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与测试卷汇编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通假释义
鼓瑟承(“希”同“稀”,稀疏)
蓑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
古今异义
冠者五六人,事于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一词多义
方:可使有勇,且削方也(名词,道,指是非准则)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计量面积用语)
且操善用兵,变化无方(名词,常规,常法)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将,冈I1刚)
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
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
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假如,如果)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介词,至于)
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
以:则何场哉(动词,做)
以吾一日长乎尔(连词,因为)
加之以师旅(介词,用)
而:子路率尔晅对曰(连词,表修饰)
舍瑟顶作(连词,表顺承)
非诸侯画何(连词,表并列)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第1页共41页
谡乎大国之间(动词,夹处)
加之以师旅(动词,加到……上)
%及三年(介词,及,等到)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动词,等待)
如含同(动词,诸侯不在规定时间朝见天子)
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其言不过(动词,谦让)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如会同,个草用(端,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着礼帽)
浴乎沂,风乎舞等(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三子者出,曾暂后(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在后面)
(2)形容词的活用
赤也为之个,孰能为之木(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相;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相)
可使居民(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足)
(3)动词的活用
异乎三子者之攥(动词用作名词,才能,这里指为政的才能)
文言句式
(1)宾语前置句
毋吾以也(即“毋以吾也”)
不吾知也(即“不知吾也”)
则何以哉(即“则以何哉”)
(2)状语后置句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馍(即“以师旅加之,以饥僮因之”)
异乎三子者之撰(即“乎三子者之撰异”)
第2页共41页
浴乎沂,风乎舞零(即''乎沂浴,乎舞零风”)
为国以礼(即“以礼为国”)
文化知识
(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乘,古时一车四马为
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
代是大事。
(3)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种礼服。章甫,
古代的一种礼帽。
(4)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
(5)莫春即暮春,农历三月。
(6)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7)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8)舞雪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东南。雪,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
称“舞雪”。
名句默写
①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
出各自志向:“毋吾以也。居则曰:,,?”
②《侍坐》中面对孔子的提问,个性鲁莽却率真的子路急忙回答道:
“,,加之以师旅,,由也为之,比及三
年,可使有勇,_____________
③《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
祭祀之事,他说“,
④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子路:
⑤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
的景象:,,
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
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
第3页共41页
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对于子路的回答,孔子没有直接表态,而是用神
态去暗示:o这既是暗示性的批评,又不伤其自尊。
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最赞同曾皙的回答,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
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的句子是:,。
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
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
“,”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
,O,,,
。”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
",,”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答案:1以吾一日长乎尔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因之以饥憧且知方也
3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4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5浴乎沂风乎舞等咏而归
6”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夫子哂之。
8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9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10“率尔而对”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非日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1.2齐桓晋文之事
通假释义
第4页共41页
无以,则王乎(“以“同“已”,停止)
王诩(“说”同“悦”,高兴)
为长者折枝(“枝”同“肢”,肢体。一说,折枝即折取树枝)
刖于寡妻(“刑”同“型”,典范、榜样,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军亦因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珍(“涂”同“途”,道路)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孥于王(“想”同“诉”,诉说)
是用民也(“罔"同"网",这里用作动词,张网捕捉、陷害)
放辟邪侈,无不为口(“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
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
古今异义
百姓皆以王为擘也(古义:吝惜,舍不得。今义:爱护,喜爱。)
王若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痛惜,哀怜。今义:隐藏不露;潜伏的,藏在深处的。)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一词多义
度: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动词,揣测)
权,然后知轻重;&,然后知长短(动词,计量长短)
王请廖之(动词,考虑)
关山廖若飞(动词,越过)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名词,限度)
衣服有制,宫室有摩(名词,制度、法度)
得:可得闻与(助动词,能)
反而求之,不隼吾心(动词,领会、理解)
缘木求鱼,虽不彳寻鱼,无后灾(动词,得到、找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动词,同“德”,感激,感恩)
第5页共41页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形容词,得意,满足)
形: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名词,表现)
视之,不若土狗(名词,形状)
无案牍之劳牛(名词,形体、身体)
故前后相形,优劣舛错(动词,比较,对照)
若:荐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动词,像)
若无罪而就死地(代词,这样)
王荐隐其无罪而就死地(连词,如果)
以君所为,求若所欲(代词,如此)
曾不荐孀妻弱子(动词,及,比得上)
更荐役,复若赋(代词,你的)
之:以羊易之(代词,代“牛”)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牛何之(动词,往)
夫子考谓也(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未之有也(代词,代“这样的事”)
则: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如牛羊何择焉(连词,那么)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连词,表假设,如果)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连词,"则……则……”并用,加强对比)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动词,述说,谈论)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保,动词,安定,安抚;御,动词,阻挡,抵挡)
齐国虽褊小,吾何聚一牛(动词,吝惜,舍不得)
王若隐其无罪而旗死地(动词,走向)
王若除其无罪而就死地(动词,痛惜,哀怜)
第6页共41页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动词,替换)
有蒙于王者(动词,禀报)
咧足以察秋毫之末(名词,视力)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动词,推及,推广到)
犹缘木而求鱼也(动词,攀援,攀登)
阳有甚焉(副词,恐怕,可能)
基若是,孰能御之(连词,表假设,如果)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思,然后知轻重(名词用作动词,称重)
然后从而刑之(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五亩之宅,杓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本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
然而不手者,未之有也(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2)动词的活用
庐士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期秦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见)
(3)形容词的活用
是以君子年庖厨也(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不接近)
王无耳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考吾考,以及人之老;助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老”字及下句第一个“幼”字都是
形容词用作动词,分别是“敬爱”“爱护”的意思;第二个“老”字及下句第二个“幼”字
都是形容词用作名词,分别是“老人”“小孩”的意思)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籁喙不足于体与(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肥甘,美味的食物;轻暖,又
轻又暖的衣服)
个固不可以敌木(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小,小的势力;大,大的势力)
第7页共41页
事固不可以敌余(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寡,人少的一方;众,人多的一方)
期固不可以敌强(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弱,弱小的力量;强,强大的力量)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乃仁术也(“乃……也”表判断)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也”表判断)
非不能也(“非……也”表否定判断)
是诚不能也(“也”表判断,此句为否定判断)
(2)省略句
臣闻之(于)胡舷日(省略引出对象的“于”)
有牵牛而过(于)堂下者(省略引进处所的“于”)
将以(之)衅钟(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3)宾语前置句
是以后世无传焉(即“以是后世无传焉”)
臣未之闻也(即“臣未闻之也”)
莫之能御也(即“莫能御之也”)
何由知吾可也(即“由何知吾可也”)
牛何之(即"牛之何”)
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4)主谓倒装句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5)状语后置句
吾何快于是(即“吾何于是快”)
第8页共41页
天下可运于掌(即“天下可于掌运”)
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
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
申之以孝悌之义(即“以孝悌之义申之”)
(6)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见”表被动)
文化知识
(1)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
(2)海内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以内为海内,也就是天下的意思。
(3)商贾(gO)古人以贩卖货物者为商,藏货待卖者为贾,故有“行商坐贾”之说。
(4)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5)孝悌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
1.3庖丁解牛
通假释义
若然何然(“向”同“响”)
技尊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
古今异义
依乎不理(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
因其凰修(古义:本来的结构。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
里俗,每至于族(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一词多义
族:族庖月更刀,折也(形容词,众)
每至于廖,吾见其难为[名词,(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士大夫之族(名词,类)
第9页共41页
殊秦者秦也(动词,灭族)
中:莫不中音(zhbng,动词,合乎)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zh6ng,名词,内,里)
才能不及中人(zh6ng,形容词,中等)
百发百申(zhGng,动词,射中目标)
而:官知止w神欲行(连词,表转折)
技经肯紫之未尝,顶况大乎(连词,表递进)
提刀两立(连词,表修饰)
善刀顶藏之(连词,表顺承)
乎:技盖至此乎(语气词,呢)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引出对象)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
为: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动词,做,干。这里是“解”的意思)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第一个是动词,作为;后两个是介词,因为,后面均省略“之”)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批大邯(名词,空隙)
而刀刃若新发于碘(名词,磨刀石)
良庖岁更刀(动词,换)
彼节者有回(名词,空隙)
如土季地(动词,堆积)
乃中《经首》之命(名词,音节、节奏)
国其固然(介词,依照)
他便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宽绰)
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词类活用
第10页共41页
(1)名词的活用
良庖罗更刀/族庖月更刀(均为名词作状语。岁,每年;月,每月)
(2)动词的活用
那为止,勺为迟(均为动词用作名词。视,眼睛;行,动作)
(3)形容词的活用
而刀刃者无序(形容词用作名词,厚度)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臣之所好者道也(“……者……也”表判断)
族庖月更刀,折也("……,……也”表判断)
(2)宾语前置句
技经肯繁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繁”)
(3)状语后置句
刀刃若新发于硼(即“刀刃若于硼新发”)
(4)省略句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文化常识
(1)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
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
《师说》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2)《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本课成语
(1)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2)善刀而藏将刀擦净,收藏起来。比喻适可而止,自敛其才。
(3)游刃有余国师把整个的牛分割成块,技术熟练,刀子在牛的骨头缝里自由移动着,
没有一点儿阻碍。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第11页共41页
(4)目无全牛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整个的牛(全牛),三年以后,技术
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5)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6)切中肯紫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2.烛之武退秦师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目(已通矣,语气词)
2.行李之往来,苏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何国之有?厌通楂,满足
4.秦伯诚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削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本道丰[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勺李之往来(古义:外交使者。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一词多义
封: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茗之以膏腴之地(动词,分封)
诏书独藏魏其家,家丞封(动词,密封)
济:朝济而夕设版焉(动词,渡河)
君子济人于患,必离其难(动词,帮助,救济)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动词,成功)
微:徵夫人之力不及此[副词,(假如)没有]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形容词,微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副词,稍微,略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副词,隐隐约约)
第12页共41页
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名词,边疆,边远的地方)
肉食者邮,未能远谋(形容词,浅陋,目光短浅)
我皆有礼,夫犹邮我(动词,轻视,看不起)
若:着舍郑以为东道主(连词,假如)
徐公不蓿君之美也(动词,及,比得上)
更着役,复若赋,则何如(代词,你的)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君市(动词,像)
而:今急晅求子(连词,表顺承,才)
夜缱领出(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若亡郑w有益于君(连词,表顺承)
朝济加夕设版焉(连词,表顺承)
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是寡人之过也(助词,的)
何厌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子犯请击之(代词,指秦军)
怅恨久之(助词,用于时间词后,不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去)
其;君知若难也(指示代词,那)
共基乏困(代词,指代使者)
失基所与(代词,这里代指自己的)
吾名还也(语气助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焉:子亦有不利帚(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代词,哪里)
第13页共41页
若不阙秦,将常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厚(兼词,于此)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焉用亡郑以用邻(动词,增加)
又欲停其西封(动词,延伸、扩张)
若不解秦,将焉取之(动词,侵损、削减)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副词,于是)
以乱身整,不武(动词,替代)
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臣之壮也,?不如人(副词,尚且)
且君尝为晋君般矣(名词,恩惠)
唯君图之(动词,考虑)
秦、晋围郑,郑造知亡矣(副词,己经)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晋军函陵,秦孥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弯缱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
越国以邮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期济而夕设版焉(均为名词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本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边境)]
与郑人眼(名词用作动词,订立盟约)
(2)动词的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撤退)
若*郑而有益于君(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阙秦以利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得利)
第14页共41页
(3)形容词的活用
邻之厚,君之尊也(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共其乏学(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资粮)
(4)数词的活用
且朔于楚也(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以其无礼于晋(即“以其于晋无礼”)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即’'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即“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3)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的宾语“之”)
(4)宾语前置句
何厌之有(即“有何厌”,“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文化知识
(1)侯、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先秦爵
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制(分
为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爵位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
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2)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古代诸侯的谦称。
(3)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表示恭敬。
(4)盟两国或两人以上相互约定协同办事称“盟”。会盟时一般要杀牲、献(sha)血(古
第15页共41页
代举行盟会时饮牲畜的血),并宣读盟书,对天发誓。国家遇急难时,诸侯间临时约定会见,
举行盟礼,共同约定,互相援助,称“会盟”。
名句默写
1、《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也。
2、烛之武被求着出山时,说了一句隐含着不能早被任用的酸辛和不满的话是: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3、大敌当前,内忧外患,郑伯贵为一国之君却能礼贤下士,诚恳自责:吾不能早用子,今
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4、郑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烛之武,也略略还有点威胁的话是:然郑亡,子亦有不
利焉。
5、烛之武见秦伯时,以退为进,态度谦恭,承认郑亡,迎合对方的骄傲心理的语句是:秦
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6、烛之武劝说秦伯,貌似谦恭,却极有份量,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也由
此掌握了谈话的主动权,以退为进,柔中有刚: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7、烛之武从地理位置说明“亡郑”于秦无益而有害的结果。当时秦在西,郑在东,晋置于
两国之间,秦郑并不接壤,秦欲越晋据郑,绝无可能: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8、烛之武紧紧抓住秦穆公欲吞并天下的心理,联系实际,指点迷津,循循善诱,娓娓说理,
动之以情,诱之以利,“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亡
郑”、“舍郑”的利害关系一目了然,明智的秦穆公自当怦然心动,坐收渔利。
9、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是:
月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10、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11、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阙秦以利晋,唯君图
之。”
12、烛之武说退秦军后,晋文公非常气愤。晋国大夫子犯请求攻打秦军,然而晋文公认为“不
可“,他说“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他又说“因人之力而敝之”,这是不仁道的;“失其所
与”,是不明智的;“以舌L易整”,这是不符合武德的。于是晋文公对子犯说“吾其还也”,
晋国军队就离开了郑国。
3.鸿门宴
第16页共41页
通假字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同“彩",彩色)
年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把守;内:同“纳”接纳)
张良出,事项伯(“要”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值德也(“倍”同“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率自来谢项王(“蚤”同“早”,早些)
令将军与臣有邯(“郤”同“隙”,隔阂、嫌怨)
毋向诸侯/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接纳)
项王则受璧,置之半上(“坐”同“座。座位)
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率时(古义:指嵋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嫡姻(古义:两家结为婚姻关系。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箪也(古义:指意外的变故。今义:常用作副词,意思是“十分、极”.)
将军战河北,臣战西申(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一词多义
意: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动词,料想)
其尊常在沛公也(名词,意图)
红杏枝头春亭闹(名词,情景,景象)
久之,目似瞑,尊暇甚(名词,神态,神情)
人有亡斧者,寡其邻之子(动词,怀疑)
幸:妇女无所幸(动词,指君主宠爱女子)
故卒来告良(副词,幸亏,幸而)
则吾斯役之不卒(形容词,幸运)
妒人之能,事人之失(动词,喜悦,高兴)
如: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
第17页共41页
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
洛阳亲友如相问(连词,假如)
辞:卮酒安足狰(动词,推辞)
今者出,未群也(动词,告别)
大礼不帮小让(动词,考虑,注意)
动以朝廷为帮(名词,托辞,借口)
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用项王(动词,道歉)
哙拜谢(动词,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兼道歉和告辞义,辞谢)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动词,告,问)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动词,推辞,谢绝)
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动词,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形容词,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动词,发动)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动词,成就,传扬)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举荐,推举)
胜: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尽)
沛公不胜杯杓(动词,经得住,能承受)
予观夫巴陵胜状(形容词,优美的,美好的)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动词,胜过,超过)
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连词,可是,但是,去Q
不然,籍何以至此(代词,这样)
项王默经不应(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因:不如国善遇之[介词,趁着(机会)]
第18页共41页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副词,就)
且:若属皆耳为所虏(副词,将要)
臣死耳不避,卮酒安足辞(连词,尚且)
以其无礼于晋,耳贰于楚也(连词,并且)
北山愚公者,年耳九十(副词,将近)
与:欲与亚父(动词,给)
竖子不足与谋(介词,和、跟、同)
失其所与,不知(动词,结交,亲附)
吾与点也(动词,赞成)
以:具告以事(介词,把)
常以身翼蔽沛公(介词,用)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连词,表目的,来)
樊哙侧其盾以撞(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为:为击破沛公军(介词,wei,替、给)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读wN,介词,替、给;第二个读w6i,动词,谋划)
客何为者(动词,w6i,做)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wGi,认为)
我为鱼肉(动词,wei,是)
何辞为(句末语气助词,wei,表反问)
其他重要实词和虚词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动词,对等,比得上)
旦日飨士卒(动词,用酒食款待宾客。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秦时与臣沛,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交往)
举所佩玉玦以不之者三(动词,给……看)
会其怒,不敢献(副词,恰巧)
第19页共41页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动词,估计)
圉不如也(副词,本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家足辞(代词,哪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动词,放弃,丢下)
吾膈今为之虏矣(名词,类)
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沛公军霸上(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沛公欲手关中(名词用作动词,称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作状语,连夜)
吾得见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篝吏民(名词用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用作动词,递眼色)
常以身粤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先破秦入咸阳者手之(名词的使动用法,让……称王)
道芷阳间行(名词用作动词,取道)
(2)动词的活用
项伯杀人,臣清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命)
沛公旦日丛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化不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此亡秦之缓耳(动词用作名词,后继者)
(3)形容词的活用
此其志不在个(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素善留侯张阜(形容词用作动词,友善、交好)
第20页共41页
沛公今事有靠(形容词用作名词,急难,危急的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用作名词,旧交)
拔剑撞而建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破)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也,表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者,……-也,表判断)
亚父者,范增也(……者,……也,表判断)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者也,表判断)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为……,表判断)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也,表判断)
(2)状语后置句
贪于财货(正常语序为“于财货贪”)
具告以事(正常语序为“以事具告”)
长于臣(正常语序为“于臣长”)
(3)宾语前置句
不然,籍何以至此(“何以"正常语序为“以何”)
客何为者(“何为”正常语序为“为何”)
大王来何操(“何操”正常语序为“操何”)
沛公安在(“安在”正常语序为“在安”)
(4)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省略引进处所的介词“于”)
欲呼张良与(之)俱去(省略介词宾语“之”)
毋从(其)俱死也(省略介词宾语“其,,)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其)饮(省略介词宾语“其”)
第21页共41页
则与(之)一生彘肩(省略介词宾语“之”)
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省略动词“恐”)
(5)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被动)
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被动)
(6)固定句式
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孰与君少长(和……相比,哪一个……)
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
文化常识
(1)司马官名。掌管军政和军赋等与战争相关的事务。相传商代已置,西周为三公(司
徒、司马、司空)之一,春秋战国时沿用,后楚国等国家开始设置左司马和右司马的职务,
来划分在战争中的具体分工。有时候还在两个司马之上设立大司马。左司马,官名,将军下
面的属官,掌管军事。
(2)相在国君之下辅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官职•商代叫尹,春秋叫卿,秦朝称丞相,
唐宋以后称宰相,明太祖废丞相,后世不设。
(3)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4)山东指靖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5)左尹楚国官名,令尹之辅佐。令尹,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令尹
的助手分为左尹和右尹,左尹地位略高。
(6)河北、河南分别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地区。
(7)将军中国古代各朝代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
指挥甚至最高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有将“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
本课成语
(1)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说话或行动虽然表面上另有名目,其真实意图却在于对某
人某事进行威胁或攻击。
第22页共41页
(3)劳苦功高做事勤苦,功劳很大。
(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人家掌握生杀大权,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统编版(2019)高一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
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
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
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
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
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
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
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
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
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
“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
不天其生,不绝其长也。建盘鱼鳖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天其生,不
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
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第23页共41页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
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
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
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
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
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
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
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
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
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
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
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
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
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
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
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
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
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其实,从更宏阔的视野上看,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在于地球上的自
然万物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即生命共同体。山和水是有生命的,山和
水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生命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都是生命共同体。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反过来又是生命的产物。地球正是因为有了生命才称其为
地球——一颗绿色的星球,一颗向太阳开放、从太阳获得源源不断能量补充的
星球,否则就会像太阳系其他星球一样是毫无生息的死球。
善待地球就要善待生命,善待生物圈的生命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
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一旦丧失,生物圈这一生命共同体就
会崩溃,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就会瓦解。地球自然万物作为生命共同体或生物
第24页共41页
共生体系的良性运转,是维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
提。
(摘编自刘湘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三点阐释》)
材料三:
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人们曾经“怨天尤人”,把环境危机的原因归咎于
自然界本身。但是,近年来,随着这方面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人们充分认识到,
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自身的非科学活动,是人类无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
自我调节机制而为所欲为的必然结果。人类出于自己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一方
面,将自然界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资单,任意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
另一方面,则错误地把自然界当作“垃圾桶”,肆意弃置生产和生活的废弃物
品。到头来,人类意欲征服自然,却反遭自然界的惩罚。究其根源,就在于未
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环境危机的产生,并不意味着人的能动性已经发挥到了顶点,而是意
味着人类并没有解决好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关系。其实,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
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本身也应表现为两个方面:在
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如果后者不
以前者为基础,能动性就可能超越受动性而变成一种盲目性的意向活动。要调
整好能动性和受动性的关系,人类就得不断推进自己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了解。
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性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
无节制的耗费上。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脱离人的受动性而
盲目膨胀,这种“能动性”无疑会祸及自身。恩格斯在总结了人类向自然界索
取的经验与教训后精辟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
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人们不能只注重改
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力量的增长,而忽视了人和自然之间物质交换的能动性
与受动性的统一。
总之,人与自然关系危机的出现,是同过去几个世纪中人把自己视作自然
的统治者和主宰者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卫美云《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之辨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第25页共41页
A.先秦儒家崇尚仁爱,主要表现在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博爱之情,而对于
动物,他们认为爱人甚于爱物,是有差别的。
B.人类离不开地球的哺育,地球更离不开人类的力量支持,二者互为依赖,
互为支持,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地球生命。
C.作为自然的统治者和主宰者,人类不仅负有改造、征服和战胜自然的责
任,还必须具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材料三中“能动性”主要指人类的主观意向和活动,如“杀伐以
时”“善待地球”“掠夺和浪费自然资源”等都属此类。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荀子看来,人类有智慧和道义,有趣由动物的道德水平,因此人利用
动物、杀伐捕猎是有其天然的合理性的。
B.人类创造了文明,文明的力量使得人类似乎拥有了对地球的生杀予夺权,
但地球的毁灭必定带来人类的毁灭,两者命运与共。
C.材料二中的“生命共同体”,是指人与自然的一切生命都是相互联系的
有机整体,这与材料一中先秦儒家的观点有所不同。
D.材料一中多处引用古人古籍中的话,材料二中列举了一组数字,这些内
容都为观点的论证提供了有力的材料支撑。
3.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B.“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之中的。”
C.“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4.同一话题往往有不同的论述角度,请简要说明材料二和材料三在论述角
度上有何不同。(4分)
第26页共41页
5.当前我国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请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6分)
(二)现代文阅读H(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喂鸡
王春迪
外乡人说老街,说街上的钱眼儿比那路边的榆钱儿还多,就看你愿不愿意
弯腰去捡了。
他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老街商铺遍地,人流如织,物阜民丰,随便给
你一个插脚的地儿,卖个扫帚、要筐、竹席啥的,不用走街串巷扯着嗓子吆喝,
也够糊口了。
正因如此,蔡老谋的媳妇,每每见到蔡老谋闷在家里侍弄那几只大公鸡,
火气就直往上蹿!媳妇觉得蔡老谋养鸡卖不了几个钱,还不如编个席、拉个煤
到街上卖。媳妇隔三岔五就骂蔡老谋,瞧你这出息!你每天空着手出去拾粪,
也比弄这几只鸡强!脑子灌鸡屎了,养鸡就养鸡呗,偏偏只逮着公鸡养,等着
公鸡腕里给你拉个金蛋来吧!
蔡老谋由她说,也不搭理,只是进屋抓了把小米,背着手就出门了。那些
公鸡见状,就跟有绳子拽着似的,乖乖地凑成一团,跟着蔡老谋出门溜达去了。
蔡老谋的这些公鸡,打去年年前就开始养了。当初,为了这几只鸡,蔡老
谋走遍十里八村,选的都是那种身高羽艳的种。每天,吃的是稻谷、玉米、菜
叶,喂的是蚯蚓、蚂蚱、米虫,偶尔,蔡老谋还弄几只小娱蚣给它们啄啄。没
事时,就带它们出去爬高、遛弯儿。一年下来,这几只公鸡眼似珍珠,J如火
焰,尾似彩虹,爪如金钩。羽毛油亮,似绣袍锦缎;步履强健,如将军出征,
好不威武!清早打鸣,那叫声好似利剑一般,直冲云霄,简直要把天给捅破了!
腊月二十九那天,天不亮,蔡老谋便起身,从鸡舍里抱了一只公鸡,直奔
第27页共41页
老街而去....
这天清早,老街首富海爷府上的大门刚一打开,便见一只金羽红冠大公鸡
昂首挺颈、精神抖擞地在院子里迈着方步,毫无胆怯之色。正当大伙儿无比惊
奇的时候,那公鸡挺立在院子中间,斜足了劲儿,喔喔地亮了一嗓子。那个鸣
儿打得清脆敞亮,余音绕梁,像是在人的耳边吹了一口仙气,把府上男女老少
都给叫醒了!
当天上午,管家就让人把鸡抱到了海爷跟前,并把这喜庆事儿告诉了海爷。
海爷听罢,桌子一拍,连说三声好!要知道,接年就是鸡年,大过年的,就“开
门见鸡(吉)”,对于生意人来说,这是多喜庆的事儿啊!更何况,这只公鸡,似
天鸡一般色彩鲜艳、威风凛凛,看一眼就想上去摸一把。海爷让管家抱到各个
屋里去,给老太太和大奶奶瞧瞧,让她们也高兴高兴。海爷的小儿子,今年十
岁,听大人说了这件事儿,手舞足蹈,还像模像样地写了一首诗,惹来大伙儿
一阵夸赞。
哪想到,正当午的时候,有个下人来禀告管家,门口来了一个老农,说自
己一只公鸡进了府里头,想把它要回去。
管家眉头微微一皱,照理,是该把鸡还给人家。堂堂一个大户人家,霸着
穷人家的一只鸡,愣是不还,说出去,不让人笑死才怪!可大过年的,多好的
一个彩头,整个府里老老少少喜庆一番,又这么还回去了,谁甘心?东家知道
了,铁定会不高兴的。
想到这里,管家顺手抓了一包果子,对下人说道:“带我去见见那人。”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蔡老谋。管家见到他时,蔡老谋正坐在门口的台阶上,
穿着一件打着补丁的破短袄,腰间用草绳系着,两手揣在袖筒里。
管家问蔡老谋:“那鸡,是你的?”
蔡老谋躬身道:“咱一乡下人,给俺十个胆,也不敢讹到这儿啊,那只鸡
的鸡冠上有一块黑点儿,是两个月以前让别的鸡给啄的,不信,您瞧瞧?”
管家微微一笑,把手上的果子递给蔡琳,顺带着,又从袖筒里掏了一个小
银锭给他。
第28页共41页
管家笑道:“这大过年的,讲究你来我往。这只鸡,既然进了门,就算你
送给咱府上的新年贺礼吧。这些东西你先带去,不成敬意,赶明路过这儿了,
不嫌弃的话,进来歇歇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亲子读书心得体会15篇
- 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总结
- 中队委竞选演讲稿模板集锦9篇
- 中国医师节致辞范文(6篇)
- 中医院经济管理经验汇报材料-学习材料范文
- 应急值守课件教学课件
- 影像科紧急抢救预案及流程(修)
-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因素及对策
- 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仪器设备计算机控制与通信技术条件 编制说明
- wipo-文本和图像作品的集体管理
- 2023年阜阳职业技术学院人才招聘笔试真题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2024年中级电工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必会题)
- 《第二单元测试卷》(单元练习)-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2024年员工向公司借款合同标准版本(六篇)
- 《PLC应用技术(西门子S7-1200)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泰康保险在线测评真题
- 小学语文阅读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 DB3301-T 1139-2024 地理标志产品 千岛湖鲢鳙
- 2024-2030年中国陶瓷珠市场发展趋势及投资可行性价值评估报告
- 7.比较不同的土壤课件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