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第一节植被一、植被与环境1.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植物对环境有改造作用:植物生长过程中,改变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2)环境影响植被的垂直结构: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方,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3)植被对环境有指示作用:天然植被一般按类型有规律地分布,具有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根系发达: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若水分条件改善则地下根系减少。叶子:叶片厚有蜡质层反射阳光,减少蒸发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茎干粗壮:储水量大;倾斜:说明当地风力大。如旗形树冠。簇状匍匐:一般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某一季节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的特点。2.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影响因素植物形态或分布指示作用热量水平分布: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苔原不同温度带垂直分布:热带雨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叶林→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荒漠不同海拔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等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草原,200mm以下为荒漠。降水差异水分湿生植物叶子硕大柔嫩,根系退化,茎内有孔,如莲藕、芦苇等水湿环境旱生植物叶子退化为刺,根系发达,叶面有蜡质,茎粗大,如仙人掌、骆驼刺等干旱环境光照喜光植物对光照需求量大,分布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如树林上层的马尾松等光照充足喜阴植物对光照要求低,分布在阴暗处,如树林下部的地衣、苔藓等光照不足地形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丰富海拔阳坡热量条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植被相对稀疏。如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坡向土壤酸性土壤:铁芒萁、茶树、马尾松等酸性土壤碱性土壤:碱蓬等碱性土壤砂质土壤:香椿、骆驼刺的生长砂质土壤黏质土壤:杜仲、黄柏的生长黏质土壤风向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风向环境污染矮牵牛花能指示SO2污染SO2污染二、植被类型1.森林: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全年旺盛生长,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各月都有花开。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2)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森林常绿,多革质叶片,大部分植物的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与热带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少,少板根和茎花现象。(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多常绿乔木或灌木植被类型。叶片较厚,常绿坚硬,常有茸毛,不具光泽,呈深灰绿色或退化成刺,且叶表具有蜡质层,以降低水分蒸发速度,还能反射阳光,帮助植物避免高温和紫外线伤害。(4)温带落叶阔叶林也称夏绿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或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4个月,且降水适宜、纸质叶片且宽阔,春季发叶,秋冬季落叶。(5)亚寒带针叶林(泰加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为针状,以抗寒抗早。2.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1)热带草原: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草原葱绿。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2)温带草原: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原低,也有较为矮小的灌木。3.荒漠: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早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1)热带荒漠:①生物较少;②只有零星耐旱植物,如仙人掌;③在沙漠边缘地带会有灌木丛分布;④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2)温带荒漠:①主要是旱生和盐生的灌木、半灌木的植被。②植物的叶面积缩小和退化,具有适应高温、干旱的特征。第二节土壤一、观察土壤1.概念:土壤是指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2、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等方面进行。(1)土壤颜色:=1\*GB3①红土: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低山丘陵,土质较黏偏酸性,肥力较差。=2\*GB3②黄土: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偏碱性,肥力较差。=3\*GB3③紫色土:以四川盆地分布最广,土壤较肥沃。=4\*GB3④黑土:分布于东北平原,肥力高。(2)土壤质地A、概念:土壤矿物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等)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称为土壤质地。B、分类:从土壤质地看,土壤一般可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C、特征:=1\*GB3①砂土:砂粒占优势,大孔隙多,毛细管孔隙少,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有机质易分解,保肥性脆弱,但易耕作。=2\*GB3②壤土:砂粒、粉粒、黏粒比例适中,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土壤质地。=3\*GB3③黏土:黏粒占优势,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有机质分解缓慢,易积累,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3)土壤剖面构造A、概念:土壤剖面: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形态特征各异,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B、分类:土层通常可分为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C、自然土壤剖面主要土层及特点:=1\*GB3①有机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2\*GB3②腐殖质层:腐殖质积累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3\*GB3③淋溶层:溶于水的矿物质随水下渗淋失,颜色较浅。=4\*GB3④淀积层:上层土壤淋失的物质在此层沉积,质地粘重、紧实,呈棕色或红棕色。=5\*GB3⑤母质层:疏松的风化碎屑物质。=6\*GB3⑥母岩层:坚硬的岩石。D、耕作土壤剖面及各层特点:(自然土壤经过人为耕作就变成耕作土壤。)=1\*GB3①耕作层:又称表土层或熟土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较暗。=2\*GB3②犁底层:又称亚表土层,土层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3\*GB3③自然土层:未经耕作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为土壤形成提供最基本的矿物质和无机养分。2、生物因素:=1\*GB3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2\*GB3②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3\*GB3③土壤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4\*GB3④演变:生物残体(提供有机质)微生物作用腐殖质=5\*GB3⑤作用: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植物、动物、微生物的综合作用,加快岩风化和土壤形成的过程,改善成土母质性状,促进土壤矿物质颗粒团聚。3、气候因素:气候的分布规律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1\*GB3①冷湿地区: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2\*GB3②干热地区:土壤有机质积累少。=3\*GB3③干冷地区:成土速度慢,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弱。=4\*GB3④湿热地区:成土速度快,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高。4.地貌因素:由于水热条件的不同:山顶与山麓,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土壤的发育不同。=1\*GB3①从山顶低平洼地成土母质颗粒:粗细砾质土砂土壤土粘土5.时间因素: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A、自然状态下,形成20cm厚的可耕作土壤,一般需要100~1000年。B、此外,自然土壤在人为耕作和培育下,也可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的土壤,如:水稻土,是一种肥沃的耕作土壤。6、人类活动: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助于地表土壤的保持和土壤环境的改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土地生产力下降。归纳拓展: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功能:(1)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2)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3)人类种植农作物是以土壤为物质基础。养护:酸(中和酸性土壤,加熟石灰)、粘(增施砂土)、瘦(种植绿肥、休耕、广施农家肥、作物轮作)【补充:我国黄淮海平原盐碱地的综合治理】1、土壤盐碱化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地势低洼,频繁的旱涝灾害;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地形和气候因素导致的地下水位变化)。(2)人为原因:引起的地下水位上升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导致土地盐碱化。2、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的水盐运动规律:春秋季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相对稳定。3、调节和控制水盐运动的方法(1)引淡淋盐(2)井排井灌(3)覆盖(薄膜、秸秆覆盖)(4)农业生物技术措施,包括营造防护林网、培肥、良种等,主要作用是巩固水盐调节效果,改良农田生态环境。阅读P96资料1城市洪水与土壤蓄水功能缺失1.城市大面积土地表面被硬化,改变了水循环的哪些环节?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蒸发减少、地表径流增多。2.以北京为例,说明土壤对蓄积雨水和减轻洪涝灾害的意义。北京总体位于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土壤疏松透气,土壤蓄水能力强;截留蓄积雨水,增大下渗,进而减少地表径流,削减洪峰,减轻洪涝灾害。归纳:土壤蓄水对雨水的影响(1)减少地表径流量。由于土壤的孔隙能够使水分在其中储存、保持以及运转,所以土壤能够涵养水源。(2)延缓雨水汇集的时间,使水量分散,削减洪峰。水分在土壤孔隙中流动,速度慢,过程长。阅读P97资料2雨水花园1、从对雨水下渗、净化、蓄积、利用等方面,说明雨水花园的作用。雨水花园通过滞留雨水和地表径流实现增加下渗,通过植物吸收、土壤和其它填充物过滤与吸附、微生物分解等作用实现净化雨水,通过植物吸收、土壤蓄积作用实现涵养水,通过浇灌植被、弥补公共用水等实现雨水资源化。2、雨水花园还有哪些作用?美化环境:提供休闲观赏景观调节气候:增加湿度,调节气温,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生态:为鸟类、昆虫、土壤生物提供栖息地、吸收噪音等阅读P97资料3海绵城市1、推想海绵城市地面材料的特点。多空隙(具有可透水性)、抗压、耐磨、不易腐蚀等2、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有哪些发展?从雨水花园到海绵城市,对城市雨洪控制的思想由局部处理到整体设计,体现了城市化过程中由“低影响开发”思路,走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3、在什么条件下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在地处平原,排水不畅,降水集中的城市宜建海绵城市。雨水花园与海绵城市的关系:雨水花园可以将雨水滞留下渗,补充地下水,减少地表径流量,是一种生态持续的雨洪控制、雨水利用措施,是实现海绵城市的一个重要手段。第六章第一节气象灾害一、台风1.名称: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2.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的热带气旋;3.产生条件:=1\*GB3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0C以上);=2\*GB3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3\*GB3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0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4.结构:由内至外可分为台风眼、旋涡风雨区和外围大风区三部分组成5.台风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6.分布: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集中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多发于夏秋季节。7.危害:(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2)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8.措施: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警;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制定救灾应急预案。二、寒潮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8℃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4℃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冬季频率不一定最大)3.天气特征:北方有大风、降温、雨雪、霜冻、暴风雪(有时还带来沙尘暴),南方有降温、冻害、雨雪。4.影响地区:除青藏高原、滇南谷地外,全国大部分地区受到寒潮影响。其中:东北(次数)最多、华北次之、西北、长江流域、华南最少。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东西向山地(如天山、阴山、秦岭和南岭等)山体北侧冷空气堆积,灾害加剧;山体南侧相对温暖,灾害减弱。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6.危害:强烈降温造成冻害,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冻雨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7.防御措施: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制定应急预案。三、干旱和旱灾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时,称为旱灾。2.旱灾频发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3.危害:(1)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2)对畜牧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4)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4.我国旱灾的成因及分布:(1)成因: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2)多发区: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尤以华北地区最频繁、影响最严重。5.我国旱灾6.我国不同区域的旱灾灾情的差异干旱、半干旱区年年干旱,几乎很少出现旱灾,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造成的灾情较轻;旱灾区主要分布在常年雨水较多、干旱程度较低的广大东部季风区,由于本区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发生旱灾时灾情大。四、洪涝1.概念: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2.分布规律:(1)气候因素: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2)地形因素: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水困难等。(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4.我国洪涝灾害的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以及广大山区。5.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夏季风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南涝北旱。6.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和植被。(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以长江流域为例)第二节地质灾害一、地震1.概念: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2.指标:(1)震级:地震能量大小的表示方法。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2)烈度:反映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影响因素: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构造、建筑物的抗震强度等。3.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海啸、疫病蔓延等灾害。(3)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4.我国东西部地震多少与灾情比较:(右图)5.分布:(1)地震易发地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2)世界范围看: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3)我国地震: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主要分布于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二、滑坡和泥石流1.滑坡(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2)产生条件: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2.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产生条件:地形陡峻、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大量水流。(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补充)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西南地区第三节防灾减灾一、防灾减灾手段1.我国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2.防灾减灾工作(1)灾害监测:建立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3)灾害救援与救助:按照有关自然灾害的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害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二、自救与互救(1)灾前预防: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预警信息,做好灾前预防工作。地震前准备:提前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逃生路线及应急避难所位置;参与地震演习;树立防灾意识等,减少损失。(2)灾中自救:洪涝来袭:往地势高的地方逃生;地震:及时、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泥石流:垂直于泥石流的山坡逃生
(3)灾后防范:①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范于未然;②洪涝灾害过后应进行全面消毒,做好卫生防疫工作;③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品,饮用水煮沸后饮用;④地质灾害过后不可立刻回家,远离危墙等,避免灾害再次发生。拓展:主要灾害防灾减灾措施台风:a.加强监测、预报;b.植树造林;c.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d.制定救灾应急预案寒潮: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干旱:a.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b.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c.跨流域调水;d.循环用水,节约用水;e.改进耕作制度等暴雨洪涝: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a.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泵类销售员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保安队长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自动化测试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游戏数值策划师岗位面试问题及答案
- 浙江省丽水市四校联考2025届高二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安徽师范大学附中2025届高二下化学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山西省同煤一中联盟校高一下化学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浙江宁波市北仑区高二化学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公用澡堂制度管理办法
- 幼儿园户外活动管理:现状与对策探讨
- 2025-2030中国铁路牵引电动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手机游戏棋牌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社区文化品牌塑造与居民认同的动态构建-全面剖析
- (高清版)DB510100∕T 082-2012 成都市商务写字楼等级划分
- 2025-2030中国电力设备检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融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5年煤矿顶板的考试题及答案
- 软件研发行业安全生产培训
- 《供应链管理法律风险》课件
- 三升四数学暑假思维训练题答案
- 临近带电体作业施工方案
- 钢结构构件加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