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实验大纲_第1页
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实验大纲_第2页
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实验大纲_第3页
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实验大纲_第4页
计算机专业所有课程实验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工程系课程实验大纲

《程序设计基础》(AFirstCourseinProgramming)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

《数据结构》(DataStructure)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icrocomputerPriciple&InterfaceTechnique)课程实验教学大纲8

《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2

《数据库原理》(OperatingSystem)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4

《美术设计》(ArtDesigning)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7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Priciple&ApplicationofDatabase)课程实验教学大纲19

《微机原理及应用》(Priciple&ApplicationofMicrocomputer)课程实验教学大纲22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Single-chipComputerPriciple&Application)课程实验教学大纲25

《开发工具》(DevelopmentTools)课程实验教学大纲28

《计算机网络及应用》(ComputerNetwork&Application)课程实验教学大纲32

《计算机控制技术》(ComputerControlTechnique)课程实验教学大纲35

《计算机故障诊断与维护》(Diagnostication-Defects&MaintenanceComputer)课程实验教学大纲…38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TheMulti-mediatechnology&itsApplication)课程实验教学大纲43

《软件工程》(SoftwareEngineering)课程实验教学大纲47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0

《数据库程序设计(PB)》(ProgrammingonDatabase)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3

《数据库程序设计(Delphi)》(ProgrammingonDatabase)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6

《SQL数据库管理与设计》(Management&DesigningonSQLServer)课程实验教学大纲58

《计算机网络原理及体系结构》(NetworkPriciple&Architecture)课程实验教学大纲61

《组网技术与网络管理》(TechnologyofBuilding&managingNetwork)课程实验教学大纲64

《网络程序设计语言》(NetworkProgramming)课程实验教学大纲68

《计算机动画技术》(AnimationTechniqueonComputer)课程实验教学大纲72

《计算机图形设计》(GraphicsDesigningonComputer)课程实验教学大纲74

《包装设计与印刷》(PackagingDesigning&Printing)课程实验教学大纲78

《视频技术与制作》(EditiononVideo)课程实验教学大纲80

《多媒体系统开发》(Multi-mediasystemDevelopment)课程实验教学大纲83

《计算机网络安全》(ComputerNetworkSecurity)课程实验教学大纲89

《企业网站建设技术》(TechnologyofEnterpriseWebSiteBuilding)课程实验教学大纲92

《综合布线系统》(IntegrateCollocation-lineSystem)课程实验教学大纲94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AFirstCourseinProgramming)

适用于(计算机类)各专业

参考学时:30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实验环节,能够使学生对计算机的

基本组成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Dos、Windows等的基本操作。在程序设计的实验环

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C语言的基本语法、调试方法和运行步骤;在熟练掌握N-S

流程图画法的基础上,运用C语言的各种控制结构、数据结构和处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大量的实践,使学生有较高的编程、读程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起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维模式,从而为后续课程打下一

个良好的基础。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1.认识计算机

(1)实验目的

通过观看计算机的内部结构,认识基本组件,如:CPU、内存条、硬盘、显卡、网

卡、插槽等;了解计算机的安装过程和连接方法。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微机若干台。

2.Dos基本命令操作

(1)实验目的

对Dos的常用基本命令进行训练,如:dir、cd、md、copy>del等,使学生熟练

掌握基本命令的操作。

(2)实验设备及环境

装有Dos、或Windows的微机若干台。

3.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

(1)实验目的

熟悉Windows的操作环境,了解它的基本组成;掌握该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设置

方法和基本组件的配置方法。

(2)实验设备及环境

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微机若干台。

4.C语言基本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验证课本中简单的C语言程序,从而熟悉C语言的运行环境和运行步骤。要求学生

掌握以下要点:如何进入C语言编辑环境,如何保存、编译、调试、和运行程序,并查

看运行结果等;掌握单步调试的方法,通过加观察点分析程序的运行状态,帮助查找和

改正程序的错误,直至调试成功。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5.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1)实验目的

对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控制结构,观察它的执行过程和结果,从而掌握不同设计结

构的应用环境和适用场合;继续学习单步调试的方法,通过加观察点分析程序的运行状

态,帮助查找和改正程序的错误,直至调试成功。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6.数组应用(一)

(1)实验目的

掌握一维、二维数组的定义和使用;熟悉数组元素的引用及其与下标的对应关系;

了解数组在内存中的存放方式。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7.数组应用(二)

(1)实验目的

掌握字符数组的初始化和应用;了解系统如何处理字符串常量和变量;熟悉对字符

串处理的常用函数。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8.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一)

(1)实验目的

掌握函数的定义及调用方法;了解C程序、源文件及函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函数形、

实参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函数调用的几种方式。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9.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二)

(1)实验目的

掌握用数组处理数据时,在函数调用中的使用方式;理解数组名作函数实参时,形

参的定义与接收过程,二者在内存中的操作关系。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10.预处理命令的使用

(1)实验目的

了解预处理的概念,掌握它的三种处理功能:宏定义、文件包含和条件编译;理解

预处理与文件编译概念的不同。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11.指针的定义与使用

(1)实验目的

理解指针的含义及指针、指针变量、指针变量的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指针的定

义、引用和处理;掌握通过改变实参指针变量所指变量的值,获得多个变化了的返回值

的方法。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12.指针与数组、函数

(1)实验目的

了解数组指针的概念,明确数组的指针、数组的地址、数组名之间的关系;掌握对

数组指针的操作及作为函数参数的传递过程。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13.结构体数组的使用

(1)实验目的

了解结构体类型的概念,掌握定义、引用结构体变量的方法;理解子函数在接收结

构体类型的实参时,形参的定义方法。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14.链表的定义及使用

(1)实验目的

了解链表的概念,掌握对链表的各种操作:如建立链表,对链表的插入、删除和输

出;理解头指针在对链表操作中的重要性。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15.文件操作

(1)实验目的

了解文件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操作,掌握文件的读写过程;理解文件的指针的概念及

其在文件操作中的重要作用。

(2)实验设备及环境

安装了TurboC2.0软件的微机若干台。

三、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基本要求学时实验性质

1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2基础性

2DOS基本命令操作掌握基本的DOS命令2基础性

3WINDOWS系统基本操作熟悉系统的操作环境2基础性

4C语言基本程序设计熟悉TC的编译、运行环境2指导性

5分支、循环程序设计掌握分支、循环的控制原理2基础性

6数组应用(一)掌握一、二维数组的定义及使用2基础性

7数组应用(二)掌握字符数组的定义和使用2指导性

8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一)掌握简单函数的定义及调用2基础性

9函数定义及函数调用(二)掌握数组作函数参数的方法2指导性

10预处理命令的使用掌握三种预处理功能2基础性

11指针的定义与使用掌握指针的处理机制2基础性

12指针与数组、函数深刻理解指针与数组、函数的关系2指导性

13结构体数组的使用掌握结构体的定义及使用方法2基础性

14链表的定义及使用掌握链表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2指导性

15文件操作了解文件的基本操作2基础性

总计30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根据实验报告以及出勤情况考核;

2.实验成绩以20%计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五、大纲说明

该课程的实验基本为基础性实验,对教学中重点和难点所涉及到的实验,老师将给

予一定的指导。该课程配备了较为详细的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完成指定的实

验项目,再上机调试程序,得出正确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验项目后面的思

考题进行总结,达到实验大纲要求的目的。

六、实验教科书

《程序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内部资料

教学参考书目

1.张明新,《计算机应用基础》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2.谭浩强《C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二版

3.李秀《计算机文化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三版

4.刘璟《高级语言C++程序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1月第一版

5.(美)RamonA.Mata-Toledo、PauIineK.Cushman《计算机

导论习题与解答》机械工业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一版

6.(美)RichardHeathfieId>LawrenceKirby《标准C语言实用全

书》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撰稿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DataStructure)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计算机各专业

参考学时:16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课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数

据结构的实验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复杂数据结构的特性及其算法,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选择数据结构、设计算法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将算法转化成程序代码的能力和调

试程序的水平。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自行完成编程、调试、分析结果和实

验报告的整理工作。实验学时数不能少于16学时(实验数量不能少于8个)。各专业可

根据其需要选做,但必须保证基本实验内容:线性表、树、图、内部排序、查找。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环境:Turboc2.0

1.线性表及其应用实验

(1)实验目的

线性表是一种基本数据结构,根据其存储方式的不同又分为顺序表和线性链表。实

验目的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顺序存储方式及其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的算法实

现,熟练掌握线性表的链式存储方式及其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的算法实现。栈和队列

是两个比较特殊的线性表,是编制复杂程序的基本数据结构。要求学生能根据问题的实

际情况选择栈或队列的存储方式,利用栈和队列的基本操作(插入和删除)实现算法。

(2)实验内容

①线性表的顺序存储、链式存储及插入、删除运算

②栈和队列的应用

2.串及其应用实验

(1)实验目的

串是一种特殊的线性数据结构,其数据元素为字符。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串的

顺序存储以及在其上的基本运算。

(2)实验内容

求串长、串的联接、求子串。

3.树及其应用实验

(1)实验目的

树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非线性数据结构,是一种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实验目

的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以及这种存储结构上递归的先序遍历、中

序遍历、后序遍历算法,并了解非递归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算法。

二叉排序树是二叉树最基本的应用,要求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建立算法。

(2)实验内容

①二叉树的创建

②二叉树的遍历

③二叉排序树的创建及遍历

4.图及其应用实验

(1)实验目的

图是比线性表和树更复杂的数据结构,是离散数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实验目的是掌

握图的顺序存储结构一一邻接表,图的链式存储结构一一邻接链表,以及在链式存储结

构上的遍历方法:深度优先遍历和广度优先遍历。掌握链式存储结构的图的拓扑排序算

法。

(2)实验内容

①图的存储

②图的遍历

③图的拓扑排序

5.内部排序实验

(1)实验目的

排序是信息处理中经常使用的重要运算。根据记录所处的位置不同,分为内部排序

和外部排序。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常用的内部排序算法,并进行算法分析。

(2)实验内容

①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②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③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

6.查找实验

(1)实验目的

查找,既检索,是非数值处理的程序设计中的基本内容。实验目的要求学生熟练掌

握线性表的查找:顺序查找、折半查找和分块查找。

(2)实验内容

①顺序查找

②折半查找

三、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时数类别

熟练掌握线性表存储、基本操

线性表4基础性

作(插入、删除)的算法实现

二串掌握串及其应用的算法实现2基础性

掌握二叉树的静态、动态存储

三树表示及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4基础性

运算

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

四图历方法,理解有关图的操作算2基础性

法及用高级语言实现的方法

深刻理解排序的定义及各种

五排序方法的特点,掌握常用排序算2综合性

法的高级语言实现

掌握查找的不同方法,并能用

六查找2综合性

高级语言实现顺序表的查找

算法

总计16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1.根据实验过程中调试程序的能力,实验报告质量以及出勤情况综合评分;

2.实验成绩以20%计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五、大纲说明

本课程要求的实验时数为最少实验时数。实验内容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从中选

作。

六、实验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目

1、王路群编,《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年

第一版

2.陈一华等编,《数据结构--使用C语言》,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年第一■版

3.严蔚敏吴伟民著,《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1999年

第一■版

撰稿人(签名)柴世红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TestingOutlineofMicrocomputerPrinciples&Interface

适用于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

参考学时:18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是必不

可少的。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

生得到应用微机接口的初步训练。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1.认识系统

•实验目的

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是进行微机接口技术的综合试验平台,是完成各类

芯片实验的必需设备,熟练掌握本实验系统的基本原理、模块化分、软硬件操

作方法是顺利完成接口技术实验的保证。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中将向学生介绍系统的基本构造,演示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的

正确操作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1)系统认识实验

程序的输入与修改:从3500H内存单元开始建立0-15个数据。

运行程序:学习系统提供的单步运行程序、连续运行程序、设断点

运行程序等方式。

(2)系统操作练习

将内存3500H单元开始的0-15共16个数传递到3600H开始的数据区中。

•实验设备及环境

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

2.数码转换编程及程序调试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中将向学生介绍MASM5.0和DEBUG的使用方法,由学生独立自主

地完成不同数制、码制之间的转换,熟悉汇编语言的编程环境,编程思想、编

程技巧。

•实验内容

(1)将ASCII码表示的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2)将十进制数的ASCII码转换为BCD码。

(3)将士六位二进制数转换为ASCII码表示的十进制数。

(4)十六进制数转换为ASCH码。

•实验设备及环境

微机,MASM5.0

3.分支循环程序设计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分支结构和循环结构这两种基本的程序结构,比较这两

种结构在汇编语言中的实现方式和在高级语言中的实现方式的不同,加深对汇

编语言算法的理解。

•实验内容

设计一数据块间的搬移程序,要求把内存中一数据区(称为源数据块)传

送到另一存储区(称为目的数据块)。

•实验设备及环境

微机,MASM5.0

4.子程序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

(1)通过程序调试,观察子程序调用及嵌套过程,进一步理解CALL指令和

RET指令的功能。

(2)掌握子程序调用时参数传递的方法

•实验内容

(1)求无符号字节序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设有一字节序列,其存储首址

为3000H,字节数为08H,利用子程序的方法编程求出该序列中的最大

值和最小值。

(2)求N!:利用子程序的嵌套和子程序的递归调用,实现N!的运算。

•实验设备及环境

微机,MASM5.0

5.中断特性及8259应用编程实验

•实验目的

深刻理解中断的概念,熟悉中断的原理,了解微机各类中断方式以及中断

工作过程。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简单的键盘中断实验和定时器中断试验,

熟悉8259中断控制器的逻辑结构、管脚功能、中断响应方式、命令字和控制

字,进一步加深对中断知识的理解,熟练应用中断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内容

(1)正确连接系统电路,编写程序,使系统每次响应外部中断IRQ7时,显

示字符“7”,中断10次后,程序退出。

(2)正确连接系统电路,编写程序,完成下面的内容:若有中断请求,则执

行其中断服务程序,显示中断号;若正在执行较低级的中断服务程序,

则允许比它优先级高的中断程序被响应。

•实验设备及环境

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

6.8255并行接口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

在掌握了微机接口的一般形式、原理、工作过程以及芯片编程方法的基础

上,通过使用8255并行接口芯片做输入/输出接口实验,掌握其引脚功能、控

制字和状态字的使用方法。

•实验内容

(1)正确连接系统电路,编写程序,使8255端口A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出

口,端口B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入口。用一组开关信号接入端口B,端口

A输出线接至一组发光二极管,拨动开关,点亮相应的发光二极管。

(2)正确连接系统电路,编写程序,使8255端口A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出

口,端口B工作在方式1并作为输入口,则端口C的PC2成为选通信号输

入端STBB,PCO成为中断请求信号输出端INTRBO当B口数据就绪后,通过

发STB,信号来请求CPU读取端口B数据并送端口A输出显示。

•实验设备及环境

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

7.8253定时/计数器应用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这次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芯片编程思想和方法,建立微机接口工作过

程的整体理论框架。本次实验的具体要求为:掌握8253的工作方式,控制字

使用方法,芯片与处理器的连接(管脚的作用)。

•实验内容

(1)设定8253的2#通道工作方式为方式0,用于事件计数,当计数值为5

时,发出中断请求信号,显示“M”。

(2)利用8253的0#通道来定时中断,循环显示“0”〜“9”十个数。

•实验设备及环境

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

8.8251串行接口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串行通信(通信方式,实现方法,校验方法,接口标准)和IBMPC

机的异步通信适配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可编程异步通信接口芯片8251的引脚、

结构、编程。

•实验内容

本实验需用两台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通过排线将两台仪器相连。其

中一台作接受机,另一台作发送机,将发送机中3000H-3009H单元中的代码

送到接受机的相应单元中。

•实验设备及环境

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

9.A/D、D/A转换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A/D、D/A转换原理、转换精度、转换速度等概念,了解几种A/D、D/A

转换器的参数指标及其编程方法。

•实验内容

(1)用DAC0832产生锯齿波、三角波和正弦波,用示波器观察波形。

(2)用实验台上的ADC0809A/D转换器连接成中断方式的A/D转换电路,编

写程序将A/D转换结果存入内存数据缓冲区,并在屏幕上显示转换结果

或以图形方式显示电平高低,验证输入的模拟量电压的大小与转换结果

的数字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实验设备及环境

TDN86/88教学实验系统

三、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小时)实验性质

1认识系统2基础性

2数码转换编程及程序调试2基础性

3分支循环程序设计2基础性

4子程序设计实验2指导性

5中断特性及8259应用编程实验2基础性

68255并行接口应用实验2指导性

78253时钟接口应用实验2基础性

88251应用实验2指导性

9A/D、D/A转换实验2指导性

总计18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根据操作、实验效果、实验报告以及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

2.实验成绩以20%计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五、大纲说明

实验内容和实验课时可根据教学进度及实验室设备的情况作适当调整。实验学时数

不能少于18学时(实验数量不能少于9个)。各专业可根据其需要选做,但必须保证实验

的系统性,兼顾软件、硬件。

六、实验教科书

周耿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指导书》,兰州工专计算机工程系,2001.3

教学参考书目

1.马义德,《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兰州大学出版社

2.雷丽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3.沈美明,《IBMPC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

一版

撰稿人教研室主任系主任

签名李驰新

日期

《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OperatingSystem)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计算机各专业

参考学时:12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课必须具备的理论基础。操

作系统涉及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软硬件资源的管理,内容丰富,有很强的实践性。操作系

统的实验目的是让学生了解DOS、WINDOWS,UNIX等几种常用操作系统的功能、原

理、内部结构及其与用户的接口,掌握软硬件资源的各种管理策略、算法和控制思想,

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老师的帮助下掌握DOS、WINDOWS的命令及各种操作;了解

UNIX操作系统的部分命令。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

1、熟悉常用操作系统

(1)实验目的

了解MS-DOS的基本命令,能够运用DOS命令对文件进行管理。了解WINDOWS

的使用接口,启动过程的分析。

(2)实验仪器设备

TOP2000多媒体教学环境;装有DOS操作系统的单机一台,装有WINDOWS98操

作系统的单机一台。

2、WINDOWS的进程管理

(1)实验目的

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明确进程和程序的区别,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分

析进程争用资源的现象,学习解决互斥的方法,了解UNIX系统中进程通信的基本原理。

(2)实验仪器设备

安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台式机,及其配套的输入输出设备,并且装有

UNIX操作系统的单机一台。

3、WINDOWS的设备管理

(1)实验目的

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利用Windows98提供的控制面板来设置系统,可以分

别对桌面、系统实行控制,能够格式化和复制磁盘并检查和纠正磁盘错误,能够进行磁

盘碎片整理,以及打印机管理。

(2)实验仪器设备

安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台式机,及其配套的输入输出设备。

4、WINDOWS的存储管理

(1)实验目的

通过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页面置换算法模拟设计,了解虚拟存储技术的特点,掌握

请求页式存储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

(2)实验仪器设备

安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台式机,及其配套的输入输出设备。

5、UNIX系统的文件管理及文件调用方法

(1)实验目的

通过一个简单多用户文件系统的设计,加深理解文件系统的内部功能及内部实现

(2)实验仪器设备

安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台式机,及其配套的输入输出设备。

6、UNIX系统的作业管理和调度命令

(1)实验目的

了解本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掌握几种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理解作业控制流程。

(2)实验仪器设备

安装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台式机,及其配套的输入输出设备。

三、学时分配

实验时类别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要求

熟悉常用的操作系了解DOS、Windows>UNIX等基础

14

统操作系统的环境。

学习运用PV原语解决进程的指导

2WINDOWS的进程管理2

同步和互斥问题。

了解虚拟存储技术,掌握存储基础

3存储管理2

管理的页面置换算法

认识磁盘驱动器的管理、磁盘基础

4设备管理空间的管理、打印机的安装与2

测试。

WINDOWS系统文件和文件基础

5文件管理2

夹的管理及文件调用方法。

总计12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1、按实验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纪律综合评定成绩。

2、实验成绩以10%计入本课程学期总评成绩。

五、大纲说明

本课程要求的实验时数为最少实验时数。

教学参考书目

柯敏毅编《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DatabasePrinciple)

适用于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与维护、计算机网络专业

参考学时:16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数据库技术是一个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技术,上机实验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它

贯穿于整个《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加深对数据库系统

理论知识的理解,了解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提高动手能力,

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学时数16学时。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

实验环境:Visualfoxpro6.0中文版或ACCESS2000

1.DBMS

(1)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一

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2)实验内容

①使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

②不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

2.数据库操作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在创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对表的索引,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

工具完成要求的查询、排序和汇总任务。

(2)实验内容

①创建数据库

②为表设置索引

③如果需要,建立表间关系

④对记录进行查询和排序

3.SQL语言一CREATE语句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SQL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

(2)实验内容

①使用creat语句创建数据表

②对所建数据表建立索引

③使用SQL语句对记录进行查询和排序

4.SQL语言-多表查询

(1)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SQL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语言的查询语句的理解。熟练

掌握简单表的数据查询、数据排序和数据连接查询的操作。

(2)实验内容

①创建数据库

②为表设置索引

③如果需要,建立表间关系

④连接查询操作:包括等值连接、自然连接、求笛卡尔积、一般连接、外连接、

内连接、左连接、右连接和自连接等

5.SQL语言-视图操作

(1)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SQL中的视图创建向导的使用方法,加深对视图的理解。

(2)实验环境

Visualfoxpro6.0中文版

(3)实验内容

①创建数据库

②创建视图

③根据需要,修改视图

④查询视图

6.数据库设计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技术,熟悉数据库设计的每个步骤中的

任务和实施方法,并加深对数据库系统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实验内容

①系统需求分析

②数据库信息分析

③数据库操作

三、学时分配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时数类别

—认识DBMS熟悉DBMS环境及操作2基础性

二数据库操作利用管理工具完成查询、汇总等操作4基础性

SQL语言使用SQL创建表、索引等

三4基础性

-CREATE语句

SQL语言-多表掌握连接查询、排序和分组等操作

四2综合性

查询

SQL语言-视图创建、更新和查询视图

五2基础性

操作

-1-数据库设计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2设计性

总计16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根据实习报告以及出勤情况考核;

2.实验成绩以20肮十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五、大纲说明

实验及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做出适当的变更。

六、实验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目

1.萨师燧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第三

2.苗雪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

撰稿人(签名)王军弟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美术设计》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Artdesigning)

适用于三年制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专业

参考学时:20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美术设计是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美术设计实验的目的是帮助

学生在掌握美术设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有美术设计的实践技能,即掌握图

案、字体、标志的基本设计制作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动手能力和艺术创新能力。要求学生在实验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完成设计制作工作。

二、实验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实验内容为制作一套完整的企业形象手册(参考学时20学时)

实验要求:①对企业CI所包含的MI、BI、VI进行设计,完成一套完整的企业形象

手册。

②本作业通过计算机来实现。

电子文件规格:297mmX210mm150dpi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实验总共20个学时,学时分配如下:

实验内容实验学时

进行CI制作时所需资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制作软件的4

熟悉。

CI所包含的MI、BI的制作。4

CI所包含的VI之基础部分的制作。6

CI所包含的VI之应用部分的制作。6

总计20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方法

按实验过程各环节和实验试题完成的情况由实验指导教师综合评定成绩。本课程实

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10%。

五、大纲说明

本课程要求实验时数为最少实验时数。

六、实验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目

1.陈君,《图案设计》,湖北美术出版社

2.沈卓娅,《字体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

3.赵茂生,《装饰图案》,中国美术出版社

4.成朝晖,《平面港之字体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5.成朝晖,《平面港之标志设计》,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撰稿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DatabasePrincipleandapplication)

适用于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

参考学时:16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是一门理论和实际紧密相连的课程,上机实验是教学中的必要环

节,它贯穿于整个《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加深

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操作技术,提高动手

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指导书就如何选择实验环境、制定实验计

划、组织实验教学等问题提出一套实验方案。实验学时数16学时。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实验环境:ACCESS2000

1.ACCESS环境熟悉

(1)实验目的

通过上机操作,加深对数据库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使用具体的DBMS,了解

一种实际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掌握其操作技术。

(2)实验内容

①使用”数据库向导”创建数据库

②不使用向导创建数据库

2.数据库操作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在创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对表的索引,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工

具完成要求的查询、排序和汇总任务。

(2)实验内容

①创建数据库

②为表设置索引

③如果需要,建立表间关系

④对记录进行查询和排序

3.数据库查询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和使用SQL创建数据库表、索引和修改表结构。通过对所建数据

库的相关操作,使学生掌握SQL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查询语句的理解。熟练掌握简

单表的数据查询、数据排序和数据连接查询的操作。

(2)实验内容

①创建数据库

②简单查询

③组合查询

4.窗体设计

(1)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ACCESS中的窗体创建方法。

(2)实验内容

①使用自动创建窗体功能

②使用窗体向导

③创建新的空白窗体

5.报表的创建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ACCESS中的报表处理功能。

(2)实验内容

①利用自动创建报表功能创建报表

②利用报表向导创建报表

6.宏的建立及使用

(1)实验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ACCESS中的宏功能

(2)实验内容

①创建与执行宏

②修改宏

③导入与导出宏

三、学时分配

实验

序号实验项目实验要求类别

时数

认识ACCESS熟悉ACCESS环境及操作

—2基础性

环境

二数据库操作建立表、索引及进行简单查询操作2基础性

三数据库查询使用SQL进行多表查询及数据更新4综合性

掌握ACCESS中窗体的创建方法及窗

四窗体设计4综合性

体中控件的使用

五报表的创建掌握ACCESS中的报表处理功能2基础性

宏的建立及使掌握ACCESS中的宏功能

六2基础性

总计16

四、实验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1.根据实习报告以及出勤情况考核;

2.实验成绩以20%计入本课程学期总成绩。

五、大纲说明

实验及教学内容可根据需要做出适当的变更。

六、实验教科书

教学参考书目

1.程学先著《数据库原理及技术》,水利水电出版社

2.苗雪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7月

第一■版

撰稿人(签名)王军弟

教研室主任(签名)

系主任(签名)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TestingOutlineofMicrocomputerPrinciples&Interface

适用于计算机图形图像专业

参考学时:8学时

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环节是

必不可少的。通过实验,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得到计算机实际操作的更深能力。

二、实验的具体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