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_第1页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_第2页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_第3页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_第4页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3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在下列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运动的足球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惯性大 C.运动的火车很难立即停下是因为火车受到惯性的作用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2022秋•华龙区校级期末)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物体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B.沿平整的斜面匀速滑下的木块 C.一个从树上掉落的苹果 D.扔出去在空中运动的铅球3.(2022秋•邢台期末)如图所示,用细棉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棉线。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以地面为参照物,立即下落;②以地面为参照物,先上升后下落;③以电梯为参照物,立即下落;④以电梯为参照物,先上升后下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再次激起全民足球热潮,下列关于足球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草坪上静止时不受力 B.足球在草坪上静止时受到重力 C.足球在空气中运动时不受力 D.足球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推力5.(2022秋•天桥区期末)如图,从树上自动掉下的苹果,会沿竖直方向加速下落,假如苹果在空中加速下落中,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会()A.悬在空中不动 B.加速竖直下落 C.匀速竖直下落 D.减速竖直下落6.(2022秋•北碚区期末)卡塔尔世界杯体精彩纷呈,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到的力有()A.重力和空气阻力 B.只有重力 C.重力和脚踢的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脚踢的力7.(2022秋•沂南县期末)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运动会上,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运动状态一直保持不变8.(2022秋•龙岩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在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如图是他在比赛中腾空下落的情景。下列对他下落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B.相对于地面他是静止的 C.下落过程中重力变大 D.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9.(2022秋•顺义区期末)近年来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的“金名片”,如图所示为“复兴号”运行时的情景,关于“复兴号”列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列车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列车满员时有惯性,空载时没有惯性 C.列车运行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D.列车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二.填空题(共6小题)10.(2022秋•杜尔伯特县期末)2022年10月12日,U17女足世界杯第二天,中国姑娘顽强拼搏,以2:1赢得墨西哥队。如图所示是中国队员“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滚动的足球会在草坪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力的作用(选填“受到”或“不受”)。11.(2022秋•盘龙区期末)自“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实施以来,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发出的白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得多;小俊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12.(2022秋•濮阳期末)列车进站时,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是的;由于列车在刹车时会继续向前滑行;列车刹车后,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13.(2022秋•重庆期末)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如图),这说明力是的原因,如果此时细线突然断开且橡皮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运动。14.(2023•宜丰县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是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同学在进行篮球比赛时的情景,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若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都同时消失,篮球将。15.(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11月29日,我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于30日与我国空间站组合体,在合体后,神舟十五号与空间站保持相对(选填“运动”或“静止”);空间站绕行地球时,其运动状态(选填“改变”或“不改变”)。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2022秋•昆明期末)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小亮在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发现小车一直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不让小车滑出木板,他应采取的措施是;(说出一条即可)(2)调试成功后,小亮进行实验,他每次均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然后轻轻推动使小车滑下,他操作时的错误是;(3)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相同;(4)小亮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运动得越远。并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表明物体的运动(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5)小亮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假设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亮)。

2022-2023学年下学期初中物理人教新版八年级期中必刷常考题之牛顿第一定律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9小题)1.(2023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在下列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 B.运动的足球的惯性比它静止时的惯性大 C.运动的火车很难立即停下是因为火车受到惯性的作用 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考点】惯性与惯性现象.【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解答】解: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故A错误;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运动状态无关,故B错误;C、运动的火车很难立即停下是因为火车具有惯性,但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C错误;D、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惯性的理解和惯性大小影响因素的认识,属基础题,难度不大。2.(2022秋•华龙区校级期末)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物体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B.沿平整的斜面匀速滑下的木块 C.一个从树上掉落的苹果 D.扔出去在空中运动的铅球【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方向的改变。【解答】解: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则运动状态改变,故A不合题意;B、沿平整的斜面匀速滑下的木块,做得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不变,故B符合题意;C、一个从树上掉落的苹果,速度越来越大,则运动状态改变,故C不合题意;D、扔出去在空中运动的铅球,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不断变化,则运动状态改变,故D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理解运动状态所包含的两种情况,能结合具体的实例做出判断,是解答的关键。3.(2022秋•邢台期末)如图所示,用细棉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小球稳定后,剪断棉线。关于小球运动情况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①以地面为参照物,立即下落;②以地面为参照物,先上升后下落;③以电梯为参照物,立即下落;④以电梯为参照物,先上升后下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点】惯性与惯性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在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要看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则是运动的,若不改变,则是静止的。【解答】解: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小球悬挂于匀速上升的电梯中,此时小球相对于电梯是静止的,剪断棉线,小球与电梯顶部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以电梯为参照物,立即下落;剪断棉线的瞬间,由于惯性小球瞬间有向上的速度,还要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然后由于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再下降,因此,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会先上升再下落。综上所述,只有②③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4.(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再次激起全民足球热潮,下列关于足球的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草坪上静止时不受力 B.足球在草坪上静止时受到重力 C.足球在空气中运动时不受力 D.足球在空气中运动时受到推力【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根据足球的不同的状态,进行受力分析。【解答】解:AB.足球在草坪上静止时受到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故A错误、B正确;C.足球在空气中运动时受重力和空气的阻力,故C错误;D.足球在空气中运动时不再受推力,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物体的受力分析,属于基础题。5.(2022秋•天桥区期末)如图,从树上自动掉下的苹果,会沿竖直方向加速下落,假如苹果在空中加速下落中,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会()A.悬在空中不动 B.加速竖直下落 C.匀速竖直下落 D.减速竖直下落【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假如苹果在空中加速下落中,受到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匀速竖直下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要求学生理解其成立的条件及结果,难度不大。6.(2022秋•北碚区期末)卡塔尔世界杯体精彩纷呈,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所受到的力有()A.重力和空气阻力 B.只有重力 C.重力和脚踢的力 D.重力、空气阻力和脚踢的力【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对踢出去在空中飞行时的足球进行受力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脚已与足球脱离,所以足球不会受到踢力的作用;故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作用,同时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反的空气阻力作用。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属于力学基础能力之一,应该掌握分析的方法和技巧。7.(2022秋•沂南县期末)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以下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B.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乙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运动会上,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运动状态一直保持不变【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力的单位和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作用的相互性.【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应用能力.【分析】(1)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没有发生形变,就不会有力的作用;(4)受到非平衡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一定改变。【解答】解:A、一个物体如果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不会改变,故A错误;B、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甲物体对乙物体施加力的同时,甲物体也一定受到了乙物体给它的力的作用,故B正确;C、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如磁力,故C错误;D、运动会上,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飞行,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大小也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其运动状态一直保持改变,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作用的相互性、力产生的条件、力和运动的关系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综合性强。8.(2022秋•龙岩期末)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运动员苏翊鸣在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如图是他在比赛中腾空下落的情景。下列对他下落过程分析正确的是()A.运动状态始终保持不变 B.相对于地面他是静止的 C.下落过程中重力变大 D.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质量及其特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力的概念.【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其他综合题;应用能力.【分析】(1)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3)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4)根据G=mg分析其重力变化。【解答】解:A、苏翊鸣在运动过程中,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会发生变化,故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故A错误;B、下落过程中,他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B错误;CD、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下落过程中,他的质量不变,根据G=mg可知,重力不变,故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质量及其特性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9.(2022秋•顺义区期末)近年来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的“金名片”,如图所示为“复兴号”运行时的情景,关于“复兴号”列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列车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B.列车满员时有惯性,空载时没有惯性 C.列车运行时有惯性,静止时没有惯性 D.列车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考点】惯性与惯性现象.【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解答】解:A、列车进站时速度越来越小,是因为受到阻力的作用,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BCD、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具有惯性,故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惯性的理解,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二.填空题(共6小题)10.(2022秋•杜尔伯特县期末)2022年10月12日,U17女足世界杯第二天,中国姑娘顽强拼搏,以2:1赢得墨西哥队。如图所示是中国队员“头球攻门”的情景,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填“形状”或“运动状态”)。滚动的足球会在草坪上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力的作用(选填“受到”或“不受”)。【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专题】运动和力;理解能力.【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足球的运动方向改变,是力作用的结果,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故答案为:运动状态;受到。【点评】本题不但要求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与运动的关系,还要会进一步分析、理解和应用。11.(2022秋•盘龙区期末)自“双减”政策和“五项管理”实施以来,同学们体育活动的时间增加了。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发出的白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才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小俊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惯性。【考点】惯性与惯性现象;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1)知道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声音的速度是340m/s,光速比声速大。据此分析回答;(2)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解答】解:(1)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得多,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小,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2)小俊跑到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他具有惯性,仍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答案为:快;惯性。【点评】本题考查惯性、光速和声速的大小关系,考查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能力。12.(2022秋•濮阳期末)列车进站时,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是运动的;由于列车在刹车时会继续向前滑行;列车刹车后,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考点】惯性与惯性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力的作用效果.【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1)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的变化;(2)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解答】解:(1)列车进站时,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列车的位置发生改变,所以是运动的;(2)列车刹车后,速度逐渐变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故答案为:运动;运动状态。【点评】本题以列车进站这一现象为背景,考查了机械运动和力和运动的关系,体现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难度不大。13.(2022秋•重庆期末)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如图),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如果此时细线突然断开且橡皮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回答,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橡皮的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橡皮的运动状态不断发生变化,橡皮需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这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原来橡皮是运动的,如果此时细线突然断开且橡皮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橡皮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匀速直线。【点评】本题考查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注意: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都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14.(2023•宜丰县校级开学)如图所示是实验中学初二年级同学在进行篮球比赛时的情景,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计空气阻力),若飞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力都同时消失,篮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重力的概念.【专题】应用题;运动和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析】在地球附近,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不计空气阻力,投出去的篮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重力的作用;若飞行过程中,所有力都同时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篮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重;做匀速直线运动。【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牛顿第一定律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15.(2022秋•厦门期末)2022年11月29日,我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于30日与我国空间站组合体,在合体后,神舟十五号与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选填“运动”或“静止”);空间站绕行地球时,其运动状态改变(选填“改变”或“不改变”)。【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专题】应用题;参照思想;运动和力;应用能力.【分析】(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若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若不发生变化,则静止;(2)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的变化。【解答】解:在合体后,神舟十五号与空间站之间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神舟十五号与空间站保持相对静止;空间站绕行地球时,其运动方向不断变化,所以其运动状态改变。故答案为:静止;改变。【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关键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16.(2022秋•昆明期末)小亮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小亮在调试实验装置时,将小车从斜面顶端静止释放,发现小车一直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下去。为不让小车滑出木板,他应采取的措施是降低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高度;(说出一条即可)(2)调试成功后,小亮进行实验,他每次均将小车放在斜面的同一位置,然后轻轻推动使小车滑下,他操作时的错误是轻轻推动小车;(3)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4)小亮多次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得越远。并进一步推测:若水平面完全光滑且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表明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力来维持;(5)小亮思考了一个问题:当自己荡秋千运动到右侧最高点时,假设受到的力全部消失,自己将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呢?你认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D(图中的黑点表示小亮)。【考点】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科学探究能力.【分析】(1)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可以增加木板的长度或减小小车的速度,据此分析;(2)实验中,应让小车自由滑下,不能再施加额外的推力;(3)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实验时,要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速度相等,据此分析答题;(4)根据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合理的推理,即可得出正确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5)荡秋千时,到达最高点时处于瞬间静止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1)将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小车滑出水平木板右端而掉落,说明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较大,速度较大,通过的路程比较大,所以为让小车不滑出木板,可以换一个更长的木板;或者将小车从高度较低处滑下,或者可以减小斜面的倾角,从而减小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动能,减小小车在水平面的速度,减小小车通过的路程;(2)实验时,应使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而不能去推动小车,因此,“轻轻推动使小车滑下”的做法是错误的;(3)实验中需要小车每次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4)实验中通过对比小车滑行的距离发现:接触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时,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5)当荡到最高点时,此时处于瞬间静止状态,若此时所有的力均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他将保持静止状态不变,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1)降低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的高度;(2)轻轻推动小车;(3)速度;(4)慢;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5)D。【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过程的设计与分析,控制变量法、科学推理法的运用等,属力学的重要实验。

考点卡片1.质量及其特性【知识点的认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是度量物体在同一地点重力势能和动能大小的物理量,是描述物体的惯性的物理量,是决定物体受力时运动状态变化难易程度的唯一因素.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温度、所处的空间位置的变化无关.单位不同于重量.质量大,物体含有物质多;质量小,物体含有物质少.【命题方向】质量的属性,质量是描述惯性的量度,以及质量对物理量的影响是中考命题关键.例1:夏天,从冰箱内拿出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一段时间后,瓶内的冰全部化成了水.瓶内的冰化成水的过程中,不变的是物理量是()A.体积B.质量C.密度D.比热容分析: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比热容也变化,故当冰化成水的过程是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比热容变大,只有质量是不变的.解:A、体积变小,故本选项错误;B、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C、密度变大.故本选项错误.D、比热容变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体这二者一般是不同的.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状态的改变而改变.例2: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将它熔化成铁水B.磨掉铁块一个角C.把它轧成薄铁片D.从地球运到月球分析:物质质量的大小与外界条件无关,只取决于物体本身所含物质的多少.据此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解答此题.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温度和状态的改变而改变.将它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把它轧成薄铁片是形状变了;从地球运到月球是位置变了;但铁块所含铁的多少没有改变,所以其质量不会改变.磨掉铁块一个角,铁块所含铁物质减少了,所以质量变了.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及其特性的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要牢牢的记住质量的物理属性及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参照物及其选择【知识点的认识】(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3)参照物概念的理解:参照物的选定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的.所选定的参照物是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有了它作比较再看被研究的物体跟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就比较方便了.因此,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4)参照物的判断方法:方法指南:①要明确研究对象;②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③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命题方向】参照物的选取是中考的必考知识点.例1: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A.这列火车的机车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D.关着的车门分析: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相对于哪一个物体在运动,就要看这个物体相对于哪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解:A、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这列火车的机车,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B、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C、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位置是变化的,即处于运动状态.符合题意;D、放在车厢内的小桌上苹果相对于关着的车门,位置是固定的,即处于静止状态.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选择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运动状态也不一样.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仰,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分析:本题中研究的分别是山和船的运动状态,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解:以船为参照物,山和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山是运动的,所以“看山恰似走来迎”;以山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船是运动的,所以“是船行”.故答案为:船;山.点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因此,解答中要抓住“参照物”这个中心,认真分析,灵活处理.【解题方法点拨】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例如:在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状态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研究行驶的车辆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车厢为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能是被研究物体本身,否则,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是没有意义的.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的认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也就是说一个物体相对于其它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但一定会出现相对于其它一些物体是运动的情况,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它可能相对于其它物体都是运动的,一个物体一定可以找到一个及一个以上的物体与之有相对运动,但不一定可以找到一个与之静止的物体。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事先不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物体的运动状态做出判断。【命题方向】判断物体的是运动还是静止是中考必考内容。例1:“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解:A、“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对接后,“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飞行器来说是静止的。BCD、“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2: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1)乙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南运动,说明乙车向北运动;(2)甲车上的乘客看到乙车向北运动,此时有三种可能:一是甲车静止不动;二是向南运动;三是也向北运动,但速度比乙车慢。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抓住以地面、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判断出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再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逐个分析,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题方法点拨】(1)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如果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则以其中任何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都是静止的,我们就说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4.力的单位和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施力物体,后者是受力物体。如马拉车时,马是施力物体,车是受力物体。(2)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我们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还是非接触的物体间的力的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力的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力的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3)力的作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这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而命名的。【命题方向】从力的定义方面出题,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找出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是本知识点的命题方向。例1:关于力的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好力的概念,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作用在物体上能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解: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力是不会单独存在的,所以A正确;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既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也能改变改变物体运动状态,所以B正确;C、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所以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选项C正确;D、两个磁铁尽管没有接触,两个磁极间仍然有磁力作用。空中飞翔的小鸟仍受重力作用,所以D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综合性很强,既考查了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考查了对力的作用效果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这是学习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同学们应联系实际,认真分析和领会。例2: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住绳子从井中提水,手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此拉力的施力物体是()A.地球B.水桶C.绳子D.手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分析拉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就可以得出答案来。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拉力是绳子和手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力物体是手,施力物体是绳子。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找到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解题方法点拨】(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用手提水桶;不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也可能有力的作用,如磁铁和铁钉相隔一定距离也会有吸引力。(2)在分析物体受力时,一定要找出施力的物体,如果没有施力体,这个力就不存在。如:正在空中向前飞行的子弹,受到重力和空气的阻力,地球和空气是施力体,子弹是受力体。有人说,因为子弹正在向前飞行,所以它还应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作用,这是不对的,因为找不出推力的施力物体。5.力的作用效果【知识点的认识】(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发生了改变.如物体从快到慢、从慢到快、从静止到运动和从运动到静止都是速度大小在改变;二是指物体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如左转弯、右转弯等都是说明其运动方向在改变;三是指物体运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同时发生了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并不是说物体只要受力,其运动状态就一定要改变,“可以”不是“一定”.(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手拉弹簧使弹簧变长了;揉面时,面团形状不断变化;刀片能划破纸等,都表面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命题方向】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的现象有哪些,判断其是改变运动状态还是形状都是中考的命题方向例1:下列过程中,有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个不同类,它是()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D.用力把铅球推出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解:A、把橡皮泥捏成不同造型,橡皮泥的形状发生变化,所以选项A属于力改变物体的形状;B、进站的火车受阻力缓缓停下,速度在减小,所以选项B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苹果受重力竖直下落,苹果在重力作用下,速度越来越快,所以选项C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用力把铅球推出,铅球在重力作用下,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在发生改变,所以选项D属于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这两个作用效果有明显的不同,比较容易辨别.例2:下列事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A.紧急刹车B.骑自行车加速前进C.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分析: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物体的形变包括:形状的变化和体积的变化.解:A、紧急刹车时,刹车皮和轮胎内圈之间的摩擦力使轮胎由运动变为静止,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B、骑自行车加速运动,对自行车施加的作用力改变了自行车的运动速度,速度的改变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C、运动方向的改变就是运动状态改变的一种;D、两手对竹条的作用力是竹条的形状变弯了.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是一道基础题.【解题方法点拨】(1)一个物体只要发生了运动状态的改变或形状的改变,这个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2)一个物体若受到了力的作用,则物体要么改变了形状,要么改变了运动状态,要么两者都发生了改变,要根据题意判断是哪一种情况,不能盲目地下结论.6.力作用的相互性【知识点的认识】(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由于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因此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当我们讨论某一个力时,一定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即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3)当受力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时,同时也给施力物体一个力,这两个力互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命题方向】找出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是中考命题点.例1:在湖水中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动力是()A.桨对水的推力B.水直接对船的推力C.人对船的推力D.水对桨的推力分析:依据力的相互作用去解释,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解:在湖水中划船时,浆向后拨水,对水有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会对浆有一个向前的推力,使船前进;故A、B、C都不符合题意,只有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此类题目考查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即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2:我们常用“鸡蛋碰石头”来形容对立双方的势力悬殊非常大,鸡蛋(弱者)很容易被碰的“头破血流”,而石头(强者)却完好无损,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A.鸡蛋受到力的作用,而石头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鸡蛋受到较大的力的作用,石头受到较小力的作用C.它们相互作用力大小一样,只是石头比鸡蛋硬D.以上说法都不对分析: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受力的同时,石头也受到鸡蛋对它的作用力;故A错误;B、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方向相反的;即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相等的;故B错误;C、鸡蛋和石头受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大小是相等的,之所以鸡蛋破是因为石头比鸡蛋硬;故C正确;D、因为C是正确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考虑,即一个物体在施力的同时必然也受力,另一个物体在受力的同时必然也是施力物体;且相互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解题方法点拨】(1)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以下特点: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作用在两个物体上.②同时产生,同时消灭,同时增大,同时减小.③性质相同,如小孩对墙的力是推力,墙对小孩的力也是推力.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必须成对出现(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它同时也受到其他物体对它的反作用力.7.重力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是:G=mg,g为比例系数,大小为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9.8N.重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命题方向】重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重力的符号、单位、g一般取9.8N/kg的含义是此知识点的命题方向.例1: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D.重力的单位是kg分析: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会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下,重力的作用点被称为重心,其单位是N,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其大小.解:A、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当物体静止时,重力与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故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A符合题意.B、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所以总是竖直向下的(如重锤线静止时,总是位于竖直方向).B符合题意.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C符合题意.D、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N),重力的单位是N.D不符合题意.故选A、B和C.点评:本题考查对重力单位、方向、作用点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易出错.例2: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万川不入海B.物体没有质量C.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D.杯里的水倒不进嘴里分析:如果没有重力,哪些依靠重力来完成的活动将无法进行;而物体的质量是物质的属性,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物体是否受重力无关.解:A、万川入海,是由于水受到重力作用,才导致水往低处流;若没有重力,则万川不入海;故A不符题意;B、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重力无关;故B符合题意;C、人跳起来会落向地面,是由于人受到重力作用,若没有重力,人一跳起来就会离开地球;故C不符题意;D、杯里的水倒进嘴里,是由于水受到重力作用;若没有重力,杯里的水将倒不进嘴里;故D不符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是一道想象题,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将由于重力存在导致的现象,反过来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题方法点拨】(1)重力具有普遍性,地球上的所有物体,无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不管其质量大小,也不论其有无生命,凡是分子、原子构成的物质,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力.(2)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只是地球对物体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3)重力是一种非接触力,抛出去在空中运动的物体与它静止在地面上时所受重力相等.8.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知识点的认识】(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此外,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3)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而是通过分析实验,再进一步概括、推理得出的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命题方向】(1)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出题:例如教室里静止的吊灯当它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的状态?(2)与一对平衡力结合出题:一个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原来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会怎样变?例1:小雨同学通过绳子拉着一石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假设它受到的力全都消失,则该石块将()A.做匀速直线运动B.继续做匀速圆周运动C.落到地面上D.立即停止运动分析:本题需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去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要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解: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石块做匀速圆周运动,它的运动方向不停的在改变,这是因为它一直在受到一个向心力的作用,如果它受到的力全部消失,则就再也没有力能改变石块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所以此时石块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之一.例2:一个物体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当这对平衡力突然消失,则物体将()A.立即停止运动B.运动速度越来越快C.速度减慢,最后停止D.仍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进行分析,即当物体受到的力突然消失,物体还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运动下去.解:因为物体原来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平衡力突然消失后,物体在水平方向不再受任何外来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得,物体将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故选D.点评: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解题方法点拨】应注意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1)“一切”是说定律对所有物体普遍适用.(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理想情况,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二是物体所受各力的合力为零.(3)“总”指的是总这样,没有例外.(4)“或”即两种状态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考虑问题也应从这两方面来考虑,首先判断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然后再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来解答.9.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判断【知识点的认识】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1)速度大小变化或运动方向变化都是运动状态变化。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由慢到快、由快到慢都是速度大小的变化;圆周运动、拐弯运动都是运动方向的变化。物体运动状态如果变化,一定是受力的结果,而且所受力不是平衡力。(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都是运动状态没有变化。物体运动状态如果不变,或者受平衡力,或者不受任何力。【命题方向】此知识点从这方面出题,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学生往往理解成物体的运动得需要力来维持。例1: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分析: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2)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3)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结合四个选项进行判断。解: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B、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符合题意;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速度的大小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时,速度的大小变小,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决此类题目可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例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事例是()A.水平抛出的皮球成一条弧线落回地面B.在足球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越滚越慢C.从山上滚下的石块越滚越快D.用力拉弓,把弓拉弯分析: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解:A、水平抛出的皮球,由于惯性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但是皮球还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皮球进行弧线运动。不符合题意。B、足球在草坪上,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越滚越慢。不符合题意。C、从山上滚下的石块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石块的运动状态,越滚越快。不符合题意。D、用力拉弓,把弓拉弯,力改变了弓的形状。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力有两种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解题方法点拨】理解牛顿第一定律与平衡力方面的知识:物体运动状态如果不变,或者受平衡力,或者不受任何力。10.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知识点的认识】设计实验:取一辆小车,使它三次都在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从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水平面上.每次水平面表面的粗糙程度都不同,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换成棉布,第三次去掉所铺棉布,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实验现象:按以上设计进行实验,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并将实验的结果填在下表中.接触面小车受到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毛巾最大最短棉布较大较短木板最小最长现象分析:小车分别滑过毛巾、棉布、木板表面时,由于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使小车很快就停下来,运动的距离最短;而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长.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不同,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改变越慢,小车越不容易停下来.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大,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实验推理:如果水平面表面绝对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速度不会减小,小车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下去.【命题方向】本实验探究的问题,实验探究过程中用到的物理学方法:控制变量法、推理法等是命题方向.典例:在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中,在水平桌面上分别铺上分别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棉布、玻璃,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物体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顶端滚下,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速度相同.(2)由图示可知,小车在玻璃上运动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分析:实验中要求从同一点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从而看出在不同材料上的滑行的距离.而这三种材料我们非常熟悉,从而比较出受阻力的不同,然后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没有任何阻力的话,物体的速度将不会改变解:我们让小车从顶端滚下目地是为了让小球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而明显由图示看出,在玻璃板上小车滑行的距离是最远的,我们知道在玻璃板上小车受阻力最小;速度减小的慢,所以我们想到如果没有阻力的话小车将会滑行将会一直进行下去,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1)速度;(2)远、小;(3)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点评:本题考查理想实验内容,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解题方法点拨】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要明白:(1)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为什么最终会在水平面上停下(2)如果水平面铺的材料不同,小车在平面上减小的速度一样吗?(3)用所给器材,怎样验证你的想法(4)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样的问题.11.惯性与惯性现象【知识点的认识】(1)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2)惯性定义: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属性叫做惯性.惯性代表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难于改变,也就是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相对容易改变,也就是惯性小.(3)当你踢到球时,球就开始运动,这时,因为这个球自身具有惯性,它将不停的滚动,直到被外力所制止.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是有惯性的,它要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4)惯性的应用与防止:在日常生活中惯性现象对我们既有有益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有益的要加以利用,例如利用惯性使锤头套紧;有害的要加以防止,例如汽车不能超速超载.【命题方向】命题方向有以下方面:(1)惯性的认识;(2)影响惯性的因素;(3)惯性的应用与防止.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受到的动力越大,惯性也越大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这是为了增大惯性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力的作用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慢慢变小,最终停下来分析:根据:惯性的知识及力的作用效果分析解答此题.解:A、物体的惯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无关,故A错误.B、骑自行车的人上坡前加紧蹬几下,是为了获得更大的速度,自行车惯性不变,故B错误.C、足球越滚越慢,是因为受到了球场对它施加的阻力作用,阻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使它停下来,故C正确.D、若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则物体由于惯性要继续运动下去,不会停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体的惯性、力的作用效果.应记住: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取决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无关;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2:由于不遵守交通法规酿成的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国家加大了对违反交通法规的处罚力度.关于汽车安全行驶的规定和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限制汽车最大行驶速度,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性B.安全带主要是在汽车突然启动时对驾乘人员起到保护作用C.冬天汽车在冰雪路面上行驶时,轮胎上装防滑链,是为了减小摩擦D.严禁酒后驾车.主要是因为饮酒后驾驶员反应迟钝,更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分析:(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2)安全带是为了防止在紧急刹车时人会前冲而带来的伤害;(3)冰雪天因为路面结冰,而使摩擦力减小,故为了增大摩擦可以在轮胎上装防滑链;(4)汽车的刹车距离取决于汽车的运行速度及人的反应时间,而酒后人的反应时间增长,故可以分析为什么不能酒后驾驭.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关;限制速度的目的是为了减小刹车距离,故A错误;B、根据惯性可知突然启动时人是向后仰的,安全带不起任何作用,故B错误;C、防滑链可以增大轮子与地面间的摩擦力,防止交通事故的产生,故C错误;D、人饮酒后,由于反应变慢,则反应时间变长,则刹车距离变大,极易造成交通事故,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物理知识在交通法规中的应用,在生活中要注意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解题方法点拨】(1)惯性不等同于惯性定律.惯性是物体本身的性质,而惯性定律讲的是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2)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不能说“由于惯性的作用”“获得惯性”.正确的是“具有惯性”.【知识点的认识】惯性现象就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一种作用,不论这种运动状态是静止还是平动,或是转动.最初是由惯性原理揭示出物体的惯性.惯性是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包括保持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性质.我们把更容易保持原来状态的物体,称其惯性大.惯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者静止状态.【命题方向】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例如1.拍打衣服上的尘土;2.套紧松动了的锤把;3.甩干洗手后水份;4.用扬场机优选种子.(1)现代汽车除了前、后排座位都有安全带外,还安装有安全气囊系统,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出现时,可能对人身造成的伤害()A.汽车速度太慢B.汽车转弯C.汽车突然启动D.汽车前端发生严重撞击分析:气囊的作用是急刹车时对司机和乘客起一个保护作用.由于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利用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以及安全气囊位置进行分析.解:汽车急刹车、急剧减速或前端发生严重撞击时,人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就会撞在前面较硬的物体上,对人身造成伤害.装有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安全气囊在此时自动充气弹出,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小了对人的压强,避免造成人体伤害.故选D.点评:首先要明确安全气囊的位置是由于惯性当人体向前运动时的整个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惯性知识进行分析.例2:乘坐公共汽车时,如果车没停稳就往下跳,是否安全?若不安全,易往前摔还是易往后摔?为什么?分析:分析惯性现象要分析原来物体怎么运动,哪部分受力改变运动状态,哪部分由于惯性继续运动.解:车没停稳就往下跳,人由于惯性具有和车相同的速度,脚着地时,脚受力改变运动状态,而身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会向前摔.故答案为:不安全;易往前摔;由于惯性.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在生活当中的具体应用.【解题方法点拨】解释常见的惯性现象的四个环节:(1)确定研究对象,即明确研究对象是哪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物体的哪两个不同部分.(2)弄清该物体原来处于什么状态,是运动还是静止.(3)什么原因使该物体(或物体的哪个部分)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4)该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出现了怎样的现象.12.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点的认识】(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