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1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2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3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4页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高中历史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提到春秋战国时期,你能想到什么呢?

仅仅能用一个“乱”来形容吗?

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并非局部的、一事一物的兴替,而是由一系列相关性变迁运动构成的大变局。……其动荡之激烈,变革范围之深广,为中国五千年历史所罕见。——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如何来认识春秋战国的这样一场“大变局”?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程标准: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变法运动的必然性;

2.了解老子、孔子学说;3.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目录CONTENT1.什么变了?——王室衰微与列国纷争;

民族交融与华夏认同2.因何而变?——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3.如何应变?——百家争鸣与变法运动主旨:东周巨变时空定位春秋

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战国取自西汉刘向编著《战国策》东周时期战国时期春秋时期BC770平王东迁BC476BC475田氏代齐三家分晋BC256秦灭周BC221秦统一六国春秋时期的时代特点是争霸。主要的霸主包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另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各国以尊王为旗帜,建立霸业。BC770年—BC476年,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因孔子所著《春秋》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BC475年—BC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战国策》。战国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兼并。主要的大国包括: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各国以统一为目标,攻城灭国。春秋郑国公的九鼎八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一、什么变了?变化1:权力下移传统等级制度走向瓦解变化2:列国纷争图二:战国时期的局部兼并图一:春秋时期各地诸侯割据争霸兼并一、什么变了?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找一找二者有哪些变化?原因何在?变化:(1)诸侯国数量不断减少,形成区域强国;(2)战国时期修建了长城;(3)靠近中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消失了;变化原因:诸侯国竞争更趋激烈,形成区域强国;四夷势力进一步向中原发展,交流、冲突和民族交融。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趋势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战争、迁徙、交流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相继封建化。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初步形成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变化3:华夏认同

春秋时期四夷与华夏的区别主要在文化方面,他们的服饰、语言、经济生活、风俗习惯都与华夏明显不同。……通过春秋时期的华夷之争,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最终到秦以后形成了统一而有持久生命力的汉民族。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一、什么变了?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中原各国因经济文化较为先进,自称华夏战争、迁徙、交流中原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相继封建化。民族交融,中华民族初步形成各族同源共祖的观念得到发展。变化3:华夏认同

华夏认同的影响:

①华夏族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

②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形成;

③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

④有利于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认同感。一、什么变了?内容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奇首(辽先祖名)生都苍山,徙潢河之滨。”《辽史·太祖本纪》“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辽史卷》七十二“诏设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翰林学士院、大宗正府、殿前都点检……地方设路、州、府、县。”《金史·百官志》概括少数民族政权华夏认同的主要表现,分析直接和根本目的?

血缘认同(同源同祖)文化认同制度认同直接:论证其政权的合法性;促进本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根本:巩固统治华夏认同与民族交融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牺尊战国时期秦国修建都江堰战国末期修建郑国渠垄作法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土地开始向私有化方向转变耕作效率提高水利灌溉工程修建耕作方式改良有利于提升农业产量农业二、因何而变?材料三:当时,各国对商品交换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将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都集中在一起,称为“列”,统一进行管理,对于市中商肆的占地大小,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当时诸侯国的财政收入,除地租之外,工商税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经济来源。……市场里的商品种类十分丰富,在一些繁荣的市里,一大早就有很多顾客等着市场开门,一旦市场开放,就蜂拥而入,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第二版)》中心城市出现贸易发展工商业繁荣二、因何而变?工商业周朝的核心价值观礼乐制度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力图重构价值体系百家争鸣有的人,被迫流离失所……有的人,死于战火……有的人,政途不顺含恨投江……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该何去何从……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为获取更多的土地、财富和人口,彼此之间不断开展兼并战争……各国统治者都在寻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办法。克敌取胜之道,首在富国强兵,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争相延揽人才,不断调整国策,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来达到目的。——卜宪群等《中国通史·第二卷》有的人,开始思考破局之法!面对社会失序,不同思想家代表不同阶层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形成百家争鸣……三、如何应变?应变1: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三、如何应变?应变1:百家争鸣争鸣争什么?——治世方案

在争鸣中有没有共鸣?——围绕如何改变社会动荡的现状,如何恢复或重建秩序,积极逆挽世运,以图天下大治。儒家仁(关爱他人)礼(克己复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孝为仁之本”“仁者爱人。克已复礼为仁。”“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谓季氏(鲁国卿大夫):“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注: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价,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打破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私学的发展。整理“六经”“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法者,治之端也。”———《荀子·君道》儒家孟子荀子仁礼政治思想:“仁政”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民贵君轻伦理观:“性本善”政治思想:施行“仁义”和“王道”(法后王);“君舟民水”的民本思想;主张(隆礼重法)“礼法并用”伦理观:“性本恶”朴素的唯物思想:“制天命而用之”道家“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朴素的辩证法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小国寡民,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思想主张:齐物---逍遥----无所恃天与人不相胜,无为而治老子庄子墨家“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

——《墨子·兼爱上》法家思想主张: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扬权》“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悍,以斩首为勇。”——《韩非子·五蠹》思想主张:强调法治、严刑峻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墨子韩非子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等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思考: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百家争鸣局面对今天的借鉴意义。各家思想应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统一是历史必然的大趋势;3.要根据时代潮流进行改革。三、如何应变?应变1:百家争鸣“足兵足食,上下俱富”——商鞅变法“天下为主君为客”——明末清初思想启蒙“仓廪足而知礼仪”——儒家礼乐文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和为贵”—中庸、中和思想百家争鸣“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科举择优录取“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与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业精于勤荒于嬉”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穷则独善其身”——桐城“三尺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对号入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李悝变法乐毅变法邹忌改革胡服骑射改革商鞅变法时间国家改革者变法内容春秋战国齐国其他诸侯鲁国管仲改革魏国楚国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军事:整顿军备

经济:发展工商业、改革赋税制度经济:履亩而税经济:尽地力而教、平籴法法律:制定《法经》政治:限制贵族权力、三代以后收回俸禄、奖励军功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韩国申不害改革应变2:变法运动三、如何应变?变法运动的必然性经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土地制度,发展封建经济的需要。政治新兴地主阶级打败奴隶主贵族,建立地主阶级政治统治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思考一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必然性。军事兼并战争激烈,富国强兵的现实需求。秦商鞅变法燕乐毅改革赵赵武灵王变法魏李悝改革韩申不害改革楚吴起改革齐邹忌改革三、如何应变?经济措施政治措施社会管理农商政策:军功授爵:小家庭化:富国强兵集权弱民土地制度:“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县制管理: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连坐制度:商鞅变法(BC356年秦孝公时期)三、如何应变?应变2:变法运动

睡虎地出土的秦简却告诉你,敌人的首级也不是万能的。在《秦律杂抄》中有这样一条规定,即“故大夫斩首者“迁”,这里的迁”指流放、贬谪,位于第五级大夫”亲自去斩首,不仅没有军功,而且是犯法的。换而言之,斩首封爵的上限不得过“大夫”。也就是说在秦代的军功制度中,首级不能完全等同于军功,底层军士的确可以通过斩杀敌人首级晋升,然而一旦靠首级晋升到大夫后,其身份相当于基层军官,对于他们的考核标准也变了,不再与普通土兵相同,而是带领团队获得战果。

睡虎地秦简《封诊式》中记载的两个案例就揭示了秦代军功制度这方面的弊端。案例一是士兵甲在军中看见士兵丙拿着剑砍士兵丁,甲制止后问起原因,得知是丙要抢存丁获得的首级,于是将丙捉拿治罪。案例二则是讲两名秦军在战场上斩获一个首级,而后互相争夺,于是请上级来裁断。没想到这位裁判官在验首级的过程中发现首级所受的是剑伤,而非战场上的矛、戟戈等长兵器造成,裁判认为事有蹊晓,怀疑是谋杀自己人冒领军功,于是通告各部队统计失踪的士兵,并让他们来辨认首级。这两个案例反映出一个残酷的事实,在秦代军功制度的激励下,士兵固然能够勇猛作战,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自相残杀、杀良冒功等弊端。这种激烈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