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永城市实验中学2024届七年级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小明同学对神经系统的知识做了如下总结,你不赞同的是()A.调节心跳、血压等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干B.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C.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脑发出的神经组成D.长的突起外表套上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2.有关青春期特征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A.大脑兴奋性比较强 B.男女出现各自的第二性征C.性激素开始分泌 D.标志着自己已经发育完全成熟3.重病患者手术后输了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据此判断,他最可能的血型是A.A型血B.B型血C.O型血D.AB型血4.在豌豆开花以前,用纸袋套住一朵花,不让它接受外来的花粉,最终这朵花也能产生种子,原因是:A.豌豆花不需要传粉,就能结果B.豌豆花不经过传粉、受精,就能结果C.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光照、营养不足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5.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单位6.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流出肾脏的血液中()A.二氧化碳减少 B.尿素减少C.营养物质增多 D.氧气增多7.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方向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 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 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8.甲同学受伤失血过多,乙同学(A型)和丙同学(O型)各为其输血200毫升,丁同学(B型)也想要为好友甲献血,但被医生劝阻。据此推断甲同学的血型是()A.AB型 B.B型 C.A型 D.O型9.世界卫生组织号召使用铁制炊具,是因为()A.铁有利于蛋白质的吸收 B.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C.铁是骨和牙齿的重要成分 D.铁是维生素的主要成分10.甲、乙、丙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类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A.甲是动脉血管,丙是毛细血管B.有些乙分布较浅,如手臂上的“青筋”C.血液流经丙后,某些物质含量会发生改变D.若甲、乙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乙中流的是静脉血11.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经常用湿棉球擦拭其体表,以保证它正常的()A.运动 B.消化 C.呼吸 D.生殖12.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D.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脉络膜和视觉中枢13.家兔是植食性动物,它区别于狼、豹等肉食性动物的最大特点是A.体温恒定 B.体表被毛 C.大脑发达 D.盲肠发达14.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和基本物质分别是()。A.糖类、水 B.蛋白质、水 C.水、蛋白质 D.维生素、无机盐15.如图中A~D四图象均表示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蛙肠系膜的血管(放大倍数不同),箭头表示血流方向。其中表示毛细血管的是()A.B.C.D.16.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通畅外,对空气的处理作用还包括()A.温暖B.清洁C.湿润D.以上三项17.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提供的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18.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物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大脑皮层 B.玻璃体、大脑皮层C.大脑皮层、视网膜 D.晶状体、视网膜19.以下关于青春期身体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形开始变化 B.开始出现第一性征C.开始出现月经和遗精 D.常有较多心理矛盾20.在以下血液成分中,哪种能吞噬细菌?()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21.维生素和无机盐在人体中需要量虽然很少,却起着“人体运作的润滑剂”和“健康的基石”的作用。下面所列物质与缺乏症,不相符的是()选项ABCD物质维生素A维生素B1钙铁缺乏症夜盲症坏血病骨质疏松症贫血症A.A B.B C.C D.D22.今年秋天,莱芜某村村民收获了一个重5.5千克的大地瓜,该地瓜发育长大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A.根的吸收作用B.叶的光合作用C.茎的输导作用D.花的贮存作用23.有人在乘车、乘船时发生晕车、晕船的现象。与此有关的结构是A.半规管和前庭 B.鼓膜和听小骨C.耳蜗和咽鼓管 D.内耳和耳蜗24.甲、乙、丙、丁四种水果榨取的果汁分别逐滴滴入同浓度、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果汁滴数如下表,则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是()A.甲​ B.乙​ C.丙​ D.丁25.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排泄器官,能够排除代谢的代谢废物有①水分②无机盐③二氧化碳④尿素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26.下图是细菌和蘑菇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1)细菌只有[]_________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所以属于_________生物。(2)当_________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称作_________,以抵抗不良环境。(3)蘑菇的地下部分9是_________,它的作用是从营养物质中吸收有机物。(4)图乙中的10是蘑菇成熟的_________,是从[]_________里散放出来的。27.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人体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过来的光线,依次经过(3)_____、瞳孔、(4)_____、玻璃体、经过折射,在视网膜上获得的图像信息,通过视神经传到_____的特定区域,才能形成视觉.(2)当我们夜晚看书突然停电时,眼睛瞳孔的变化是_____(变大/变小).(3)青少年时期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经常长时间看书、看电视、玩手机等容易患近视眼,导致远处的物体在眼球内所形成的图像,落到视网膜的_____(前方/后方),这样看到的物像就会模糊不清.28.如图甲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如图乙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根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____]。(2)甲图中的1不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达到肺部的气体交换变得____、湿润和清洁。(3)图乙中进行a过程的物质是____,进行b过程的物质要穿过____层细胞才能到达血液,a、b过程均通过____作用实现的,经过a、b过程后5中流的血液是____血。(4)若乙图所示的肺泡中的气体正按照d的方向排出,则此时图甲中的3正处于_____状态。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输血是指给患者输注供血者的血液成分或全血,常应用于急性大量失血、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病、严重感染及呼吸和循环系统的疾病等,对减少死亡率、改善病情及提高疗效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的一大进步是——临床输血从输全血时代进入了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就是把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血浆和血浆蛋白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加以分离,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剂。临床根据病情需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用,达到治疗患者的目的。相对于以前的全血输注,按需选择的成分输血更安全、更合理。我们的血液成分制品主要有如下种类。红细胞制剂,适用于各类中重度贫血病人。血浆制剂,适用于各种凝血因子缺乏症的补充治疗,以及手术、外伤、烧伤等大出血患者的血容量补充。血小板制剂,适用于血小板数量极度减少或功能障碍并伴有出血倾向及表现的患者。无论哪一种血液制品的输注,医生都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依照科学规范的输血指南来进行。一是避免浪费血液资源,二是减少因输血带来的不良反应。阅读以上资料后请回答:(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盘状,且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填“有”或“没有”)细胞核,该结构特点使其相对表面积大,有利于_______功能的发挥。(2)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病人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血液成分进行输血。安全输血应以_______为原则。对于大面积烧伤的病人最好输入_______制剂,以补充其因伤造成的失血。(3)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小明因身体不适进行了血液化验,结果如下表。血液检测结果(部分)化验项目测定值正常参考值红细胞3×1012个/L(4.0-5.5)×1012个/L白细胞6.8×109个/L(4.0-10.0)×109个/L血红蛋白60g/L120-160g/L血小板2.1×1011个/L(1-3)×1011个/L检测结果中,小明表现异常的项目有_______,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小明患有重度_______,医生建议小明饮食中要注意补充含_______的食物。必要时可以给小明输入_______制剂来缓解症状。30.分析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艾滋病的全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为“AIDS”。艾滋病患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该病毒会攻击人的免疫系统,导致人的免疫系统瘫痪,从而使人缺乏抵御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最终导致死亡。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处在潜伏期的病人看不出明显的症状。材料二:艾滋病可通过不安全性行为、静脉注射毒品、母婴传播、接触或使用血液制品等途径传播。由于艾滋病病毒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非常短,所以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等)不会传播艾滋病,甚至蚊虫叮咬、咳嗽、打喷嚏一般也不会感染艾滋病。(1)艾滋病的传染源是_____,HIV属于_____,HIV在结构上与人体细胞明显不同,其显著特点是无_____结构。(2)来宾市中心血站对采集到的血液都要进行严格的HIV筛查,这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_____。(3)从材料中分析,艾滋病的传播速度如此之快,是因为艾滋病从感染到发病有一段时间的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并且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母婴传播和_____传播。(4)目前,很多科研工作者正在致力于研制艾滋病疫苗,因为将疫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_____(选填“抗原”或“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31.阅读科普短文6月6日是第二十三个全国爱眼日,主题是“科学防控近视,关爱孩子眼健康”。某校初一学生根据历年全国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近视率做出表一,而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其中近视高发年龄段为青少年阶段。中国作为青少年近视率全球第一的国家,视觉健康形势不容乐观。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近视呢?专家介绍,青少年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会导致视神经紧张,眨眼频率降低,从而造成近视的发生。另外现在的孩子课外活动都相对比较少,很多孩子都是在室内,缺少户外运动,缺少阳光对体内的神经递质的刺激,也会导致近视。由于学习压力的增大,睡眠的减少,也会导致近视。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呢?研究人员通过运动干预实验来验证干预后青少年的视力变化情况。选取体育运动小组学生60名(运动项目:羽毛球或乒乓球),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普通对照组学生60名,其中近视学生30名、视力正常学生30名。所有参加实验的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记录结果,实验期间对参加实验的所有学生定期进行有关视力保护的健康教育,避免其他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组学生每周羽毛球或乒乓球运动不少于3次,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对照组学生的其他条件与实验组的条件相同,1年后再次检测4组学生的视力,进行比较,得出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一可以看出,近50年我国初中生近视率发生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近视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膜_____________,图中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是矫正近视的方法。(3)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通过6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帮助我们看清不同_____________。A.亮度的物体B.颜色的物体C.距离的物体D.大小的物体(4)近视眼的同学带上眼镜后就能看见黑板上的字,是因为字反射的一部分光线能在眼球的_____________(填序号)形成物像,光刺激能够引起其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兴奋,并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__________,形成视觉。(5)研究人员研究运动是否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病所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运动小组学生和普通学生性别比、父母视力情况比、用眼时间比基本_____________(相同/不同)。(6)分析表二和表三柱状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维持视力不变和防止视力下降有重要作用。(7)根据资料和实验数据请你就“爱护眼睛、防治近视”给初中生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解题分析】考点: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分析: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解答:A、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如呼吸中枢、吞咽中枢)在脑干,A正确;B、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B正确;C、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C错误;D、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分支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D正确。故选C2、D【解题分析】

进入青春期,男孩和女孩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区别也越来越明显,这和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卵巢分泌的雌性激素有关。(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一个显著特点。(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发育和性成熟。(4)出现了第二性征。男生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而低沉等。女生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等。【题目详解】A、进入青春期人的脑、心、肺等重要器官的功能也增强,A正确;B、进入青春期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激素开始分泌,并出现第二性征,即男女出现各自的外形特征,B正确;C、青春期性激素开始分泌,C正确;D、青春期虽然是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但身体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青春期之后仍继续发育,D错误。【题目点拨】青春期是人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是身高突增,青春期是人的身体长高最快的时期。3、D【解题分析】输血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在没有同型血而情况又紧急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除可以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已知重病患者先后输了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据此可知,他的血型可能是AB型。可见D符合题意。4、D【解题分析】植物开花后,成熟的花药自动裂开,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落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是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就是自花传粉,花粉落到柱头上后长出花粉管,花粉管通过花柱伸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内有精子,胚珠内具有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这个过程叫受精,植物经过传粉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产生种子。豌豆用纸袋套住花蕊,不让它接受外来的花粉,也能产生种子,是因为豌豆花中既有雌蕊,又有雄蕊,能自花传粉。点睛:一朵花的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是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过程,就是自花传粉,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5、D【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对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认识,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题目详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从功能上看肾单位是形成尿的基本单位,D正确。故选:D【题目点拨】掌握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本题解题关键。6、B【解题分析】

(1)肾脏作为一个一般器官,其正常的生命活动,要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和养料,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氧气和养料都会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肾脏作为一个排泄器官,要将流经肾脏的血液中的一些代谢废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中的废物会减少。【题目详解】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等废物的含量减少。血液流经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肾小管的细胞进行了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肾小管的细胞,肾小管的细胞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所以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二氧化碳增多、尿素减少、营养物质减少、氧气减少的静脉血,故只有选项B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在肾脏的流经途径和成分变化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虽然代谢废物减少,但肾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7、A【解题分析】

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如下:据此解答。【题目详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右心房。其中左心房与肺静脉相连,左心室与主动脉相连,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右心室与肺动脉相连。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即心房→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即心室→动脉;所以,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之间的流向为:静脉→心房→心室→动脉。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A正确,C错误。B、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BD错误。故选:A。【题目点拨】掌握动脉瓣和房室瓣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8、C【解题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血;AB血型的人,除可输入O型血外,也可以输入少量的A型或B型血,可见甲失血后,乙(A型)和丙(O型)各为其输血200毫升,丁(B型)不能献血,即甲能接受A和O型,不能接受B型血,说明甲是A型,C正确。9、B【解题分析】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铁制炊具能为人体提供含铁的无机盐,有利于体内合成血红蛋白。10、D【解题分析】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管壁较厚、弹性大,管腔较小,血流速度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管壁较薄,弹性小,管腔较大,血流速度慢。(2)图中,血管甲血液的流动方向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血管甲是动脉血管;血管乙血液的流动方向由分支流向主干,因此血管乙是静脉血管;血管丙中红细胞呈单行通过,因此血管丙为毛细血管。【题目详解】A、甲是动脉血管,丙是毛细血管。

B、有些乙(静脉)分布较浅,如手臂上的“青筋”。

C、毛细血管是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血液流经丙后,某些物质含量会发生改变。

D、血液经过肺部毛细血管时发生了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若甲、乙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乙中流的是动脉血而不是静脉血。

所以,相关描述错误的是“若甲、乙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乙中流的是静脉血”。

故选D。

【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途径。11、C【解题分析】

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环形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呼吸。【题目详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题目点拨】理解掌握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2、B【解题分析】试题分析:A.如果信号灯过暗,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大,以为了能使更多的光线进入眼球,错误;B.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正确;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错误;D.形成信号图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视觉中枢,错误;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13、D【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植食性动物区别于肉食性动物的最大特点。解答时可以从家兔、狼、豹的食性与其形态结构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方面来切入。【题目详解】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因此家兔消化道与草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消化管长、盲肠发达;狼、豹是肉食性动物具有发达的适于撕裂肉食的犬齿,盲肠不发达。家兔是植食性动物,它区别于狼、豹等肉食性动物的最大特点是盲肠发达。

故选:D。【题目点拨】动物的生活方式是与其形态结构相适应的,例如家兔是植食性动物,没有犬齿,与其相适应家兔具有发达的适于磨碎植物纤维的臼齿和发达的盲肠,肉食性动物具有发达的适于撕裂肉食的犬齿。14、C【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据此解答。【题目详解】A.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成分;水约占体重的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A不符合题意;

BC.水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占体重的60%−70%,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有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B不符合,C符合题意;

D.维生素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对人体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无机盐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如:钙、磷(构成骨骼和牙齿)、铁(构成血红蛋白),D不符合题意。

【题目点拨】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15、C【解题分析】

人体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如表:血管类型功能分布管壁特点管腔特点血流速度动脉把心脏中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较厚、弹性大较小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数量多,分布广非常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最慢静脉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较薄,弹性小较大慢【题目详解】用显微镜观察蛙肠系膜的血管时,判断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毛细血管。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是:管腔最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如C图,血管内的细胞应该是红细胞,并且红细胞单行通过,应该是毛细血管。【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理解掌握毛细血管内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6、D【解题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湿润和温暖的作用,据此解答。【题目详解】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呼吸道除了有保证气流通畅的作用外,还可以使呼入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清洁。故选D。【题目点拨】明确呼吸道的结构以及功能是解答的关键。17、A【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题目详解】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其中,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故A符合题意。【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糖类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18、A【解题分析】

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视觉的形成过程可表示为图:【题目详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如图所示:所以形成物像和视觉的部位分别是视网膜和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所以答案选择A。【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视觉的形成过程。19、B【解题分析】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在身体上、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身高突增是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显著特点。【题目详解】A、青春期在身体上、心理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如体形开始变化,身高突增是同学们步入青春期的显著特点,A正确。

B、第一性征是出生时就有的,因此不是青春期发育的特点,B错误。

C、进入青春期后,在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的作用下,性器官迅速发育,内部结构逐渐完善,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C正确。

D、青春期常有较多心理矛盾,建立真诚友谊,和睦相处,健康的度过这人生的金色年华。D正确。

故选:B【题目点拨】熟练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征,做这题的关键是理解青春期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20、C【解题分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血小板有止血和凝血功能,白细胞能吞噬病菌,防御感染,因此血液中能吞噬病菌的细胞是白细胞,C正确。21、B【解题分析】

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等。【题目详解】A、缺乏维生素A会患夜盲症,故A正确。B、缺乏维生素B1会患脚气病和神经炎,故B错误。C、缺乏含钙的无机盐,儿童会造成佝偻病,成人患骨质疏松症,故C正确。D、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故D正确。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不同无机盐和维生素的作用、缺乏症等。22、B【解题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制造的有机物都储存在地瓜的根中。23、A【解题分析】

耳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如下:【题目详解】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收集并引导声波传至外耳道,外耳道引导声波传至鼓膜;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可以把声波的振动转为机械性振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耳的结构和功能,明确晕车、晕船与前庭和半规管有关系。24、B【解题分析】

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题目详解】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高锰酸钾溶液体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断:乙水果只用了5滴就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最少的,说明乙水果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故选B。【题目点拨】该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维生素C的特性以及鉴定方法。25、B【解题分析】考点:人体皮肤的结构和主要功能。分析: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皮肤排出汗液;通过泌尿系统由肾脏排出尿液;通过呼吸系统由肺排出二氧化碳和水。据此解答。解答:排泄是指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出汗、呼吸、排尿等是排泄的途径。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选:B26、1]DNA原核细胞壁芽孢营养菌丝孢子7菌褶【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图中1是DNA,2是细胞膜,3是细胞壁,4是荚膜,5是细胞质,6是菌盖,7是菌褶,8是菌柄,9是菌丝,10是孢子,看图结合题意答题。(1)细菌只有1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型的细胞核,所以属于原核生物。(2)当细胞壁增厚时,细菌能够形成休眠体,称作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3)蘑菇的地下部分9是营养菌丝,它的作用是从营养物质中吸收有机物。(4)图乙蘑菇属于大型真菌的,10是蘑菇成熟的孢子,是从7菌褶里散放出来的。点睛:掌握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27、角膜晶状体大脑变大前方【解题分析】

图中1是睫状体,2是瞳孔,3是角膜,4是晶状体,5是视网膜,6玻璃体,7视神经。【题目详解】(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3角膜进入眼球,经4晶状体,6玻璃体等的折射,落在5视网膜形成物像,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象信息后,通地7视神经将信息传给大脑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2)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因此夜晚看书突然停电时,瞳孔的变化是变大.(3)长时间、近距离的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及过程,要求学生熟记并能灵活运用。28、2温暖二氧化碳2气体扩散动脉舒张【解题分析】

图甲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1呼吸道和2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图乙中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3表示膈肌,4表示肺动脉,5表示肺静脉。【题目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进行气体交换。因此,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甲中的2肺。(2)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因此,甲图中的1呼吸道不仅是气体进出的通道,而且还能使达到肺部的气体交换变得温暖、湿润和清洁。(3)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肺动脉端流到5肺静脉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因此,图乙中进行a过程的物质是二氧化碳,进行b过程的物质要穿过二层细胞才能到达血液,a、b过程均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经过a、b过程后5中流的血液是动脉血。(4)肺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叫做肺通气,通过呼吸运动来实现的,包括吸气和呼气,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收缩,呼气时膈肌和肋间肌舒张。因此,图乙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d方向排出肺泡时,表示呼气过程,图甲中3膈肌应处于舒张状态。【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29、没有携带(运输)氧气输同型血血浆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量贫血铁红细胞【解题分析】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是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有细胞核,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无核,形状不规则,具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的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