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施方案_第1页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施方案_第2页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施方案_第3页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施方案_第4页
幼小衔接主题活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园、小学衔接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学前教育质量,确保幼儿在园期间能

够获得有价值的幼小衔接经验,也为了引领教师、家长和社

会对“幼小衔接”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操作,根据《XX省教

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和《XX省教育

厅办公室关于做好“幼小衔接”教育的指导意见》(以下简

称《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现就进一步做好幼儿园与小

学的衔接教育,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以下简称《纲要》)《幼儿园3—6岁儿童学习与

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引导学校和家庭遵

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切实减轻幼儿和小学低年级学

生的学业负担,避免幼儿园“小学化”,不断提高幼儿园和

小学低年级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儿童能切实享受到有意义的

快乐童年。

二、具体实施要求

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需要幼儿园、家长、小学

三方主体紧密配合、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共同作用,三方

合作各有侧重。

-1-

(一)对幼儿园的要求

1.不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1)幼儿园要明确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不是知识的准

备,而是重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具有

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帮助幼儿树

立责任意识、勇于克服困难、敢于探究尝试等的良好学习品

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

视而有害的。

(2)要坚决杜绝、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不得

提前在幼儿园学段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学习拼音,不练习

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3)幼儿园不得布置小学内容家庭作业,不得组织与

小学学习内容相关的考试或测验,不得组织违背幼儿年龄特

点、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以免误导家长。

2.开展“幼小衔接”主题活动

(1)充分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把握入学准备需

要全程准备、长线准备,应贯穿至整个学前教育阶段,确保

幼儿在三年的时间里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能力及习惯

等,逐渐积累入学相关经验。

(2)“幼小衔接”工作要系统化、有重点、分阶段地

逐步开展,重点阶段在幼儿园入小学前一年。教师要制定循

序渐进的入学适应性目标,在大班下学期组织“幼小衔接”

-2-

主题活动,萌发儿童向“学生”角色逐渐转变。

(3)在“幼小衔接”主题实施过程中,要突出实地考

察、生活体验、互动对话,要努力创设条件和机会,让幼儿

参观小学、访谈小学生、也可邀请小学生和小学教师来园分

享经验,帮助幼儿提前了解小学环境、认识小学与幼儿园学

习、生活的差异,萌发对小学生活的美好憧憬和积极向往。

3.重视培养幼儿倾听和阅读习惯

(1)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表达的机会,引导幼儿学会

倾听,养成认真、专注的良好倾听习惯。

(2)为幼儿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幼儿浓厚的阅

读兴趣和正确的阅读行为和习惯。引导幼儿对图书和生活情

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的意义,并能用

多种方式表达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形成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3)要培养幼儿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的技能,

尤其需要特别关注幼儿书写、绘画的正确姿势,随时提醒和

及时纠正不良坐姿和执笔姿势,做好前书写准备。

4.重视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

(1)幼儿园要通过一日生活各环节的XX,寓教于乐,

指导幼儿掌握必要的独立生活的技能,获得生活自理能力,

学会有序整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物品,妥善保管不丢失。

(2)萌发幼儿向“小学生”角色的发展,有一定的时

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循序渐进的入学适应性目标,

-3-

尝试学习管理自己的时间,约束自己的一些行为,逐步通过

具体的行动去落实目标。

(3)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自护教育,掌握基本的应急

应变技能,学会独立生活状态下的自我保护。

5.适当调整幼儿的作息安排

(1)鼓励孩子按时上幼儿园,养成遵守作息时间的习

惯,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请假,为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做好

准备。

(2)大班下学期幼儿园可设置固定的集体教学时间,

教学形式逐步接近小学;设置“课间休息环节”,模拟“课

间十分钟”,自主开展课间游戏,加强对课间休息和自由活

动的引导,帮助儿童学会自主安排和管理自己的生活与学习

活动。

(3)大班下学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日生活

中集体教学活动的次数和规则游戏的比重,适当延长教学活

动时间,逐渐缩短自由游戏和午睡时间。

6.调整活动室的空间布局

(1)适时、适当地改变活动室布局,逐步减少游戏区

域的设置,增设模拟小学学习情境的活动区域;创设一定的

小学课堂情境,让儿童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感知和认同。

(2)创设专门的“幼小衔接”区域,在区角中投放与

小学相关的学习材料,让幼儿在与材料和环境的互动中进一

-4-

步增强对小学的了解与向往。

(3)在“幼小衔接”主题推进的过程中,鼓励幼儿用

表征的方式表达表现对小学的困惑与担心、小学生的采访记

录、我向往的小学等,并做好主题环境创设,让幼儿在环境

浸润中进一步感受小学生活。

7.安排“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

(1)幼儿园要主动与家长沟通,采取政策宣传、专题

报告、专家咨询等多种形式加强“幼小衔接”专项宣传,帮

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观,缓解家长入学焦虑情绪,

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2)幼儿园要积极创设条件和机会,通过大班家长见

面会、特别的家长半日开放等活动,吸引家长积极主动地参

与到“幼小衔接”工作中来,以便家园携手,共同帮助幼儿

积累更多有益的入学经验。

(3)幼儿园要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用适

宜的方式,帮助幼儿在家习得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身体素

质、学习习惯等。同时,幼儿园也可以通过园本研修,制定

并编印一些“幼小衔接”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二)对家长的要求

1.不让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

(1)坚持入学“零起点”理念,不提前在家或在外让

孩子学习拼音,不练习写字和计算,不提前大量识字。

-5-

(2)不使用小学生的课外读物来测评幼儿的学习发展,

不拿幼儿与小学生比较。

(3)选择校外培训内容时需谨慎,要适合、适量,不

提速、不拔高对幼儿的要求,重视幼儿的身心健康,关注幼

儿的情绪情感。

2.积极参与幼儿园、小学组织的“幼小衔接”专题活动

(1)积极参与幼儿园和小学组织的访谈、家访、家长

会等活动,主动了解小学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树立科学的“幼

小衔接”观念和育儿观念,协助幼儿园和小学共同缓解幼儿

升学焦虑。

(2)协助并积极参与小学组织开展的新生适应小学学

习和生活的各项活动。配合教师安排的日常学习和活动,能

够在家庭中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3)建立幼儿在家期间健康的生活作息制度,大班后

期可适当参照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并引导幼儿在家开展一些

适宜的活动。

3.重视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1)在家中和孩子一起布置独立的学习和阅读空间,

提供数量充足、内容适宜的儿童图画书,营造安静的学习氛

围,并通过亲子陪伴阅读的形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

及乐于从图书中探究知识的习惯。

(2)帮助幼儿建立每天睡前阅读的习惯,并对幼儿阅

-6-

读的内容进行评价,提高幼儿阅读的兴趣。

(3)支持幼儿的前书写行为,为幼儿选择合适的书写

工具。关注书写过程,引导幼儿正确的坐姿、体态、良好的

用眼习惯。

4.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

(1)指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特别是自我服务,

如整理收纳自己的玩具,书包,游戏材料,准备自己的活动

材料等,学习使用物品后归放到原位;培养幼儿便后及时冲

刷厕所、及时洗手等卫生习惯。

(2)指导幼儿有条理地做事,思考和讨论多件事情在

一起的时候,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初步的时间管理。

(3)教师布置的任务,家长不包办,引导幼儿自己记

住教师布置的任务并指导完成。

5.注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提升专注力

(1)尊重幼儿游戏的需要,不随意打扰幼儿乐于从事

的活动,比如搭积木、玩沙水、拼图、和小伙伴自由游戏等,

培养幼儿专注力,并在在游戏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独立思考

的能力。

(2)积极配合幼儿园和教师的各项活动安排,延伸园

内组织的学习和活动;呵护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发展

性眼光评价幼儿的行为,提升幼儿的自信心和做事的热情。

(3)按要求准时送幼儿入园,如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到

-7-

园,应让幼儿学会请假。

6.重视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充分利用旅游、参观博物馆、科技馆、游学等多

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增长幼儿的见识,激发

幼儿对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兴趣。

(2)多带幼儿外出和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幼儿对他人

情绪情感的体会和理解;鼓励幼儿在公众场合用适当的方式

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乐于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在活

动中与他人建立友好共处的关系。

(3)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主动向幼儿介绍他们

应当遵守的各项要求和规范,帮助幼儿养成谦让、互动、合

作、分享等行为习惯。家长能够以身作则,与幼儿共同遵守。

(三)对小学的要求

1.准确把握学情,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

(1)坚持学科知识“零起点”教学。准确把握一年级

上学期的学习要求,根据学情优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更

多考虑课程的连贯性。适当延长拼音教学时间,提倡在课文

阅读教学中逐步巩固拼音技能。不进行“拼音过关”测试,

不组织口算比赛。

(2)放缓入学初始阶段的教学进度。九月份为一年级

“幼小衔接月”,着重从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等

方面,与幼儿园对接。一年级要适当延迟到校时间、缩短课

-8-

时长度、放慢教学进度,保证孩子的睡眠、运动和休息的时

间。

(3)适当借鉴幼儿园的教学方式。安排“幼小衔接周

(月)",长短课相结合,长课适时安排课中操。教师可以

适当借鉴幼儿园游戏化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营造轻松愉快

的课堂氛围,搭建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舞台。倡导班

主任在教室里办公,便于全程关注学生。

2.开展“新生入学”主题系列活动,营造童趣的班级环

(1)开展“新生入学”主题活动。在一年级新生中开

展熟悉校园、认识同伴和老师、了解学习科目等主题活动,

进一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2)适当借鉴幼儿园教育方式。低年级课堂教学活动

应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倡导游戏化学习、做中学。

(3)创设充满童趣的班级环境。适当借鉴幼儿园的环

境创设,布置一年级整体教学区域环境。可以把学具、学生

作品、课外读物等放置在教室,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摆放课桌

椅。减少学生对环境的陌生感。

3.重视良好学习习惯与独立生活能力的进一步培养

(1)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低年级教学要特

别重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专注阅读、大胆发言、按时完成

学习任务等学习习惯。重视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

-9-

(2)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经常提醒学生并

重视养成学生及时整理学习用品、合理安排时间、及时增减

衣服、按需喝水和如厕等的意识和习惯,并能熟记家人联系

方式。

4.举办“幼小衔接”家长会,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1)联合举办“幼小衔接”家长会。可以在县(市、

区)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统筹安排下,与施教区内的幼儿

园联合举办“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小学的衔

接课程、特色体验活动等,增进家长对小学的了解,指导家

长做好子女的入学准备工作。

(2)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在新生名单确定后至入学前,

及早建立信息平台,提前开展家校配合工作,及时将入学相

关信息和要求告知家长。建立与完善家校合作细则,通过走

访、电话、家长会等方式了解学生,加强家校配合,形成教

育合力。

(3)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少把学

业辅导的任务交给家长。

5.建立“幼小衔接”教研机制,合理配备低段师资

(1)建立“幼小衔接”教研机制。倡导一年级教师定

期观摩幼儿园活动,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和幼儿学习方式。

(2)合理搭配一年级各科教师,选择有班级管理经验

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利用暑假进行一年级教师专项培训,让

-10-

教师了解“幼小衔接”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为

采用适合学生的教育方式做准备。

(四)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要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

见》《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设置和管理的指导意见》《XX

市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常态长效监管的实施意见》明确

的基本原则“禁止应试、超标、超前培训,严禁任何与中小

学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特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提出如

下要求:

1.严格按照审批项目范围开设培训内容。严禁举办以提

前教授小学内容的学前班和“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6

岁儿童以课堂集中授课(包括线上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

排教育活动,不得开展以知识技能为主(如拼音、数学运算、

写字等教学)的强化训练。

2.严禁组织任何知识技能型测试。严格落实国家、省市

要求,严禁组织幼儿参加与小学教学内容有关的考试测验,

严禁代任何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与入学挂钩的考试。

3.严格规范招生宣传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必须根据审批

的项目内容进行规范招生,招生宣传的内容要与审批项目相

符合,招生宣传禁止超越本方案规定的“幼小衔接”教育

范围。

三、条件保障

-11-

(一)强化衔接工作的督导和检查。各县(市、区)教

育部门要加大贯彻落实《纲要》、《指南》和小学起始年级

教学要求的督查力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学小学课程,督促

小学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要求,实施学科知识“零起

点”教学,不拔高要求,不加快进度,让每个孩子学有信心,

学有所得。同时,要定期审查幼儿园、小学关于“幼小衔接”

教育工作,并适时收集相关的实践反馈信息,为持续改进与

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提供依据。对以“幼小衔接”为名目

强化应试、超前教育,超课标教学的培训机构,相关部门应

责令限期整改并予以警告,整改达不到要求的根据情节,责

令停止招生或吊销办学许可证。

(二)重视相关师资的配备与培训。教育部门要督促学

校切实关注低段教师的配备,加强幼儿园和小学低段教师的

专项合流培训,建立幼儿园与小学教师之间的沟通对话机

制,共同探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让所有教师了解幼小

衔接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遵循儿童的天性,创设生动活泼

的教育氛围,引导儿童在趣味性活动中去探索和发现,避免

“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加快培养小学“全

科教师”,在小学低年级探索“包班教学”模式。

(三)加强衔接工作的研究与宣传。学校要定期组织“幼

小衔接”教研活动,深入研究幼儿和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和成

长规律;县(市、区)级教育部门要定期举行“幼小衔接”

-12-

专项调研与专题研讨活动,大力推广各校“幼小衔接”的典

型经验,为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同时,教育部门还应

当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纲要》、《指南》中关于“幼

小衔接”的相关内容,为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提供可供观测的

儿童行为和操作工具,以协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和儿童发展

评价。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互动,积极利用各种媒体宣传科学

的育儿观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合力创造有利于儿童

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帮助、陪伴儿童平稳过渡,顺利适应

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

接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XX省教育厅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意见》文件精

神,推动我市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

接,确保幼儿在园期间能够获得有价值的幼小衔接经验,引

领教师、家长和社会对“幼小衔接”工作有正确的认识和操

作,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

-13-

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

成员:幼职成教科、基教科、督导科、教师进修进校及

各试点园(校)负责人

三、主要目标

树立主动衔接意识,深化幼儿园和小学课程改革,减缓

衔接坡度;基本建立、完善幼小协同合作,家园校共育机制,

明显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构建科学适宜的双向

衔接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

四、主要任务

(一)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1.明确入学准备教育内容。幼儿园要从幼儿小班入园开

始就注重幼小衔接工作准备,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一是明

确核心内容。各幼儿园要树立科学衔接理念,遵循幼儿身心

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幼儿园入

学准备指导要点》的核心要求。二是开展丰富的一日活动。

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本园实际,设计丰富的“幼小

衔接”主题活动。三是加强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培养幼儿倾

听和阅读习惯,逐步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四是做好环

-14-

境准备。各试点园(校)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适当调整

活动室的空间布局,逐渐适应小学的教育环境。(负责单位:

幼职成教科、教师进修学校、各试点幼儿园)

2.实施全方位多维度衔接。幼儿园在开展入学准备教育

工作过程中,要注重全过程、重点阶段和全面性的衔接,即:

三年保育教育全过程衔接、大班下学期重点阶段衔接和幼儿

身心、生活和学习等全面衔接。要坚决防止片面性和“一刀

切”,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负责单位:幼职成教科、

教师进修学校、各试点幼儿园)

(二)开展入学适应工作

1.开展适应性教育。小学要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

适应期,要多维度地降低衔接的坡度,坚持“零起点”教学,

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实现双向衔接、

科学衔接、有效衔接,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

境。(负责单位:基教科、教师进修学校、各试点小学)

2.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小学要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丰富

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要以游戏化、生活化、综合

化等实施方式,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调整一年

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在开设校

本课程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以《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

导要点》为核心,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做好课时安排,保障

教育效果。(负责单位:基教科、教师进修学校、各试点小

-15-

学)

3.改革评价方式。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关注儿童身心

发展的连续性和差异性,探索实施增值性评价。创设与幼儿

园相衔接的班级环境,适度调整作息安排,积极倾听儿童需

要,培养有益于儿童终身发展的习惯和能力,帮助儿童逐步

适应小学生活。(负责单位:基教科、教师进修学校、各试

点小学)

(三)加强衔接专项培训

1.强化双向学习。积极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XX省关

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实施意见》《幼儿园指

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小学低幼各科《课

程标准》等,加强幼小科学衔接的理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

了解儿童的行为习惯、心理特点,掌握幼儿园、小学的教育

目标及要求,确保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价值取向一致。重点

强化教育部《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

应教育指导要点》的学习和解读,不断增强教师双向主动衔

接意识,提升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突出问题的能

力。(负责单位:教师进修学校)

2.实行专家引领。通过邀请专家、名师开展系列讲座或

开展线上理念推送等形式,让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科学幼

小衔接观念,探寻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切实帮助儿童完

-16-

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全市各园(校)成立由园(校)

长、分管领导、教务主任组成的园(校)级幼小科学衔接培

训团队,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会,使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教师以

促进幼儿(儿童)身心发展为目标,围绕幼儿入学、进入小学

所需的关键素质,学习有效帮助幼儿做好科学衔接的一些教

育途径和方法。[负责单位:教进校、各试点园(校)]

3.纳入师培项目。加大对《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

点》和本实施方案的宣传培训力度,将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对

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培训和小学校长、幼儿

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特别要加强小学低段教师和幼儿园大

班教师关于幼小衔接的相关培训。按照教育部《幼儿园入学

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要求,

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学习

等多方面的准备,加强适应教育,切实提高园(校)长、教

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能力。各试点园(校)要利用园(校)

本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及任务,同时发

挥试点园(校)帮带作用,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负

责单位:教师进修学校)

(四)建立幼小衔接协同机制

1.强化主动衔接和双向衔接意识。各试点园(校)要树

立主动衔识意识,协同合作,完善共育机制。定期召开会议,

共同探讨研究幼小衔接工作。要以孩子的终身发展为本,小

-17-

学要主动向幼儿园的大班教育靠拢,要从校园学习、行为能

力、人际交往、生活自理、安全自护五个维度不断强化和提

升良好习惯的养成,让每个孩子能够从幼儿园自然地走进小

学生活负责单位:基教科、幼职成教科、教师进修学校、各

试点园(校)

2.建立幼小学习共同体。通过线上线下等多种方式,深

入学习、研究和落实《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

的指导意见》和两个“指导要点”,在衔接过程中把握住“儿

童为本、双向衔接”等基本原则,做到全程、全面、双向、

科学衔接。[负责单位:基教科、幼职成教科、教师进修学

校、各试点园(校)]

(五)强化联合教研制度

1.建立幼小联合教研体。各试点园(校)要切实发挥好

教研的研究、指导、服务作用,要建立幼小联合教研体,定

期开展集体教研工作,把幼小衔接作为教研体的重要工作内

容,纳入年度计划,开展一年两次的联合教研,一次由小学

牵头,一次由幼儿园牵头。[负责单位:各试点园(校)]

2.完善教研制度。幼(小)教研员要共同牵头负责区域

内衔接教研工作,指导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全面准备和适应,

定期联合深入幼儿园和小学,开展专项培训,指导完善园

(校)本教研制度。[负责单位:教师进修学校]

3.推广试点成果。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

-18-

中的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好做法、好经验,不断提升教师专

业水平,推进幼小衔接课程实施。试点园(校)要定期开展

聚焦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

模式、教学案例,及时做好总结。重点突出大班阶段幼小衔

接关键能力的培养,形成《幼小衔接指导手册》,面向全市

幼儿园、小学低段发放,为全市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提供

参考。[负责单位:教师进修学校、各试点园(校)]

(六)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

1.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幼小衔接工作作为

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发挥好家长委员会的引导带动作用。

进一步统筹利用好社区资源,使其参与到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中。[负责单位:各试点园(校)]

2.充分发挥家长作用。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建立家

园校共育机制,搭建家园校沟通的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

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深刻理解幼小衔接的教育价值。小学、

幼儿园、家长要加强联系,立足儿童发展,切实解决学生情

绪发展、习惯养成问题。通过多方联动促进有效的儿童发展

评价。努力构建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关系,邀请各年龄

段家委会代表参与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多元化评价工作。

[负责单位:各试点园(校)]

3.开展家园校共育活动。通过家庭教育讲座、家长开放

日、开办家长培训课堂、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帮助家长认识

-19-

提前学习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开

展入学参观、模拟课堂、亲子游戏等丰富的家园校共育活动,

让家长和幼儿在活动中充分了解小学生活和学习情境。指导

家长在家中模拟小学的学习情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

围,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负责单

位:各试点园(校)]

(七)加强督导,确保幼小科学衔接有效落地

将幼小科学衔接纳入督学督导工作计划,重点关注幼儿

园及小学的幼小衔接工作,特别是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和

小学一年级“抢跑”情况。督查小学是否坚持经验有起点,

知识零起点,努力通过课堂教学保证每位学生习得应具备的

基础知识,绝不出现“课外学过,课堂加速”的现象,科学

做好小学教育“加减法”。结合“双减”政策,会同有关部

门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培训的治理力度,开展学前

儿童小学知识学习专项治理。严肃查处接收学前儿童开展违

规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将其列入黑名单并按有关规定实施

联合惩戒。(负责单位:幼职成教科、基教科、督导科、教

师进修学校)

五、实施步骤

(一)精心部署,试点先行

20XX年9月10日至9月30日。教育局制定幼小科学衔

接具体实施方案,各试点园(校)根据本园(校)实际情况,

-20-

制定实施方案。教师进修学校指导试点园(校)基本建立幼

小协同合作机制。

20XX年10月11日至12月30日。建立各试点园(校)

内双向衔接机制。

20XX年1月3日至6月30日。结合两个“指导要点”,

完成试点园(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极探索幼小衔接的科学

路径和有效方法。每学期形成1篇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总结和

案例报送市教育局。

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8月31日。试点园(校)深

度合作,探索实施入学准备活动,试点校同步研究入学适应

活动。

(二)总结经验,全面启动

20XX年9月1日开始。梳理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全面推

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

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形成《幼小衔接指导手册》在全市进

行推广。

(三)健全机制,长效推进

20XX年12月31日前,总结全市实践经验成果,进一步

完善幼小衔接机制、政策,继续健全联合教研制度和幼小协

同合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师在幼小衔接实践中的困惑问

题,定期开展“幼小衔接”专题教师培训,提高入学准备和

入学适应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1-

六、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强组织领导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组织机构,

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统筹各方资源,确保幼儿园与小

学科学衔接工作取得实效的同时加大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推

进力度。

2.制定方案,加大落实。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各试

点园(校),共同研究制定幼小科学衔接具体实施方案及教

研计划,明确工作目标,完善政策举措,健全工作机制,提

供经费支持,切实保障衔接教育的软硬件条件。

3.开展调研,取得实效。定期开展调研、交流或展示活

动,及时总结学校、幼儿园经验,树立典型,科学推广,稳

步、有序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1.丰富宣传手段。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微信、视频

号、微博等)资料,广泛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改革信

息和幼小衔接政策,树立正确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让其认识超前教育的危害,营造

广泛支持幼小衔接的教育生态。

2.建立宣传引导制度。各试点园(校)要建立宣传引导

制度,建立学校宣传网络,实现幼小科学衔接工作成果的共

建、共用、共享。各园(校)设立宣传联系人,将幼小科学

-22-

衔接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和个人事迹进行梳理总结

宣传并及时进行推广,树立科学导向,形成生态环境圈。

3.搭建家园校交流平台。通过访谈、座谈、问卷和家长

会等多种途径,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

惑、问题及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儿童衔接教育中出现的各种

问题和状况,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实现家园

校合作共育。

幼儿园和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

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

导意见》、《XX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以及

《XX市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为全

面科学推进我县幼小衔接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特制订

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围绕“幼小协同科学衔接”这个中心工作,幼儿园落实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试点园为抓手,以问题为导向,

以联合教研为突破口,以家园校为主阵地,以多元评价为策

略,扫清幼儿园“小学化”障碍,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建立

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形成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

促进儿童体智德美劳全面发展,为儿童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

-23-

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深入贯彻落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全面

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把握好《幼儿园入学教育准备指导

要点》提出的“全面准备、把握重点、尊重规律”三个方面

内容,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实施科学的保育

教育,将入学准备教育有机XX于幼儿园三年保育教育工作

的全过程。幼儿园应从小班开始逐步培养幼儿符合其年龄特

点的身心基本素质,大班下学期设立入学准备期,围绕幼儿

入学所需的关键素质,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

的内容出发,关注幼儿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和经

验获得,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等方

式积累经验,做好身心全方面准备,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

顺利过渡。

(二)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小学要强化衔接意识,

将入学适应教育作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任

务,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课程

标准》,严格执行“零起点”教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

入学适应期,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地方课程、

学校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主要用于组织开展入学适应活动,

尊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采取游戏化、生活化、

-24-

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儿童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按照

教育部《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和省、市《实施方案》

的要求,帮助儿童在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四个方面做好

入学适应。

(三)建立家园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小学和家长建立

重要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有效的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全

面了解家长在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方面的困惑问题和意见

建议,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利用

专家课堂进行培训和对话,积极宣传展示幼小双向衔接的科

学理念和做法,帮助家长认识过度强化知识准备、提前学习

小学课程内容的危害,缓解家长的压力和焦虑,积极配合幼

儿园和小学做好衔接。

(四)建立双向沟通合作制度。幼儿园和小学建立幼小

衔接共同体,开展“走进去、请进来”观摩活动、问题教研,

共同探究“幼小协同科学衔接”有效机制的策略方法和途径。

建立学习共同体,加强教师在儿童发展、课程、教学、管理

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及时解决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实践中的

突出问题。

(五)强化培训指导。认真制定幼小衔接专项培训方案,

加大对《指导意见》和各级《实施方案》的宣传培训力度,

将幼小衔接教育纳入对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新入职教师

培训和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I。按照教育部《幼

-25-

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

要求,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儿童做好身心、生活、社会、

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和适应教育,切实提高园长(校长)、

教师科学实施幼小衔接的能力。

(六)改革儿童学习发展评价体系。幼儿园完善儿童成

长档案,让生活和游戏中的学习看得见,科学正向评价儿童

发展与成长。小学一年级关注儿童的全面发展,进行多元评

价,关注个体差异,肯定儿童的纵向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专家引领。成立县级幼小衔接项目专家组,两个

月一次入校(园)指导及针对性培训,针对试点项目实施中

面临的问题和困惑,梳理清单,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聘请

上级专家进行指导。

(二)联合教研。试点校(园)结对,成立幼小衔接研

究共同体,开展联合专题教研,每学期不低于二次的专题教

研。加强在课程、教学、管理和教研等方面的研究合作。

(三)跟班观察。专家组、教研共同体成员,每月一次

跟班观察。

(四)发展解读。通过发展解读,提高教师识别儿童发

展的能力,建立儿童成长档案,多维度发现儿童。

(五)自主成长。试点校(园)依据自己特点,开展问

题导向的校(园)本教研,建立校(园)本教研机制,形成

-26-

常态化的教研模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六)校(园)际交流。试点校(园)每学期举办一次

交流会,分享经验做法、商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辐射引领。运用“以干代培”轮岗、走教试点校

(园)等机制培养核心骨干,建构“试点校(园)一领衔校

(园)一共建校(园)”三级教研辐射机制,完善区域教研

体系和教研机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教体局成立幼小科学衔接工作

领导小组,统筹项目实施,协调县域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

公室。各学校、幼儿园要成立幼小衔接专项领导小组,定期

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明确任务分工。

1.普教科。进一步完善违规违纪查处机制,建立违规办

学行为督办制度。加强对入学适应期”零起点教学”、“双

减”工作督导检查,健全学生五育发展成长评价体系、教师

工作管理评价体系。指导和检查学校执行幼小衔接行动方案

的完成情况。

2.教研室。努力加强一年级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结合教

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管理的通知》,小学一二年级

不进行纸笔测试的要求,探索“入学适应”全过程评价体系,

加强幼小衔接教科研研究,培养典型,面向全县小学总结推

-27-

广先进幼小衔接经验。

3.幼儿教育教研室。聚焦入学准备问题,落实幼儿园以

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去小学化”专项治理。建构幼小衔

接工作体系,促使幼儿园、小学、家庭形成教育合力,营造

“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良好教育生态环境。

4.职成教科。负责对违规开展幼小衔接培训的校外机构

进行严肃查处,列入黑名单,并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对办学行为严重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追究校长和相关教师

的责任。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将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列入

重点或课题教研工作,成立幼小科学衔接专项工作组,制定

幼小科学衔接方案,积极开展幼小科学衔接实践。

(三)设立幼小衔接试点校(园)。开展幼小衔接试点

校(园)试点工作,全县遴选省、市级结对试点校(园)、

县级试点校(园);各小学、幼儿园均要建立结对试点校(园),

整体推进。

(四)加大治理力度。教体局会同有关部门采取长效治

理和专项治理相结合方式,持续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幼儿

园、小学违反教育规律行为的治理力度。对存在“小学化”、

非“零起点”教学的幼儿园和小学,追究园长、校长和有关

教师的责任。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严禁校外培训

机构以任何名目开设幼小衔接班,严禁对3-6岁儿童以课

-28-

堂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组织安排教育活动,不得开展以知识

技能为主的强化训练,不得组织幼儿参加与小学教学内容有

关的考试测验,不得代任何学校组织各种形式的入学考试。

对接收学前儿童违规开展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严肃查

处并列入黑名单,按有关规定实施联合惩戒。

(五)强化调度督导。建立双月调度和通报机制,及时

跟踪了解试点园(校)的工作进展,确保如期完成实验任务,

达到实验效果。将科学做好幼小衔接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幼

儿园、小学年终评估和办园(学)行为督导、责任督学挂牌

督导及幼儿园年检等工作中。各单位公布举报监督电话,自

觉接受家长和社会监督。

(六)加大社会宣传。进一步扩大幼小科学衔接的社会

宣传力度,利用多种媒体宣传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

和有效途径,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树立科学

导向,引导家长自觉抵制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支

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推动幼儿园科学

保教,按照《市教委关于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

-29-

件的指示精神和市教委转发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幼儿

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结合我区

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幼小衔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各街镇教委主任

二、提高思想认识

为深入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

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落实《教育部办

公厅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文件

精神,落实《市教委关于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意见(试

行)》,切实提高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发展。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科学开展幼小衔

接是帮助儿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的重要工作。近

年来,我区幼儿园积极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小学扎实实施一

年级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存在着

个别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个别小学“零起点”教学落

实不到位等问题,违背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这种现象应予

-30-

纠正。

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是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必

然要求,是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引导

家长和社会形成正确教育观的有效途径。要充分认识科学开

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