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1页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2页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3页
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主体的重要作用,课堂教学情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设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为中心,优化教学设计,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通过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数学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认知

学习逻辑

任务驱动长期以来,以应试为“指挥棒”的数学教育只重视数学知识、技能的识记和应用,教学以讲授为主,以纠错为辅。这样的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长此以往,会使学生丧失数学学习的兴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而应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或他物,利用已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任务驱动”就是一种带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它将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路径、优化方法、概括总结,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任务驱动,促进学生的有意义探究,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一、基于学生已有认知,设计预习任务(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在驱动任务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好的情境能引领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设计驱动任务时,教师要以学习内容为依据,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创设主题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圆的认识”是建立在三年级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四年级认识三角形,五年级认识多边形的基础上的,圆形作为平面图形中较为特殊的一个存在“压轴”出场。数学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调查型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知识,了解与知识相关的生活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感知。圆在生活中很常见。基于此,在课前,笔者引导学生完成以下预习任务: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的相关物品,并观察其特点。这个预习任务难度不高,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就能完成,找到钟表、轮胎等物品,并进一步思考不同物品的特征。学生在完成预习任务的同时,为课堂学习活动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上,笔者还播放了有关圆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初步认识圆。这种探究式的预习任务,能推动学生经历“经验主义—初步印象—生活应用—初步感知”的多层次探究,促使学生在预习任务中不断体验、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对“圆”的初步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二)设计辨析任务,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观察与对比是培养学生数学辨析能力的常用方法,通过丰富、形象、具体的实例对比,学生能深入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通过正例和反例,一般和特殊的对比,学生能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基本属性。在设计辨析任务时,教师可以从正面和特殊点切入研究,让学生获得对数学概念的基本表征,在辨析中逐渐加深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知。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相关知识时,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多边形,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辨析任务,让学生将这些图形与圆进行比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连接,提高学生的数学辨析能力。比如,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半径、直径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设计辨析任务,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圆的直径和半径进行解读。学生在辨析概念的过程中能了解到,“半径”的“半”就表明“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观察图形会得出“直径和半径都经过圆上一点和圆心,只不过直径是两端在圆上,半径只有一端在圆上,可以说,直径是由两条成平角的半径组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越辨越明”,能在辨析中建立对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征的认知,并在交流中深化认知。在对这样两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概念进行对比辨析时,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思考两者之间共有的、本质的概念,从而对圆的概念与特殊性有初步的认识。设计辨析任务,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辨析能力,从而让学生更精准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二、基于学生实践意识,设计实践任务(一)设计操作任务,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在设计操作任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问题,重视问题的开放性和实用价值。“开放性”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进行实践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实用价值”即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这样不但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研究材料,让学生自由选择,开展动手操作任务——“创造圆”,并在交流中感受创造方法的多样性。这种实践任务的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学生利用自己想到的或已接触过的材料完成圆的创造,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使学生持续学习。在操作任务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经历完整的问题探究与解决过程。在这样亲身经历的实践操作任务中,学生的探索过程会更鲜活、更扎实,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就会更深刻。(二)设计交流任务,引发学生主动思考驱动学生进行“创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大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给学生自主创造的空间,逐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创作”完成后还需要“展示”,展示环节能锻炼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深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合理的交流任务,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在设计了“创造圆”的动手操作环节后,教师可以设计交流任务,让学生在交流方法的数学语言叙述过程中实现“做中学”“说中学”,让学生深刻感受、体验到数学的严谨。三、基于任务驱动效应,设计多样化的任务(一)设计阅读任务,引导学生探索数学文化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学习,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通过任务驱动,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达到完美结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理念,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标准,把握整个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方向,顺应学生的学习状态,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目标,即“生成性目标”,当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探索需求和方向后,教师就可以设计阅读理解式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根据教学要求,理解与认识概念,并尝试自主解决教材中的例题。教师可以采用“自学—自画—交流”等步骤,让学生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名称、含义、画法等,再进行交流。经过交流,学生能认识到,只要是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都是直径。这种阅读理解式的探究任务,将概念探究分为三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理解“通过圆心”的意义,二是理解“通过圆心”的必要性,三是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让学生在实例中对数学概念实现自我建构。这种教学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思辨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设计项目任务,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本质驱动任务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数学知识,而是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内化和建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项目探究任务,精心设计真实又充满探索空间的任务,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探究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需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核心任务“研究圆的特征”分解为“研究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数量和关系”等一系列的子任务,将“大任务”再次分解、细化成一个个项目式的“子任务”,让学生思考、交流、协作,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遵循“核心任务—子任务—结构化”的过程,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理解知识的意义,建构知识网。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分散知识难点,设计多维度的小梯度任务,开放设计,引导学生多维度看待问题、思考方法,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提升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四、基于学生理解能力,设计练习任务一般而言,一堂课的时间是40分钟,而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难以在课堂时间内全程保持专注。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练习任务,通过具体的任务内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自主探索与练习中掌握知识技能。(一)设计练习任务,帮助学生巩固深化知识课堂教学活动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作业练习辅助才能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获得对知识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后,要及时通过练习任务对知识点进行深化巩固,将新旧知识融合,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设计练习任务,既能让学生进行查漏补缺,又能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将练习任务穿插在教学环节中,及时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巩固,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评价,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学生技能使用的熟练度,锻炼学生灵活使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二)设计复习任务,帮助学生归纳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回到知识的源头,越是溯本寻源,对知识的理解就会越深刻,也能清楚知识的发展方向。因此,设计复习任务,不仅能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串联,还能连接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的本质产生深层次的自我解读,让学生通过对概念的再研究,认识数学知识的本质,形成分析、判断、推理等高阶思维品質。在设计复习任务时,教师可以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自行进行归纳总结。这样不仅能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在课堂尾声拉回学生的注意力,给课堂注入一剂“强心针”,提高教学质量。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重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从学生的角度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