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1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2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3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4页
【高中语文】《与妻书》同步练习+统编版++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与妻书》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谏逐客书》中,李斯以“河海”为例说明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2)《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泰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目的是说明“,”。(3)《与妻书》中,写林觉民归家想把“此行之事”告诉妻子,但是与妻子相对时又难以启口,心中的悲痛难以形容的两句是“,”。二、语言文字运用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B.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C.汝可以模拟得之D.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曹雪芹这本书其实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分别指出了这部小说内容的几个层次。_______________。“红楼”何所指?“红”在书中占了很大很重要的地位。“红”指的是红尘:“红楼”指贾府这种人世间的贵族家庭;下面这个“梦”字,红楼一梦。中国传统的佛道思想,从很早的《南柯梦》、《邯郸梦》,一直下来到《红楼梦》。另外一个叫做《石头记》,更深了一层,_______________。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石头,通灵宝玉,后来历劫下到红尘,经历了整个的一生,最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回到了青埂峰下,一生历了一劫。这里讲的虽是贾宝玉个人,但从某方面说,也是每个人到这个世上来,同样是历劫,也是走一趟,也是经历红楼一梦。我们看这本书,第一看贾府兴衰这条线,从开始它的情节发展就指向了贾府的由盛入衰;第二条线是_______________,贾宝玉经过了生离死别,到最后悟道。追寻这两条线索,看这本书才有了脉络。七十二回以前,贾府怎么从一开始的最盛渐渐衰落下去,这是一条线。第二条线,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情,黛玉的死对他攸关重要。当然还有好几个人物,他们的死亡,他们的遭遇,对贾宝玉是一种刺激、一种启发,最后他出家悟道。我想这两条线大家抓住的话,看这本书就不觉得混乱。3.下列古诗文中的“梦”和文中划横线处的“梦”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今不能见汝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与妻书》林觉民)B.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C.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三、小阅读5.下列对《与妻书》一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卿卿”一呼,落笔动情;“泪珠和笔墨齐下”这些饱含感情的倾诉便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十分动人。B.作者在第三、四段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几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深深的爱。C.第六段中,作者说希望真有鬼,好与妻子以灵相依,黄泉尘世,互慰相思与寂寥,说明当时的革命者还有一定的迷信思想。D.信中作者将儿女之情与革命豪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闪烁着革命志士宁愿牺牲一己而“为天下谋永福”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令人感奋。四、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姚崇尝有子丧,谒告十余日,政事委积,卢怀慎不能决,惶恐入谢于上。上曰:“朕以天下事委姚崇,以卿坐镇雅俗耳。”崇既出,须臾,裁决俱尽,颇有得色,顾谓紫微舍人齐浣曰:“余为相,可比何人?”浣未对,崇曰:“何如管、晏?”浣曰:“管、晏之法虽不能施于后,犹能没身。公所为法,随复更之,似不及也。”崇曰:“然则竟如何?”浣曰:“公可谓救时之相耳。”崇喜,投笔曰:“救时之相,岂易得乎!”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臣光曰:昔鲍叔之于管仲,子皮之于子产,皆位居其上,能知其贤而下之,授以国政,孔子美之。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夫不肖用事,为其僚者,爱身保禄而从之,不顾国家之安危,是诚罪人也。贤智用事,为其僚者,愚惑以乱其治,专固以分其权,媚嫉以毁其功,愎戾以窃其名,是亦罪人也。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选自《资治通鉴》,有改动)材料二:唐卢怀慎,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器用屋室,皆极俭陋。既贵,妻孥尚不免饥寒,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后为黄门监兼吏部尚书,卧病既久,宋璟、卢从愿常相与访焉。常器重璟及从愿,见之甚喜,留连永日,命设食。有蒸豆两瓯、菜数茎而已,此外翛然无办。因持二人手谓曰:“二公当出入为藩辅,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不数日而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上览其表,益加悼惜。(选自《明皇杂录》)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然A享国岁久B近者C稍倦D于勤E当有小人F乘此而进G君其志之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其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在文中是“回头看”的意思,与《鸿门宴》中的“大行不顾细谨”的“顾”意思不相同。B.“竟”在文中是“到底”的意思,与《与妻书》中的“不能竟书而欲搁笔”的“竟”意思相同。C.“用事”,在文中是“当权”的意思,与《屈原列传》中的“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的“用事”意思相同。D.“设”在文中是“准备”的意思,与《苏武传》中的“为武置酒设乐”的“设”意思相同。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崇请假十多天为儿子办丧事,假满复出之后,很快就把积累的政事办完了,可见其理政的才能极高,深得皇上信任。B.齐浣认为姚崇作为宰相,比不上古代“管晏”那样的名相,是因为姚崇制订的法度总是随时更改,所以他只能算得上是一位“救时宰相”。C.因为卢怀慎的才能比不上姚崇,每遇到一件事情,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时人称他为“伴食宰相”,表达了对卢怀慎的讽刺。D.卢怀慎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妻子儿女还经常挨饿受冻,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曹参自谓不及萧何,一遵其法,无所变更,汉业以成。(2)崇,唐之贤相,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玄宗太平之政,夫何罪哉!10.司马光与“时人”对卢怀慎的褒贬评价不一样,综合两则材料,请简要概括卢怀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臣之力也?君之力也?”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宾胥无善削缝,隰朋善纯缘①。衣成,君举而服之,亦臣之力也。君何力之有?”师旷伏琴而笑之。公曰:“太师奚笑也?”师旷对曰:“臣笑叔向之对君也。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或曰: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夫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美之大者也,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昔者宫之奇在虞,僖负羁在曹,二臣之智,言中事,发中功,虞、曹俱亡者,何也?此有其臣而无其君者也。且蹇叔处干而干亡,处秦而秦霸,非蹇叔愚于干而智于秦也,此有臣与无臣也。向曰“臣之力也”不然矣。昔者桓公宫中二市,妇闾二百,被发而御妇人。得管仲,为五伯长;失管仲,得竖刁而身死。以为非臣之力也,且不以管仲为霸;以为君之力也,且不以竖刁为乱。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材料二:仲尼之门,五尺之竖子,言羞称乎五伯。是何也?曰:然!彼诚可羞称也。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之不嫁者七人,闺门之内,般乐奢汰②,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外事则诈邾袭莒,并国三十五。其事行也若是其险污淫汰也。固曷足称乎大君子之门哉!若是而不亡,乃霸,何也?曰:夫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焉,夫孰能亡之?倓然③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甚雠遂立为仲父是天下之大决也。立以为仲父,而贵戚莫之敢妒也;与之高国之位,而本朝之臣莫之敢恶也;与之书社三百,而富人莫之敢距也;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诸侯有一节如是,则莫之能亡也;桓公兼此数节者而尽有之,夫又何可亡也!其霸也,宜哉!非幸也,数也。(节选自《荀子·仲尼篇第七》)【注】①纯缘:给衣服镶边。②奢汰:没有节制地挥霍浪费。③倓然:形容安然不疑。1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安忘A其怒B出C忘甚雠D遂立E为仲父F是G天下之大H决也。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发,与《苏武传》中“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中的“发”相同,和“百发百中”的“发”不同。B.闾,里巷的门,这里指住处。妇闾,即妇女居住的地方,是齐桓公设于宫中的娱乐场所。C.被,和《促织》中“闻妻言,如被冰雪”中的“被”相同,和《屈原列传》中的“忠而被谤”中的“被”不同。D.幸,侥幸的意思。与《鸿门宴》中“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与妻书》中的“今日吾与汝幸双健”的“幸”词义都不同。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借晋平公与叔向、师旷三人的对话,实际上是在宣传自己关于如何治国的思想主张。B.韩非子在论证观点时,引用了多个事例:虞国、曹国拥有智慧之臣却灭国,蹇叔先事虞后事秦。C.在孔子门生看来,齐桓公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做了许多险恶肮脏、放荡奢侈的事情,完全不值得颂扬。D.齐桓公重用管仲,给予他很多特权,管仲也将齐国治理得井然有序,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君弗食,孰敢强之也?(2)贵贱长少,秩秩焉,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是天下之大节也。15.两则材料都分析了齐桓公成功的原因,请分别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徽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进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贞观九年,北蕃归朝入奏:“突厥内大雪,人饥,羊马并死。中国人在彼者,皆入山作贼,人情大恶。”太宗谓侍臣曰:“观古人君,行仁义、任贤良则理;行暴乱、任小人则败。突厥所信任者,并共公等见之,略无忠正可取者。颉利复不忧百姓,恣情所为,朕以人事观之,亦何可久矣?”魏徵进曰:“昔魏文侯问李克:‘诸侯谁先亡’?克曰:‘吴先亡’。文侯曰:‘何故’?克曰:‘数战数胜,数胜则主骄,数战则民疲,不亡何待’?颉利逢隋末中国丧乱,遂恃众内侵,今尚不息,此其必亡之道。”太宗深然之。贞观九年,太宗谓魏徵曰:“顷读周、齐史,末代亡国之主为恶多相类也。齐主①深好奢侈,所有府库用之略尽,乃至关市无不税敛。朕常谓此犹如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齐主即是也。然天元②、齐主若为优劣?”徵对曰:“二主亡国虽同,其行则别。齐主暗弱,政出多门,国无纲纪,遂至亡灭。天元性凶而强,威福在己,亡国之事,皆在其身。以此论之,齐主为劣。”(选自《贞观政要》)【注】①齐主:指齐后主,名纬,世祖之子。②天元:北周宣帝,自称天元皇帝。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B.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C.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D.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明清以后多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B.朕,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自称“朕”;古代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朕”专用做皇帝的自称。C.中国,古代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与“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与妻书》)中“中国”意义相同。D.府库,古代国家贮藏文件、物资、金帛等处所的通称。贮文书档案的为府,贮金帛财货、武器的为库;如《鸿门宴》“籍吏民,封府库”。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与近臣讨论周王朝与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周与秦守护天下的方式是不相同的,这也就影响了国运的长短。B.唐太宗认为,隋文帝不怜惜百姓却过度地重视积累财富,灾年也不开仓赈民,这也直接导致了隋炀帝的亡国悲剧。C.唐太宗认为颉利不体恤百姓,恣情所为,必然灭亡;魏征引述李克的典故,表达了经常发动战争会使民生疲弊导致灭亡的观点。D.唐太宗认为末代亡国的君主,所做的坏事多数都很类似。魏征也比较了天元、齐主两个亡国之君做法的区别,并认为齐主更差一些。19.翻译成现代汉语:(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齐桓晋文之事》(2)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谏太宗十思疏》)(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4)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20.唐太宗君臣善于以史为鉴,请结合本文概括他们从前代的兴亡中汲取了哪些治国的智慧。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刘粹刚之死萧乾十月廿五日的早晨,溧水城头,为金黄晨曦染了色的荒草微微抖了一抖,田坝上无声地飞起一群燕子。杂在这啁啁哳哳的一群里面,还飞着一只翅膀庞大得出色的钢铁的禽类。那钢铁的腑脏里蕴藏着的却是空军少尉刘粹刚,一个接连鏖战了七十多天,击落敌机十三四架的空中好汉。这是八一三以来,他第一次的休假。他向着南京进发。当机翼下出现了一个蜂窝般的城市,他用力扳动膝前的升降舵,随着螺旋桨转动得慢了,机身如一只轻盈的鸽子,很熟悉地环了明故宫打了一个盘旋,像是用那英勇影子抚摸了下面那些受着敌机威胁的屋顶,随之,起落轮着陆了。回到家,他见到太太许希麟,第一件事是替他的队员们谢谢她为他们手织的羊毛衣。廿三岁结婚后,到现在刚刚两年,然而他们却知道怎样节制自己的情感。八月十一日,神圣的保卫祖国的战事刚开始的时候,刘少尉由扬州写给她的信可以看出:假如我要是为国牺牲杀身成仁的话,那我是尽了我的天职,因为我们是生在现代的中国,是不容我们偷生片刻的。您应当创造新的生命,改造环境,我只希望您永远记住在人生旅途上遇着我这么个人,我们为公理而战争,我们为生存而奋斗,我们会胜利的……而现在我们这位飞将军开始有声有色地追叙他在首都上空用残破飞机击落那架敌机的故事。他摆动着粗大手掌,忽起忽落地描摹着空中动作。房里那唯一的听者不自觉地捏起小拳头,安详温柔的脸上顿然露出了无限的关切。同时,一种无比的骄傲,布满了刘太太的脸上。她替他计算着:“粹刚,九一八你入的军校航空班,一二八你入的航校,如今,八一三你已是个出色的打手了。这三个难过的日子却刚好是你的路程碑了。”大约八点光景,家门口停了一部飞机场上派来的汽车,是参谋长派人来接的。参谋长说,山西娘子关已失守,空军接长官命令派一队飞机出发,任务是在廿七日拂晓,掩护八路军反攻娘子关。参谋长并且说,现在这边缺少领队的,问他能不能牺牲这班休息?他即刻接受了这任务,并且立刻出发去组织队员。廿六号早七点钟,三架飞机环着机场打了一个圆圈后,使翱翔飞起来了,匀称地排列在灰蓝的天空向着辽远的西方飞去,那飞在这美丽队形前面领队的正是我们的刘少尉。他们经过汉口、洛阳,最后向目的地飞去。到达太原时,天已暗了下来。飞行途中,排在左翼的一架飞机有了毛病,用灯语向领队招呼了一声折回头飞了。如今,只剩这么两架飞机在跟黑暗和高空的寒风奋斗着了。忽然,地面放起高射炮了。灿烂阴森的炮弹在他们机身附近接连地开了花,爆裂的声音在黑空里响彻着。他们飞入晋北敌人的阵地了。于是,他们赶忙调度着升高器,拼命飞出火力带外,才向回折飞。刘队长对于寻觅陆标原是极谙熟的老手。他忖度着,一定是太原机场没有灯光设置,只好夤夜飞回洛阳去了。晚上八点五十分的光景,他们飞过一道山岭。这时,刘队长的量油器的指针已愈偏愈左,说明着油已快告罄了。人呢,在这黑夜和北国的劲风挣扎着,也已疲劳不堪了。他深怕队员受自己的牵累,就关闭了机侧的指挥灯。按照航空规矩,那是“队员分散,各寻降落地”的记号。然而那架飞机仍紧紧跟随着他,不忍单独离队。他又继续领导着前进。没想到另外队员那架却比他先没了油,打出了“被迫降落”的灯号。如今,刘队长随身仅有一颗照明弹,这也许就是逃生的一把钥匙。不幸,那个队员没有带。抛开国家,社会,单单从人类的本能上想,他留下这颗,他值得原谅!伪君子还可以说是“为国保身”,其实,即使明白说是为保自己,在这生死的边线上,也没有什么不该了,然而,刘队长扳了机柄,一颗,唯一的那一颗照明弹垂落下去了。黑空放了光明,地面放了光明,中国空军的道德放了光明。只那么一扳,然而那需要对国家,对同类,比平常人更深切一点的爱。如今,只剩他孤单地飞行着了,他所余的只有一只随时可干的油箱,满身的疲惫,和一腔报国的赤诚。他勇敢地前进着,用极端的镇静克服着本身和四周的威胁。这时,他飞过一座小城。那量油器的指针是就要落底了。到了这山穷水尽的时节,一个空军战士,原有一条自救的办法:他可以跳飞行伞,这件东西他倒还有。然而他只知道一宗事实,他时刻不忘记那事实:祖国的飞机太少,不能跟敌人学糟路。五年前,他在杭州机场上试飞意大利买来的新机时,机身着了火。机场上人都惊叫起来,然而他还是不肯跳伞。他闭了电门,让飞机如一片落叶那样飘了下来。他挨了所有人的抱怨。五年后的今晚,对于跳伞,他还是那样悭吝。他集中通身的敏锐,灵活,气力,牢牢把住了那人机生命所系的驶盘,一面探望着机翼下面的一切,一面向下降落着。在黑空里,嗡嗡的机声一定震惊了城里的居民。然而,还有更大的震惊哪!一声巨响,古老的城楼颤抖了。没有爆炸,没有起火,但是飞机寂然不动了。我们连击落十三四架敌机的刘粹刚少尉,也寂然不动了。一颗英雄的崇高的星,陨落了。十一月十六日那天,这陨石在千万悲哀的眼睛下,抬进了南京城。一九三八年五月一日,昆明(有删改)2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将“接连鏖战了七十多天,击落敌机十三四架”作为飞行员刘粹刚的出场介绍,揭示了故事的战争背景。B.刘粹刚在给妻子的信件里洋溢着他为国家奋斗而牺牲家庭幸福的高尚情感,这与林觉民的《与妻书》有相似之处。C.刘粹刚临危受命率队帮助八路军防守娘子关,反映国共统一战线建立,广大军民团结一致、反抗侵略的历史事实。D.小说结尾运用“崇高的星,陨落了”“这陨石在千万悲哀的眼睛下”等词句,表达作者与民众对英雄的沉痛悼念之情。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通过田坝上群燕无声飞起的景色描写,渲染了深沉肃穆的环境氛围,巧妙引出主人公的平安归航,给人以真切的印象感受。B.小说写刘粹刚驾飞机环明故宫打盘旋“像是用那英勇影子抚摸了下面那些受着敌机威胁的屋顶”,生动表现他对南京城的热爱。C.小说对许希麟女士着墨不多,但有关她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较为传神,刻画出一位深爱丈夫并支持抗战的“贤内助”形象。D.小说主要以时间顺序来写人叙事,在叙述过程中恰到好处地穿插作者的议论、评价,有助于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23.小说中刘粹刚的行为彰显出“中国空军的道德”哪些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4.小说在叙述空军英雄刘粹刚的故事时,略写他击落敌机的英勇壮举,详写其不幸牺牲的过程,这样叙述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择、深、庶、德、悲、盖。2.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今异义词的能力。A.以及,古义:并且推广到;今义:表并列的连词。B.福利,古今意义相同,均可指一个人的健康、幸福或幸运的状况。C.模拟,古义:想象、揣摩;今义:模仿。D.所以,古义:原因,情由;今义:表结果的连词。故选B。3.D4.①最广为人知的是《红楼梦》

②讲石头历劫的过程

③宝玉出家【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BC三项都是人做的梦或者是人做梦,只有D项和原文的意思相同,都是梦幻的意思。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说“曹雪芹这本书其实有几个不同的名字”,后文提到《红楼梦》,说明这个书名是大家最熟悉的,应填“最广为人知的是《红楼梦》”。

第二空,此处为领起句,对应名字“石头记”,结合后文“贾宝玉前身是一块石头,通灵宝玉,后来历劫下到红尘”的阐释,应填“讲石头历劫的过程”。

第三空,第二条线是围绕宝玉展开的,结合“最后悟道”,应填“宝玉出家”。5.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说明当时的革命者还有一定的迷信思想”错误,这不是迷信思想,因为作者“平日不信有鬼”。作者这样说是表现他对妻子的爱恋之深,对妻子孤身一人留在世上,甚为担忧。故选C。6.BEG7.B8.D9.(1)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2)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来成就唐玄宗太平盛世的基业,怪罪他什么呢(为什么怪罪他呢)!10.①谦逊让贤;②清正廉洁;③善于荐人;④明察政事;⑤理政能力有限。【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但是在位的时间长了,近来对勤政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然享国岁久”,主谓结构,“岁”为主语,“久”为谓语,句意完整,且“近者”是下一句的时间状语,B处断开;“近者稍倦于勤”,状语后置句,“于勤”为后置状语,E处断开;“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兼语结构,“小人”为前句宾语,后句主语,“乘此”为状语,“进”是“小人”的谓语,且“君”是下一句的主语,G处断开。故选BEG。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顾”,回头看。/顾虑。句意: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做大事的人不拘泥于小节。B.错误。“竟”,到底。/结束、完成。句意: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不能写完,而想要停笔(不写)。C.正确。“用事”,当权。句意:如果不贤的人当权。/(张仪)到了楚国,又用丰厚的礼物贿赂掌权的靳尚,。D.正确。两处“设”,准备。句意: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为苏武准备了酒宴和歌舞。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他常常接受亲朋好友对他的接济和帮助”错,文中“而于故人亲戚散施甚厚”意思是卢怀慎虽然贫穷,但是他对亲戚朋友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故选D。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自谓”,自认为;“一”,完全;“成”,成就。(2)“戮力”,齐心协力;“济”成就;“罪”,怪罪。10.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能知其贤而下之”“怀慎与之同心戮力,以济明皇太平之政”可概括出:谦逊让贤。结合“清慎贞素,不营资产”可概括出:清正廉洁。结合“疾既笃,因手疏荐宋璟、卢从愿、李杰、李朝隐”可概括出:善于荐人。结合“圣上求理甚切,然享国岁久,近者稍倦于勤,当有小人乘此而进,君其志之”可概括出:明察政事。结合“怀慎与崇同为相,自以才不及崇,每事推之”可概括出:理政能力有限。参考译文:材料一:姚崇曾有一次为儿子办丧事,请了十几天的假,从而使得应当处理的政务堆积成山,卢怀慎无法决断,感到十分惶恐,入朝向唐玄宗谢罪。唐玄宗对他说:“朕把天下之事委托给姚崇,让您对雅士俗人起镇抚作用罢了。”姚崇假满复出之后,很快便将未决之事处理完毕,不禁面有得意之色,回头对紫微舍人齐浣道:“我作宰相,可以与历史上哪些宰相相提并论?”齐浣没有回答。姚崇继续问道:“我与管仲、晏婴相比,谁更好些?”齐浣回答说:“管仲、晏婴所奉行的法度虽然未能传之后世,起码也做到终身实施。您所制定的法度则随时更改,似乎比不上他们。”姚崇又问道:“那么到底我是什么样的宰相呢?”齐浣回答说:“您可以说是一位救时之相。”姚崇听后十分高兴,将手中的笔扔在桌案上说:“一位救时宰相,也是不容易找到的呀!”卢怀慎与姚崇同时担任宰相,自认为才能不及姚崇,所以每遇到一件事,都会推让给姚崇来处理,当时的人将他称为“伴食宰相”。臣司马光评论说:昔日(春秋时期齐国的)鲍叔牙对于管仲,(郑国的)子皮对于子产,都是前者职位在后者之上,因为了解后者的贤能而甘居其下,将治理国家的大权交给他们,这种做法受到了孔子的赞赏。汉朝丞相曹参自认为才能不及萧何,因而完全奉行萧何制定的法度,没有变化或修改的内容,汉家的功业即因此而得以成就。如果不贤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为了苟全性命保有禄位,无原则地秉承上司的旨意行事,不顾国家的安危得失,这种人真是国家的罪人。如果贤良明智的人当权,作为他的僚属,用欺诈蛊惑来扰乱他的部署,用独断固执来削弱他的权力,用百般嫉妒来诋毁他的功绩,用执拗乖僻来窃取他的名望,这种人也是国家的罪人。姚崇是唐朝的贤相,卢怀慎与他齐心协力,为的就是成就唐明皇太平盛世的基业,责备他什么呢!材料二:唐朝的卢怀慎,清正廉洁,不谋求钱产资财。他的住宅和家里的陈设用具都非常简陋。身份高贵以后,妻子和儿女仍免不了经常挨饿受冻,但是对待亲戚朋友,卢怀慎的帮助和接济非常大方。后来他担任黄门监兼吏部尚书期间,病卧在床很久,宋璟和卢从愿经常一起去探望他。卢怀慎一直很器重宋璟和卢从愿,看到他们俩来了,心里非常高兴,留他们很长时间,并叫家里人准备饭菜。端上来的只有两瓦盆蒸豆和几根青菜,此外什么也没有。卢怀慎握着宋璟和卢从愿两个人的手说:“你们两个人一定会出将入相,作国家的藩篱、皇帝的辅臣,皇帝寻求天下大治的心思很急切,但是在位的时间长了,近来对勤政逐渐有所懈怠,这时候往往就会有小人乘机接近讨好皇帝,你们两个人一定要记住(在意)。”过了没几天,卢怀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时候,就亲手写了一封奏章,向皇帝推荐宋璟、卢从愿、李杰和李朝隐。皇帝看了奏章,对他的离世越发哀悼惋惜。11.BDF12.C13.D14.(1)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2)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没有谁敢不有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15.材料一认为齐桓公的成功是君臣合力的结果,材料二则强调国君的作用(善于用人)。【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逃出险境后忘记了对管仲仇恨,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安忘其怒”“出忘其雠”结构整齐,句式对称,中间应断开;“遂”作为下一句的句首,前面应断开;“立为仲父”,是动宾短语,其后要断开;“是天下之大决也”,是判断句,“是”,指示代词,指代“遂立为仲父”这一内容,前面应断开。故选BDF。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行动、举动/动手/发射。句意:行动都合乎功利。/虞常等七十多个人想举事造反。/形容射箭或打枪准确,每次都命中目标;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B.正确。C.错误。被,同“披”,披散/覆盖/介词,表被动。句意:他披散着头发玩弄女人。/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像盖上冰雪一样。/忠诚却被毁谤。D.正确。侥幸/幸亏/幸运。句意:不是侥幸得来的。/现在事情紧急,幸亏他来告诉我。/今天我和你幸运双双健在。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贵贱长少都愈加敬重齐桓公”错误。从“莫不从桓公而贵敬之”可知,贵贱长少都随着齐桓公更加敬重管仲,而非齐桓公。故选D。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炮宰”,古代职掌庖厨的人;“和”,调和;“进”,进奉;“强”,勉强、强迫。(2)“莫”,没有谁(人);“贵敬”,尊重;“是天下之大节也”,判断句;“节”,关键。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叔向、师旷之对,皆偏辞也”一句,韩非子否定了叔向、师旷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非专君之力也,又非专臣之力也”,在文末“凡五霸所以能成功名于天下者,必君臣俱有力焉”中总结道:齐桓公成功的原因在于君臣合力。根据材料二中荀子认为“齐桓公有天下之大节”,无人可以灭掉他,接着列举他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的诸多事例,证明齐桓公对于掌握治理天下的关键已“尽有之”,他能成就霸业,“非幸也,数也”,强调国君的作用(善于用人)。参考译文:材料一:晋平公问叔向说:“从前齐桓公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走上正道,不知道是靠臣子的力量,还是靠君主的力量?”叔向回答说:“管仲善于裁剪,宾胥无善于缝纫,隰朋善于装饰衣边。衣服做好了,君主拿起来穿在身上。这是臣子的力量,君主出了什么力呢?”师旷俯在琴上笑了。晋平公说:“太师为何发笑呢?”师旷回答说:“我笑叔向对您问题的回答。凡是做臣子的,好比厨师将五味调和好了进奉给君主吃。君主如果不吃,谁敢强迫他呢?”有人说:叔向、师旷的回答,都是片面的说法。使天下走上了正道,多次会合诸侯,这样美好的大事业,不单单是君主的力量,也不单单是臣子的力量。从前宫之奇在虞国,僖负羁在曹国,这两个臣子很智慧,说的话都合乎事实,行动都合乎功利,而虞国、曹国都灭亡了,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虽有好的臣子却没有好的君主啊。况且蹇叔在虞国时虞国灭亡了,到秦国后秦国却称霸诸侯,这并不是虞叔在虞国时笨,到了秦国就聪明了,而是决定于有没有好的君主。叔向说“是臣子的力量”,其实不是这样的。从前齐桓公的宫中有两个市场,妇女的住地有二百处,他披散着头发玩弄女人。得到管仲,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称霸的君主;失去管仲,得到竖刁后性命不保。如果认为不是臣子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管仲而称霸;如果认为是君主的力量,就不能说因为用了竖刁而产生祸乱。所有五霸之所以能够在天下成功扬名,一定是君主和臣子都出了力。材料二;孔子门下,即使五尺高的童子,言谈中也耻于谈论春秋五霸。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春秋五霸的确不值得称道。齐桓公,是五霸中最负盛名的,但在以前,为了争夺国家的政权,他杀死了他的哥哥;现在,在家庭内部,姑姑、姐姐、妹妹中没出嫁的有七个,在宫廷之内,他更是纵情作乐、奢侈放纵,齐国收入的一半还不够他消费;对外,他欺骗邾国、袭击莒国,吞并了三十五个国家。他的所作所为是这样的险恶肮脏、骄淫奢侈,这样他怎么能够为孔子的门下得所称道呢?“齐桓公这样,齐国没灭亡反而称霸诸侯,这是为什么呢?”答道:“那齐桓公掌握了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谁还能灭掉他呢?他毫不怀疑管仲的才能,坚定不疑地把国家托付给他,这是天下最大的明智。安定后忘掉了自己危急时的愤怒,忘记了管仲曾经射了自己一箭,最终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是天下最大的决断。把管仲尊称为仲父,这样国内的亲族就没有人敢嫉妒他了;又给他高氏、国氏那样的尊贵地位,这样朝廷上的大臣没有谁敢怨恨他;给他三百社的封地,而富人没有谁敢与他为敌;高贵的、卑贱的、年长的、年轻的,没有谁敢不有秩序地随着齐桓公去尊重他,这些都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关键。诸侯只要掌握了像这样的一个关键,就没有人能使他灭亡;何况齐桓公全部掌握了这几个关键,又怎么可能被灭掉呢?他称霸诸侯,是理所当然的啊!不是侥幸得来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啊。16.A17.C18.B19.(1)慎重兴办学校教育,反复用孝敬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2)如果真的能见到自己贪图的东西就想到自足来警戒自己,将要兴建什么就想到适可而止来使百姓安宁。(3)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来来往往,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您也没有什么损害。(4)市井中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放在笼子里养着,抬高它的价钱,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20.①爱护百姓,广施仁义。②任用贤良,远离小人。③力戒奢侈,修养自身。④政令统一,纲纪严明。【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意为: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从句意结构和断句标志看:“纣为无道”中“为”是动词,依据语境,“无道”在此处指暴君的恶行,故“纣为无道”是一个主谓宾完整的句子;此外,“天下”应是后“苦之”的主语,故“天下苦之”是一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B、D两项;“蚕食”,指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步侵占,“诸侯”是它的宾语,故“蚕食诸侯”是完整句意,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C项。故选A。17.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莅中国而抚四夷也’(《齐桓晋文之事》)与‘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与妻书》)中‘中国’意义相同”表述错误。“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中国”指中原地区,语意范围小。而“吾辈处今日之中国”中“中国”指“国家”,是我国的专称,语意范围大。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这也直接导致了隋炀帝的亡国悲剧”理解有误,依据原文“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进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的理解可知,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终于国破家亡。不是“不怜惜百姓却过度地重视积累财富,灾年也不开仓赈民”。故选B。19.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谨”,慎重;“庠序”,学校;“申”,告诉;“孝悌”,孝敬父母、尊重兄长;“颁”,通“斑”;“负戴”,背着或顶着东西,意为劳动;“申之以孝悌之义”“不负戴于道路”为状语后置句,原句为“以孝悌之义申之”“不于道路负戴”。(2)“诚”,如果真的;“可欲”,贪图的东西;“自戒”,宾语前置句,意为警戒自己;“作”,建造,兴建;“安”,使动用法,使……安定;“人”,百姓,人民。(3)“东道主”,古今异义,句中意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行李”,古今异义,句中意为外交使者;“共”,通“供”,供给;“害”,损害。(4)“昂”,使动用法,使……昂贵;“直”,通“值”,价值;“居”,储存;“奇货”,稀奇的货物。2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本文概括唐太宗君臣从前代的兴亡中汲取了哪些治国的智慧。(1)从第一段,唐太宗与近臣讨论周王朝与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时认为,周爱护百姓,广施仁义,秦却“专行诈力”,这也就影响了国运的长短。故可总结:要广施仁义,爱护百姓。(2)在第二段,唐太宗认为,隋文帝和隋炀帝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不能够修养自身。故可总结:要戒奢以俭,修身养德。(3)从第三段,魏征引述李克的典故,表达了经常发动战争会使民生疲弊导致灭亡的观点。可概括:统治者不要穷兵黩武,让百姓休养生息。(4)从文章第四段,魏征也比较了天元、齐主两个亡国之君做法的区别,并认为齐主更差一些。可概括:作为一国之君,能够做到政令统一,不要朝令夕改,纲纪严明。参考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隋朝开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饥挨饿。当时国家粮仓贮存甚丰,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粮食拯济灾民,下令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到了隋朝末年,粮仓贮存的粮食,足够五、六十年之需。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终于国破家亡。对于国君,首要的任务在于含养民生,不在于充实粮仓。古人说:‘老百姓不富足,国君又怎么能够富足呢?’只要仓库的贮备足以对付灾年,再多贮存粮食又有什么用呢?国君的后代如果贤明,他自然可以保住江山,如果他昏庸,即使粮食满仓,也只是助长他奢侈浪费的习气而已,这是国家危亡的原因。”贞观九年(635),北方突厥归顺的人奏疏说:“突厥境内连降大雪,百姓饥荒,羊和马都死了。住在那里的汉人都跑到山里做了山贼,民情非常动荡。”太宗对侍臣们说:“观察古代的君主,实行仁义、任用贤良就能使国家得以治理;施行暴政、任用小人国家就会败亡。突厥所信任的人,和我们大家所看到的,根本没有忠诚正直的可取之处。首领颉利又不关心百姓,恣意妄为,我用人情世故来分析,他又怎么可能长久呢?”魏征进言说:“从前魏文侯询问李克:‘诸侯之中谁会最先灭亡?’李克回答:‘吴国先灭亡。’魏文侯问:‘为什么呢?’李克说:‘屡战屡胜,经常胜利就会骄傲,而经常发动战争就会使民生疲弊,不灭亡还等什么呢?’颉利趁着中原大乱,就依仗自己兵强马壮入侵中原,到今天还不想息战,这就是他必然灭亡的道路。”太宗对此非常赞同。贞观九年,唐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读北周、北齐的史书,发现末代亡国的君主,所从事的坏事多数都很类似。齐主高纬非常奢侈,府库所藏,几乎都被他挥霍光了,以至于关隘市集,没有哪一处不征收赋税的。我常说,这就像嘴馋的人吃自己身上的肉一样,肉吃完了自己也就死了。君主不停地征敛赋税,百姓既已疲弊,他们的君主也就灭亡了,齐主就是这样的人。然而后周天元皇帝与齐主相比较,谁优谁劣呢?”魏征回答说:“这两个君主虽然同样亡国,他们的做法还是有所区别。齐主懦弱,朝廷政令不一,国家没有纲纪,以至灭亡。天元帝生性凶悍好强,作威作福独断专行,国家的灭亡,都由他一手造成的。从这方面来看,齐后主要劣一些。”21.C22.A23.示例:①刘粹刚接连作战后毅然放弃休假机会,率队支援抗战前线,体现出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②刘粹刚燃放仅有的照明弹助战友脱险,驾驶飞机独自飞行,体现出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③刘粹刚为了保护珍贵的飞机,放弃跳伞逃生唯一的自救方法,迫降牺牲,体现出舍己为国的伟大精神。24.示例:①小说略写刘粹刚击落敌机,叙述节奏较快,详写其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