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_第1页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_第2页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_第3页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_第4页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复习专题

一'选择题

1.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

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7

能在()

A.斜向上爬升B.斜向下俯冲C.竖直向上爬升D.竖直向下俯冲地】

2.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汽车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

t的关系正确的是

()

甲乙

s/ms/ms/ms/m

Ust/s

ABC

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

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B.9cm/sC.8cm/sD.7cm/s

4.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

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

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

是()

A.t*B<tncB.t*尸tecC.VAB>VBCD.VIK

5.马航客机MH370失联后,中国派出多艘舰船到南太平洋海域进行水下搜寻,

其中用到“超声测位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

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传播途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B

射波就停止计时.设某次搜寻中计时器记录的时间为t,(已知电磁波在空中

和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分别为G和G;声波在空中和海水中的速度分别为%和

V)则发射点与水中疑似物之间距离为(“发射器

2)用障

C2tV©+丫2)t

AT

B.2C.2D.2熔收器

6.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

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

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

7.如图,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0的距离S

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两物体由同一位置0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②t=0时刻,A在0点,B在距离0点5m处;

③从第3s开始,vA>vB,5s末A、B相遇;

④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③④正确C.只有①③正确D.只有②③正确

8.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起止•

9.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婷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婷“坐好,别动!终由

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D.从旁边超越的汽车

10.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

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11.临时停车场内,旅游车和卡车并列同方向停放.小明坐在旅游车内看着旁边的卡车,突然感觉旅游车在向后运

动.下列关于旅游车和卡车的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旅游车静止,卡车向前运动B.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卡车运动更快

C.旅游车向后运动,卡车静止D.旅游车和卡车都向前运动,旅游车运动更快

12.一只小鸟从枇杷树上飞到地面,啄食掉落在地上的熟枇杷,吃了一会儿,路边传来吆喝声,小鸟立即飞回树上

A.7~20秒钟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0~5秒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

C.第10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

D.经过5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

14.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O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新()

A.在前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B.在后5s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O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Im/s

15.在甲乙两艘遮蔽门窗的船上,分别观察到小球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

(小球原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中央)。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船向左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B.甲船向右做匀速运动,乙船静止

C.甲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D.乙船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貂:小球向右i云动

16.河中有一漂浮物随河水流动,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m,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m,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

A.甲船先到B.乙船先到C.两船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谁先到

二、填空题

17.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坐在车上的人相对于汽车

来说是的.(填“静止”或“运动”)

18.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向行驶在江北大道上,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以大道两旁的树木、房屋

为参照物,甲乙两车都是(选填“运动”或“静止”).

19.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

A点到F点共运动了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m/s.

20.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

可知,甲车的速度____m/s,当ti=50s时,甲、乙两车相距m.

2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

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cm,

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甲)(乙)

22.一辆长10m的大货车,以36km/h的速度驶进一个隧道,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所用的时间为20s,则

隧道长为m.

-2-

23.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击了…”,

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如果

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的・

24.甲、乙两车运动的s-t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以

甲为参照物,乙是的(选填“静止”或“运动〜甲、

乙各运动8m,所用时间相差,秒。甲在上坡过程中,

其重力势能(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5.甲、乙两人从相距15km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

的速度为3km/h,乙的速度为2km/h,甲带一条狗,同甲一

起出发,狗的速度4km/h,狗碰到乙后又往甲方向走,碰到(a)(b)

甲后它又往乙方向走,这样持续下去,直到甲乙相遇时,这条狗一共走了

________km。

26.甲、乙两个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西做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做直线运动,经过6s甲乙两物体相距.m.

三、作图题

27.在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

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图中AB段的路程&F_Cm,如果测得时问tAB=l.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

(2)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似AB段的平均速度K会偏一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从

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______,理由是:

28.小,新和同学一起用硬纸板搭建了图示的轨道,测量小球运动的平

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体量是小球运动的路

程和所用的时间。

(2)他们先用钢卷尺对轨道的各段长度进行测量并分段做了标记,因的测量误差较大,需多次测量。为保

证小球每次通过A点的速度相同,必须用同一小球从左边斜面的_______高度由静止释放。要使小球能够通过E

点,释放小球的高度应_____水平段BD的高度。

(3)从A点开始计时•,用电子秒表分别测量小球经过B、C、D、E.各点的时间。整理实验数据并记录在下表中。

路段距离s/cm运动时间t/s平均速度v/(m.s-1)

AB50.000.451.11

BC50.000.600.83

CD50.000.750.07

DE100.000.930.0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c_____丫。。,这是因为.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受_________作用;小球从A点运动到E点的过程

中,在点的速度最小。小球在BD段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中考物理声现象复习专题

一、选择题

1.如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A.超声波具有能量B.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2.中考期间跳广场舞的阿姨为了减弱噪声,自觉把音响的音量调小,这种控制噪声的途径(

A.在声源处B.在传播过程中C.在人耳处D.在声源和人耳处

3.下列有关声的现象,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B.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振动产生的

-3-

C.真空不能传声D.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旋钮实质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

4.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5.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ML

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lO'/s@—T

c.戴防噪声耳罩可以防止噪声产生【).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T/

6.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多次弹开;声音/

消失,乒乓球便会停止运动,此现象表明声音()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可以通过固体传播C.不能在真空中传播D.是以波的形式

传播的生《国

7.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C.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回声现象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8.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9.“教室外狂风暴雨,雷声大作”,这里的“雷声大作”指的是声音特征中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11.端午节我市多地举行了龙舟赛,比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比赛中有关声现象的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500m/s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D.岸上观众是通过响度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1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钢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B.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开始做上课准备,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D.在紧邻居民住房的告速公路旁修建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3.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C.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能传递能量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15.一位随州籍留美学子,在家乡的一次聚会上动情地说:“我珍藏着一首乐曲《我的祖国》,前半部分是编钟演奏

的,后半部分是交响乐.编钟曲让我自豪,交响乐让我振奋!”从“声音的特性”看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支曲子的主

耍区别在于()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16.2013年6月23日,王亚平老师太空授课及地面课堂的实况直播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声音是从太空直接传到地面课堂的

B.地面课堂上的同学听到王亚平老师的声音超声

C.王亚平老师授课的内容是通过电磁波传到地面的

-4-

D.声音传播的速度等于电磁波传播的速度

17.“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小声音的()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1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人们根据响度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9.《中国好声音》是一档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也是深受观众欢迎和喜爱的唱歌类娱乐节目。在节目中常

常听到导师们说:“某某某,你的声音有很强的辨识度,我很喜欢。”这里所说的“辨识度”主要是指选手唱歌时

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频

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22.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T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C.丙图中,禁鸣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中,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23.2014年5月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图是幼教机器人正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能区分机器人和小朋友的声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C.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X10'm/s

二、填空题

24.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吹奏过程中,

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25.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来识别的.

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大.

26.端午节期间,郑能随父母到山区爬山,他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6s听到回声,他们距山崖大约—m,

声速按340m/s计算.声音在空气中以形式传播.

2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茂密的森林有吸

声和消声的作用,是在控制噪声.

28.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

所示,改变,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

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29.跳广场舞己经成为人们健身的一项运动,优美的舞曲声是由于扬声器纸盆的

产生的,是通过传入人耳的.为了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和休

息,跳舞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小,这是在处减弱噪声.

30.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

到声音的音调会(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31.“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

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

-5-

甲乙

的。

32.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

图—是噪声的波形,图—是乐音的波形。

三、实验探究题

33.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光现象》.3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树在水中的“倒影”B.水面处于“折断”的铅邕C.阳光下树的影子D.天空中出现的彩虹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在1s内传播的距离约为3X10、

C.凸面镜不能成像D.矫正近视眼要用凹透镜

3.如图,我看不见“美景”的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4.从水下向水面看,看到一条鱼及其所成的像,如图所示。可以判断(

A.a是b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B.a是b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C.6是a鱼通过光的反射成的虚像D.6是a鱼通过光的折射成的虚像

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水中倒影B.海市蜃楼C.小孔成像D.坐井观天

6.2015年4月5日晚,天空出现的“红月亮”是月全食奇观。月全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小孔成像C.平面镜成像D.光的折射

7.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蜡烛A距玻璃板4cm,则蜡烛B距玻璃板8cm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A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B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A的像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8.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是一种显示微小形变的装

置.A为激光笔,B、C是平面镜,P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D,当把重物N放在台面P

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B.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C.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左侧移动D.平面镜B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D点的右侧移动

9.下列光理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光的色散B.钢笔移位C.小孔成像D.水中倒影

-6-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制成紫外线夜视仪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频率的红外线来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

D.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11.如图,若要让反射光线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A.竖直向上移动B.竖直向下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

12.在太阳光下,人们在树荫下乘凉,树荫的形成是由于()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漫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镜面反射

13.清晨,薄雾缥缈的白龙湖,湖面水平如镜,水鸟从湖面轻快地掠过,鱼儿在湖中悠闲地游着,岸边的树木与湖

中倒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广元山水画.从物理学角度,下列关于这些场景的形成解释不正确的是()

A.平静的湖面相当于一个平面镜

B.湖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C.从岸上看见湖中的游鱼是光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

D.水鸟飞翔时,翅膀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小,从而形成了翅膀的升力

14.如图是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里所谓“镜子时刻”的场景。像这样多次反

复成像所需要的平面镜至少()

A.1块B.2块C.3块D.4块

15.如图所示,有一平面镜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放置,有一小球位于平面镜的左

侧,为使小球在镜中的像竖直向上运动,应使小球()

A.竖直向上运动B.竖直向下运动C.水平向左运动D.水平向右运动

16.下列光现象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符合的()O

A.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B.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C.水中的“白云”-光的色散D.凸透镜成像-光的反射水平面•

17.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18.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以5cm/s的水平速度垂直向平面

镜匀速靠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B.经过2s,铅笔与它的像之间的距离变为20cm

C.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10cm/s

D.若平面镜顺时针转至图中虚线位置,铅笔的像将与铅笔垂直

19.下列现象中的“影”,仅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是()

20.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更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玻璃三棱镜可以使太阳光发生色散B.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C.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大于入射角D.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1.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有“科学”两字的书上,如图所示。图中'‘科学”两字是()

A.变浅的虚像B.变浅的实像C.变深的虚像D.变深的实像

22.小明同学在家中用两个平面镜和纸筒制做了一个简易潜望镜.如图所示,他把该潜望镜

放到窗户下观察窗外的物体,则观察到的物体的像是()

-7-

A.与物体等大的、正立的虚像B.与物体等大的、倒立的虚像

C.比物体还小的、正立的实像D.比物体还小的、倒立的实像

23.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后,反射角为30°,则入射角为()

A.10°B.15°C.30°D.60°

24.下列光现象中,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城市里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B.海面上出现的“海市蜃楼”现象

C.太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的圆形光斑I).“日食”的形成

2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A.透过草叶上的露珠看到了被放大的叶脉B.从不同方向都看到了桌面上的苹果

C.在台灯下写字时,纸面上出现了手的影子D.房间的墙壁上装有大的平面镜,增大了视觉空间

2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小丑在平面镜中成像的是()

—y节也小且平面械y1面帔/节电

ABC

27.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光路图是()

28.如图所示,女孩用一种可以隐身的斗篷遮住身体的下部,人站在女孩的前面,却看到

了斗篷后面的景物,而被斗篷遮住的身体部分“消失”了.下面能正确解释这种现象的光路

图是()

二、填空题

29.小红正对着平面镜,当平面镜平行于小红左右移动时,以小红为参照物,像是一(选填“运动”或“静止”)

的,此过程中像的大小。

30.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

的像,如图所示,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m,若视力表全长为0.8m,

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的长度为m.

31.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

孔和人眼调到.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操作

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的(选填“正立”或“倒

立”)

32.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们就可以看到它,这是光的.现象;午后,在

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白云,这是光的..现象。

三、作图题

33.潭清疑水浅,安全记心间,如图,A是水池底某点,请作出光线AO的折射光线以及人从岸上看到A的像A'

34.(1)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在空气和水两种介质的介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

射,图中已标出反射光线,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和入射光线.

-8-

平面债

(2)如图2所示,将一个发光小球放置于竖直的茶色玻璃板前,会看到玻璃板中也出现一个“小球”。请画出看到

“小球”的位置,作一条眼睛看到该“小球”的光路。

35.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和

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题

36.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

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0射到0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_________(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

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3)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后

在此实验中:・[淞Q

①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胆k

③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④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cm.

38.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

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

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

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

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39.小红为水鹏表演了一个“水火相融”的小魔术。她先用一块透明的薄玻璃板将桌子分割成甲、乙两个区域后,

再用一块不透明的挡板将乙区域分割成两部分。小红在甲区域内放置了一个盛满水的烧杯,且里面浸没着一支蜡烛

A,并在乙区域挡板后的指定位置放置蜡烛B,准备就绪后,小红请小鹏坐在乙区域一侧的某处P(如图所示),并

迅速将乙区域已准备好的蜡烛B点燃,在小红一

只手麻利地在小鹏跟前绕过的同时,另一只手悄

悄地将挡板拉开一个缝隙MN,当小鹏沿着小红的

手指望向蜡烛A时,奇迹出现了:蜡烛A竟然在

水中燃烧了!

(1)套实验中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到薄玻璃板

的垂直距离分别为Si和则$S式选填“>”、

或“=")

(2)小鹏之所以能看到“水火相融”的奇迹,是因为他看到的燃烧的蜡烛A实际上是蜡烛B通过薄玻璃所成的等

大的、、像。

40.如图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点与光屏PQ在同一水平面上,从A点发出PB0

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B点处A•

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位变化而发生变化.

(1)A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像(选填“虚”或"实”);

-9-

(2)A点与水面相距3巾,则A与它在水中的像A'之间的距离为m;

(3)若光斑B向右移动了1m,说明水位(选填“上升”或“下降”)了m.

中考物理复习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

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

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

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

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将蜡烛远离凸透镜,烛焰仍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

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3.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

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

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为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为物镜。

4.荣成烟墩角鹅湖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上万只天鹅每年冬季成群结队悄然降临,栖息越冬,这期间有大批的摄影

爱好者云集于此,如图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所拍的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B.天鹅在水中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远离天鹅并将镜头后缩

D.当发现天鹅没有全部进入照相机取景框内时,摄影者应靠近天鹅并将镜头前伸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实验桌上有光具座、蜡烛、光屏、焦距分别为15cm和

205的凸透镜L和L等器材,小明先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正确安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1||||||||||||||||||||||||||||||||||||

0cm102030405060708090100

A.若凸透镜是Li,小明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B.若凸透镜是L,小明将光屏向右移动适当的距离,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C.若凸透镜是L,小明将光屏移到6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是L,小明将光屏移到7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6.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7.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

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

f甲、f乙、f内的大小关系为()

A.f甲>f乙>£内B.f乙>f丙>£甲C.f乙>f甲>£内D.f内>£乙>f甲

-10-

8.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

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9.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

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

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A.一直变小B.一直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

10.一凸透镜焦距为6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cm处,可得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11.有一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的地方,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呈现了一个倒

立、放大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离透镜10cm的地方,移动另一侧光屏,在光

屏上能呈现()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不成像

12.如图所示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

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

13.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

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

14.图中画出了光通过焦距分别为匕和心的两块透镜L和L前后的情况.下列对透镜L、L的种类和焦距的分析有

可能正确的是()

A.L是凸透镜,L?是凹透镜,且B.3是凸透镜,L是凹透镜,且匕<&

C.I”是凹透镜,L是凸透镜,且匕>&D.L是凹透镜,L是凸透镜,且fi<fz

15.把一个凸透镜固定于薄壁玻璃筒中间,在凸透镜的焦点F处放一个点光源S,然后注入水,使水面处于光源S

和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为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一束平行光,则光源的位置()

A.应适当降低B.应适当升高C.应不动D.无论怎样变动,均无法实现

16.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

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

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

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7.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

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3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

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6cmC.7cmD.12cm

19.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B.拍照时,被照者应站在距照相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内的位置

-11-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物体经过显微镜的物镜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20.小明在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后,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移动蜡烛,先让烛焰在光屏

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不同类型的眼镜片,关于本次实验现象正确的

是()

A.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

B.放置眼镜片之前,蜡烛在图示位置,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

C.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

看到清晰的像

D.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

二、填空题

21.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填“前”或"后”),这成像原理

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就是戴一副由(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矫正前成像离视网膜越远,所

配眼镜的“度数”越。

22.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形等信息投影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

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立放大的像。若需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选填“靠近”或

“远离”)发光元件。

23.如图所示,小勇利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时•,应将手指放在

距放大镜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cm的位置。当他将手臂伸

直,用这个放大镜看窗外远处的物体时,他所看到的是倒立的、_______(填”放

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24.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手机进行“自拍”时1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该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常用来矫正(选择“近视眼”、“远视眼”)。

25.凸透镜对光有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凸透镜的焦点为

F,当蜡烛如图所示放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可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选

填“倒立”或“正立”)

26.某些手表上有一个圆滑的透明凸起,通过它看日期会觉得很清楚,这是因

为这个圆滑的凸起相当于一个,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一个(选填"放大"或“缩小”)的(选

填“实像”或“虚像”)。

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

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____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