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2月球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夜空、悬挂、奥秘、努力、登上、
任何、一旦、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
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了解有关月球的相关知识;批阅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并及时发现总结问题,以便
于上课讲解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月球的相关知识;完成自主学习单;认真观看微视频,并按要求完成练
习'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1、每当夜晚来临,我们总能在广袤的的夜空中看到一轮明月,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就
是月球,他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星球。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教师评价:你的课外积累真丰富!你善于利用资料袋,很会学习!
2、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么多关于月球的知识,可至今为止,月球还有许多未解之谜呢,今天,
咱们就一起学习22课,月球之谜,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板书课题:注意''谜”是谜语的谜,你知道它的意思吗?(还没有弄明白或者是难以理
解的事情)真准确!
那月球之谜什么意思?(月球上还没有弄明白或者是难以理解得事情)
教师评价:通过一个字,理解整个课题,你很会思考。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请打开课本93页,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哪几个自然
段向我们具体介绍了月球的未解之谜?
2、读完课文的同学,借助拼音,自己读屏幕中的生词。
3、找位声音宏亮的小老师来领读。评价:你真是一位合格的小老师,
4、没有音节你还读吗?开火车来读一读。
5、你见过水藻吗?图:水藻是一种植物,所以部首是草字头,上下结构。
6、这也是我们课前微视频中自主学写的字,来看看这位同学写的,有什么问题?纠正,是
啊,因为是上下结构,所以上面的草字头要写得宽一些,罩住下面的澡,这样就更规范
了。
7、请同学们拿起笔,注意你的写字姿势。把这两个字在学习纸上再写一遍。
8、写完收好学习纸。
三、整体感知
1、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向我们具体介绍了月球的未解之谜呢?
2、板书:谜3-6段
3、那课文的第一、二段分别讲了什么?
第一段:人们对月亮的遐想
第二段:月球上的真实景色
板书:遐想景色
教师评价:你的语言简练有准确,真了不起
4、你们看着板书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吗?
5、课文就是按这样的顺序写的,多么有条理啊。
四、创设情境,感受月色之美
1、请你自己放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到描写美丽月色的句子。
2、指名读。
3、这句话中哪个词让你感受到月色的美妙。皎洁。皎洁什么意思?
4、让我们一同去看看这明亮而洁白的月光吧。
配乐图片,渲染:夜幕降临,一轮光洁明净的月亮升起在半空中,洒下朦胧的月光,水面上
闪烁着一片鱼鳞般的银波。置身于这样的月色中,你有什么感受?
5、把你感受到的带到文字中去。指名
教师评价:真美!你的声音轻柔,多像这柔美的月光啊!
6、此时的我们就坐在这月色中,轻柔的月光照在你的身上。一起读。
7、月光中的你,望着皓月当空,你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看到月亮浮想联翩,产生了许多美好的想象,这就是“遐想”
8、科学家也对月亮产生了遐想,快在第一段中找找答案。指名。从这三个问号中你感受到
了什么?
9、人们对于月球的疑问很多,在座的小科学家们,你能读出你的疑惑吗?
评价:我听出了你的满腹疑惑。我感受到你的强烈不解。
带着你满腹的疑惑和好奇,一起试一试。
10、总结:每一个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对这颗神秘的星球都充满了美好的遐想,无穷的疑问!
于是,从古至今人们进行了不断探索。
五、透过词语,感受月球景色之奇
1、终于在1969年7月20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看到了月球的真实景色,人们发现月球
是个什么样的世界?读第二段画出描写月球真实景色的句子。指名
2、你很会读书,这是一种怎样的景色,能用这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吗?
3、“奇异”?
4、为什么说很奇异?再读这些句子,说说哪里让你感到奇异?
(1)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洒满了灿烂的阳光。
说说奇异在哪里?
你们看,变红黑沉沉和灿烂,黑沉沉的天空和灿烂的表面形成鲜明对比,和我们地球截
然不同。
真奇妙啊!一起读
(2)月球上的景色还奇异在哪儿呢?
月球上满是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任何生命。
月球上有尘土、岩石和环形山,没有水,没有生命。
比较这两个句子,你发现有什么不同?你觉得你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预设:满是就是全是(满是一全是)说明到处都是很多。
没有任何生命就是什么生命都没有。
评价:你真善于思考,与地球比较,月球上都没有哪些生命?
作者的用词多么生动呀!让我们感到月球的奇异,再读一读这句话。
5、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的遐想大不相同,太不可思议了,让我们把这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
上的人吧。我们合作读
六、精读课文,探究月球未解之谜
1、月球奇异的景色激发了人们探索的欲望。他们把月球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作进一步
的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又让我们对月球产生了新的疑问。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3——6段,思考: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可以从课本上标
记一下?
交流:(1)月球的尘土是否有杀菌本领?
(2)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
(3)月球的火山活动是否比地球早?
3、每一个未解之谜是根据什么提出的?
4、每一个未解之谜,都是根据实验的结果提出来的,但是第二个实验只有实验结果没有提
出未解之谜,咱们给它补充完整吧。
读一读,怎样提出问题更合适呢?
教师评价:这样有依据有问题,条理就更清楚了。看来你们比作者还厉害呢。
5、接读这些未解之谜。
6、面对这么多未解之谜,作者不禁感慨:(指名)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6、令人费解什么意思,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慨,齐读。
七、学习第一组实验,总结学习方法
1、让我们来看看令人费解的实验吧!第一个实验,哪里让你感到费解?
2、你抓住了“一下子者阿这两个词,从这两个词语中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死得非常快,而且全都死了。
教师评价:正是有了“一下子,都“这两个表示时间和层度的词,才让我们深感费解!
3、总结学习方法:
抓住关键词,体会令人费解之处。
通过朗读,表达感受。
八、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接下来我们就运用这两种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实验:找到关键词语,交流费解之
处;组内合作朗读
1、小组交流汇报:
2、第二个实验:
教师总结提升:
(1)作者用了“一旦就”这一组关联词语,强调了月球放进月球尘土中长得特别鲜嫩青
绿的实验结果。
(2)在平时的学习以及写作中,正确运用关联词可以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3)不同的植物放在月球的尘土中生长情况如此不同,的确令人费解,那请你们合作着来
读读这部分吧!
3、第三个实验:
教师总结提升:
(1)课文用一组数字写出了月球与地球年龄差,变红【46亿年和40亿年】看看这一组数
字,月球的年龄是46亿年,已经确定了吗?
(2)从哪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没有确定?
估计
估计就是还没有确定。
用上“估计”这个表示模糊意思的词语让科学实验结果的表达更准确严谨!
(3)合作读--读这一段
九、拓展延伸,鼓励质疑
1、月球的未解之谜只有我们交流的这些吗?
2、哪个地方告诉我们?
这个省略号自成一段用得巧妙,留给我们想象的空间,标点符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啊!
那你通过查找资料还知道哪些月球的未解之谜啊?
十、推荐阅读,激发继续探索愿望
1、学到这儿,你觉得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月球是一个()的世界!
评价:用词巧妙
表达准确
2、神秘的月球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无穷的疑问,人类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终止,人类还
将继续探索下去!
于是课文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读最后一段
3、也希望同学们探索的脚步不要停下,把目光聚焦到浩瀚的宇宙,探索星球的奥秘.
4、推荐读书:
《世界未解之谜》《天文百科大全》
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1遐想
2景色奇异
3—6谜继续探索
学习效果测评
一、读拼音,写词语。
yemuxuanguadenggaoshuinian
Hng
三、想一想,填一填。
()的夜空()的遐想)的水藻()的月
光
三、比一比,组词语。
幕()澡()谜()散()
暮()藻()迷()撒()
四、加标点,并读出这些句子的不同语气。
1、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2、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3、对神秘的月亮,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五、综合提升。
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课文中最令你费解的未解之谜:
对于神秘的月球,你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22月球之谜》学情分析
一相关的已知领域
通过平时的作业、单元检测中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双基知识掌握得较好,三年级学生自学
生字词的能力已很强,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主弄懂字词意思。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查资料了解月球相关知识的能力,也可以根据日常积累收集古诗词中
描写月亮的名句,这些都可以作为学生课前准备的内容。
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词句的能力,并积累了一定的词
语。在本课学习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点,更多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这些词句在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已经初步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在本课中,也可以在理
解段落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文章大意。
二相关的未知领域
对于月球的相关知识,以及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学生之前没有做过专门的了解。月
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千米。它的平均直径比地球直
径的1/4稍大些。它的表面积约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面上山岭起伏,
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肉眼所看到的月面上的暗淡黑斑叫
月海,是广阔的平原。月海有二十多个。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约有500万平方千米。由于
月球上没有大气,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夜的温差很大。月
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
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稍有薄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创设好情
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深入其中,才能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例如第一段对
美丽月色的描写,对其中“皎洁”“遐想”的理解等。需要教师创设情境,引学生入情入境,
激发情感。
三年级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不强,观察、想象能力、用心体会情感能力有待进
一步培养。应该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尽情地读,读中有悟,并用迁移的方法阅读课外书。
三年级学生己经比较了解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时,老师选取阐述月球未解之谜的一个段
落进行重点讲解,让学生举一反三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汇报。
三相关的难知领域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第二个实验中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对学生来说
是个挑战,许多学生只能抓住其中一点,比如''水藻为什么长得鲜嫩青绿”来提问,却不能
兼顾“玉米的生长状况,提出的问题不够全面。
小组合作学习基础上的交流汇报对学生是一个挑战•汇报的内容不够详尽,形式比较单
一,因为组员能力不同,容易是一个人发言,不能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月球之谜》效果分析
在字词教学方面,基于学生原有的学习能力,对本课的生字进行了“翻转”教学,即
先制作生字自主学习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并完成自主学习单,上课时处理学习单上
出错比较多的生字,根据反馈,对“藻”字进行指导。先出示图片,形象地告诉学生“藻”
字的偏旁和结构,再进行评字和改写。这样的做法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易错
字的印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得生字的指导变得更加全面而有针对性。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月球的神秘和魅力是教学的重难点。在初读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概
括每段大意,再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还教给
学生一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另外,对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
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本课
中“费解”一词便充分运用了这一点,先是学生找到未解之谜,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
继而感受“费解”之意。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更是以“费解”为线索,去探究实验中令人费
解之处,这种螺旋上升式的方法使学习不断深入。不仅是“费解”,对于“皎洁”“遐想”
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是本课的重要环节。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一个实验,从中找到关
键词“一下子”“都”,再进行朗读,体会实验的令人费解,在明确了“找关键词一一体会
词语一一朗读课文”这一自主学习方法后,由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实验。在接下来的小
组汇报交流中,两个小组分别汇报了对第二、第三两个实验的学习成果,学生都能找到“一
旦……就……”、“估计”这些关键词语,体会实验的令人费解和作者用词的严谨。课堂气
氛活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了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方法。
朗读的训练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安排的几次朗读训练,都是有针对性地抓
住了文本的特点,尊重文本,紧扣文本特点设计教学,在朗读训练中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
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增强了语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对课文的把握更加细致精准。
«22月球之谜》教材分析
教材解读
-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
(1)优美的文字展现月球的美丽.《月球之谜》第一句“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
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从皓月当空的美好景象落笔,充分展
现其皎洁之美,并营造了神秘朦胧之感。
(2)强烈对比激发探究欲望。在第一段美丽描写的基础上第二段描写其真实景色,前后对
比强烈,这样的安排激发了学生对月球的探索欲望。
(3)一系列实验和未解之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课文的主体部分,出示了一系列实验以
及在此基础上的未解之谜,令学生不由感慨“费解”,而后面的省略号留给学生无限的探索
空间,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从语言表达上看
(1)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后看到的月面,接着
列举了一些与月球有关的不解之谜,最后以“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结束。
(2)这篇课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第一段用优美的文字,渲染月光给人们留下的美好印象,
不但突出了月亮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和第二段中月面的荒凉形成对比;文章主体是介绍与月
球相关的儿种难解之谜,其间巧妙地运用疑问句和感叹句,强化了月球的神秘;结尾是开放
式的,以“神秘”来概括上面列举的几种谜,与文题相呼应,同时激起读者探索的愿望。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的位置
《月球之谜》是三年级下册的第22课,位于第六组,本组的人文专题是“留心科学技
术的新发展”,编选本文的意图是,了解与月球相关的知识,展示月球神秘的魅力,激发
学生探索月球和宇宙奥秘的兴趣。“科学”这一人文专题在每个年级都有出现,但要求不一
样,从低年级到中年级体现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发展过程。教学的起点是在学生已经对
什么是科学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比较宽泛的认知和产生了一定情趣的基础上,所以,本
课在发现身边科学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将学生视角引向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是认识领域的的扩
展和延伸。
2.训练重点的位置
《月球之谜》的教学目标中提到“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本课设
计中,月球的未解之谜都是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而唯独第二个实验只写出了实验
结果,没有提出未解之谜,所以在这一处,是训练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着眼点。
对三年级下学期学生而言,《语文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
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本课中“费解”一词便充分运用了这一
点,先是学生找到未解之谜,感到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继而感受“费解”之意。在接下来
的学习中,更是以“费解”为线索,去探究实验中令人费解之处,这种螺旋上升式的方法使
学习不断深入。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
本课中,作者通过三个实验提出未解之谜,内容形式类似,正好适合学生学以致用,在前面
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这部分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并上台交流汇报。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二、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夜空、悬挂、奥秘、努力、登上、
任何、一旦、曾经、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难点: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
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了解有关月球的相关知识。
2.批阅学生的自主学习单,并及时发现总结问题,以便于上课讲解。
学生准备:
1.了解有关月球的相关知识。
2.完成自主学习单。
3.认真观看微视频,并按要求完成练习,
五、课时安排教学本课计划使用2课时。
六、参考资料
月球月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三十八万千米。它的平均
直径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它的表面积约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
面上山岭起伏,还有洋、海、湾、湖等各种名称,其实月面上并没有水。肉眼所看到的月面
上的暗淡黑斑叫月海,是广阔的平原。月海有二十多个。最大的是风暴洋,面积约有500
万平方千米。由于月球上没有大气,加上月面物质的热容量和导热率很低,因而月球表面昼
夜的温差很大。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
的改变而变化。
人类第一次登月活动美国宇航局经过八年的艰苦努力,连续发射10艘不载人的阿波
罗飞船之后,终于在1969年7月16日成功发射载人登月的阿波罗飞船。四天之后,飞船经
过长途跋涉,进入月球轨道,人类首次登月行动开始了。船长阿姆斯特朗首先走上舱门平台,
面对陌生的月球世界凝视几分钟后,挪动右脚,一步三停地爬下扶梯。5米高的9级台阶,
他整整花了3分钟!随后,他的左脚小心翼翼地触及月面,而右脚仍然停留在台阶上。当他
发现左脚陷入月面很少时,才鼓起勇气将右脚踏上月面。这时的阿姆斯特朗感慨万千:“对
一个人来说那是一小步,对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18分钟后,宇航员奥尔德林也踏上月
面,他俩穿着宇航服在月面上幽灵似的“游动”、跳跃,拍摄月面景色、收集月岩和月壤、
安装仪器、进行实验和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回探测信息。活动结束后,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
乘上登月舱飞离月面,升入月球轨道,与由科林斯驾驶的、在月球轨道上等候的指挥舱会合
对接。3名宇航员共乘指挥舱返回地球,在太平洋降落。整个飞行历时8天3小时18分钟,
在月面停留21小时18分钟。时间虽然短暂,却是一次历史性的壮举。
月球之谜举例
1.月球的起源莫衷一是。对月球的起源,大致有三大派,但仍未定论。有些科学家认
为,月球是46亿年前,与地球一样是宇宙的气体和尘埃形成的;另一些人则认为,月球是
地球的孩子,从地球分裂出去的。然而,太阳神号几次带回的数据显示,月球和地球的组成
成分大不相同。不少的科学家认为,月球在很多年以前,偶然被吸入地心引力范围,因而才
意外地纳入地球的轨道。但也有人引用天体力学来反对这种说法。
2.月球较地球古老。令科学家惊讶的是,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有99%比地球上90%的古
老岩石还要老。太空人携回的月球岩石,已被测定有43亿年至46亿年的历史,这已相当于
太阳系的历史了。
3.土壤比岩石更久远。美国太空人首次登陆的“宁静海”,土壤的年代竟比岩石久远。
据分析,两者相差10亿年之久。由化学分析显示,月球上的土壤并非由岩石演变,可能来
自别的地方。
4.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
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
持续了4个小时,目前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5.纯铁粒子不会生锈。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纯铁粒子并非来自陨石。有专家报导,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
都未生过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还是破天荒第一次遇到的事情。
《22月球之谜》评测练习
班级:姓名:
一、读拼音,写词语。
y6muxuanguadenggaoshulzaonian
ling
FFfflEEEE:
二、想一想,填一填。
()的夜空()的遐想)的水藻()的
月光
比一比,组词语。
幕()澡()谜()散()
暮()藻()迷()撒()
四、加标点,并读出这些句子的不同语气。
1、难道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2、这一连串实验结果是多么令人费解啊()
3、对神秘的月亮,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
五、综合提升。
请在下面横线上写出课文中最令你费解的未解之谜:
对于神秘的月球,你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月球之谜》评测结果分析
为了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反思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特意设计了这套
检测题。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本课的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学生能够当堂消化课堂重
点内容,学习效果较满意。现针对各题进行简单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测试卷中总共出现了五个词语,每个词语中都包含本课要求会写
且易错的生字,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以及老师的强调,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除个别学生写错
“龄”之外,其他都正确。由此可见,教师的范写以及对易错点的强调对学生生字的正确率
是十分有保障的。
第二题想一想,填一填。在这道题目中,总共出现了四个“的”字短语,考查学生从文
中积累词语的能力,整体掌握较好。
第三题比一比,组词语。在这道题目中,设计了四组易混淆的生字进行辨析。借助偏旁
表义的方法,“幕”和“暮”、“澡”和“藻”的区分较扎实;“散”和“撒”容易混淆读音,
需要继续夯实。
第四题加标点,掌握较好,朗读效果比较理想。
第五题概括课文中的一处未解之谜并写出课外了解到的未解之谜,多数学生都可以有话
可说,但是语句的流畅性需要加强。另外,应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普及科学知识,拓宽视
野,增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22月球之谜》课后反思
在与课文文本对话,思考教学设计,师生共同的学习中收获颇多,但也有些许遗憾。
反思本节课的得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翻转写字教学实现以学定教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
端正、整洁。介于这个基础,在识字方面更多放手给学生。而写字部分,则采用了微视频教
学,即先制作生字自主学习的微视频,让学生在课下观看并完成自主学习单,上课时处理学
习单上出错比较多的生字,根据反馈,对“藻”字进行指导。先出示图片,理解“水藻”的
含义,形象地告诉学生“藻”字的偏旁和结构,再进行评字和改写。这样的做法既节省了课
堂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易错字的印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得生字的指导变得更加全
面而有针对性。
二抓关键词句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
以教师提问,自己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研读文本,与作者对话。找到关键句子,重
点词语,理解体会。第一段体会月色之美,抓住“皎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第二
段则抓“奇异”,深入每个句子,体会月球景色奇异之处。对于月球之谜,更是在研究第一
个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学习方法:1.抓住关键词,体会令人费解之处。2.通过朗读,表达感
受。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全文从始至终将这一方法贯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这种设
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
三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本课中,
作者通过三个实验提出未解之谜,内容形式类似,正好适合学生学以致用,在前面学习的基
础上进行自主学习,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这部分放手让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自主学习,并上台
交流汇报。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
具体方法是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一个实验,从中找到关键词“一下子”“都”,再进行
朗读,体会实验的令人费解,在明确了“找关键词一一体会词语一一朗读课文”这一自主学
习方法后,由小组合作学习剩下的两个实验。在接下来的小组汇报交流中,两个小组分别汇
报了对第二、第三两个实验的学习成果,学生都能找到“一旦……就……”、“估计”这些
关键词语,体会实验的令人费解和作者用词的严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掌握
了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方法。
四总结学法授之以渔
学生要学习课文,更要以课文为蓝本学方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在今后学以
致用。本课中,就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和提升。首先,及时总结学习方法,并当堂运用。
比如“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总结,接着运用到后面的学习。第二,通过评价对学生进行
点拨,当有学生说到有关“环形山”的资料时,及时评价:你真会学习,善于运用课后的资
料袋。这样的评价给予学生暗示。
五激发学习兴趣扩大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实施建议: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
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本文的内容深得学生喜欢,最后省略号自成一段,留给读
者无限的空间,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此基础上,课程结束,便推荐学生课外阅读的
书籍,《世界未解之谜》《天文百科大全》,将课内外阅读结合在了一起。
六理解表达相结合
朗读的训练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在课堂上安排的几次朗读训练,都是有针对性地抓住
了文本的特点,尊重文本,紧扣文本特点设计教学,在朗读训练中达成三维目标的整合,学
生在朗读的训练中增强了语感,品味了文章的语言,对课文的把握更加细致精准。
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大学《ERP软件原理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学院《有机化学I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贵阳信息科技学院《高级英语视听说》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听说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课件制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重庆市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附答案
-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数量经济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湖南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2025安徽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湖南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铸铁镶铜闸门
- GB_T 37514-2019 动植物油脂 矿物油的检测(高清版)
- 闸门水力计算说明
- 大型塔器“立装成段整体就位”工法
- 联想集团内训师管理制度
- 常用函数图像(1)
- 静脉血栓栓塞预防和治疗的专家共识
-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北京市某燃煤厂区蒸汽锅炉房设计
- 常用的标准舵令
- 单位局域网的建设—毕业论文
- 毕业设计(论文)直线一级倒立摆的计算机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