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中考文言文必考篇目真题及押题预测
07篇:桃花源记
年份中考真题省市
贵州遵义市、四川广安市、
20205次黑龙江黑河市、黑龙江龙东
地区、西藏自治区
★真题在线★
[2020•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真题】
古文阅读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
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遂至渤海界,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
吏毋得问;持兵者乃为贼。”郡中翕然①,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縻假贫民,选用良吏。
遂见齐俗奢侈,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数年之后,郡中皆有蓄积,狱
讼止息。
(节选自《龚遂为渤海太守》)
[注释]①翕(XI)然:一下子平静下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便妻还家.
(2)遂乃开仓縻根贫民一
2.翻译下列句子。
(1)遂与外人间隔。
(2)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
3.请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方?
【答案】
1.同“邀”,邀请借给,资助
2.(1)于是就同外界人隔绝了。(2)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
事耕作和养蚕种桑。
3.示例:自然环境优美,人们生活幸福和谐,民风淳朴谦和……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
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便要还家: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请。
(2)遂乃开仓康假贫民: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借给贫民。假,借给,资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
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
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本题在翻译
时要注意以下词语的意思:
(1)遂,于是;外人,外界的人;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2)乃,于是,就;躬,亲自;率,带头;俭约,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劝,鼓励;
民,百姓;务,从事;农桑,耕作和养蚕种桑。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此题要求写出“世外桃源”有哪些吸引你的地
方,解答时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梳理相关内容,概括重要信息。由“土
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知,桃花源的自然环境优美;由
“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可知桃花源的人们生活幸福和谐;由“便要还家,设酒杀
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桃花源民
风淳朴谦和。
【参考译文】:
[甲]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
隐约约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宽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
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
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
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个个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
答了他。(有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
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
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桃
花源以外的世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
必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自己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感叹惋
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几天
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去。(临别时)村里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桃花
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乙]龚遂进入渤海郡的地界后,然后下达文件命令所属各县:“全部撤销捕捉盗
贼的官吏,那些手拿农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对他们问罪;携带兵器的人,才属
于盗贼。”很快郡中就安定了下来,盗贼也停止了活动。龚遂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
借给贫民,还选任了一些好官吏对百姓实施安抚管理。龚遂发现齐地的民俗好追求奢
侈的生活,不重视耕种田地,就亲自带头实行勤俭节约的作风,鼓励百姓从事耕作和
养蚕种桑。几年之后,渤海郡内,家家有积蓄,老百姓也不再打官司了。
[2020•贵州遵义市中考真题】
古文阅读
甲:
《桃花源记》节选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南阳刘麟之
南阳刘骤之①,善史传,隐于阳岐久于时待坚临江©,荆州刺史桓冲将尽轩谟©之
益,征为长史,遣人船往迎,赠观国甚厚。麟之闻命,便升舟,悉不受所饷,缘道以乞
穷乏,比至上明©亦尽。一见冲,因陈无用,倾然⑦而退。居阳岐积年,衣食有无,常
与村人共。值己匮乏,村人亦如之,甚厚,为乡间所安。
(注)①刘麟之:字子骥,南阳(今属河南)人。②阳歧:村名。③临江:指兵临长江。
④读(xumd):宏图大计。⑤赠财1(kuang):赠送礼物。⑥上明:东晋时曾是荆州治
所,在今湖北松滋南。⑦脩(xiao)然:超脱自在的样子。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处处患之:______________
②后遂无问薄者
③豫道以乞穷乏
④意厚,为乡闾所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②南阳刘麟之,善史传,隐于阳岐。
3.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B.甲文中“欣然规往”,可见刘子骥热衷游历山水,向往归隐山林。
C.乙文中刘麟之超然退隐,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
D.乙文中的刘麟之隐于阳岐,性格高洁率真,不慕名利,超凡脱俗。
【答案】
1.做记号渡口沿着非常;很
2.(1)(渔人)到来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2)南阳仁刘子骥,擅
长史传学术,在阳歧村隐居•
3.C
【分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
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
移运用。“志”,动词,做记号;“缘”,古今异义,沿着。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
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
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
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
中重点的词有:及,至U;诣,拜访;善,善于;隐,隐居。
3.C.有误。”是因为桓冲说他没有用处才愤然离开的"错误。原文是“一见冲,因陈
无用,脩然而退”,意思是他一见到桓冲,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
辞去职务。
【参考译文】:
甲: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
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
不久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乙:南阳人刘麟之,历史知识很丰富,在阳歧村隐居。当时,苻坚南侵已经逼近
长江,荆州刺史桓冲想尽力实现宏图大略的效益,就聘刘麟之任长史,派人和船前去
迎接他,赠送的礼物也很丰富。刘麟之只好从命,就上船出发,但桓冲所送的礼物一
点也没有收受,沿途拿来送给贫困的人,等走到上明,东西也送光了。他一见到桓冲,
便陈述自己没有才能,然后就自由自在地辞去职务。他在阳歧住了多年,衣食向来是
和村人互通有无的。碰到自己短缺了,村人也同样优厚地帮助他。他是乡邻深感满意
的人。
★最新模拟★
(2021•上海杨浦区•九年级一模】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桃花源记(节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谜,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选项错误的一项是()
A.甲诗乙文的作者均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B.陶渊明,一名侃,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
C.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派鼻祖。
D.甲诗乙文均有感而发,写于作者辞官归隐之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选项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中的“心远”“悠然”等词语表现出诗人心境高远、超凡脱俗的恬淡心境。
B.甲诗结句言尽而意无穷,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令人回味。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谦虚低调,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
4.作者借甲诗表达对________生活的热爱:借乙文表达对的理想社会的
憧憬,两诗文都含蓄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
【答案】
1.B
2.(源中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
了。
3.A
4.宁静淡泊的田园和平安宁不满。
【分析】
1.B.陶渊明,一名“潜”,不是“侃”。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这句话是省略句式,翻译时
注意补充省略的部分。问今是何世:即“(桃源人)问(渔人)今是何世";何世:什
么朝代;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B.甲诗末两句,诗人言自己从大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表露了纯洁自
然的恬淡心情。理解为'’隐约流露出作者归隐后淡淡的怅惘与迷茫”不恰当;
C.乙文中“不足为外人道也”,嘱托渔人不要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起这里,反映了桃
花源人思虑周全,不希望外人打扰的心理,不是“谦虚低调”;
D.乙文末段刘子骥探寻未果的描述,更显桃花源亦真亦幻,暗示着桃花源是作者虚构
的理想社会。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理解为“文章主旨也朦胧隐晦”不
正确;
故选Ao
4.本题考查诗文主旨。
《饮酒(其五)》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诗人对
现实不满,隐居田园,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诗中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
感受,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宁静淡泊的田园生
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此文借武陵
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
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和平安宁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参考译文】
甲: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乙: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
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自己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
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人
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
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
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
人停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
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
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
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
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计划着前往桃
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2021•上海虹口区•九年级一模】
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桃花源记(节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
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
1.东晋欧阳修
2.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哪山。
3.B
4.不一样。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乙文是指作者寄
情山水的快乐。
【分析】
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
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
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蔚然,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者……也,
表判断。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
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没有描写淳朴的社会风尚;
C.甲文是作者归隐田园后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贬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文是借武陵渔人意外发现的美景,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乙文写欧阳修
被贬后经常去琅珊山游览,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作者的政治理想
和寄情山水排遣愁怀的复杂感情;
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情感的理解。解答本题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甲
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描写了桃
花源里优美的自然景物和宁静平和的社会环境;“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写出了桃
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乙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秀丽环境和自然
风光的描写,“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
知,“醉”是表象,“乐”是实质,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参考译文】:
甲: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紧接着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
里隐隐约约似乎有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只能
容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阔,房屋
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
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处处听到。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
动,男女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儿,都安闲快乐。
乙: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
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
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
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
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
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
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
托在酒上。
★押题预测★
预测一: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
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南阳刘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
石困©,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
灵药及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②木片逐流
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
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注】①困(qUn):这里指似圆形谷仓的巨石。②斫:砍伐。
1.用“/”为下面句子划分节奏。(标两处)
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黄发金香(2)率妻字邑人来此绝境
(3)参采药至衡山(4)深入忘友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九不知有汉力相谓曰B.忘路之远近水陆草木之花
C.一人便以笠自障先帝不以臣卑鄙D.真真无马邪余人各复延至箕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深山中有人迹,异之。
5.(乙)文中的“开明朗然”与(甲)文中的一词相仿。
6.(甲)文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乙)文写刘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
处”。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
2.(1)小孩(2)子和儿女(3)曾经(4)通“返”,返回
3.B
4.(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2)深山中竟然有
人活动的踪迹,(他们两个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5.豁然开朗
6.暗示这样神秘美好的境界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反映出人们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语言简洁,意思相近即可)
【分析】
1.本题考查文言句读。作答此题,先翻译句子,根据句意进行句读。句子意思是:一
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法渡到对岸去。正确的断句为:一闭一开/
水深广/不得渡。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
古今异义。垂髯,头发下垂,借代的修辞方法,这里指小孩子;妻子,古今异义,古
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这里取古义;反,通假字,同“返”,返
回。
3.3竟然/于是,就;
B.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C.用/因为;
D.表反问语气,难道/代词,他;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
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阡陌,田间小路;交通,古今异义,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交通运输和
邮电事业的总称”,这里取古义;相闻,互相听得到。
(2)迹,踪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诧异、奇怪。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乙文“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中“开明朗然”的意思是眼前
就开阔明亮起来;甲文“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中“豁然开朗”的意思是突然变得
明亮开阔,两个词意思相近。
6.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甲文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人们对现
实社会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这样理想的社会是不存在的,因此作者
在文末写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目的是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在当时的现实
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乙文写刘子骥深山采药,遇一道山涧,“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
诸杂物。子骥欲更寻索,不复知处”,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
及各种奇妙的东西,再寻不得,暗示石门及仙家是不存在的。作者这样写,只是表达
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参考译文】
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
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小溪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它树木,
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他继续往前走,想要
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子里
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
得下一人通过。又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明亮开阔了。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
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
的穿戴全都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愉快并自得其乐。
这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觉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里来的。渔人都一一作了回答。
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摆了酒、杀了鸡用来款待他。村里面的其他人听说来
了这么一个人,全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
率领妻儿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他们再没有人出去了,所以和外面的
人隔绝了一切往来。村里的人问渔人现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
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知道的所有事都一一说了出来,村民们听了都感叹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自己的美酒佳肴来款待他。渔人停
留了几日后,就向村里的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面的人
说啊。”
渔人出来之后,找到了自己的船,就沿着来时的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
了郡城武陵,就去拜见太守,说了自己的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遣人员跟随他前往,
寻找渔人先前作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后来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叫刘子骥的人,是一个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了这个消息,非常愉快地
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没有实现,不久后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
了。
乙:南阳的刘子骥,喜欢游山玩水,曾经到衡山采药,深入衡山忘了出来。路上
看到一道山涧,水的南面有两扇石门,一扇关一扇开,水极深,水面相当宽广,他无
法渡到对岸去。想要返回却已经迷失了道路,遇到砍柴的人,刘子骥就向他问路,只
能找到回去的路罢了。有的人说石门里都是仙家的药方和灵验的药以及各种奇妙的东
西。刘子骥想要再次去寻找那个地方,不再能知道它在哪里。
长沙的醴陵县有一条小河,有两个人乘船去砍柴,看到河岸下面的一个土洞当中
有水顺着河流的方向流出,其中有新砍的木片随着水漂出来。深山中竟然有人活动的
踪迹,这两人感到很奇怪,互相商量道:“可以试着到水里,看看是什么原因有这木
片漂出来的”。其中一个砍柴人就用斗笠护着自己进入了河岸边的洞穴,洞穴仅能容
一人通过,走了几十步,眼前就明亮起来,里面情景不同于人世间的景象。
预测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
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含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
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
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
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
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归去来兮,田园将芜①胡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④”,奚惆怅而独悲?悟已
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阚,风飘飘而
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⑤庭柯以怡颜。倚南窗
以寄傲,审容滕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
观叫云无心以出岫咒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珍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柜。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注释】①芜:田地荒废。②胡:何,为什么。③以心为形役:让内心被形体役使。④
衡宇:指筒陋的房屋。⑤眄(mifin):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⑥遐观:远
望。⑦岫(xiti):这里泛指山峰。⑧翳翳:阴暗的样子。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是()
A.便畲船/锲而不畲B.不足为外人道也/以中有足乐者
C.处处志之/歌以咏志D.3■向所志/g十余里无迹
2.下列各句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D.田园将芜/胡不归
3.人们评价陶渊明的辞赋有一种“率真、自然的文章风格”,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又向前划去,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理解:渔人因惊异而寻根问底,引出下文更异之境,用轻朗又富有吸引力的手法引起
读者的兴趣。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翻译: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
外的人。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理解:此处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展现了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场景,是作者理想中
的生活图景。
C.舟遥遥以轻阚,风飘飘而吹衣。
翻译: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摇荡着前进,微风吹拂着衣裳。
理解:作者想象自己辞官取道水路,日夜兼程归还的情景。舟之轻烟,风之吹衣;见
得弃官之如释重负,表达了作者摆脱樊笼,归途中的轻松、喜悦。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翻译: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儿飞倦了也知道回还。
理解:这两句描写作者出游所见之景。作者从容漫步山间,观白云悠悠从山谷飘出,
鸟儿飞倦就返回,对平常细节的描绘中流露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淡远潇洒。
4.(甲)(乙)两文皆出自东晋文学家陶渊明之手,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志向和独
特的生活情趣。结合下面链接材料和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链接材料)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
靖节先生。涪阳柴桑(江西九江)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
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任为彭泽县令,因为不
愿“为五斗米折腰”,八十多天便弃官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归去来兮辞》一文就是
其回归田园之初激动欣喜之情的自然流露。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
隐逸诗人之宗”,著有《陶渊明集》。
【答案】
1.C
2.B
3.D
4.示例:陶渊明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文大多反映了他
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不同流合污、坚守节操的高尚情怀。
《桃花源记》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
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
生活不满。《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豪迈宣言,展示了诗人崇尚自然、
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怀,也反映出诗人厌恶官场、远离世俗的孤傲之态。
【分析】
1.A.都解释为:舍弃;
B.都解释为:值得;
C.动词,做标记/心愿、理想;
D.都解释为:随即,不久;
故选Co
2.B.有误。应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故选B。
3.A.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叙述渔人的经历,引出下文。体现不出“率
真、自然的文章风格”;
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描绘了勤劳古朴,
祥和恬静,无论男女老幼,其乐融融的场景。体现不出“率真、自然的文章风格”;
C.“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写诗人想像取道水陆,日夜兼程归去时的满心喜
悦。舟之轻朋,风之吹衣,见得弃官之如释重负。体现不出“率真、自然的文章风
格”;
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写蓝天白云,飘然尘外,任意西东,天马
行空,无拘无束。“无心”喻指白云飘浮不定,了无心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心式冷水机组技术规格书
- 江西省九江市六校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 第六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2024-2025学年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 拨浪鼓玩具产品供应链分析
- 对流式烤箱产品供应链分析
- 压茶砖机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双向触发极管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期末常见题型能力提升练习
-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鲁巷实验小学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
- 医用白朊制剂产业运行及前景预测报告
- JJG 165-2024钟罩式气体流量标准装置检定规程
- 江西省萍乡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 新版加油站安全操作规程
- 2023年贵州黔东南州州直机关遴选公务员考试真题
- 黑龙江省龙东地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测试(二)(期中) 英语 含答案
- 4S店展厅改造装修合同
- 送货简易合同范本(2篇)
-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高职)智能财税
-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
- 某小区住宅楼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3-4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