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滨州阳信县2024届生物七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1.人体所需能量的70?上是由下列哪类物质氧化分解提供的()A.水 B.蛋白质 C.脂肪 D.糖类2.护士给病人输液时,常用橡胶管扎紧前臂,此时手背有静脉血管因积血膨大、突起,这种积血膨胀现象主要表现()A.静脉内血液从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B.静脉位置比较浅C.静脉管腔大,管壁弹性大 D.静脉内有瓣膜3.下列反射活动中,不是人类特有的是()A.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B.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C.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D.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4.我国提倡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是()A.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 B.未成年人C.老年人 D.体弱多病者5.2017年9月7日上午8点30分,第31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比赛暨登泰山万人徒步行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运动员能够听到起跑的枪响,是因为刺激了鼓膜中的听觉感受器B.比赛结束,运动员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与肾上素的分泌有关C.运动员在爬山的过程中,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晶状体曲度的调节D.运动员能协调、准确的通过小道,主要是小脑的调节6.关于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种物质的消化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淀粉的消化场所是口腔,麦芽糖的消化场所是小肠 B.蛋白质最终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C.消化脂肪的酶来自胆汁、肠液和胰液 D.脂肪的消化场所是胃和小肠7.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A.皮肤和消化道、呼吸道等管道的黏膜B.人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抗体消灭抗原8.某同学构建了下列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分类关系图。请指出甲、乙、丙依次代表()A.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藻类植物、蕨类植物C.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藻类植物D.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9.假如你是名营养师、针对下列特定的人群,哪种饮食方案不合理A.运动员要多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B.夜盲症患者应多食胡萝卜、番茄、奶制品等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C.减肥人群可多食西兰花、菠菜、青菜等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D.青少年应多食油炸食物,为身体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能量10.下列人体内二氧化碳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吸入的空气②细胞③动脉血④静脉血⑤肺泡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④② C.④③⑤①② D.②④③⑤①11.在试管内加入2mL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后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12.关于合理膳食,下面不正确的叙述是()A.合理膳食是指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类营养物质和能量需要的膳食B.合理膳食是指能够满足人口味需要而应多吃的零食C.合理膳食是指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搭配合理D.合理膳食有利于增进健康、预防疾病13.小李为妈妈准备了一份午餐;米饭、红烧肉、鲤鱼。你认为还应该加上哪种食物,使营养更均衡()A.素炒芹菜 B.牛奶 C.馒头 D.排骨汤14.人体吸入氧,这些氧最终的主要去向是()A.与血红蛋白结合 B.构建组织细胞 C.氧化分解有机物 D.交换二氧化碳15.下列关于免疫与健康生活的叙述,正确的是()A.骨髓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增强免疫功能B.侵入的抗原被清除后,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随之丧失C.有网瘾的人无节制地上网,会异致机体免疫力低下D.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容易对药物发生不良反应16.如果吃饭时随意谈笑,食物能误入气管,原因是A.声门裂开未来得及关闭 B.会厌软骨盖住了食道入口C.悬雍垂未阻住鼻腔的内口 D.会厌软骨未盖住喉的入口17.下列情况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A.皮肤和黏膜对病原体的阻挡作用
B.溶菌酶溶解病菌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杀灭病菌18.大面积烧伤护理不当时,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的后果,这主要是由于()A.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体液大量损失C.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D.排汗过程出现异常19.如图为人体内循环系统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此图为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部分图,则abc所示血管依次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B.如果b为肺,则血液流经b后,动脉血变成静脉血C.如果b为肾小球,则ac都是动脉,都流动脉血,血液中的物质含量流经b后不变D.b的血液流速最慢,红细胞呈几个并排通过20.人体某血液循环路线为:右心室→a→b→c→左心房,下面理解正确的是()A.a代表肺静脉B.c中的血压比a中高C.这是体循环的路线D.从a到c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21.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①为感受器,受到针扎刺激能产生痛觉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C.打针时小孩看见注射器的针头就缩手,属于复杂反射D.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受到刺激会有感觉无反应22.家养蝌蚪要放在水中,而变成小青蛙后要放在潮湿的椰土中,这与其呼吸有密切关系,蝌蚪和青蛙的呼吸结构依次是()A.皮肤肺B.鳃肺和皮肤C.鰓肺和气囊D.气囊肺和皮肤23.下面是张华为妈妈设计的几份午餐食谱,你认为最合理的是()A.大虾、牛肉、鸡蛋 B.芹菜、排骨、馒头C.米饭、白菜、芹菜 D.肥肉、冬瓜、面包24.青少年需要多吃一些奶、鱼、肉等食物,是因为这些食物含有()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25.专家对人和猿进行了非常细致的比较,结果显示: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A.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B.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C.人比猿高等 D.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26.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中肺循环的起点是[]____________,肺动脉中流动的是__________。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________处连通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2)血管⑦与⑥相比,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需经过心脏_____次才能到达病灶。27.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番号代表的结构名称:A.__________a.__________。(2)体循环开始于__________结束于__________。(填序号)(3)在心脏的A.B.C.D四个腔中,充满动脉血的心腔有_______________,血管有____________;充满静脉血的心腔有_______________,血管有____________。(填序号)28.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试管加入物质37℃水浴恒温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检验①淀粉糊2毫升+唾液2毫升10分钟②淀粉糊2毫升+清水2毫升10分钟③淀粉糊2毫升+X10分钟(1)用试管①号和②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组是_____,变量是____,变蓝的是____。该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2)37℃水浴恒温模拟的是____。(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③,那么需要③与_____号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③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X为___。如果③号变蓝说明_____,如果③号不变蓝说明______。29.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尿液的排出受神经系统支配,过程如图1所示:当膀胱储存的尿液达到一定量时,膀胱壁的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兴奋沿盆神经传导到脊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同时,兴奋还沿着脊髓中的神经纤维向上传导,依次到达脑中各级排尿中枢,并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做好准备后,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向下传导,控制脊髓低级排尿中枢产生兴奋,兴奋再由盆神经传出,最终尿液排出体外。脊髓损伤导致膀胱功能障碍,是国内外长期以来的医学难题。我国外科专家侯春林教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创“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重建术,为解决该医学难题作出重大贡献。具体做法如图2所示:分别剪断患者支配跟腱及膀胱的传出神经,然后将二者进行显微手术缝合,获得一个新的完整的“跟腱—脊髓中枢—膀胱”反射弧。术后8─10个月,患者通过敲击跟腱就可引发膀胱排尿反射。人工反射弧重建成功的关键在于,图2中①处所示的神经元从缝合点开始重新再生出轴突,并沿着②处所示传出神经生长到膀胱,这大约需要8-10个月的时间。(1)图1中,盆神经主要负责__________(填图1中的器官名称)之间的兴奋传入和传出联系,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各级排尿中枢分别位于脑和脊髓的__________(填灰质或白质)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2)“尿意”是在__________产生的。脊髓损伤的病人不能感觉到尿意,这是因为__________之间的信息传导被切断了。(3)图2所示重建的完整“跟腱—脊髓中枢—膀胱”人工反射弧中,感受器位于_______(填字母),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填字母)。敲击患者跟腱促发膀胱排尿属于__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反射。30.阅读以下科普短文,回答问题。糖尿病是一种能够导致全身各种组织损伤的疾病,从发现胰岛素,到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探索,为糖尿病患者减轻了痛苦,带来了希望。胰岛素属于蛋白质,一直是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但是,长期频繁地注射会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研发口服型胰岛素一直是前沿攻坚项目。2019年,诞生了一种特殊的口服型“胰岛素胶囊”,胶囊的顶部是冻干胰岛素制成的针头,下方连着一个由糖片压住的弹簧装置。当胶囊进入胃底部,随着糖片溶解,弹簧装置被释放,可将胰岛素针弹出,刺入胃壁中。胶囊被设计成“龟壳”形状,使其落入胃中后,最终总能保持针头正对胃壁,从而保证成功递送胰岛素。然而无论是注射还是口服,都属于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大部分需要终生用药。2014年,哈佛大学某实验室成功实现了将自身干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胰岛B细胞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这项技术的成功,可能会使通过胰岛B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成为可能。(1)最早发现并提取出动物胰岛素的是加拿大医生_______。(2)最初的治疗由于胰岛素_______,因此疗效差,而且,由于人体对动物胰岛素的_______,使患者具有不良反应。直到生产出__________,才解决了这一问题。(3)胰岛素一直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是因为胰岛素属于_______,直接口服会导致其在______中被________而失效。(4)如图所示,新型口服胶囊是将胰岛素刺入______中,通过_______吸收入血,进而运输到全身发挥作用。(5)关于自身干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技术的成功,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_______)A.干细胞转化为胰岛B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分裂过程B.通过胰岛B细胞移植可能使患者分泌更多胰岛素C.胰岛B细胞移植可能会使部分糖尿病患者得到根治D.这项研究体现了科学和技术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31.糖尿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富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之,常见症状有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是继心血管疾病、传染病和癌症之后,导致人类死亡的第四大疾病。目前,糖尿病患者常采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口服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吗?为探究这一问题,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步骤一:将大小、健康状况相同的甲、乙两只小鼠的胰岛破坏;步骤二:甲鼠定时喂全营养飼料,每次喂食前注射适量的胰岛素;乙鼠定时喂与甲鼠等量的全营养饲料,每次哏食前口服与甲鼠等量的胰岛素;步骤三:重复步骤二的操作,几天后,采集两鼠的尿液检測其葡萄糖含量,分析得出结论。清根据实验方案回答问题:(1)假如按照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最终仅在乙鼠的尿液中检测到了葡萄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步骤一中将两只小鼠的胰刼破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该实验方案在设计1:存在一处严重缺陷,请指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于正常人来说,饱腹状态与饥饿状态相比较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___________。除了胰岛素以外,胰腺还可以分泌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解题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糖类的主要功能。糖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热能。每克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产生4千卡能量,人体所需要的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题目详解】水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约占体重60%-70%,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脂肪常作为人体储备能源的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故选:D【题目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2、D【解题分析】试题分析:在静脉血管内,血液是从远心端流向近心端的,因此用乳胶管扎紧上臂后,在结扎处的静脉会因血液滞留而膨大,同时,又因静脉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所以血液不会倒流而会出现结状突起。考点:血管的结构、功能。3、D【解题分析】
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题目详解】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人和动物都能对具体刺激建立反射(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类有特有的语言中枢,那么人类通过语言中枢建立条件反射,动物是不可能建立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如听说妈妈买了酸杏,小玲流出了口水。看一篇感人的文章,小明流下了眼泪。聋哑儿童用手语“演唱”歌曲,观众感动流泪。等等都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由具体刺激引起的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共有。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有语言中枢的参与。4、A【解题分析】
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一次失血不超过400毫升,所丧失的血浆成分与血细胞,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补充而恢复正常。可见,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身体健康的。作为一个健康的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题目详解】无偿献血是指为了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血液无私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而献血者不向采血单位和献血者单位领取任何报酬的行为。无偿献血是终身的荣誉,无偿献血者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爱戴。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是我国血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献血是爱心奉献的体现,使病员解除病痛甚至抢救他们的生命,其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近半世纪以来,我国鼓励无偿献血的年龄是18-55周岁,男体重大于等于50公斤,女体重大于等于45公斤,经检查身体健康、合格者,都可以参加献血。每次可献血200-4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期应为6个月。【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就是掌握无偿献血的意义和原则。5、A【解题分析】
(1)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在脑干的灰质中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
(3)人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大小可以调节,而瞳孔的大小是控制进入眼球内部光线的多少;
(4)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题目详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A错误;当人运动量大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B正确;运动员在爬山的过程中,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晶状体曲度的调节,C正确;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并维持身体平衡。运动员能协调、准确的通过小道,主要是小脑的调节,D正确。【题目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听觉的形成、视觉的形成。6、B【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水、维生素和无机盐,其中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2)淀粉、蛋白质、糖类的消化过程如下:【题目详解】A.淀粉的初步消化场所是口腔,麦芽糖的消化场所是小肠。A错误;B.蛋白质最终的消化产物为氨基酸。B正确;C.消化脂肪的酶来自肠液和胰液,胆汁乳化脂肪,但是不含消化酶。C错误;D.脂肪的消化场所是小肠。D错误。故选B。【题目点拨】考查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情况。7、A【解题分析】皮肤和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A正确;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B错误;血液的吞噬细胞属于第二道防线,C错误;免疫细胞产生的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D错误。点睛:人体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是皮肤、粘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功能是能产生抗体抵抗抗原(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物资,抗体是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抗原的特殊蛋白质。8、D【解题分析】
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题目详解】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是最低等的一个植物类群;苔藓植物没有真正的根,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因此,分析上图可知:甲无根、茎、叶的分化,是藻类植物;乙有茎和叶分化,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所以是苔藓植物;丙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所以是蕨类植物。故选D。【题目点拨】熟练掌握各类群的主要特征,仔细分析题意,即可解答。9、D【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它们各具有一定的作用,解答即可。【题目详解】运动员要多补充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故A正确;维生素A的作用是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人体会患夜盲症,即傍晚看不清东西。维生素A在动物的肝脏中含量丰富,植物性食物中一般不含维生素A,但是玉米、胡萝卜等植物性食物中含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在人体内能转化成维生素A,因此经常食用胡萝卜等蔬菜和瓜果或适量动物肝脏,有助于预防夜盲症,故B正确;减肥人群可多食西兰花、菠菜、青菜等膳食纤维含量较高的食物,故C正确;我们要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如少吃或不吃油炸食品等,因为,常吃煎炸食品会造成脂肪堆积,而其他营养物质缺乏,油炸食品中含较多的有毒物质,多吃有害身体健康,科学,故D错误。故选D。【题目点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及作用。10、D【解题分析】
气体扩散是指某种气体分子通过扩散运动而进入到其它气体里;因为气体分子的不规则运动比较激烈,所以扩散比较明显.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题目详解】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是指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气体扩散的原理又是从浓度高的地方想浓度低的地方移动,所以人体内二氧化碳浓度最大的地方是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当静脉血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当呼气时肺泡内的气体排出体外。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细胞→④静脉血→③动脉血→⑤肺泡→①吸入的空气。【题目点拨】学习气体扩散的原理,是学习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基础。11、C【解题分析】
各种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能力是不同的,这是与不同的消化液含有的消化酶不同有关;例如唾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淀粉的酶,胃液中只含有初步消化蛋白质的酶,而胰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据此解答。【题目详解】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需要胰液和肠液的参与,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消化食用油的消化液的成分可能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故C符合题意。【题目点拨】脂肪只能在小肠中消化,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只能进行乳化。12、B【解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合理膳食的认识.合理膳食包括: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题目详解】A、合理膳食是指能够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的膳食。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B、合理膳食包括: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杂食、零食营养不全面。该选项的叙述是不正确的。C、能够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的膳食,一日三餐,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D、合理膳食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提高身体免疫能力,有利于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该选项的叙述是正确的。【题目点拨】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合理膳食的含义.13、A【解题分析】
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据此解答。【题目详解】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成分为糖类,鲤鱼、红焖肉含有油脂、蛋白质和无机盐,可知食物中维生素含量较少。所以为使营养搭配更加合理,需要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应该增加素炒芹菜,营养更加均衡全面。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合理营养的要求。解题的是关键知道合理营养的要求和原则。14、C【解题分析】
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氧,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组织细胞内的线粒体,据此答题。【题目详解】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其表达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所以人体通过呼吸从外界获得的氧,进入人体之后,随着血液循环运输,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满足组织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需求,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是在组织细胞内进行的。15、C【解题分析】
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如: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如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题目详解】A、骨髓移植后因抑制病人的免疫排斥反应,应设法降低其免疫系统的功能,A错误。B、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抗原清除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还将保持产生抗体的能力,B错误。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上网成瘾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对青少年视力的损害。另有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目前大部分青少年是在网吧上网,里面烟雾缭绕,通风设施不是很完善,待的时间长了,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疾患,长时间坐在电脑前还会引发一些关节疾病。许多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会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茫然无知觉,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因此染上网瘾的人会导致身体免疫力低下,还会出现心理疾病,C正确。D、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力对外来的药物的一种排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不一定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D错误。【题目点拨】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免疫的分类、免疫的功能等有关知识点。16、D【解题分析】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气管位于食道的前面),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所以当吃饭时随意谈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故选D17、D【解题分析】皮肤和粘膜的屏障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溶菌酶溶解病菌、吞噬作用,都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B、C错误;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杀灭病菌,属于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D正确。点睛:保护人体健康的三道防线是: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能够阻挡和杀死病原体,阻挡和清除异物;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能够溶解杀死病原体;第三道防线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来抵抗抗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18、A【解题分析】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第一、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题目详解】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为非特异性免疫,大面积烧伤致使皮肤受损,是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所以容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A正确,B、C、D错误。【题目点拨】区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是本题解题关键。19、A【解题分析】
1、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故动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主干流向分支;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故静脉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从分支流向主干;毛细血管管腔小,红细胞只能成单行通过。
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题目详解】从图中箭头可以看出c血管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因此c是动脉;a血管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所以a是静脉;b连通于动脉和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因此若此图为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部分图,则abc所示血管依次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A正确;如果b为肺,进行肺循环,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B错误;如果b为肾小球,则ac都是动脉,都流动脉血,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所以血液中的物质含量流经b后发生变化,C错误;b的血液流速最慢,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管腔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D错误。【题目点拨】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路线及动脉、静脉和毛细三种血管的特点。20、D【解题分析】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因此,血液由右心室→a→b→c→左心房,属于肺循环。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便扩散到肺泡中,而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在肺循环过程中血液从a到c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a代表肺动脉;b代表肺部毛细血管,c代表肺静脉;动脉血压大于静脉血液,因此c中的血压比a中低。故选D。21、A【解题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题目详解】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的,故A错误。缩手反射是简单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故B正确。打针时小孩看见注射器的针头就缩手,属于复杂反射,后天生活过程中形成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故C正确。④是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若④传出神经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受到刺激表现为有感觉无反应,故D正确。故选:A【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22、B【解题分析】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常见的两栖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题目详解】青蛙的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因此青蛙的幼体和成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鳃、肺和皮肤。故选B。【题目点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两栖动物的特征。23、B【解题分析】食谱设计要注意:主副食合理搭配,荤素搭配。24、C【解题分析】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奶、蛋、鱼、肉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题目详解】蛋白质是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之一。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它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另外,蛋白质也能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一部分能量,但供能的主要物质是糖类。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瘦肉、鱼、蛋、奶、豆类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题目点拨】人体需要的六大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及其食物来源,是重要考点,同学们注意掌握。25、B【解题分析】
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题目详解】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相似;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B符合题意。故选:B。【题目点拨】掌握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是本题解题关键。26、②右心室静脉血心脏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2【解题分析】
(1)血液循环的途径如下:体循环: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少的静脉血。肺循环: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为含氧丰富的动脉血。(2)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肺静脉,④左心房,⑤左心室,⑥小肠动脉,7小肠静脉。【题目详解】(1)从血液循环图可以看出,图中肺循环的起点是,肺动脉中流动的是②右心室,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2)从血液循环图中可以看出,血液流经小肠时属于体循环,因此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同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因此血液流经小肠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增多。所以饭后的血管⑦小肠静脉与⑥小肠动脉相比,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营养物质和二氧化碳。(3)“某人患有肠炎,在上臂进行静脉注射,”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心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心脏)→主动脉→腹部动脉→小肠毛细血管(肠炎部位)。因此药物需要经过心脏2次才能到达病灶。【题目点拨】理解心脏的结构、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以及正确识图。27、左心房主动脉BCABacCDbdg【解题分析】
图示中A是左心房,B是左心室,C是右心房,D是右心室,g是下腔静脉,a是主动脉,b是肺动脉,c是肺静脉,d是上腔静脉,e动脉瓣、f房室瓣,据此解答。【题目详解】(1)图中A是左心房,a是主动脉。(2)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过体循环,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可见,体循环开始于B左心室,结束于C右心房。(3)经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即流动脉血的是:B左心室、A左心房、a主动脉、c肺静脉;流静脉血的是:C右心房、D右心室、b肺动脉、d是上腔静脉、g下腔静脉。【题目点拨】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及血液循环途经是解题的关键。28、①号唾液的有无②号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或唾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人体口腔的温度②号胃液的有无胃液2毫升胃液对淀粉不具有消化作用胃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解题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题目详解】(1)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用试管①和试管②进行对照,实验组是①,对照组是②,变量是唾液的有无。淀粉遇碘变蓝色,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①号试管不变蓝,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变蓝的是②号。根据题意可知,该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的问题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吗?作出的假设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2)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高温和低温都会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在人体内酶的活性最高,在37℃左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因此实验过程中应将装置放在37℃的水中进行水浴。(3)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胃液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③,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为:淀粉糊2毫升+胃液2毫升,③和②形成对照。如果③号变蓝说明胃液对淀粉不具有消化作用。如果③号不变蓝则说明胃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题目点拨】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29、脊髓和膀胱灰质大脑皮层脊髓到脑(或脊髓和脑之间的)DA简单【解题分析】
(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如图:
。(2)图2所示中,D感受器、AB神经中枢、C效应器。【题目详解】(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构成,主要负责接受和传导神经冲动。图1中,盆神经主要负责膀胱与脊髓的兴奋传入和传出联系,属于周围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各级排尿中枢就分别位于脑和脊髓的灰质内。
(2)排尿反射是人体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属于简单反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古典梳妆台行业深度研究分析报告(2024-2030版)
- 2025年护士述职报告范本(三)
- 中国汽配行业市场运营现状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中国精密端子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及发展趋势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2024-2030)
- 运动鞋生产可行性研究报告
- 供水系统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园林绿化垃圾处理项目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鳗鱼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中国自动燃烧控制器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娃娃菜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能源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防盗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公交站台合同模板
- 人工智能 多算法管理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
- 链家地产入职合同
- 小学五年级奥数题库100道及答案(完整版)
- 辅导员工作实务手册
- (必会)物业管理师(三级)近年考试真题题库(含答案)
- 监理项目部工作手册
- (完整版)智能交通课件
- 2024年中考二轮物质的转化专项训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