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四版)课件 第13、14章 通讯写作(下)、深度报道的写作_第1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四版)课件 第13、14章 通讯写作(下)、深度报道的写作_第2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四版)课件 第13、14章 通讯写作(下)、深度报道的写作_第3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四版)课件 第13、14章 通讯写作(下)、深度报道的写作_第4页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四版)课件 第13、14章 通讯写作(下)、深度报道的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通讯写作(下)《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节

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

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一种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它具有通讯的一般特征:较之消息,对人和事的叙写更为具体,在表达方式上更为自如,它又以故事性强、篇幅短小有别于其他通讯。(一)新闻小故事的含义

(二)新闻小故事的特点

报道具有故事性的事实讲述具有新闻性的故事演绎具有趣味性的情节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要诀1. 精心选择题材一是选择能以小见大的题材。二是选择有曲折情节的题材。案例:商业部长买鞋上当记;“财神”考银行2. 将小故事叙写好应抓住一条线索进行叙写。新闻小故事篇幅有限,只能是抓住一条线索进行叙述,而无暇顾及多条线索。二、新闻特写的写作

新闻特写是指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段,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与新闻小故事的篇幅都很短小,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前者是以短小的文本写片段(因而不求完整),后者则以短小的文本写故事(应求相对完整)。(一)新闻特写的含义

(二)新闻特写的分类

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场景特写二、新闻特写的写作5月26日,中午时分,蒋敏捧着花环站在北川县曲山镇的景家山上,泪流满面。山下,是已成一片废墟的北川县城。汶川大地震发生15天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蒋敏,才回到北川祭奠亲人。女儿、母亲、爷爷、奶奶……山风呜咽。蒋敏捧着花环的手一直颤抖着,她不断地摇头,似乎不相信这一切。15天前,大地震摧毁北川县城,蒋敏10位亲人遇难。但这位彭州市公安局民警强忍悲痛,坚持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劳累加上悲伤,她极度虚弱,几度晕倒。她被称为“中国最坚强的警察”。一瞬永恒。此刻,风从山下河谷中吹来,再也带不来亲人的气息,女儿再也不会叫妈妈,母亲再也不会叫女儿……朝着破碎的家园,蒋敏跪了下来。她满脸悲伤,头发凌乱,浮肿的眼睛里,饱含泪水。此刻,她不是一个坚强的警察,而是一个肝肠寸断的女子。天上,正朝唐家山堰塞湖吊运大型器械的直升机轰鸣着飞过;身边,一批批山民背着救灾物资返乡自救。抗震救灾,还在紧要关头。蒋敏长久跪着,长久凝视曾经的却再也找不到的家,咬住拳头,强行控制自己的哭泣。正在巡逻的北川县公安局民警黄色发走过来,握住蒋敏的手,“保重啊!”他俩曾经是同事,蒋敏问:“局里同事怎么样?”

黄色发神情惨淡。地震来袭,北川县公安局144名民警,遇难、失踪20多人,受伤40多人。他们从废墟中冲出来,强忍悲痛,苦守危城。“蒋敏非常坚强,她是我们警察中的英雄!”黄色发不胜唏嘘,而又充满敬意。放眼望去,北川巍巍大山,已然整面垮塌,绿色茂林被黄土岩石摧毁,地震犹如撕裂了大山的身体,但如此可怕的地震,却摧毁不了一个柔弱但是坚强的女人。案例:英雄泪满襟

二、新闻特写的写作这是一个载入历史的时刻。2003年6月1日9时21分,随着一声指令,三峡枢纽工程第20号导流底孔完全关闭;这一刻,三峡工程不仅进入了正式蓄水阶段,中华民族苦苦追寻了一百年的高峡出平湖的宏伟理想,也在千里峡江上成为现实。此刻,初夏的骄阳倾泻在三峡大地,近处的工地、远处的山影,都披着蓬勃而活泼的生命之绿。记者站在大坝上朝峡江里看,缓缓抬升的江水,顽强地钻进一个个山坳,顷刻间幻化出一片连绵的水平面……“看湖去!”

在三峡坝上第一城——湖北秭归新县城,看蓄水、看平湖的成长,成为今天城里人、乡里人最重要的事。凤凰山是新县城的“制高点”,人们兴高采烈往山上赶。过节的孩子们挣脱父母的牵扯,欢快地奔向江边,一路上溅起点点尘烟……在江边的山坡上,记者见到一位静坐在石头上,默默地注视着江水的老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姓谭的老人原是住在山下江边的移民,他特地从江汉平原赶来,向没入水中的老屋作最后的告别。老人对记者说,他在迁居地盖起了新房,分了几亩好地,新的生活很顺利。茅坪港滚装船码头,上午9点30分。满载货物的滚装船“华星818”选择在蓄水后鸣笛起航,驶向上游的重庆。船主告诉记者,三峡蓄水让他们告别了狭窄的航道,等到蓄水至135米,峡江航道改善了,客轮、货轮就会比现在多,长江航运就会迎来百舸竞发的繁荣。在三峡坝首左岸,与秭归茅坪隔江相望的是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蓄水后这里成为首先受益的地方,沿库区一线,太平溪镇将呈现百岛湖风光。不少投资商已先行一步,投下巨资要在太平溪开发旅游、地产等等。太平溪镇长易万华看着江水抬升,抑制不住激动:三峡开发给我们这个镇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蓄水之日也就是我们圆小康之梦的新起点!案例:历史的瞬间

二、新闻特写的写作

1. 对片段加以突出和放大新闻特写与新闻小故事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前者的支撑点是镜头,是对片段加以突出和放大的镜头;而后者的支撑点则是情节,是有着较为丰富的内涵和趣味性的情节。所谓突出和放大,是指放慢节奏,对片段作比较详细的叙写。2.写富有特色的片段新闻特写在选材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它所写的片段应当是异乎寻常、富有特色的。3. 着力写富于情趣的片段4. 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三)新闻特写的写作要诀

二、新闻特写的写作捧一束百合,撑一把雨伞。北京,9月11日上午8时30分。一个柔弱的女孩在雨中走向朝阳区秀水北街3号。小黎,北京师范大学大一女生,从学校所在地铁狮子坟出发,走向目的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两个小时之后,在距美国大使馆200多米处,美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记下了她的名字,另一名工作人员用探测器检查了她的鲜花。“我只想表达一下我和北方交通大学一位同学的心意,为去年的今天在恐怖袭击中死去的灵魂祈祷。”她说。25岁的张骏是北京一家外资企业的员工。“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后,我站在这里,曾经愤怒地抗议。”张骏平静地说,“今天,站在同样的地方,我哀悼那些无辜受害的人。”紧临秀水街的美国使馆签证处门前,已经被交通管制,20多个办理签证的人在排队等待,有人在相互交换着办签证的窍门,有人在焦急地向里边张望。这与平时并无二致。“‘9·11’撞碎了我的梦!”一位排队的男子说,“美国的一所学校已经发来录取通知书,但是我已经被拒签了两次。”懊丧出现在他洒落雨水的脸上。“这雨就是为美国下的。”北三环上一位出租车司机因滑而放慢了车速。今天一早他就拉了一位从通州区赶到美国使馆送花慰问的市民,“如果不下雨,我在美国使馆这儿还会多拉些活。”“今天的报纸特别好卖。”一位在西直门卖报的中年妇女说,“平常一整天卖60份《信报》,今天一上午就都卖光了。可能是他们编了‘9·11’的缘故吧。”临近下班,京城某媒体的刘先生匆匆收拾着行李,他要赶往家中,与朋友们一起观看电视台7点半转播的美国“9·11”纪念节目。秋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着。案例:北京:雨中“9·11”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一)大型人物通讯的含义人物通讯与人物专访是两个相交叉的概念。大型人物通讯完全可以以人物专访的形式出现。但这里所说的大型人物通讯,通常是指以先进人物为叙写对象的、篇幅较大的典型报道。严格意义上的人物专访,与相当一部分以先进人物为叙写对象的典型报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前者是对有关人物进行专门采访后写成的报道,其主要特点集中体现在“专访”一词上。“专访”具有专门的性质,它集中体现在报道对象和内容上。专访的对象一般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专访的内容通常也有专门性,不宜在一篇专访中涉及多个话题和繁杂的内容。在人物专访中,应当有意识地保留“访”的实感。这主要是指,要比较多地保留和引用专访对象的原话,通常必须涉及采访时的现场情景。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二)大型人物通讯写作的一般要求根据事实写人物通讯写人物不允许虚构,不允许主观想象(包括合理想象),对人物心理活动和语言所作的描写,必须严格地控制在新闻真实性所允许的范围之内。写活生生的人物人物通讯所报道的,是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人物,它所报道的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如果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简单化,对其思想境界任意拔高,回避某些思想曲折,都不是明智的做法。写出人物的特点人物通讯应当注重发现报道对象的特点,通过凸显人物特点而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写作的要求1. 写出应有的说服力写出人物“做了什么”写出人物是“怎么做”的写出人物“为什么这么做”所涉及的是人物的业绩或其所作所为,要通过富于说服力的事实来说话。所涉及的是人物的行为方式,它与性格、个性等因素有关。所涉及的是人物思想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是深入人物精神和心理的层面。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写作的要求2. 写出感染力注重事实因素人物报道的感染力,主要来自事实和对事实的表现。事实是报道的内容,对事实的表现则是报道方式。两者不统一,就难以形成感染力。注重情感因素人物通讯所报道的,是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人物,它所报道的是真实的、活生生的人物。如果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简单化,对其思想境界任意拔高,回避某些思想曲折,都不是明智的做法。注重理性因素一种形式是:由记者写出人物理性思考的异乎寻常之处,或写出人物理性思考的真实过程。另一种形式是:由记者以恰当方式,写出自身的抑或人物的理性思考成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一天,孔繁森对妻子王庆芝说:“我带你和孩子们,到北京玩几天吧!”

妻子感到很奇怪:别说是去北京,就是在聊城,繁森也从来没闲空陪自己和孩子们出过门,这一次是怎么了?带着疑惑的心情,王庆芝和孩子们跟着他到北京,游览了天安门和长城。途中,孔繁森话里有话地对妻子说:“到了北京,就等于走遍了全国。以后我无论走到哪里就像到北京一样,你和孩子们别牵挂。”听了这番话,王庆芝似乎有了某种预感。从北京回到聊城后,孔繁森一直在想怎样对妻子开口。一天夜里,他终于鼓起勇气说:“庆芝,组织上又安排我进藏了……”话还没说完,王庆芝的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看着妻子难过的样子,孔繁森的心里也一阵阵发酸。他动情地说:“庆芝,我欠你的太多太多了!等从西藏回来,我一定会加倍地补偿。”案例: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第二节

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调查分析型通讯,是一种在文本中较多地展示对新闻事实的调查分析过程及其成果的通讯。案例:《命运备忘录——38名工商管理硕士(MBA)的境遇剖析》《深圳特区还能“特”下去吗?》《开封缘何不“开封”?》 《黑色交易——东莞凉山童工调查》《三问宁波建成仅23年就倒塌的居民楼》《河道里建起商品房》《南丹7·17事故初探》“三盲院长案”系列报道……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相同之处:两者都以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为基础,都对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进行较为详细的报道。不同之处:1采访中的关注点不一样2采访中的关注点不一样3采访中的关注点不一样叙事记述型通讯的作者关注人、事、景、物,而调查分析型通讯的作者在采访时更关注问题的症结、原因、本质。调查分析型通讯侧重于在深入调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对事件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思考,在分析思考中直逼主旨。而叙事记述型通讯则侧重于对人、事、景、物的具体叙写,通过具体叙写显现作品主旨。调查分析型通讯的效果是启人思,它更多地影响人们的理性层面。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效果是感人心,感人的因素(形象性因素、情感性因素)得到更多的强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求(一)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调查研究调查分析型通讯的作者必须敏锐地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案例:《南方都市报》孙志刚案件系列报道(二)在作品中突出分析议论从经过调查的事实出发(在这一点上与新闻评论有很大差异),通过层层深入的解析,还原事实真相,说明事情原委,对事实进行理性观照和评论。(三)在报道事实和分析事实的过程中追求理性深度理性深度体现在:观点或结论的精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语言的精警、犀利、入木三分。第三节

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一种由谈话充当主要角色的通讯。包括以下两个含义:(1)谈话在文本中占有很大比重,甚至构成整个文本(而不像在叙事记述型通讯中,谈话仅是整体的一个构成部分);(2)谈话在文本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谈话的质量决定全篇的质量,谈话的成败决定通讯的成败。这是谈话实录型通讯与叙事记述型通讯之间的主要差别。案例:《面对面》——任正非:时下的华为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一)谈话者对记者的谈话谈话者意识到自己在和记者谈话,谈话内容将会被公开传播,因此他们的谈话在趋避、用语、语言风格等方面都受到或大或小的限制。《讨债者说》《下辈子,我们还当母子——一位痛失儿子的母亲自述》(二)谈话者在自然状态中的谈话当事人并没有意识到记者的存在,完全是在自然状态中进行谈话(包括与记者的谈话)。《夜宿车马店》《唉!十四岁的拖拉机手……》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一)记者要有备前往(二)让“访”和“谈”碰撞出“火花”访者要始终控制谈话的主动权,让谈者谈访者所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访”应引出“谈”,利于“谈”。一般而言,应以访者的睿智激发谈者的睿智,使两者的智慧同时得到充分发挥。访者应防止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显得可有可无,另一种是处处喧宾夺主。案例:中央电视台的“对话”、“面对面”栏目确定谈话的题目、人选和场合熟悉谈话所涉及的内容准备好质量较高的问题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恰当地进行剪裁取舍要取有价值的谈话,取能体现谈者鲜明个性特点的谈话,取谈者具有独到的、深邃的见解的谈话,舍无价值的、平庸的谈话,舍空话、套话和废话。巧妙地插入现场描写在行文时,常常要在某些地方临时中断,插入一些对现场(包括现场气氛)的描写,以及对谈话者神态、语气、动作的描写,以此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机智地进行点评案例:通讯《网上风景无限》;《唉!十四岁的拖拉机手……》第十四章

深度报道的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节

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深度报道是某些通过展示宏观背景,对新闻事实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并达到相当深度的报道的总称。两种类型如某些体现出深度报道理念和效果的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报道、预测性报道、深度人物访谈等独立文本的深度报道如某些跟踪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以及以特殊的版面编辑形式出现的组合报道非独立文本的深度报道二、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1采访深入通过深入的采访,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现象本质、因果联系、细枝末节、隐微之处,从而为深度报道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思想深刻有自己通过独立思考所获得的真知灼见,有鞭辟入里之思、之见,当然也包括通过采访专家,借用“外脑”提出旁人尚未提出过、想到过、深谈过的观点和妙思。3视野宏阔如果只在一个小小的点上掘进,虽然也可以写得颇有深度,但还是很难与深度报道的要求相符。深度报道要体现视野宏阔性,实现点与面结合、深度与广度结合。4背景厚重在深度报道中,对丰富背景材料的使用、分析和解读,是报道实现深度的重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没有扎实的背景材料就没有深度报道。三、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一)记者客观报道事实但并非没有自己的观点

深度报道是允许记者表露自己的观点的。最高的境界当然是“以事实说明事实”,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隐藏在精心选择的背景性事实之中。在调查性报道中,作者通常会采用多源求证的方法,来达到“以事实说明事实”的目的。多源求证的方法,是指在报道中为受众提供关于这一新闻事实本身的各种观点,并通过不同观点的展现、交锋,由受众独立进行评判,确定何者为真,何者为伪。通过列举各方面截然不同的说法,孰是孰非,受众完全可以进行独立的判断,而记者的观点则成为“隐蔽的存在”。案例:驾照批发市场——江西驾校倒卖驾照的利益输送

抢夺方向盘?判刑!三、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二)记者既要多用直接引语又要注意平衡原则和具体语境谨慎的写作态度能让记者更为坦然地面对“报道不公正”的指责,在一般情形下,要力求避免倾向性的语境。报道中的感情色彩往往表现在记者使用的语汇上是否过多地选择了对甲方有利的事实而忽略了乙方?某方面的说辞可否忽略不计?对新闻事实的倾向性选择往往也会导致倾向性语境的出现记者应避免在报道中轻事实重评论而误导广大受众123第二节

独立文本深度报道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

(一)调查性报道的故事化写作在视频中,他谈起几周前在中国出生的两个可爱的小女孩,露露和娜娜;谈到他如何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帮助一对中国夫妇(其中丈夫是艾滋病患者)实现他们健康宝宝的梦想,并表示,“为了他们,我愿意接受指责”。这一天即是2018年的11月26日。第二天,贺建奎就要参加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下称“峰会”)。他适时地接受了美联社的独家访问,第一次向外界披露了这对婴儿。因此,他注定会成为这场会议的焦点,或许也会因此载入人类史册。猝不及防间,婴儿降生,再无回旋余地,留给世人的震惊却久久难以平复。——《据传被查封实验室的贺建奎,疯狂实验如何收场?》镜头前的贺建奎,与我们认知的科学狂人形象相去甚远。仪容端正,语速和缓,贺建奎平静地向公众宣告他“超越诺奖级”的成果——一对基因修改后预计会对艾滋免疫的女婴。他的脸上没有兴奋,也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惧。在他向世人宣布自己的“杰作”后,几段早已录制好的视频被放到了网上,算是对处于震惊中的公众的一个回应。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

(二)解释性报道的故事化写作“华尔街日报体”又称“DEE”写作法,其中“D”(Description)代表“描写”,第一个“E”(Explanation)代表“解释”,第二个“E”(Evaluation)代表“评价”。“DEE”写作法的基本特征是:“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代,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再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做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这就是说,首先应该将难以理解的新闻主题化为一个形象化的个人或事实本身。这样做至少有两个好处:(1)吸引读者的眼球;(2)对个体的分析有助于说明问题的严重性。案例:2017年财新网的深度报道《洪水暴至》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

(三)深度人物报道的故事化写作“人人都认为农民,特别是女人不需要有思想,她就做饭,她就洗衣服,她就看孩子,她就做家务,她就干地里活。然后她就去逛逛,她就这些,你说做这些要有什么思想,她不需要有思想。”刘小样咬咬牙,“我不接受这个。”“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我不要我什么都不知道,然后我就很满足。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这就很好了。我不满足这些的,我想要充实的生活。”——央视《半边天》栏目2002年的一期节目《我叫刘小样》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

(一)背景材料构成重要的认知平台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的背景从而说出明日的意义“”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

(二)深度报道中常用的背景材料1历史背景在某些重大事件中,历史背景往往是深度报道尤其是解释性报道最常见和最重要的背景之一。2社会背景3个人背景4专业知识背景为了帮助受众深入和正确地理解新闻事实,深度报道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现实,把它们作为新闻事实的背景来解读。简历式的个人背景帮助受众理解人物的生平,帮助受众了解人物的思想脉络及其行为所蕴含的特殊意义。对专业知识的诠释,一方面要“深入”,不至于贻笑大方;另一方面,又必须做到“浅出”。第三节

非独立文本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一)追踪式深度报道追踪式的深度报道与独立文本式的深度报道在写作技巧上则有所分别:在追踪报道中,记者对事件没有把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