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课后题答案-杨胜刚版-全_第1页
国际金融学-课后题答案-杨胜刚版-全_第2页
国际金融学-课后题答案-杨胜刚版-全_第3页
国际金融学-课后题答案-杨胜刚版-全_第4页
国际金融学-课后题答案-杨胜刚版-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答案第一章国际收支本章重要概念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指一国或地区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之和。它体现的是一国的对外经济交往,是货币的、流量的、事后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是将国际收支根据复式记账原则和特定账户分类原则编制出来的会计报表。它可分为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以及错误和遗漏项目三大类。丁伯根原则:1962年,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在其所著的《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一书中提出:要实现若干个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若干个有效的政策工具。这一观点被称为“丁伯根原则”。米德冲突:英国经济学家米德于1951年在其名著《国际收支》当中最早提出了固定汇率制度下内外均衡冲突问题。米德指出,如果我们假定失业与通货膨胀是两种独立的情况,那么,单一的支出调整政策(包括财政、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分派原则:这一原则由蒙代尔提出,它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是指交易当事人自主地为某项动机而进行的交易。国际收支失衡:国际收支失衡是指自主性交易发生逆差或顺差,需要用补偿性交易来弥补。它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复习思考题1.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是否可能盈余,为什么?答:可能,通常人们所讲的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就是指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这里综合差额的盈余或赤字不仅包括经常账户,还包括资本与金融账户,这里,资本与金融账户和经常账户之间具有融资关系。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本和金融账户与经常账户之间的这种融资关系正逐渐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资本和金融账户已经不再是被动地由经常账户决定,并为经常账户提供融资服务了。而是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经常账户是赤字的同时,该国的国际收支也可能是盈余。2.怎样理解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答:由于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因此,国际收支的均衡与失衡也由多种含义。国际收支平衡的几种观点:一,自主性交易与补偿性交易,它认为国际收支的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二,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的观点,静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收支相抵,差额为零的一种平衡模式。它注重强调期末时点上的平衡。动态平衡是指在较长的计划期内经过努力,实现期末国际收支的大体平衡。这种平衡要求在同际收支平衡的同时,达到政府所期望的经济目标;三,局部均衡与全面均衡的观点,局部均衡观点认为外汇市场的平衡时国际收支平衡的基础,因此,要达到国际收支平衡,首先必须达到市场平衡。全面均衡是指在整个经济周期内国际收支自主性项目为零的平衡。国际收支失衡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一,根据时间标准进行分类,可分为静态失衡和动态失衡。二,根据国际收支的内容,可分为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三,根据国际收支失衡时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可分为实际失衡和潜在失衡。其次,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判定标准,一,账面平衡与实际平衡;二,线上项目与线下项目;三,自主性收入与自主性支出。最后,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周期性的失衡,结构性失衡,货币性失衡,收入性失衡,贸易竞争性失衡,过度债务性失衡,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项目之间有什么关系?答:国际收支平衡表由三大项目组成,一是经常项目,二是资本与金融项目,三是错误与遗漏项目。经常项目是指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资本与金融项目是指资本转移、非生产、非金融资产交易以及其他所有引起一经济体对外资产和负债发生变化的金融账户;错误与遗漏项目是人为设置的项目,目的是为了使国际收支平衡表借方和贷方平衡。首先,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借方和贷方最终必然相等,因此,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中任何一个出现赤字或盈余,势必会伴随另一个项目的盈余或赤字;其次,经常项目与资本与金融项目有融资的关系,经常项目中实际资源的流动与资本和金融项目中资产所有权的流动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但是,随着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这种融资关系正在逐渐的减弱,资本与经常项目不在被动从属与经常项目,而是具有了自己独立的运动规律。错误与遗漏项目是根据经常项目和资本于金融项目的不平衡而设立的,如果前两个项目总和是借方差额,那么它就在贷方记相同金额,反之则反之。4.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原因。答: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的,又有主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经济的又有非经济的;既有经济发展阶段的,又有经济结构的。而且这些因素往往不是单独而是混合地发生作用。它主要有:1.周期性失衡,2.结构性失衡,3.货币性失衡,4.收入性失衡,5.贸易竞争性失衡,6.过度债务性失衡,7.其他因素导致的临时性失衡。以上几方面原因不是截然分开的,而且,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不平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都是有区别和联系的。5.汇率在国际收支失衡的协调中究竟意义何在?国货币贬值为例,本国货币贬值,以本国货币表示的进口商品的价格上升,而出口商品的价格汇下降。3)汇率波动对资本流动的影响,资本流动不仅是影响汇率变化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受汇率变动的直接影响。以贬值为例,本币对外贬值后,单位外币能折合更多的本币,这样就会促使外国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本流出减少。如果出现本币对外价值将贬未贬、外汇汇价将升未升的情况,则会通过影响人们对汇率的预期,进而引起本国资本外逃。4)汇率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汇率波动会从外汇储备的规模,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储备货币的地位三方面影响外汇储备。5)汇率变动与一国国内就业、国民收入及资源配置,以本币贬值为例,当一国本币汇率下降,外汇汇率上升,有利于促进该国出口增加而抑制进口,这就使得其出口工业和进口替代工业得以大力发展,使得就业机会增加,国民收入也随之增加,同时会使整个产业结构导向贸易部门,整个经济体系中贸易部门所占的比重就会扩大。6)汇率变动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如果一国实行以促进出口、改善贸易逆差为主要目的的货币贬值,会使对方国家货币相对升值,出口竞争力下降,尤其是以外汇倾销为目的的本币贬值必然引起对方国家和其他利益相关国家的反抗甚至报复。“汇率战”、“贸易战”由此而生。计算题1.某银行的汇率报价如下,若询价者买入美元,汇率如何?若询价者买入被报价币,汇率如何?若询价者买入报价币,汇率又如何?AUD/USD0.6480/90USD/CAD1.4040/50USD/SF1.2730/40GBP/USD1.6435/45答:AUD/USD0.6480/90,澳元是被报价币,美元是报价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花1.540832澳元;买入1澳元,需要花0.6490美元;USD/CAD1.4040/50,美元是被报价货币,加拿大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花1.4050加拿大元,而买入1加拿大元,则需要花0.71225美元;USD/SF1.2730/40,美元是被报价货币,瑞郎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1.2740瑞郎,买入1瑞郎,需要花0.785546美元;GBP/USD1.6435/45,英镑是被报价货币,美元是报价货币,询价者买入1美元,需要0.6084576英镑,买入1英镑,需要花1.6445美元。2.2004年10月12日,纽约外汇市场报出£1=$1.7210/70,$1=J¥111.52/112.50。试判断买卖价并套算出£1对J¥的汇率。若某一出口商持有£100万,可兑换多少日元?答:要计算出£1对J¥的汇率,这里英镑是被报价货币,日元是报价货币,它的计算方法如下:买入英镑,卖出美元,买入美元,卖出日元,即得BidRate£1=1.7120×111.52=191.92592J¥;卖出英镑,买入美元,卖出美元,买入日元,即得OfferRate£1=1.7270×112.50=194.2875J¥。即£1=J¥191.9259/194.2875。若一出口商由£100万,则可以换得1000000×191.9259=191925900日元3.已知:即期汇率GBP/USD1.8325/356个月掉期率108/115即期汇率USD/JPY:112.70/806个月掉期率185/198设GBP为被报价货币试计算GBP/JPY6个月的双向汇率。答:即期汇率GBP/USD1.8325/356个月掉期率108/115根据远期汇率计算绝对形式,那么6个月GBP/USD=1.8435/1.8450;即期汇率USD/JPY:112.70/806个月掉期率185/198根据远期汇率计算绝对形式,那么6个月USD/JPY=114.55/114.78由于GBP是被报价货币,那么计算6个月的双向汇率BidRate=114.55×1.8435=211.1729OfferRate=114.78×1.8450=211.7691双向汇率GBP/JPY=211.1729/211.76914.已知:某日巴黎外汇市场欧元对美元的报价为即期汇率1.8120/503个月70/206个月120/50客户根据需要,要求:①买入美元,择期从即期到6个月,②买入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③卖出美元,择期从即期到3个月,④卖出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答:1)从已知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可知,6个月美元远期亦为升水,买入美元,也即报价银行卖出美元,则卖出美元的价格就愈高,对报价银行则愈有利。由定价原则可确定此择期远期汇率为:1EURO=1.8000(1.8120-0.0120)USD;2)同理,按照报价银行定价原则,可确定客户买入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EURO=1.8050(1.8120-0.0070)USD;3)从已知即期汇率和远期差价可知,3个月美元远期亦为升水,卖出美元,也即报价银行买入美元,则卖出欧元的价格就愈高,对报价银行则愈有利。由定价原则可确定此择期远期汇率为:1EURO=1.8130(1.8150-0.0020)USD;4)同理,按照报价银行定价原则,可确定客户卖出美元、择期从3个月到6个月的远期汇率为:1EURO=1.8130(1.8150-0.0020)USD。第三章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本章重要概念固定汇率制:指本币对外币规定有货币平价,现实汇率受货币平价制约,只能围绕平价在很小的范围内波动的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指本币对外币不规定货币平价,也不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现实汇率不受平价制约,而是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变动的汇率制度。羊群效应:外汇市场上有太多的离开经济基本面的由投机活动本身所引发的自我形成的投机活动。当有市场传闻某国的货币供应量将有未预期的增加时,一窝蜂的投机活动将使得外汇市场上汇率的变动超过应有的变动幅度,从而形成“错误”的汇率。这类一窝蜂的投机活动就成为“羊群效应”。比索问题:所谓“比索问题”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在对墨西哥外汇市场1954年-1976年间比索(墨西哥货币单位)变动的观察中发现的一个规律:汇率不仅仅由目前构成外汇市场基础的经济基本面决定,而且取决于人们对于这些经济基本面未来变动的预期。理性泡沫:当投机者们认识到某种货币汇率已经高估但仍愿意持有,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货币的升值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自己可以在更高汇率水平上卖出,以补偿自己所承担的较高风险。这种投机活动使外汇市场形成泡沫就是理性泡沫。货币局制度:它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又是一种汇率制度,它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货币替代:指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居民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使得外币在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交易媒介和价值贮藏方面全部或部分取代本币的现象。美元化:指一国居民在其资产中持有相当大一部分外币资产(主要是美元),美元大量进入流通领域,具备货币的全部或部分职能,并具有逐步取代本国货币,成为该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媒介的趋势,因而美元化实质上是一种狭义或程度较深的货币替代现象。寻租行为:将经济租金转化为自己收入的行为,这一转化实际上是一种收入的再分配,并未使收入增加,且这种收入的再分配往往使原有的社会分配状况更加不公平。银行结售汇制:它是为实现外汇经常项目可兑换而实行的一种外汇管理制度,银行结汇是指企业将外汇收入按当日汇率卖给外汇指定银行,银行收取外汇,兑给企业人民币;银行售汇是指企事业单位需要外汇,只要持有效凭证到外汇指定银行用人民币兑换,银行即售给外汇。复习思考题1.对于目前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IMF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分为哪几类?答:1999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根据各成员国汇率安排的实际情况,按照汇率制度弹性的大小以及是否存在对于给定汇率路径(目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承诺,将汇率制度划分为8大类:无独立法定通货的汇率安排;货币局;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水平钉住);水平区间钉住;爬行钉住;爬行区间钉住;不事先公布干预路径(目标)的管理浮动;独立浮动。2.在对汇率制度的传统争论中,赞成固定汇率制或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各有哪些?答:赞成固定汇率制的理由有:固定汇率制有利于促进贸易和投资;固定汇率制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提供自律;固定汇率制有助于促进国际经济合作;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活动可能是非稳定的。赞成浮动汇率制的理由有:浮动汇率制能确保国际收支的持续均衡;浮动汇率制能确保货币政策的自主性;浮动汇率制能隔离外来经济冲击的影响;浮动汇率制有助于促进经济稳定;浮动汇率制下的私人投机是稳定的。3.什么是货币局制度?货币局制度有哪些主要特征?其风险和收益如何?答:货币局制度是一种关于货币发行和兑换的制度安排,而不仅仅是一种汇率制度。首先,它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当局发行的货币必须要有外汇储备或硬通货的全额支持;其次,它才是一种汇率制度,保证本币和外币之间在需要时可按照事先确定的汇率进行无限制的兑换。其主要特征包括:1)100%的货币发行保证。典型的货币局制度要求本币的发行必须有100%的外汇储备或硬通货作为发行准备;2)货币完全可兑换,在货币局制度下,不论是经常项目还是资本项目下的交易本币与锚货币的兑换完全不受限制;3)汇率稳定。实行货币局制度的货币当局制订本币与锚货币的固定比率,并通过其外汇市场的调节机制以及其他一些制度安排以维持市场汇率的稳定。货币局制度下汇率稳定的特征使它具有一切固定汇率制所具有的主要的优缺点。货币局制度最主要的优点在于其有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发展。在货币局制度下,本币与锚货币之间汇率基本保持稳定,从根本上消除了外汇风险,也免除了因防范风险而付出的成本,因而有利于促进与他国的贸易和投资。它的缺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货币局制度不易隔离外来冲击的影响,实行货币局制度的国家完全丧失了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货币局制度下的固定汇率易导致投机攻击。4.香港联系汇率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如何?如何理解其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该制度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答: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局制度。香港无中央银行,也无货币局,货币发行的职能是由三家商业银行承担的。发钞银行在发行港币现钞时,必须向香港外汇基金按$1=HK$7.8的固定比率上缴等额美元,换取无息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回笼港币现钞时,可按$1=HK$7.8的固定比率向外汇基金交还负债证明书,收回等额美元;外汇基金鼓励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港币现钞的交易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这样,港币现钞对美元的汇率就固定在$1=HK$7.8的水平上。但这一汇率只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之间港币现钞的官方汇率,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之间,银行同业间现汇交易、银行与客户间不论现钞还是现汇交易都按市场汇率进行。这样,香港联系汇率制拥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一个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另一个是套利机制。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若香港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则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物价上升、利率下降,这将导致贸易收支恶化、资本流出增加,最终使国际收支盈余减少直至其恢复均衡。若出现赤字,则反之。另一个机制就是套利机制,当市场上港币市场汇率比$1=HK$7.8高时,人们会卖出美元买进港元;而当市场上港币的市场汇率比$1=HK$7.8低时,人们会卖出港元买进美元,这样做都会使港元汇率恢复到$1=HK$7.8。存在的问题:联系汇率制限制了港元利率调节经济的功能,为维持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性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对香港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些负效应,港人信心危机是对联系汇率制最为严峻的考验。5.美元化作为一种货币制度,对实行该制度的国家和美国而言,各有何风险和收益?答:美元化的收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消除外汇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贸易和投资的发展,促进与国际市场的融合。2)完全美元化有助于避免国际投机攻击。3)完全美元化有助于约束政府行为,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4)完全美元化有助于提高货币的可信度,为长期融资提供保障。美元化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损失大量铸币税。2)实行美元化的国家会失去货币政策的自主性。3)实行美元化的国家最后贷款人能力会受到一定的制约。6.外汇管制主要采取哪些方式?实行外汇管制可能会产生哪些收益和成本?答:外汇管制的方式多种多样,归纳起来不外乎数量管制和价格管制两种:数量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数量进行限制,具体方式主要有外汇结汇控制和外汇配给控制。价格管制是对外汇买卖的价格即汇率进行限制,价格管制又可采取直接管制或间接管制的方式,间接管制是指以外汇基金作为缓冲体来稳定汇率水平。直接管制主要是规定各项外汇收支按何种汇率进行交易,通常采取实行本币定值过高和复汇率制的方式。外汇管制的收益:保护本国产业,维持币值稳定或使汇率的变动朝有利于国内经济的方向发展,防止资本的大量涌入或外逃,便于国内财政、货币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政府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意图。外汇管制的成本:降低资源的有效分配和利用,阻碍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有效地吸收利用国外资金,不利于建立正常的价格关系,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加交易成本及行政费用,增加国际贸易摩擦,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寻租行为,本币定值过高导致的无谓损失。7.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和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改革方向如何?答: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体制主要内容有:1)对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2)逐步放松对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外汇管理,积极有序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3)建立和规范外汇市场。4)金融机构经营外汇业务实行许可证制度。5)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6)建立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制度。1994年1月1日,在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同时,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后的人民币汇率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其主要内容有:1)人民币汇率是单一汇率;2)人民币汇率是市场汇率;3)人民币汇率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尽管汇率并轨取消了法定的复汇率制,但由于外汇管制的存在却造成了事实上的复汇率制。2)尽管目前允许各外汇指定银行在人民银行制订的基准汇率的一定幅度内对外买卖外汇,但规定的浮动幅度非常有限,IMF将其划入钉住汇率制。3)我国人民币的这种名义管理浮动实际钉住的汇率制度,给我国经济生活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对内的方面主要体现在钉住不变的汇率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紧缩或膨胀趋势。从对外的方面来讲,低估的人民币汇率也导致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国际经济争端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应该是逐步地、适度地扩大汇率波动幅度,采取更为灵活的弹性更大的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成为一种真正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四章国际储备本章重要概念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自有储备:即狭义的国际储备,主要包括一国的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特别提款权。借入储备:在国际金融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借入资产具备了国际储备的三大特征,因此,IMF把它们统计入国际清偿力的范围之内。这些借入储备资产主要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议、借款总安排和本国商业银行的对外短期可兑换货币资产。储备货币分散化:亦称“储备货币多元化”,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国际储备需求:是指为了获取所需的国际储备而付出一定代价的愿意程度,具体而言,它是指持有储备和不持有储备的边际成本二者之间的平衡。在IMF的储备头寸:亦称“在IMF的储备部位”、普通提款权,指成员国在IMF的普通账户中可自由提用的资产。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的含义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从名称上看,特别提款权指IMF分配给成员国的在原有的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它是相对于普通提款权而言的。从性质上看,特别提款权是IMF为缓解国际储备资产不足的困难,在1969年9月第24届年会上决定创设的、用以补充原有储备资产不足的一种国际流通手段和新型国际储备资产。国际储备结构管理:是指一国如何最佳地配置国际储备资产,从而使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储备头寸和SDR四个部分的国际储备资产持有量之间,以及各部分的构成要素之间保持合适的数量构成比例。复习思考题1.国际储备与国际清偿力有何区别与联系?答:国际储备亦称“官方储备”,是指一国政府所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维持本币汇率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一切资产。国际清偿力亦称“国际流动性”,指一国政府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通资金的能力。它既包括一国为本国国际收支赤字融资的现实能力即国际储备,又包括融资的潜在能力即一国向外借款的最大可能能力。前者称为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自有储备、第一线储备,后者称为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借入储备、第二线储备。通常,国际清偿力又称作广义国际储备,无条件的国际清偿力称作狭义国际储备,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国际储备。一般而言,有条件的国际清偿力包括备用信贷、互惠信贷协定、借款总安排和该国商业银行的短期对外可兑换货币资产。就流动性而言,因受资产所有权及时间的制约,第二线储备流动性较第一线储备弱,但二者的汇总(国际清偿力)全面反映了一国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所能动用的一切外汇资源。2.什么是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其原因是什么?欧元启动后对现存的国际储备货币格局产生什么影响?答:储备货币分散化亦称“储备货币多元化”,指储备货币由单一美元向多种货币分散的状况或趋势。出现国际储备货币分散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相对地位的此消彼长。二战后初期的美国,正是仰仗其经济金融实力的压倒优势,才使美元取得等同于黄金的地位,但此后美国经济饱受贸易赤字与财政赤字“双赤字”的困扰,经济地位相对下降。70年代,由于美元危机不断发生、固定汇率制瓦解及两次“石油危机”冲击等原因,美元储备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迅速下降,此后又经历了美元80年代前半期的汇率上涨与80年代后半期的汇率下跌,国际储备币分散化的趋势终成定局。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在外汇市场汇率频繁波动的背景下,国际储备货币以美元为主导的分散化趋势将持续发展。1999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德国马克、法国法郎等被欧元取而代之。依托欧元区的经济实力,欧元的市场认可度和市场地位有了较大的提升。自1999年启动以来,欧元所占外汇储备的比重逐年上升,1999年,这一比重为13.5%,到2003年,该比重上升了6.2个百分点,增加到19.7%。欧元正式启动后,虽然对美元构成了一定的挑战,但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元储备货币的主导地位。3.一国应如何对国际储备进行总量管理?答:首先确定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国际储备代表一定的实际资源,持有国际储备意味着这部分资源被闲置,同时也丧失了以其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机会。因此,国际储备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应拥有一个最适度的国际储备量。再采用适当的管理方法。主要方法包括:1)拇指法则。拇指法则也就是经验法则,它是指测度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具有较强操作性且简便易行的方法。测度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拇指法则包括:(1)非黄金储备/进口比例法;(2)外汇储备/外债比例法;(3)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比例法;(4)圭多惕-格林斯潘规则。2)IMF评估成员国国际储备需要的客观指标。3)国际储备区间。由于在操作中很难确定国际储备适度规模的具体数值,国际储备区间观点将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看成一个区间值,只要国际储备量处在该区间之内,一国的国际储备就实现了适度规模。4.简述一国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答:首先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必须遵循安全性、流动性和营利性原则,进行“三性”管理。第一,安全性。指外汇储备存放风险低,不易受损。第二,流动性。指需要动用外汇储备时能够迅速实现无损变现。第三,营利性。指储备资产的增值、获利。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可划分为两个层次:其一,国际储备资产四个组成部分的比例确定;其二,各部分储备资产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确定。因黄金不生息、需支付保管费及价格波动频繁等原因,各国正逐步减少黄金储备的持有;而在IMF的储备头寸和SDR两部分又取决于成员国的份额,成员国对此并不能主动增减;并且以上三部分储备资产的内部构成单一,加之数量又少,所以上述两个层次的结构管理可归结为外汇储备结构管理这一问题,它包括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和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两个方面。1)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管理:(1)储备货币应与贸易支付和金融支付所需货币保持一致。(2)储备货币应与干预市场所需要的货币保持一致。(3)应选择多种储备货币,“不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只篮子里”。2)外汇储备的资产结构管理:在外汇储备结构管理上必须遵循“三性”原则,鉴于外汇储备的特殊性质与作用,在管理上,应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即先保值后增值。5.结合亚洲金融危机,谈谈我国应如何加强国际储备的管理。答:我国国际储备的管理主要体现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外汇收支主要是经常项目外汇收支,基本保持平衡,国家外汇结存很少,平均每年在5亿美元左右。1981年我国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外汇管理制度,实行了储备集中管理和相应的经营制度,开始建立经常储备和战略储备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以保证国家外汇储备的安全、流动、增值,同时确保了国家运用外汇储备引导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的能力。对外汇储备的具体管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汇储备的货币结构多样化。我国采取以美元为主,其他国际性货币相结合的多元化货币结构,以保持外汇储备的价值相对稳定。2)外汇储备资产的投向结构合理化。外汇资产的投向既能应付对外支付,又能获得较大收益。3)加强对外汇资产的风险管理。我国建立了一套制度,防范和控制各类风险,包括:控制交易风险,控制清算风险,控制信用风险,控制市场风险,建立外汇储备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审计监督制和外汇经营的操作程序,加强风险的监督和控制。但是1997年泰国突然爆发了一场货币危机,并发展成一个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很快波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危机中,大多数国家的货币和资产价值跌落了30%-40%,东亚地区的银行和企业陷入空前的财务困境。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暴露了一些问题。就整个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来讲,我国的SDR和在IMF的储备头寸一直由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处管理,黄金管理由人民银行黄金管理司负责,国家外汇管理局负责国际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因此,中国目前还不存在统一的国际储备管理机构,使各类的管理缺乏协调性。尽管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家承担,但这种国际储备的多元化管理体系割裂了各种储备资产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各类资产管理之间缺乏协调,国际储备结构管理难以从整体上达到最优。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市场和持续增长的外汇储备,我国外汇储备结构管理应强化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储备管理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储备经营管理体制,努力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国际储备经营管理水平。具体的改革措施有:1)强化了中央银行对国际储备的管理职能。2)进一步明确划分了国家外汇库存和管理权和经营权。3)具体划分了国家外汇结存中实际外汇储备和经常性外汇收支之间的界限。4)逐步提高中央银行营运外汇结存的盈利性。5)逐步扩大各种经济杠杆的调节范围和程度。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本章重要概念在岸金融市场:即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从事市场所在国货币的国际借贷,并受市场所在国政府政策与法令管辖的金融市场。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被冠以“在岸”名称,这个“岸”不是地理意义的概念。该市场的主要特点:①以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货币为交易对象;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③该市场要受到市场所在国法律和金融条例的管理和制约,各种限制较多,借贷成本较高。离岸金融市场:即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又称境外市场,是指非居民的境外货币存贷市场。“离岸”也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概念,而是指不受任何国家国内金融法规的制约和管制。该市场有如下特征:①以市场所在国以外国家的货币即境外货币为交易对象;②交易活动一般是在市场所在国的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③资金融通业务基本不受市场所在国及其他国家政策法规的约束。所有离岸金融市场结合而成的整体,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欧洲货币市场,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欧洲货币市场:是对离岸金融市场的概括和总称,是当今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欧洲货币又称境外货币、离岸货币,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被存储和借贷的各种货币的总称。银团贷款:又称辛迪加贷款,是由一国或几国的若干家银行组成的银团,按共同的条件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长期巨额贷款。具有如下特点:(1)贷款规模较大,最多可达几亿、几十亿美元。(2)贷款期限长,一般为7-10年,有的可长达20年。(3)币种选择灵活,但欧洲美元为主要贷款币种。(4)贷款成本相对较高,利率按LIBOR加上一定加息率,除此之外借款人还需负担一些其他费用。外国债券:外国债券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为了筹集外币资金,在某外国资本市场上发行的以市场所在国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通常把外国债券称为传统的国际债券。从事外国债券发行、买卖的市场就是外国债券市场。外国债券主要由市场所在国居民购买,由市场所在国的证券机构发行和担保。发行外国债券必须事先得到发行地所在国政府证券监管机构的批准,并受该国金融法令的制约。各国政府把外国债券和普通的国内债券在税率、发行时间、金额、信息披露、购买者等方面都作了法律上的区分。欧洲债券:是一国发行人或国际金融机构,在债券票面货币发行国以外的国家发行的以欧洲货币为标价货币的国际债券。欧洲债券基本上不受任何一国金融法令和税收条例等的限制;发行前不需要在市场所在国提前注册,也没有披露信息资料的要求,发行手续简便,自由灵活;多数的欧洲债券不记名,具有充分流动性。欧洲债券的发行人、发行地点和计价货币分别属于不同的国家,主要计价货币有欧洲美元、欧洲英镑、欧洲日元、欧洲瑞士法郎、欧元等。全球债券)是欧洲债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可以同时在几个国家的资本市场上发行的欧洲债券。金融互换:金融互换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当事人按照商定的条件,在约定的时期内,交换不同金融工具的一系列现金流(支付款项或收入款项)的合约。按照交换标的物的不同,互换交易可以分为利率互换、货币互换、股权互换、股权—债权互换等。但前两种互换是国际金融市场上最常见的互换交易。复习思考题1.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及作用。答:国际金融市场的结构一般是按市场功能的不同来划分的,广义上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外汇市场、国际黄金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市场。1)国际货币市场是与国内货币市场相对应的,指居民与非居民之间或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期限为1年或1年以下的短期资金融通与借贷的场所或网络。国际货币市场可分为传统的国际货币市场和新型的国际货币市场:前者进行的是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市场所在国货币在国际间的短期借贷;后者进行的是非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各种境外货币的短期借贷。2)国际资本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各种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与网络,主要由国际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构成。3)国际外汇市场是进行国际性货币兑换和外汇买卖的场所或交易网络,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之一。4)国际黄金市场是世界各国集中进行黄金交易的场所,是国际金融市场的特殊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有五大国际性黄金市场:伦敦、苏黎世、纽约、芝加哥和香港。5)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也称派生市场,是进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市场,既包括标准化的交易所交易,也包括非标准化的柜台交易,即OTC交易。主要由金融远期合约市场、金融期货市场、金融期权市场、互换市场等构成。国际金融市场的作用:积极作用:1)有利于调节各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2)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国际资本的流动,推动的各国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推动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4)促进了金融业务国际化的发展。消极作用:国际金融市场在发挥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作用。例如,国际金融市场为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提供了便利,但同时也给国际间的投机活动提供了场所。巨额的短期国际资本流动增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甚至会引发国际金融危机。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另外,国际金融市场促进了经济国际化、金融一体化的发展,但也为国际间通货膨胀的传递打开了方便之门,使国际性的通货膨胀得以蔓延与发展。2.试述欧洲货币市场的类型与特征。答:根据是否从事实际性金融业务,欧洲货币市场或者说离岸金融市场可以分为功能中心和名义中心。1)功能中心。是指集中了众多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事具体的资金存贷、投资、融资等业务的区域或城市。功能中心又可以分为两种:(1)一体型或内外混合型中心。内外混合型是指离岸金融市场业务和市场所在国的在岸金融市场业务不分离。这一类型的市场允许非居民在进行离岸金融交易的同时也可以进行在岸金融交易。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是典型的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市场。随着管制的放松,不同市场的界限被打破,各类市场日益互相依存,它们中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内外混合型离岸金融市场的目的在于发挥两个市场资金和业务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作用。拥有这种类型市场的典型地区是英国伦敦和中国香港。(2)内外分离型中心。内外分离型是指离岸金融市场业务与市场所在国的在岸金融市场业务严格分离,这种分离可以是经营场所上的分离,也可以是账户上的分离,目的在于防止离岸金融交易活动影响或冲击本国货币金融政策的实施。这种市场会限制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与居民往来,并只允许非居民进行离岸金融交易。前面介绍的美国“国际银行业务设施”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其主要特征是存放在“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账户上的美元视为境外美元,与国内美元存款账户严格分开。2)名义中心。这种类型的离岸金融市场是纯粹的记载金融交易的场所,不从事实际的离岸金融交易,只是起着为在其他金融市场上发生的资金交易进行注册、记账、转账的作用,目的是为了逃避管制和征税,所以又被称为“记账结算中心”或“避税港型、走账型离岸金融市场”。避税港型离岸金融市场大多位于北美、西欧、亚太等经济发达或投资旺盛、经济渐趋繁荣的地区附近,大多原系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附属国。欧洲货币市场是世界各地离岸金融市场的总体,该市场以欧洲货币为交易货币,各项交易在货币发行国境外进行,或在货币发行国境内通过设立“国际银行业务设施”进行,是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市场。该市场与各国国内金融市场以及传统的国际金融市场有明显的不同,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经营十分自由,很少受市场所在国金融政策、法规以及外汇管制的限制,资金借贷自由,调拨方便;(2)交易的货币是境外货币,币种较多、大部分都是可完全自由兑换的;交易规模大,可以满足各种不同期限与不同用途的资金需求;(3)具有独特的利率结构,该市场上的存贷款利差小于货币发行国国内存贷款利差。欧洲货币市场利率体系的基础是伦敦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LIBOR);(4)欧洲货币市场的交易以银行间交易为主,银行同业间的资金拆借占欧洲货币市场业务总额的很大比重。3.试述欧洲票据的种类。答:欧洲票据的主要种类:1)承销性票据发行便利。它是一种承销性的欧洲票据,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客户发行欧洲票据所提供的融资额度。融资方式为银行向客户承诺约定一个信用额度,在此额度内帮助客户发行短期票据取得资金;票据如果未能全数出售,则由该银行承购或提供贷款以弥补其不足额,是发行人顺利取得必要的资金。2)循环承销便利。又称展期承销便利,是借款人希望通过发行欧洲短期票据来满足其较长期限(如5-7年)的资金需求时,承销银行提供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信用额度。也就是说,在每期的短期票据到期后,发行人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融资。如果需要继续融资,那么承销银行有义务通过发行新债来还旧债的方式,即通过发行新的欧洲票据来偿还到期票据的方式,满足发行人继续融资的需求。3)非承销欧洲票据。包括欧洲商业票据和非承销性票据发行便利。欧洲商业票据是采用贴现方式发行的、非承销的、发行期限为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欧洲票据。4)多选择融资便利。允许借款人采用多种方式提取资金,包括短期贷款、浮动信用额度、银行承兑票据等。5)欧洲中期票据。它是指期限从9个月到10年不等的欧洲票据,是在原有的欧洲短期票据基础上产生的欧洲票据最新形式。4.欧洲货币市场对世界经济具有什么影响?答:1)积极影响:(1)欧洲货币市场为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注入了资金,推动了战后西欧、日本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从欧洲货币市场筹措了42亿美元的贷款;1974至1977年间,又从该市场借入约63亿美元,这使得欧洲货币市场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另外,从1976年到1978年6月底,在发展中国家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取的621亿美元贷款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货币市场。(2)欧洲货币市场加速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贸易的增长一直快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国际贸易总额从1960年到1987年增长了近20倍。若没有欧洲货币市场的资金支持,这一成就是较难达到的。(3)帮助调节了国际收支的不平衡。欧洲货币市场对缓解全球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发挥了很大作用。欧洲货币市场为资金的短期流动提供了方便的途径,使资金盈余国家和资金短缺国家可以通过欧洲货币市场来调剂资金需求,如在20世纪70年代促进了石油美元的回流,从而缓解了许多国家国际收支失衡的状况。(4)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欧洲货币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打破了传统国际金融市场因国界限制而形成的相互隔绝状态,全球的离岸金融市场通过现代化通讯设备与网络相互联系起来,促进了国际间资金的流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5)欧洲货币市场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欧洲货币市场本身就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市场创新,同时欧洲货币市场由于管制较少,交易自由,为金融工具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欧洲定期存单、欧洲债券、浮动利率票据、票据发行便利、远期利率协议等都出现在欧洲货币市场。2)消极影响:(1)使国际金融体系变得更加脆弱。欧洲货币市场上国际信贷的主要方式是借短贷长,作为欧洲银行业的主要资金来源,欧洲货币存款(通知存款、欧洲定期存款和欧洲CD)绝大部分是一年以下的短期资金。然而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货币贷款多半是中长期的,金融市场一旦有任何不利消息传出,储户就有可能提存,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危机。同时,欧洲货币通过欧洲银行的多次转存,形成复杂的连锁借贷关系,若个别银行发生清偿困难或倒闭时,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因为欧洲货币市场没有一个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所以这对国际银行体系的安全埋下了隐患。(2)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效力。各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往往会因欧洲货币市场的存在,而受到很大干扰。例如,当一国为抑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调高国内利率时,国内银行和企业却可以容易地从利率较低的欧洲货币市场获得资金;同时,欧洲货币市场上的国际游资也会因该国的高利率而大量涌入,这就削弱了该国反通胀政策的效果。(3)欧洲货币市场的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汇率波动。由于欧洲货币市场资金流动不受限制,有大量短期资金用于套汇、套利活动,导致大规模资金在几种货币之间频繁移动,从而加剧了有关汇率的波动,影响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各国货币金融的稳定。5.什么是辛迪加贷款(银团贷款)?其特点是什么?答:辛迪加贷款又称为银团贷款,是由一国或几国的若干家银行组成的银团,按共同的条件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的长期巨额贷款。辛迪加贷款主要具有如下特点:1)贷款规模较大,最多可达几亿、几十亿美元。2)贷款期限长,一般为7-10年,有的可长达20年。3)币种选择灵活,但欧洲美元为主要贷款币种。4)贷款成本相对较高,利率按LIBOR加上一定加息率,除此之外借款人还需负担一些其他费用。对贷款银行而言,辛迪加贷款的优点是可以分散贷款风险、适度减少同业之间的竞争、克服有限资金来源的制约、扩大客户范围和带动银行其他业务的发展等。对于借款人而言,其优点是可以筹措到独家银行所无法提供的长期巨额资金。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本章重要概念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间各类交易的需要,各国政府对货币在国际间的职能作用及其他有关国际货币金融问题所制定的协定、规则和建立的相关组织机构的总称。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44个国家的300多位代表出席在美国新罕布什州布雷顿森林城召开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次会议上确立的二战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货币体系:1976年4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通过以修改后的《牙买加协定》为基础制定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二次修正案,该修正案于1978年4月10日起生效。由此形成以《牙买加协定》为基础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通常称其为牙买加货币体系。特里芬难题: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不断增长之需,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即要求各国手中持有比较多的美元,而美元供给量太多,就会发生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导致对美元的信心危机;而美元供给量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联合浮动:又称为可调整的中心汇率制。对内,参与该机制的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保持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汇率。蛇形浮动:根据魏尔纳计划,参与联合浮动的西欧6国,其货币汇率的波动不得超过当时公布的美元平价的±1.125%,这样,便在基金组织当时规定的±2.25%的汇率波动幅度内又形成一个更小的幅度。欧共体6国货币汇率对外的集团浮动犹如“隧道中的蛇”,故又称其为蛇形浮动。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是欧洲货币联盟的第二阶段,自1979年初正式实施。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欧洲货币单位;(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3)汇率稳定机制。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类似于特别提款权,其价值是欧共体成员国货币的加权平均值,每种货币的权数根据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和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规模确定。其作用主要有:(1)作为欧洲稳定汇率机制的标准。(2)作为决定成员国货币汇率偏离中心汇率的参考指标;(3)作为成员国官方之间的清算手段、信贷手段以及外汇市场的干预手段。欧元:1995年的《马德里决议》将欧洲单一货币的名称正式定为欧元。复习思考题1.简述金本位制的内容。答:国际金本位制盛行于19世纪70年代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1.国际金本位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国际金本位制实行的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两种货币汇率的法定平价决定于它们之间的铸币平价,市场汇率的波动以黄金输送点为界限。2.金本位制下的储备资产和国际结算:国际金本位制下的黄金具有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全部职能,并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入。3.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的调节:金本位制下国际收支可以实现自动调节,即“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当一国国际收支顺差,出现黄金的净流入时,国内黄金储备上升,货币供给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物价水平上升以后,该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弱,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于是,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盈余趋于消失,反之亦然。2.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局限性及其崩溃的原因。答:1)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1)本位制度。在本位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2)汇率制度。在汇率制度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3)储备制度。在储备制度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通过“两个挂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定黄金和美元同为主要国际储备资产的储备体制。(4)国际收支调节制度。在国际收支调节机制方面,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成员国对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外汇交易不得加以限制,不得施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种货币汇率制度。并规定有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采取IMF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的方式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的失衡。第二、如果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发生根本性不平衡,则采取调整汇率平价的方式进行调节。(5)组织形式。为了保证上述货币制度的贯彻执行,1945年12月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简称IMF),对货币事项进行磋商。1945年12月,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世界银行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辅助性机构在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摆脱长期贸易收支赤字或国际收支逆差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局限性:(1)以美元作为主要储备货币,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R.Triffin)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第一次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这一根本缺陷,即通常所说的“特里芬难题”(TriffinDilemma)。(2)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布雷顿森里体系建立之初,虽然规定可以通过基金组织的贷款和对外的汇率调整来调节国际收支。但基金组织由于资金限制,对于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无异于杯水车薪。当出现“根本性不平衡”时,汇率平价调整幅度往往很大,对经济冲击也大,而且可能出现外汇投机风潮,从而加剧汇率的不稳定。(3)以“双挂钩”为核心的汇率制度,不能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一种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随着西欧和日本等国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美国的“火车头”作用不再存在,美元与黄金的比价难以维持,就会发生以美元挤兑黄金的现象,汇率制度也将发生动摇。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个根本缺陷。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1)1971年美国“新经济政策”的推行,意味着美元与黄金脱钩,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两大支柱之一倒塌了。(2)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底,在美国华盛顿的史密森学会大厦举行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达成了所谓的“史密森学会协定”(SmithsonianInstituteAgreement)。3.1973年3月,西方国家达成协定,各国相继以浮动汇率制代替固定汇率制,各国货币与美元脱钩。至此,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另一根支柱也倒塌了,从而标志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彻底瓦解。3.简述牙买加货币体系的内容、运行特征及其优缺点。答:1)牙买加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汇率制度、储备制度和资金融通问题:(1)《牙买加协定》认可浮动汇率的合法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意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汇率制度的暂时并存,但成员国汇率制度必须接受基金组织的监督,并与IMF协商,以防止各国采取损人利己的汇率政策。该协议还明确提出黄金非货币化,成员国可以按市价在市场上买卖黄金。(2)确定以特别提款权作为主要储备资产,将美元本位改为特别提款权本位。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69年为解决国际清偿能力不足而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和计账单位,代表成员国在普通提款权之外的一种特别使用资金的权利。特别提款权按照成员国在基金组织认缴份额比例进行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可通过基金组织提取外汇,可同黄金、外汇一起作为成员国的储备,故又称“纸黄金”。(3)增加成员国在基金组织中的基金份额,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2)牙买加货币体系的特点:(1)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2)汇率安排多样化;(3)国际收支调节的政策选择余地加大。3)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评价。积极作用:(1)多元化的储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特里芬难题”。(2)牙买加货币体系是混合汇率体系,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客观经济状况做出灵活的反应,有利于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3)牙买加货币体系对国际收支的调节,采取的是多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的办法,这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相适应。弊端:(1)主要工业化国家全部采用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较大。(2)造成储备货币管理的复杂性。(3)缺乏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4.简述欧洲货币体系的内容和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答:1)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第一阶段(1972—1978年):魏尔纳计划。1970年10月,以卢森堡首相兼财政大臣魏尔纳(Werner)为首的一个委员会,向欧共体理事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共同体内分阶段实现经济和货币联盟的报告》,即魏尔纳计划。该计划建议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实现欧洲货币一体化。然而70年代动荡的金融形势以及欧共体国家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使得魏尔纳计划几乎完全落空。70年代一体化取得的唯—的重大成果是创设了欧洲计算单位(EuropeanunitofAccount,EUA)作为确定联合浮动汇率制的换算砝码,这实质上也是共同货币的萌芽。第二阶段(1979—1998年):欧洲货币体系。欧洲货币体系产生的原因具体表现为:(1)为了稳固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2)为了把欧盟变成一个真正的统一市场。(3)为了避免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失衡。欧洲货币体系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1)欧洲货币单位。欧洲货币单位是欧洲货币体系的中心,欧洲货币单位的发行有其特定的程序。欧洲货币体系成立初始,各成员国将它们20%的黄金储备和20%的外汇储备交给欧共体的欧洲货币合作基金,该基金则以互换的形式向成员国发行数量相当的欧洲货币单位,其中,黄金储备按前6个月的黄金平均市场价格或按前一个营业日两笔交易的平均价格定值,美元储备则按市场汇率定值。(2)欧洲货币合作基金。为了保证欧洲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欧共体于1979年4月设立欧洲货币合作基金,集中各成员国20%的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作为发行欧洲货币单位的准备。由于各国储备数量以及美元和黄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