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篇_第1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篇_第2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篇_第3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篇_第4页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篇三班级数学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同学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技能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同学的计算技能,培育同学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技能。

3、情感目标: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体验胜利的欢乐。

教学难重点:

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预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要想学好数学,除了联系实际,擅长观测外,还要学习中擅长合作沟通,相互援助。同学们对“乘法”这个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掌控地不错,可是有部分同学需要大家的援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部分内容。

二、引导同学总结自己乘法中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

生:小组争论沟通。

师:组织全班沟通。

1、沟通乘法的口算方法。

生1:变换算式。

生2:把算式看作几个几相加。

生3:先用零前面的数相乘,再添零。

2、沟通乘法估算方法。

生1:四舍五入。

生2:转变成已知乘法。

3、沟通乘法计算方法。

生1:把未知的乘法计算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生2:用竖式计算。

师:通过回顾,同学们对乘法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都掌控的较好,现在我们就利用掌控的知识来解决练习一的问题。

三、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师出示题卡,同学算课本33页1题。

让同学用估算方法:课本33页6、7题。

先用估算方法:课本34页10题。

用计算方法:课本35页12题。

师:用喜爱的方法计算。

(运用竞赛的形式,提高积极性,做完后小组内沟通)

2、先数填空:课本33页2题

师:让同学独立填空,小组沟通填法。沟通填法把题中各数的0临时划掉,选数填空。

非常化——以简驭繁的策略

3、利用知识解决实际性生活中的问题。

课本33页3——5题。

同学独立列式解答课本中提出的问题。

小组沟通自己的解决方法。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予以适当的援助)

4、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两步计算解答题。

课本35页11、13、14题。

同学独立解决问题,小组沟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要想学好数学你以后应当怎么做?

板书设计

(1)几个几相加

口算(2)变换算式

(3)先剩零前数再添0

估算

乘法(1)四舍五入

计算

(2)转变成整十数

(1)转化成已知乘法或加法

(2)用竖式

三班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详细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依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详细方向的精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季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进行一次越野竞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呈现给大家。

二、探究沟通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假如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争论,合作沟通

例1的学习是让同学明确可以依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同学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可以让同学小组合作进行探究。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假如这样会发生什么状况?这样确定方向精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精确?

精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详细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假如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四周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同学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详细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依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三班级数学教学设计3

【《除法的验算》】

教学目标:

1、掌控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验算,包括没有余数的和有余数的。

2、通过详细的问题,理解验算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及意义。

教学流程

一、口算题

1、第三题第(1)小题,同学完成;

2、完成后校对反馈,并且说出口算的算法。

二、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出例如题图,观测图中的数学信息,并结合问题1进行具体解读;

2、如何解决第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在同学引导以下式;

3、计算,得到答案(鼓舞口算并且说一下口算过程:“36÷3,先算3÷3=1,再算6÷3=2,是12”)

4、如何验证计算的正确?讲解并描述:一般而言在遇到除法验算的时候我们一般用乘法验算。谁会验算?12×3=36,并且理解一下,每一个数字在乘法中的意义,这道乘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5、出示一道题目64÷2并要求验算,上随堂本。留意横式上改写什么,在反馈的时候重点查。

6、在做完这两道题目之后,从乘法、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入手,引出验算的第一种情形:商×除数=被除数。(引导同学,老师不说出)

7、快速口算55÷5并且验算,同学说。

8、完成第三题第(2)小题的口算,并且说说为什么能算的这么快。

三、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问题

1、接着出示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块冰欺凌,还剩多少元?

2、同学列出算式,得到答案,这回要求同学自己检查横式,看看有没有错误。

3、你会验算吗?分两步进行,先从意义出发,理解21×3=63(元)表示的意义是买冰欺凌花去的钱,再加上剩下的2元才是一共得钱;再用竖式表示理解: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运用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甄别,完成第一题的题目,回答下列问题的模式:“96是第二行的积,32是第一行的商,第二行和第一行可以用来相互验算”

5、你能依据我的算式再说出一组像这样的式子吗?

58÷5=11……3

四、独立完成除法的验算

1、完成第二题的剩下一题,并且请同学板演;

2、关注竖式中验算的部分,并且说清晰所用的原理是: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3、留意格式的问题:“横式上的余数有没有丢”、“横式上的商会不会写成被除数”……,找到问题之后再查找中招率,引起重视;

4、完成68÷6的验算过程,查除法竖式有没有错余数在验算的时候有没有加横式上有没有写错

五、全课总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要重点训练同学说)

2、课堂作业:补充p2

三班级数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测、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须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须要性。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预备

1、引导同学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测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觉面是有大小的,今日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老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测就能看出。

(板书:观测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同学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老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老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同学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缘由呢?你有没有方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相互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量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列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板书设计:

面积与面积单位

三班级数学教学设计5

【《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借助生活中的详细物体,认识质量单位吨,感知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知道质量单位间的关系,1吨=1000千克,能进行简约的单位换算。

(三)情感立场和价值观

通过观测、猜想、推理、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受吨的质量观念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目标分析

吨的认识是在同学认识了千克、克,而且具有了肯定的生活阅历和计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依据同学的认知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援助同学体会1吨的含义。吨是个比较抽象的质量单位,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不多,往往不能径直感受,因此,教学中组织多样的活动援助同学体验和感受1吨。多提供生活素材,引导同学运用各种推理方法去感知1吨有多重,加深1吨=1000千克的认识。教学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位的换算,让同学依据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展示同学思维过程,培育同学规律推理技能。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能娴熟运用1吨=1000千克,正确进行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四、教学预备

课件,10千克1袋的大米,同学自己预备的1桶水、1捆书等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小伙伴们喜爱去动物园玩吗?你们都喜爱什么动物,来看看大家了解这些动物们有多重吗?(课件出示以下动物图片)

一只鹦鹉大约重35()。

一只小兔大约重3()。

一只东北虎约重350()。

一头大象约重5()。

鹦鹉、小兔、东北虎的体重为什么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这里大象的体重选用“克”或“千克”作单位还合适吗?

大象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用吨作单位呢?举例说明。(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出示课本例7)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用符号“t”来表示。今日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吨(板书:吨的认识)。

【设计意图】借助同学喜欢的熟识的动物们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同学的爱好,援助同学回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接下来在用千克表示比较重的物体质量是否合适时,引起同学已有认知的冲突,产生用新的质量单位来表示的需要,引出质量单位“吨”。

(二)活动体验、建构新知

1、初步认识1吨有多重

(1)思索:1吨有多重?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

(2)(出示课本图片)引导同学观测10袋大米,每袋重100千克,2袋重200千克……

10袋是1000千克,就是1吨。1吨=1000千克。

(3)(出示图片)一只北极熊约重500千克,两只北极熊约有()千克,也就是()吨。

【设计意图】利用直观形象的生活素材,援助同学体会1吨的含义,使同学认识吨的确是一个比千克大得多的质量单位。

2、活动体验1吨有多重

(1)共同体验1吨的重量。

每小组预备10千克一袋的大米,每人抱一抱,感受10千克的重量,再合作感受20千克、30千克的重量,引导同学推算多少袋有1吨。(课件演示100袋是1吨)

(2)分组活动,感受1吨的重量。

①每小组可以预备一桶水、一捆书、一位同学体重等不同的物品。

②每位同学亲自抱一抱、抬一抬、背一背。

③通过算一算、估一估得出多少同样的物品质量是1吨。

④分组汇报结果。

(3)课本第32页做一做第2题。

引导同学通过推算得出结论。例,两头奶牛是500千克+500千克=1000千克,也就是1吨。水泥2袋100千克,20袋1000千克,就是1吨。

【设计意图】先由全班共同体验,使同学亲身感知1吨的重量,为后面的分组体验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接下来的分组体验材料让同学自主选择日常熟识的物品,通过小组合作沟通活动,让同学经受操作、推算、沟通、想象等体验过程,进一步强化对1吨的认识,形成1吨的质量观念。

3、吨和千克的换算

(1)课件出例如8。

4吨=()千克

3000千克=()吨

(2)同学独立思索填空。

(3)组内沟通后,汇报换算推理过程。

(4)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一只大象重6000千克,也就是(6)吨。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5000)千克。

【设计意图】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与“千米和米”相同,难度不大,因此可以放手让同学独立完成。

(三)加强练习、巩固提高

(1)课本第34页第1题。

这是一道连线题,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同学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同学先独立连线,再集体沟通。

(2)课本第34页第2题。

先让同学独立练习,再沟通反馈,让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课本第34页第3题。

同学依据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和简约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

(4)课本第34页第4题。

引导同学发觉“1000千克的机器,已经是1吨了,和它同车的机器质量不能超过1吨”。鼓舞同学发表不同想法,在沟通中理解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同学进一步掌控所学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的换算和简约计算的方法,进一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并能在有关质量单位的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应问题。

(四)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1、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课本第34页第5题。

了解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假如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纳哪些节水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同学总结,进一步回顾和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运用吨的知识的数学实践活动,将知识的猎取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三班级数学教学设计6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目标:

1、以历探究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2、培育同学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技能。

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方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的理解。

教学预备:挂图、小黑板、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面各题

40×2,42÷2,84÷4,90÷3。

60÷3,36÷3,99÷9,66÷2。

(42÷2要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导入

我们知道,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应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今日,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

三、教学例题

1、出示挂图。

(1)同学看图

(2)问:

①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

②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板书52÷2)

③52÷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同学尝试,让一生板演)

计算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觉?十位上的5除以2不能除尽,那么这题究竟怎样来计算,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羽毛球来分一分。(一捆小棒代替一筒羽毛球)

(3)同学动手操作。

汇报操作结果:你是怎样分的?最末每个班分得几个羽毛球?

(4)老师依据生的汇报再次演示分法:

①先把5捆平均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再把1捆拆开,变成十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末得到26根。

②先把剩下1捆拆开先分,再分2根。

③全部拆开分。

(5)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①②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这两种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多下来的`捆拆开来分。

(7)谁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

(8)同桌相互说一说,分一分。

2、教学笔算

(1)依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板书)谁来说说52÷2的笔算该怎样算呢?先算哪一位上的?

(2)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该怎样除?

(3)请你接下去除。完成书上第7页上的例题。

(4)谁来告知大家,刚才是怎样除的?(把关键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

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怎样除的?

(5)检验:这道题

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

(6)比一比:52÷2和口算题中的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补充板书:首位不能整除)

3、练一练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2题。

①评讲: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

②同桌相互校对。

(2)其他题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

今日这节课上,在摆摆、说说、算算中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练习

做“想想做做”第2题。

三班级数学教学设计7

《秒的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上册第59页~6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

2、通过观测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

3、借助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培育遵守、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出秒的概念。

1、出示第59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