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_第1页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_第2页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_第3页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_第4页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1.建筑设计----------------------------------------------------3

1.1设计基本资料---------------------------------------------3

1.1.1建筑概况------------------------------------------3

L1.2工程概况-------3

1.1.3原始设计资料--------------------------------------3

1.2建筑设计说明一一4

1.2.1设计概要-------------------------------------------4

1.2.2采光、通风、防火设计---------------------------------4

1.2.3建筑细部设计---------------------------------------4

1.2.4参考资料-------------------------------------------5

2.结构设计------------------------------------------------------6

2.1框架结构的设计———6

2.1.1工程概况-------------------------------------------6

2.1.2设计资料-------------------------------------------6

2.2框架结构设计计算-----------------------------------------7

2.2.1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度的确定---------------------7

2.2.2荷载计算----------------------------------------10

2.2.3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14

2.2.4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得内力分析----------------21

2.3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25

2.4内力组合------------------------------------------------45

2.5截面设计-------------------------------------------------52

3.基础设计-----------------------------------------------------69

3.1设计资料——69

3.2选用方案------------------------------------------------69

3.3基础截面尺寸及荷载的确定---------------------------------69

3.4沿纵向地基验算-------------------------------------------72

3.5基础底板配筋---------------------------------------------72

3.6基础梁内力计算-------------------------------------------73

3.7基础剪力计算---------------------------------------------75

4楼板设计-----------------------------------------------------78

4.1楼板类型及设计方法的选择---------------------------------78

4.2荷载设计值-----------------------------------------------78

4.3计算跨度-----------------------------------------------80

4.4弯矩计算-----------------------------------------------80

4.5截面设计------------------------------------------------81

5楼梯设计-一一83

5.1楼梯尺寸设计--------------------------------------------83

5.2梯段板的设计--84

5.3平台板的计算--------------------------------------------85

5.4平台梁的计算--------------------------------------------86

6雨篷设计-----------------------------------------------------87

6.1雨篷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一一一87

6.2雨篷梁计算----------------------------------------------89

6.3雨篷抗倾覆验算-----------91

参考文献-------------------------------------------------------93

外文资料--------------------------------------------------------94

中文译文-------------------------------------------------------103

致谢---------------------------------------------------------107

1.建筑设计

1.1设计基本资料

1.1.1建筑概况

1'设计题目:太原市某旅馆

2、建筑面积:6289.92m2

3、建筑总高度:23.400m(室外地坪算起)

4、建筑层数:七层

5、结构类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1.1.2工程概况

该旅馆为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6000而±5%,建筑

物平面为一字形,受场地限制,宽度W16m,长度W60m。根据建筑方案确定,

房间开间3.6m,进深6.6m,走廊宽度2.4m,底层层高3.6m,标准层层

高3.3m,室内外高差0.45m,其它轴网尺寸等详见平面简图。

框架梁、柱、屋面及楼面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

1.1.3原始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南

基本风压:0.40KN/IR2

基本雪压:0.35KN/nT

室外冬季设计温度:T5℃

2、抗震烈度:8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20g

3、工程地质条件

地下水位:按室外地坪以下4m考虑,地下水无侵蚀性;

土壤冻结深度:0.8m;

土壤性质及情况:室外地面至地面以下8m范围内为轻亚粘土层;

建筑场地类别:I类场地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60KN/m2;

4、屋面做法:

4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mm厚1:3石灰砂浆隔离层

卷材防水层

20mm厚的1:3水泥砂浆找平层

1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15mm厚的纸筋石灰抹底

5、楼面做法:

水磨石地面:

10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15mm厚的纸筋石灰抹底

6、材料

梁、板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柱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纵筋采用HPB335,箍筋采用HPB235,板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1.2建筑设计说明

1.2.1设计概要

建筑等级:耐火等级为n级

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设计使用年限70年

1.2.2采光、通风、防火设计

1、采光'通风设计

在设计中选择合适的门窗位置,从而形成“穿堂风”,取得良好的效果以

便于通风。

2、防火设计

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的内部装修、陈设均应做到难燃化,以减

少火灾的发生及降低蔓延速度,公共安全出口设有三个,可以方便人员疏散。

因该旅馆属多层建筑,因而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

GB50045-95)规定,楼梯间应采用封闭式,防止烟火侵袭。在疏散门处应设

有明显的标志。各层均应设有手动、自动报警器及高压灭火水枪。

1.2.3建筑细部设计

1、建筑热工设计应做到因地制宜,保证室内基本的热环境要求,发挥投

资的经济效益。

2、建筑体型设计应有利于减少空调与采暖的冷热负荷,做好建筑围护结

构的保温和隔热,以利节能。

3、采暖地区的保温隔热标准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

规定。

4、室内应尽量利用天然采光。

5、客房之间的送风和排风管道采取消声处理措施。

6、为满足防火和安全疏散要求,设有三部楼梯。

7、客房内的布置与装修以清新自然为主,卫生间的地面铺有防滑地板石专,

墙面贴瓷砖。

1.2.4参考资料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设计资料集》(一)(二)(三)集或新编有关分册

《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抗震设计技术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有关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与标准图集

《国家建筑与结构制图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施工技术》(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高层建筑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中册,建工出版社)

2.结构设计

2.1框架结构的设计

2.1.1工程概况

旅馆为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面积约6289.92m)建筑物

平面为一字形。底层层高3.6m,其它层为3.3m,室内外高差0.45m,因毕业

设计未给定±0.000标高所对应绝对标高,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如图2—1所示:

图2-1框架平面柱网布置图

2.1.2设计资料

1、气象条件

基本风压:0.40N/m2;基本雪压:0.35N/n?

2、抗震设防烈度

8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

3、工程地质条件

室外地面至地面以下8m范围内为轻亚粘土层,属于一类场地土;地下

水位按室外地坪以下4m考虑,地下水无侵蚀性。

4、屋面及楼面做法

屋面做法:

4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3mm厚1:3石灰砂浆隔离层

卷材防水层

20mm厚的1:3水泥砂浆找平层

1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15mm厚的纸筋石灰抹底

水磨石地面:

10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15mm厚的纸筋石灰抹底

楼面做法:

水磨石地面:

10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

15mm厚的纸筋石灰抹底

5、材料

梁、板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柱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

纵筋采用HPB335,箍筋采用HPB235,板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6、设计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6、《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设计资料集》(一)(二)(三)集或新编有关分册

8、《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9、《建筑抗震设计技术措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有关建筑设计标准、规范与标准图集

11、《国家建筑与结构制图标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高层建筑结构》(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14、《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上、中册,建工出版社)

2.2框架结构设计计算

2.2.1梁柱截面、梁跨度及柱高度的确定

1、初估截面尺寸

横梁:高=

次梁:高h=LI~工I

1218

梁宽:b=()且=1〜1.5

2、框架柱的截面尺寸根据柱的轴压比限值,按下列公式计算

(1)柱组合的轴压力设计值N=

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后柱轴压力增大系数

按简支状态计算柱的负载面积

折算在单位建筑面积上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可近似取12kN/m2-14kN/m2

为验算截面以上的楼层层数

(2)Ac>N/2/c

注:为框架柱轴压比限值,本方案为三级框架,则取0.8

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本方案为C40混凝土,则取19.1kN/mm

(3)计算过程

对于角柱:

N=/?咫E"425X12X3.6X3.3X7X1.3X1.1=1783.782(kN)

AcNN/城=1783.782X103/0.8X19.1=116739.7(mm2)

对于中柱:

N=网=1.25X12X7.2X4.5X7X1.0X1.1=3742.2(kN)

Ac2N/ziyt=3742.2X103/0.8X19.1=244908.4(mm2)

因此:取柱bXh=550mmX550mm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柱:一层,取bXh=600mmX600mm

柱:二、三、四层,取bXh=550mmX550mm

柱:五、六、七层,取bXh=500mmX500mm

②梁:梁编号见图2-2

其中:Li:bXh=300mmX600mm

L2:bXh=300mmX600mm

L3:bXh=300mmX700mm

L4:bXh=250mmX500mm

L5:bXh=300mmX300mm

图2-2框架梁编号

3、梁的计算跨度

如图2-3所示,框架梁的计算跨度以上柱柱形心线为准,由于建筑轴线

与柱形心线重合,故建筑轴线与结构计算跨度相同。

图2-3梁的计算跨度

4、柱图度

底层高度h=3.6m+0.45m+0.15m=4.5m,其中3.6m为底层层高,0.45

空室内外高差,0.15m为基础顶面至室外地面的高度。其他柱子高度等于层

高,即3.3m。

由此得框架计算简图(图2-4)。

2.2.2荷载计算

1、屋面均布恒载

按屋面得做法逐项计算均布载荷,计算时注意:

40mm厚的C20细石混凝土保护层23X0.04=0.92kN/m2

3mm厚1:3石灰砂浆隔离层17X0.003=0.05kN/m2

卷材防水层0.3kN/m2

20mm厚的1:3水泥砂浆找平层20X0.02=0.4kN/m2

1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5X0.10=2.5kN/m2

15mm厚的纸筋石灰抹底16X0.015=0.24kN/m2

共计4.411kN/m2

屋面恒载标准值为:

(8X7.2+0.6)X(6.6X2+2.4+0.6)X4.411=4159KN

2、楼面均布恒载

按楼面做法逐项计算

图2-4横向框架计算简图及柱编号

水磨石地面:0.65KN/m2

100mm厚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0.1X25=2.5KN/mz

15mm厚的纸筋石灰抹底16X0.015=0.24KN/m2

共计3.39KN/m2

楼面恒载标准值为:

(8X7.2+O.6)X(6.6X2+2.4+0.6)X3.39=3196KN

3、屋面均布活载

计算重力载荷代表值时,仅考虑屋面雪载荷0.35KN/m?

雪荷载标准值为

0.35X(8X7.2+0.6)X(6.6X2+2.4+0.6)=330kN

4、楼面均布活荷载

楼面均布活荷载对旅馆的一般房间为2.0kN/m2,会议室、走廊、楼梯、

门厅等处为2.0KN/m2。为方便计算,因此此处取均布载荷为2.0KN/m2。

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

2.0X(8X7.2+0.6)X(6.6X2+2.4+0.6)=1886kN

5、梁柱自重(包括梁侧、梁底、柱的抹灰重量)如表1—2所示

梁侧、梁底抹灰、柱周抹灰,近似按加大梁宽及柱宽考虑。

例:bXh=300mmX600mm梁的净长为5.95m

则每根的重量为:0.34X0.6X5.59X25=30.35KN

其它梁柱自重见表2-1

梁柱自重表2-1

编号截面m?长度m根数每根重量kN

0.3X0.65.9518X7=12630.35

0.3X0.61.759X7=638.93

0.3X0.76.5532X7=22438.97

0.25X0.55.9516X7=11221.57

0.3X0.31.758X7=564.462

编号截面m?长度m根数每根重量kN

Z10.6X0.64.59X4=3646.08

Z20.55X0.553.336X3=10828.72

Z30.5X0.53.336X3=10824.06

6、墙体自重

内外墙及隔墙均采用陶粒空心砌块(390mmX290mmX190mm),墙体均为

200mm厚,两面均为20mm厚抹灰,近似按加厚墙体考虑抹灰重量。

则单位面积墙体重量为:(0.2+2xo.02)X6.O=1.44kN/m2

墙体自重计算见表2—2

墙体自重表2—2

墙体每片面积(nf)片数每层重量kN

底层纵墙6.6X3.6321095

底层横墙6X3.618560

标准层纵墙6.6X3.31921004

标准层横墙6X3.6108513

7、载荷分层总汇

顶层重力载荷代表值包括:层面载荷,50%屋面雪荷载,纵横梁自重,

半层柱自重,半层墙的自重。

其它层重力载荷代表值包括:楼面恒载50%楼面均布活载荷,纵、横梁

自重,楼面上、下各半层的柱及纵墙的自重。

将前述分项载荷相加,得集中于各层楼面得重力载荷代表值如下:

第七层:Gi=777bKN

第六层:G《=8777KN

第五层:Gs=8777KN

第四层:G&=886TKN

第三层:63=8945KN

第二层:G?=8945KN

第一层:G、=9533KN

底层下半部分重量有基础承担

则建筑物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

质点重力载荷值见图2-5

图2-5质点重力荷载值

2.2.3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框架的侧移验算

1、横梁线刚度

混凝土C30,Ec=3X107kN/m2

在框架结构中,现浇层的楼面可以作为梁的有效翼缘,增大梁的有效刚

度,减小框架侧移,为考虑这一有利作用,在计算梁截面惯性矩时,对现浇

楼面的便框架梁取I=1.5Io(Io为梁的截面惯性矩),对中框架梁取1=2.01°,若

为装配楼板,带现浇层的楼面,则对边框架梁取1=1.21°,对中框梁取1=1.5小

横梁的线刚度计算结果列于表2-3:

横梁线刚度表2-3

惯性矩边框架梁中框架梁

跨度

梁截面

/产1•:

号bxhL(m),OR5/。=2/()

(由(kN・ni){kN-tn)

(〃/)(川)(w4)

8.IX3.68X10.8X4.91X

0.3X0.66.65.4X103

10-310"10-310"

8.IX10.13X10.8X13.5X

0.3X0.62.45.4X103

103104103IO4

12.875.36X17.16X7.15X

0.3X0.77.28.58X103

X10-31044IO1

3.911.78X5.21X2.37X

0.25X0.56.62.6X103

X10-310410-3IO1

1.011.26X1.35X1.69X

0.3X0.32.40.68X10"

X10?,104IO1

2、横向框架柱的侧移刚度D值

柱线刚度列于表2-4,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见表2-5

柱线刚度表2-4

惯性矩

截面柱高度

柱号线刚度

,。金面)

(心)h(m)(kn•m)

0.6X0.64.510.8X1037.2X10'

0.55X0.553.37.63X1036.94X10'

0.5X0.53.35.21X1034.74X104

横向框架柱侧移刚度D值计算表2-5

心室(一般层)a=--(一般层)

项目

2a

1柱、2+k根

(kN!m)数

0.5+k士口

同类型\元底层)a=——="(底层)

数'\k.2+左

边框架边柱0.510.402171524

边框架中柱1.920.617263254

中框架边柱0.680.4401877314

层中框架中柱2.560.6712862914

£D837536

边框架边柱0.530.209160204

边框架中柱1.990.499381604

中框架边柱

四0.710.2611996014

中框架中柱2.650.5704359014

X。1106420

边框架边柱0.780.281146554

五边框架中柱2.910.593309934

K

中框架边柱

七1.040.3411779814

中框架中柱3.880.6613452514

915114

则底层与标准层的横向框架柱侧移总刚度值之比为:

ZD837536

0.757>0.7

于1106420

即该横向框架为规则框架。

3、横向框架自振周期

按顶点位移法计算框架的自振周期。

顶点位移法时求结构基频得一种近似方法,将结构按质量分布情况简化

成无限质点的悬臂直杆。导出以直杆顶点位移表示的基频公式,这样,只要

求出结构的顶点水平位移,就可按下式求得结构的基本周期。

7]=1.7<Z0VAT

式中:一基本周期调整系数,考虑填充墙使框架自振周期减小的影响,取0.7

△T—框架的定点位移。在未求出框架的周期前,无法求出框架的地震

力及位移。AT是将框架的重力荷载视为水平作用力,求得假

想框架的定点位移,然后由AT求出,再用求得框架结构的底

部剪力,进而求出框架各层剪力和结构真正的位移。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计算见表2-6: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表2—6

层间相对位移

EG(kN)D\kN1ni)

次5,.

D,

7777077709151140.00850.2448

68777165479151140.01810.2363

58777253249151140.02770.218

488613418511064200.03090.1905

389454313011064200.03890.1596

19533616088375360.07360.0736

7;=1.7x0.7x70.2448=0.589(A)

4、横向地震作用计算

在I类场地,8度设防烈度,结构的特征周期和地震影响系数为:

=0.25(s)=0.16

由于7;=°・589G)>L47;=1.4x0.25=0.35(5),应考虑顶点附加地震作用。

由于4=0.25s>°.35s固按008工+0.07计算按底部剪力法求得的基底剪力,

若按:展出4K分配给各层质点,则水平地震作用呈倒三角形分布。对

XGiHi

一般层,这种分布基本符合实际,但对结构上部,水平作用小于按时程分析

法和振型分析法求得的结果,特别对周期较长的结果相差更大,地震的宏观

震害也表明,结果上部往往震害严重,因此引入,即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

考虑顶部地震力的加大。考虑了结构周期和场地的影响,且使修正后的剪力

分布与实际更加吻合。因此引入6n

=0.087;+0.07=0.08X0.589+0.07=0.117

结构横向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小工中

T0.9

1O7

%=(十)义6”小0.85工@=

Z/=1

(0.25丫

xlx0.16x0.85x61608=3875(X7V)

(0.589J

5

注:0.85^G,.为多质点体系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按规定应取总重力荷载代表

i=l

值得85%

顶点附加水平地震作用:

\Fn=8nFEK=0.117x3875=453(®V)

各层横向地震剪力计算见表2-7,其中:

耳=平5(1一2)

J=\

格层横向地震作用及楼层地震剪力表2—7

5

G,HjG也/ZG"

(m)(m)

次(KN)y=i(KN)(KN)

(KN*m)

73.324.377701888110.2181198.911198.91

6332187771843170.212725.381924.29

53317.787771553530.179612.472536.76

43314.488611275980.147502.983039.74

33311114390.073429.81

2337.88945697710.080273.733703.54

1454.59533428990.049167.663871.2

注:表中第七层中加入了

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见图2-6

图2-6横向框架各层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剪力

(a)水平地震作用(b)地震剪力

5、横向框架抗震变动验算

多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弹性位移验算见表2—8,层间弹性相对转角均满

足要求“昨击

横向变形验算表2-8

层间剪力层间刚度层间位移层高

层层间相对弹性

次V,(kN)/kN)匕/,(〃?)hj(m)转角

71198.919151140.001313.31/2519

61924.299151140.00213.31/1571

52536.769151140.002773.31/1191

43039.7411064200.002753.31/1200

33429.8111064200.00313.31/1065

23703.5411064200.003353.31/985

13871.28375360.004624.51/974

2.2.4水平地震作用下,横向框架得内力分析

以中框架为例进行计算,边框架和纵向框架的计算方法、步骤与横向中

框架完全相同。故不再在赘述。

框架柱剪力及弯矩计算,采用D值法,其结果见表2—9

框架柱剪力及弯矩计算表表2-9

层次7654321

层高3.33.33.33.33.33.33.6

层间剪力1198.91924.32536.83039.73429.83703.53871.2

层间刚度915114915114915114110642011064201106420837536

17798177981779819960199601996018773

匕"23.3237.4349.3454.8461.8766.8186.77

(m)0.3540.450.4540.450.500.500.70

边1.16821.4851.49821.4851.651.652.52

(A)Af(kN-m)

±49.7179.7988.999.53102.09110.2493.71

M下(kN•加)

27.2455.5873.9281.43102.09110.24218.66

34525345253452543590435904359028629

柱匕45.2372.695.7119.76135.13145.91132.34

(B)

(m)0.450.50.50.50.50.50.5675

〃'(/力)1.4851.651.651.651.651.652.043

M(kN-/«)

L82.09119.78157.91197.6222.96240.75206.04

M(kN-m)

T67.17119.78157.91197.6222.96240.75270.34

注:州=%+凹+%+丫3其中,查表知:x=%=%=°

h'=M

Vim=VRnJD,

M±_=Vim(l-yi)hi

M卜=匕y也

框架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见表2—10

地震作用下框架深端弯矩及柱轴力表2-10

层次7654321

Z(m)6.66.66.66.66.66.66.6

M左(kN•喻49.71107.03144.48173.45183.52212.33203.95

M右(kN•m)21.8949.8674.0694.81112.16123.67119.16

Vb伏M10.8523.7733.1140.6544.850.9148.96

Z(m)2.42.42.42.42.42.42.4

M八:(kN•ni)60.2137.09203.63260.7308.4340.04327.63

M右(kN•ni)60.2137.09203.63260.7308.4340.04327.63

50.17114.24169.69217.25257283.37273.03

边柱

6.6920.6139.7262.9589.1489.1489.14

柱NA(KN)

中柱

4.126.6927.367.02129.97129.97129.97

NB(KN)

中柱两侧梁端弯矩按深线刚度分配,地震力作用下框架弯矩见图2-7,

剪力及柱轴力见图2-8

图2-7地震作用下框架弯矩图(kN-m)

图2-8地震力作用下框架梁端剪力及柱轴力(kN)

2.3竖向荷载作用下横向框架的内力分析

仍取中框架计算

1、计算单元

取3轴线横向框架进行计算,计算单元宽度为7.2m,如图所示,由于房

间内布置有次梁,故直接传给该框架的楼面荷载如图中的水平阴影线所示,

计算单元内的其余楼面荷载则通过次梁和纵向框架梁以集中力的形式传给横

向框架,作用于各节点上。见图2-9

图2-9框架计算单元

2、荷载计算

(1)恒载计算

图2-10各层梁上作用的恒载

在图中,代表横梁自重(包括抹灰),为均布荷载形式,

对于第七层:

屋面均布恒载传给梁4.411kN/

1=q:=0.34x0.6x25=5.1AW/w

矽=4.411x3.6=15.88KN/m

q2=4.41lx2.4=10.59AW/m

节点集中荷载:

边纵梁传来:(a)屋面自重:3.6/2X1.8X4.411=14.29KN

(b)由次梁传来的屋面自重:

(6.6-2X1.8+6.6)X1.8X2X4.411X0.5X0.25=19.06KN

(c)边纵梁自重:38.97X0.5=19.49KN

次梁自重:21.57X0.25=5.39KN

合计:58.23X2=116.46kN/m

节点集中荷载:

纵梁传来:(a)屋面自重:3.6/2X1.8X4.411=14.29KN

(b)次梁自重:15.39KN

(c)由次梁传来的屋面自重:19.06KN

(d)走道屋面板自重:

(7.2-2XI.2+7.2)X1.2X2X4.411X0.5X0.25=15.88KN

(e)走道梁自重:4.4625X0.25=1.12KN

纵梁自重:19.49KN

合计:75.23X2=150.46kN/m

对于1~6层,计算得方法基本与第七层相同,计算过程如下:

楼面均布恒载:3.39kN/

qi=q;=5AKN/m

%=3.39x3.6=12.2KN/〃z

%'=3.39x2.4=8.14KN/〃?

节点集中荷载:

纵梁自重:38.97KN

外墙自重:(7.2-2X0.25)X(3.3-0.7)X1.44=25.08KN

纵梁传来:(a)楼面自重:3.6/2X1.8X2X3.39=21.97KN

(b)次梁自重:21.57X0.5=10.79KN

(c)次梁上的墙重:6.6X(3.3-O.5)X1.44X0.5=13.31KN

(d)由次梁传来的楼面自重:

(6.6-2X1.8+6.6)X1.8X2X3.39X0.25X2X0.5=29.29KN

合计:139.41kN/m

节点集中荷载:

纵梁自重:38.97KN

外墙自重:(7.2-2X0.25)X(3.3-0.7)X1.44=25.08KN

纵梁传来:(a)楼面自重:3.6/2X1.8X2X3.39=21.97KN

(b)次梁自重:21.57X0.5=10.79KN

(c)次梁上的墙重:6.6X(3.3-0.5)X1.44X0.5=13.31KN

(d)由次梁传来的楼面自重:

(6.6-2X1.8+6.6)X1.8X2X3.39X0.25X2X0.5=29.29KN

(e)走道楼面板自重:

(7.2-2Xl.2+7.2)X1.2X2X3.39X0.5X0.5=24.41KN

(f)走道梁自重:4.4625X0.5=2.23KN

合计:166.05kN/m

2.活荷载计算:

图2-11各层梁上作用的活载

对于第七层:

%=0.5x3.6=1.8KN/m%'=0.5x24=1.2KV/机

节点集中荷载:

屋面活载:3.6/2X1.8X2X0.5=3.24

KN

由次梁传来的屋面活载:(66-3.6+6.6)X1.8X0,5X2X0.5X0.25X

2=4.32KN

合计:7.56kN

节点集中荷载:

屋面活载:3.6/2X1.8X2X0.5=3.24

KN

走道梁传来的屋面荷载:(722.4+7.2)X1.2X2X0.5X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