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题13斜面、杠杆、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022年中考物理二轮题型专项复习(全国通用)
1.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在生活和生产中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如:。那么斜面的省力情
况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使用斜面的省力情况可以通过比较沿斜面拉力F与物体重力G的比值大小来判定,
比值越小,越省力)
小明做了如下猜想:
猜想1: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猜想2: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
猜想3:与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有关。
小明为验证上述猜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实验。实验中所用的物块材料及其表面粗糙程度相同,
在沿斜面拉力的作用下,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中相关的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123456
斜面倾角ee0e0\(例>6)02(仇
斜面的表面材料木板毛巾木板木板木板木板
物块重G/N2.02.04.06.02.02.0
沿斜面拉力F/N1.351.522.704.051.521.70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对比实验中的数据可知,使用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
(2)通过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3)为验证猜想3,小明做了实验(填写实验序号),分析实验数据后,小明认为这几次实验省力情
况相同,依据是o
(拓展)完成实验后,小明沿斜面用1.8N的拉力,将重为4.5N的物体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了顶端。已知
斜面长1.2m、高0.3m,则斜面的机械效率是%。(把重物直接提升0.3m所做的功作为有用功)
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
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机械效率
实验次数斜面的倾斜程度物块重力G/N斜面高度r/m拉力RN斜面长度s/m
1较缓50.22.4141.7%
2较陡50.53.2178.1%
3最陡50.74.3181.4%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力(选填“省”或“费”)。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斜面高和长分别是0.5m
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
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o
(3)把第4次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和有关。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物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o
3.如图甲所示是某一学习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关系”的实验装置。在其它条件
一定时获取了表格中的实验数据。
甲乙
实验斜面的物重斜面高度拉力斜面长度效率
次数倾斜程度G/N〃/mF/NS/m7
1较缓100.15.50.536.4%
2较陡100.27.00.5
3最陡100.38.50.570.6%
(1)实验时,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运动。
(2)通过比较表格中“一”和“一”两栏对应的数据,可知斜面是-一种省力的简单机械。
(3)表格中空缺处的数据为。依据完整的数据可得出结论: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一,机械效率越
高。
(4)学习小组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越陡。物体所受的摩擦力越—。
(5)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解决斜面的有关物理问题。图乙中木块分别沿斜面1、2滑到底端,木块到达
斜面1、2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l>V2o若斜面粗糙程度相同,则VI—V2o(选填“大于”、“等于”或“小
于”)。
4.为了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之间的关系,探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木板、刻度尺、弹簧测力
计、木块等器材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斜面倾斜程度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Mm沿斜面拉力F/N斜面长度s/m机械效率
1较缓30.21.6137.5%
2较陡30.31.81
3最陡30.42.016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要求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拉着木块在斜面上做运动;
(2)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斜面对木块的摩擦力为N;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斜面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
(4)请举出生活中应用斜面的实例。
5.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斜面省力大小及机械效率是否与斜面倾角、表面粗糙程度有关.甲、乙斜面倾角
相等,与丙的不相等;甲、丙斜面表面粗糙程度相同,与乙的不相同。先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缓慢
提升重物0.24m高,弹簧测力计示数Fo=2O.ON;再分别在三个斜面上沿斜面向上匀速缓慢拉动这个重物
到同一高度,弹簧测力计示数和斜面长度如表所示。
弹簧测
斜面长省力大小4F/N机械效
次数斜面力计示
度L/m(AF=Fo-F)率〃%
数F/N
1甲17.40.30?92.0
2乙18.20.301.887.9
3丙14.00.406.09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斜面甲省力大小4尸甲=N;
(2)斜面丙的机械效率〃用=;
(3)比较甲、乙实验结果,可以认为;比较甲、丙实验结果,可以认为(选填序号,有
可能不止一项正确)。
A.斜面省力大小与斜面倾角有关
B.斜面省力大小与斜面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C.斜面省力大小与斜面倾角和表面粗糙程度都有关
D.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角有关
E.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F.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倾角和表面粗糙程度都有关
甲乙丙
6.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杠杆下
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测力计的示数F为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为0.1m,若OC=30ctn,
OC=3OA,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
(2)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8,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机械效率将(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7.小金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拉动杠杆,使挂在杠杆下面的钩码
缓缓上升,(支点和杠杆的摩擦不计)问:
⑴重为5N的钩码挂在A点时,人的拉力F为4N,钩码上升0.3m时,动力作用点C上升0.5m,此时机
械效率小为?
(2)小金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仍用该实验装置,将钩码移到B点,再次缓慢
提升杠杆使动力作用点C仍然上升0.5m。问:人的拉力厂与第一次相比(选填“变大”“变小”
或“不变”)«比较此时的机械效率相与外的大小并用学过的知识给以推导o
8.在“探究影响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佳用同一动滑轮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所示。
动滑轮
钩码总钩码上升的测力计示绳自由端上升动滑轮的机
序号市
重G/N高度h/m数尸/N的高度s/m械效率〃/%
G动/N
10.310.20.700.471.4
20.320.21.280.478.1
30.340.2#0.4#
21
⑴实验时,小佳应沿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2)第3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N,拉力所做的额外
功为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随着钩码总重的增加,拉力所做的
额外功将(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你认为其原因是。
9.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时,同学们设计并利用如图所示的四个滑轮组分别进行实验。
下表是他们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
I
①
动滑轮重物重绳自由端承重绳机械效率
序号
G动/NG物/N拉力F/N段数〃
①131.5366.7%
②141.9370.2%
③242.3358%
④142.82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第4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2)从序号和③中的数据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3)从序号①和②中的数据可知,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与提升物体的有关;
(4)要研究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是否与提升物体的高度有关,应该用同一个滑轮组将重物提升的高度
去研究。(填“相同”或“不同”)
10.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物重G/N物体上升的高度h/m拉力F/N机械效率n
①20.201.066.7%
②30.30
③60.402.580%
(1)实验中应竖直向上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第3次实验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_____m.
(2)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时,测力计应(选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二次实验时,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本次测量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百分数保留一位小
数);
(4)实验中,小明所用动滑轮的重一定小于N.
(5)通过实验可以得出:同一个滑轮组所提的物体越重,其效率越(选填"大''或"小”);为了提高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条即可)
1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
乙、丙所示。
钩码重钩码上升有用功测力计拉测力计移动总功机械效率
次数
G/N高度/i/mW〃J力F/N距离s/mW.&/J
120.10.20.90.30.2774.1%
240.10.41.60.30.4883.3%
340.11.10.50.55
▼乙丙
(1)测绳瑞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3)第3次实验中的有用功为_J,机械效率约为;
(4)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有关;
(5)若动滑轮的重力为0.5N,则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包士(〃指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可能的原因
是:»
12.小勇同学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1所示,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
数据如表:
物理量/实验次钩码总重钩码上升的高度测力计示数测力计移动距离
机械效率〃
数G/NhimFINs/m
140.11.80.3
260.12.40.383%
340.11.40.557%
440.21.41.057%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尸时,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3次实验是用图做的;(选填“a”、"b”或"c”)
(3)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
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5)如图2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
装置是;
(6)若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动,则测出的机械效率(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13.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
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表
绳子自由滑轮组的
动滑轮重钩码上升
实验次数物重G*/N动力F/N端移动的机械效率
G动/N的高度〃/m
距离s/m/%
110.50.10.70.347.3%
220.50.11.10.360.6%
340.50.120.3
4410.10.550.0
(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2)在实验中,测量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匀速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读出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第三次实验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精确到0.1%);
(3)由表中第1、2、3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有关;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还与摩擦和有关。
14.某实验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乙2
实验次数123
钩码所受重力G/N446
钩码上升高度him0.10.10.1
绳端拉力F/N1.81.61.8
绳端移动距离s/m0.30.4
机械效率〃74.1%62.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装置做的实验,此
次实验拉力F所做的额外功为J-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
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该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
但仍然能计算出第3次实验的机械功率〃等于(精确到01%。)
(5)若不计摩擦和绳重,用第1次实验装置提起7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N。
15.某小组做“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甲乙丙丁
实验钩码重钩码上升绳端拉绳端移动机械
次数G/N高度him力F/N距离s/m效率〃
甲40.12.70.274%
乙40.11.80.374%
丙80.13.10.386%
丁80.12.50.4
(I)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2)用图丁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将图丁的滑轮组绕绳画好:
本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是%;
(3)通过比较甲、乙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与无关;
(4)通过比较乙、丙两次实验数据可初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
率越高。
16.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次数
123
物理量
钩码重G/N446
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
绳端拉力F/N1.81.62.4
绳端移动距离s/m0.30.4
机械效率〃74.1%62.5%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
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试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
距离s=m,机械效率〃=o
乙
17.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
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钩码的重力钩码被提升绳端移动的
实验次数拉力F/N机械效率?
G/N的高度〃/m距离s/m
120.110.366.7%
230.11.40.371.4%
340.11.80.3
420.11.50.266.7%
甲乙
(1)第3次实验数据是用图(选填“甲”“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其机械效率是()
结果精确到0.1%)。
(2)通过分析第1、2、3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
械效率越(选填"高”“低”),通过分析第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滑轮组提升相
同的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
(3)同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弹簧测力计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该同学认为应该在弹
簧测力计静止时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选填“合理”、“不合理”)。
(4)实验中多次改变提升钩码的重力来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其目的是)(选填字母序号)。
A.减小摩擦力
B.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18.小明和小刚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两种滑轮组来提升同一重物,在讨论滑轮组机械效率时,两人产生
了分歧,小明认为:“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总重小,机械效率高”;小刚却认为:“乙滑轮组更省力,机械
效率高”。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决定进行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在实验中得到的数
据如表所示:
装置甲装置乙
钩码重G/N44
钩码上升的高度h/m0.10.1
绳端拉力FN1.61.4
绳端移动的距离s/m0.3
机械效率〃71.4%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
(2)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由计算结果可以确定(小明/小刚)的说法是正确的;
(3)装置乙中绳端移动距离m,通过提高装置乙钩码上升的高度〃,(能/不能)提高乙滑轮
组的机械效率;
(4)根据装置甲所测数据,请计算其动滑轮的重力为N;(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
(5)小明又设计了一个方案,如图丙所示,和装置甲对比(甲、丙中每个滑轮重相同),在提升同一重物
时,由于丙装置绳重和摩擦较大,则装置丙的机械效率(大于/等于/小于)装置中的机械效率。如
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装置丙的机械效率(大于/等于/小于)装置甲的机械效率。
19.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
实验次数123
钩码重G/N446
钩码上升的高度him0.10.10.2
绳端拉力F/N1.81.62.4
绳端上移的距离s/m0.30.4
机械效率74.1%62.5%—
(1)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图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装置做的实验。
(2)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
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
(3)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上移
的距离s=m,机械效率〃=。
(4)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机械效率
(5)采用图丙装置,改变动滑轮重Ga”提升同一物体进行多次实验,获得数据并绘制出如图丁的图像。
分析图像中的A点可知,被提升物体所受的重力为N„(忽略绳重和摩擦)
20.测量如图所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钩码重力钩码上升高绳端移动距
实验次数拉力F/N机械效率〃
G/N度力/cm离s/cm
11.051555.6%
21.550.815
32.051.01566.7%
42.0101.03066.7%
(1)实验过程中,应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竖直向上做—运动。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
所示,为_N。
(2)第2次实验时所做的有用功为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一。
(3)分析1、2、3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物重力越_(选填“大”或“小”),滑
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分析3、4次实验的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_(选填“有关
“或“无关”)»
(4)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下列选项中也可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增大绳重
B.减轻动滑轮重
C.加快物体提升的速度
21.提高机械效率,能够更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作用,”测量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如图(每个动滑轮重相
同。忽略摩擦及绳重)。
(1)实验中应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过程中收集到“、b、。三组实验数据如下。
钩码重钩码上升的高度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装置弹簧测力计示数/N
INImIm
a20.11.50.2
b20.11.00.3
c50.12.00.3
计算出。组实验的:有用功______J,机械效率
(3)比较。、〃两组的机械效率,它们的关系是:小%。若提升相同物重到相同高度,与。装置相
比,b装置的优势是
比较〃、c滑轮组,它们机械效率的关系是:%%,影响它们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是
22.小明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测得的相关实验数据如下表(装置中每个滑轮的质量均相同)
物体的重提升的高绳端移动
次数力度拉力MN的距离机械效率4
GiNhimslm
120.10.90.374%
240.11.60.383%
320.10.5
甲乙丙
(1)实验过程中,应使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____拉动.在第3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
其示数为N,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比较1、2两次的实验数据可知:相同的滑轮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3)测量结束后,小明想到甲图中的滑轮组还有另一种安装方法,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请在丙图中画出绳子绕法.
2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中,小明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蛉动滑轮重物重物体上升的竭墙受到的绳加移动的滑轮组的机械
-1序号GRNG/N高度hm拉力FNOsm效率“%
*:;1OS10.10.60.355.6
7
3
尸20320.11.00.3661
0
乙30540.10.3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滑轮的绕绳方法.
(2)实验中,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缓缓上升.在测量绳端所受的拉力时,弹簧测力计应
(填“保持静止”或"匀速上升”).
(3)第三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绳端受到的拉力为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知:
①随着物重的增大,额外功(填“变小不变''或"变大”),原因是
②要提高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盘山公路1和2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提升物体越省力1、
3、4根据1、3、4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变为原来的几倍,拉力会变为原来的几
倍,即沿斜面的拉力F与物体的重力G的比值大小相等62.5
【详解】
⑴斜面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可以省力。当斜面的高度一定时,斜面越长,则坡度越
缓,则越省力;如:盘山公路。
(1)[2]探究斜面省力的情况与斜面的表面材料有关时,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实验中需要控
制物重、倾角相同,表面材料不同,所以应该对比1和2的数据。
(2)[3]对比实验1、5、6中的数据可知,在斜面的表面材料、物重相同的情况下,倾角越小,
拉力越小,故结论是: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小,提升物体越省力。
(3)[4][5]探究斜面省力的情况与重力大小有关时,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实验中需要控制倾
角相同、表面材料相同,物体的重力不同;所以需要对比1、3、4的实验数据。根据1、3、
4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的重力变为原来的几倍,拉力会变为原来的几倍,即沿斜面的拉力
与物体的重力G的比值大小相等。
⑹有用功为
Wfr=G/7=4.5Nx0.3m=1.35J
拉力做的总功
W怂=Fs=L8Nxl.2m=2.16J
斜面的机械效率
片”x100%=-^^-x100%=62.5%
W&2.16J
2.省55.6%(或56%)斜面倾斜程度斜面粗糙程度大于
【详解】
由表格数据可知,斜面的倾斜程度越缓,拉力F越小,即越省力。
⑵⑵机械效率为
区卫二5Nx0.5m,55.6%
W&Fs4.5Nxlm
(3)[3]⑷分析表格的第二列和第七列数据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分
析第二次和第四次的实验数据可知,斜面的机械效率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4)⑸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拉力不仅要克服摩擦力还要克服一部分
物体的重力,所以拉力要大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3.匀速直线物重拉力57.1%倾斜程度越大小大于
【详解】
为了测力计读数稳定,即处于平衡状态,故需要匀速拉动木块。
(2)⑵⑶比较物重和拉力两栏可以得出省力,因为拉力小于物重;故第二空是拉力。
(3)[4]⑶第二次实验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77=^x100%=—xlOO%=^^^xlOO%=57.1%
W&Fs7NxO.5m
故斜面的机械效率为57.1%;从实验数据可知,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4)[6]第一次实验额外功
Ww=Wa-lVfl=5.5Nx0.5m-lONx0.1m=1.75J
摩擦力的大小为
唬」-75J
f==3.5N
s0.5m
同理,第二次实验摩擦力的大小为
八%_W&-%_7Nx0.5m-10Nx0.2m
s0.5m0.5m
对比第一次实验,发现倾斜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小。
(5)⑺从第(4)可知,倾斜程度越大,摩擦力越小,故木块通过1到达底面的摩擦力小,斜
面的路程s也小,故摩擦力做功比较小,从顶端滑下来,都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内能和动能,
由于路线克服的摩擦力做功比较小,故动能比较大,速度比较大。
4.匀速直线50%0.9越大见解析
【详解】
(1)口]实验用沿斜面向上的力拉着木块在斜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力计示数稳定,若木
块沿斜面变速运动,测力计的示数会发生变化,不稳定。
(2)[2]在第2次实验中,有用功
lVff=G/?=3Nx0.3m=0.9J
总功
W总=Fs=1.8Nxlm=1.8J
第2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7=^i-xl00%=—xl00%=50%
卬也1.8J
[3]第2次实验的额外功为
W后WW片1.8J-0.9J=0.9J
摩擦力
/=^=—=0.9N
s1m
(3)[4]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条件下,斜面的倾斜程度越陡,斜面的机械效率越大。
(4)[5]生活中利用斜面的实例:盘山公路、楼梯等。
5.2.685.7%当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AD
【详解】
(1)口]斜面甲省力大小端=州-Ep=20N—17.4N=2.6N
(2)[2]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功
%=£)/?=20Nx0.24m=4.8J
沿斜面丙拉动物体所做的总功
卬a=04=14NxO.4m=5.6J
该斜面的机械效率
n=}lkxl00%=—xl00%~85.7%
%5.6J
(3)[3]甲、乙两次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程度相同,粗糙程度不同,由表中数据可知,
当斜面的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粗糙,斜面的机械效率越低。
⑷甲、丙两次实验过程中,斜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同。分析表中数据可
知,斜面倾角越小越省力,机械效率越低,故AD正确;BCEF错误。
故选AD。
6.0.566.7%杠杆的重力变大
【详解】
(1)[1]由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所以它的示数是0.5N。
(2)[2]在实验过程中,有用功是
W/i=G/?=1.0NX0.1m=0.1J
总功是
W忌=Fs=0.5N义0.3m=0.15J
所以杠杆的机械效率是
INxO.lm
7=x100%«66.7%
上。。%?O.5NxO.3m
(3)[3]有用功是提升钩码所做的功,额外功主要是克服杠杆重力做的功,影响机械效率的
因素主要是有用功和总功所占的比例;提升的钩码重一定说明有用功一定,所以影响杠杆机
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杠杆自身的重力。
(4)[4]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0A=/^08;悬挂点移至B点时,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G・OB=/^OC,经对比发现,由0A到08力臂变大,所以拉力厂也变
大,如果仍使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那么杠杆提升的高度就会减小,额外功减小,所以,杠
杆的机械效率变大。
7.75%变小推到过程见解析
【详解】
有用功为
lVf).ffl=G//=5NX0.3m=1.5J
总功为
W£=Fs=4NX0.5m=2J
机械效率为
7/=^ifixlOO%=—xl00%=75%
%,2J
(2)[2]钩码的悬挂点在A点时,由于杠杆的重力会阻碍杠杆转动,则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
G-OA+G杠杆-;0C=尸
悬挂点移至8点时,由杠杠的平衡条件得
GOB+GM-^OC=F'OC
观察比较可知,悬挂点移至B点时,。8<。4,即钩码重力的力臂变小,所以拉力F也变小。
[3]杠杆的机械效率
一%用_%用_1
//----------------------------------
叫/用+%1+吸
%用
因为杠杆升高的高度不变,所以克服杠杆自重所做的额外功不变;由于悬挂点B更接近支
点,所以钩码提升的高度减小,根据卬西=G6可知,有用功减小;从上面的表达式可知:
卬制减小、卬额不变,所以会变大,分母变大,〃就减小;即〃2<小。
8.竖直2.40.1683.3增大摩擦力变大
【详解】
应该沿竖直方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才能便于测量刻度尺测量距离。
⑵⑵⑶⑷如图所示,分度值为0.1N,从零刻度线开始往下数,一共24格,故读数为2.4N;
拉力所做的额外功为
皿额=卬也一卬"=FS.G〃=2.4Nx0.4m-4Nx0.2m=0.16J
那么拉力所做的额外功为0.16J;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7^^-xl00%=—x100%=-4Nx°-2mx100%=83.3%
现Fs2.4NxO.4m
故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3.3%。
(3)[5北6]从图表中的数据可知,用同一动滑轮将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时,随着钩码总重
的增加,第一次实验的额外功为
咋=叫-%.=Fs-G/?=0.7Nx0.4m-INx0.2m=0.08J
第二次实验的额外功为
W92=W&-W^=FS-Gh=1.28Nx0.4m-2Nx0.2m=0.112J
从实验数据可知,额外功在增加;由于服动滑轮做的功相同,故可能的原因是摩擦力做功在
增加。故摩擦力变大。
9.71.4②重力不同
【详解】
(1)口]从第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皿广Gh4N
77=—^xlOO%=—xlOO%=-------®71.4%
W&Fnh2.8Nx2
(2)[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②③的两次实验,物体重力相等而动滑轮的重力不
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由此可得: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动滑轮的重力有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合同劳务合同范例
- 公司合并协议合同范本
- 全职合同范本
- 医院物业招聘合同范本
- 加盟快递押金合同范本
- 单位电线更换维修合同范本
- 声学顾问合同范本
- 单位车棚工程合同范本
- cpvc管购买合同范本
- ul认证合同范本
- 2025电力物资检储配一体化建设技术导则
- 新学期 开学第一课 主题班会课件
- 民法典合同编讲座
- 2024年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发展中心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57名工作人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大学转专业高等数学试卷
- DBJ51-T 198-2022 四川省既有民用建筑结构安全隐患排查技术标准
- 公司厂区保洁培训
- 江苏省招标中心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2024年防盗门销售合同范本
- 支付令申请书(2025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