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总用时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填涂相应题号的选择项。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就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作刀笔吏的在这种社会里是没有地位的。可是在都市里律师之上还要加个大字,报纸的封面可能全幅是律师的题名录。而且好好的公司和个人,都会去请律师作常年顾问。在传统眼光中,都市真是个是非场,规矩人是住不得的了。讼师改称律师,更加大字在上;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正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也就是礼治社会变为法治社会。在都市社会中一个人不明白法律,要去请教别人,并不是件可耻之事。事实上,普通人在都市里居住,求生活,很难知道有关生活、职业的种种法律。法律成了专门知识。不知道法律的人却又不能在法律之外生活。在有秩序的都市社会中,在法律之外生活就会捣乱社会的共同安全,于是这种人不能不有个顾问了。律师地位的重要从此获得。但是在乡土社会的礼治秩序中做人,如果不知道“礼”,就成了撒野,没有规矩,简直是个道德问题,不是个好人。一个负责地方秩序的父母官,维持礼治秩序的理想手段是教化,而不是折狱。如果有非打官司不可,那必然是因为有人破坏了传统的规矩。所谓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生活各方面,人和人的关系,都有着一定的规则。行为者对于这些规则从小就熟习,不问理由而认为是当然的。长期的教育已把外在的规则化成了内在的习惯。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身外的权力,而是在身内的良心。所以这种秩序注重修身,注重克己。理想的礼治是每个人都自动地守规矩,不必有外在的监督。但是理想的礼治秩序并不是常有的。一个人可以为了自私的动机,偷偷地越出规矩。这种人在这种秩序里是败类无疑。每个人知礼是责任,社会假定每个人是知礼的,至少社会有责任要使每个人知礼。所以“子不教”成了“父之过”。这也是乡土社会中通行“连坐”的根据。儿子做了坏事情,父亲得受刑罚,甚至教师也不能辞其咎。教得认真,子弟不会有坏的行为。打官司也成了一种可羞之事,表示教化不够。现代都市社会中讲个人权利,权利是不能侵犯的。国家保护这些权利,所以定下了许多法律。一个法官并不考虑道德问题、伦理观念,他并不在教化人。刑罚的用意已经不复“以做效尤”而是在保护个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安全。尤其在民法范围里,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时间诉讼的目的是在获得以后可以遵守的规则。一个变动中的社会,所有的规则是不能不变动的。环境改变了,相互权利不能不跟着改变。事实上并没有两个案子的环境完全相同,所以各人的权利应当怎样厘定,时常成为问题,因之构成诉讼,以获取可以遵守的判例,所谓Testcase。在这种情形里自然不发生道德问题了。现代的社会中并不把法律看成一种固定的规则了,法律一定得随着时间而改变其内容。也因之,并不能盼望各个在社会里生活的人都能熟悉这与时俱新的法律,所以不知道法律并不成为“败类”。律师也成了现代社会中不可缺的职业。(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无讼》)材料二:观念与时俱进,价值则变中有恒。2020年11月16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华法系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出礼入刑、隆礼重法的治国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理念,天下无讼、以和为贵的价值追求,德主刑辅、明德慎罚的慎刑思想,援法断罪、罚当其罪的平等观念,保护鳏寡孤独、老幼妇残的恤刑原则,等等,都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智慧。”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认识“天下无讼”的价值追求提供了科学的方向指引。具体来说,纠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遍现象,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但如何看待纠纷、处理纠纷,不同文明形态下的社会认知与解纷机制并不相同。自周孔以来,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对于由讼而生的纠纷的看法及其解决之道,形成了一以贯之的传统,这就是追求“天下无讼,以和为贵”。这种解纷传统的价值预设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伦理人,伦理道德是社会生活的基石,人与人的关系必以伦理道德为前提,社会秩序的构建不是契约下的界限分明、权利本位,而是相与相让的伦理亲情。在现实生活中,人是有欲望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无尽的欲望与资源的不足构成了冲突的根源,由此而来的各类形态的纠纷,自然难以避免。尽管秦汉之后的古代中国政府,都在奉行着荀子“隆礼重法”的国家治理传统,但社会生活秩序的建立却依然以息讼无讼、追求和合为价值理念基石,这既是社会结构所然,也是中国文化个性所在,更是中国人处理纠纷、看待诉讼的独有视角。(摘编自陈景良《“天下无讼”价值追求的古今之变》)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的“讼师”与法治社会的“律师”社会地位迥异,前者被视为“挑拨是非”之徒,后者却备受尊敬。B.“讼师”“打官司”“包揽是非”等名词改称为“(大)律师”“起诉”“法律顾问”,表明乡土社会变为都市社会。.C.《三字经》里“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指出父亲与老师肩负着教化子弟知礼的责任。D.都市社会中,法律保护个人权利。法官判案不考虑道德与伦理他并不是在分辨是非,而是在厘定权利。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治社会将打官司视为可羞之事,是因为总有“败类”不注重修身与克己,偷偷地越出规矩。B.在英美以判例为基础的法律制度下,很多时候诉讼是为了获得规则,这些规则以后可以遵守。C.现实生活中,只要人类无尽的欲望与资源的不足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那么纠纷就难以避免。D.秦汉之后的古代中国政府虽奉行“隆礼重法”的传统,但在实践中却深受“无讼”思想影响。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无讼”思想的一项是()(3分)A.明代颁行的《教民榜文》规定,“民间户婚、田地、斗殴、-相争一切小事,须要经由本里老人、里甲断决,若系奸盗、诈伪、人命重事,方许赴官陈告”。B.清代重臣张英的家人因在老家安徽桐城修围墙与邻居发生纠纷,写信向其求助。张英回信劝家人退让三尺,家人照做。邻居见状大为感动,也退让三尺。这就是著名的“六尺巷”佳话。C.20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4.现代社会中律师职业为何重要?请结合材料一作简要分析。(4分)5.材料二开头说“观念与时俱进,价值则变中有忸”,请以“无讼”思想为例,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过龙门任林举起自黄河上的这场展雾,轻易就模糊了时光与流水的界限。龙门在望,却不知如何才能真正抵达或跨越。此时,只有流水的声音是清晰的,只有鱼在水下叫嚷和尾鳍拍击水面的声音是清晰的。这样的气象,很容易让人的视野和意识陷入混乱,恍惚时甚至无法辨明天空与大地、水流与礁石、河道与岩岸、人与鱼所在的确切位置。船工或渔民只能在岸边徘徊或聚在船上说话,而声音却如同从水中传出。我听到其中一个声音说,黄河里的鱼都有灵性,实在是难捕啊!随便哪一条都是“肚腹三两金、脊背二两银”,只要它们在水里瞄一眼,就能看出岸上或船上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毕竟是孕育了几千年中华文明的古老黄河,毕竟是黄河水养大的鱼,怎样的兴衰荣辱和生死悲欢没有经历过,怎样不可思议的奇迹不能在它们身上发生?至少,从始至终它们都没有放弃过改变命运的努力,似乎也真找到了改变命运的传奇方式。未到山西运城、未识龙门雄姿之前,我只听说过“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在民间,从古至今,鲤鱼通过跨越神奇龙门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从来没有停止过流传和演绎。相传,禹辟伊阙以后,水流湍急,游息于孟津黄河中的鲤鱼,循洛伊之永逆行而上,至伊阙龙门时,波浪滔天,纷纷跳跃,意欲翻过。跳过者为龙,跳不过者退而复为鲤鱼,且额头上便留下一道黑疤。至宋代,又有《埤雅·释鱼》记:“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直至清代,仍有人在为这个传说添枝加叶。我明明知道这些不过是现实之外的传说,但面对雾里龙门之时,头脑中还是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了一幅鱼跃龙门的生动图画。千万条鱼,齐聚关前,争先恐后地游动,搅起了河底的泥沙,搅起了河面的涡旋,使河水看起来如糖浆般浓稠、凝滞。突然,仿佛有神秘指令的号召,水中的鱼如万箭齐发,纷纷从水中跃起,带着水,裹着雾,拼尽生命里全部能量向前方的石壁或云天撞去。瞬时,龙门之上或一虹飞架或血溅银鳞,一片悲壮。晓雾渐开,龙门终于显露出它本来的面貌。数千里黄河从上游浩浩荡荡奔来,过石门后河道突然收窄,巨大的流量和落差集中于几十米宽的河道里,自然蓄积了巨大的能量和冲击力。不知是因为高速水流的切割还是这古老的河流天然的威严令万物望而却步,竟然吕梁山遇到了黄河都不再前行,只在岸边留下一段陡峭的岩壁。黄河过龙门口之后河道突然扩张、变宽,河流积蓄的势能,瞬间转换成不可抵挡的动能,河水如万马奔腾,大有一泻千里之势。不需要地势上有多大的落差,仅凭着湍急的流水,就已经构成鱼儿向上游进发的屏障或抽象的“高度”。面对这样猛烈的冲击,对人类而言,也堪称艰难险阻。据说,在那些没有马达助推的年代,旧日的渔船或货船逆水上行至龙门口时,船两侧各需要四五个纤夫,赤脚光背拖着长长的纤索,沿河边的羊肠小道弓身前行,才可以拖着船缓缓移动。至石门峭壁之下,纤夫们再无立足之地,需要纷纷登船,手抓竹竿,用铁钩钩住崖上的铁环,双脚蹬住船舱隔板,口喊号子,弯腰弓背,次第交错,一尺一寸地将船“挪”向上游。因为河道大开迅速消耗了河水的能量,龙门以下的河水流速也渐渐舒缓,河面变得安静、平展,如突然打开的一把扇子,如汪洋恣肆的大湖,不但滋养了流域内的亿万亩良田,也滋养了深远的黄河文明。因为地灵,所以人杰。仅处于河口的河津一地,就曾出现过司马迁、王勃、薛仁贵等人文巨擘,再向下游,放眼整个运城;更有张仪、关云长、王之涣、王维、柳宗元、司马光等文武星宿,更久远的还有女娲补天、黄帝战蚩尤、舜耕历山、禹凿龙门、嫘祖养蚕、后稷稼穡等文明肇始的传说。如此众多令人仰望的高原和高峰,足以佐证这一地区正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上游、历史的上游的又一个“龙门”。如此说来,龙门,不仅仅是河津的龙门,更是运城的龙门、山西的龙门、中华民族的龙门。船过龙门,逆水直奔上游的石门。从石门继续上行,便进入了陕西地界。《墨子·兼爱中》记载:“古者禹治天下……凿为龙门,以利燕代胡貉与西河之民。”我没有考证过“西河”的确切所指,将其理解为比山西、陕西和整个黄河流域更加广大、深远之虚指,那当是中华古国五千年的故土、文化、传统和历史。没想到,这一段黄河两岸的风光,竟是那样的美妙、奇崛。嶙峋的山石与厚重的黄土、远处的平坝与近处的悬崖、仿佛凝滞的河水与快速闪过的河岸……平阔中蕴藏着险峻、深远,险峻中又包含着平和、柔媚,互为引申,相映成趣,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触动人们的思绪。然而,尽管流连忘返,船至石门仍然要返身折回。凡事皆有限度,即便是一条成功越过龙门的鱼,游至石门大约也已经完成了由鱼而龙的幻化,自然没有继续前行的必要了。更何况凡夫俗子如我们,人生的下一程,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力气向更难、更高处攀登。(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河边上的船工渔民慨叹黄河里的鱼难捕,说它们只要在水里瞄一眼,即可辨别岸上或船上之人的好坏,足见黄河鱼是富有灵性的,能辨人善恶。B.第5段末句“龙门之上或一虹飞架或血溅银鳞,一片悲壮”,表明鱼跃龙门既有成功越门的壮观与喜悦,也有失败止步的惨烈和痛苦。C.第9段与作者看到黄河在龙门以下河道大开、水流舒缓,流域内良田亿万,文明深远,不禁浮想联翩,从而引发了悠悠的思古之情。D.文末说“成功越过龙门的鱼”游至石门“没有继续前行的必要”,虽然是对由鱼幻化成龙而言的,但对游览的人们而言,前行还有着更深刻的意义。7.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段写黄河上的晨雾让人无法看到龙门真面貌,只能听到流水和鱼儿拍击水面的声音、为下文叙写船上之人交谈作了铺垫。B文末通过黄河两岸山石、平坝悬崖等景色迥异的对比,写出了此地风光的美妙、奇崛又相映成趣,让人流连忘返。C.第8段描写往昔石门峭壁下纤夫拖船劳作的艰辛场景,表现了黄河龙门的奇险,也反衬出鲤鱼在此逆流而上的艰难。D.这篇特色鲜明的写景抒情散文,行文因实入虚,虚实结合,引人入胜;记叙、描写、抒情与议论相交融,富含哲思,耐人寻味。8.本文的标题“过龙门”,在不同层面有不同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4分)9.有人评价任林举的作品文字隽永精警,结构匠心独运,文化意蕴流溢其间。请结合文本,任选其中的两个特点加以分析。(6分)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峨眉山行纪(节选)[宋]范成大峨眉有三山,曰大峨、中峨、小峨。中峨、小峨昔传有游者,今不复有路。惟大峨一山,其高摩霄,为佛书所记普贤大士示现之所。乙未,大霁,遂登上峰。自此至峰顶光相寺七宝岩,其高六十里,无复蹊磴。斫木作长梯,钉岩壁,缘之而上。意天下登山险峻,无此比者。过新店、八十四盘、娑罗平。娑罗者,其木叶如海桐,又似杨梅,花红白色,春夏间开,惟此山有之。初登山半即见之,至此满山皆是。大抵大峨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固传闻,今亲验之。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斓斑之迹。闻春时异花尤多,但是时山寒,人鲜能识之。草叶之异者,亦不可胜数。山高多风,木不能长,枝悉下垂。又断无鸟雀,盖山高,飞不能上。自娑罗平过思佛亭、软草平、洗脚溪,逆极峰顶光相寺。亦板屋数十间,无人居,中间有普贤小殿。以卯初登山,至此已申后。初衣暑浴,渐高渐寒,到八十四盘则骤寒。比及山顶,亟挟纩两重,又加花衲驼茸之裘,尽衣笥中所藏,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栗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但碎如砂粒。万古冰雪之汁,不能熟物,余前知之。自山下携水一缶来,财自足也。移顷,冒寒登天仙桥,至光明岩,炷香。人云佛现悉以午。今已申后,不若归舍,明日复来。逡巡,忽云出岩下傍谷中,即雷洞山也。云行勃如队仗,既当岩则少驻。云头现七圆光杂色之晕数重倚立相对中有水墨影若仙圣跨象者。一碗茶顷,光没,而其傍复现一光如前,有顷,亦没。云中复有金光两道,横射岩腹,人亦谓之“小现”。日暮,云物皆散,四山寂然。乙夜灯出,岩下遍满,弥望以千百计。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云头现八大圆光B杂色之晕(数重D倚立E相对F,中有水墨G影若仙圣H跨象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蹊,指小路,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的“蹊”含义相同。B.盖,表原因,与《赤壁赋》中“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中的“盖”用法不同。C.极,指到达,与成语“登峰造极”中的“极”含义相同。D.衣,指穿上,与后文“尽衣笥中所藏”中的“衣”含义相同。12.下列对本文的相关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段写登山所见及感受。作者慨叹只有登上险峻难登的大峨峰,才能看到天下的奇木异花。B.第四段写佛现和圣灯奇景。佛光大多出现在中午以后,但作者却在下午五时以后看到了。C.本文记叙有条不紊,层次井然。时间经历了由早到晚,季节则经历了由夏到冬。D.本文选材匠心独运。峨眉山名胜古迹众多,作者不写别处也可见到的景物,专记此山特色。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1)系重巾,蹑毡靴,犹凛栗不自持,则炽炭拥炉危坐。(4分)(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分)14.本文和姚鼐的《登泰山记》都是登临类题材的散文,请概括两文所表现的相同或相近的思想情感。(4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5~16题。粤曲(其一)梁佩兰①春风试上粤王台②,锦绣山河四面开。今古兴亡犹在眼,大江潮去复潮来。粤曲(其二)梁佩兰琵琶洲头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一声欸乃一声桨,共唱渔歌对月明。【注】①梁佩兰:清初诗人,岭南三大家之一,广东南海人。②粤王台:即越王台。为汉初南越王赵佗所建,故址在今广州市北越秀山上。15.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两首诗都是慕拟民歌而作,诗中都写到了具有鲜明广府特色的名胜古迹。B.《其一》首句运用“如坐春风”的典故,叙写了诗人在和煦的春风中登高望远的场景。C.《其二》前两句写琵琶洲一带的江中景色,“清”“平”分别写出了水的颜色和形态。D.《其二》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渔舟唱晚图,歌声与桨声此起彼伏,相互应和。16.梁佩兰的这两首诗虽然都以“粤曲”为题,但风格迥异,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2)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直抒胸臆点明“愁”的句子是“,”。(3)苏轼《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物流——即为“物的流通”。中国古代为农耕社会,商品意识淡薄,谈不上全面的“物的流通”。A,但并非没有物流的工具。从古诗词中大抵能看到它的影子,最出名的一首“物流诗”应是杜牧的《过华清宫》,其中几句读者(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里的“骑”,B。那时最快的是马。官方的快递小哥骑着快马,从南方出发,一路向长安(今西安)疾驰。按彼时的运输条件,纵然“八百里加急”,杨贵妃想吃到原汁原味的“鲜活食品”,是不容易的。而普通百姓,想第一时间尝到南方的新鲜果蔬,纵是垂涎三尺,也(②)。“胃口”无法满足,“情义”又何尝不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春望》诗,读者仍然熟悉,其中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家书”自然指亲人之间互报平安的信件。一封信,何以能值“万金”?有文学夸张的成分,更因为战争,驿路不畅,信送不出去,也送不过来,望眼欲穿,听不到亲人的消息,(③)。其实,C,百姓之间的书信往来也走不了官方的“快递渠道”。邮驿属于官方机构,传递官服文书、军事情报,民间书信,搭不上车。18.请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们有些同志欢喜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那个“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D.卢老师发现,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的分层开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工程制图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术论文写作(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健身俱乐部经营与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山地户外运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自贡职业技术学院《商业银行与业务经营》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周口师范学院《教育历史与比较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科技学院《工程管理软件与BM技术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树人学院《图像处理软件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材料力学B(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物业管理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分析PPT(第四版)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全书背诵内容
-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漳州市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模考试题
- 全国小学语文研究《低年级作文 》精品课件写话教学课件
- 附录常见感叹词及用法
- GB/T 21709.5-2008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5部分:拔罐
- 大三上-诊断学复习重点
- 应收账款的管理培训课件
- 股东变更情况报告表
- 房产中介门店6S管理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