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_第1页
四川省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_第2页
四川省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_第3页
四川省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_第4页
四川省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完整版,精品)

模块一声学

第1讲声现象

聚焦四川3年中考

命题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2015•广元)盘点2014年世界航空业,各国空难频发.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各国舰船在定位

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来工作的.若海的深

度是6.75k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00m/s,则需经过幺秒才能接收到信号.

接抽气机口

2.(2015•内江)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

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

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2014•凉山州)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命题点2声音的特性

4.(2016•绵阳)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一端伸出约为尺长的一半,拨动钢尺,听

它发出的声音,并观察它的振动情况.然后减小钢尺伸出长度约为尺长的1/4,现次实验,得到的结

论是(B)

A.声音变大B.频率变高C.振动变慢D.响度变小

5.(2016•自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6.(2016•达州)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甲乙

A.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B.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D.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7.(2015•宜宾)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A.响度B.音色C.音调D.频率

8.(2014•德阳)如图所示用木槌敲击同一个音叉,第一次轻敲,第二次重敲.两次比较,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D)

A.重敲音调高B.轻敲响度大C.两次敲击音色不同D,两次敲击音调一样高

9.(2016•攀枝花)如图所示,把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

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虐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直调不同.

(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命题点3噪声的控制

10.(2016•广安)请你细心体会,在下列场景内,属于噪音的是(B)

A.足球场上,球迷们兴奋狂热的吼叫声

B.居民小区内,夜晚震耳欲聋的“坝坝舞”音乐声

C.歌舞厅里,铿锵有力的打击乐声

D.车站里,提醒旅客检票上车的广播声

11.(2016•凉山州)白天你的邻居装修房子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合

理可行的(C)

A.叫邻居不装修房子B.将家中音响声音开到最大

C.赶快将家中的门窗关闭D.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12.(2014-乐山)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主要项目之一,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中减弱噪声的是(D)

A.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B.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C.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D.城市街道两旁种草植树

命题点4声学综合

13.(2016•广元)近年来,不少地区地震频发,强烈的地震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关

于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地震波主要是超声波B.地震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D.地震波都可以被人耳所听见

A.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是为了改变响度

B.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闹钟的声音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防止道路上的汽车发出噪声

D.发声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球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15.(2016•资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

A.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

B.“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C.医学上的“超声波碎石”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2015•自贡)下列有关声的现象,说法正确的是(D)

A.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B.真空也能传声

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噪声是严重影响我们生活的污染之一

绿版练

1.(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

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C)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2.(2016•乐山)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D)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3.(2016•福州)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

中声音的高低是指声音的(B)

A.音色B.音调C.振幅D.响度

4.(2014•广元)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划桨.下列有关现象的说法不

正确的是(A)

A.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B.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鼓声、号子声的

5.(2016•济宁)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

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C)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色C.声音的音调D.琴弦的振幅

6.(2016•南平)“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C)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G.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7.(2016•枣庄)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声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等于34OWsB.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不可以传递能量

C.“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歌曲的音调高D.“女高音”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

8.(2016•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9.(2016-巴中)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X101/S

C.教室周围植树可以减弱噪声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0.(2015•南充)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

11.(2016•遂宁)小明在站台等候公共汽车.突然听到同班同学小红在叫他,但是他没有看到小红,他是

根据声音的童鱼来判断的,叫他的声音是小红声带振动产生的.

12.(2016•泉州)中考英语听力测试时,清晰的朗读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考试期间,考场

周围禁鸣喇叭,这是在直遮处减弱噪声.

13.(2016•凉山州)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饯递能量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使

递信息的性质.

14.(2016•桂林)汽车上的G/S定位导航系统是利用超的(填“超声波”或“电磁波”)进行定位和导

航的,该波能(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2016•淄博)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睛说明声波能够

传递能量.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153W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1531/;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超声波

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

模块二光学

第2讲光现象

聚焦四川3年中考

命题点1光现象辨识及光学综合

1.(2016•南充)下列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A.立竿见影B.海市蜃楼C.镜花水月D.坐井观天

2.(2016•德阳)关于光现象,下列关联错误的是(B)

A.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

B.缥缈不定的海市蜃楼——光的反射

C.“老花眼”戴“老花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D.朗朗夜空的星光闪烁——光的折射

3.(2016•广元)2016年5月某日上午,在广元地区天空出现了罕见的日晕现象,太阳周围出现了一条

带有彩色的大圆环,非常好看,许多人纷纷拍照留影.关于彩色圆环的形成原因,可以由下列哪种物理规

律解释(D)

A.小孔成像B.光的直线传播0.光的反射D.光的色散

4.(2016•攀枝花)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会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C.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们看到水中的鱼比实际深度要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5.(2016-自贡)李白的诗句“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诗句中的三个人,除他自己外,另外的两个

人,一个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搔形成的影子,另一个是由酒面反射形成的像.

命题点2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及应用

6.(2016•广元)小李身高1.6m,站在平面镜前1.5m处,则他离自己在镜中的像当他慢慢远离平面

镜时,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2016•泸州)如图所示,学习光学知识后,小聪对有关实验进行了思考和创新.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使用透明或玻璃板而不是用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诞像的位

置;

②当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20cm的A处时,玻璃板后B处的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了,小聪拿出一支

没有点燃的和A处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大小相

等.小聪用凸透镜替换玻璃板,将其放置在AB中点且垂直AB的位置上,将光屏放置在B点时,发现光屏

上恰好成了一个清晰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固定蜡烛,换用一个焦距略小

一些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则光屏需向靠近(填“靠近”或“原理”)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在光屏

上在此成清晰的像.

8.(2015•南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

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

(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前(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虚(填“虚”或

“实”)像.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不变(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命题点3光的反射'折射及其应用

9.(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一支铅笔放入水中,看起来铅笔发生了弯折.这是因为(D)

A.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镜面反射B.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发生了漫反射

C.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不变D.光从水射入空气中,传播方向改变

10.(2016•巴中)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0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角为鲍度;某湿地公园因湖水清澈可

鉴,有“镜湖”之称,这是因为光在水面发生了镶囱(填“漫”或者“镜面”)反射.

MOP

命题点4光现象作图

11.(2016•宜宾)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

后经过户点,请在图中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作出经过夕点的反射光线及相应的入射光线(保留作图痕

迹)

12.(2016•攀枝花)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角斜射到水面上,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在图中画出

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3.(2016•成都)(1)水池里有盏小射灯,如图所示,已经画出了小射灯射向水面的一条光线,请完成

下列要求:①画出射入空气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②标出入射角i.

14.(2016•自贡)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

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5.(2014•南充)如图,一束光从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并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光束

进入玻璃砖和离开玻璃砖后的光路.

绿版练

:…一基础训练

I

1.(2016•苏州)下列现象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D)

A.放大镜赏花B.手影游戏C.水中折笔D.水中倒影

2.(2016•株洲)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

A.0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B.0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0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D.0C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3.(2016•资阳)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

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C)

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4.(2015•广元)清晨,薄雾缥缈的白龙湖,湖面水平如镜,水鸟从湖面轻快地掠过,鱼儿在湖中悠闲地

游着,岸边的树木与湖中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广元山水画.从物理学角度,下列关于这些场景的形成解

释不正确的是(B)

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B.湖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从岸上看见湖中的游鱼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D.水鸟飞翔时,翅膀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形成了翅膀的升力

5.(2016•天津)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

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B)

6.(2016•南充)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组里遵三原色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遥控器可以

发出不同的红外线(填“红外线”或“紫外线”)脉冲,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7.(2016•湘西州)入夏后,江南进入多雨季节,应注意防汛防雷.下雨时常伴随着打雷和闪电发生,但

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光比声音传播的快(填“快”或“慢”).

8.(2016•云南)小明从汽车的后视镜里看见驾驶员,此时驾驶员通过车内后视镜二定(填“一定”、

“不一定”或“一定不”)能看见小明;小明在后视镜里看到的驾驶员的像是虚(填“虚”或“实”)

像.

9.(2016•厦门)《康熙几暇格物篇》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现

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8处后加适量水,从力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处,用激光笔从4点向£

处(用图中字母表示)照射,可照亮铜钱.加满水,从力处看到像的位置将变高(填“变高”“变低”或“不

变,,).

冯1?;•格

第9题图第10题图

10.(2016•常州)为节能减排,许多地下车库采用光导照明系统,如图所示,采光罩采集的阳光进入内壁

镀有高反射膜的导光管,经多次反射后,传导到漫射器,光经过它的漫反射(漫反射、折射)传播到出库

的各个方向,漫射器应该用凹凸不平(凹凸不平、厚度均匀)的透明材料制成.

11.(2016•咸宁)如图所示.0B为一束光线在水面的反射光线,0为入射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其进入水

中的折射光线.

12.(2016•聊城)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小组的同学选用了平面镜、纸板、激光器和几种不

同颜色的笔,依据教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还需要的器材是量鱼置.

(2)实验中为了使光线能在纸板上显示出来,方便实验研究,你该采取的操作是。.

A.向纸板喷烟或雾

B.使光束垂直纸板射到0点

C.使光束贴着纸板射到0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测量0N两侧的

Ni和Nr,将数据记录在上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ZZ

次数

ir

7070

1

oo

4545

2

oo

3030

3

oo

(4)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沿卬方向射到0点,光将沿图中的0E方向射出,因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

逆.

:……能力提升

13.(2016•武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影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B.玻璃幕墙反射的光会“晃”着人的眼睛,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C.小芳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当她远离平面镜后退0.56时,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3m

D.“海市蜃楼”的形成,是由于光发生了折射

14.(2015•泸州)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分界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角等于

入射角,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以上两空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

时,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折射光线一(填“反射光线”或“折射光

线”),光纤通信就是利用了此原理来减少光在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15.(2016•常州)平静水面上的小鸟和水中的小鱼,某时刻的实际位置如图所示,水面一侧C点的人眼恰

好看到它们在水中的像重合,以小鸟眼睛A点代表小鸟,以小鱼眼睛B点代表小鱼,请画出小鸟在水中像

的位置以及人眼看到小鱼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多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山

16.(2016・连云港)在九年级总复习时,同学们再次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

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

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数据如下表.

班豳?度ji101010151515

解弧3.00j.803.70J.955.50J.353.185.40L85

3

瞬/cm2.655.505.305.953.722.054.335.90

35

3.35),3X35).651551631.131.1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如果是粗心,像距不可能总是大于物距.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玻璃板越厚,像距和物距差值越大.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你认为应该选择较墓(填“薄”或“厚”)的玻璃板.

(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虚像(填“实像”或“虚像”),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

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咧(填“mm“或“cm”).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

聚焦四川3年中考

命题点1透镜作图

1.(2016■德阳)作出图中所缺的光线.

2.(2016•资阳)如图所示,已知凸透镜的两个焦点,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焦距以内,请在图中用作图

法画出烛焰S点的像及.

3.(2015•广元)如图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和焦点尸,分别画出经过凹透

镜折射后的光线.

4.(2015•内江)如图所示,是一束菊花的花顶5反射出的三条特殊光线SA、华和5C.其中,5A平行于主

光轴,华经过光心,50经过左焦点,请画出这三条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

命题点2透镜成像规律及探究

5.(2016.宜宾)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助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C)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

6.(2016•成都)小林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

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中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完全相同

C.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的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和光屏不动,光屏上仍可成清晰的烛焰像

D.将蜡烛移到光具座40cm刻度线处,保持凸透镜不动,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它上面都得不到清晰的蜡烛

7.(2015•雅安)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跟物

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

68162432Jem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on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同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8.(2016•广元)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它的焦

距是也明;用此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乙图所示,调整后再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蜡烛火焰

的像,该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写出像的正倒、大小、虚实);此时某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

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

置,应将光屏向远离(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像变得清晰.

命题点3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9.(2016•内江)如图所示,是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以下器材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是

(C)

A.放大镜B.电影放映机C.照相机D.投影仪

10.(2016•眉山)昆宁静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了烛焰的清晰的橡,如

图所示,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投影仪;我们从不同方向都有看到光屏上

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A

M

aU

X

^

W

701M'

11.(2014•广元)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

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倒立一(填“正立”或“倒立”)、缩小(填“放大”“缩小”或

“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久cm

12.(2014•宜宾)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可在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

体放在此凸透镜前50cm处,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填“实”或“虚”)像,

生活中应用该原理制作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

命题点4视力及矫正

13.(2015•绵阳)某同学为了探究“视力矫正”原理,利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做了以下实验.如

图所示,光屏上得到的是模糊的倒立实像,他将一个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和烛焰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清

晰了,他移走眼镜片,稍微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片是(A)

A.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远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C.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近视眼镜片,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绿版练

基础训练

1.(2016•襄阳)近期流行的“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

杆可以(A)

A.增大物距B.增大像距C.增大人像的大小D.减小取景范围

2.(2016•南平)凸透镜的焦距为10的,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6切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

动光屏位置,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D)

3.(2016•孝感)如图所示,为小明用透镜观察字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字到透镜的距离大于此透镜的焦距B.该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

C.该透镜可以用作近视眼镜D.该透镜可以用作照相机镜头

4.(2016•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5.(2016•河北)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

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C)

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6.(2016•威海)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

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cm

B.图乙的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

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

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

7.(2016•黔西南)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工点时,所成的实像最小;将蜡烛放在。点时,相当于

投影仪(或电影机)的工作原理(填光学仪器的名称).

8.(2016•襄阳)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

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至(填“10”、“15”或“25”)cm左右.

9.(2016•凉山)毕业前夕同学们用照相机拍毕业照时,要想使被拍的景物成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拍

景物之间的距离应减小一些,底片跟镜头间的距离(暗箱)应增大一些,(以上两空填“增大”、“减

小”、“不变”)

10.(2016•湘潭)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漂浮着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水面以下的部分看起来比水面以上的部

分要大一些,这是因为烧杯和水起到了凸透镜(填“凸”或“凹”)的放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虚像

(填“虚”或“实”).远视眼镜用的就是这种透镜(填“近”或“远”).

11.(2016•遂宁)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刚好与水面相平,尸是凸透镜的焦点,一束与水面平行的光

入射到凸透镜上,请你作出经凸透镜折射后进入水中光线的大致位置.

解:

12.(2016•凉山州)在图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在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能力提升

I

13.(2016•葫芦岛)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装置,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光屏上的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此凸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C.若将蜡烛移动到20cm处,光屏移动到70cm处,会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远视眼镜,将光屏向右移动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14.(2016•天津)(多选)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切处,

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的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BC)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欣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nKf<32cm

15.(2016•绍兴)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

的是(D)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

小于物体移动距离;

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

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一定可以在光屏上的到另一个清晰的像.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16.(2016•河源)如图所示户是物体的像位置,“0”是透镜光心的位置,请在图中“0”位置画出所需要

透镜并完成光路图.

17.(2016•滨州)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成的像是等大的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

焦距为Wc/77

(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右移至光具座的35的刻度时,向右(填“左”或“右”)移动光

屏会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电影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此时,风一吹,烛

焰向左偏,则光屏上成的像向右偏.

(3)小明用此光具座模拟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的情况,当人眼看清眼前30cm处的物体时,凸透镜的位

置、形状如图乙所示.如果将物体移至眼前50M处,保持透镜(晶状体)、光屏(视网膜)之间距离不

变,则应该换上更薄(填“薄”或“厚”)的凸透镜(凸透镜直径大小相同),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像.

模块三热学

第4讲物态变化

聚焦四川3年中考

命题点1温度和温度计

1.(2016•成都)一位同学用温度计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时,把温度计放入热水中,如图所示,该温度计

的放置方式不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

2.(2016•凉山州)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37.8℃

3.(2015•攀枝花)请读出图中所测物体的温度是四。C.

Iioo-jfiool

命题点2物态变化辨识并判断吸放热情况

4.(2016•宜宾)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

A.冰雪遇暖消融B.冬天江河结冰C.春天白雾弥漫D.阳光下露珠变小

5.(2016•自贡)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

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6.(2016•遂宁)夏季的清晨,站在涪江边会看到江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如图所示,这些“白雾”的形

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

A.液化B.汽化0.升华D.凝华

7.(2016•南充)“瑞雪兆丰年”,其中雪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填物态变化)而形成的;“下雪不

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融化时要吸收热量,导致环境温度降低.

8.(2015•成都)在打扫教室清洁时,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儿黑板就会变干,这是水的汽化现象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夏天,从冰箱中取出一瓶饮料,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

外表面,水蒸气在液化过程中要包四(填“吸热”或“放热”).

命题点3固体熔化和凝固图像

9.(2015•成都)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物质从固态开始加热,它们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加热

时间都为6分钟,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甲在3〜6min内是液态B.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

C.在4〜6min内,甲的内能保持不变D.在固态时,甲的比热容小于乙的比热容

10.(2016•巴中)某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这种物质的熔点是迎。C,

在第10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其熔化过程的

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填“升高”“降低”或者“不变”)

命题点4水沸腾特点及探究

11.(2014•宜宾)下面的图中,正确表示水沸腾时杯底气泡向上升的图示是(A)

12.(2016•广元)广元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沸腾时,观察到温度计示数

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也迄,实验结束后,发现水的沸点低于1000C,其原因是实验时的大气压小于

一个标准大气压.

13.(2016•凉山州)某同学在“研究水沸腾”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线,由图可知,

反映了水沸腾的过程是尬段图线,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丕变(填“上升”、“降”“不变”),此实验

中水的沸点是100c.

14.(2014•南充)如图所示,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腾点是98°C,这说明当时水面上方的大气压小于(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熄灭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说明水沸腾时需要吸收热量

绿版练

基础训练

1.(2016•遵义)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C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2016•巴中)我国北方的冬季,有时房顶上会出现霜,树枝上会出现雾淞,这些都是(D)

A.汽化现象B.升华现象0.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

3.(2016•凉山)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室外气温一般在-20℃以下,把在室外冻得冰冷的一个冻梨拿到温

暖的屋子里,一会儿冻梨上全是水珠,则出现的现象可能是(A)

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液化成了小水珠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凝固成了小水珠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熔化成了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见冷的冻梨升华成了小水珠

4.(2016•荆门)户外活动时,为了给食物保鲜,将结了冰的矿泉水和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就制成

了一个简易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吸热B.食物保鲜利用了矿泉水结冰放热

C.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汽化形成的D.取出食物,外包装上的水珠是升华形成的

5.(2016•广州)将杯中的液态氮(沸点为-196℃)倒入盛有奶浆的碗制作冰淇淋.观察到杯中液态氮沸腾,

杯外壁出现白霜,则(C)

A.杯中液态氮放热B.杯中液态氮温度不断上升

C.杯中液态氮不断吸热,温度保持796℃D.白霜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2016•潍坊)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A.冬天冰冻的衣服在室外也会变干,这是因为冰升华为水蒸气

B.壶中的水烧开时,壶嘴喷出的“白气”为水蒸气

C.夏天看到冰棒冒出的“白气”,是冰棒溶化后蒸发的水蒸气

D.深秋的早晨草叶上会出现白霜,是水蒸气遇冷凝固而形成的

7.(2016•济宁)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汽化的缘故.(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8.(2016•广东)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如题图1所示的温度计的一段截图,

读数是-3°C.如题图2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由此判断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温度rc

时间/min

9.(2016•吉林)从冰箱中取出的冻鱼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冻鱼身上出现一层白霜,又过一段时间冻鱼

身上的霜变成了水.此过程经历的物态变化是先

凝华后熔化.

10.(2016•苏州)如图所示为液态烛蜡和水在凝固时的温度一时间图像,则图更是表示水的凝固图像.甲

图中该物质在古至友时间段内的状态是固液共存内能减少(增加/不变/、减少).

温度/Ct温度/C

6

Fat«/min时间/min

11.(2014•广元)如表为小红在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时计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释下

列问题:

时间0123456789101112

/min

温度-4-3-2-1000001234

(1)该物质是晶体(填“晶体”或“非晶体”).

(2)该物质的熔点是

(3)温度为3℃时,该物质处于液态.(填“固”、“液”或“固液并存”)

12.(2016•十堰)小明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瓶

口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

(2)此时小明又想“研究液体沸点与气压关系”,于是他移走酒精灯,水停止沸腾.过一会儿,将注射

器接到烧瓶口上,如图丙所示,然后向外拉注射器活塞,会看到的现象是水重新沸腾,说明气压减小,沸

点降低.

:……能力提升

I

13.(2015•内江)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

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14.(2016.自贡)小明丽同学对冰加热,他将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

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温度/c

-40

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过程不需要吸热B.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冰的升温比水快,说明冰的比热容比水小D.图中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15.(2016■枣庄)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

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

体的温度不会(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为。C,只有当醋全部汽

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

16.(2016•泰州)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

800℃.碘的熔点为113.71.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之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

锤”中的碘蒸汽会凝华.

甲乙

17.(2016•眉山)在做“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时,小军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

并将实验数据描绘成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2)做完实验,小军想继续利用甲装置观察水的沸腾现象,可烧杯里的水沸腾了.试管里的水还没有沸腾.

接着他测出试管里的水温和烧杯里的水温,发现二者温度相同.请分析试管中水不沸腾的原因是萱担缰

度达到沸点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

⑶小军找到原因后,换用了如图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下表是实验过程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

时间/min0123456789

温度/℃909294969799999999

图丁是实验第5min时温度计的示数,其读数是理根据实验数据判定该地水的沸点为笙Q,可能

的原因是当地的大气压小王1标准大气压(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第5讲分子动理论内能比热容

聚焦四川3年中考

命题点1分子动理论

1.(2016•绵阳)关于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增大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B.减小气体体积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拉伸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大,势能减小D.压缩固体时,分子间距离变小,势能增大

2.(2015•广元)我们的家乡广元地处四川盆地边缘,气候宜人,景色优美.下列关于四季美景的描述

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C)

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金桂飘香D.冬天,瑞雪纷飞

3.(2015•绵阳)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

它们相互渗入约1加深.这个现象说明(A)

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4.(2016•攀枝花)端午节吃粽子,会闻到粽子的清香,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两块表面干净的铅互相压紧

能够吊住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命题点2内能及其改变

5.(2016•成都)小李喜欢喝咖啡,冲调咖啡时总能闻到浓浓的香味.以下关于咖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内能不断增加

B.咖啡在变冷的过程中,以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

C.咖啡香飘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运动

D.咖啡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6.(2016•广元)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一小块晶体处于

熔化状态,温度不变,其内能增大(填“增大”、“减小”、“不变”)

7.(2016•眉山)端午节吃粽子,会闻到粽子的清香,这属于扩散现象;煮粽子时,粽子的温度会升高,是通

过热置递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8.(2015•绵阳)如图所示,在烧瓶内装入少量水,用打气筒往瓶里打气,在瓶塞跳出的瞬间,瓶内出现

白雾.该白雾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该实验说明,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命题点3理解温度、内能、热量

9.(2015-自贡)冰在熔化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B)

A.内能不变,比热容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B.比热容、内能、温度都不变D.比热容变大,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10.(2015•达州)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B.1心0℃的水和1k式)℃的冰内能相同

C.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11.(2014•雅安)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A.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

B.一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会升高

D.一块0℃的冰没有内能,它的分子不会运动

命题点4比热容的计算及应用

12.(2016•内江)蒸馒头的师傅在用手从蒸笼里拿刚蒸熟的馒头时,为了避免手被烫伤,要先用手蘸一

下凉水,他这样做的主要道理是(D)

A.利用凉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