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1页
探究实验-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2页
探究实验-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3页
探究实验-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4页
探究实验-2021中考化学一模分类汇编(上海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探究实验

1.(2021崇明区一模)利用如图装置探究一氧化碳的有关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I:关闭K2打开Ki,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再关闭KI;

步骤II:点燃装置B、D两处的酒精灯;

步骤HI:打开K2,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

步骤IV: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V:……

(1)步骤V的相关操作是。

(2)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o

(3)装置A、C两处都盛放澄清的石灰水,其作用分别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o

(4)实验过程中,若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完全反应得到0.2mol铜,求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答案】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关闭K?打开Ki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玻璃

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物质

的量为x

A

CO+CuO—Cu+CO,

11

x0.2mol

1_x

10.2mol

x=0.2mol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2nol。

【解析】(1)待装置B玻璃管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为防止还原出来的铜被氧化,要继续通入一

氧化碳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或关闭K2打开Ki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故填:继续通入一氧化碳至玻

璃管冷却为止(或关闭K2打开K1通入氮气至玻璃管冷却为止);

(2)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了红色,就可以证明•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填:玻璃管中固体从黑色变成

了红色;

(3)装置C处的盛放澄清的石灰水是为J'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故填:验证一氧化碳与

氧化铜的产物二氧化碳;

(4)解:设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x

CO+CuOACu+co2

11

x0.2mol

1_x

10.2mol

x=0.2mol

答: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是0.2mol。

2.(2021奉贤区一模)CO2和H2在合适催化剂和一定温度下反应可转化为CO和H?0,某研究小组设计如

下实验,探究C02和H2在上述条件下反应的产物。

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有:B装置中白色固体变为蓝色,C装置中黑色固体变为红色,D装置中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

①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o

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o

④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

A

【答案】检验(并吸收)CO2与此反应产生的水H2+CUO=H2O+CU缺少尾气处理装置通

入的氢气和二氧化碳可能在A处未能完全反应,氢气能使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二氧化碳使D中石灰水变

浑浊,不能证明CO2与比反应生成了CO

【解析】①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设计B装置的目的是检验(并吸收)CO?与此反应产生的水。

A

②C装置中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2+CUO=H2O+CU.

③实验中有一氧化碳参与,一氧化碳有毒,从环保角度考虑,该装置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④研究小组反思后认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不能确认CO2和H2反应生成了CO,理由是通入的氯气和二氧

化碳可能在A处未能完全反应,氢气能使C中黑色固体变红色,二氧化碳使D中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

C02与H2反应生成了COo

3.(2021嘉定区一模)为了验证某混合气体是由水蒸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三种气体组成。某化学小组

设计了如图1的实验方案。小组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可除去CO2气体。

①验证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在图1的A、B处依次放置(填图2中的编号)。

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是o

②装置D中的实验现象为o

③在图1中装置E的作用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

④小明认为图1中,去掉部分装置,也可以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可以去掉的装置是(填图1中字母

序号)。

【答案】II、III中无水CuSO4粉末逐渐变蓝黑色固体逐渐变红检验和吸收CO与CuO反应产

生的CO2CO2+Ca(OH)2=CaCO.4+H2ODE或C

【解析】(1)硫酸铜检验水的存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气体通过溶液后,都会带出水蒸

气,影响水蒸气的检验,故应先接II检验有无水生成,再接I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证明混合气体中

含有水蒸气的现象是:n中无水CuSO4粉末逐渐变蓝,故填:H:I:II中无水CuSCM粉末逐渐变蓝:

(2)D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所以D中的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故填: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3):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和吸收CO与CuO反应产生的CO2,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i+H2O;故填:

检验和吸收CO与CuO反应产生的C02;CO2+Ca(OH)2=CaCO3j+H2O;

(4)去掉DE气体通入装置后,气体在F处能燃烧就说明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或去掉C,通过观察D中

黑色固体变红色和尾气能点燃即可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故填:DE或C。

4.(2021金山区一模)某同学利用如下装置进行验证CO的有关性质,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关闭K?打开Ki,通入一段时间的N2;

步骤H:关闭Ki打开K2,通入CO,加热;

步骤HI:待B中固体全部变色时,停止加热;

步骤W:……

(1)步骤]通入氮气的目的是o

(2)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补全步骤IV的相关操作o

(4)甲同学认为装置A可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即使省略装置A,也可以达到相

同的目的,你的观点和理由是。

(5)D处酒精灯的作用.

A

【答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CO+CuO=Cu+CO2

黑色固体变红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继续通入一氧化碳

直到玻璃管冷却在该实验中先通入的是氮气,省略装置A不能证明一氧化碳不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解析】(1)步骤I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一氧化碳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2)在B中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

CO+CuO=Cu+CO2S能够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是一氧化碳能和氧化铜反应,实验现象是黑色固体

变红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J+H2O„

(3)在通入了氮气一会后,可通入一氧化碳进行加热,反应完成后,为了防止石灰水倒流,应继续通入一

氧化碳宜到玻璃管冷却。

(4)在该试验过程中不能省略装置A,原因是:在该实验中先通入的是氮气,省略装置A不能证明一氧化

碳不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

(5)一氧化碳有毒,是空气污染物,D处酒精灯的作用是点燃尾气,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5.(2021金山区一模)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释放COL,实现碳循环(如下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Ch”的现象是,A中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o

(3)实验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o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为:猜想一:氧化钙;猜想二:氧化钙与碳酸钙;猜想三:碳酸钙

(设计并实验)

I.甲同学取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

钙,即猜想三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成立,其理由是。

II.乙同学取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认为固体中肯定有氧化钙,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但无法确定是否有碳酸钙。

HI.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利用水、酚献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

想二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查阅资料)氧化钙、氢氧化钙都能与盐酸反应:

CaO+2HCl=CaCl2+H2OCa(OH)2+2HCl=CaC12+2H2O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

--------------------------------------;

向滤液中滴入酚甑;

猜想二成立。

向滤渣中加入____

高温小

【答案】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CO3^CaO+CO2T防止C中的石灰水倒流炸裂A中的试

管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不溶物可能是氢氧化钙

CaO+H2O=Ca(OH)2足量稀盐酸滤液变红有气泡产生

【解析】(1)因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能证明装置A”释放CO?”的现象是:C中澄清石灰

高温小

水变浑浊。A中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CO3^CaO+CO2T

(2)因为装置A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试管的温度会很快降低,试管内气体体积缩小,压强减小,

如果没有装置B,石灰水会倒流至试管内导致试管炸裂,所以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防止C中的石灰水倒流炸裂A中的试管。

(3)I.因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如果生成的氢氧化钙较多,就不能全部被

溶,有不溶物出现,所以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三成立的原因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

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不溶物可能是氢氧化钙。

II.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因为氧化钙和水

反应放热,所以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3

III.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利用水、酚儆试液和稀盐酸证明了猜

想二成立。即D中固体的成分是氧化钙与碳酸钙。

实验步骤:取样,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入酚酸:根据实验结论,固体中含有氧化钙,故

滤液中有氢氧化钙,滤液呈碱性,酚酿变红,因此实验现象是:滤液变红;

因为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不能生成气体,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证明滤渣中含有

碳酸钙,就必须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根据实验结论,滤渣中含有碳酸钙,故实验现象是:有气泡产

生。

6.(2021浦东新区一模)化学实验离不开实验装置的改进和实验探究。

①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一:验证分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子的性质

AB

资料:甲酸(HCOOH)在热的浓硫酸中分解,生成CO和H2O。(夹持仪器省略)

实验一:观察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____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三: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一;为了排尽空气防止爆炸,应先点燃

(选填"A”或"B”)处的酒精灯。

②兴趣小组对镁带变黑后的物质(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镁)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I.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可表示为Mga(OH)b(CO3)c,该物质加热后生成MgO、H2O、CO2三种氧化物;

n.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

(实验步骤和数据)为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足量的无

步骤一:夹住弹簧夹,微热A处玻璃管;

步骤二:点燃酒精灯,至固体完全分解;

步骤三:熄灭酒精灯,通入氮气至冷却。

称量B、C两处,所得数据如下表:(A处产生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

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

B:干燥管和固体51.10g51.28g

C:广口瓶和液体82.00g83.32g

(解释与结论)

I.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

II.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川.通过上述数据计算可得:该碱式碳酸镁Mga(OH)b(CO3)c中a:b:c=;(忽略空气中成分及其它因

素的影响)

【答案】不断运动蓝紫环保黑色固体逐渐变红CO2+Ca(OH)2=CaCO31+H2OAD中

导管□产生气泡CUSO4+5H2O=CUSO4-5H2O4:2:3

【解析】实验一:观察到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二氧化

碳分子通过运动遇到试纸上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实验二: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该实验装置的优点是硫在密闭容器内燃烧,防止生

成的二氧化硫逸散到空气中,污染空气(写出一点即可);

实验三: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固体逐渐变红;

C处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为

了排尽空气防止爆炸,应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使甲酸分解生成一氧化碳,排除装置内的空气,防止一氧

化碳和空气的混合物受热发生爆炸;

②I.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的现象是D中导管口产生气泡;

II.B处发生反应为硫酸铜和水生成硫酸铜晶体,化学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4-5H2O:

川.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生成水的质量为:51.28g-51.10g=0.18gi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3.32g-82.00g=1.32g,则氧化镁的质量为:3.10g-0.18g-1.32g=1.6g,则水、二氧化碳、氧化镁的分子个数比

是:"名:空^:坐=上3:4;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原子,镁原子个数与氧化镁分子个数相同,碳

原子个数与二氧化碳分子个数相同,该碱式碳酸镁Mga(OH)b(CO3)c中a:b:c=4:2:3。

7.(2021青浦区一模)某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某种气体的体积分数”的探究实验。

(实验1)按图一所示装置,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图1图2

(实验2)按图二所示装置,在集气瓶内壁用水均匀涂附铁粉除氧剂(其中辅助成分不干扰实验)。利用铁

锈腐蚀原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实验1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o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K,水能倒

吸入集气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以上两个实验都需要注意的事项是(写一点)。

(3)实验过程中,连接数字传感器。测得实验1、实验2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3、

图4所示。依据图3、图4信息,(填“实验1”或“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判

断依据是。

(4)结合你的学习经验,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用图一或图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分数,该替代物应满足的条件是(写两点)。

占燃

【答案】4P+5C)2=W2P2O5氧气消耗,瓶内气压减小保证装置不漏气实验2实验2中消

耗氧气更彻底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是固体;选择消耗氧气的物质时,和氧气反应越彻底,

实验结果越准确

占燃

【解析】(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P+5C>2”军2P2O5;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

K,由于氧气被消耗,集气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挤压进入集气瓶。

(2)图I和图2实验中都应注意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反应物应足量等,从而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3)分析图3和图4信息可知,实验2的测定方法更准确,因为实验1中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氧气的体积

分数为&6%,而实验2反应后集气瓶中氧气几乎耗尽。

(4)通过上述实验可知,若要寻找红磷或铁粉除氧剂的替代物,该物质应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物

是固体;选择消耗氧气的物质时,和氧气反应越彻底,实验结果越准确。

8.(2021徐汇区一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证明“二氧化镒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设计如下实验;

(1)请补充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实验结论或总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各步骤结论总结

向盛水的试管中加

水没有分解产生气二氧化钵是过氧化

实验一入二氧化镒,伸入—

体氢分解的催化剂

带火星的木条

取5%的过氧化氢说明过氧化氢能分

有少量气泡产生,

实验二溶液于试管中,伸解产生氧气,但是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入带火星的木条反应慢

取5%的过氧化氢

二氧化锌能加快过

溶液于试管中,加产生大量气泡,带

实验三氧化氢分解,化学

入二氧化锌,伸入火星木条复燃

方程式为_______

带火星的木条

(2)表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

(3)有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总结”,并另补充设计了两个实验:

①称量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二氧化镒的质量,其目的是。;

②把①称量后的二氧化镐加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其目的是。

MnO,

【答案】无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2H2O2^=2H2O+O2T对照作用证明二氧化

镭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证明二氧化镒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解析】(1)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毓,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无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说

明水没有分解产生气体。取5%的过氧化氧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产生大量气

泡,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镐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锌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

MnO2

化学方程式为2H2H,O+O23

(2)表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对照作用。

(3)为了证明“二氧化镒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需要证明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反应前后质量

和化学性质不变,①称量实验三反应前和反应后二氧化锌的质量,其目的是证明二氧化镒的质量在化学反

应前后不改变;②把①称量后的二氧化锌加入到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其目的是证明二氧化镐的化

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

9.(2021徐汇区一模)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含有少量CO2和水蒸气),某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

验证水煤气的主要成分,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02气体;证明有co气体

存在,需要在上述实验中获得的证据是O

(2)C装置的作用是:D装置的目的是o

(3)若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转化为铜,则参加反应的CO和物质的量之和为mol,假设

E玻璃管1.6g氧化铜全部与一氧化碳反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是多少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计

算)。

【答案】A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E中黑色固体变红,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检验二氧化碳是

否除尽除去气体中的水(或干燥气体)0.02解;设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物质的量为x

A

CO+CuO=Cu+CO2

11

0.02molx

10.02mol

T--x-

x=0.02mol

答:理论上生成二氧化碳0.02mol。

【解析】(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

气体;若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去,E中黑色固体变红,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证明有CO气体存在。

(2)C装置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除尽,防止干扰一氧化碳的检验,D装置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的水(或

干燥气体),防止干扰氢气的检验。

A

(3)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020氢气

A

和氧化铜在加热下反应生成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CUO=CU+H2O.

16g

n(CuO)=s=0.02mol,由方程式可知,氧化铜和氢气或CO反应时,物质的量之比均为1:1,

80g/mol

即两种气体一共0.02mol。计算过程见答案。

10.(2021徐汇区一模)学习CO?化学性质时,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

明显现象。CCh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NaOH

溶液

玻璃管

CCh小气球

(1)甲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上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可观察到的明

显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乙同学认为这个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和NaOH一

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答案】瓶内气球鼓起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变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未排除

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干扰因素(或:压强变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造成的)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

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把原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

的水,做对比试验,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是否一致。合理即可)

【解析】(1)甲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上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可观

察到的明显现象是瓶内气球鼓起,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使装置内压强变小,

外界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

(2)乙同学认为这个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和水反应,压强变小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

造成的;设计实验来证明CO?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则可通过证明有反应的生成物碳酸钠存在实

现。如: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

发生了反应。因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而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钠、水,

故可观察到产生气泡(或把原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做对比试验,观察气球的膨胀程度是否一致等合

理即可)。

11.(2021杨浦区一模)利用图1装置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

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图2图3

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③图2中,说法错误的是

Ab点所示溶液中滴入酚酷试液会变红色

Be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c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比d点多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会变为0

④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填“6"、"12"或"16”);中和反应是.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⑤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答案】HCl+NaOH=NaCl+H2OHC1CD12放热BC

【解析】①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

②由图2知,反应前溶液pH>7,烧杯内为氢氧化钠溶液,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HC1。

③A、b点时溶液pH>7,所示溶液中滴入酚献试液会变红色,说法正确;

B、c点时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溶质为氯化钠,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说

法正确:

C、c点溶液溶质为氯化钠,d点稀盐酸已过量,溶质含氯化钠和氯化氢,说法错误;

D、一段时间后,溶液pH不会变为0,说法错误;

故填:ADo

④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12,此时溶液温度最高,反应恰好完全反应;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⑤A、氯化钠的质量不会一直增加,图像错误。

B、氯化钠质量从0开始增加,最后不变,但溶液质量不断增大,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先增大后减少,图像正

确。

C、氢氧化钠随反应进行不断减少,最后变为0,图像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中本来含有水,开始并不是0,图像错误。

故选:BC。

12.(2021杨浦区一模)利用以下装置进行探究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部分夹持装置

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一:利用A装置制备02,并利用制得的。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①连接A、B、C,关闭K,,打开区及活塞,点燃酒精灯,观察到,说明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

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二:X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A

资料:=

CH4+4CUO4CU+CO2+2H2O

实验步骤:

IB的玻璃管中盛放足量的CuO固体;

II向A中广口瓶内滴入3.0gNaOH浓溶液,左侧导管液封,关闭活塞;

III按ATDTBTE—C的顺序连接装置,打开Ki、K2,通入X气体,排尽B中空气,加热CuO固体,充

分反应;

IV反应结束后,测得A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E中固体的质量增加了0.18g。

①A中左侧导管液封的原因是»

②A中溶液质量增加说明X气体中有,B中观察的现象是,D的作用是,E中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能否省略C装置并说明理由_______。

④判断X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的依据是。

aB中固体质量的变化bB中的实验现象

cC中的实验现象dE中固体质量的变化

⑤C增加的质量为go

⑥本实验设计需完善的是o

【答案】B中粉末发出白光且逐渐减少,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U+H2O使X

气体与NaOH溶液充分接触C02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干燥通过A装置后的气体,防止其干燥E

处水蒸气的检验与测量CUSO4+5H2O=CUSO4-5H2O可以;通过E中固体质量增加可以判断X气体中

含有CH」,可以判断C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通过B、E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X中是否含有CO

ad0.66增加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实验一:①.利用A装置制备并利用制得的。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炭粉。连接A、B、C,

关闭K卜打开KZ及活塞,点燃酒精灯,会看到木炭燃烧,B中粉末发出白光且逐渐减少,C中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的现象;C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O2+Ca(OH\=CaCO.+H2O.故填:B中粉末发出白光且逐渐减少,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CaCO,J+H2O

实验二:①.A中广口瓶内滴入3.0gNaOH浓溶液,左侧导管液封d的目的是让通过来的X气体与氢氧化钠

充分接触反应,以除去二氧化碳气体。故填:使X气体与NaOH溶液充分接触。

②.A中广口瓶内滴入3.0gNaOH浓溶液,X气体可能是CO、CO?、CH4中的一种或几种,A中溶液质量增

加说明X气体中有二氧化碳气体,只有二氧化碳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B中放入的是氧化铜,加

热氧化铜,通入的混合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或者是甲烷,能够与氧化铜发生反应,生成铜单质,所以会看到

黑色固体逐渐变成红色:A中加了浓氢氧化钠溶液,当混合气体通过A装置时,会带出水分了一来,所以让

混合气体经过D装置中的浓硫酸,浓硫酸会将混合气体中的水分子吸收掉,避免后面E装置对生成的水的

检验和测量造成的干扰;根据题意可知,E中无水硫酸铜的质量增加,说明无水硫酸铜吸收了生成物中的水,

所以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5H2O=CuSOr5H2。。故填:CO2;黑色粉末逐渐变红;干燥

通过A装置后的气体,防止其对E处水蒸气的检验与测量造成干扰;CuS04+5H20-CuS045H20o

③.C中澄清石灰水目的是为了检验生成的二氧化碳,甲烷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都会生成二氧化碳。通过

E装置中固体增加的质量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故填:可以;通过E中固体质量增加可以判断X

气体中含有CH4,可以判断C中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通过B、E中固体质量的变化可以计算出X中是否

含有CO。

④.通过E装置中固体增加的质量可知,混合气体中一定含有甲烷,因为B中固体的质量减少j'0.48g,根

CH4+4CuO-4CM+CO-,+2H,O

据反应的方程式320-36,x=1.6g,氧化铜中的氧被夺走生成铜,

x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