的动人景色。

41.有评论家认为,本诗颔联自然舒缓,精妙有才思,请从不同角度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①。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②。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①菑,此泛指农田。②野老:此是诗人自谓。争席:《庄子杂篇》记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海鸥相疑:《列子黄帝篇》记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4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诗首联写极具生活气息的田家景象,一“迟”字,奠定了全诗情感基调。

B.刘诗首句以“芳草”等意象组成一幅生意盎然的画面,烘托了白鹭的美好。

C.王诗尾联用典,一正一反,表述了对与之“争席”的世俗之人的厌恶。

D.刘诗将“白鹭”人格化,用“立”“叹”等词表现其独立斜阳的姿势情态

43.两诗都有“白鹭”这一意象,但题材不同,寄寓的情感也各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解析:

1.A2.A3.情感角度:

①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少本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意为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原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译为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可知热爱田园生活,厌弃官场。②归园田居(其五)原文“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意为欢乐时总是怨恨夜间太短,不觉中又看到旭日照临。显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意境特征:

①其一通过田园、房屋、榆柳、桃李等田园风景,渲染勾勒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风景图。②其五通过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塑造了朴实轻松的田园生活图。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手法等能力。

A.“借代”错,“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比喻,用“羁鸟”“池鱼”来比喻“处于官场的自己”。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形象地道出诗人离开官场时受到的重重阻挠”错误,原文“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意为怀着失意的心情独自扶杖经过草木丛生的崎岖偏僻的山路回家,并不是离开官场的阻挠。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不同诗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

情感角度: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少本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意为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由原文“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意为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真切表述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归园田居(其五)原文“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意为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欢快之情涌满心头,在“欢”字下着一“来”字,自然传神。此情此景,引得诗人竞怨起“夕”时短暂,兴致难尽。那就索性不理时间的早晚,尽情畅饮。“已复至天旭”,直至旭日渐升天已放亮,方肯做罢,显现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意境特征:

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诗中描绘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描写园田风光运用白描手法远近景相交,有声有色,渲染勾勒了一幅清新恬淡的田园风景图。

归园田居(其五)以一天耕作完毕之后,回家的路上和到家之后的活动做为描写对象,来反映“归园田居”的田园生活。“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写出结束了劳动,独自一个人手持扶杖,怀着“怅恨”之情,转回家去。但回家的道路坎坷崎岖,荒芜曲折。从表面看,他辛苦劳作一天,且孤独无伴,只身奔家,难免怅然生恨。就深层涵意说,此诗意在抒写欣然自得之情,那么,此“怅恨”二字,实具反衬下文欢快欣然的作用。“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路上经过清澈见底的山泉,洗洗沾染尘埃的双脚,整天耕作的疲劳,也就随之一洗而光,浑身变得舒坦自在起来。“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过滤好自家新近酿好的熟酒,去浊存清饮用。并招来农家近邻,同桌共饮,以“只鸡”为肴,真是快慰无比。“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不知不觉间“日入室中暗”,日落西山,室内暗然,于是索兴燃起根根荆草权当明烛。此句看似寒酸却将诗人的潇洒自如,自得其乐表现出来。全诗塑造了朴实轻松的田园生活图。

4.B5.①面对一缕杨柳轻烟,眼看一弯梨花明月,头卧一枕海棠清风。皎洁明亮的月光之下,微风夹杂着海棠香气拂面而过。②“绿杨烟”“梨花月”“海棠风”运用排比和化用的手法,句式整饬,语言典雅,将的生活环境渲染得十分雅致。③将自己隐逸的生活描写得乐趣备至,令人心驰神往。面对极为寻常的田园生活,在摆脱了俗世羁绊、无牵无挂的心中,这一切十分惬意。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运用对比”“表述了的态度取舍”错。“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起首的这两句领起全篇,是对生活状态的总体概括:精心作诗,纵情饮酒。没有“对比手法”,也没有“态度取舍”。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

赏析诗句,首先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明确诗句所写的内容。这几句意思是:“面对一缕杨柳轻烟,眼看一弯梨花明月,头卧一枕海棠清风。”

接着结合所写对象以及所用手法鉴赏句子效果。月光皎洁明亮,微风夹杂着海棠香气拂面而过,诗句写了优美清丽的自然风光。“绿杨烟”“梨花月”“海棠风”句式上是排比,句式整饬,读来朗朗上口;内容上化用古诗句,语言典雅别致,将的生活环境渲染得十分雅致。

本来极为寻常的田园生活,在摆脱了俗世羁绊、无牵无挂的心中,却生发出了无限奇思妙想,产生了十分惬意的感受。表述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6.D7.①听觉和视觉相结合写景。诗人先写听到鸟鸣,再写看到花开。②由近及远写景。由屋上的春鸠写到村边的杏花。③声色结合写景。既有春鸠的鸣叫,又有雪白杏花的盛开。由此渲染出扑面而来的春意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愉悦。

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D.“暗蕴劝归之意”说法牵强。其实,尾联“临觞忽不御,惆长远行客”,诗人想到那离开家园的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即尾联表现的是诗人对远客的惋惜和感伤,而“无劝归之意”。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首联“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春天到来屋上有一只杜鹃鸟在鸣叫,村落旁边大片杏花开得雪白。

春鸠啼鸣之声是听到的,白色的杏花是看到的,所以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写景。

写景远近结合,由近及远,先写听到屋上春鸠的叫声,再写村边的杏花。

另外声色结合,“春鸠鸣”为声,“杏花白”为色,有声有色,春意浓浓,活力无限。

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展示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8.A9.志向达成的满足,对田园景色的喜爱,从事劳动的欢欣,与农人间的友情,避世隐逸的淡泊,济世与归隐的矛盾。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A.“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错误。忧道不忧贫:这是《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话:“子曰:君子忧道不优贫。”意思是说: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不如效法长沮、桀溺洁身守节,隐居力耕。但并不是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的意思是: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孔子说过的“忧道不忧贫”,他记在心里。但他更喜欢这种农耕生活。表述了诗人志向达成的满足之感。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意思是:远风习野,秀苗茁壮日日新。诗人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表述了诗人对田园景色的喜爱之情。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的意思是: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表述了诗人从事劳动的欢欣。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意思是,日落之时相伴归,取酒慰劳左右邻。写出了诗人与农人间的友情。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意思是:就像这样,在简陋的木屋里长吟,暂且做一个耕田之人吧。写出了诗人避世隐逸的淡泊。

这首诗写先师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又叙写了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陶渊明想成为长沮、桀溺那样的隐士,他的内心有挣扎,有焦虑,本想有所作为,世界却使他望而却步,“瞻望邈难逮”,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最后以掩门长吟“聊为陇亩民”作结,一个“聊”字表明隐居避世的思想并非诗人最真实的想法,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失望与无奈,字里行间透露着济世与归隐的矛盾。

10.田园

11.D12.A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分析能力。

“种豆”的农事,“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为了不使豆田荒芜,到秋后有所收成,诗人每天一大早就下地,晚上月亮都出来了才扛着锄头回家;“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不怕辛劳的精神,都可见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希望有个好收成的美好愿望”错误,望文生义,此句的意思是只希望不违背我归耕田园的心意,表述了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是全诗的主旨。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侧面写出诗人的灰心丧气”错误,“草盛豆苗稀”这句说明庄稼的长势并不是很好,而主人也没有刻意经营,没有认真除草,表明并不是为了生计耕种,侧面表现出他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境界。

故选A。

13.C14.①诗人简笔勾勒出农村生活的美好画面,“相呼”“相思”“言笑”等表现出与村居邻人相处的欢快场面,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劳的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来往的随便,毫不顾忌的言笑,可见情意的真率。

②结尾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诗人主张力耕,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这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渊深朴茂。

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述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并没有其它深意”错误。此四句与“过门相呼”造成一个回环,“相思则披衣”用民歌常见的顶真格,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过门招饮,仅见其情意的真率,闲时相思,才见其友情的深挚。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诗意的深化。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前两句“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以“春秋”二字发端,概括全篇,说明诗中所叙的是一年四季生活中常有的乐趣。每遇风和日丽的春天或天高云淡的秋日,忙里偷闲,登高赋诗,一快胸襟。这两句虽无一字刻画景物,而风光之清靡高爽,足堪玩赏,诗人之神情超旷,也如在眼前。移居南村除有登高赋诗之乐以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

当然,人们也不是终日饮酒游乐,平时各自忙于农务,有闲时聚在一起才觉得兴味无穷。“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辄披衣,言笑无厌时”。有酒便互相招饮,有事则各自归去,在这个小小的南村,人与人的关系非常实在,非常真诚。这句既顶住上句招饮之事,又引出下句相思之情。忙时归去,闲时相思,相思复又聚首,似与“过门相呼”意义重复,造成一个回环,“相思则披衣”又有意用民歌常见的顶针格,强调了这一重复,使笔意由于音节的复沓而更加流畅自如,将诗人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至,也就将摒绝虚伪和矫饰的自然之乐倾泻无余。再引出“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的感叹,便极其自然了。这两句扣住移居的题目,写出在此久居的愿望,也是对上文所述过从之乐的总结。不言“此乐”,而说“此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

诗歌末两句“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中,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自然之道。

15.B16.①崔诗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刻画樵者形象:樵者的动作和内心独白如“避世嫌山浅”,住深山,还嫌不够深,一个“嫌”字,凸显隐者希望远离尘世的心境:“莫看棋终局”,因观看残局往往会令人遗憾不迭,樵者告诫自己,透露出他超逸的情怀。②孟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如“山深”以下三句写山林的古老幽深,道路的险阻难行,烘托了樵者不畏艰辛、乐在其中的形象;后四句写日暮时的景象,渲染了萧然旷远的意境,表现出樵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不得真正归隐的苦闷”错误。此时的樵者已经在山林中,“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是写他的洒脱。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把握能力。

崔诗中“避世嫌山浅”意思是为躲避世事住进深山还嫌不够深,“嫌”字是樵者内心的独白,凸显隐者希望远离尘世的心境。“莫看棋终局”意思是不要观看残棋,因为观看残局往往会令人遗憾不迭,樵者告诫自己,也是樵者内心的独白,透露出他超逸的情怀。所以崔诗主要通过正面描写刻画樵者形象。

孟诗中“山深树重叠”意思是山林幽深树木重重叠叠,写出了山林的古老幽深;“桥崩卧槎拥,路险垂藤接”意思是桥梁崩塌横卧树杈支撑,道路险阻垂藤缠绕连接,写出了道路的险阻难行,这些景物描写烘托了樵者不畏艰辛、乐在其中的形象。后四句意思是夕阳西落樵伴渐见稀少,山风吹拂身上的薜萝衣。拄着轻便手杖放声长歌,望着平野的炊烟款款而归。后四句写日暮时的景象,渲染了萧然旷远的意境,表现出樵者对隐居生活的喜爱。所以孟诗主要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形象。

17.B18.①王诗前两句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三、四句写农事,妇姑相互唤着去浴蚕,可知农事的繁忙。诗人写了雨过山村的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②翁诗前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出明丽动人的自然风光,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才了蚕桑又插田”,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繁忙气氛。

③“闲看”“闲人”又于紧张忙碌的氛围中,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B.“诗人闲得无聊,只好欣赏庭院中的栀子花”错误,这里的“闲”运用了拟人手法,指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通过栀子花之“闲”衬托人们都十分忙碌的情景。

故选B。

18.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王诗的前两句“雨里鸡鸣一两家,什漠村路板桥斜”写雨中几声鸡鸣,一两家农舍;修竹、清溪、村路、板桥,淡淡几笔,便勾画出一幅优美静谧的山村风景。第三句“妇姑相唤浴蚕去”转而正面描写农事,“妇姑相唤”,透着亲切,可以想见家庭邻里关系的和睦;夏日雨中,仍要“浴蚕去”,则可知农事的繁忙。诗人写了雨过山村的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又充满劳动生活的气息。

翁诗前两句写自然景象,首句从视觉角度着笔,用“绿”和“白”两种色彩对比,描写出树木葱郁,水光映天的动人景像;次句则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写,诗人以烟霭比喻细雨,传神描摹出如烟似雾、细雨霏霏的画面,再用子规啼鸣之声,动静结合,衬托了乡村的安适与静谧;后两句明白如话,纯用口语,写乡村劳动场景,第三句点题,第四句用“才”和“又”两个虚词写出了农事的繁忙,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突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两首诗中,“闲看”,“闲着(看)中庭栀子花”,妇姑浴蚕去了,雨中的山村,唯有栀子花悠然无事地独自“闲”在庭院里,没人欣赏。属于侧面烘托,表现了人们忙碌的生活状态。“闲人”于紧张忙碌的氛围中,烘托出环境的幽静。

19.C20.①《芣苢》a重章叠句,反复咏唱:节奏鲜明轻快、音韵和谐优美;b赋的手法:通过铺陈排比描绘了一幅采集野菜的图景。c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乡村四月》a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b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比喻,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c表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19.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手法的能力。

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错误,“子规声里雨如烟”是视觉、听觉描写,杜鹃啼叫属于动景。

故选C。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

《芣苢》是一曲劳动的欢歌,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中写出了整个劳动的过程和场面,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全诗三章,每章四句,全是重章叠句,仅仅只变换了少数几个动词,其余一概不变,反复咏唱。此外,诗歌通篇铺陈采摘“芣苢”的场景,反复地表述劳动的过程,这是采用了《诗经》中赋的手法。在这一过程中,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也就表述出来,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纵观全诗,可以看出全诗以鲜明轻快的节奏、和谐优美的音韵,描写妇女们一边高兴地歌唱赞叹,一边动手采摘芣苢的过程,抒发了纯真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人物的欢快情绪和赞美劳动的主题。

《乡村四月》运用白描手法,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平添了无限的生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两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表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21.C22.“见”字用得极妙,“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地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种忘己的天真意趣。所以不能把“见”改成“望”。

2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错误。“地自偏”不是指“环境的偏僻幽静”,“心远地自偏”说明只要内心宁静,远离尘嚣,就不会受外界的干扰。

故选C。

2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炼字的能力。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见”是无意中的偶见,诗人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南山的秀丽景色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南山的美景正好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表现出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它更能表现当时悠然自得的心态。而“望”则表现的是有目的有意识地看,少了“悠然”之意,也失去了一种忘己的天真意趣。

23.A24.①清新质朴。诗人描写了不同的人物如中妇、小儿,景物如莼菜、鲈鱼等,都十分贴近生活,质朴自然。②通俗明了。诗歌多用白描,描写人物动作等用词简单,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丝丝白发”错误,“发如丝”并非指白发,“白纶巾”指白色的头巾,另外,“尽显沧桑之感”错,现实的是诗人悠闲自适的状态。

故选A。

2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特点的能力。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中年妇女前前后后往桑村去采摘桑叶,小孩则逛了集市,买了蓑衣回来;雨后莼菜涨满河湾,小船挤开碧波而返;春后的鲈鱼异常肥美,让男子的钓竿都难承其重。诗人描写了不同的人物如中妇、小儿,景物如莼菜、鲈鱼,劳作如采桑买蓑、钓鱼等,都十分贴近生活,质朴自然。语言清新质朴。

诗歌多用白描,“挑叶去”“买蓑归”等描写人物动作等用词简单,明白晓畅,语言通俗、明了、易懂。

25.D26.①山翁形象特点: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勤劳能干。在“西坡瓜豆熟”的时节“留我宿又宿”,既写出山翁的勤劳能干,又表现出山翁对诗人的深厚情谊,突出山翁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

②寓情于事,抒发了诗人对宁静美好、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主要运用动作描写和对比手法”错误,没有运用对比手法,这里主要是用动作描写展现蚕娘、牧童、山翁的行为,没有将他们进行对比。

故选D。

2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

尾联“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大意是山翁好客热情挽留我一住再住,还笑着指点西坡说瓜豆就要成熟了,想留下我一同品尝。山翁在西坡上种瓜种豆,并精心照料直至成熟丰收,体现了他的勤劳能干;山翁一再留我住宿,加上“笑指”等词语的渲染,更把他的动作、情态、声音、笑貌及其淳朴善良、殷勤好客的性格进一步显现了出来。

尾联寓情于事,通过记述热情好客的山翁留“我”住宿之事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宿又宿”说明诗人处在这样的环境里流连忘返,心情舒畅,抒发了诗人对这种淳朴自然、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

27.B28.①承颔联,进一步描写村民生活;②由颔联之幽静,转为颈联之热闹,描写村民雪地耕作,夜晚烧荒的场景;③既前后勾连,浑然一体,又得以拓展,富于变化。

27.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工笔细致描写”错,“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是白描手法。

故选B。

2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相应相避”意思是相呼应,相回避。也就是颈联与颔联意思相应,也有差别。

颈联的意思是:山谷里传来阵阵回响声,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村民们雪地耕作,为来年庄稼做着准备;山头一片光明,那是因为村民夜晚烧荒,明亮火光照亮了云彩。

颔联写村中生活的闲静,这里空气清新,视野开阔,连那出门化缘的僧人,傍晚回来下岭的身影也清晰可见。夜间万籁俱寂,隔着一条河流,都能清楚地听见人们的说话声。颈联承接上联,继续写村民的生活,只是由闲静转而描写村庄的热闹,展示了村民生活的另外一面:雪地耕作,夜晚烧荒。这两句颇为大气,慷慨豪爽,颇有风骨,如滚滚流云,奔腾而来,令人惊叹。虽然写的是乡村风物,但诗人慷慨的本色,也无意间流露了出来。

颔联和颈联既前后勾连,浑然一体,都是写乡村景色和乡村生活;同时颈联又得以拓展,由宁静到热闹,富于变化。

29.D30.①前两句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②后两句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2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表述了对劳作的热爱”错误,本诗主要表述的是的闲适之情。

故选D。

30.本题考查学生评价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禽鱼岂知道,我适物自闲”,是说“自然界的禽鸟游鱼等万物难道懂得道理吗?但是我能适应这里的环境,所以自然感到悠闲自在”,侧重写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明心中有道,则能顺应自然,与自然、外物相融相亲。

“悠悠未必尔,聊乐我所然”,是说“这里的一草一木不一定像别处美好和谐,但对我这样一个超然的人来说我,还是感到很快乐的!”,侧重写诗人的超然态度,说明尽管外物未必和谐、美好,但内心的超脱也能使人自得其乐。

31.B32.“惟有蜻蜓蛱蝶飞”句一是摹写出只见蜻蜓、蛱蝶在飞动却少见行人的寂静场景;诗句以蜓飞蝶舞的动景衬托村中的寂静,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更显静谧;诗句与“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场景共同铺就了一幅动静相宜、优美宁静的农家田园图。

“柳阴亭午正风凉”句,“柳荫”摹写出地点之好,“亭午”暗喻酷热时刻,与“汗如浆”相呼应;“柳阴”“风凉”与“黄尘”“行客”相映照,更显出田园景色之可爱;画面亲切,朴素而优美;叙事中带描写,在含蓄表述其固有的善良、仁厚、乐于助人的品性的同时,也留下空白与想象。

3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凸显农村零落凋敝,民生维艰之像”于文无据,主观臆断。由第三句内容可知,诗人写夏日初“长”,但农事正忙,白天篱边很少过往的行人。因为江南四月,是割麦分秧的忙碌月份,农民整天在田地上劳动,早出晚归,故白天少见行人。陆游《江村初夏》有“江村夏浅暑犹薄,农事方兴人满野”之句,可见其情况。

故选B。

3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惟有蜻蜓蛱蝶飞”意思是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蜻蜓和蝴蝶飞过。本句话是为了表现四周少见行人的寂静场景,诗句摹写出蜻蜓、蛱蝶的飞动,蜻蜓、蛱蝶的飞动属于动景,所以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动衬静,静中有动,更显周围环境的静谧。“日长篱落无人过”写到正午时分,太阳高高在上,篱笆影子随着太阳升高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所以两句结合起来共同铺就了一幅动静相宜、优美宁静的农家田园图。

“柳阴亭午正风凉”意思是在这浓密的柳阴下,正午时分,却是清风送爽,凉快极了!其中“柳荫”摹写出地点之好,“亭午”暗喻酷热时刻,与首联中“汗如浆”相呼应;“柳阴”“风凉”与“黄尘”“行客”相映照,更显出田园景色之可爱;本诗描述的是一个农家孩子,在自家门口义务招待过路行人的情景,用的是自己的口吻,所以画面亲切,朴素而优美;叙事中带描写,在含蓄表述其固有的善良、仁厚、乐于助人的品性的同时,也留下空白与想象。

33.C34.(1)杜诗通过“无兼味”“只旧醅”“呼取”“尽余杯”等,表述了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热情待客的诚恳,流露出诗人诚朴率真的情怀;(2)王诗通过“因醉往”“多酒伴”“玉山颓”等与饮酒有关的生活场景,表述了诗人村居生活的怡然自得,流露出旷达不羁的情怀。

3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勤于农事的辛劳”表述错误。此诗主要围绕“春庄酒后”着笔,写王绩夫妇受邀到某一村子参加“酿酒大会”的全过程。在这里,诗人并没有参加农事,而是参加宴会很晚才回来。

故选C。

3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杜诗《客至》中,“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仿佛看到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疚,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

王诗主要写王绩夫妇受邀到某一村子参加“酿酒大会”的全过程。诗歌前几联写的是该村的酿酒工作。而当酒瓮盖子被揭开,诗人并没有写自己饮酒,而是首先描写了作为“斗酒学士”王绩的妻子,当酒香扑鼻之际,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临瓮”而倚的场景。一个“倚”字,活画出其“野”性之十足与“野”味之强烈。从另一角度讲,王绩妻子的“临瓮倚”,也有可能是因为她嗜酒所致,而一个女人嗜酒到这种程度,其实也是一种“野”的具体表现。而王绩之“野”,也并不亚于其妻:“北潭因醉往,南亩带星回。”两人“多酒伴”“玉山颓”的醉后之态,充分表现了他们村居生活的怡然自得。同时,从诗人王绩让他的这位“野妻”,去参加当地“及年开”的这种大众性的“酒文化”活动,并且都开怀畅饮,一醉方休,也可看出他旷达不羁的情怀。

35.C36.D37.“送”字用拟人,化无意为有情,生动写出清风吹送荷香的情景;“滴”字准确写出竹露滴在池面清脆的声响。写“荷香”以“送”,写竹响以“滴”,这两个字充分展现夏夜给人的恬淡闲适的感受(或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3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