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_第1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_第2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_第3页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等教育心理学一、概念题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2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种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3教学效能感: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4教学监控能力: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5教师:所谓“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心理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或个体心理的差别性,即一个人在其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实践经验逐渐形成起来的不同于他人的、相对稳定的个体心理特点。人格:是个体内在心理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3气质:指个体内在的、不依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而转移的,稳定持久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使全部心理活动染上个人独特的色彩。4性格: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5能力:是指个体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体的能力由智力、知识与技能、实践三个要素构成。6学习风格: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7认知风格:也称为认知方式,认知模式,是个体组织和表征信息时表现出的偏好性的、习惯性的方式,表现为个人对外界信息刺激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一贯方式,其中“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功能与认知能力方面的差异”。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第三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较持久的适应性变化。狭义的学习是指人类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通过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3符号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4概念学习即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5命题学习即学习由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学习。6有意义学习有三种类型:符号学习,即学习单个符号的意义;概念学习,即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命题学习,即学习由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学习。7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第四章8学习动机: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驱动力。9成就动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程度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抱负水平:抱负水平又称抱负水准,是指人的行为要达到什么程度的心理愿望。许多人在工作和活动中对自己要达到的标准有较高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抱负水平。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动机迁移: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13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14自我效能,是指个体有效地控制自己的生活等方面的能力知觉或信心,它是一种主观的自我感受或体验。第五章学习的迁移迁移简称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发生在先前学习与后继学习之间,学习的迁移现象广泛存在。“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等,就是对迁移的最好概括。形式训练说迁移理论中最早的学说是形式训练说。该学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灵由意志、记忆、思维推理等官能组成。相同要素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和伍德沃思以刺激 反应的连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认为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4•经验类(泛)化说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他认为,先期学习A中所获得的东西之所以能迁移到后期学习B中,是因为在学习A时,获得了一般原理,这种一般原理可以部分或全部运用于之A、B中。根据这一理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成分,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关系转化(换)说关系转换说强调个体的作用,认为只有学习者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产生迁移。第六章认知发展与认识的获得思维: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所谓模像直观即通过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各种图表、图片、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多媒体课件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像直观。言语直观:言语直观指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变式: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就是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第七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形象记忆: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内容的记忆。情景记忆: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空关系中的某个事件的记忆。情绪记忆:以个体体验过得某种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内隐记忆:人们并非有意识记起的知识但可以无意识地影响行为或思想的知识外显记忆:指可以回想起来和可以意识到的长时记忆的知识,我们意识到了这些记忆-我们知道我们记住了它们。图式:是人对自己熟悉的范畴、事件、文本或其他各种实体中的命题、次序及知觉信息所作的综合。自由回忆: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一系列的项目,然后让学生背诵,但并不要求必须按照呈现的顺序背诵。第八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是可以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这类知识一般通过记忆获得,也称记忆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程序性知识实质上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也称步骤性知识或过程性知识。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程序性知识。它体现着学习者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元认知策略:是个体调节和控制认知行为的方法和规则,它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和记忆效率的能力。资源管理策略:是指从事认知活动的主体努力监控和调节认知情境,从而使认知活动任务顺利完成的一种策略。7心智技能: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1问题所谓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景。2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指一定的情景引起,个体按照一定的目标,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3定势定势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4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5创造性创造性指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适用的产品的能力。6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包括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培养1态度: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其特征:态度是一种“内部状态”;与能力不同;通过经验组织或学习而形成。2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二个基本特征:1.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与道德行为的客观依据。道德认识:也叫道德观念,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道德情感:指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5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6道德行为: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是完成道德任务达到道德目的的手段。二、思考题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简述教学效能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1)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2)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3)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构成。(1)计划性与准备性(2) 课堂教学的组织性(3) 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4) 沟通性(5) 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6) 对教学效果的反省性(7) 职业发展性试述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1) 角色改变技术(2) 教学反馈技术(3) 现场指导技术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1) 有助于认识学与教的心理活动规律,做到科学育人(2) 有助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3) 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基本素质(4) 有助于高校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简述教师角色的构成。(1) 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 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 榜样和模范公民(4) 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 教育科学研究人员简述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教师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的影响,对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社会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个性发展以及师生关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 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学生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强调学生的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强调让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评议学习效果,自己则是一个不直接出面的领导者。具有教师中心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出面指导学生。(3) 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期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告诉人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与鼓励。(4) 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这种影响是全面的,是以全部行为和整个个性来影响学生的。“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差异与教育1、 简述气质典型的类型及其特点。答:(1)胆汁质,此类人精力旺盛,热情直率,意志力强脾气躁,不稳重,好挑衅;勇敢,乐于助人;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他们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2)多血质,这种人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容易适应新环境,结交新朋友,具有高度可塑性,他们给人以活泼热情,充满朝气,善于合作的印象。但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很难适应要求南信细致的平凡而持久的工作,这种人属于敏捷好动的类型。(3)粘液质,此类人缄默而沉寂,反应比较缓慢注意稳定且难转移,给人的外表感觉态度持重,沉着稳健,不爱作空泛的清谈。此类型的不足之处是有些固执冷淡,不够灵活,因而显得因循守旧,不易合作。那些要求持久、有条理、冷静的工作,对于粘液质的人最为合适。(4)抑郁质,此类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反应缓慢,动作迟钝,不爱交际,主动性差。这种人很少在外表是表现自己的情感,而内心体验则相当强烈。此类人往往富于想象,善于体察他人情绪,对力所能及的工作任务,具有较强责任心和完成任务的坚韧精神。2简述学习风格的构成要素。答:(1)生理要素是指学习者对学习环境中某些要素的偏爱。如视觉偏爱、听觉偏爱、动觉偏爱等。清晨学习效率高与晚上学习效率高。(2) 社会因素体现在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形式的选择上。如,独自学习与结伴学习、竞争与合作等。如,对外界干扰的容忍度、动机强、反应倾向。(3)心理要素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动三个方面认知要素:如,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与综合、与冲动等。情感要素:如,理性水平、学习兴趣、成就动机水平、焦虑的性质与水平的差异。意动要素:学习坚持性、冒险与谨慎3简述适应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含义。答:适应学习风格的教学首先必须全面分析学生的特点,了解不同学生的学校风格,这次前提。然后,教师要尊重学生学校风格的差异,对学习风格不同的学生要一视同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习风格的类型和要素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即扬长策略和补短策略。4大学生应具备哪些能力?答:大学生应具备七大能力,如下:(1) 理论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和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2) 适应环境能力。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作,参加工作,然后定居。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大学生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3) 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4) 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

项重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若要具备这一能力,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说,这也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说话,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注重语言的得体,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5)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为此,当代大学生就要勤动手,重实践,多做实事,在扎实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6)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多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我们大学生应注意几点:1、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2、要意识到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掌握更多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社会中获胜;3、要意识到竞争实际是人格的考验,所以,大学生必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获胜。(7)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关键,一个具有很强沟通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而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2、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3、要积极地在矛盾和冲突中找共同点,提高沟通的技巧。但特别要注意的几点:1、对别人任意的评价;2、不恰当的询问;3、命令的语气;4、威胁的话语;5、高傲的态度;6、注意力不集中;7、言不由衷。综上所述,以上七大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具备了这些能力,才真正地意味着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才能竞争社会里游刃有余地获胜。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气质的特点进行教育。答:(1)教育学生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气质,教师应该认识到每个学生的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2)根据不同的气质类型,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对不同气质类型特点占主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方法。(3)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指导。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性格的特点进行教育。答:(1)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性格差异,因人施教。(2)注重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性格。(3)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性格。(4)通过榜样的作用培养性格。试述如何根据大学生能力的差异进行教育培养。答:(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第三章大学生学习心理概述1、简述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除了校内的多种学习途径外,还不断的与校外联系,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各种志愿者活动。(2)学习过程的阶段性。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相应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特点。大体分以下几个阶段,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阶段、专业课阶段、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文阶段。(3) 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层次性。(4) 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大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相对的选择性。2、 简述学习的类型?潘菽先生把学习划分为4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和熟练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学习。冯忠良教授把学习划分为3种类型: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3、 简述加涅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根据学习的情境、学习的水平,由简单到复杂把学习分为种类型:信号的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或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4、 试述班杜拉观察学习的基本观点?班杜拉认为,行为的学习(或形成)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直接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间接学习)。(1) 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2) 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班杜拉看来,观察之所以产生学习,主要是通过榜样所产生的信息功能。学习者通过观察,获得了示范活动的符号表象。这些表象以形象的或语义的形式被编码,储存于记忆中,以后在一定条件下,就可以作为未来活动的指导。一学习过程包括4个子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造过程、动机过程。3)交互作用观。班杜拉认为,个体、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这三个因素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这三者是相互决定的。5、 试述布鲁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布鲁纳注重研究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学问题,他的学习理论是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的。其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 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是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知识框架。学习就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表象,从而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形成一系列的反应。(2) 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即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3) 教学应该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对学科结构的一般了解”。他要求“无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因此,布鲁纳把学科的基本结构放在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的中心地位。(4) 发现学习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重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法。(5) 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具有普遍性和强有力的再生性,要通晓它们,自然要经历一定的过程。进行早期学习,使他们尽早、尽快学习许多重要学科的重要知识。6、 试述奥苏泊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奥苏泊尔坚决反对把动物学习规律和人在机械条件下的学习规律不加分析地推论到学生课堂里的有意义学习中去,从而建立了有意义的言语学习理论,即认知——接受说(或认知——同化说)。(1) 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是新旧意义的同化过程。有意义学习是一种以获得心理意义为目的,以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和潜在意义为条件,通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二者结合起来而实现的。(2) 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而不是发现学习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核心,但是并不排除发现学习。(3)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有意义学习就是通过符号、文字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从客观条件来看,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从主观条件来看: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学习者必须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材料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4)认知同化理论。有意义学习并不是新旧知识的简单组合,只有机械学习才是这样一种简单的组合。获得新知识本身已经改变了新获得的知识,也改变了与它组合的原有的认知结构。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有潜在意义的观念转化为实际的心理意义,同时还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量变和质变。同化论的核心是相互作用论。第四章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具体体现在学习动机作用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上。一般来讲,学习动机的作用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潜能越能发挥,学习的效率也越高。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奥苏伯尔提出了动机作用于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是 5)易的任务,学习效率随着动机作用的增强而提高,增加任务的难度,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率越低。奥苏伯尔提出了动机作用于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不是 5)但是,学习动机作用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总是一致的。有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强,但学习成绩不好;有些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成绩却不错。这种现象的存在并不能否定动机对学习的作用,而是说明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是通过许多中间因素实现的。如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策略、身体素质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习效率。总之,学习动机是决定学生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与学生的学习毅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呈正相关。2简述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的特点。1) 学习动机的多样性。尽管多种多样,但是有主次之分。四种主导性学习动机主要是:求知探索的动机、友情交往的动机、成就建树的动机、自尊自主的动机。2) 学习动机的发展性。从总体的情况看,大学生知识层次高,自我意识水平高,其学习动机的社会性明显增强。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从消极向积极方面发展。3) 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升高,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减弱,间接性学习动机逐渐增强。间接性学习动机是大学生的主要学习动机。4) 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学习动机突出地表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注重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二是追求真才实学。5) 学习动机的职业性。随着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深入学习和逐步了解,意识到自己专业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就会逐渐喜欢自己所学专业,导致职业化的学习动机开始逐渐巩固和加强,并准备献身于自己所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3简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1) 阿特金森认为广义的成就动机分两种:一是追求成功的动机,表现为趋向目标的行为;二是避免失败的动机,避免预料到的失败结果。2)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都由三种因素决定:动机(M):—种想达到目标或回避目标的动力因素。期望(P):对成功或失败概率的主观估计,也叫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与任务难度有关。诱因(I):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诱因价值。3) 阿特金森对于成就动机所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提出了成就动机是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构成。这种观点已经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并且成为后来许多研究的理论基础。4简述韦纳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1) 归因理论的基本思想:“寻求理解”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动力,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解释与推论,进而通过这种因果关系来认识、了解、预测和控制周围的环境和随后的行为。2)3)韦纳的理论是在海德(F.Heider)等人理论的基2)3)V-MisaH原因特性、原因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反应的关系、聲反应◎宅女的志向水平也高;志向水平低的父母,其子女的志向水生的见解,其理论原因特性、原因构,以及原因归因和情感反应的关系、聲反应◎宅女的志向水平也高;志向水平低的父母,其子女的志向水生的见解,其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把众多的原因按其特性划分为三个维度:原因稳定性、可控性维度。这三个:以得到八种不同成分的组合。维度相互搭配,

心境4)归因与成功期望和行为。期望概念在解释动机作维度相互搭配,

心境4)归因与成功期望和行为。期望概念在解释动机作前提条件和操作条件不确定。对未来成功和失败的期望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先前成败结果归因的稳定性,原因的稳定性归因会影响成败期望的继续,这就是他的“期望原理”。归因与情感反应。每一个原因维度都与一组特定的情感反应相联系:原因源维度主要与自尊、自豪(自卑)、自我价值方面的情感有关;稳定性维度主要与成功的期望相联系,它影响一个人的自信心。可控性维度对情绪的作用:当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就会羞愧,当对他人行为结果进行归因时:归因于可控制的原因就会愤怒;归因于不可控制的原因就会同情。6)提出了归因训练思想。按照韦纳的观点,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因此将失败归因于它将特别有害;而将成功归因于此原因时,会增强成功的信心,并伴随着自豪感和胜任感。5试述如何指导大学生对其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1) 以韦纳为代表的现代归因理论在分析成就动机的归因时认为,期望变化是和稳定性维度联系在一起的,一次行为结果之后,期望变化受到知觉到的原因的稳定性影响。因此,如果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能力低、任务难等稳定性原因时,本人则难以克服造成失败的内、外条件,对未来成功失去信心,期望降低;相反,失败归因于不稳定的原因时(考前没复习好),更增强今后成功的期望。按照韦纳的观点,能力是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原因,因此应该让大学生明白将失败归因于它将特别有害;应引导他们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原因,会增强成功的信心,并伴随着自豪感和胜任感。2) 班杜拉认为期待是认知与行为的中介,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自我效能感的变化会引起行为的变化。对大学生进行归因训练,其主要目标在于由“我不能”实现改变为“我能够”胜任的信念。这一过程的含义是指导大学生将成功结果由归因于努力、运气、他人帮助等原因改变为能力归因,将失败由能力归因改变为努力归因。6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有哪些。1)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观因素a年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世界观的形成,与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正确动机愈来愈占支配地位,并逐渐发展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动机。随着年龄增长,间接的远景性的学习动机与直接的近景性的学习动机都发展到了更高一级的水平,指向性更加明确,社会化更加广泛。B志向水平。志向水平是指一个人从事某种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就目标。这个目标是学生自己设立的学习标准,并以此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成绩。志向水平是个人的主观估计,它可能高于个人的实际水平,也可能低于个人的实际水平。实验研究证明,成功的经验能提高一个人的志向水平,而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志向水平。c个人能力。个人能力是学习动机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先决条件。能力水平高,其学习动机往往也高;反之,能力水平低,其学习动机的强度也往往较弱。所以,要提高学习动机,首先应培养其学习能力。2)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客观因素a家庭影响。国内外的研究证明,儿童的学习动机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父母的要求和愿望。家长对子女的要求愈高,子女的成就动机和志向水平也愈高。志向水平高的父母,往往鼓励子女探索新事物,尤其希望他们独立地处理自己的事情。相反,志向水平低的父母,喜欢子女围在自己的身边,限制他们的自由。因此,志向水平高的父母,其子平也低。社学理■平也低。社学理■B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源、知悔見生施加影响的过程,它能使学生原有的低级的学习动机得可 ■吏已经形成的正确动机更加巩固和深化。曲舷因此,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动机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c社会影响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报纸、广播、电影、电视、文学等随时随地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只有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统一起来,才能使学生形成合乎社会要求的远大而高尚的学习动机。最后,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虽有其共同的特点,但由于个人所受的教育不同,而且在智力、品德等方面都有差异,因而动机的形成与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教育者应该区

别对待。7试述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是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中心环节就是让大学生形成对成就的需1)学习动机是以学习需要为基础,培养大学生的学要。a.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如果学生产生了远大理想,对学习有责任心,就会产生a.进行学习责任感教育,增强学习积极性。如果学强大的学习动力。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的社会意义,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把当前的学习与将来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b.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意识倾向。学习兴趣能b.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使学生努力学习,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爱惜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c.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机迁移是指学生在缺乏学习动力的情况下,引导c.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动学生把从事其他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活动上。有的学生对学习持冷漠态度,甚至有厌学的情绪。有经验的教师,很容易发现这类学生在体育,文娱表演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积极性和兴趣,引导学生把这些积极因素与学习联系起来,转化为学习需要和兴趣,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有效途径。2)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通常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习动机:2)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它主要依赖于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标多数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要求。因此在讲授一门课或一节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目标和要求、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所占的地位。这是激发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提供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定努力能够成功的解决问题。教育实践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所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学习过程的反馈,就是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这样不仅能够使大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而且能够提高学习热情,激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想问题提问题,是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动机既是学习的原因,也是学习的结果。尽可能让学生从成功的学习开始,以成功来培养成功。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组织课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但是要避免过高要求、急于求成。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常是在丰富多彩、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使学生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教师应该使教学活动尽量生动、有趣、富有吸引力,通过各种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但要避免兴趣主义。5)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竞赛使按照人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学校中适当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促进作业。因为在竞赛中,获得成就和声誉的动机表现得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强,使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是竞赛中只有少数人获胜,因此在组织竞赛活动时必须注意:不能过多进行竞赛;要采取适当的竞赛方式,避免过强的竞争性;增多获胜机会;加强竞赛中的思想教育,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第五章学习的迁移1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学习的迁移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学习迁移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的整合的心理结构,从而更好地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2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元认知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关键;定势的作用;学习情境的多样性是提高迁移效率的重要手段。除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习的迁移。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主要因素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的成效。3简述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原有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特征;原有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特征;原有认知结构的稳定性特征。4、试述教师应如何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为了促进学习的迁移,教师必须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认知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掌握认知策略教学的有效方法,使策略教学达到持久迁移的目的。第六章认知发展与知识的获得1、教师应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强度律:作为知识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实物、模像或言语)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因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致。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着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对统一知识内容和体系中对象和背景的设置与区别可以说是一门艺术。对象与背景的设置可以从两个层次分析:在物质载体层次,涉及的是如何在板书设计、教材编排、授课技巧等方面恰当的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安排,突出直观对象;在知识本身层次,涉及的是新旧知识的安排,如何使已有知识在学习新知识时起到经验作用,即通过什么样的手段、途径唤起某些旧知识,使旧知识能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第一层次即通常所说的直观对象与感知背景的差异。第二层次即直观对象与知识背景的差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尤其注意这一层次。活动律: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在直观过程中,要善于使作为对象的知识较之作为背景的知识活起来。也就是说,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注意在变换背景知识的条件下多次突出对象知识,从而造成一种活动的姿态。组合律: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2、简述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显著发展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知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增强思维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3、简述影响知识理解的因素(一)学习材料的性质(二)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四)学生认知结构的特征(六)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六)教师的教学方法4、试述促进知识感知的策略(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的选用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感知规律,可以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实现有效的观察。(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5、试述促进知识理解的策略(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二)提供丰富的变式(三)科学地进行比较(四)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第七章: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简述记忆的实质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操作过的动作,都会以映象的形式保留在头脑中,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逻辑记忆能力较强。②具备多种记忆品质(敏捷持久精确准备性)③掌握多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刚要、解意、序列、联想、谐音、编组)识记编码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视觉编码听觉编码语义编码影响知识识记与编码的主要因素?识记的目的与主动性;材料的数量与性质;对材料意义的理解程度;组块化;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简述记忆中避免提取失败的对策?及时复习;运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分散和集中;单纯重复阅读与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加强复习第八章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1、简述心智技能的特点。心智技能不同于程序性知识;技能学习设计完成活动要求的动作会不会及熟练不熟练的问题,即会不会做及做得怎么样的问题。心智技能不同于操作技能;(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心智技能不同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是通过系统的学习与教学而形成的,是在主客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经验的不断内化而形成的。2、 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求助策略;调节社会环境以促进学习的一种方法,是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和元认知活动的一种外显表现。时间管理策略;没有时间意识,需要教师不断地提醒才能形成最初的时间管理技能。情感策略;学生为了更好的完成认知任务而对自己的情绪状态的一种有意识的觉知。环境资源策略;学生意识到,此时心里烦躁不适合做一些精细的操作活动,而更适合做一些大肌肉的运动。意志策略;学生极易分心,注意力很不稳定。3、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1)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评价自己(2)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的教学(1) 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学习策略知识(2) 促进认知策略的积累(3) 训练对学习策略使用过程的监控4、 试述如何培养学生心智技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发挥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的作用(1)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2)在原型内化阶段第九章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1、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P108)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这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 影响问题解决的知识与技能因素;2、 定时与功能固着;3、 问题情境。2、 简述创造性与智力关系?(p189)创造力的表现形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与或多或少的与其他心理过程存在着某种程度的联系。其中,智力是发明创造的基本保证,只有具备相当高智力水平的人,才能从事创造活动,即一定的智力阀值(有人认为智商为120)是从事创造活动的保证。3、 简述创造性与人格关系(P189〉但凡创造者都具有一些独特的个性特征。创造性高的个体具有自信、自重和胸襟开阔等人格特征。高创造性的个体有敏锐的感知能力,有良好的协同能力,有捕捉机会的能力;喜好独立判断,善于吸取经验教训,兴趣广泛,对理论观念与符号转换的兴趣大于对实际而具体的事物的兴趣;有雄心,有决心,敢于前进,能有效的进行自我激励;常常不落俗套,倔强好表现,很少考虑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对待生活有丰富的幻想,喜欢用新奇的方法探究问题。4、 简述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特点(p190)大学阶段不仅是大学生求知成才的关键时期,也是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创造性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大学阶段是人生最佳创造年龄期,是人生创造性发展最活跃的时期;大学阶段个体知识结构的完善与创造性的发展的一致性;大学阶段智力发展的独特性为创造性发展提供基础;大学阶段个体创造个体品质发展大与创造实践的结合为创造性提供条件。5、 试述如何提高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p185)1、 问题解决能力训练的基本步骤<1>识别问题与条件;<2>界定目标,表征问题;<3>探索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案;<4>预测结果并实施方案;<5>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并给予反馈。2、 问题解决策略的训练问题解决活动一般包括两类思维搜索策略:算法式和启发式。6、 试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p19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保障学生心理安全与心理自由: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启发独立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