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2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山西省2022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山西省2022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山西省2022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山西省2022届中考化学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含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22年中考第一次冲刺模拟考试(一)

化学

(满分70分,化学与物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n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5.考试范围:中考全部内容。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C-12N-140—16Na—23Cl—35.5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2021年中国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该主题旨在

进一步唤醒全社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植树造林,创建生态城市B.绿色出行,减少废气排放

C.焚烧落叶,降低处理成本D.文明施工,防治扬尘污染

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地热能B.乙醇汽油

C.太阳能D.风能

3.氟化钠(化学式为NaF)是牙膏中常用的一种添加剂,能有效预防踽齿,其中氟元素的

化合价为

A.+2B.+4

C.+lD.-1

4.如图所示装置可以反映物质反应或溶解过程中热量的变化。下列物质反应或溶解时,

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的是

选项液体固体

A水生石灰

B水硝酸钺

C稀盐酸镁粉

D稀盐酸木炭

5.车厘子,别名大樱桃(如图),色泽红艳光洁,玲珑如玛瑙宝石一般,味道甘甜。车厘

子中富含的烟酸(化学式为C6H5NO2)能有效对抗皮肤衰老。下列有关烟酸的说法正确

的是

A.1个烟酸分子中含有1个氧分子B.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

组成

C.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5D.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

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就会发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酸钙可用作补钙剂B.霉变大米、花生蒸煮后也不

可食用

C.淀粉和葡萄糖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D.食用加入铁强化剂的酱油

可预防贫血

7.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发电必需的元素——硅。确元素在元素周期

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是Te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D.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8.化学实验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拓展化学思维和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

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滴花浓松酸的棉花

滤纸条酚酸试液试管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uSO4溶液

^FeCl,溶液-

5%H,0,溶液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D.比较Cu?*、Fe"对H2O2

分解速率的影响

9.物质的鉴别与除杂是重耍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

取样,灼烧,闻

A鉴别羊毛线和棉线

气味

B鉴别钱态原肥和磷肥观察颜色

除去NaSO溶液中少量加入过量的氢氧

C24

的CuS04化钠溶液,过滤

除去KCI固体中少量加水溶解、过滤、

D

的Mn(%蒸发结晶

10.K2cCh和KN0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温度/t20305()6080

K2CO3110114121126139

溶解度/g

KNO331.645.885.5110169

A.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B.30℃时,可配制浓度相同的硝酸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

C.t°C时,硝酸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D.t应在60〜80之间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生活、生产应用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

共16分。)

【关注生活现象】

11.山西的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如陶瓷、青铜器等在国内工艺美术族系中具有广泛

影响。烧瓷的过程中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青铜器中的铜主要

由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制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厨房是家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1)厨房中常见的食材有大米、面粉、食用油、鸡蛋、青菜等,其中富含维生素的食

材是。

(2)下列厨房用品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填字母序号)。

a.不锈钢菜刀b.涤纶围裙c.玻璃碗d.

纯棉抹布

13.建设“气化山西”,就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的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

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所需,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低碳发展。

我省科技重大专项“低渗煤层煤层气分段压裂水平井增产技术研究”获得新突破,为实

现“气化山西''的目标提供技术支撑。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是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14.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常用到活性炭,其作用是

长期饮用硬水对身体有害,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的方法将其软化。

【关注生产实际】

15.黄铜是铜锌合金,在利用黄铜制造其他物品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铜渣,主要含

有Zn、ZnO、Cu、CuO和杂质(杂质不溶于酸)。从黄铜渣中获得硫酸锌和金属铜的

生产流程如下图:

(1)粉碎和翻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流程中得到蓝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D的成分是(填物质名称);操作I的名称为

(4)将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的方法是并用玻璃

棒不断搅拌。

三、科普阅读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7

分。)

16.臭氧

材料一:臭氧(。3)在常温常压下为淡蓝色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氧

化性比氧气更强。空气中含微量的臭氧能够净化空气;臭氧层中的臭氧能有效阻

挡紫外线,保护人类和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强烈的紫外线辐射。

材料二:臭氧浓度较高时会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肿痛、胸闷咳嗽等。长期

接触高浓度的臭氧还可能造成人的神经中毒。臭氧还会破坏人体的免疫机能,致

使人的皮肤起皱、出现黑斑。实脸室常采用“碘量法”检验臭氧,其原理是臭氧与

碘化钾(KI)溶液反应生成碘(L)、氧气和一种碱。

材料三:工业上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写出一条即可),臭氧与氧

气的化学性质有很大的差异,原因是.

(2)“碘量法”检验臭氧的化学方程式为.

(3)臭氧对人类有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4)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根据臭氧和氧气的不同,将二者分离。

(5)氧气和臭氧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请你再列举

出一对同素异形体:

四、物质组成与变化分析题体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

空1分,共6分。)

17.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

示物质间相互反应,“一”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其中A是人类从自然

界中提取量最大的金属,D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酸。

A----------B

I)

(DA的化学式为;A与B能发生反应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所属的

基本反应类型是.

(2)B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o

(3)若E由三种元素组成,且与其他物质所属的类别不同,则C与E反应的微观实质

是。

五、定量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化学方程式1分,共6分。)

18.工业盐酸中通常因含少量FeCb而呈黄色,小亮为测定某工业盐酸中HC1的含量进

行如下实验。取某工业盐酸50g,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滴入NaOH

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开始一段时间内没有沉淀产生的原因是

(2)求该工业盐酸中HC1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六、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5

分。)

【基本实验】

19.同学们完成了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ABC

(1)仪器a的名称是,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可用图中的装置_______(填序号)收集氧气。

(3)F中铁丝不燃烧的原因是.

【科学探究】

2().“水精灵”(如图)的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2Na2cO3SH2O2)、碳酸钠等,用热水溶解能

迅速产生活性气体,除去衣物、地毯、厨房用具等物品上的顽固污渍。某兴趣小组对

过碳酸钠产生了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过碳酸钠兼具Na2c。3与H2O2的双重性质,不稳定,受热、遇水易分解;

②碳酸钠在1744℃时才能分解产生C02

探究I:“水精灵”遇热水产生气体的成分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经讨论一致认为“水精灵”遇热水产生的气体为02,不可能为

C02,理由是

【实验验证】取样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热水,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将生成的气体通

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打开橡胶塞,将带火星的木条

,观察到,证明猜想正确。

探究n:碳酸钠等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实验过程】相同温度下,向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一段时间后用传感器测定溶液中溶解氧浓度(一定体积水中所溶解氧气的质量)。

实验序号①②③④

l(K)g4%100g4%100g4%

100g4%山。2溶液、H2O2溶液、%。2溶液、

试剂

H/>2溶液1gNaCl固1gNa2C()31gNaOH

体固体固体

溶解氧浓度/

6.446.449.1110.97

(nig-L-')

[实验结论]由实验①®可知,Na+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填“有”或“没有”)影响;

由实验①③④可知,氢氧化钠和碳酸钠都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综上可知,

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更快。

【拓展应用】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过碳酸钠应________________保存。

参考答案

12345678910

CBDBBCDACC

一、选择题

1.C

[解析]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污染物,且浪费资源,不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B

[解析]我国的一些地区正在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车用乙醇汽油是将乙醇和汽

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汽车燃料,汽油是由石油分储制得的,石油是化石

能源,乙静汽油不属于新能源。

3.D

[解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NaF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

+1,则氨元素的化合价为-1。

4.B

[解析]根据题中“U形管中液面左高右低”可知,液体与固体物质接触后装置内压强减

小。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增大,A不符合题意;硝酸镂溶

于水吸热,会使装置内压强减小,B符合题意;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且放热,会

使装置内压强增大,不符合题意;木炭与稀盐酸不反应,装置内压强基本不变,D不

符合题意。

5.B

[解析]1个烟酸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A错误;烟酸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6:5,而烟酸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x6):(1x5):(14x1):

(16x2)=72:5:14:32,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C、D错误。

6.C

[解析I碳酸钙中含有钙元素,可用作补钙剂,A正确;霉变大米、花生中含有黄曲霉

毒素,蒸煮不能将其破坏,故蒸煮后仍不可食用,B正确: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

物,葡萄糖属于有机小分子化合物,错误;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食用加入铁强化剂

的酱油可预防贫血,D正确。

7.D

[解析1碎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A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右上角的字母

表示元素符号,则部元素的符号是Te,B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的数字表示

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则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C

正确;元素周期表单元格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单

位为“一“,符号为"1”,常省略不写,故碑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D错误。

8.A

[解析]红磷燃烧消耗集气瓶内的氧气,使集气瓶中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量筒

内的水被倒吸人集气瓶中,可通过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

能达到实验目的;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但酸不能使酚醐试液变色,故该实验无法证明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左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不生锈,

右边试管中的铁钉只与空气接触,也不生锈,故该实验无法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不能

达到实验目的;硫酸铜、氯化铁的阴离子、阳离子均不相同,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

故该实验不能比较Cu?+、Fe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9.C

[解析]灼烧羊毛有烧毛发的焦糊味,灼烧棉线时无此气味,A能达到实验目的;钱态

氮肥是白色晶体,磷肥呈灰白色粉状,B能达到实验目的;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后可将沉淀Cu(OH”除去,但过量的氢氧化钠会成

为新的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氯化钾能溶于水,二氧化镭不溶于水,因此加水溶

解、过滤、蒸发结晶后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钾,D能达到实验目的。

10.C

[解析]从题中表格数据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先是比碳酸钾小,后

来比碳酸钾大,故甲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A正确;30℃时,可配制浓度相同的硝

酸钾和碳酸钾两种溶液,B正确;两种溶液的质量、浓度未知,不能确定两种溶液中

所含溶质的质量是否相等,C不正确;t℃时、硝酸钾和碳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分析

表格数据可知,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在60〜80℃之间,D正确。

II卷

二、非选择题

11.化学Fe+CuSO4FeSCU+Cu

[解析]烧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

铜和硫酸亚铁。

12.(1)青菜(2)b

[解析]

(1)大米和面粉富含糖类,食用油富含油脂,鸡蛋富含蛋白质,青菜富含维生素。

(2)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棉花

属于天然纤维。

13.CH4CH4+2O2CO2+2H2O

14.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煮沸

[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

软化,实验室中常用蒸储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15.(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2)CUO+H2SO=CUSO4+H2O

(3)铜和锌过滤

(4)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里

[解析]

(2)黄铜渣中的铜、锌在空气中加热分别生成氧化铜、氧化锌,氧化铜和氧化锌都能

与稀硫酸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其溶液呈蓝色。

(3)①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得到的蓝色溶液A中的溶质是硫酸铜、硫酸、硫酸锌,可

加入过量的锌除去溶液中的硫酸铜和硫酸,因此固体D的成分是铜和锌。

(4)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里,并用玻璃棒不

断搅拌。

16.(1)常温常压下是淡蓝色的气体(或有难闻的鱼腥气味等,合理即可)它们的分子构

成不同

⑵O3+2KI+H2OI2+O2+2KOH

(3)阻挡紫外线(合理即可)

(4)沸点

(5)金刚石和石墨(或红磷与白磷)

[解析]

(1)氧气和臭氧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因此二者的化学性质有很

大的差异。

(2)根据题中材料二“碘量法”检验臭氧的原理,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写出“碘量法”

检验臭氧的化学方程式:03+2KI+H20=l2+02+2K0Ho

(4)根据题中材料三信息可知,降温液化可将臭氧、氧气分离,是根据二者的沸点不

同。

17.(l)FeFe的金属活动性比Ag强置换反应

(2)AgNO3+HCl=AgCl|+HNO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素养落地】本题考查根据化学常识、物质的性质及转化关系进行物质推断的能力,

体现的核心素养是变化观念、证据推理。

[解析]A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取量最大的金属,则A是Fe;D是人体胃液中的一种

酸,则D是盐酸;B既可以与铁反应又可以与盐酸反应,则B是硝酸银;C可以与

铁反应,可判断C是酸、盐、氧气中的一种,又因为C可转化为盐酸,故C只能是

硫酸。若E由三种元素组成,且与其他物质所属的类别不同,则E是碱(氢氧化钠或

氢氧化钾等),C与E反应的微观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8.(1)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

(2)解:设50g该工业盐酸中HC1的质量为X。

NaOH+HC1NaCl+H2O(l分)

4036.5

80gx20%x.........................................................................................................................................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