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阳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1页
2024届阳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2页
2024届阳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3页
2024届阳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4页
2024届阳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届阳泉市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卷(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随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抗疫斗争波澜壮阔地进行,英雄之举层出不穷、蔚然成风,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仁大爱,亦使一种大无畏的勇敢的道德传统在中华大地再显峥嵘。无疑,勇德是人类的共同道德。早在西方古老的《荷马史诗》中,美德就开始与勇敢须臾不可分离;在拉丁文里,勇敢和美德是同一个词(vitus);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里,在所谓“具体的德性”名下勇德排在第一位;在尼采那里,他对生命的“强力意志”的肯定决定了其对勇敢亦备极顶礼。论及人类道德建设,中华民族的贡献尤值一提。中华民族不仅将勇德视为“三达德”之一,而且很早就开始了对其理论上的阐释。如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并使所谓“见义勇为”成为千古传颂的优良品德。孟子对勇的思考可视为是孔子勇的思想的深化和继续。他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次认真讨论了勇的性质、勇的根本及勇的途径,而他的“浩然之气”学说的提出则为所谓“勇气”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宋以后,有王阳明对勇的“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力行力为的力倡,有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还有戴震对“益之以勇,盖德之所以成也”这一勇的“道德执行力”的力肯,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那么,对于中国古人来说,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勇呢?其一,心性之勇。国人论勇,多从心论。“古文勇从心”的“恿”字,就是其明证。尤要指出的是,这种与勇相连的心,既非西方式的理智之心,又非佛教式的虚灵明觉之心,而为中国式心性论的以“生”训心之心、从心从生之心。主张“见义勇为”的孔子提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孟子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折而不挠,勇也”,代表了百折不挠、刚毅果决的力为力行;重振中国武勇传统的颜元提出“极天下之色,不足眩吾之目;极天下之声,不足淆吾之耳;极天下之艳富贵,不足动吾之心,岂非大勇乎”:这都与中国伦理哲学的圭臬—“依自不依他”的精神一气相通。其二,气力之勇。中国哲学的身心一体决定了,勇并非是“心性之勇”的一意孤行,而是以一种“下学而上达”的方式,具化为一种气力之勇。《说文》曰“勇,气也”,孟子认为勇能否成立取决于能否“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则提出“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并且主张战斗力的提升在于“莫径治气”。“即气而力在”,如若我们肯定了勇之气,那么同时也意味着我们肯定了勇之力。这一点,不仅可见之于《说文》的“勇”字从“力”说、《诗经》的“无拳无勇”说,还可在中国拳经中的“气与力合”说中找到注解。应该承认,即使在我们身处更为和平、更为文明的今天,人们同样要面对诸如瘟疫、地震、洪水这样的自然灾难,面对诸如战争这样的社会灾难,面对艰难、挫折和“德福不能两全”的人生困境。这意味着,无论何时,我们每一个人都依然要在勇敢和怯懦之间做出选择,这也意味着,无论何时,勇德依然是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之课。(摘编自张再林《勇德:中国传统文化建设的必修课》)

材料二:在金文中“勇”主要有两种写法,强调的是力大敢为和勇武。在篆文中,“勇”出现了新的写法,即从甬从心。可见,勇作为一种评价,开始向人的心理意志方面延展,不仅指人的行为勇武,还指人的意志强大。上古时期,人类最主要的活动是与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以及群体之间的斗争,勇德最主要的内涵是开辟生存空间和战争中的勇武。勇德最初是个体克服对危险和死亡的恐惧的品质,是一种用于斗争和生存竞争的自然德性。在先秦时期,勇德有很高的地位,勇是坚守“义”所不可缺少的德性。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不仅如此,孔子还将仁、智、勇三者并举,视此三者为君子人格所必备的三要素——“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但孔子在重视勇德的同时,也对勇德进行了明显的限制。比如,《论语·阳货》有云:“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孔子似乎把勇视为一种没有特定道德价值指向的能力,勇就是“不惧”,为善和为恶的“不惧”都可以称作勇。可见,在孔子这里,勇德不能独自构成一种伦理德性,仍属于自然德性。超然客公众号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重构,使之具有道德内涵,成为独立的伦理德性。孟子的做法是对勇德进行分类,明确地区分“小勇”和“大勇”:前者是基于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应,是纯粹的、自发的情感冲动,没有自觉的道德目的;后者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反应,是以道义知识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可见,孟子所言的“小勇”属自然德性,“大勇”属道德德性。荀子对勇的意义划分更为细致:“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此三者,或浑不知义,或见利忘义,或死而不义,只有“士君子之勇”才是“见义勇为”,乃道德之勇。孟子和荀子分别对勇进行了大小之分和贵贱之分,其划分标准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只有合乎道义的勇才配称作勇德。虽然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道德化的重构,但他们总体上仍然是承袭孔子对勇的一个基本理解,即不惧危险,而且把勇德局限于一种政治生活中维护道义的德性。至宋明时期,理学家保留了先秦儒家对勇德的阐释,同时又赋予勇德更加积极的意义,对勇有了新的理解,勇德不仅是一种包含道义内涵的道德德性,更是一种成就道德自我的“为己之德”。陆九渊认为达致仁者的困难在于“己私难克,习俗难度越耳”“已私之累人,非大勇不能克”。可见,在理学家这里,勇德被用于整个道德生活,是摆脱积习和不当私欲的束缚坚守道德信仰.成就理想人格的刚强意志力,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称之为道德勇气。

(摘编自赵永刚《勇德培养的三个基本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的命题标志着“勇”首次跻身我国道德伦理的领域。B.中华民族在勇德建设上的贡献非常突出。从孔子开始,许多儒学大师对“勇德”进行了理论上的阐释,以儒学为传统的中华民族从未停下对勇和勇德追求、探索的步履。C.荀子和孟子都对勇德进行了分类,而荀子的分类比孟子更为细致合理。D:在孔子“不惧”的基础上,孟子和荀子对勇德进行了道德化的重构,但是直到宋明时期理学家才赋予勇德积极的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颜元对宋明“重文轻武”的唇舌之儒、文墨之儒的力辟,表现了他对宋明儒者“静坐空谈”的批评,延续了中华民族对勇德的追求之旅。B.《老子》中的“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很好地印证陆九渊的“己私之累人,非大勇不能克也”。C.“六艺”中的“射”(射箭)“御”(驾驭车马)就是用来训练人的勇气和胆量的科目,这可以看出儒家对勇的重视和培养。D.《中庸》有云:“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这里的“知”“仁”“勇”大致可以对应我们今天的智育教育、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各项中对应关系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毫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勇德的自然德性B.“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勇德的自然德性

C.“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干天下”——勇德的道德德性D.“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勇德的国然德性4.围绕“勇德”的话题,两则材料阐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5.苏轼《留候论》曾言:“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材料一:秋

麦乔

叶如果还是小时候的福田庄,如果我还在福田庄,这时节就该能吃上碾馔。青黄不接时它是过渡的应急,饱腹无忧时它便是应季的美味。对我来说它不是词儿,它就是一股气息。把籽粒饱满却还没有变得坚实的青青麦穗割下,揉搓,去掉还没有变得焦脆的麦芒,再去掉还没有变得焦黄的麦壳,那柔嫩得如少女一样的麦粒就裸呈了出来。然后放到石磨上一遍一遍地碾,碾成青绿色的小条条,就成了碾馔。用蒜炒一下就很清香可口,如果奢侈一点儿,再破上个鸡蛋,那清香就变成了浓香。当时吃时也不觉得怎样,如今想起来顿时口舌生津。碾馔吃过没几天,便是秋麦,村里人有时也说麦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和麦用在一起的秋和秋天的秋是两回事。秋麦的秋是动词,意为收获。麦秋的秋是形容词,意为成熟。总之,秋和麦搭配在一起,就是福田庄要割麦子的关键时刻。庄稼庄稼,粮食没有装到仓里,那就都是假的。家家都在田里打仗,人人都在田里打仗,“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两成丢”,怎么能舍得丢呢?一穗也舍不得丢,一粒也舍不得丢,常常是在晚上还要加夜班的。晚上凉快,更重要的是夜露的滋润使得麦穗不会过于焦脆,能有效地减少麦粒掉到地里的损耗。为秋麦加夜班,多值当。奶奶说。

这时父亲照例会被奶奶喊回来。后来我才知道,尽管他的户口早已迁到了象城,可不知怎的村里也给他分了地。在福田庄,他还有地。奶奶需得做饭,还需带着我,没办法下地,如果父亲不回来,三个人的地就只能指靠叔叔一个人。奶奶说,这可不中。其实即便是父亲回来,干活儿也不怎么中。一个是书生,一是个瘸子,怎么能比得了其他家的人手?好在他们不偷懒,也好在麦垄总是越割越短,不会越割越长。更好在,干着干着,就会有人来帮忙。通常是在黄昏时分,奶奶一手拉着我,一手提着篮子,篮子里是刚出锅的油饼,由雪白的笼布包着,一层层葱花一层层油,面香冲出薄布。碰到人打招呼,贴晌去呀?奶奶响亮地回答:贴晌去!宽回来了吧?不回来能中?在地里呢。到了地头,远远地便能看到父亲和叔叔在割着麦子,地显得很大,衬得人很小。奶奶抱着我,坐在地头等着。暮色渐浓,村庄里炊烟四起。我说饿了,奶奶便撕一小块油饼给我吃。吃饱了,我昏昏欲睡着,听奶奶打着扇子扯闲话。等到这一垄终于割完,奶奶用水壶给父亲和叔叔冲洗一下手,让他们坐下来吃饼。正吃着,便有人喊着父亲和叔叔的名字:壮——宽——七娘会叫秋旺和春旺来,大耳朵全也会带着他的兄弟来,总之是,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这时他们已经忙完了自家的地,也吃过了饭,专意来给我家干。地里突然热闹起来,他们边干着边和父亲寒暄,问他请了几天假,问他的工作,问他的工资,问什么事该怎么办,一垄垄的麦子就在这些话里被割净,变成了麦花。有时他们也不说什么,只是埋头干着。奶奶看着这情形便会感叹: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还真是这个理儿。往往是一割完麦子父亲就回了象城。多年之后我才明白奶奶为什么一定要叫他回来。其实她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儿,他的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地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麦收有五忙,割挑打晒藏。”麦子割完后的重头戏是打场,也总有人帮忙的。开始是用牲口拉着碌磷碾场翻场扬场。我家每次扬场大耳朵全必来,扬得又快又净。后来就有了半自动化的脱粒机,就是一个砖砌的洞,里面安着一个大风叶,俗称“老虎洞”,因它张嘴吞麦的样子很像老虎。脱粒时最出力的活就是把麦穗送进老虎口,这里若是入得快就能省时省钱。这时是连中午都不休息的,因为中午天气最热,麦子最脆,脱粒的效果最好。可此时也最苦,任谁在老虎口站那么一会儿,就会变成一个黑人。脱净的麦粒就能颗粒归仓了?当然丕能。还要晒。太阳出来了摊开晒,用木锨子摊得匀匀的,薄薄的,再如犁地一样一遍遍地在上面画线,把炎粒画成一沟一沟,一沟翻压着一沟,就都晒到了。太阳落前就要赶紧把麦粒拢成堆儿。晒玉米要放凉了收,晒麦子要趁热收,若放凉了再收就易生牛,别称铁鼓牛,在福田庄这里被极简称呼成了牛。后来我查了一下,它学名叫谷象,和故乡同音。

麦子晒好后,另一个时刻便郑重来临:存新粮。奶奶卧室的角落里,一溜儿放着三口大缸,每一口缸都被一张硬苇席子收成一个圆,扎在缸口,称之为圈,后来我才知道,这种结构就是图这个字的本义。要存新粮,得先把陈粮倒出来,我不爱干这活儿。陈粮的陈气我不喜欢闻,新粮的土气也不想忍受。是的,翻晒好的麦子看着虽是很干净,却还是有土。所谓的土气从这新麦身上就能领略得淋漓尽致。当你来到缸边,把麦子往缸里倒时,那一股冲腾而上的气,就是土气。每次被土气呛得让我忍不住对奶奶发牢骚时,她老人家都会说:你是饿得轻。老话说的好,富不盖房,穷不卖粮。家有存粮,心里不慌。恁好的粮,咋还敢嫌弃。(节选自乔叶的《宝水》,有删改)材料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认为,《宝水》应该是目前为止,书写新农村建设、写乡村振兴的出色之作。它的出色就在于它没有从概念、观念出发,而是实实在在潜入了生活的深处,写活了人物,写足了细节我个人也把《宝水》看成一部中国七零后长篇小说的突围之作。《宝水》在思想深度与艺术表现力上达到的高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我们重燃对七零后长篇小说写作的信心。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详细解释了“碾馔”的制作方法和品尝感受,在结构上起引起下文的作用,同时引出作者对秋麦时节的特殊记忆,体现了对家乡的深厚感情。B.文中按时间顺序记述了福田庄秋麦时节从割麦、打场、晒麦到存麦的不同场景,描绘了秋收时节的农村景象,展现了故乡的风土人情。C.在象城工作的父亲往往会在麦秋时节回到福田庄,一是为了帮家里干活,二是为了偿还人情债。D.文中“贴晌”和《观刈麦》中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中的“饷田”含义相同。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运用了比喻、拟人、引用、反复、双关、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画面感极强,富有生活情趣。B.文中“用木锨子摊得匀匀的,薄薄的,再如犁地一样一遍遍地在上面画线,把麦粒画成一沟一沟,一沟翻压着一沟,就都晒到了”句式灵活,长短结合,使行文错落有致,而叠词的使用更生动刻画出哂粮时的细致用心。超然客公众号C.小说中“贴晌去”、“不中”、“饿得轻”等多处运用地方方言,口语色彩浓厚,呈现出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D.文中“陈粮的陈气我不喜欢闻,新粮的土气也不想忍受”写出了“我”记忆中的真实感受,反衬了以奶奶为代表的劳动人民对土地和粮食的重视和感激…8.本文奶奶的出场和语言总在段落结尼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这种写法的好处。(4分)9.材料二韩敬群认为《宝水》的出色就在于它没有从概念、观念出发,而是实实在在潜入了生活的深处,写活了人物,写足了细节。请从“人情之美”“劳动之美”的角度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文公将与楚人战,召舅犯问之,曰:“吾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舅犯曰“臣闻之,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文公辞舅犯,因召雍季而问之,曰:“我将与楚人战,彼众我寡,为之奈何?”雍季对曰:“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文公曰:“善。”辞雍季以舅犯之谋与楚人战以败之归而行爵先雍季而后舅犯。群臣曰:“城濮之事,舅犯谋也。夫用其言而后其身,可乎?”文公曰:“此非君所知也。夫舅犯言,一时之权也;雍季言,万世之利也。”仲尼闻之,曰:“文公之霸也,宜哉!既知一时之权,又知万世之利。”或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凡对问者,有因问小大缓急而对也。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今文公问“以少遇众”,而对曰“后必无复”,此非所以应也。且文公不知一时之权,又不知万世之利。战而胜,则国安而身定,兵强而威立,虽有后复,莫大于此,万世之利奚患不至?战而不胜,则国亡兵弱,身死名息,拔拂今日之死不及,安暇待万世之利?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今日之胜,在诈于敌;诈敌,万世之利而已。故曰:雍季之对,不当文公之问。且文公不知舅犯之言。舅犯所谓“不厌诈伪”者,不谓诈其民,谓诈其敌也。敌者,所伐之国也,后虽无复,何伤哉?文公之所以先雍季者,以其功耶?则所以胜楚破军者,舅犯之谋也;以其善言耶?则雍季乃道其“后之无复”也,此未有善言也。舅犯则以兼之矣。舅犯曰“繁礼君子,不厌忠信”者:忠,所以爱其下也;信,所以不欺其民也。夫既以爱而不欺矣,言孰善于此?然必曰“出于诈伪”者,军旅之计也。舅犯前有善言,后有战胜,故舅犯有二功而后论,雍季无一焉而先赏。“文公之霸,不亦宜乎?”仲尼不知善赏也。(节选自《韩非子·难一》)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辞A雍B季C以D舅E犯F之G谋H与I楚J人K战L以M败N之O归P而Q行R爵S先T雍U季V而W后X舅Y犯。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在文中的意思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中的“其”的意思不同。

B.或,在文中的意思与《兰亭集序》中“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中的“或”的意思相同。C.因,在文中的意思与《过秦论》中的“因利乘便”中的“因”的意思相同。D.所以,在文中的用法和《鸿门宴》中“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中的“所以”的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城濮之战中应该先赏谁的问题上,群臣的意见和晋文公的意见不一致,而孔子却认为文公的做法非常对。B.晋文公之所以赞赏雍季之言,是因为雍季不局限于当下,目光长远,他的话对晋国未来的发展更有价值。C.孔子和晋文公都认为欺诈手段只是“一时之权”,而韩非子则认为使用它才能获取“万世之利”。D.韩非子认为晋文公的做法说明他既不懂什么是“一时之权”,又不懂什么是“万世之利”,而且也没有理解舅犯的话的真正意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8分)(1)焚林而田,偷取多兽,后必无兽;以诈遇民,偷取一时,后必无复。(2)所问高大,而对以卑狭,则明主弗受也。14.和雍季之对相比,舅犯之言高明在何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望海楼米芾云间铁瓮①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①铁瓮:即铁城,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夸张的笔法写出镇江城高耸入云、楼阁欲飞与天相连的景象,生动地展现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B.颈联用视听结合和对比的手法,描绘出诗人由楼内向楼外远望看到的清晨望海楼外色彩明丽的美丽图景。C.尾联以“忽忆”二字领起,诗歌的情调急剧变换,诗人想不到哪里才是自己心灵的归宿,表露出低沉伤感的情绪。D.诗人写景选择不同的立足点:远近、内外、上下,不同的视线:仰视、俯瞰、远望、近观,因而构成写景的不同角度,绘成多种特色的画面。16.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__”的凄凉与悲壮。(2)《红楼梦》中用“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其与《阿房宫赋》描写秦的奢靡浪费的“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3)越是有志之士,对时光的流逝越是敏感,古人常借鬓的细微变化来抒写对生命易衰的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大学是领略知识和艺术的最佳时间。在大学,我强烈推荐你们多作“纸质阅读”。我有个固执的已见:唯有纸做的才叫“书”。一旦离开了纸质,书的血肉和风骨即__①__,只剩一堆信息。作为几千年的文明载体,书册承载着笔墨文化特有的美学细节,它会给你信息之外的许多东西。在阅读情景和消费状态上,书与电子品__②__;书是独立自主的系统,不像电脑需要复杂的配置和昂贵的支持。

我还建议多作些“重磅阅读”和“漫长阅读”,即试着多去拜访大卷和大书,去叩响那些“经典”的厚重之门。再提醒一点:无论专业是什么,在你的书单上,都别少了诗歌、哲学和长篇小说。这几样很重要,像一组不同色调的家具,它们搭配起来,你生命的那栋房子--智识客厅、精神阳台、心灵卧宴,会要优雅、辽阔和温馨。18.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横线句中“书”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超然客公众号B.“老来依然一书生”是费孝通晚年的自评。C.我们的“知青作家”写都市的篇章中往往有感情饱满的传世之作。D.在任何时代,任何国度,“教育”都是一个大问题。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使用了比喻修辞,试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健康中国行动启动实施以来,加快推动从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突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努力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持续守护人民健康,__①__。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将健康管理的关口前移。比如,针对婴幼儿,提供科学喂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__②__,培育体育爱好,做好近视、肥胖等常见病的防治工作,针对中老年人,加强慢性病的健康指导和干预,等等。持续守护人民健康,要更加注重“强基层”。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关键在基层。一方面,要继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另一方面,__③__,在各方面做好保障,让家庭医生、村医等基层医务人员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为群众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在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村民们对哪吒的偏见让哪吒也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受欢迎的“坏小孩”。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镜中我”效应,即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是其他人对于自己看法的反映。材料二:近日,东方甄选董宇辉“小作文”风波在互联网上炒得沸沸扬扬,事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面对网上的巨量声音,他选择不争辩,只坚信“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何感悟与思考?我们该如何看待“他人评价与自我认识”呢?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B(A项由原文“该命题开始把勇与仁义、道义联系在一起,意味着勇业已正式跻入中国道德伦理的领域”可知,“正式跻入”不能表述为“首次跻身”;C项“荀子的分类比孟子的更细致合理”理解有误。荀子对勇的意义划分更为细致,但二者分别对勇进行了大小之分和贵贱之分,其划分标准都具有明确的道德指向,没有谁更合理的表述;D项表述错误。由原文“至宋明时期,理学家保留了先秦儒家对勇德的阐释,同时又赋予勇德更加积极的意义”可知,宋明理学家赋予勇德更加积极的意义。)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2.D(仁和勇都是德育)。3.B(“自我反省觉得自己理直(合乎道义),纵然面对千万人(阻止),我也勇往直前”这是“基于道义而生发出来的道德情感及行为反应,是以道义知识和道德情感为基础的自觉选择,具有明确的道德意义”,属于勇德的道德德性;A项肌肤被刺不后退,眼睛被刺也不眨。想着输给对手一毫毛,就如同大庭广众中遭鞭挞。这是以一己之私产生的自然情感反映,属于勇德的自然属性;C项“文王勃然发怒,于是整军备武,挡住侵犯莒国的敌人,增我周朝的威福,以此报答天下的期望”这是出于保卫国家和百姓的利益的公义,属于道德德性;D项“天子发怒,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这是秦王为了个人的欲望而牺牲百姓,属于自然德性)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4.(1)材料一侧重从中华民族对勇德建设的突出贡献和古人对真正的“勇”的认识两个方面来论述勇德无论何时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必修之课。超然客公众号(2)材料二则侧重论述从上古到先秦孔子、孟子、荀子再到宋明理学家对勇德内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每点2分,共4分)5.(1)真正有大勇气的人,遇到突发情况毫不惊慌,无缘无故受到别人侮辱也不愤怒,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2)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寸步不让、睚眦必报的匹夫之勇,是孟子所说的“小勇”;如果勇不符合道义,则属于荀子所说的“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3)那些胸怀大义、不屈服于权势、不考虑个人利益得失,坚持正义而不屈不挠的“士君子之勇”,才是“大勇”,才是苏轼所说的真正的勇者。(每点2分,共6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C,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奶奶从来没指望他能干多少活,他的回来具备的是典型的象征意义:都看见了吧,这个远在象城的很有本事的儿子多孝顺,多听我的话。你们给地家帮的忙不会白白浪费,他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笔人情债,你们不会亏本”可知,父亲回福田庄有两个作用:让奶奶有了炫耀的资本,出息了的儿子听话孝顺;让村里帮忙的人放心,儿子会记住这份人情,将来一定会加倍偿还这笔人情债。7.选A,文中没有用到拟人手法。8.①奶奶作为文中的线索人物,串联起整个故事情节,并在“秋麦”的几个关键细节上做出解释和总结,使前后文形成照应。②奶奶简练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劳动人民对粮食的珍爱,处处闪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放到结尾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有力地突出了小说的主题。(评分参考:每点2分)9.①文章细致抒写了人情之美,质朴细腻。福田庄不仅有美好的亲情:母子情、祖孙情、兄弟手足情,更充满浓郁的邻里人情,农忙时节不需言语的互相帮助,路上的招呼、田间的寒暄,亲近和睦,朴实大方。比如“干着干着,就会有人来帮忙”“三三两两的,会来上几个人……专意来给我家干”"地里突然热闹起来""我家每次扬场大耳朵全必来,扬得又快又净"等。大家齐心协力完成收割、晒谷等农活,这些细节中体现的浓郁的人情味让人感动。②文章细致抒写了劳动之美,充实丰富。福田庄的人们热爱劳动,开篇碾馔的制作就体现了乡民们的心灵手巧,用未成熟的麦穗做成美味佳肴;秋收时节更是忙碌,家家都在田里打仗,人人都在田里打仗,作者详细描写了打场、晒麦的场景,体现了收获的喜悦,歌颂了农民的辛勤付出和勤劳质朴的品质,突出了劳动的美。(评分参考:每点3分,“人情之美”和“劳动之美”都需要结合细节进行阐释,小中见大,其中细腻丰富1分,对观点的阐释概括1分,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1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10.C,O,S11.C,文中的“因”为介词,依照、根据;“因利乘便”的“因”为介词,趁着。12.C,原文为“诈敌,万世之利而已。”韩非子的意思是当前欺诈敌人获胜了才能有以后长远的利益,并不是说使用欺诈手段才能获取“万世之利”。13.(1)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以后必定再猎不到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田,通“畋”,打猎;偷,暂且、暂时;复,再、又一次。田、偷、复各1分,句意1分)(2)提的问题重大,却用狭小的事理去回答,那么明君是不能接受的。(所问、状语后置、弗各1分,句意1分)14.(1)雍季之对提出不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百姓,虽有道理,却答非所问,不能解决文公的难题。(2)舅犯认为对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手段,用忠信对待百姓,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敌人,既针对性地解决了文公的当前的难题,又指出了如何才能有长远的利益,更加全面。超然客公众号(第1点1分,第2点2分,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参考译文:

晋文公准备和楚军作战,召来舅犯询问说:“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舅犯说:“我听说,讲究礼仪的君子,不嫌忠信多;战场上兵戎相见,不嫌欺诈多。您还是使用欺诈手段罢了。”文公辞退舅犯,又召来雍季问道:“我准备和楚军作战,敌众我寡,怎么办?”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来打猎,能暂且多猎取些野兽,以后必定再猎不到野兽;用欺诈的手段对待民众,暂且能得到一时的利益,以后民众就不会再上当了。”文公说:“好。”辞退了雍季。文公用舅犯的谋略和楚军作战,结果打败了敌人。回来后用封爵行赏,先赏雍季而后赏舅犯。群臣说:“城濮的胜仗,靠的是舅犯的计谋。采用了他的计谋,却把他摆在后面,行吗?”文公说:“这不是你们能理解的。舅犯的主张是权宜之计,雍季的主张才是符合长远利益的。”孔子听到后说:“晋文公称霸是完全应该的啊!他既懂得权宜之计,又懂得长远利益。”有人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凡是回答问题,要根据问题的大小缓急而作相应的回答。提的问题博大,却用狭小事理去回答,明君是不能接受的。现在文公问的是“以少敌众”,回答却是“以后一定不再上当”,这不是针对问题作出的回答。再说,文公也不懂得权宜之计,又不懂得长远利益。打仗如果取胜,就会国家安全,君位稳定,兵力强盛,威势确立,即使以后能出现同样情况,也不会比这次胜利获益更大的了,还担心什么长远利益不来呢?打仗如果不胜,就会国家危亡,兵力削弱,君主身死名灭,想免除眼前的灾难都来不及,哪有时间去等待长远利益呢?期待长远利益,在于今日战胜敌军;今日的胜利,在于对敌人使用欺诈手段;欺诈敌人,不过是为了长远利益罢了。所以说,雍季的回答没有针对文公的提问。再说文公又没有理解舅犯的话。舅犯所说“不嫌欺诈多”的话,不是指欺诈民众,而是指欺诈敌人。敌人,是要讨伐的国家,以后即使不再上当,又有什么损害呢?文公之所以先赏雍季,是因为他有功吗?然而用来战胜楚国打败楚军的,却是舅犯的计谋。是因为雍季说得好吗?然而雍季说“以后不再上当”,这表明他并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