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_第1页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_第2页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_第3页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_第4页
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1914、7~1918、11)一.动荡不安的世界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巴尔干火药桶”一.动荡不安的世界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列强矛盾激化的结果,为什么?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1.根源: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2.实质: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项目英德法美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13421870—1913年工业增速(倍数)1.34.61.9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3241188019001913英国22.918.513.6美国14.723.632.0德国8.513.214.8法国7.86.86.11880-1913年各大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所占的相对份额(%)1870——1913年各大国工业发展状况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但毕竟政治民主化的发展程度不一致,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是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健全;第二类是以俄德日为代表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较为浓厚。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2

英国

法国德国美国145反映了什么问题?实力和殖民地面积出现倒挂出现了这种情况又会产生什么?帝国主义国家激烈争夺殖民地矛盾更加激烈(1)法德矛盾铁血宰相俾斯麦法国战败:①法国把阿尔萨斯与洛林割让予德国;②规定法国付出五十亿法郎作为赔偿德国在战争所失;法国失去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国内各阶级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则唯恐法国东山再起,极力扩充军备。(1870-1871)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2)俄奥两国的矛盾巴尔干火药桶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

思考:战前德国与英国的矛盾主要因何产生?2.假如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末,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富有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50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战吗?——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1887年)1.让别的国家去分割陆地和海洋,而我们只能欣赏蓝色天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皮洛夫(德国外长)(3)英德两国矛盾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霸权殖民地争夺(3)英德两国矛盾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1)“邻国”指谁?2)反映当时德国要实行一种怎样的外交政策?3)德国外交政策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德国人向自己的一个邻国让出陆地,向另一个让出海洋,而给自己留下一钱不值的天空,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也要给自己一块光明之地、一块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长毕洛夫积极向外扩张,争夺世界殖民地经济实力增强,导致英德矛盾激化。英、法

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的漫画,思考:图1图2

2、20世纪初,英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怎样改变?为什么?英国与俄、法结盟。原因是英德矛盾激化,自身实力下降,欲寻求盟友。

1、长久以来,英国对欧洲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为什么?

大陆均势。希望欧洲大陆出现强国对峙的局面,便于英国插手欧洲事务。英世界市场

、殖民地、制海权法德奥俄巴尔干问题普法战争后果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1.欧洲列强之间的基本矛盾: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从三大矛盾的对立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英德矛盾法德矛盾俄奥矛盾三大矛盾发展同盟国:德意奥协约国:英法俄两大集团意巴尔干问题

突尼斯问题英法德奥俄世界市场

、殖民地问题

巴尔干问题

普法战争后果187919041907协约国1892同盟国18821882二.剑拔弩张的两大军事集团2.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德英法俄意奥187918821882189219041907代表同盟国集团代表协约国集团欧洲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后来有27国参战。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后来,有4国参战。

阅读思考:结合课本思考:当时欧洲有关国家有哪些利益要求?A德:B法:C英:D俄:E奥匈:F巴尔干国家:

a维护欧陆霸主地位,压制法国,防止其崛起复仇。

b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殖民地。

复仇,夺回欧洲霸权。维护霸权殖民地,维持欧陆均势。争夺巴尔干地区。

视巴尔干地区为其势力范围。

反对外来奴役,争取独立疯狂的扩军备战18801890190019101914沙俄79.167.7116.2128.5135.2法国53.454.271.576.991德国42.650.452.469.489.1英国36.74262.457.153.2奥匈24.634.638.542.544.4意大利21.628.425.532.234.5日本7.18.423.427.130.61880-1914年各国陆海军总人数(单位:万人)三.“巴尔干火药桶”1.原因:学习提示:阅读教材“巴尔干火药桶”相关内容,分析:一战前夕的巴尔干半岛为什么成为欧洲的“火药桶”?(1)、该地区的斯拉夫人民基本上摆脱了土耳其的民族压迫,但也为列强的干涉提供了机会(2)、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巴尔干的矛盾——俄奥矛盾(主要原因)(3)地理位置重要2.大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大战爆发:一阵枪响,打出一段疯狂与悲怆的历史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6)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1914.6)

6月28日,这一天是塞尔维亚被土耳其征服的纪念日(1386年6月28日)。这次演习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出动了两个兵团,斐迪南夫妇决定亲自前往萨拉窝巡视。奥匈的这一挑衅行动,大大激怒了塞尔维亚爱国者。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亚”组织便在奥皇太子所要经过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时左右,斐迪南夫妇在城郊检阅军事演习之后,乘坐敞篷汽车傲然自得地进入萨拉热窝城。一长列皇室汽车缓缓驶过人群拥挤的街道,只有稀疏的宪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两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辆车上,索菲亚坐在他的右边。波斯尼亚军政府长官奥斯卡•波蒂奥雷克将军坐在左边的位上,司机旁边是侍从官哈拉希伯爵当车队经过市中心米利亚茨卡河上的楚穆尔亚桥,驶进阿佩尔码头时,埋伏在这里的第一个暗杀者没能动手,因为一个警察走过来站在他面前。相距不远的另一个暗杀者察布里诺维奇突然从人群中冲出来,向斐迪南夫妇乘坐的车掷出一枚炸弹,但被车篷弹到地上,在第三辆车前爆炸,碎片击伤了波蒂奥克雷将军的副手和索菲来的女侍。斐迪南故作镇静地走下车,察看了现场,对被警卫捉住的察布里诺维奇瞄了一眼,然后登车挥手说:“先生们,这个人发疯了,我们还是按原计划进行吧。”车队迅速驶进市政厅,斐迪南夫妇参加了市政厅举行的欢迎仪式,然后略作休息,驱车前往医院看望受伤的随从。本来是去医院,但司机偏偏转错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处守候的普林西晋。刺杀的机会来了。普林西晋拔出手枪,刚要举枪射击,离他不远处的一个警察发现了,箭步冲上来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这一瞬间,刚好赶到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萨拉的“青年波斯尼亚”成员,挥手犹如一道闪电,朝警察颈部猛击一拳,警察冷不防一个趔趄。这时,普林西晋的枪声响了,这个瘦弱的青年射出了两枪,其中一枪射入大公的颈部并打断了其颈静脉,另一枪则穿透了索菲娅的腹部,几分钟之后大公夫妇双双身亡。顿时,四下里一片混乱,米哈伊洛趁机飞快地逃离了现场,而普林西晋当场被捕,日后死在狱中。1920年,人们为了纪念击毙斐迪南的勇士,把普林西普和他两个同伴的遗骨,迁葬到萨拉热窝的荣誉冢里;拉丁桥被命名为普林西普桥。在当年普林西普枪击斐迪南站立的地方,他的脚印已描画在水泥路面上,作为永久的纪念。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相继投入战争各国相互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征兵招贴画三.“巴尔干火药桶”3.大战爆发: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宣战日本、美国、中国等33国先后参战地区性战争欧洲战争世界大战8月1日德国对俄宣战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8月4日英、法向德国宣战,8天后对奥匈帝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宣战8月10日法国对奥匈帝国宣战

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偶然的灾难,假如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不刺杀奥匈帝国皇储夫妇,一战就不会爆发。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看法。问题探究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引起列强对世界市场和世界霸权争夺的矛盾;2.导火线(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引发两大军事集团主要成员国相继宣战,导致一战全面爆发。5.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泛滥使两大军事集团相互仇视,推动了战争的爆发3.军事上:列强的三大矛盾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它们的对峙导致了世界大战的爆发;4.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战争自古有之,人类社会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问题探究2:1.客观条件:①20世纪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日益加强,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

②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2.可能条件: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从而形成世界性大战。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应用于军事领域里问世的新式武器有:潜艇、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应用于军事领域里新式武器能使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大到海底和空中。新的交通手段和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扩大了战争的规模。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的人口:15亿以上。参战军队人数:6540万人持续时间:4年零3个月伤亡情况:3000多万军民伤亡。协约国士兵阵亡:5400多万

同盟国士兵阵亡:3300多万平民被杀:6400多万损失统计:直接战争费用1863亿美元,财产损失3300亿美元。

当前世界局势并不太平,哈佛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不能排除今后再次爆发大战的可能(《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根据本课所学大战爆发原因的知识,思考如何预防大战发生?拓展延伸1.要通过正当的经济手段促成自身的发展2.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各国不承担战争义务3.要正确应用科技成果为人类造福4.要警惕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的泛滥如何预防大战的爆发?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争夺殖民地、世界霸权表现:三对基本矛盾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三国同盟:德、奥、意三国协约:英、法、俄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根源:实质:课堂小结?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

7.一战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2.一战是哪两大阵营之间的战争?4.协约国由哪几个国家组成?核心国是哪个国家?3.同盟国由哪几个国家组成?核心国是哪个国家?5.三国同盟成立的时间?

6.欧洲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1914-1918协约vs同盟德意奥德英法俄英1882英法、英俄签约结盟萨拉热窝事件

练习:练习:1、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法、俄结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

C霸主地位已丧失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英日同盟的缔结

B法俄军事协定的缔结

C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的缔结

D英法协约和英俄协约签订D

D

练习:3、一战前夕法德矛盾实质是

A欧洲大陆霸权之争B世界霸权之争

C重新瓜分世界之争D法国的复仇主义情绪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

D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争霸斗争A

C5、一战前德国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的军国主义传统和民族传统B、德国民众受到了舆论的欺骗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