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以下对人类社会的分期依据生产关系标准的是()A.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B.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C.铁器时代和蒸汽时代 D.电气时代和信息化时代【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母系氏族公社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男子占主导地位,二者的分期标准是生产关系,A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工具,分期标准是生产力,排除B项;铁器时代工具多为铁器,蒸汽时代使用蒸汽机,分期标准是生产力,排除C项;电气时代使用电力,信息化时代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分期标准是生产力,排除D项。故选A项。2.中国乐器中的钟、磬历史悠久,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商时期就有石特磬。西周时出现了金编钟和玉特磬,在举行祭祀、朝会等活动时,依照礼制安放不同数量的乐器,乐器声响,金声玉振。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A.重视祭祀活动 B.乐器制造水平高 C.等级秩序严格 D.社会生活政治化【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通过礼乐制来维护统治秩序,其中“鼎、钟”等均是等级秩序的象征,C项正确;材料与重视祭祀活动、乐器制造水平高及社会生活政治化的说法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约4000~5500年前的福建县石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壶、豆等陶器与赣江、鄱阳湖流域的山背遗址同类器物相似。粤东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口岸有类似县石山文化的器物,也有良渚文化的玉琮。这体现()A.良渚文化源远流长 B.南北方文化广泛交融C.中原文化影响深远 D.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约4000~5500年前的福建县石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壶、豆等陶器与赣江、鄱阳湖流域的山背遗址同类器物相似。粤东地区乃至珠江三角洲口岸有类似县石山文化的器物,也有良渚文化的玉琮”可知,不同地区的的同类器物相似,说明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D项正确;材料强调两处文化与珠三角遗址文化的相似性,无法说明源远流长,排除A项;广泛交融说法程度过大,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原文化影响深远,排除C项。故选D项。4.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A.家国一体化的特征 B.原始宗教的内隐性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维护嫡长子继承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夏商周三代宗法制度的最重要特点是将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反映了宗法制度家国同构的特点,即家国一体化的典型特征,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原始宗教,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族权与政权的结合,未体现神权与王权结合,排除C项;嫡长子继承制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有学者提出,古代居民多聚集于平原,凿井而饮,井在古代生活中很重要,将方块田与井联系起来就成为“井田”,作为氏族部落土地所有制的经营形式——井田制随之诞生。该学者认为,井田制()A.性质为奴隶主土地国有制 B.是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C.属于土地经营方式范畴 D.诞生于夏商西周历史时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井在古代生活中很重要,将方块田与井联系起来”、“氏族部落土地所有制的经营形式——井田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是一种氏族部落土地所有制的经营形式,属于土地经营方式的范畴,C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此时生产力低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井田制出现的具体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6.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为了辅佐周王,派其长子克代为封侯。如堇鼎记录了燕侯派遣使者献物于召公,燕侯旨鼎记述了燕侯亲往宗周见事的史实。这可以用来说明,西周初期()A.统治秩序较为稳定 B.移民实边得以落实C.燕国国君权力较大 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召公长子克代被召公封为第一代燕侯后,在西周早期保持了同周王室密切的往来,由此可以用来说明分封制下西周初期的统治秩序较为稳定,A项正确;移民实边、燕国君主权力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C项;燕国和周王室都处于中国北方,空间上不存在南北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7.西周分封建国实际上是族群的一种拆解和组合,通过族群大拆解,再经过融合来归附人心,这是人性的一个创造性的举措。这说明,西周“分封建国”()A.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 B.消除了群体间的矛盾C.强化了各族群凝聚力 D.拓展了血缘宗法关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通过族群大拆解,再经过融合来归附人心,这是人性的一个创造性的举措”,可知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增强了封国对周文化的认同,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A项正确;“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分封制强化了周王朝的凝聚力,而不是各族群,排除C项;血缘宗法关系仅仅局限于王族,并没有拓展,排除D项。故选A项。8.春秋以前,“刑不上大夫”曾是一项天经地义的原则。到了战国,商鞅主张“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商鞅的这一主张有助于()A.减少阶层流动 B.维护贵族政治 C.维护等级秩序 D.强化君主权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可知,商鞅取消了贵族免于刑罚的等级特权,强化了“王令”的权威,实质上是对君主专制的加强,D项正确;商鞅这一主张与社会阶层流动无关,排除A项;商鞅的做法削弱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C项与商鞅的主张矛盾,“刑无等级”冲击了等级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9.春秋时期北方的铜镜传至楚国,到战国时期楚国的铜镜后来居上,传播广远,甚至在阿尔泰山西麓的古代遗址中发现了堪称标准的楚式四山镜。材料表明()A.华夏观念认同 B.青铜冶炼发达 C.文化相互交流 D.丝绸之路贯通【答案】C【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北方的铜镜传到楚国和楚国的铜镜生产从无到有,后来居上,传播到阿尔泰山一带等,表明了当时的文化相互交流,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华夏观念认同,排除A项;材料不足以说明当时青铜冶炼发达,排除B项;丝绸之路直到西汉时期才开辟,排除D项。故选C项。

10.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B.努力维护教育公平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 D.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其中孔子关于伦理和教育的主张恰恰反映的是教育对社会伦理秩序的维护,A项正确;材料与维护教育公平无关,排除B项;推动私学的发展是有教无类的影响,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人道主义精神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据《荀子·王制篇》记载,住在中原地区的人可以享用到东、南、西、北四边的特产;临近水泽的居民有足够的木材用,而山区的居民有足够的鱼吃。这反映出战国时期()A.战争对边疆经济影响较小 B.中原地区经济发展落后C.地区间产品贩运流转活跃 D.经商谋利成为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战国时期,东、南、西、北四边的特产流人中原,水区和山区的生活资料相互流通,这说明当时地区间产品贩运流转活跃,C项正确;战争对边疆经济的影响与材料所述现象没有必然关系,排除A项;战国时期,中原属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排除B项;战国时期,经济主流思想是重农,不是经商,排除D项。故选C项。12.每年的春节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zhēng”“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B.中央权力高度集中C.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D.独断性和随意性【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制度的特征之一是皇权至上,皇帝独尊,其中避讳制度体现的皇帝独尊,C项正确;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是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之一,排除A项;中央权力高度集中的说法与皇帝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独断性和随意性,排除D项。故选C项。13.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秦朝()A.通过严刑峻法管理官员 B.形式主义降低行政效率C.国家行政管理日益规范 D.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答案】C【解析】据材料“官员向上级请示,不得以口头形式,也不得由他人代为请示,而必须使用公文;并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可知,官员向上级请示必须使用公文,而且制定专门的《行书律》,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这表明了国家行政管理日益规范,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规定官员向上级请示的形式及“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未涉及严刑峻法,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规定官员向上级请示的形式及“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未涉及行政效率降低问题,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直接管辖各级官员,而是强调官员向上级请示的形式及“对危害公文安全与准时送达的行为给予惩罚”,排除D项。故选C项。14.西域都护府在西城各商道上,修筑了许多城堡和连锦不断的烽燧列亭,驻扎军队,执行军事任务和兼管交通。这些措施的目的是()A.保证中外商人的安全 B.为张骞通西城创造条件C.扩大西汉的统治疆城 D.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答案】A【解析】在西域各商道上,驻扎军队,执行军事任务和兼管交通可知,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证中外商人的安全,A项正确;张骞通西域在西域都护府之前,排除B项;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表明已经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不是扩大疆域,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属于西北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15.西汉初期,女子颇有先秦遗风,并无妇人之贞节等方面的要求。西汉中期以后,不仅男尊女卑之风愈演愈烈,而且对女子“从一而终”“守节”等伦理要求也呈增强之势。西汉女性伦理的变化()A.说明国家统一利于家庭稳定B.表明女性道德自律意识增强C.反映了女性婚姻观念的增强 D.是社会主流思想影响的结果【答案】D【解析】汉武帝以后,儒学大张,成为主流思想,提倡三纲五常,对女性的约束逐渐增强,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家庭稳定无关,排除A项;对女性的约束是外在约束而非女性内在的道德自觉,排除B项;婚姻观念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汉书》记载:“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据此判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恩泽王族子弟 B.促进民族交融C.增加财政收入 D.削弱王国势力【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可得知,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削弱诸侯国势力,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民族问题,排除B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恩令”的真正目的是削弱王国势力,而不是恩泽王族子弟,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增加税收的举措是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半坡遗址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是一个发达的新石器时代的村落遗址由出土器物和居住遗迹来说.可分成早晚两个时期,早期以木构房屋的建筑为王,晚期则多采用泥土建造房子,在半坡村新石器时代人们遗留下的房屋里、窖穴中和垃圾堆里,还发现了很多当时使用的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有石器、陶器、骨器和其他的装饰品。——摘编自石兴邦《西安半坡村新时期时代村落遗址的发掘》材料二今甘肃、青海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可追溯到8000年前,其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址据年代早晚分为大地湾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几大文化分期。早在7800年前的大地湾一期文化时期,这一地区就种植稷和油菜并家养猪,人们已经用陶器作为炊具,烹煮食物;仰韶文化时期,人们通过家养和狩猎,获得了鹿、鱼、羊、牛、鸡等肉食,并出现了灶;马家窑文化时期,发现了小麦、水稻,大麻籽等更丰富的碳化植物,以及完整的刀、叉、勺作为早期餐具。——董琦《新石器时代的饮食文化研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石器时代的经济生活状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半坡遗址和甘肃、青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的意义。【答案】(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出现原始制陶、纺织等技术;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人们饮食水平日益提高;出现原始艺术品;审美意识提高;原始农业;磨制石器出现。(2)为探索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史料;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解析】【小问1详解】经济生活状况:根据材料“这一地区就种植疆和油菜并家养猪,人们已经用陶器作为炊具,烹煮食物”可归纳出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根据材料“有石器、陶器、骨器和其他的装饰品”可归纳出出现原始制陶、纺织等技术:根据材料“早期以木构房屋的建筑为王,晚期则多采用泥土建造房子”可归纳出人们过着定居生活:根据材料“人们通过家养和狩猎,获得了鹿、鱼、羊、牛、鸡等肉食”可归纳出人们饮食水平日益提高:根据材料“其他的装饰品”可归纳出出现原始艺术品及审美意识提高;根据材料“发现了小麦、水稻,大麻籽等更丰富的碳化植物”可归纳出原始农业;从制造的工具来看,磨制石器出现。【小问2详解】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半坡遗址和甘肃、青海等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发现为探索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史料: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对于治理国家,当政者应“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即治理国家关键在于“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在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中,勤政既是臣下基本的政德操守,也是臣下应有的政治担当。孔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给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连续的政治组织方法:依据需要设置相关职位,责成各级官员任事,分清权责,尽量避免“言出法随”的现象。——摘编自史庆春《从论语“问政”看孔子的德治思想》材料二商鞅将原有井田制,即土地归国家、诸侯宗氏所有,人民只是在井田上耕作,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在政治制度的改革上,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摘编自赵燕霞李怡《商鞅变法与秦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政治主张的核心及其具体内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影响。【答案】(1)核心:为政以德。内容:信字为先;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勤为政;唯才是举。(2)内容及影响:“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为封建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奖励军功,使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使诸侯由卑秦变为畏秦。【解析】(1)核心:根据材料“孔子认为君主的为政之要首先在于自身具有较高的德性修养,也就是为君要有君道,为父要有父道”可知为政以德。具体内容:根据材料“敬事”“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可知信字为先;顺应民心,爱惜民力;以勤为政;唯才是举。(2)主要内容:根据材料“改为承认土地私有制。并且规定人民可以开荒,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由各人所占有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可知“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为封建经济发展铺平了道路;根据材料“商鞅将全国乡邑合成三十一县,其管理人员都由中央任免,使君主能够直接掌握县的行政”可知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根据“他还通过一系列的利益激励,促使军人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可知奖励军功。影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使秦国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使诸侯由卑秦变为畏秦。19.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左传》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狩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工臣下)射(周)王中肩。——《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二概括西周形成了什么样的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这一制度的推行有何积极作用?(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答案】(1)制度:分封制。目的:以藩屏周,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2)结构: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作用:有利于当时政治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范围,并逐渐钩织出全国的交通网络。(3)新问题:周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本质问题:分封制崩溃。【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提示信息西周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目的:据材料“选建明德,以蕃屏周”可知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统治。(2)结构:据材料“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可知诸侯的义务有朝觐述职,根据材料对朝觐述职的要求可知诸侯服从于天子,同是统治阶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当时政治稳定,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