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推拿疗法
ChineseTuina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页。2推拿学概述推拿的作用原理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的禁忌证常用推拿手法小儿推拿简介推拿介质主要内容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页。3推拿学概述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案扤等,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医外治法之一。
“推拿”这一名称首见于我国明代。《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
《小儿推拿秘诀》等著作就把按摩改称为推拿。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疗法,又是一门年轻而有发展前途的医疗科学。
《黄帝内经》、《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这两部书第一次完整地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确立了按摩作为一门医疗学科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页。4推拿的定义中医推拿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根据病情,在人体体表特定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以及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调节机体生理、病理状态,从而达到疾病防治目的的一种方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页。5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的基本作用是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1.舒筋通络,解痉剥粘,滑利关节2.理筋正骨,纠正调曲,整形复位3.活血祛瘀,消肿止痛4.调和阴阳,扶正祛邪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页。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1.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局部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促进水肿血肿吸收。2.抓住原发性压痛点,提高局部痛阈。3.充分拉长肌肉,解除其紧张痉挛。4.直接剥离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度。5.纠正小关节紊乱及滑膜嵌顿。6.整复关节错缝、错位、脱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页。推拿的双向调节作用推拿既可放松肌肉也可恢复肌张力,促进萎缩的肌肉恢复肌容积。推拿既可缓解肠痉挛也可促进肠蠕动推拿既可降血压也可提高低血压推拿既可舒缓神经治疗失眠也可提高神经兴奋性解除疲乏困倦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页。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页。9推拿的适应证推拿疗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骨伤科病证:颈椎病、落枕、环枢椎半脱位、肩周炎、肱二头肌长腱滑脱与肌腱炎、肱二头肌短头肌腱损伤、岗上肌肌腱炎岗上肌肌腱钙化、肩峰下滑囊炎、背肌筋膜炎、网球肘、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肌损伤综合征、骶髂关节损伤(或半脱位)、肋软骨炎、胸胁岔气、软组织急性扭挫伤、骨质增生及骨折后期与脱位等。外科病症:手术后肠粘连、胆囊炎、乳痈初期、乳腺增生症、褥疮、面部黄褐斑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页。10推拿的适应证内科病证: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呃逆、便秘、久泄、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胆绞痛、心绞痛、糖尿病、中风病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阳痿、肥胖等。妇科病症: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盆腔炎及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等。儿科病症: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疳积、痢疾、便秘、尿闭、夜啼、遗尿、惊风、百日咳、肌性斜颈及小儿麻痹症等。五官科病症: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声门闭合不全、假性近视、视疲劳、耳聋耳鸣、慢性咽喉炎及鼻炎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页。11推拿疗法的禁忌证一些急性传染病,如肝炎、脑膜炎、肺结核等。外伤出血、骨折早期、截瘫初期、以及内脏的损伤等的局部。感染性疾病,如丹毒、脓肿、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烫伤与溃疡性皮肤病的局部等。各种恶性肿瘤的病灶区。过饥过饱、极度疲劳或酒醉之后。严重心脏病及精神病患者。女性经期腹部和腰骶部或妊娠期不宜推拿。严重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页。12推拿的基本治法推拿基本治法可以概括为推拿八法:温法:“劳者温之”“损者温之”,适应于虚寒证清法:以清热为主要的作用和法:和解之法汗法:适应于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补法:使用于功能衰弱及体虚者泻法:为攻逐结滞、通泄大便的治法通法:“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适应于痛证或经络不通所引起的病证散法:“结者散之,摩而散之”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页。13推拿手法要求推拿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照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体表进行操作。
熟练的手法技巧应该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
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有力——手法必须具有一定的力量;均匀——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不要时快时慢,压力不要时轻时重;柔和——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变换动作要自然。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页。推拿手法要求
做到如《医宗金鉴》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页。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持久”——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要保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也就是说一方面是每个手法(除个别手法外)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的时间,不宜频繁更换手法;另一方面是整个手法施术过程要持续一定的时间,如15分钟至1小时不等,否则难产生预期的效果。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页。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有力",是指手法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力度和功力,使手法具有一定的刺激量.手法有力是手法操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有力是一种技巧力.根据治疗对象,施术部位,手法性质和病证虚实以及患者的体质而变化应用.用力的基本原则是既保持治疗效果,又避免产生不良反应.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页。推拿手法要求所谓“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性,速度,压力,作用范围都必须保持相对的一致,不要时快时慢,时轻时重,也不要作用范围时大时小。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7页。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柔和”,是指手法的稳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这要求手法要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变换动作要自然,协调.需注意,柔和并不是软弱无力,而是用力在于和缓,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8页。推拿手法要求所谓“深透”,是指病人对手法刺激的感应和手法对疾病的治疗。要求手法刺激,不仅作用于体表,而且使效应有一定的穿透力,转之于内,深入到组织,器官甚至体腔深部,产生良好的治疗作用。“深透”效应的产生,是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9页。推拿手法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是有机联系着,相辅相成,互相渗透。持久能使手法逐渐有力,均匀协调的动作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量与技巧相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从而深透组织,达到解除疾病目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刚柔相济”,在临床运用时,力量是基础,手法技巧是关键,两者必须兼有,缺一不可。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0页。21常用推拿手法
手法的补泻作用,主要与所用手法的性质、刺激的强弱和时间的长短有关:补法——刺激较弱、较浅,作用时间较长——兴奋作用;泻法——刺激较强、较深,作用时间较短——抑制作用。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推拿手法可以归纳成为以下六大类: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1页。22一指禅推法:用大拇指指端、或指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穴位或部位上,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通过前臂与腕部的协调摆动带动拇指关节的屈伸活动,使力轻重交替、持续地作用于受术部位上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要掌握腕部放松,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动作要灵活。手法频率以120~160次/分为宜。临床应用:本法接触面积较小,但深透度大,可用于全身各部穴位。常用于头面、胸腹及四肢等处,具有舒筋活络、调和营卫、祛瘀消积、健脾和胃的功能,适用于头痛、胃痛、腹痛及关节筋骨酸痛等病症。摆动类手法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2页。23滾法: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屈伸外旋的连续动作使手背近小指部分或小指、环指和中指的掌指关节着力于体表一定部位往返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肩、臂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动作过程中不可有跳动现象,手法频率120~160次/分。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3页。24临床应用:滾法压力大,作用面积广,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具有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肌肉、韧带痉挛,增强肌肉、韧带活动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中风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4页。25揉法:用掌根、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以掌或指为着力点紧贴体表,腕部放松,以肘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使掌或指作环形运动。动作药协调、用力,以使皮下组织随之回旋运动为度。手法频率120次/分。临床应用:本法着力面积达,刺激量小儿轻柔舒适,可用于全身各部。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等作用。适用于脘腹痛、胸闷胁痛、便秘及软组织损伤的肿痛或风湿痹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5页。26摩擦类
手法摩法:分为掌摩法、指摩法两种。分别用掌面或食、中、环指指面附着于受术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掌及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动作要领: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120次/分左右。临床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部常用手法。具有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调理脾胃等功能。适用于脘腹胀痛、食积胀满、胸胁胀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6页。27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小鱼际或掌跟部附着在受术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腕关节伸直,手指自然分开,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带动手掌前后或上下往返移动,频率120次/分左右。用力要稳,力度适中,持续均匀。临床应用:本法是一种柔和、温热的刺激,多用于胸腹、腰背、四肢等部位。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7页。28推法:用指、掌或肘着力于受术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直线移动的一种手法。分为指推、掌推、肘推三种。动作要领: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均匀。临床应用:本法可用在人体各部位使用。具有温经活络、活血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适用于腰背酸痛、肢体麻木、消化不良、末梢神经炎、神经衰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8页。29搓法:用双手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动作过程要流畅自然。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最为常用。具有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等作用。一般作为推拿治疗结束手法。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29页。30振动类
手法抖法:用双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用力使患者肢体产生连续的小幅度上下颤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颤动幅度要小,频率要快。临床应用:本法多用于四肢部,尤其常用于上肢,常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之一。具有调和气血、解除粘连、通利关节、放松肌筋等作用。适用于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0页。31振法: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受术部位,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而产生振颤动作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力量要集中于指端或手掌上,注意力要集中,用“意识”使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紧张而产生小幅度上下急骤的振颤动作,动作过程要求深透,不可摆动手臂或移动手指掌。临床应用:指振法适用于穴位,掌振法适用于全身各部。具有活血祛瘀、理气和中、消食导滞、温经散寒等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胃肠功能紊乱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1页。32按法:分为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用拇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为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成为掌按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用暴力。临床应用:常与揉法组合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掌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酸痛麻木等病症。挤压类手法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2页。33点法:用拇指指端或屈指骨突部或肘尖,着力于受术部位或人体穴位上垂直下压的一种手法。分别称为拇指点、屈指点和肘点法。动作要领:操作时要求做到深透,用力大小视受术部位肌肉厚薄程度而定,用力由弱渐强再由强而弱,不可用暴力点压。较按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常用推拿手法临床应用:浅表穴位用指点法;较深的部位用屈指点;肌肉丰厚的部位用肘点。具有通经活络、消积破结、调整脏腑功能、解痉止痛等功能。适用于脘腹挛痛、腰腿疼痛麻木等病症。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3页。34捏法:用手指挤捏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分为三指捏和五指捏:分别是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受术部位,相对用力挤压。动作要领:动作均匀而有节奏性,循序而下。临床应用:常用在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功能。适用于肢体麻木、腰腿疼痛、肩背酸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4页。35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骤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有连贯性。临床应用:常用在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止痛、舒筋活络等功能。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5页。36捻法:用拇、食指罗纹面捏住一定部位,同时两指相对用力作搓揉运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力要缓和、持续,动作灵活、快速,不可重滞。临床应用:本法一般适用于四肢小关节。具有滑利关节、舒筋活络等功能。适用于指(趾)关节损伤、肿胀疼痛或屈伸不利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6页。37叩击类
手法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等叩击体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应垂直叩击体表,用力快速而短暂,力量均匀,速度适中有节奏,不可有拖动或抽动。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头面、颈项、腰背及四肢部。具有舒筋通络、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肌肉痉挛、腰腿疼痛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7页。38拍法:将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形成虚掌拍打体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用力要均匀,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不可用暴力拍打。常用推拿手法临床应用:本法常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多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之一。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等作用。适用于风湿痹痛、肌肉痉挛、局部感觉迟钝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8页。39弹法:用一手指的指腹紧压另一手的指甲,有力将被压手弹出,连续弹击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操作时,弹击力要均匀适中,动作要流畅,每分钟弹击120~160次。常用推拿手法临床应用:本法可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具有舒筋通络、祛风胆寒、开通闭塞等作用。对项强、头痛等症,常用本法配合治疗。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39页。40运动关节类手法摇法:是使关节作被动环转活动的一种手法。动作要领: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临床应用:本法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项、腰部等。具有滑利关节、增强关节活动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关节强硬,屈曲不利等病症。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0页。41背法:施术者和受术者背靠背站立,施术者用两肘挽住受术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推臀,将受术者反背起,使其双足离开地面,以牵伸受术者腰部脊柱,再作快速伸膝挺臀部用力颤动或摇动受术者腰部的方法。临床应用:本法具有使受术者腰椎及两侧伸肌过伸的作用。可促进扭错的小关节复位,有助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还纳。适用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1页。42扳法:用双手作相反方向或同一方向扳动肢体。拔伸法:固定肢体或关节的一端,牵拉另一端的方法。常用推拿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2页。43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通经络,和营卫,行气血,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和偏衰,促进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防病的目的。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3页。44
小儿推拿适用于0~12岁的小儿,但以3岁以内小儿推拿效果较好。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小儿瘫痪等证。小儿推拿简介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4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1)消化系统病
;(2)泌尿生殖系统病:
男性,女性生殖、小便不利(3)妇科疾患(经、带、胎、产、杂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难产、阴挺)(4)皮肤病:黄褐斑、雀斑
、痤疮(5)失眠,高血压;
(6)近治作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5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1、肚腹三里留:一切胃肠疾病;
2、强壮穴,保健穴;
3、本经所过:下肢痿痹,肿痛、中风
4、妇科病:经、带、胎、产;预防中风,治疗中风后遗症;
5、心神疾病:心烦,心悸,失眠;双向调整血压;
6、少腹疾病:小便不利,遗尿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6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涌泉(井穴)足少阴肾经定位: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功用:益肾平肝,开窍醒神。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7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1、近治:足心热、足底痛
2、经脉循行:头面病、高血压、三叉神经痛、咽喉痛(扁桃体炎)
3、小便疾患、耳聋、耳鸣
4、神志病:休克、中风昏迷、癔病、神经衰弱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8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合谷手阳明大肠经定位: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功效:疏风解表,通络止痛。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49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1、头面五官疾患:头痛口喎,目赤肿痛,鼻衄,咽痛
2、妇科病:经闭,月经不调,滞产,痛经,美容
3、泻热:治疗各种热病
4、外感表证,汗证或无汗
5、止痉:四关穴
6、胃肠病(消化系统):便秘,痢疾……7、经脉循行:中风,偏瘫,上肢疾患
8、皮肤病:风疹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0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内关手厥阴心包经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1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1、孕吐、晕车、恶心想吐、呃逆;2、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腹泻。3、精神行为异常。4、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2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风府督脉定位: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功用:醒脑开窍、熄风止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3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1、近治作用:眩晕、头痛、项强
2、内风所致疾患:癫狂、痫证、中风不语、半身不遂
3、风邪所致疾患:咽喉肿痛、目痛、鼻衄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4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风池足少阳胆经定位: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泪出,鼻渊,鼻衄,耳聋,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5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百会督脉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功用:醒脑开窍、熄风止痉、升举中气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6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1、近治作用:头痛、眩晕、脑发育不全、中风不语、脱证
2、中气下陷所致疾患:脱肛、阴挺、泄泻
3、失眠、健忘、癫狂、痫证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7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大椎督脉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功用:泻热通经、行气活血、止痉止痛、强身保健。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8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1、热病:各种热病(中暑、发热)
2、近治作用:颈项强痛、肩背痛、颈椎病
3、肺系病证:风热感冒、咳嗽、喘、骨蒸潮热
4、督脉病证: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
5、皮肤病:风疹、痤疮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59页。CompanyLogo人体重点穴位
太阳经外奇穴【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主治】1、偏正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
2、目赤肿痛,视神经萎缩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0页。常见疾病推拿治疗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1页。
一、概述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或其附近组织的退变,造成神经根、椎动脉、脊髓、交感神经受到刺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颈椎病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2页。颈椎病的易患因素年龄职业外伤解剖变异生活习惯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3页。颈椎病的病因学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4页。一、颈椎的退行性变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并由此演变出一系列颈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5页。二、慢性劳损
所谓慢性劳损是指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最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时值的各种超限活动。因其有别于明显的外伤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视,但其对颈椎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等都有着直接关系,此种劳损的产生与起因主要来自以下三种情况: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6页。
1.不良的睡眠体位人的一生大约有1/3到1/4的时间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张力大的一侧易因疲劳而造成程度不同的劳损,并由椎管外的平衡失调而波及椎管内组织,从而加速了颈椎的退变进程。所以在临床上常可发现有不少病例的初发症状是在起床后出现的。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7页。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除因长期低头造成颈后部肌肉韧带组织的劳损外,在屈颈状态下,椎间盘的内压也大大高于正常体位,甚至可超过一倍以上。此外,由于同样的原因,某些头颈常向一个方向转动的职业,如手术室护士、交通警及教师等亦易引起颈部劳损。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8页。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此外某些民间的头颈部练功法,例如当前流行的练功十八法等,对颈椎已有退变者不应提倡;否则,不仅可加重颈椎的退行性变,甚至可发生意外,尤以脊髓已有受压症状者,应避免增加头颈部活动量及频率的锻炼活动,以延缓颈椎的退行性变化。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69页。三、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畸形主要有以下五种。以颈2~3和颈3~4最为多见,其次为颈4~5,多为双节融为一体,三节融合者罕见,间隔一节或二节形成双节双融合者亦少见。由于椎体融合,两个椎体之间的椎间关节原有的活动量势必转移至相邻的上下椎节。按照颈椎的生物力学特点,当颈3~4以上椎节先天融合时,其下一椎节由于负荷增加而使该节的退变明显加剧,甚至出现损伤性关节炎,如同时伴有椎管发育性狭窄,则其发病时间更早。而椎管宽大者,或是靠近上颈椎者,其发病则较迟。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0页。【病因病机】
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节和椎体。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生各种不同的症状。椎体前缘增生,一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对食管、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椎体后缘增生,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称颈椎病脊髓型;钩椎关节侧方增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颈椎病椎动脉型;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现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颈椎病神经根型;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脉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颈椎病交感神经型。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1页。【病因病机】
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其根部有一圆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第6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于环椎横突孔上方穿出,在其侧块部拐弯向后方,经枕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走行很短一段即回合成基底动脉,分支至小脑、桥脑、延髓、大脑枕叶及内耳。当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环椎关节为肌肉所固定,而左侧的环椎下关节面则向前滑动。故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左侧的椎动脉可发生扭曲,致使管腔变窄,甚至完全闭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头晕、恶心、猝倒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2页。【临床表现】⑴神经根型病变在颈5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下者可见颈强,活动受限,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等症状。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3页。⑵脊髓型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4页。⑶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5页。⑷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胸闷、肢凉、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⑸混合型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6页。颈椎病的特殊体格检查头后仰压颈试验椎间孔压缩试验提颈试验臂丛牵拉试验仰头旋颈试验头过伸、过屈试验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7页。X线检查
对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正位片上有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病变;侧位片上可见到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或轻度成角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向前滑脱,受累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的前缘或后缘有唇样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上可见到唇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等。部分病例可见有小关节半脱位。此外约有90﹪的五十岁以上的正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椎体增生,这是正常的退变现象,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属颈椎病。因此X线片所反应的阳性改变必须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8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79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0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1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2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3页。
鉴别诊断在临床诊断时,颈椎病必须与脊髓神经根肿瘤、脊髓空洞症、颈椎结核、类风湿性脊柱炎,原发或转移性肿瘤、颈肋、前斜角肌综合征、锁骨上窝肿瘤等病相鉴别,只有在排除上述病症后方能施行推拿疗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4页。【治疗】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用推拿疗法治疗颈椎病多可收到良好的疗效。但手法须轻柔和缓。如需用较大力量的手法时,亦须在纵轴牵引的情况下进行,决不可粗暴猛烈地过度旋转或屈曲头颈部。临床上由于不适当的手法治疗而引起的医源性残疾虽然不多,但也偶有发生,因此必须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5页。
用手法治疗本病的作用在于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椎体滑脱复位,颈椎恢复正常的生理曲度,缓解对神经根的压迫,消除肿胀,分解粘连,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使病变组织的修复。临床上以牵引为主,按压为辅是治疗本病的指导思想。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6页。治疗原则是疏筋活血,理筋整复。多采用滚、按、揉、拿、拔伸(或牵引)、拔伸旋转、拿搓、擦等手法患者正坐:医者先分别按揉风池、天鼎、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穴。然后,医者站于患者背后,用滚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上肢的肌肉约5~10分钟,再用拿法拿揉颈项部并配合推桥弓,推肩臂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7页。
随后作颈项部拔伸法。临床常用拔伸法有两种,一种是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患者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起下颌部,并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8页。
另一种拔伸法是嘱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手扶健侧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做颈部左右旋转活动;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压痛点上施按揉法。最后,提拿两侧肩井并搓患肩至前臂反复几次。临床上治疗本病手法繁多,根据病情表现不同,各地医者可自行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89页。
辨证治疗:神经根型:上肢酸痛发麻明显者加用擦上肢部,并按揉曲池穴,拿合谷,局部擦热并配合热敷,以舒筋通络,活血止痛,减轻和缓解临床症状。椎动脉型:去颈椎摇法,加用按揉风池、风府、翳风和一指禅推法于上述穴位及后脑枕部,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缓解椎动脉痉挛,改善基底动脉供血而减轻消除临床症状。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0页。注意事项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宜柔和,切忌暴力,脊髓型、高血压、血管硬化的患者不宜施用后关节整复手法。本病发作时宜用颈托。患者应防止低头过久及避免在体位不正的情况下工作,避免肩负、手提重物。患者于睡眠时其枕头应高低适中,枕心不能太硬,应垫在枕项部。局部应保暖,避免项背部受风寒。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1页。
康复操可改善患者颈部的血液循环,松解粘连和痉挛的软组织.无颈椎病者可起到预防作用。姿势: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2页。康复操1.左顾右盼:
头先向左后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2.前后点头:
头先前再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3.旋肩舒颈:
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转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3页。康复操4.摇头晃脑:
头向左一前一右一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5.头手相抗:
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则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6.双手托天:
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4页。落枕(一)概述:落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颈部伤筋(即筋出槽、骨错位),轻者3~5天不治自愈,重者可延续两周。如果成年人经常落枕,则多为颈椎病的前驱症状。本病是指患者颈项部强痛,颈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而转动不灵活的一种常见病症。这种病症用按摩手法治疗极为有效。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5页。(二)病因病机:1、睡眠姿势不良:这是主要原因。可导致颈部肌肉、关节、或韧带的损伤。睡眠时,绝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是侧卧,若因枕头过高或过低,均可造成一侧肌肉或韧带受到牵拉而损伤。2、与寒凉有关:这一点是次要因素、或是诱因。因寒凉刺激可使颈部血管收缩,导致肌肉缺血、痉挛,产生疼痛,两侧肌肉张力不一致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6页。本病至今无病理资料证实,从临床观察,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颈项部肌肉痉挛及颈椎关节的活动受限。由此推理,落枕病多为颈椎的关节突间小关节错位或关节滑膜嵌顿所致。所以说:颈部扭伤多为软组织损伤;落枕多为小关节错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7页。(三)临床表现:本病的发生多在睡觉醒来之后,突然感觉颈部一侧或两侧疼痛,颈项强直、僵硬,头向一侧歪斜,活动明显受限,左右旋转活动时疼痛加剧,重者疼痛可放射到肩背部或上臂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8页。(四)诊断要点:1、颈部疼痛:其疼痛的特点是:(1)疼痛多为剧烈疼痛;(2)疼痛多在睡眠后出现;(3)疼痛多在一侧(亦可两侧痛);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99页。(4)疼痛多在颈部活动时可明显加重;(5)较重者可向上波及到头部,向下可波及到上肢。
2、功能受限:颈部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受限,各方向功能均可受限,但以旋转受限为主。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0页。3、颈部歪斜:颈部可因疼痛而出现颈部歪斜,也可出现“头向前倾”等现象。4、颈肩部肌肉痉挛、压痛,压痛点多在颈椎一侧与肩胛骨内上角。5、颈部可出现棘突偏歪、颈椎生理弧度减小或反张等。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1页。(五)治疗方法:落枕有自愈的趋势,但是推拿按摩治疗可缩短病程,轻者一般一次治愈,重者2~3次。治则:舒筋活血、温通经络、止痛复位。取穴:肩井、天宗、风池、列缺、合谷、落枕穴(在手背第2、3掌指关节后约0.5寸处)。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2页。手法:拿、按、揉、摇、扳等手法。操作技能:患者端坐,医者站在后外侧。1、按揉松筋:医者一手扶患者的头部,用另一手拇指、指腹拿、按、揉颈肩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使颈部肌肉放松,以缓解痉挛。拿揉时应先从健侧到患侧,力量从小到大,作用层次由浅到深,以改善颈部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痉挛、达到止痛的目的。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3页。2、点穴止痛:先点按肩井、天宗、掐风池、边掐边揉,按揉列缺、合谷,点按落枕穴,用以缓解颈部的肌肉痉挛,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3、查找痛点:用拇指查找痛点,常可在痛点处查找到一个条索状硬结,此时应用拇指反复推、拨条索状硬结,将硬结散开,使硬结消散。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4页。4、摇扳颈项:先摇颈项部,以增加颈部活动范围,待颈项肌肉放松时,然后扳颈部(使用侧扳法)。先向患侧扳,此时即可听到咯噔的响声,然后再向健侧扳动一次。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5页。5、端提治乱:如果扳法未能成功,此时则应使用端提治乱的手法治疗,即可纠正颈椎后关节的紊乱、又可缓解颈部的肌肉痉挛。注意事项:使用摇扳法时,要注意适可而止,不宜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危险。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6页。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组织的退变、损伤、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的纤维环处向后外侧或正后方膨出、突出,压迫脊神经或马尾神经,产生下腰部疼痛和下肢坐骨神经痛。本病好发于20~45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最常见的是腰4、5椎间盘和腰5骶1椎间盘病变。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7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8页。椎间盘退变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解剖方面后纵韧带变窄和纤维环后外侧薄弱也是一种致病的内因。外因方面主要有外伤史,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其负荷已超过椎间盘所承受的极限,这一类的慢性损伤史,或腰部受凉后,引起椎间盘内压增高等诸因素均可使椎间盘膨出、突出,产生临床症状。在以上种种致病的外因中,都必须在椎间盘本身已有退变的基础上才起作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09页。二、分类腰椎间盘膨出
即纤维环没有完全破裂,髓核从破损处凸出压迫神经根腰椎间盘突出
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压迫神经根。腰椎间盘脱出
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处挤出后,突破后纵韧带,游离到椎管,压迫神经根脊髓。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0页。三、临床表现
1、腰部疼痛多数患者有数周或数月的腰痛史,或有反复腰痛发作史。腰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影响翻身和坐立。一般休息后症状减轻,咳嗽、喷嚏或大便时用力,均可使疼痛加剧。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1页。2、下肢放射痛一侧下肢坐骨神经区域放射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常在腰痛消失或减轻时出现。疼痛由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有的可发展到足背外侧、足跟或足掌,影响站立和行走。如果突出部在中央,则在马尾神经症状,双侧突出则放射可能为双侧性或交替性。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2页。3、腰部活动障碍腰部活动在各方面均受影响,尤以后伸障碍为明显。少数患者在前屈时明显受限。4、脊柱侧弯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侧弯。侧凸的方向可以表明突出物的位置和神经根的关系。当椎间盘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内下方,则脊柱侧向健侧,突出在受压神经根的外上方,则脊柱侧向患侧,使受压的神经根可得到缓解。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3页。5、主观麻木感病程较长者,常有主观麻木感。多局限于小腿后外侧、足背、足跟或足掌。6、患肢温度下降不少患者患肢感觉发凉,客观检查,患肢温度较健侧降低;有的足背动脉搏动亦较弱,这是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所致。须与栓塞性动脉炎相鉴别。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4页。四、诊断和鉴别
诊断要点(1)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2)除腰痛外伴下肢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3)腰腿疼痛晨起尚可,午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腹压增高息肢疼痛加重。(4)腰椎平坦、侧突、运动受限,骶棘肌痉挛。(5)棘突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放射痛。(6)直腿抬高低于60°,加强试验阳性。(7)下肢腱反射消弱或消失,皮肤感觉减退和肌力减弱等,病程长者,患肢出现废用性肌肉萎缩。(8)腰椎X线平片可见腰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征象。(9)CT和MRI(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形态、部位和与神经组织的关系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5页。2.鉴别诊断(1)肿瘤:持续性腰部疼痛,且有夜痛,经对症处理其病痛不能缓解,同时出现消瘦,要高度怀疑本病。腰椎平片,椎管造影,CT,MRI均有助于明确诊断。(2)腰椎化脓性感染:腰痛剧烈,运动障碍,脓肿形成可出现截瘫。血白细胞数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液细菌培养阳性。(3)腰椎结核:腰部疼痛呈持续性或间歇性,腰脊椎运动障碍或强迫体位,呈“板状腰”保护姿式。同时可伴有低热、贫血、消瘦、午后潮热、夜间盗汗、体重减轻等症状J线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狭窄和腰大肌脓肿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6页。五、治疗
1.推拿适应证(1)初次发病,年龄较轻,病程较短者。(2)病程虽较长,但症状和体征均较轻者。(3)无严格手术指征者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7页。2、推拿禁忌证(1)巨大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2)患有严重高血压病、心脏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或有严重皮肤病者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8页。
3.治疗原则改变突出物与神经组织之间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
4.常用穴位及部位阿是、肾俞、居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昆仑、解溪等穴,及腰腿部。
5.常用手法滚法、按揉法、挤压法、点法、拿法、斜扳法、搓法、擦法,热敷法及腰腿被动运动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19页。
6.操作方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立于其患侧。先从腰部施以滚法,沿膀胱经,经臀部、大腿后部、小腿后部而下至跟腱,如此上下往返2~3次以腰部为重点约5分钟左右。继而对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诸穴施以按法或点法;在患侧腰肌施掌根按揉法2~3分钟;并可将滚法和掌根按揉法交替使用。目的使痉挛的腰肌得以放松。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0页。继以上体位,分别在胸前、股前加垫枕头使腹部腾空,医生双手重叠在下腰病痛部位,做有节奏地向下挤压腰部的手法。患者一定要放松,随呼吸而施,可做5~10次。当然还得视患者耐受度而决定。挤压法后弃枕平卧,腰部施以掌根轻按揉法;下肢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诸穴可施以点法或按压法约l~2分钟。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1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2页。
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医生面对患者。一手置於肩前;另一手以肘置于臀部,双手作相反方向用力,使腰部脊椎产生旋转。此法经手术下直视发现:第一能使神经根移动,第二能改变突出物的位置。所以此法运用正确、得当与否是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性手法之一。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3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4页。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立于其患侧。分别在股前、股外侧、小腿前外侧、足背依次由上而下往返施用滚法或掌根按揉法,约3~5分钟;配合风市、阳陵、昆仑、解溪诸穴的指揉法,而后做被动直腿抬高运动1~3次,视患者承受度而定。最后以拿股后,拿委中、承山,搓下肢,抖下肢结束治疗。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5页。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6页。
当手法全过程结束后,嘱患者仰卧腰部垫枕休息10~20分钟。垫枕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目的使腰部能再现生理弧度。亦有因痛无法平卧者,也只能顺其自然,循序渐进。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7页。六、注意事项
1.避免体力劳动、弯腰、和腰部负重。
2.卧硬板床,可以用腰围护腰,避免受凉。
3.下床动作不要过猛!应先侧身缓缓起坐,然后再下床。
4.坚持腰背肌锻炼。
5.经保守治疗6个月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8页。急性腰扭伤一、概述:急性腰扭伤是指人们在生活劳动或运动时,腰部肌肉收缩不协调,或者腰部突然受到闪挫、跌仆等,导致腰部肌肉、韧带、筋膜不同程度的腰部软组织损伤。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可见于任何年龄的人,但以青壮年最多见,老年及少年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重体力劳动者。平素缺少体育锻炼者,也常有发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扭伤。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29页。二、解剖特点1、竖脊肌:竖脊肌是为背部肌肉中最长、最粗大者。它纵列于脊柱两侧,是强有力的伸肌。2、腰背筋膜:腰背肌筋膜是周围的竖脊肌深筋膜在腰部增厚而成,分浅、深两层,分别位于骶棘肌的浅面和深面,并在肌肉的外缘处相合,构成竖脊肌的鞘。腰背筋膜可保护肌肉,加强对腰部的支持。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0页。三、病因病机本病致伤的方式较多,常见的有:(1)腰部用力时姿势不当,如下肢伸直弯腰搬动重物;(2)走路时不慎失足跌倒;(3)使用单手用力提重物;(4)抬、举、推、拉重物时用力过猛致伤;(5)两人抬重物时,配合不当,均可引起腰部软组织损伤。在软组织损伤中,常见竖脊肌起点部骨膜撕裂;筋膜等组织附着点撕裂。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1页。四、诊断要点1、有明显的外伤史。2、腰痛:部分患者在损伤时感到腰部有一响声或有“撕裂感”,损伤后即感腰部剧烈疼痛,呈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疼痛多在局部,也可在两侧均感疼痛;疼痛多位于腰骶部,较重者可有臀部及下肢牵扯痛,其部位及疼痛性质较模糊。患者为了减轻腰部疼痛,常用两手扶住髂前上棘以固定腰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2页。3、腰部运动功能及负重功能受限:腰部各方向活动均可受限,起坐、站立、行走均很困难。4、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脊柱可有侧弯。5、局部有明显的压痛:压痛点一般多在腰椎第3、4、5、和第一骶椎旁或骶髂关节处,痛点固定。触诊时腰肌紧张,肌肉痉挛、肿胀。6、腰骶扭转试验阳性:患者取仰卧位,屈髋屈膝,做两下肢的旋转活动,如腰骶部疼痛即为阳性。表明病变在腰骶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3页。按摩治疗方法治则:活血消瘀、通络止痛。取穴:肾俞、腰阳关、八髎、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手法:推、拿、按、揉、、摇、扳、抹等手法。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4页。操作技能:1、松筋止痛:患者俯卧位,两手放在两侧下垂,使腰部肌肉尽量放松。医者站在患侧,用掌揉法顺竖脊肌方向按揉,先健侧后患侧,以解除肌肉痉挛,使肌肉放松,减轻疼痛。(或用滚法、揉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到疼痛处,然后使用法、揉法在伤侧顺竖脊肌纤维方向治疗,往返3~4遍,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轻到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5页。2、点穴止痛:患者俯卧位,用两手拇指点、按、揉腰阳关、肾俞、环跳、委中、承山、阿是穴等以痠胀为度,连续3~5分钟。3、疏通经络:患者俯卧位,在受伤一侧,沿竖脊肌纤维方向直擦或直推,以透热为度。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6页。4、纠正错位:(腰部侧扳法)患者侧卧位,在腰部侧扳可使扭错的关节或滑膜嵌顿复位。5、如果腰部后伸受限,可使用腰部直扳法(又称腰部后伸扳法):本法可纠正关节的错位和肌肉痉挛。6、如果腰部侧屈受限,可使用腰部斜扳法,亦可纠正关节的错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7页。腰肌劳损腰肌劳损是指腰部肌筋慢性损伤,主要是腰骶部的肌肉、筋膜、韧带、小关节等组织的慢性损伤。在慢性腰痛病例中,腰部劳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本病多发生于体力劳动者。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8页。一、病因(一)在劳动中长期维持某种不平衡的体位,如经常用同一侧肩部扛抬重物,长期从事弯腰工作等。或由于习惯性的姿势不良,常可导致软组织的疲劳而引起腰背酸痛。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39页。(二)腰部软组织急性损伤后,未作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反复多次损伤,局部出血渗液,产生纤维性变或疤痕组织,压迫或刺激神经而形成慢性腰痛。(三)先天性畸形,如由于单侧性腰椎骶化或小关节两侧不对称等,使腰骶部两侧活动度不一致而诱发腰痛。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0页。二、临床表现有长期腰痛和反复发作史,腰骶部和腰椎两侧疼痛不适,时重时轻,缠绵不愈,腰部发紧、沉重,病人不能明确地指出疼痛部位。疼痛在过量劳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部分患者腰部疼痛与天气变化有密切关系。腰部运动一般无明显障碍,但腰部活动过多即感腰部有牵制感,多数患者腰部喜热怕冷,甚至局部皮肤感觉迟钝。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加重,可出现腰肌痉挛、脊柱侧弯、患侧下肢有牵涉性疼痛等症状。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1页。三、按摩治疗方法1、推、揉、
腰背部:保健按摩师双手掌放于宾客脊柱及其两侧,做上下纵行分推,双手大鱼际或掌根部自上而下揉背部及腰骶部,掌指关节两侧竖脊肌。2、按压腰背部:保健按摩师用双手掌根按压宾客腰部肌筋。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2页。3、推、按、分拨痛点:保健按摩师双手拇指重叠,分别自上而下左右拨宾客两侧竖脊肌,拇指重点按揉、推理腰部痛点。4、按摩腰骶:保健按摩师单掌摩擦宾客腰骶部,大鱼际或掌根擦肾俞、腰阳关,以有透热感为佳。5、腰部后伸运动:一手按腰部,一手托双膝进行腰部后伸、作环绕运动。6、屈双腿、腰部屈曲运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3页。四、注意事项1、本病应坚持长期治疗,平时注意纠正工作中的不良姿势,睡觉宜用硬床板。2、注意腰部保暖,避免着凉。3、坚持腰背锻炼,增加腰肌弹性和固护能力。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4页。骨性膝关节炎骨性膝关节炎是指劳损、损伤所引起的膝关节软骨面变性,软骨下骨板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5页。1、病因本病与年龄、性别、职业、损伤等关系密切。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虽由多种因素引起,但应首先考虑膝关节的机械因素,机械性积累损伤是主要的,引起本病的另一种原因是老年人软骨的弹性减低而容易产生退行性改变。中医学认为:引起本病的原因:一是慢性劳损、受寒或外伤所致;二是年老体弱,肝肾亏损,气血不足所致。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6页。2、临床表现(1)疼痛经常出现在活动之后,上下楼梯或由坐位突然站起疼痛加剧,休息后感觉关节僵硬,不活动时无自发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时在行走时有膝关节滑脱感。(2)膝关节肿胀,股四头肌萎缩。(3)膝关节周围压痛,关节活动受限。活动髌骨时,关节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4)膝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在行走时可突然出现绞锁现象,稍一活动又可突然消失。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7页。3、按摩方法(1)宾客取仰卧位,保健按摩师站在宾客的侧方,双手抱揉或用掌根揉膝关节周围及内外膝眼,以膝部有热感为佳。然后用双手拇指将髌骨向内推,同时垂直按压髌骨边缘的压痛点(力量由轻到重)。再用单手掌根推按髌骨下缘,反复多次。用双手掌对揉膝部,并点按膝眼、梁丘、足三里、昆仑、鹤顶穴。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8页。梁丘:在髌骨外上缘上2寸,与血海相对。鹤顶穴:在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2)宾客取侧卧位,患侧在上,保健按摩师站在后方,推按或肘压患肢胆经路线(胆经行于下肢外侧中线,从环跳以下到膝旁),重点推按风市穴、压痛点,点按膝阳关和阳陵泉。(膝阳关:在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49页。(3)宾客侧卧,患侧在下,保健按摩师用掌根揉按血海区并点按血海、箕门穴(jimen:在血海穴直上6寸)。然后在膝部内侧用揉法,重点在膝关节内侧间隙处按揉点压。然后,保健按摩师一手按压血海区疼痛点,另一手握在患肢踝部,做小腿屈伸活动,最后点按阴陵泉、地机(在阴陵泉下3寸)等穴。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0页。(4)腘窝疼痛和小腿后侧疼痛者,宾客取俯卧位,保健按摩师揉拿或按揉患部,点按委中或弹拨腘肌,点按承筋(委中下5寸)、承山等穴。(5)凡有膝关节增生而引起内翻、外翻或膝关节屈伸不利、疼痛者,保健按摩师可采用牵引的方法。(6)膝关节屈伸运动,(见图4—7)。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1页。概述以半侧肢体肌肉萎缩,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且多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为主的一种临床病证。偏瘫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2页。病因病机
(一)积损正衰: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元气耗伤,脑脉失养
。(二)劳倦内伤:“阳气者,烦劳则张”。烦劳过度,易使阳气升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间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3页。病因病机
(三)脾失健运,痰浊内生: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
。(四)五志所伤,情志过极:七情失调,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张,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4页。临床表现
(一)中经络:中络系偏身或一侧手足麻木,或兼有一侧肢体力弱,或兼有口眼歪斜者;中经则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中络、中经合称中经络,为无神志昏迷者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5页。临床表现
(二)中脏腑:中腑是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偏身麻木、神志恍惚或迷蒙为主症者;中脏则必有神昏或昏愦,并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不语等症,中腑、中脏合称中脏腑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6页。临床表现
(三)后遗症: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肌肤不仁,口眼歪斜,时流口水,面色萎黄,舌强语蹇。若不及时治疗,则肢体逐渐痉挛僵硬,拘坚不张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7页。推拿治疗常规治法治疗原则:疏通经脉,调和气血。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8页。头面部操作(一)取穴与部位:印堂、神庭、睛明、太阳、阳白、鱼腰、迎香、下关、颊车、地仓、人中,头侧部
。(二)主要手法:推法、按法、揉法、扫散法、拿法、擦法、一指禅推法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59页。(三)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以这坐于一侧。现推印堂至神庭,继之用一指禅推法自印堂依次至睛明、阳白、鱼腰、太阳、四白、迎香、下关、地仓、人中等穴,往返推之1~2遍。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0页。然后推百会穴1min,并从百会穴横行推到耳廓上方发际,往返数次,强度要大,以微有胀感为宜。揉风池穴1min。同时用掌根轻揉痉挛一侧面颊部。最后以扫散法施于头部两侧(重点在少阳经),拿五经,擦面部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1页。上肢部操作(一)取穴及部位:肩髃、臂臑(Binao)、曲池、手三里、上肢部
。(二)主要手法:揉法、滚法、按法、摇法、抖法、搓法、捻法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2页。(三)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位或侧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先拿揉肩关节前后侧,继之滚肩关节周围,在移至上肢,依次滚上肢的后侧、外侧与前侧(从肩到腕上),往返滚2~3遍;然后按揉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等上肢诸穴,每穴约1min;轻摇肩关节、肘关节及腕关节,拿捏上肢5遍;最后搓、抖上肢,捻五指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3页。背腰部及下肢后侧操作取穴及部位:八髎、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腰部、骶、下肢后侧部
。主要手法:推法、滚法、拍打法、擦法、按法、拿法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4页。操作方法:患者俯卧位,医者立于患侧。先推督脉与膀胱经(用八字推法)至骶尾部,继之施以滚法于膀胱经夹脊穴及八廖、环跳、承扶、殷门、委中、承山等穴;轻快拍打腰骶部及背部;擦背部、腰骶部及下之后侧,拿风池,按肩井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5页。下肢前、外侧操作取穴及部位:髀关、伏兔、风市、梁丘、血海、膝眼、足三里、三阴交、下肢前、外侧部
。主要手法:滚法、按法、揉法、捻法、搓法、摇法、拿法、捏法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6页。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医者立于患侧。先患肢外侧(髀关知足三里、解溪)、前侧(腹股沟至膑上)、内侧(腹股沟至血海),往返滚之,2~3遍;然后按揉髀关、风市、伏兔、血海、梁丘、膝眼、足三里、三阴交、解溪等穴,每穴约1min;轻摇髋、膝、踝等关节;拿捏大腿、小腿肌肉5遍;最后搓下肢,捻五趾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7页。按语
本病病程长短与康复有直接关系,尽早对本病进行治疗十分重要。一般认为在中风后,病情基本稳定便可以接受推拿治疗。本病的治疗应以“治萎独取阳明”为指导。重点在手、足阳明经,其次是膀胱经。病程在半年以内治以活血化瘀为先,半年以上则治以补益气血为重,以期扶正固本,强筋健骨。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8页。按语
加强患者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若病程在1年以上,则推拿效果较差。本病治疗时间较长,故在治疗过程中应观察病情的变化而改变手法的刺激量、操作时间和重点部位等。患者应保持情绪的稳定,生活要有规律,禁忌烟、酒、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和脂肪过多的食品,保持身体清洁,加强褥疮的护理与防治。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69页。按语
可适当配合中药、针灸、理疗、药膳等康复手段进行治疗。恢复期间,要进行全身性锻炼与轻便的活动,加强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如滚健身球、握健身圈、拉滑轮、体后拉肩、大小云手、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蹬空增力、搓滚舒筋等,但不可过量,更不可过度疲劳
。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70页。肩关节周围炎一、肩关节周围炎的概念: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又称五十肩、漏肩风、冻结肩、肩凝症等。本病是一种肩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急性期疼痛剧烈,后期疼痛沉重,因炎性粘连而致肩关节活动受限,多单侧发生。本病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71页。临床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故又称五十肩;患病后,肩关节不能运动,好象被冻结或凝固一样,故又称冻结肩、肩凝症。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日久,可严重影响肩关节活动,以至造成肩关节粘连。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72页。二、病因病机1、外感风寒湿邪:露卧当风,或久居湿地:使肩部受到风寒湿邪的侵袭,造成气血凝滞,经脉不通所致。2、气血不足:年老体弱或过度劳累导致肝肾精亏,气血不足,经脉失养,血虚生痛。久之,则筋脉拘急不伸所致。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73页。3、外伤筋骨:摩擦挤压,跌扑闪挫筋脉受损,气血阻滞,脉络不通,不通则痛。总之,风寒湿邪侵袭,劳损是其外因;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是本病的内因。筋脉痿而不用日久关节粘连则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中医推拿技巧全文共239页,当前为第174页。从现在医学观点来分析:急性期多表现为关节滑膜水肿,炎性细胞侵润,使关节周围炎性组织液渗出,逐渐增生所致。由于无菌炎症的刺激而引起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痉挛,挛缩,使局部血循环受阻,加重炎性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jsp系统课程设计
- 《人体解剖学》课件-淋巴器官
- 中式面点实训课程设计
- 《合唱与指挥》课件-1.7.课件:合唱的音准训练
- jsp服装销售系统课程设计
- VB课程设计是什么课
- web课程设计-酒店
- 协作促进学习
- 中班活动亲子课程设计
- android studio课程设计题目
- 2023年江西飞行学院招聘考试真题
- 2024入团积极分子入团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收购稻草合同范本
- QBT 2739-2005 洗涤用品常用试验方法 滴定分析 (容量分析)用试验溶液的制备
- 气胸护理查房2021
- 五十六个民族之乌孜别克族介绍
-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六-计算机网络综合性实-
- 售后服务方案及运维方案
- 大学生生涯发展展示 (第二版)
-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上《3.4弹簧测力计》课件
- 超声介入诊断技术指南操作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