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俗记忆之三——姑爷节姑爷节是个什么节?这个是天津的叫法,在别的地区应该没有这个叫法,但是也该有这个节日。哪里的姑爷都是要去看看岳父的吧。这是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牵涉到一个法律问题、社会问题和亲情问题,那就是——除夕夜,在婆家过,还是在娘家过?结论是压倒性的,即使是激进的女权主义者也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问题。年三十夜里,当然是要在婆家过的!嫁给杨家,那就是杨家的人,嫁给王家,那就是王家的人。这个不争论了,我知道争论多了会跑题,而且会引得很多人不高兴。因为社会总是要有一个基本形态,和“男女平等”无关。在这个方面,女人大都是贤淑的,而且嫁到哪一家,女人就是这一家的女主人了,这个在旧社会也没有问题的,所以女主人当然要在自己家过年的。在中国的传统农耕社会,性别的教育和自身性别的觉醒和责任感,让男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是男人,女人也知道自己是女人。男人要做男人的事情,女人也要做女人的事情。说是志在四方,可是大多男人是要在二亩地、一头牛的田园里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过一辈子的,看不见自己家的烟囱冒烟那就是哭的,说的好叫做故土难离,说的不好那就是没出息。女人却都有着壮游四海的精神,嫁到本来的村子,那就还在这里,嫁到大山那边,也可能一辈子再也看不到自己的爹娘,那又该怎么办?女人还是一个女孩子的时候,就把这些都准备好了。每当过年之前,我都会考虑到这个社会问题,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啦,在过年的时候,生女孩的家长该怎么办?那边是老两口加上小三口热闹的过年,而这边呢,老两口独守空房,冷清。你说这生女孩的招谁惹谁了?我其实是一个女权主义者,我并不是大男子主义,可是这个社会问题该怎么办,我也没有办法。我就此问题和许多人讨论过,大家都说,现在女孩嫁到男孩子这边,其实也不和公公婆婆一起过,这周回婆家,下周回娘家,不是很好嘛。我说不是这样啊,除夕夜怎么办?该到哪里去?很多人综合提出了下面的几种方案:1、除夕前半夜在婆家过,后半夜在娘家过。反之也行。2、把公公婆婆和娘家父母都接来,大家一起过。3、夫妻各回自己的父母家,大家分头过。4、今年在婆家过,明年在娘家过。其实,这些办法在实践中都没有得到推广,好像不太好。分前半夜和后半夜,这个太折腾了。把两边父母都接来,怕是合不上来,要知道“亲家”这种关系,那是很微妙的,弄不好搞得不愉快。唉,没办法,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凑的到一起。就像一个男人在过年的时候既想和老婆在一起又想和情人在一起,那可能吗,谁这么想谁就太天真了。而夫妻各自回家过,我身边还真有这样的人,可是每年她们都遭到讥笑,夫妻本是同林鸟,又没有大难临头,怎么能各自飞呢?今年在婆家过,明年在娘家过,好像还是个最好的办法,可是这么过的也少。虽然是新时代了,可是人们骨子里还是很传统的,其实在过年的时候,哪家的闺女在娘家呆的时间长了,亲娘都会数落她,老在娘家呆着像什么话,还不回自己家干活去,还不多陪陪你婆婆?可以肯定娘家人这么说话当然不是嫌弃自己的女儿,是一种社会的习惯,还是害怕别人说闲话,抑或就是社会本来就该这样?也是,老在娘家呆着,在旧社会娘家哥哥也会不愿意呢,“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天津民俗还讲究“不照娘家灯”,意思是出嫁女不能在除夕夜看见娘家的灯,不能回来。旧社会歧视妇女,过年这天,妇女是不能出门的,尤其忌讳到别人家里去,因为别人家里在过年这一天供奉着列祖列宗,供奉着“天地君亲师”,女人被认为是污秽的,如果出门,那是要冲撞了神灵的,自家的出嫁女也不能例外,出嫁了就是人家的人了。但现在女孩子没有娘家哥哥啦,都是一家一个孩子啦,社会传统却还在沿袭。今年过年前我采访了身边的三个女性,一个是远嫁到无锡,能每年回娘家过年,她说不然我就没有其他时间去看我娘家人。我问那你婆家能理解吗,她说,基本上理解吧。我问她,那你认为过年的时候应该在哪里过呢?她说,如果我不是嫁到了无锡,我认为我还是应该在婆家过年的,我嫁给了他,我要跟他在一起,而且,毕竟大家都在婆家过。还有我的一个同事,年前和男友飞赴山西,在那里过年。我知道,这也可以理解为女人的一种贤淑。还顺便问了一个朋友,她也是一个独生女,我说每到过年的时候,你的父母怎么过,她说,她们也挺好的,老两口去逛滨江道。滨江道是天津的王府井。我还问过我的一对老夫妇朋友,说您的女儿过年那天也不回来,你们不能到她们那里一起过吗?老两口一致的摇头,我们怎么能到人家那里去呢?看看,此刻女儿成了“人家”。我用了这么多的篇幅才说到了“姑爷节”。既然嫁出去的女儿是要在婆家过年的,那么,什么时候带着姑爷回到娘家来呢?天津的风俗,原本是要到了正月初六,只有到了正月初六才能回到娘家。正月初六之前,要在婆家处理各种迎来送往的。也就是几十年间的事情,这个时间被提前到了正月初二。这个时间还算比较“人性化”,除夕夜也过去了,春节也过去了,总该到娘家来团圆啦!于是,娘家精心准备,以隆重的礼遇迎接出嫁的闺女和姑爷。北方童谣有云:“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那是个很隆重的日子。“姑爷”不是普通话,普通话就是“女婿”,但是北方方音毕竟是普通话的主流,所以我这里说“姑爷”,大家都能听得懂。中国幅员辽阔,首都是北京,所以很多民俗在全国范围内流行,那本来是北方的民俗,但也成了全国的民俗,比如吃饺子这件事,春节晚会上说团圆的时刻大家在吃饺子,其实南方很多地方在过年的时候是根本不吃饺子的。总之,在天津,是正月初二这一天一家人要一起“回娘家”的。对于女人来说,是“回娘家”,对于孩子来说,那是去“住姥姥家”,对于男人来说,那是到“丈人家”去。我很小的时候就在正月初二这一天看见很多“傻姑爷”模样的人带着一家老小到丈人家去。“傻姑爷”是天津的一句方言,说一个人突然穿戴整齐,“乍穿新鞋高抬脚”,由于不是总穿新衣服,所以显得“架架楞楞”的,那就是“傻姑爷”的形象。但是那个时候正月初二并没有被命名为“姑爷节”的,但可以肯定的说,在天津的正月初二这一天,(我考察过,包括河北省的很多地方也是如此)几乎所有已婚男性都带着老婆孩子在丈人家呢!后来这一天被叫做为“姑爷节”,还是天津媒体恶俗的命名。我记得天津的《今晚报》还为此征求市民的意见,这个日子该不该叫做“姑爷节”,我记得很多市民踊跃参与,很多人认为,这一天应该叫做“泰山节”,理由是,初二的主角儿到底是谁,其实一家人回家是去看望岳父老泰山的啊!但是,“姑爷节”已经被命名,就在天津叫响了,已经有十几年的命名史,不好改变了。而且,你细细的品咋,这一天,老泰山并不是主角儿,叫做“姑爷节”是有道理的。在天津,或者说是在北方,姑爷是被称作“门前贵客”的,过去在农村最好的饭菜是“烙饼炒鸡蛋”,那是只有姑爷来了才做的饭啊!大家看过没有赵丽蓉演的电影《杨三姐告状》,姑爷上门,赵丽蓉就是给做的炒鸡蛋啊!只有姑爷才有这种礼遇。其实,在大多数丈人和丈母娘心中,并没有因为女儿不在家里过年而嗔怪女儿或者女婿,他们都大约在想着,女儿,只要你过的比我好!那么怎么能让女儿过的好呢,有个好姑爷是个最好的办法。所以,丈人和丈母娘在女儿出嫁的时候常说的话是:我把闺女就交给你啦!这里面包含着很多深情厚意和期盼。所以姑爷上门是要吃烙饼炒鸡蛋的,是要“上炕头儿”的,姑爷就是主角儿啦,还有小外孙,当然也是重要的,于是,女儿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老泰山也没有觉得自己重要,他们给姑爷劝酒布菜,傻姑爷显得有些找不着北啦。所以,在哪里过年其实只是我这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男人的想法,大多数的老泰山和女人对这个倒不怎么关心。我说这一天的主角儿是姑爷不仅仅是因为姑爷会受到老岳父的重视,而且,这一天是姑爷表演的舞台,生活啊,就是这么现实,你如果是一个合格的姑爷,那么你是门前贵客,如果你不是一个合格的姑爷,那么你可能不受重视,你还很可能在姑爷节这一天“栽面儿”,“栽面儿”是天津话,就是丢人的意思。当我还是一个十余岁的少年,我是个“早熟”的孩子,我在初二这一天看见天津的马路上那么多“傻姑爷”出动,我感到的是惶恐,我想,我是一个男人,我总有一天也要成为一个这样的傻姑爷,这是一件多么“栽面儿”的事情啊!那时候天津,不,不仅天津,全国哪里也都差不多,人们出行都是骑着自行车,谁有私家车啊?没有人有。一辆自行车,大梁上驮着孩子,后座上驮着媳妇,媳妇的身上还要拿着姑爷给丈人准备的礼物,一般来说是两瓶酒,还有两盒糕点!少年杨绿诗站在大街上有些忧伤还有些害羞的看着一辆一辆的自行车向前进,那都是姑爷们。姑爷们不分阶级,管你是党员还是群众,管你是工人还是干部,都一样的装束,一样的冒着汗,玩了命的瞪着自行车。那时候少年杨绿诗树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我将来不要这样!我想体面一些。也有夫妻各骑一辆自行车的,也有拎着大包小包挤公交车的,大同小异而已。看那男女衣着光鲜,孩子也被打扮的精神。改革开放刚刚开始那几年,人们还不知道怎样扭转生活的方式,越是在休闲的日子,男人们越是被媳妇穿上了皱巴巴的西装,那时候时兴戴一种叫做“鸭舌帽”的帽子,就都戴。人们告别了灰、黑的中山装,一时还真的不知道该穿什么。穿上了西装的姑爷有的还被系上了领带,整个人就变得不会走路了,非常的呆板,非常的雄赳赳的。弄脏了衣服的姑爷和孩子常常会受到媳妇的高调批评,心情很不好!天津还有俗话,叫“丈母娘疼姑爷”,说是丈母娘喜欢姑爷,其实那也看是什么样的姑爷,丈母娘喜欢的姑爷,经过杨绿诗的总结,不外乎如下的几种:1、挣钱多的姑爷。就算是计划经济时代,也不一样啊,工资都差不多,可有的人会修理电视,有的人写点小稿子挣稿费,有的人集邮养鱼,收入就不一样。所以,同样是两瓶酒,不一样啊,你是老白干,人家是五粮液,同样是点心,你是槽子糕,人家是“大八件”,能一样吗?!2、手巧、勤快的姑爷。说是“门前贵客”,您可别太实在,到了老丈人的家门,你得露两手,你会做菜吗,下厨大显身手,丈母娘能不喜欢你嘛,就连小姨子也喜欢你啊。光是傻坐着,那不行,除非你是处长,能给小姨子的工作办一办。3、嘴儿甜的姑爷。别看实力不行,咱嘴儿甜,丈母娘爱听什么,你就说什么,还一点也不显得贫气,怎么那么会说,怎么那么到位,怎么那么八面玲珑?!说的丈母娘爱听,你媳妇也肯定爱听,还觉得跟着你,特别有面子!我只是举这样的例子,当然如果你是个科学家,你是个官儿,你是个世界冠军,这都也问题不大。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丈母娘都这么势力眼,只是说社会的现实吧。亲情还是最重要的。后来,少年杨绿诗渐渐的成长,有两件事情关于姑爷节的年俗给了他较为深刻的印象。一次是在1993年的正月初二,杨绿诗外出,那一年的正月初二天津下了大雪,这可苦了大多数的姑爷啦,自行车骑不了啦,漫天大雪,道路泥泞。后来天津的民间有很多人都议论过那一年姑爷们的艰难并且说,也怪了,凡是到了正月初二,天津准时变天气,考验着姑爷们的应变能力和经济实力。1993年天津的出租汽车已经盛行,但是大多数的姑爷们还是舍不得打车的,于是就坐公车,那一天杨绿诗在公车上目睹了一个售票员和一个姑爷的争吵,那售票员对那姑爷说,有本事你去坐出租,你有那道行吗?道行是京津一带方言,意思为“能力”、“本事”,那姑爷哑然。杨绿诗记住了那一幕,并且意识到,即使是坐出租车这样的事情,是需要“道行”的。在那公交车上,杨绿诗听见了一个年轻人对伙伴的倾诉,大意为他今天去了女朋友家。这里顺便说一句,女孩子的男朋友也是要在初二这一天带回家给父母看的。那年轻人倾诉的意思是今天他刚去了女朋友家,也没有人管饭,连茶水都没有,只被冷冷的一杯白水就打发了,他觉得和女朋友的关系可能“够呛”了,望着公车外的大雪和雪中艰难前行的姑爷们,那年轻人很是伤感。他把这种礼遇视为他的工作不好。他是不是哭了,现在杨绿诗已经记不住了。还有一件事情是杨绿诗上大学时候,在上一堂大学语文课的时候,可能是刚过了年的缘故,那老师突然停了下来,讲自己做姑爷的经历,讲姑爷间的攀比,北方分别同娶一家的两姐妹的男人的关系叫做“一担挑”,很奇怪的名字。那老师激励学生们要努力,讲男人是必须面对竞争的,云云。那老师留着一个小平头,水平一般,喜欢和女学生跳舞。但杨绿诗很感激他的恶俗的激励。杨绿诗知道自己就是这样成长的。每家不一定只有一个姑爷啊,有两个女儿就会有两个姑爷,就是“一担挑”。有“老姑爷”,还会有“少姑爷”,同辈的姑爷们到一起要攀比,不同辈的也要攀比,比自己和老婆孩子的穿戴,比各自的收入,比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来的,慢慢有了出租车和私家车啊。还比谁的话茬子硬,比幽默,男人们在一起,其实也不必女人省事儿,一个比一个小心眼儿。都不比了还要比酒量,看谁的酒量大,谁能把谁灌醉……不容易啊。杨绿诗到很多亲戚朋友做客的时候见过很多姑爷在一起比酒的场面,那是相当的壮观。说起这样的年俗,大俗大雅。人就是这样的。年年如此。现在正是正月初二,过去杨绿诗想反潮流,你们初二去,我初一怎么样。后来杨绿诗失落的发现,民俗不可逆,人家都这样,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那么你自己的时间都不好安排,你初二干什么去,你到哪里都没人,人家都作为傻姑爷在丈人家呢!就你与众不同,就你牛,那是不行的。于是现在的杨绿诗也在初二作为一个“姑爷”去看岳父母。初二就初二吧,挺好。你没有办法逃脱,你讨了老婆你就是个傻姑爷,你想做人,就是这么的俗不可耐。杨绿诗还算庆幸,不错啦,杨绿诗不用那样地提着点心包,这一天的杨绿诗落落大方。2009年1月28日,正月初二 “丰富的新年文化”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春节俗称过年,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之于中国人和圣诞节之于西方人是一样重要的。我们要如何庆祝这个节日,这在我们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小学生来说,对我国的新年文化了解并不多。为了更多的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知识,增强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和理解,并且能够让传统节日得到更好的发展和继承,我们进行了一次“丰富的新年文化”的社会调查。那么我们莱阳的人们是如何过春节的呢?为了更好了解这些特色文化,我们专门利用寒假的时间,对我们家乡的年文化做了调查。研究方法我们主要是和家人以及朋友一起,通过在春节前后对周边居民的节日习俗进行调查。同时向长辈们及亲戚朋友咨询借鉴,再加上通过报纸、书籍、网络等媒体搜集一些有关年俗的传说等方式,对我们莱阳怎样过春节做一次系统细致的了解。三、研究过程我和几个同学一组,先分好任务,然后分别在不同时间,各自记录自己眼中的春节。然后再汇总起来,总的来说,我们莱阳的习俗和文化丰富多彩,极具价值。下面,我就对本次实践调查的新年文化进行介绍。说起过年,我们家乡的习俗可就数不胜数了。从进了腊月门,人们就开始“忙年”,置办年货。腊月初八这一天是腊八节,早晨我们都会吃腊八粥。我还听到大人们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记得刚放假的第二天早晨,妈妈早早叫我起床,说让我一起体验一下“扫尘土”。我感到很疑惑,便问妈妈:“什么是‘扫尘土’呢?”妈妈说:“我们莱阳人有一个传统,过大年之前一定要将家里的里里外外打扫干净,俗称‘扫尘土’,也就是大扫除的意思。农村一般过了腊八就陆陆续续开始大扫除了,但是城里人都上班,到很晚才放假,如果实在没时间,除夕这天也一定要打扫干净,以免别人上家里拜年,笑话家里不洁净。”接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便是小年了,也叫祭灶节。姥姥说,相传在腊月二十三这天,灶王爷会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将这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回到人间。其他诸神到了大年初四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我们调查发现,虽然祭祀的摆设各不相同,但习俗都是一样的,家家户户小年都会吃饺子,放鞭炮,祭灶神,送灶王升天。腊月二十四开始家家户户就会开始准备过年的饭食。我们莱阳人都会做硬面的大饽饽,有枣饽饽、面猪头、神虫、面坉、面葫芦、只允许家里男子汉吃的发纸饽饽、可漂亮了,各种形状,寓意也各不相同。还会炸果子,炸面鱼,蒸包子,烀猪头。同时,也会将过年期间吃的各种肉、蛋、菜、水果、糖果、干果等等逐一准备齐全。看!这是慕轩宇的作品“年年有鱼”!大年三十那天,无论城里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我们发现各家各户还会贴窗花、年画,挂灯笼为节日增添喜庆气氛。“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我和爸爸早早就给爷爷家的入户门贴上了红红的春联,好期待这一刻!然后我发现整个一层楼几乎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喜庆的春联,爷爷说贴春联关乎新年运程,可以讨个吉利。除了春联,我家大门上还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可是,我发现有些人家的这“福”字怎么倒着贴呢?原来啊,将“福”字倒贴,是取其“倒”和“到”的谐音,意为“福到了”。爷爷说,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之意,须贴得端正。贴完春联和“福”字后,我们就开始准备丰盛的午餐,全家大吃一顿。这是于波舟一家的团圆饭,多热闹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团圆饭越来越丰盛,但有一种特殊的菜---“隔年菜”必不可少。“隔年菜”是用白菜,粉条,豆腐,排骨一起炖成的,这个菜是不能一次吃完的,得从头一年年尾吃到第二年年头,寓意“年年有余”。大年三十的下午,我们莱阳人都会包饺子,奶奶说一般会包两顿的饺子。这个饺子可不一般,我们最期待包这个饺子了,因为饺子里会包上硬币、大枣、栗子、糖果等。但是大年三十的晚上只吃普通的饺子,这个饺子是大年初一早晨吃的。让我们跟随刘家良同学了解傍晚的“迎神”吧!首先,准备好“迎神”的马,根据仪式,家良在家门口做了个路标。然后,和爷爷爸爸以起到了到了祖先坟前,给祖先栓了两匹马,然后给祖先烧纸,迎他们回家。对了,家良说整个过程只有家里的男人参加,女人是不可以参加的。大年夜晚上,一家子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丰盛的菜肴。桌上必不可少的就是饺子、鱼和年糕,鱼寓意着“年年有余”,年糕寓意着“步步高”,吃完年夜饭,全家一边看春晚,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整,就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这就是“守岁”。午夜12点的时候,农村会在院子里摆上贡品,然后烧纸钱,迎接造神和祖先们回家过年,家里的门都要敞开,灯也都要亮着。这些祭祖活动的同时要下饺子,这个饺子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留有悬念的饺子了。吃到了硬币,寓意新的一年会有财运,大枣寓意会早起,栗子寓意能吃苦耐劳,糖果寓意甜甜蜜蜜。你们都吃到什么了?当然在城里过年的,这个饺子一般就是大年初一早晨才吃得到。各家的摆供方式不一样,但都表达了乡亲们对新年的美好心愿。祭祀时非常隆重,一定要要点红蜡烛、烧香、烧纸、磕头。除夕、初一、初二这三天每次吃的饺子也要先上供后才能食用。看,家良同学在给祖先磕头!午夜的祭祖活动结束,我们莱阳有些地方的人们就走街串巷的开始拜年了。有些地方是大年初一早晨吃完饺子之后才开始拜年。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然后大家会兴高采烈的出门相互拜年。拜年时,晚辈给自家长辈拜年后,长辈会将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能量:5 电磁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 龙湖监控施工方案
- 《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主题班会教案
- 消防知识课件模板
- 二零二五版天津离婚协议书指南
- 桥面铣刨合同书二零二五年
- 业务提成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版全新退学合同书
- 临沂2024年山东临沂费县招聘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3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二零二五房屋租赁合同书定金范例
- JJG(交通) 178-2022 拉脱式涂层黏结力测试仪检定规程
- 矿山托管经营合同范本
- GB/T 13305-2024不锈钢中α-相含量测定法
- 2024年高中英语衡水体书法练字字帖
- 工程项目质量风险源识别及管控措施
- 应用文之通知-2024年高考英语写作常考文体讲练提分 (原卷版)
- 诗词研究与创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南昌大学
- 伤寒论全398条全文-顺序
- 超市投资预算表
- 2024年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南昌市面向社会政府专职消防文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