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基因表达调控植物的激素调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包括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六大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油菜素内酯脱落酸乙烯主要包括光、温度、重力等有关原理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等章节知识体系第1课时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第十二单元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CONTENT目录考点分析01通过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相关实验的分析,领悟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巧。0203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能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理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特点,能绘制并解读生长素作用特点的曲线。了解生长素作用特点在生产实践上的运用。一、植物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植物的向光性(1)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做向光性。(2)适应意义使植株获得更多的阳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更多的有机物,有利于植物的生长。(1)达尔文实验①②③④向光弯曲生长不向光弯曲不向光弯曲向光弯曲生长③④对照:说明胚芽鞘感受光刺激部位为尖端;①②对照:说明胚芽鞘生长和向光弯曲与尖端有关;实验观察到弯曲是从上部向下部不断延伸推测:胚芽鞘的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了某种“影响”,造成伸长区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一、植物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2)詹森实验琼脂:水溶性物质可透过云母:致密不通透为什么设置①作为对照?影响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的到底是尖端这种结构本身,还是尖端产生了某种“影响”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实验结论:一、植物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3)拜耳实验黑暗中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实验结论: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一、植物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4)温特实验琼脂胚芽鞘尖端中的物质可转移到琼脂块中如何设置对照实验?用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代替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其他与实验组相同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温特将其名为“生长素”时,但并没有提取出这种物质。一、植物生长素2、生长素的发现过程(5)生长素的提取①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与生长素作用相同的化学物质——吲哚乙酸(IAA)。②由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少,直到1946年人们才从高等植物中将其分离出来,并确定它也是IAA。植物体内还有苯乙酸(PPA)、吲哚丁酸(IBA)等与IAA相同效应的物质,它们都属于生长素。人体没有分解生长素的酶生长素是一类物质,包括IAA等吲哚乙酸化学结构式元素组成:C、H、O、N一、植物生长素3、植物向光性的解释(1)经典解释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单侧光照射后,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背光面生长比向光面快向下运输向下运输侧向运输尖端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尖端下部发挥作用生长素多生长快生长素少生长慢(2)其他解释有学者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植物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某些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关于植物向光性生长的原因,目前还有争议。二、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芽、幼嫩的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色氨酸
生长旺盛
生长素(1)极性运输(图中红色箭头示意):在胚芽鞘、幼叶、幼根和芽等幼嫩组织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极性运输是一种主动运输。1、合成部位
主要是
。
2、来源
由
转变而来。
3、分布部位
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
的部分。
4、
运输(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3)横向运输:在胚芽鞘尖端、芽尖和根尖等顶端部位,受到外界单向刺激(如单侧光、重力等)的作用下发生。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在细胞水平上
生长素起着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等作用;(2)在器官水平上
生长素则影响器官的生长、发育,如促进生根(侧根和不定根发生),影响花、叶和
果实发育等。
提醒:生长素在细胞水平上起的作用是生长素能在器官水平上发挥作用的基础2、生长素的作用机理(1)作用方式
生长素是信息分子,向细胞传递信息,调节细胞生命活动。(2)作用机理
生长素首先与细胞内某种蛋白质——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引发细胞内发生一系
列信号转导过程,进而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从而产生效应。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1)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①曲线A点: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
用逐渐增强。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促进效果最强。CE段(不含E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E点: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
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将由“促进”转向“
抑制”,从而进入抑制生长的“高浓度”。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EF段: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②实例:顶端优势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解释: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侧芽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芽对生长素比较敏感去顶解除顶端优势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侧芽萌动、加快生长应用:
农民会适时摘除棉花的顶芽以促进侧芽的发育,从而使它多开花、多结果。园艺师会适时修剪景观树木,让树木发出更多的侧枝,使树型圆润、丰满。
提醒:根的向地性也能体现生长素的这个作用特点,茎的背地性和向光性则不能体现。3、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所发挥的作用,因浓度、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2)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类不同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①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相对敏感,衰老细胞则比较迟钝;②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大小比较:根>芽>茎③不同种类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
大小比较: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0促进抑制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生长素浓度能力训练1、单侧光照射后,为什么胚芽鞘尖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会高于向光侧呢?
解释1: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
解释2: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上述解释是否成立?胚芽鞘尖端云母片琼脂块光黑暗abcd测量比较琼脂块a、b、c、d中的生长素含量预期结果及结论:若
,则解释1成立;若
,则解释2成立;c>a=b>da=b=c>d如何简易地比较琼脂块a、b、c、d中生长素含量的多少?将琼脂块a、b、c、d分别放置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定期测量比较胚芽鞘的弯
曲角度。弯曲角度大,其上放置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高。能力训练2、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3、验证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甲组乙组abc能力训练4、请判断对错。①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刺激”是“化学物质”而非其他信号的科学家是温特(
)②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③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
)④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产生效应的部位也在尖端(
)⑤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⑥顶芽合成的生长素通过自由扩散运输到侧芽(
)⑦成熟茎输导组织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⑧生长素与靶细胞内的生长素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能诱导特定基因的表达(
)⑨高浓度生长素能抑制种子形成,从而形成无子果实(
)⑩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
)⑪生长素在根部的极性运输方向为由“根尖端”运往“根近茎端”
(
)⑫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
)⑬植物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实现的(
)⑭顶端优势现象、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都说明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较高时抑制生长(
)
⑮生长素浓度不同,对芽生长的促进效果一定不同(
)
××××√√√√√√×××××能力训练5、在发现生长素的研究历程中,詹森用实验证实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到尖端下部,他随后还做了进一步的实验,更加肯定了该影响为化学信号的猜想。他所做的实验是(
)ABCD含IAA的琼脂块光光光光光光云母片锡箔纸D6、[经典高考]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
)B能力训练7、[2021·辽宁高三一模]1913年科学家分别在燕麦胚芽鞘顶端的背光面或向光面插入深度为胚芽鞘横断面一半的云母片,结果发现只有背光一侧插入云母片时,燕麦胚芽鞘才丧失向光性(简称云母片实验)。如果将胚芽鞘尖端切下,在胚芽鞘切口上放一片具有透过性的明胶薄片,然后再将胚芽鞘尖端放在明胶片上,其向光性仍能发生(简称明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母片实验以云母片插入胚芽鞘横断面的背光面、向光面的深度为自变量B.据明胶实验能推知,向光性是因为胚芽鞘顶端产生的某种影响能横向运输C.由云母片实验可知胚芽鞘顶端产生了能影响生长的物质,向背光面运输后向下运输D.明胶实验缺乏对照实验,设计中应增加明胶片上不放置胚芽鞘尖端的一组实验D能力训练8、(2020年山东淄博诊断)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为探究某植物幼苗向光生长是上述何种原因引起的,某同学做了如图实验。下列分析及判断正确的是()
A.
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B.
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C.
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相等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D.
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不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A能力训练9、[2021·湖南长沙雅礼中学一模]科学家为了解释植物向光生长的现象提出了两种假说:①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使生长素分布不均而导致弯曲生长;②单侧光照引起向光侧产生生长抑制物质而导致弯曲生长。图表示两位同学为验证某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所做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实验一甲、乙两组都向光生长,则说明假说②成立B.若实验二甲、乙两组结果无明显差异,则说明假说①成立C.若实验一甲直立生长、乙向光生长,则实验二应表现为甲生长速度比乙快D.若实验一甲、乙两组都向光生长,则实验二应该表现为甲的生长速度比乙慢C能力训练10、为探究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科研工作者利用玉米胚芽鞘做了如图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胚芽鞘的弯曲角度θ可反映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B.单侧光不影响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向琼脂块的扩散C.单侧光能在有光的一面诱导生长素在光下发生分解D.单侧光可以引起胚芽鞘中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C11、(2019·江苏高考)如图为燕麦胚芽鞘经过单侧光照射后,甲、乙两侧的生长情况,对照组未经单侧光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背光侧,IAA含量低于乙侧和对照组B.对照组的燕麦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C.若光照前去除尖端,甲、乙两侧的生长状况基本一致D.IAA先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再横向运输能力训练C能力训练12、[2021·北京海淀区高三期末]兴趣小组同学切取某禾本科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丙图所示),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弯曲程度(α角)。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存在极性运输B.丙图中α角的形成是由于去顶胚芽鞘切段中生长素分布不均C.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角应基本相同D.若将甲组置于黑暗中,则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为0°D能力训练13、[2019·浙江卷]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的生长是由单侧光引起的B.生长素在细胞内可由色氨酸合成C.生长素由苗尖端产生并促进苗尖端的伸长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同一器官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B14、[2021·河南开封模拟]生长素(IAA)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锌是色氨酸合成酶的组分,缺锌时导致由吲哚和丝氨酸结合而形成色氨酸的过程受阻,色氨酸含量下降,从而影响IAA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的合成可反映基因对生物性状的直接控制B.人类最先从高等植物体内发现并提取出生长素C.植物细胞内色氨酸只能作为合成生长素的原材料
D.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单侧光的制约D能力训练15、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随着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变化导致胚芽鞘弯曲角度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弯曲生长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Ⅰ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Ⅱ时,α值越来越大,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0时,胚芽鞘还能生长,可能是胚芽鞘中含有生长素D能力训练16、为了探究生长素的作用,将去尖端的玉米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胚芽鞘上端一侧放置含有适宜浓度IAA的琼脂块,对照组胚芽鞘上端同侧放置不含IAA的琼脂块,两组胚芽鞘下端的琼脂块均不含IAA。两组胚芽鞘在同样条件下,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对照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实验组胚芽鞘发生弯曲生长,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胚芽鞘b侧的IAA含量与b′侧的相等B.胚芽鞘b侧与胚芽鞘c侧的IAA含量不同C.胚芽鞘b′侧细胞能运输IAA而c′侧细胞不能D.琼脂块d′从a′中获得的IAA量小于a′的输出量D能力训练17、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相同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不弯曲生长,原因是(
)A.c组尖端能产生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B.a‘组胚芽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a‘组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D能力训练18、(2021·全国甲)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生理功能。下列与生长素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生长的“顶端优势”现象可以通过去除顶芽而解除B.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可以运到侧芽附近从而抑制侧芽生长C.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体内某些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生长D.在促进根、茎两种器官生长时,茎是对生长素更敏感的器官19、某兴趣小组将长势相同的植物幼苗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不作处理,另一组摘除顶芽,如下图所示,两组均在原有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A.生长素浓度:a>b,b>cB.植株高度:对照组>实验组C.干物质积累量:对照组<实验组D.本实验说明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DA能力训练20、(2022·云南昆明高三一模)如图表示施用IAA(吲哚乙酸)对某种植物主根长度及侧根数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将未施用IAA的植株除去部分芽和幼叶,会导致侧根数量增加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经一系列变化形成的,其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C.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IAA溶液,会抑制主根的伸长D.主根和侧根生长素的运输方向都是由根尖向根的基部运输A能力训练21、[2021·四川凉山州一模]棉花植株体内生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如下:其中,TAAs是色氨酸转氨酶,遮阴会诱导TAAs基因的表达;YUCs是核黄素单加氧酶,细胞分裂素会抑制该酶活性。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受自身基因组控制B.用细胞分裂素处理顶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除顶端优势C.细胞中合成的生长素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行极性运输D.遮阴会使棉花植物体内合成的IAA增多,使棉花植株生长加快22、(2021·北京朝阳期末)烟草表皮毛是由叶片表皮的多个细胞纵向排列组成的结构。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TIBA)处理烟草幼苗,与对照组相比,分布在表皮毛细胞膜上的生长素运输蛋白(PIN)少,且表皮毛长度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发挥作用的部位可能不同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C.TIBA可能通过影响PIN分布而影响生长素的运输D.实验组表皮毛长度短的原因是细胞中生长素浓度过高CD能力训练2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实验结果为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②组水平生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B.②组云母片不会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C.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说明高浓度的一侧长得慢D.①组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C能力训练24、(2021·辽宁适应性测试)如图是吲哚乙酸(IAA)诱导豌豆茎切段伸长生长的典型剂量反应曲线,图中将对照组(不加IAA)的伸长生长设为“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点对应的IAA浓度下,切段不发生伸长生长B.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与IAA的浓度呈正相关C.IAA浓度高于10-4mol/L后,随着浓度升高,其抑制伸长生长的作用越来越弱D.不同浓度的IAA对切段伸长生长的作用可能相同D能力训练25、(2020·全国Ⅲ)取燕麦胚芽鞘切段,随机分成三组,第1组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Suc)溶液中(蔗糖能进入胚芽鞘细胞),第2组置于适宜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中,第3组置于IAA+Suc溶液中,一定时间内测定胚芽鞘长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用KCl代替蔗糖进行上述实验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KCl可进入胚芽鞘细胞中调节细胞的渗透压B.胚芽鞘伸长生长过程中,伴随细胞对水分的吸收C.本实验中Suc是作为能源物质来提高IAA作用效果的D.IAA促进胚芽鞘伸长的效果可因加入Suc或KCl而提高C能力训练26、(2021·泰安三模)某同学于黑暗中在某植物的A、D、F处涂抹等量的14C-IAA溶液,以实验初始时14C-IAA溶液的放射性强度为100%,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B、C、E处的相对放射性强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A.该实验证明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B.黑暗条件可以排除光照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C.B、E对照说明生长素非极性运输的速率明显快于极性运输的速率D.随着能量供应增多、时间延长,B、C、E处的14C-IAA将持续增多能力训练27、(2021·福建卷)烟草是以叶片为产品的经济作物。当烟草长出足够叶片时打顶(摘去顶部花蕾)是常规田间管理措施,但打顶后侧芽会萌动生长,消耗营养,需要多次人工抹芽(摘除侧芽)以提高上部叶片的质量,该措施费时费力。可以采取打顶后涂抹生长素的方法替代人工抹芽。科研人员探究打顶后涂抹生长素对烟草上部叶片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打顶后涂抹的生长素进入烟草后,可向下运输B.打顶后的抹芽措施不利于营养物质向上部叶片转运C.打顶涂抹生长素能建立人工顶端优势抑制侧芽萌发D.打顶后涂抹生长素与不涂抹相比,能增强上部叶片净光合速率B能力训练28、(2019·全国卷Ⅱ)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